CN216391010U -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91010U
CN216391010U CN202123067187.1U CN202123067187U CN216391010U CN 216391010 U CN216391010 U CN 216391010U CN 202123067187 U CN202123067187 U CN 202123067187U CN 216391010 U CN216391010 U CN 216391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active device
test light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71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新
骆益民
赖柏辉
赵桂标
段飞
何小婵
王剑锋
余冬玲
刘雪娟
谭笑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71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91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91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91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局端有源设备、远端无源设备和光缆,局端有源设备和远端无源设备通过光缆连接,光缆包括多根光纤;其中,局端有源设备用于通过光缆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传输混合光,混合光由业务光和测试光混合得到,且测试光与业务光的波长不同;远端无源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混合光的情况下,通过目标光纤向局端有源设备反射测试光;局端有源设备还用于根据对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测试光经目标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损耗,进而使得运营商及时、准确地掌握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实现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

Description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运营商网络中,存在无数需要对其进行管理的网络资源,而对于其中无法自动上报自身信息的资源,均称为“哑资源”。目前,由于“哑资源”无法自动上报所在链路上的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且,“哑资源”通常数量巨大且分布广泛,对于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通常需要采取工作人员现场巡检的方式来进行监测,这导致运营商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利于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以期通过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自动监测,实现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系统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局端有源设备、远端无源设备和光缆,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和所述远端无源设备通过所述光缆连接,所述光缆包括多根光纤;其中,所述局端有源设备用于通过所述光缆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所述远端无源设备传输混合光,所述混合光由业务光和测试光混合得到,且所述测试光与所述业务光的波长不同;所述远端无源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混合光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目标光纤向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反射所述测试光;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用于根据对所述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测试光经所述目标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损耗。
基于上述光缆资源监测系统,通过局端有源设备将测试光与业务光混合在一起发送至远端无源设备,并根据远端无源设备所反射回来的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出光功率损耗,从而可获知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由于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可以自动实现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相比人工巡检的方式,运营商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高效的实现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系统良好的传输性能,降低了监管难度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统计的便利性。
可选地,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包括合波器,用于将所述业务光与通过所述目标光纤传输的测试光合成,得到所述混合光。
可选地,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分光器,位于所述测试光的光源和所述合波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光缆中的光纤数量,对来自所述光源的测试光进行分光,得到多束测试光;所述目标光纤用于传输所述多束测试光中的部分或全部。
可选地,所述远端无源设备还包括分波器和反射器,所述分波器用于从接收到的所述混合光中分离出所述测试光,所述反射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测试光通过所述目标光纤反射回去。
可选地,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接收到的来自反射器的测试光的光功率,并基于所述光功率确定所述光功率损耗。
可选地,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环形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分光器的测试光传输至所述合波器,并用于将来自所述反射器的测试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探测器的光功率损耗,并基于所述光功率损耗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的使用情况。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在所述光功率损耗为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为空闲状态;或在所述光功率损耗为10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故障或所述远端无源设备故障;或在所述光功率损耗大于0,且小于10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为使用状态。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局端光缆配线架ODF,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安装在所述局端ODF上,所述局端有源设备与所述局端ODF之间通过光缆连接;所述局端ODF包括电源端子,用于为所述局端有源设备供电。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远端光缆配线架ODF,所述远端无源设备安装在所述远端ODF上,所述远端无源设备与所述远端ODF之间通过光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有源设备和远端无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结合了多个附图详细说明了本申请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但这些附图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图中示出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距离、各部件的外形及尺寸并不一定与实物相同或按比例缩放。
应理解,术语“之间”等指示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系统、组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以表示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结合图1对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简单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该场景中,包括以下信息节点: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交箱、至少一个分线盒和至少一个用户端。其中,分线盒的数量与用户端的数量相同。OLT、光交箱、分线盒与用户端之间通过光缆连接,从而实现通讯。
应理解,光线路终端为用于连接光缆干线的终端设备。光交箱,即光缆交接箱,通常又称为街边柜,一般放置在主干光缆上,用于光缆分支。分线盒为配线光缆的终端,用于连接配线光缆和用户端线路的部分。
目前,在该场景中,OLT到光交箱、分线盒、用户端之间的信息节点和光缆均无法自动上报光纤资源使用情况,即,均为“哑资源”。而“哑资源”存在以下运维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光交箱、分线盒或用户端的数量巨大并且分散很广,且由于各个信息节点无法自主上报光纤资源使用情况。因此,若想获知各个信息节点处光纤资源使用情况,就需要通过人员到现场进行巡检,来了解各个信息节点处的光纤资源使用情况,进而再根据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资源分配的调整、施工或维修,从而才能保证各个节点的正常运转。显而易见,采取人力巡检的模式,效率低下且准确性、及时性均不高。简言之,现阶段下,由于“哑资源”无法自动上报光纤资源使用情况,使得运营商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了解、统计异常困难。因此,不利于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通过局端有源设备将测试光与业务光混合在一起发送至远端无源设备,并根据远端无源设备所反射回来的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出光功率损耗,从而可获知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由于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可以自动实现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相比人工巡检模式,运营商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高效的实现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系统良好的传输性能,降低了监管难度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统计的便利性。
图2至图4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应理解,图2至图4中示出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仅为示例性的,图2至图4中示出的各个部分也仅为示例性的,不应对本申请示例构成任何限定。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该系统中,包括:有局端有源设备110、远端无源设备120和光缆130其中,局端有源设备11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通过光缆130连接,光缆130包括多根光纤。以下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局端有源设备110:“局端设备”为提供网络接入的局端所提供的设备,处于光缆的一端,例如运营商机房运营通信设备。“有源设备”为需要电源才能实现功能的设备。顾名思义,“局端有源设备”为提供网络接入的局端所提供的需要电源的设备。如图1所示的场景下,局端有源设备110可优选设置在光线路终端所在的节点处。
应理解,局端有源设备110设置在光线路终端所在的节点处,仅为一种优选示例,也可以设置在光交箱等节点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局端有源设备110可用于通过光缆130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120传输混合光。其中,该混合光可由局端有源设备110对业务光和测试光混合得到。其中,测试光与业务光的波长不同。局端有源设备110还可用于根据远端无源设备120反射的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测试光经过目标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损耗。
远端无源设备120:“远端设备”与“局端设备”相对,处于光缆的另一端,例如用户端。“无源设备”为不需要外加电源就可实现功能的设备。顾名思义,“远端无源设备”为处于局端有源设备所在光缆的另一端,且不需要外加电源就可实现功能的设备。如图1所示的场景下,远端无源设备120可优选设置在用户端所在的节点处。远端无源设备1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应理解,远端无源设备120设置在用户端所在的节点处,仅为一种优选示例,其也可以设置在分线盒等节点处,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图2仅为示例,示出了一个远端无源设备120。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设置更多数量的远端无源设备120。以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还可以在每个用户端处均设置一个远端无源设备120,也可以仅在部分用户端处设置一个远端无源设备120,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此时,对于局端有源设备110而言,其可通过不同的光缆130与不同的远端无源设备120连接,就可实现对不同光缆的光缆资源的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将局端有源设备110优选设置在光线路终端处,将远端无源设备120优选设置在用户端处,就可对从光线路终端到光交箱,再到分线盒直至用户端的整条线路的光缆资源进行监测,覆盖线路范围更大。
远端无源设备120可用于在接收到局端有源设备110传输的混合光的情况下,从混合光中分离出测试光,通过目标光纤向局端有源设备110反射测试光。由于光功率损耗为混合光输出功率与测试光接收功率之差,而在本申请中,混合光输出功率等于测试光输出功率。因此,光功率损耗也就是测试光输出功率与测试光接收功率之差。远端无源设备120在接收到测试光后,可以将其反射回局端有源设备110,以便于局端有源设备110检测经由该目标光纤传输后的测试光的光功率损耗。
由于远端无源设备120采用无源的设计,免去电,可达到便于部署和维护,并且节能的效果。
光缆130: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一个光缆中包括多根光纤。例如,8芯光缆包含了8根光纤,24芯光缆包含了24根光纤。
应理解,本申请中的“目标光纤”指需要对其进行光缆资源监测的光纤。目标光纤的数量至少为一根,至多为光缆中所有光纤的数量。例如,若局端有源设备11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之间的光缆采用的是8芯光缆,若想对其中某4根光纤进行监测,则该4根光纤就为目标光纤。若想对所有的8根光纤均进行监测,该8根光纤均为目标光纤。应理解,该光缆中的目标光纤数量不超过8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待检测的目标光纤,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局端有源设备110是针对光缆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120传输混合光,且远端无源设备120也是通过目标光纤反射回测试光。也就是说,本申请所提出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每芯(即每根光纤)的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独立监测。
如图2所示,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局端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frame,ODF)140、远端ODF 150、服务器160、设备网管170和移动终端180。以下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局端ODF 140和远端ODF 150均可用于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等。两者的区别在于所处的节点不同,以图1为例,局端ODF 140可设置在光线路终端所在的节点处,远端ODF 150可设置在用户端所在的节点处。并且,局端有源设备110安装在局端ODF 140上,远端无源设备120安装在远端ODF150上。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局端ODF 140包括电源端子,用于为局端有源设备110供电。
服务器160:可以接收来自局端有源设备110上传的目标光纤的光功率损耗,并基于光功率损耗确定出目标光纤的使用情况。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服务器160可具体用于:在光功率损耗为0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光纤为空闲状态;或在光功率损耗为100%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光纤故障或远端无源设备120故障;或在光功率损耗大于0,且小于100%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光纤为使用状态。
通过对目标光纤的光功率损耗进行整理,生成报表或分析图等其它形式,发送给移动终端160,以供工作人员进行参考。优选地,可以为资源管理服务器。具体地,服务器160接收的为设备网管170转发的目标光纤的光功率损耗。
设备网管170:为进行网络管理的设备,可位于局端有源设备110和服务器140之间,可用于接收来自局端有源设备110上传的目标光纤的光功率损耗,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140。
应理解,局端有源设备110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DCN)上传目标光纤的光功率损耗。
移动终端180:可用于接收服务器140发送的目标光纤的光缆资源的报表或分析图,以供工作人员查看。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在移动终端160上安装针对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开发的手机软件,由该手机软件为用户展示报表或分析图。
为了便于对局端ODF 140、局端有源设备110、远端ODF 15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图3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系统中,除了图2中已有的部分外,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法兰盘141、法兰盘142、法兰盘151和法兰盘152。其中,法兰盘141和法兰盘142设置在局端ODF 140上,法兰盘151和法兰盘152设置在远端ODF 150上。局端有源设备110与局端ODF 140之间通过光缆130连接,远端无源设备120与远端ODF 150之间通过光缆130连接。应理解,图3中黑色加粗部分均属于光缆130。
具体地,法兰盘141的一端连接光缆130,可用于接收业务光,另一端通过光缆130与局端有源设备110连接,局端有源设备110的另一端通过光缆130与法兰盘142连接,法兰盘142的另一端通过光缆130与法兰盘151连接,法兰盘151的另一端通过光缆130与远端无源设备120连接,远端无源设备120的另一端通过光缆130与法兰盘152连接,法兰盘152的另一端连接光缆130,可用于输出业务光。换言之,局端有源设备11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之间传输混合光的路径本质上为:局端有源设备110先将混合光传输至局端ODF 140,局端ODF140再将混合光传输至远端无源设备120。相应地,远端无源设备120先将测试光反射回远端ODF150,再由远端ODF 150反射至局端ODF 140,最后再由局端ODF 140反射至局端有源设备110。
以下针对图2至图3对光缆资源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局端有源设备110在接收到目标光纤检测指令,且接收到业务光时,可先将测试光和业务光混合,以得到混合光。之后,局端有源设备110就可通过光缆130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120传输混合光。远端无源设备120在接收到混合光时,从混合光中提取出测试光,并将测试光通过目标光纤向局端有源设备110反射。
应理解,目标光纤检测指令可由运营商工作人员设定,比如,可指示对哪些光纤进行检测等。还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指示,比如,可通过移动终端发送指令,或直接在有源设备上输入指令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局端有源设备110没有接收到反射的测试光,则测试光接收功率为0,即,确定出光功率损耗为100%。此时,局端有源设备110将该光功率损耗上传至设备网管170,由设备网管170再转发给服务器160,服务器160就可确定出该情况下,为目标光纤故障或远端无源设备故障。
应理解,在目标光纤故障时,远端无源设备120无法接收到混合光,也就不存在将测试光向局端有源设备110反射的情况。
应理解,为了确定出具体为目标光纤故障还是远端无源设备故障,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局端有源设备110还可以向光缆130中除过目标光纤之外的其它光纤传输混合光,若局端有源设备110均未接收到针对所有其它光纤所返回的测试光,则说明大概率为远端无源设备发生了故障;而若局端有源设备110接收到了针对其它一部分光纤或所有其它光纤返回的测试光,则说明大概率为目标光纤发生了故障。此时,运营商就可派遣人员去现场巡检并维修故障。
若局端有源设备110接收到了反射的测试光,且,若测试光接收功率等于测试光输出功率,则确定出光功率损耗为0;而若测试光接收功率为某个具体数值,则可确定出光功率损耗处于0至100%之间,即,确定出具体的光功率损耗。此时,局端有源设备110将光功率损耗上传至设备网管170,由设备网管170再转发给服务器160,若光功率损耗为0,则服务器160可确定出目标光纤处于空闲状态,若光功率损耗大于0,且小于100%,则服务器160可确定出目标光纤为使用状态。
经过上述过程,在服务器160确定出目标光纤的使用情况后,就可对数据进行整理,生成报表等形式传送给移动终端170,以供工作人员查看,使其了解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
为了便于对局端有源设备11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的内部结构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图4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有源设备110和远端无源设备1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局端有源设备110可以包括:分光器111、环形器112、合波器113和探测器114。远端无源设备120可以包括:分波器121和反射器122。
以下针对各个部分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分光器111位于测试光的光源和合波器113之间,进一步地,位于测试光的光源和环形器112之间,可用于根据光缆130中的光纤数量,对来自光源的测试光进行分光,得到多束测试光。其中,目标光纤可用于传输多束测试光中的部分或全部。换言之,光源产生的测试光到达分光器111时,分光器111可根据光缆130中的光纤数量进行分光,再根据目标光纤的数量,将对应数量的光束送达环形器112。当目标光纤为该光缆中的所有光纤时,该目标光纤可用于传输上述多束测试光的全部;当目标光纤为该光缆中的部分光纤时,该目标光纤可用于传输上述多束测试光中的部分测试光。例如,光纤130为8芯光纤时,则分光器111可将测试光均分为8束测试光,若目标光纤为8芯光纤中的其中某一芯光纤,分光器111则将其中一束测试光通过目标光纤来传输,其他7束测试光不予以传输。此时,目标光纤用于传输多束测试光中的部分测试光。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分光器111可以为1:8分光器。
下文中为方便理解和说明,假设目标光纤为一根光纤,通过该目标光纤传输的测试光为经过分光器111分光后得到的一束测试光。
应理解,图4所示的光源属于局端有源设备110,仅为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光源也可不属于局端有源设备110,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环形器112位于分光器111和合波器113之间,用于将来自分光器111的测试光传输至合波器113,并用于将来自反射器122的测试光传输至探测器114。例如,在环形器112接收到了分光器111传递过来的测试光时,则将该测试光传递至合波器113。而在远端无源设备120反射测试光时,若环形器112接收到了反射回来的测试光时,则将测试光传送至探测器114。
合波器113可用于将业务光与通过目标光纤传输的测试光合成,得到混合光。例如,合波器113在接收到了环形器112传递过来的测试光从局端有源设备110外部传输进来的业务光时,则立刻将测试光和业务光混合,以得到混合光。之后,通过光缆130中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120传输混合光。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合波器113可采用合波器,也可采用合分波器。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合分波器时,可利用合分波器中的合波功能来实现业务光和测试光的混合,以得到混合光。
探测计114可用于探测接收到的来自反射器的测试光的光功率,并基于光功率确定光功率损耗。例如,探测器114在接收到环形器112传送过来的测试光时,就可确定出光功率损耗,进而,局端有源设备110就可将光功率损耗上传至设备网管170。
分波器121可用于从接收到的混合光中分离出测试光。例如,合波器113将混合光通过光缆130中的目标光纤传输至远端无源设备120时,混合光会先到达分波器121,分波器121在接收到混合光时,从混合光中提取出测试光,再将测试光传输至反射器122。应理解,对于混合光中的业务光,则传送给用户,以供业务使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分波器121可采用分波器,也可采用合分波器。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合分波器时,可利用该合分波器中的分波功能来从混合光中提取出测试光。
反射器122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测试光通过目标光纤反射回去。例如,反射器122在接收到分波器121传送的测试光时,将该测试光通过光缆130中的目标光纤向局端有源设备110反射回去,局端有源设备110中的环形器112会先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测试光,进而环形器112将测试光传送至探测器114。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针对业务光,还可在局端有源设备110内设置另一个分光器和另一个探测器,利用该分光器对业务光进行分光。比如,可采用1:99分光器,将99%的业务光传送至合波器113,以供与测试光混合得到混合光,而将1%的业务光传送至另一个探测器,以利用该探测器对业务光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上述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局端有源设备中的分光器将与业务光的波长不同的测试光分光,并将分光后的至少一束测试光传送至合波器,由合波器将业务光分别和至少一束测试光混合以得到至少一束混合光,并通过光缆中的目标光纤向远端无源设备传输混合光。远端无源设备中的分波器在接收到任意一束混合光时,均从该混合光中分离出测试光,并将测试光发送至反射器,由反射器通过目标光纤向局端有源设备将测试光反射回去。进而,局端有源设备的环形器接收到测试光,并将测试光传送至探测器后,探测器就可根据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出测试光经过该目标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损耗。进而上传光功率损耗至服务器,服务器就可根据光功率损耗确定出目标光纤的使用情况,从而实现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即,该系统无需人工参与,可自动实现对目标光纤的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进而,相应提高了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监测的效率、准确度和及时性,使得运营商也就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光纤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高效的实现对光纤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系统良好的传输性能,降低了监管难度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对光纤资源使用情况统计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局端有源设备、远端无源设备和光缆,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和所述远端无源设备通过所述光缆连接,所述光缆包括多根光纤;其中,
所述局端有源设备用于通过所述光缆中待检测的目标光纤向所述远端无源设备传输混合光,所述混合光由业务光和测试光混合得到,且所述测试光与所述业务光的波长不同;
所述远端无源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混合光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目标光纤向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反射所述测试光;
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用于根据对所述测试光的接收情况,确定所述测试光经所述目标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损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包括合波器,用于将所述业务光与通过所述目标光纤传输的测试光合成,得到所述混合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分光器,位于所述测试光的光源和所述合波器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光缆中的光纤数量,对来自所述光源的测试光进行分光,得到多束测试光;所述目标光纤用于传输所述多束测试光中的部分或全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无源设备还包括分波器和反射器,所述分波器用于从接收到的所述混合光中分离出所述测试光,所述反射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测试光通过所述目标光纤反射回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反射器的测试光的光功率,并基于所述光功率确定所述光功率损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有源设备还包括环形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分光器的测试光传输至所述合波器,并用于将来自所述反射器的测试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探测器的光功率损耗,并基于所述光功率损耗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的使用情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光功率损耗为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为空闲状态;或
在所述光功率损耗为10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故障或所述远端无源设备故障;或
在所述光功率损耗大于0,且小于100%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光纤为使用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局端光缆配线架ODF,所述局端有源设备安装在所述局端ODF上,所述局端有源设备与所述局端ODF之间通过光缆连接;
所述局端ODF包括电源端子,用于为所述局端有源设备供电。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远端光缆配线架ODF,所述远端无源设备安装在所述远端ODF上,所述远端无源设备与所述远端ODF之间通过光缆连接。
CN202123067187.1U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Active CN216391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7187.1U CN21639101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7187.1U CN21639101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91010U true CN216391010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7187.1U Active CN216391010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91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805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成都涿光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采样分析方法、分光器、熔纤盘、局端采样设备及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805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成都涿光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采样分析方法、分光器、熔纤盘、局端采样设备及平台
CN115021805B (zh) * 2022-05-30 2024-02-09 成都涿光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采样分析方法、分光器、熔纤盘、局端采样设备及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2393B (zh) 一种具有光纤自动切换单元的光缆自动监测系统
CN106452571B (zh)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拓扑相关性故障段判定与分析方法
WO2018155872A1 (ko) Otdr을 이용한 광선로 감시 시스템
CN101442691A (zh) 基于无源光网络系统的光缆监测系统
CN102684779B (zh) 集中测量装置、故障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2412896A (zh) 一种实现单端监控的光线路保护系统
CN216391010U (zh) 一种光缆资源监测系统
CN104320185A (zh) 光纤线路监测系统
CN110609214B (zh) 一种电力系统光缆网无盲区在线监测及故障自动检测系统
CN110086528A (zh) 一种基于光缆在线监测的资源管理系统
CN102104422B (zh) 无源光网络光路质量监控系统和方法
WO2018216883A1 (ko) Otdr을 이용한 중계기 광코어 감시시스템
CN202334524U (zh) 一种实现单端监控的光线路保护系统
CN111901039A (zh) 一种带线路保护的基于微型波分的半有源基站前传系统
CN102388549B (zh) 无源光网络中光纤链路的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412684B (zh) 一种城区电力光纤网在线监测及自动检测系统
CN213585782U (zh) 一种光纤传输设备
CN107070544A (zh) 光组件、采用该光组件的探测设备及判定方法
CN101610112B (zh) 一种光纤自动测试系统
CN211086489U (zh) 一种电力系统光缆网无盲区在线监测及故障自动检测系统
CN113726422A (zh) 一种可网管的光纤在线监测系统
CN113452435A (zh) 双功能电力光缆网线路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934754A (zh) 一种光缆在线监测告警管理调用系统
CN217424710U (zh) 一种电力光传输网络末端的光缆远程监测装置
CN113708883B (zh) 一种可监测光纤状态的局端到远端的网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