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2221U -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2221U
CN216382221U CN202122731509.1U CN202122731509U CN216382221U CN 216382221 U CN216382221 U CN 216382221U CN 202122731509 U CN202122731509 U CN 202122731509U CN 216382221 U CN216382221 U CN 216382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engaging portion
clamping part
engaging
to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15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舜裕
林子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15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2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2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2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枢纽器包括转动件与承架件。转动件具有连接段与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相对两侧的两侧面,每一侧面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一卡接部、第一止挡部。承架件具有底部与分别连接于底部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每一扭力产生侧设有第二枢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与第二止挡部。其中,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二枢接部;当转动件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与卡接于第三卡接部之间切换时,第一卡接部撑开扭力产生侧而产生扭力;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相配合,用以限制转动件相对于承架件的可旋转角度。枢纽器的扭力机构由承架件的两扭力产生侧组成,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使用所述枢纽器的电子装置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的手感。

Description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扭力机构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例如无线耳机收纳盒,其包括枢纽器、上盖与底座。枢纽器连接于上盖与底座之间,且上盖与底座可通过枢纽器打开或关闭。枢纽器中可设有扭力机构,用以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的手感,例如开重关轻的手感。所谓开重关轻的手感,即是使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增的阻力且直到打开到最大为止,而在扳动上盖与底座关闭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减的阻力且直到互相闭合为止。为了达成上述功能,现有的扭力机构使用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扭力机构使用的组件较少,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并能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的手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包括转动件与承架件。转动件具有连接段与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相对两侧的两侧面,每一侧面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一卡接部、第一止挡部。承架件具有底部与分别连接于底部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每一扭力产生侧设有第二枢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与第二止挡部。其中,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二枢接部;当转动件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与卡接于第三卡接部之间切换时,第一卡接部撑开扭力产生侧而产生扭力;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相配合,用以限制转动件相对于承架件的可旋转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为转轴,第二枢接部为与转轴对应的轴孔。
在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为凸块且凸块的自由端呈弧面,第二卡接部为凹槽,第三卡接部为扭力产生侧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为凸块,第二止挡部为扭力产生侧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枢纽器、上盖与底座。上盖连接固定于枢纽器的转动件的连接段。底座连接固定于枢纽器的承架件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与底部的距离小于第三卡接部与底部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当上盖闭合于底座时,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当上盖闭合于底座时,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三卡接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枢纽器,包括转动件与承架件。转动件具有连接段与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相对两侧的两侧面,每一侧面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位于第一枢接部相对的两侧。承架件具有底部与分别连接于底部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每一扭力产生侧设有第二枢接部、第三卡接部、第四卡接部、第五卡接部与第六卡接部,第三卡接部与第五卡接部位于第二枢接部相对的两侧,第四卡接部与第六卡接部位于第二枢接部相对的两侧,第三卡接部与底部的距离等于第六卡接部与底部的距离。其中,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二枢接部;当转动件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在卡接于第三卡接部与卡接于第四卡接部之间切换、且第二卡接部在卡接于第五卡接部与卡接于第六卡接部之间切换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撑开扭力产生侧而产生扭力;第三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相配合,且第五卡接部与第六卡接部相配合,用以限制转动件相对于承架件的可旋转角度。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扭力机构由承架件的两扭力产生侧组成,使用的组件较少,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转动件两端枢接于承架件的两扭力产生侧,转动件与承架件还分别连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当转动件转动而使转动件的卡接部脱离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时,转动件的卡接部撑开扭力产生侧而产生扭力;当转动件的卡接部卡接于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时,上盖与底座处于打开到最大或是互相闭合的状态。通过设计转动件的卡接部与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的位置与型态,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的手感,例如开重关轻、开轻关重或开关一致的手感,以及提供两个角度(上盖与底座打开到最大与互相闭合)的自动锁功能。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的承架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实施例处于0度、30度与100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二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三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的承架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立体图。电子装置包括枢纽器1、上盖2与底座3。枢纽器1连接于上盖2与底座3之间,且上盖2与底座3可通过枢纽器1打开或关闭,例如可使上盖2与底座3的相对角度为0至100度中任一角度,但不限于此,例如最大相对角度可以改设计成120度。当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或关闭而使上盖2与底座3的相对角度为一特定角度时,称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所述特定角度状态;例如,图中所示的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的相对角度为100度,称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时,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而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时,上盖2与底座3互相闭合,亦即上盖2闭合于底座3。
首先,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枢纽器1整体结构的组成组件及其组装方式。请参照图2与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2的结构分解图。枢纽器1包括转动件10与承架件20。转动件10具有连接段11与分别连接于连接段11相对两侧的两侧面12,每一侧面12设有第一枢接部121、第一卡接部122、第一止挡部123。承架件20具有底部21与分别连接于底部21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22,每一扭力产生侧22设有第二枢接部221、第二卡接部222、第三卡接部223与第二止挡部224。转动件10两端的第一枢接部121分别枢接于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的第二枢接部221,使得转动件10两端枢接于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
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的转动件10的连接段11连接固定于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上盖2。枢纽器1的承架件20的底部21连接固定于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底座3。藉此,枢纽器1连接于上盖2与底座3之间,且上盖2与底座3可通过枢纽器1打开或关闭。当枢纽器1如图2所示处于0度状态时,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互相闭合,亦即上盖2闭合于底座3,此时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21为转轴,第二枢接部221为与转轴对应的轴孔。第一卡接部122为凸块且凸块的自由端呈弧面,第二卡接部222为凹槽,第三卡接部223为扭力产生侧22的边缘。第一止挡部123为凸块,第二止挡部224为扭力产生侧22的边缘。另外,如图4所示承架件20的侧视图,第二卡接部222与底部21的距离d1小于第三卡接部223与底部21的距离d2。
接着,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枢纽器1的作动方式。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实施例处于0度、30度与100度状态的示意图。当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闭合于底座3)时,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然后,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开始转动,由于第一卡接部122为凸块且凸块的自由端呈弧面,施加一定转动力量于转动件10即可使第一卡接部122脱离第二卡接部222,转动件10两端的第一卡接部122会分别撑开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此时枢纽器1例如处于30度状态。再来,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继续转动,直到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且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224互相止挡为止,此时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因此,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224相配合,用以限制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的可旋转角度。
更进一步地说,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时,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闭合于底座3);而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从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切换至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第一卡接部122撑开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另外,由于第二卡接部222与底部21的距离d1小于第三卡接部223与底部21的距离d2,使第一卡接部122越接近但不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时产生的扭力最小,且第一卡接部122越接近但不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产生的扭力最大;因此,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从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切换至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产生的扭力由最小渐增到最大,反之亦然,如此一来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开重关轻的手感。所谓开重关轻的手感,即是使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增的阻力且直到打开到最大为止,而在扳动上盖与底座关闭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减的阻力且直到互相闭合为止。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二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与枢纽器的第一实施例相比,枢纽器的第二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当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闭合于底座3)时,第一卡接部122如图6所示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因而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开轻关重的手感(后面会在针对开轻关重的手感做说明)。然后,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开始转动,使第一卡接部122脱离第三卡接部223,转动件10两端的第一卡接部122会分别撑开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再来,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继续转动,直到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且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224互相止挡为止,此时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
更进一步地说,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闭合于底座3);而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时,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与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之间切换时,第一卡接部122撑开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此外,由于第二卡接部222与底部21的距离d1小于第三卡接部223与底部21的距离d2,使第一卡接部122越接近但不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时产生的扭力最小,且第一卡接部122越接近但不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时产生的扭力最大;因此,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从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3切换至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22时,产生的扭力由最大渐减到最小,反之亦然,如此一来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开轻关重的手感。所谓开轻关重的手感,即是使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减的阻力且直到打开到最大为止,而在扳动上盖与底座关闭过程中会感受到渐增的阻力且直到互相闭合为止。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三实施例处于0度状态的结构立体图。枢纽器1’包括转动件10’与承架件20’。转动件10’具有连接段11’与分别连接于连接段11’相对两侧的两侧面12’,每一侧面12’设有第一枢接部121’、第一卡接部122’、第二卡接部123’,第一卡接部122’与第二卡接部123’位于第一枢接部121’相对的两侧。承架件20’具有底部21’与分别连接于底部21’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22’,每一扭力产生侧22’设有第二枢接部221’、第三卡接部222’、第四卡接部223’、第五卡接部224’与第六卡接部225’,第三卡接部222’与第五卡接部224’位于第二枢接部221’相对的两侧,第四卡接部223’与第六卡接部225’位于第二枢接部221’相对的两侧。转动件10’两端的第一枢接部121’分别枢接于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的第二枢接部221’,使得转动件10’两端枢接于承架件20’的两扭力产生侧22’。此外,第三卡接部222’与第四卡接部223’相配合,且第五卡接部224’与第六卡接部225’相配合,用以限制转动件10’相对于承架件20’的可旋转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可取代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中的枢纽器1,枢纽器1’的转动件10’的连接段11’连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上盖2。枢纽器1’的承架件20’的底部21’连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底座3。藉此,枢纽器1’连接于上盖2与底座3之间,且上盖2与底座3可通过枢纽器1’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2’、且第二卡接部123’卡接于第五卡接部224’时,枢纽器1’处于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闭合于底座3);而当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第四卡接部223’、且第二卡接部123’卡接于第六卡接部225’时,枢纽器1’处于100度状态(电子装置的上盖2与底座3打开到最大)。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在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2’与卡接于第四卡接部223’之间切换、且第二卡接部123’在卡接于第五卡接部224’与卡接于第六卡接部225’之间切换时,第一卡接部122’与第二卡接部123’撑开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另外,如图8所示承架件20’的侧视图,第三卡接部222’与底部21’的距离d1’等于第六卡接部225’与底部21’的距离d2’;因此,当转动件10’转动而使第一卡接部122’在卡接于第三卡接部222’与卡接于第四卡接部223’之间切换、且第二卡接部123’在卡接于第五卡接部224’与卡接于第六卡接部225’之间切换时,产生的扭力约略一致,如此一来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开关一致的手感。所谓开关一致的手感,即是使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过程中会感受到固定的阻力且直到打开到最大为止,而在扳动上盖与底座关闭过程中会感受到固定的阻力且直到互相闭合为止。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扭力机构由承架件的两扭力产生侧组成,使用的组件较少,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转动件两端枢接于承架件的两扭力产生侧,转动件与承架件还分别连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当转动件转动而使转动件的卡接部脱离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时,转动件的卡接部撑开扭力产生侧而产生扭力;当转动件的卡接部卡接于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时,上盖与底座处于打开到最大或是互相闭合的状态。通过设计转动件的卡接部与扭力产生侧的卡接部的位置与型态,可提供用户在扳动上盖与底座打开或关闭时的手感,例如开重关轻、开轻关重或开关一致的手感,以及提供两个角度(上盖与底座打开到最大与互相闭合)的自动锁功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枢纽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件(10),具有连接段(11)与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1)相对两侧的两侧面(12),每一所述侧面(12)设有第一枢接部(121)、第一卡接部(122)、第一止挡部(123);以及
承架件(20),具有底部(21)与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21)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22),每一所述扭力产生侧(22)设有第二枢接部(221)、第二卡接部(222)、第三卡接部(223)与第二止挡部(224);
其中,所述第一枢接部(121)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21);当所述转动件(10)转动而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22)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22)与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23)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2)撑开所述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所述第一止挡部(123)与所述第二止挡部(224)相配合,用以限制所述转动件(10)相对于所述承架件(20)的可旋转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枢接部(121)为转轴,所述第二枢接部(221)为与所述转轴对应的轴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122)为凸块且所述凸块的自由端呈弧面,所述第二卡接部(222)为凹槽,所述第三卡接部(223)为所述扭力产生侧(22)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123)为凸块,所述第二止挡部(224)为所述扭力产生侧(22)的边缘。
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1);
上盖(2),连接固定于所述枢纽器(1)的所述转动件(10)的所述连接段(11);以及
底座(3),连接固定于所述枢纽器(1)的所述承架件(20)的所述底部(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卡接部(222)与所述底部(2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23)与所述底部(21)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上盖(2)闭合于所述底座(3)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2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所述上盖(2)闭合于所述底座(3)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2)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23)。
9.一种枢纽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件(10’),具有连接段(11’)与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1’)相对两侧的两侧面(12’),每一所述侧面(12’)设有第一枢接部(121’)、第一卡接部(122’)、第二卡接部(123’),所述第一卡接部(12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3’)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121’)相对的两侧;以及
承架件(20’),具有底部(21’)与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21’)相对两侧的两扭力产生侧(22’),每一所述扭力产生侧(22’)设有第二枢接部(221’)、第三卡接部(222’)、第四卡接部(223’)、第五卡接部(224’)与第六卡接部(225’),所述第三卡接部(222’)与所述第五卡接部(224’)位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2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四卡接部(223’)与所述第六卡接部(225’)位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2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卡接部(222’)与所述底部(21’)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六卡接部(225’)与所述底部(21’)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枢接部(121’)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21’);当所述转动件(10’)转动而使所述第一卡接部(122’)在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22’)与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接部(223’)之间切换、且所述第二卡接部(123’)在卡接于所述第五卡接部(224’)与卡接于所述第六卡接部(225’)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22’)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3’)撑开所述扭力产生侧(22’)而产生扭力;所述第三卡接部(222’)与所述第四卡接部(223’)相配合,且所述第五卡接部(224’)与所述第六卡接部(225’)相配合,用以限制所述转动件(10’)相对于所述承架件(20’)的可旋转角度。
CN202122731509.1U 2021-11-09 2021-11-09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216382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1509.1U CN216382221U (zh) 2021-11-09 2021-11-09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1509.1U CN216382221U (zh) 2021-11-09 2021-11-09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2221U true CN216382221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5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1509.1U Active CN216382221U (zh) 2021-11-09 2021-11-09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2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7873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91423B (zh) 摩擦铰链
KR100204158B1 (ko) 분리형 키보드와 이분리형 키보드를 사용한 컴퓨터
GB2305689A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lamshell-like device.
KR20040061122A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장착한 전기전자장치
CN216382221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9838932U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7462862U (zh) 一种枢纽器和电子设备
US11256289B2 (en) Rotatable door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therewith
KR200472450Y1 (ko) 피봇축 어셈블리
KR101652772B1 (ko) 차량용 암레스트 힌지구조
JP3212856U (ja) 眼鏡の蝶番
CN209921946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置物盒
TWM623705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US20090284916A1 (en) Panel Module for a Computer Enclosure, and the Computer Enclosure
JP2010265706A (ja) 二段階停止型ステー装置
JP2978129B2 (ja) 2軸型裏蝶番
CN211901259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8653049U (zh) 制冷设备用折叠门把及制冷设备
JP2000279689A (ja) 洗濯機の蓋
US7855877B2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 movement of a laptop computer
CN209925423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JP3237564U (ja) スマート眼鏡
CN203051473U (zh) 分段式弹性枢轴总成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2840395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