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5667U -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5667U
CN216385667U CN202123182410.7U CN202123182410U CN216385667U CN 216385667 U CN216385667 U CN 216385667U CN 202123182410 U CN202123182410 U CN 202123182410U CN 216385667 U CN216385667 U CN 216385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annular
total station
cas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24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晋健
邢丹
代鑫
罗文�
黄勇
刘显明
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ahu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ahu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ahu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ahu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24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5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5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5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升降机构(9)的运动部固设于防护罩(7)的封闭端上,防护罩(7)的开口设置于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正上方,所述筒体(6)的内壁与防护罩(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沿轴向固设于筒体(6)内壁上的导轨(10)、沿轴向固设于防护罩(7)外壁上的滑条(11),导轨(10)内位于其侧壁上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12),导向轮(12)沿着导轨(10)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条(11)设置于导轨(10)内且其外边缘与导向轮(12)相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防止全站仪监测模块受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站仪监测模块防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由滑坡、泥石流、山体塌方、地面沉降等灾害频发,受制于地区限制和观测限制不能实时对地质等灾害进行预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我们无法掌控自然,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实时监测相关地质的数据,能够有效预防、预见,可以减轻更严重的地质灾害,降低所造成的农业、工业、及人民生命安全损失。其中,山体的位移变化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主要采用全站仪监测模块来检测山体是否发生位移,全站仪监测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机壳、柱体和全站仪监测模块,机壳和柱体的下端部均设置于地面内,柱体设置于机壳内,柱体的顶端部延伸于机壳的外部,全站仪监测模块安装于柱体的延伸端上,机壳与全站仪监测模块之间形成有安装缝隙。这种安装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对全站仪监测模块的安装,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在雨季,雨水经过安装缝隙进入到机壳内,造成其内的电器元件受损。2、当全站仪监测模块不使用时,全站仪监测模块完全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造成人为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止全站仪监测模块受损坏、防水效果好的全站仪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它包括机壳、立柱和柱体,所述机壳、立柱和柱体均设置于基座上,立柱和柱体均向上贯穿机壳设置,所述柱体延伸端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全站仪监测模块,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固设有横梁,横梁的底部固设有筒体,筒体内滑动安装有可沿筒体轴向升降的防护罩,防护罩的顶部封闭,防护罩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环形圈,筒体内位于其顶壁上固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防护罩的正上方,升降机构的运动部固设于防护罩的封闭端上,防护罩的开口设置于全站仪监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筒体的内壁与防护罩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沿轴向固设于筒体内壁上的导轨、沿轴向固设于防护罩外壁上的滑条,导轨内位于其侧壁上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导向轮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条设置于导轨内且其外边缘与导向轮相切,所述机壳的顶表面上位于全站仪监测模块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结构。
所述机壳为多边形机壳。
所述立柱和柱体均垂向设置。
所述升降机构为电缸、丝杆螺母副或气缸中任意一种。
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
所述立柱的长度大于柱体的长度。
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全站仪监测模块安装于安装板的顶表面上。
所述全站仪监测模块与机壳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缝隙外侧的环形块,环形块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环形槽,环形槽内配合有可升降的环形板,环形板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均固设有环形密封圈,环形板的底表面上且沿其圆周方向固设有多根导向柱,导向柱贯穿环形槽的槽底且延伸于机壳内,导向柱的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设于升降板上,另一端固设于机壳的内顶壁上,所述导向柱与环形块之前设置有动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防止全站仪监测模块受损坏、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剖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立柱,3-柱体,4-全站仪监测模块,5-横梁,6-筒体,7-防护罩,8-环形圈,9-升降机构,10-导轨,11-滑条,12-导向轮,13-安装板,14-环形缝隙,15-环形块,16-环形槽,17-环形板,18-环形密封圈,19-导向柱,20-升降板,21-弹簧,22-动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它包括机壳1、立柱2和柱体3,所述机壳1为多边形机壳,机壳1、立柱2和柱体3均设置于基座上,立柱2和柱体3均垂向设置,立柱2和柱体3均向上贯穿机壳1设置,所述柱体3延伸端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全站仪监测模块4,全站仪监测模块4与机壳1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14,所述立柱2的侧壁上固设有横梁5,横梁5的底部固设有筒体6,筒体6内滑动安装有可沿筒体6轴向升降的防护罩7,防护罩7的顶部封闭,防护罩7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环形圈8,筒体6内位于其顶壁上固设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设置于防护罩7的正上方,升降机构9的运动部固设于防护罩7的封闭端上,防护罩7的开口设置于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正上方,所述筒体6的内壁与防护罩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沿轴向固设于筒体6内壁上的导轨10、沿轴向固设于防护罩7外壁上的滑条11,导轨10内位于其侧壁上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12,导向轮12沿着导轨10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条11设置于导轨10内且其外边缘与导向轮12相切,所述机壳1的顶表面上位于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结构。
所述升降机构9为电缸、丝杆螺母副或气缸中任意一种。所述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所述立柱2的长度大于柱体3的长度。所述柱体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全站仪监测模块4安装于安装板13的顶表面上。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缝隙14外侧的环形块15,环形块15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环形槽16,环形槽16内配合有可升降的环形板17,环形板17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均固设有环形密封圈18,环形板17的底表面上且沿其圆周方向固设有多根导向柱19,导向柱19贯穿环形槽16的槽底且延伸于机壳1内,导向柱19的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20,导向柱19上套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固设于升降板20上,另一端固设于机壳1的内顶壁上,所述导向柱19与环形块15之前设置有动密封件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人员打开全站仪监测模块4,全站仪监测模块4测量被测山体的位移的变化,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实时传递给远程中央控制器中。当不使用时,工作人员控制升降机构9动作,升降机构9带动防护罩7沿着轴线直线向下运动,同时防护罩7的滑条11在导轨10内向下运动,防护罩7从筒体6内伸出后,防护罩7的开口罩在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外部,当工作人员观察到防护罩7的环形圈8刚进入环形槽16内时,工人控制升降机构9关闭,此时防护罩7将全站仪监测模块4罩住,从而起到了对其保护的作用,防止了外界人员的人为损坏。
当在下雨天气时,工作人员可控制升降机构9的运动部继续向下运动,运动部带动环形圈8继续向下运动,环形圈8将环形板17向下压,环形板17带动导向柱19向下运动,导向柱19带动升降板20向下运动,升降板20拉伸弹簧21,当升降机构9的运动部运动到极限状态时,环形板17抵压于环形圈8和环形槽16的槽底之间,此时下层的环形密封圈18与环形槽16的槽底之间形成一层密封面,而上层环形密封圈18与环形圈8之间形成一层密封面,因此通过双层密封面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雨水穿过密封面而进入到环形缝隙14中,进而避免了雨水经环形缝隙14进入到机壳1内,很好的保护了机壳1内的电器元件,具有防水效果好的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壳(1)、立柱(2)和柱体(3),所述机壳(1)、立柱(2)和柱体(3)均设置于基座上,立柱(2)和柱体(3)均向上贯穿机壳(1)设置,所述柱体(3)延伸端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全站仪监测模块(4),所述立柱(2)的侧壁上固设有横梁(5),横梁(5)的底部固设有筒体(6),筒体(6)内滑动安装有可沿筒体(6)轴向升降的防护罩(7),防护罩(7)的顶部封闭,防护罩(7)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环形圈(8),筒体(6)内位于其顶壁上固设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设置于防护罩(7)的正上方,升降机构(9)的运动部固设于防护罩(7)的封闭端上,防护罩(7)的开口设置于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正上方,所述筒体(6)的内壁与防护罩(7)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沿轴向固设于筒体(6)内壁上的导轨(10)、沿轴向固设于防护罩(7)外壁上的滑条(11),导轨(10)内位于其侧壁上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12),导向轮(12)沿着导轨(10)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条(11)设置于导轨(10)内且其外边缘与导向轮(12)相切,所述机壳(1)的顶表面上位于全站仪监测模块(4)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为多边形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和柱体(3)均垂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为电缸、丝杆螺母副或气缸中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长度大于柱体(3)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3)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全站仪监测模块(4)安装于安装板(13)的顶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监测模块(4)与机壳(1)之间形成有环形缝隙(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环形缝隙(14)外侧的环形块(15),环形块(15)的顶表面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环形槽(16),环形槽(16)内配合有可升降的环形板(17),环形板(17)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均固设有环形密封圈(18),环形板(17)的底表面上且沿其圆周方向固设有多根导向柱(19),导向柱(19)贯穿环形槽(16)的槽底且延伸于机壳(1)内,导向柱(19)的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20),导向柱(19)上套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固设于升降板(20)上,另一端固设于机壳(1)的内顶壁上,所述导向柱(19)与环形块(15)之前设置有动密封件(22)。
CN202123182410.7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Active CN216385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2410.7U CN216385667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2410.7U CN216385667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5667U true CN216385667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36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2410.7U Active CN216385667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5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7077U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108104163B (zh)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智能型通风设备
CN111997558B (zh) 一种油田井口保护装置
CN216385667U (zh) 一种全站仪保护罩
CN216081578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观测站
CN211824444U (zh) 一种全站仪保护装置
CN212840364U (zh) 一种气象站用气象信息采集设备
CN210664678U (zh) 一种水利工程使用的水位监测装置
CN216743550U (zh) 一种智慧工地噪音监管装置
CN106351693A (zh) 一种用于隧道的渗水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CN213023622U (zh) 一种气象环境检测仪器固定防护装置
CN210219177U (zh) 一种市政土木勘测工具
CN210513131U (zh) 一种可抗干扰测距系统的全站仪
CN113936433B (zh) 一种用于水电工程及地质灾害预警的高精密智能监测站
CN208105128U (zh) 一种智能高速道闸设备
CN218330013U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温室气体采样检测塔架
CN219120224U (zh) 一种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CN220955049U (zh) 一种防风护栏
CN107732666A (zh) 一种针头可切换的避雷针
CN215639583U (zh) 一种信息化水利工程水情测量装置
CN21674632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水位检测设备
CN108847644A (zh) 一种电力输送防灾害脱线保杆装置
CN217027147U (zh)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CN216385814U (zh) 一种河流流量测流设备
CN219244625U (zh) 一种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升降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