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1943U - 摇曳风扇 - Google Patents

摇曳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1943U
CN216381943U CN202122658317.2U CN202122658317U CN216381943U CN 216381943 U CN216381943 U CN 216381943U CN 202122658317 U CN202122658317 U CN 202122658317U CN 216381943 U CN216381943 U CN 216381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fan
motor
machine body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83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扬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tme Smart Home Technon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etme Smart Home Technon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etme Smart Home Technon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etme Smart Home Technon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83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1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1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1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摇曳风扇,包括:机身,内部安装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运行形成气流;至少两组摆页,安装于机身上,摆页沿出风路径分布,且摆页沿相平行的轴线各自独立摆动;气流从风机组件吹出后可依次沿各摆页的表面流动,所述的摆页摆动以调节气流的吹风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模拟人工摇扇的方式来回变动风流方向,内部摆页于机身内摆动,可以控制气流从外部摆页的正面或者从外部摆页的背面吹出;而再通过外部摆页摆动,可以第二次调节出风角度,而通过多个摆页之间的配合,最终能够实现大于90度甚至360度拐角的吹风。

Description

摇曳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摇曳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一种通过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推动空气流通形成风的设备,是夏季人们降温常用的家电;
传统的风扇有吊扇、落地扇等,随着家居设计的推广,家居设计时经常会吊顶,增加美感,而传统的吊扇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落地扇的基础结构一般保护:底座、立杆以及风扇头,风扇头中的扇叶转动,推动空气流动形成风;而现在市场上又出现了无叶风扇,无叶风扇的安全性高,而且造型也更美观,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市场现有无叶风扇的进出风结构大多是前后或上下模式,当需要拐弯时需要做风道引导,结构往往复杂且加大风机负荷,并且现有风扇长时间对人吹风有着各种弊端,体验也不舒适,长时间吹风后会有头疼、头晕的现象。
最后,市场风扇产品造型方式逐渐固化同化,不利于产品多样性发展。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模拟人工摇扇子的风扇,并且可以大角度切换风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摇曳风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摇曳风扇,包括:机身,内部安装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运行形成气流;
至少两组摆页,安装于机身上,且摆页沿相平行的轴线各自独立摆动;气流从风机组件吹出后可依次沿各摆页的表面流动,所述的摆页摆动进行扇风,以调节气流的吹风角度。
上述的摇曳风扇模拟人工摇扇子的方式通过摆页的来回摆动,进而使来回变动风流方向可以促进使用空间内的空气流动,同时在一定空间内也不需要直接对人吹风也可以获得凉快的体验,有效减弱长时间吹风的弊端;通过两个摆页时摇曳风扇能够实现大于90度甚至360度拐角的吹风,是传统风扇无法做到的,同时摇曳风扇通过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实现调风,更直接简便且不增加风机负荷,相对通过增设风道的产品实现该目的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风量更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摆页包括:至少一组内部摆页及至少一组外部摆页;所述的内部摆页安装于机身内部位于风机组件上方,内部摆页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于机身内部摆动;所述的外部摆页,安装于机身外部,外部摆页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摆动,调节外出风角度;通过多组摆页的共同作用,能够增加出风可调节的角度;内部摆页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摆动,控制气流吹向外部摆页的导风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身外部设置有一框形的外支架,外部摆页安装于外支架上;所述的外壳上设置有出风面,所述的外部摆页安装于外壳的出风面上;所述的内部摆页安装于出风面或出风面的下方,通过所述内部摆页摆动第一次调节角度;通过所述外部摆页摆动第二次调节角度,控制气流向外吹出的角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部摆页两侧与外支架之间设置有转轴,其中一转轴表面设置有螺旋齿;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及由第二电机驱动的长传动轴,长传动轴与带有螺旋齿的转轴配合,驱动外部摆页转动;通过涡轮蜗杆齿合的方式,驱动外部摆页摆动,结构简单,同时外部摆页的转动角度、速度均匀;所述的转轴内藏于外支架,能够美化摇曳风扇的外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部摆页为板块状结构,外部摆页上设置有发光部件;外部摆页与外支架之间可以做成类似于屏风的结构,摇曳风扇使用外部摆页作为门面,外观明显有别于其他风扇,突破了常规风扇造型的约束;同时可以在外部摆页的表面设计图画,增强美感;而在外部摆页上设置有发光部件,发光部件可以是氛围灯或者是照明灯,氛围灯可以烘托氛围,而照明灯可以起到照明作用,使摇曳风扇可以作为灯具使用,增加产品的性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支架包括:支架内壳及支架外壳,两者间构成了容腔;所述的第二电机安装于机身内部,所述的长传动轴穿过出风面伸入容腔内部收藏;上述限定了外支架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二电机的具体安装位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部摆页两端的转轴上,其中一个转轴上设置有正极电环,另一个转轴设置有负极电环,正极电环及负极电环均连接有通电弹片,通过通电弹片接电;所述的外部摆页包括:面板、背板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所述发光部件;机身是设置有电路板和控制面板的,通电弹片是与电路板以及控制面板均电性接通的,通过控制面板可以控制发光部件的运行,同时,此种通电结构能够并不妨碍外部摆页的转动,结构也十分巧妙;而面板和背面可以做半透明的,在不使用灯光时,发光部件也不显露在外,外部摆页则作为装饰屏风,而使用发光部件时,光线可以向外透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部摆页通过内支架安装于机身内部,内部摆页设置有多个页片,且多个页片同步摆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及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短传动轴,多个页片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短传动轴驱动多个页片同步摆动;机身内的空间较小,通过多个内部摆页控制的方式,调风效果更好,并且多个摆页之间同步摆动,切换风向。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机组件包括:电机、电机座及扇叶;
电机座包括:底板及锥台,锥台内部构成电机装配的空间;扇叶安装于锥台上方并由电机驱动;底板与机身的外壳配合安装,且底板上构成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安装位;风机组件的结构紧凑,尽可能地节省机身内部空间,同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装配于底板上,零部件之间的布局更加整洁,免去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安装时所需要添加的支架,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壳包括:侧板、底壳及端面板,出风面设置于端面板上,且端面板上满布出风口,形成所述的出风面;底壳或侧板上开设进风口;端面板的边缘上开设外支架下端插入安装的孔;上述出风面的面积大,出风口数量多,加上电机的配合,出风风量更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支架上开设有供长传动轴及短传动轴穿过的槽,长传动轴和短传动轴对称设置,且外支架内部设置有防止长传动轴晃动的限位结构,防止在使用时长传动轴及短传动轴晃动,从而使机身震动,减少机身的震动,从而减少噪音。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面板以及电路板,是用于控制摇曳风扇的运行。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模拟人工摇扇的方式来回变动风流方向,内部摆页于机身内摆动,可以控制气流从外部摆页的正面或者从外部摆页的背面吹出;而再通过外部摆页摆动,可以第二次调节出风角度,而通过多个摆页之间的配合,最终能够实现大于90度甚至360度拐角的吹风;
另外,外部摆页能够实现扫风,通过外部摆页的摆动角度可以调节出风角度以及扫风范围;同时,在外部摆页不动,以固定角度出风的时候,内部摆页摆动,可以调节风阻和风量,模拟自然风,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图6-9为摇曳风扇不同扇风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摇曳风扇,如图4所示,包括:机身100、安装于机身100内部的风机组件200以及至少两组摆页,摆页沿相平行的轴线各自独立摆动,风机组件200运行形成气流,气流从风机组件200吹出后可依次沿各摆页的表面流动,摆页可以设置有多组,而各组摆页之间排列分布,各自摆动,由于是沿相平行的轴线摆动的,在摆动时进行扫风,模拟人工扇风的效果。
所述的摆页包括:至少一组内部摆页300以及至少一组外部摆页400,内部摆页300安装于机身100内部,调节内出风角度;而外部摆页400安装于机身100外部,调节外出风角度。
下面的描述中由于涉及角度的描述,为了便于表述,以图5所示为基准,图5中内部摆页300和外部摆页400均竖向设置,竖向角度设置为基准0°,逆时针转动为负角度,顺时针则为正角度,进而限定内部摆页300逆时针转动向左吹风为背向出风,内部摆页300 顺时针转动向右吹风为正向出风。
请参阅图1-3所示,包括:机身100、装配于机身100内部的风机组件200、内部摆页300 以及装配机身100外部的外部摆页400。
所述的机身100上设置有出风面101,出风面101上是满布有出风口的,所述外部摆页 400安装于出风面101上方;
所述的内部摆页300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10驱动于机身100内部摆动,所述外部摆页400 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20驱动于机身100外部摆动;且在竖向状态(基准0°)下,内部摆页300和外部摆页400是相平行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过内部摆页300和外部摆页400模拟人工摇扇的方式来回变动风流方向,所述的内部摆页300于机身100内摆动,可以控制气流从正向或者背面吹出,先调节内出风角度;而再通过外部摆页400摆动,可以第二次调节出风角度(调节外出风角度),最终能够实现大于90度的出风范围,若增加摆页的层级,甚至可以实现360度拐角的调节吹风。
摇曳风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风机组件200运行,决定出风的风速和风量,如图5所示,当产品需要向左或向右吹风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510运行,进而控制内部摆页30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度以内,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二驱动装置520运行,进而控制外部摆页40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05度以内,实现产品先向左或向右吹风,并根据产品功能需求控制是否扫风及扫风范围,如需要扫风时,则可以控制外部摆页400摆动,摆动的角度可以控制扫风的范围。
如图5所示,图中内部摆页300的安装方向是垂直于纸面的,外部摆页400左侧为背面,外部摆页400右侧为正面;图5中内部摆页300是竖向设置的,若此时出风,则气流大致是均等地从外部摆页400的正面及背面竖向吹出;若内部摆页300不动,逆时针转动外部摆页400,转动角度为-45°,则气流先经内部摆页300竖向吹出,然后吹向外部摆页400,并沿外部摆页400表面流动,约为-45°(背向)向外吹出;若内部摆页300不动,顺时针转动外部摆页400,转动角度为45°,则气流先经内部摆页300竖向吹出,然后吹向外部摆页400,并沿外部摆页400表面流动,约为45°(正向)向外吹出。
更具体地,图6-8为摇曳风扇向外部摆页400背面吹风的示意图;内部摆页300竖向设置保持不动,向上吹风,外部摆页400逆时针转动约-15°的角度,吹风角度如图6箭头所示,向上吹出的风吹向外部摆页400后,沿外部摆页400向外约-15°的角度吹出;
如图7箭头方向所示,外部摆页400逆时针继续转动约-40°的角度,向上吹出的风吹向外部摆页400后,沿外部摆页400向外约-45°的角度吹出;
图6及图7中,吹风角度都是倾斜朝向左上方的,随着外部摆页400的逆时针转动,而调整出风角度;
如图8所示,内部摆页300逆时针转动约-30°,外部摆页400逆时针转动约-80°,气流从机身100内部以-30°的角度吹出,吹向外部摆页400后,沿外部摆页400向外约-80°的角度吹出。
同理可知,若需要向外部摆页400正面吹风,按照上述原理控制内部摆页300和外部摆页400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如图9所示,若需要正向出风,则将外部摆页400顺时针转动,则正向出风,图9中外部摆页400转动角度约为40°,正向40°吹风。
摇曳风扇的使用中,外部摆页400和内部摆页300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调节好角度后固定不动,另一个来回摆动,也可以选择外部摆页400和内部摆页300按照设定的程度同时摆动。上述图6-9中,若保持内部摆页300不摆动,外部摆页400在第二驱动装置520的驱动下摆动,则可以达到扫风的目的,改变不同的出风角度;若保持外部摆页400不摆动,内部摆页300在第一驱动装置510的驱动下摆动,虽然气流还是沿外部摆页400表面流动,出风角度不变,但内部摆页300摆动,能够改变风阻以及风量,模拟自然风,使用更加舒适。
而内部摆页300和外部摆页400同时按照规律摆动,可以来回变动风流方向,控制摇曳风扇不断扫风,使用更加舒适;
上述只列举了若干个出风角度,实际还有很多的出风角度;从上述可以得知,摇曳风扇在外部摆页400的风向调节角度大于90°,调节范围广。
上述的表述中,从机身100内部吹出的气流,绝大部分都是按照上述所表述根据不同的使用而向不同的方向吹出,然而会有很少一部分的风并非是沿箭头方向流动,而是绕外部摆页400的边缘向外溢出外吹,但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不会影响摇曳风扇的正常使用,但同时也加强了周围空气的流通。
下面进一步说明摇曳风扇的一种具体结构方式。
机身100:
具有外壳110及安装于外壳110内部的风机组件200;
所述的外壳110主要是用于风机组件200以及其它的零部件安装的,外壳110的材质及形状均不限定;外壳110具有:侧板111、底壳112及端面板113,三者围设内部构成了容腔,而端面板113上满布出风口,形成了所述的出风面101;底壳112或侧板111上开设有进风口;底壳112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的风机组件200包括:电机210、电机座220及扇叶230,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身内,其路径为:进风口---扇叶----内部摆页----出风口;因此,内部摆页300是对应于出风口安装,位于出风口与扇叶230之间。
所述的电机210可以是无刷电机。
所述的电机座220包括:底板221及锥台222,锥台222内部构成电机210装配的空间;扇叶230安装于锥台222上并由电机210驱动;底板221与机身100的外壳110配合安装,且底板221上构成了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的安装位2211,安装位2211大致是套状,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安装于安装位2211内,使得产品结构更集中,无需于机身100 内再增添其它的供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安装的结构;而所述的底板221与底壳112 之间,可以是扣合,上螺丝固定等;而如图2所示,底板221底部设置有卡扣,便于后续与外壳110的底壳112卡扣连接。
另外,底座22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消音棉,电机210是安装于底座220内部的,电机 210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被消音棉所减弱。
所述的内部摆页300与第一驱动装置510之间的传动可以采用齿合结构,而外部摆页 400与第二驱动装置520之间的传动也可以是采用齿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内部摆页300是安装于机身100内部,气流经内部摆页300---出风口---外部摆页400后向外吹出的,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内部摆页300也可直接安装在出风口处。
所述的内部摆页300通过内支架310安装于机身100内部,内部摆页300设置有多个页片320,这里页片320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叶片320之间通过位置303通过连杆302连接,所述的内支架310设置有对称的两个,内支架310呈半月形,内支架310内壁设置有供内部摆页300枢接的孔,而外壁设置有供长传动轴522及短传动轴512穿过的槽;内支架310 固定安装于机身100内部。
所述的内部摆页300的两端设置有轴部301,轴部301是插入内支架310内壁所开设的孔内,内部摆页300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10驱动摆动;如图2所示,内部摆页300靠近于外壳100的端面板113安装。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510包括:第一电机511及由第一电机511驱动的短传动轴512,短传动轴51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511连接,另一端装配有涡轮;而三个页片320之间是通过一个连杆302连接的,其中一个页片320的轴部301上固定连接有涡轮5122,短传动轴 512的自转,带动涡轮5122自转,带动内部摆动300同步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机511可以是直接与短传动轴512连接带动其转动,也可以是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带动短传动轴512转动的。
可选地,实现内部摆页300摆动的方式还有其它,如通过偏心轮结构与摆臂的结合,驱动内部摆页300摆动亦可。
进一步地,内部摆页300虽然可以顺时针转动到80°或者逆时针转动到-80°位置,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控制内部摆页300的转动范围在:-45°~+45°之间。
所述的外部摆页400是通过外支架120安装于机身100外部的,外支架120为框式的结构,外部摆页400为板块状结构;外部摆页400则可转动安装于外支架120上,构成类似于屏风的结构,在达到调节风向作用的同时,增加产品的美观。所述的端面板113的边缘上开设外支架120下端插入安装的开口,通过端面板113开口外支架120插入安装在侧板 111的槽位上,外支架120安装后还可以通过上螺丝的方式加强固定。
如图1所示,机身100呈柱状,而外支架120则位于机身100的直径上,外部摆页400也是位于机身100的同一直径上。
所述的外部摆页400两侧与外支架120之间设置有转轴410,转轴410大致设置于外部摆页400的中间偏下一些的位置,其中一转轴410表面设置有螺旋齿;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520包括:第二电机521及由第二电机521驱动的长传动轴522,长传动轴522与带有螺旋齿的转轴410配合,驱动转轴410转动,进而使得外部摆页400正向或反向摆动。第二电机521及长传动轴522之间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传动带结构连接,本实施例中长传动轴522与第二电机521之间通过皮带结构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可以是步进电机。
所述的外支架120包括:支架内壳121及支架外壳122,两者间构成了收容腔,转轴410 穿过支架内壳121进入收容腔中,而长传动轴522则收藏于外支架120内,美化产品结构;
所述的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均是安装于底板221的安装位2211中,且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短传动轴512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511,另一端卡入内支架310上所预留的槽中并连接于内部摆页300;且短传动轴512一端插入底板221相应的轴承装配孔,另一端穿过安装于内支架310上的轴承块的轴孔,限定其可以绕自身轴心自转;而所述的长传动轴522的一端则连接于第二电机521,另一端连接于外部摆页400,且长传动轴522 两端分别装配进外支架120及底板221相应的轴承装配孔内,限定其可以绕自身轴心自转。进由于长传动轴522的长度较长,为了预防转动时可能发生形变晃动,外支架120内部可以设置有防止长传动轴522晃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是卡槽,限定其可以在卡槽内自转,但不能形变偏移,减少其可能发生的震动。
所述的外部摆页400可以实现顺时针及逆时针360°的转动,但是实际使用时,无需如此大的转动角度,外部摆页400的摆动角度一般控制在-105°~+105°之间。
上述结构中,由于外部摆页400类似于屏风的结构,在寒冷的季节,摇曳风扇不使用时,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可以在外部摆页400表面增加装饰画亦可;而为了增加摇曳风扇的功能,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于外部摆页400上设置有发光部件440。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部摆页400包括:面板420、背板430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所述发光部件440,面板420及背板430可以采用透光材质,那么将发光部件440通电,则可以实现发光,这里发光部件440可以设置为氛围灯的形式,也可以设置有照明灯等;这里发光部件440通电可以设定蓄电池或者是直接于机身100上的电路板620连接通电。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发光部件440为发光板,该发光板通电后,可以显示出所设定的图案或文字等,起到装饰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光部件440可以是照明灯板,能够发出达到照明效果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光部件440安装于外部摆页400内部,由于外部摆页400是可以转动的,那么发光部件440的通电采用以下方式:所述外部摆页400两端的转轴410上,其中一个转轴410上设置有正极电环,另一个转轴410设置有负极电环,正极电环及负极电环均连接有通电弹片,通过通电弹片接电。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摇曳风扇可以实现正向(向左)、背向(向右)的出风,但若需要向前或者向后出风,是需要转动摇曳风扇的,因此,在机身100的底部可以增加有转动底座,该转动底座可以带动整个机身100转动,转动底座带动机身100正向转动90°后,即可实现前后方向的扇风;那么,使用时,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大角度切换出风方向,也可以实现竖向方向的大角度出风方向,比传统的方向,扇风角度更广,使用效果更佳。
更进一步地,内部摆页300可以设置有多组进行导风;或者是外部摆页400设置有多个进行导风。
进一步地,摇曳风扇还包括:控制面板610以及电路板620,控制面板610安装于摇曳风扇的正面,控制面板610可以是机械按键控制或者是触摸控制均可;其主要是可以调节: 1.调节风机组件200的转速,该转动的控制风量的;
2.调节内部摆页300的摆动,是辅助调节出风角度的;
3.调节外部摆页400的摆动,也是调节出风角度的;
4.控制发光部件440的运行。
摇曳风扇,可以设置有特定的控制系统,由于风扇可以大角度、大范围的调风,若手动操作控制内部摆页的转动以及外部摆页的转动,那么,经过多次调解后,内部摆页的摆动和外部摆页的摆动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可以设定在控制摇曳风扇关闭时,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复位至0°;又或者,在断电重新复电后,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自动复位至0°。
下面列举摇曳风扇的一种电控运行模式:
如图4所示,风机组件200工作的状况下,按下控制面板610的按键1,第二驱动装置520以选定速度带动外部摆页400向前旋转90度,第一驱动装置510带动内部摆页300以选定速度向前从0度到45度到0度来回循环摆动。
再次按下控制面板610的按键1,第一驱动装置510带动内部摆页300以选定速度固定在向前30度然后断电,第二驱动装置520带动外部摆页400以选定速度从向前85度到95度到85度来回循环摆动。
再按下控制面板610的按键1,第二驱动装置520以当前状态断电。
再次按下控制面板610的按键1,第一驱动装置510、第二驱动装置520控制外部摆页 400和内部摆页300复位然后断电,如此循环。
除了用户根据当前的使用需求,控制内部摆页和外部摆页的运行外;控制系统还可以设定多种固定的运行模式,供客户选择;控制原理以及运行模式,属于产品的电路部分,其还包含但不限于转速控制、灯管强度控制、定时调节等,这里不作详细的赘述。
另外,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无线控制部分,如电路板包含WiFi模块,支持手机通过WiFi 进行数据通讯,通过手机控制产品可以进行自定义的电子功能参数设定控制电机运行监控其状态,控制灯路运行监控其状态,包括定时设定,两种电机转速调节,发光部件功率强度,按键功能定义等。
另外,图1中的摇曳风扇可以是落地式的或者是桌面式的,都是仿制于平面上使用的,而可选地,可以将摇曳风扇制作为挂壁式的,安装于竖向的平面上,相应地在机身100底部增加一个安装支架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00),内部安装有风机组件(200),风机组件(200)运行形成气流;
至少两组摆页,安装于机身(100)上,摆页沿相平行的轴线各自独立摆动;
气流从风机组件(200)吹出后可依次沿各摆页的表面流动,所述的摆页摆动进行扇风,以调节气流的吹风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的摆页包括:至少一组内部摆页(300)及至少一组外部摆页(400);
内部摆页(300)安装于机身(100)内部位于风机组件(200)上方,内部摆页(300)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10)驱动于机身(100)内部摆动;
外部摆页(400),安装于机身(100)外部,外部摆页(400)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20)驱动摆动,调节外出风角度;
内部摆页(300)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10)控制摆动,控制气流吹向外部摆页(400)的导风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100)外部设置有一框形的外支架(120),外部摆页(400)安装于外支架(120)上;
机身(100)具有外壳(110),外壳(110)上设置有出风面(101),所述的外部摆页(400)安装于外壳(110)的出风面(101)上方;
所述的内部摆页(300)安装于出风面(101)或出风面(101)的下方,通过所述内部摆页(300)摆动第一次调节角度;
通过所述外部摆页(400)摆动第二次调节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摆页(400)两侧与外支架(120)之间设置有转轴(410),其中一转轴(410)表面设置有螺旋齿;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520)包括:第二电机(521)及由第二电机(521)驱动的长传动轴(522),长传动轴(522)与带有螺旋齿的转轴(410)配合,驱动转轴(410)转动;所述的转轴(410)内藏于外支架(1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摆页(400)为板块状结构,外部摆页(400)上设置有发光部件(4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支架(120)包括:支架内壳(121)及支架外壳(122),两者间构成了容腔;所述的第二电机(521)安装于机身(100)内部,所述的长传动轴(522)穿过出风面(101)伸入容腔内部收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摆页(400)两端的转轴(410)上,其中一个转轴(410)上设置有正极电环,另一个转轴(410)设置有负极电环,正极电环及负极电环均连接有通电弹片,通过通电弹片接电;所述的外部摆页(400)包括:面板(420)、背板(430)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所述发光部件(44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摆页(300)通过内支架(310)安装于机身(100)内部,内部摆页(300)设置有多个页片(320),且多个页片(320)同步摆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510)包括:第一电机(511)及由第一电机(511)驱动的短传动轴(512),多个页片(320)之间通过连杆(302)连接,短传动轴(512)驱动内部摆页(300)的多个页片(320)同步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组件(200)包括:电机(210)、电机座(220)及扇叶(230);
电机座(220)包括:底板(221)及锥台(222),锥台(222)内部构成电机(210)装配的空间;扇叶(230)安装于锥台(222)上并由电机(210)驱动;底板(221)与机身(100)的外壳(110)配合安装,且底板(221)上构成了第一电机(511)和第二电机(521)的安装位(221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10)包括:侧板(111)、底壳(112)及端面板(113),出风面(101)设置于端面板(113)上,且端面板(113)上满布出风口,形成所述的出风面(101);底壳(112)或侧板(111)上开设进风口;端面板(113)的边缘上开设外支架(120)下端插入安装的开口,外支架(120)插入安装侧板(111)的槽位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曳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支架(310)上开设有供长传动轴(522)及短传动轴(512)穿过的槽,且外支架(120)内部设置有防止长传动轴(522)晃动的限位结构。
CN202122658317.2U 2021-11-02 2021-11-02 摇曳风扇 Active CN216381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8317.2U CN216381943U (zh) 2021-11-02 2021-11-02 摇曳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8317.2U CN216381943U (zh) 2021-11-02 2021-11-02 摇曳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1943U true CN216381943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8317.2U Active CN216381943U (zh) 2021-11-02 2021-11-02 摇曳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1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3738B (zh) 空调器出风口结构
KR20200033974A (ko) 서큘레이터
CN107842519A (zh) 一种电风扇
CN10875882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5882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878435A (zh) 风向可调式吊扇灯
CN103712270A (zh) 具有投影功能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875883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5883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81943U (zh) 摇曳风扇
CN20892030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135507A (zh) 摇曳风扇
CN202868861U (zh) 具有投影功能的空调器
CN108758825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916094A (zh) 可上下左右转动的便于组装型循环扇
CN207687028U (zh) 一种电风扇
CN217327777U (zh) 一种风扇
CN108119379B (zh) 送风装置
CN221003220U (zh) 一种风扇灯
JPH0396697A (ja) 可搬式電気扇風機
CN210565257U (zh) 一种塔扇
CN219242255U (zh) 带上下摆风功能的大厦扇
CN217736990U (zh) 一种仿植物台灯
CN114382728B (zh) 网罩组件和风扇
CN219433172U (zh) 一种仿生灯具的翅膀扇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