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1284U -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1284U
CN216381284U CN202123235787.4U CN202123235787U CN216381284U CN 216381284 U CN216381284 U CN 216381284U CN 202123235787 U CN202123235787 U CN 202123235787U CN 216381284 U CN216381284 U CN 216381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rod
drill bit
rock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57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治才
魏夏鹏
王东
郭新新
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Keda Intelligent Equipments Inc Co
Gansu Changda Highway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Keda Intelligent Equipments Inc Co
Gansu Changda Highway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Keda Intelligent Equipments Inc Co, Gansu Changda Highway Co ltd,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Keda Intelligent Equipments Inc Co
Priority to CN2021232357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1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1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1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包括凿岩机,所述凿岩机的钎尾上设有钻杆,钻杆一端通过螺纹与钎尾连接,另一端设有钻头,所述凿岩机上设有进水管和进风管,钻头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依次贯穿钻头、钻杆以及钎尾,且分别与进水管和进风管连通;钻头上设有锥面,所述钻头的端面和锥面上均设有若干球齿,所述锥面上还设有若干排屑槽。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进水管和进风管能够向凿岩机内同时通入气体和水,使其混合之后再通过钻杆和钻头作用于围岩内,利用风压带动水雾和岩屑使其沿着钻杆与围岩内孔壁间的环行空间向外排渣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随着交通隧道修建重心逐渐向“长、大、深、险”方向发展,高地应力环境带来的隧道修建问题愈加凸显,其中软岩大变形严重危及了地下洞室的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软岩隧道大变形问题,各学者开展了众多相关研究,其中主动支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支护方案,而主动支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预应力锚索的施作。在预应力锚索的施工过程中,钻孔作为一道关键工序,不仅时间占用整个施工绝大部分,质量对最终预应力的施加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成孔质量的提高和成孔速度的提升,排渣方式的合理选择是关键之一。
不同于常规隧道的修建,软岩隧道的岩体具有强度低、形状差、遇水易软化等特点,所以针对软岩隧道的钻孔排渣方式选择,传统的单一风排渣或水排渣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故有必要针对软岩隧道研发新型的钻孔排渣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利用设置的进水管和进风管能够向凿岩机内同时通入气体和水,使其混合之后再通过钻杆和钻头作用于围岩内,利用风压带动水雾和岩屑使其沿着钻杆与围岩内孔壁间的环行空间向外排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包括凿岩机,所述凿岩机的钎尾上设有钻杆,钻杆一端通过螺纹与钎尾连接,另一端设有钻头,所述凿岩机上设有进水管和进风管,所述钻头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依次贯穿钻头、钻杆以及钎尾,且分别与进水管和进风管连通;所述钻头上设有锥面,所述钻头的端面和锥面上均设有若干球齿,所述锥面上还设有若干轴向分布的排屑槽。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凿岩机在进行隧道钻孔时,传统采用单一风排渣或水排渣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单一风排渣在凿岩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灰尘,使得施工环境变得异常恶劣,极大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且风排渣对钻杆的降温效果较差,导致钻杆因高温变形而出现卡钻的现象。单一水排渣,会使孔内聚集大量的水,大量的水聚集在孔内会造成软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而出现塌孔现象,极大的影响成孔速度以及成孔质量,且水出渣会造成大量的水浪费,为此,本技术方案在凿岩机上设置有进水管和进风管,进水管与外界水泵连接,进风管与外界的气泵连接,工作时,利用设置的进水管和进风管能够向凿岩机内同时输送水和风,水和风进入至凿岩机混合在一起形成水雾,并依次通过钎尾、钻杆以及钻头,最终从钻头端面上的通孔喷出,作用于钻头钻孔过程产生的碎渣,迫使碎渣能够沿着钻杆与围岩内孔壁间的环形空间向外排渣,并且相比传统的风排渣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凿岩过程中产生灰尘,而相比传统的水出渣的方式,能够节约三分之二的水,极大地节省用水量,且采用本技术方案进行排渣的方式不易使孔内聚集大量的水,降低了由于水聚集在孔内从而造成软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塌孔的可能;同时采用水雾出渣够较好使得钻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延长钻杆和钻头的使用寿命,具有经济实惠的优点,且该方法实际操作简单方便。
本技术方案为了提高钻凿岩机能够有效对围岩进行钻孔施工,故在钻头上设置有锥面,使得钻头的外壁能够有效对围岩进行切削,由于凿岩机在对围岩进行钻孔时,经常会有冲击和回转等操作,故在钻头的端部和锥面上均设置有球齿,利用设置的球齿能够抵抗巨大的冲击力与回转力,提高钻头的使用强度和寿命;同时,在钻头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与进风管和进水管连通的通孔,使得凿岩机在对围岩进行钻孔时,从进风管和进水管进入至凿岩机内并混合后的水和风从钻头的端部作用于围岩内,对钻头转孔时产生的岩屑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迫使岩屑能够易于从钻杆与围岩内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向外排渣,保证岩渣能够有效排出,而为了进一步保证产生的岩屑能够有效被水雾排出,故还在钻头的锥面上设置有若干排屑槽,钻头在对围岩进行切削时,利用设置的排屑槽一方面能够有效将钻头切削产生的岩渣朝钻杆方向排,另一方面使得使得钻头端部吹出的水雾能够从排屑槽作用于钻杆处的岩渣,使其能够有效排出围岩外。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电磁水阀;所述进风管上还设有电磁风阀。
设置电磁水阀和电磁风阀均为现有技术,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孔的深度、凿岩速度已经围岩力学性质利用电磁水阀和电磁风阀来调节风水的进入量,保证能够顺利将钻孔产生的岩屑排出,并利用设置的电磁水阀,能够防止水量过大而导致孔壁围岩有大量水入侵,而导致围岩性质发生改变,出现塌孔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数量为三个,通孔沿着钻头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钻头的端部,且通孔的直径为5mm。
设置的通孔均匀地分布在钻头的端部,使得从钻头端部吹出的混合后的水和气能够均匀地作用在钻孔方向的围岩上,最后反流至外界的过程中,能够将钻杆与围岩内孔壁间的环行空间向外排渣;同时为了保证水和气混合后能够以较高的压力槽钻头端部的通孔排出,故要求通孔的直径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包括若干杆体,所述杆体和钻头上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将杆体沿钻头的轴线依次拼接在钻头的尾部;所述杆体能够与钎尾螺纹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钻杆通常都是整体式,其钻杆的长度为固定的,因此,作业人员在户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携带不同规格的钻杆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给施工人员户外周转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本技术方案为了方便户外搬运,故将钻杆设计成拼接式的结构,一方面便于施工人员户外携带,另一面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来调节钻杆的长度,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在拼接的过程中,利用设置的连接件能够将杆体依次组装,然后再利用连接件能够与钻头的尾部连接,实现钻杆与钻头之间的快速连接,而钎尾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最尾端的杆体连接,使得钎尾与钻杆之间的快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和钻头内均设有流道,钻头内的流道与通孔连通,所述杆体的前端还设有外径与流道内径相同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前端伸出于杆体端部外,第一连接管的尾端位于流道内。
而为了保证从凿岩机内通入的水和气能够顺利从钻杆处流动至钻头的通孔处,故在杆体和钻头内部均设有流道,当杆体与钻头拼接在一起时,各个杆体与钻头内的流道均为连通状态,使得从钎尾流出混合在一起的风和气能够依次通过各个杆体内的流道,最后进入至钻头内的流道后,从钻头端部的通孔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端上还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径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一致,当两根杆体拼接在一起时,第二连接管能够插入至另一根第一连接管的尾端内。
为了保证杆体和钻头内的流道能够紧密连接,故设置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当对杆体进行拼接时,将一根杆体前端处的第一连接管插入至另一根杆体尾部的流道内,并使得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二连接管插入至另一根杆体流道内的第一连接管内,在第二连接管的作用下,保证两根杆体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在第二连接管外壁上设置密封圈,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时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和钻头的流道内壁两侧均设有盲孔,所述连接件位于盲孔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锁紧杆,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盲孔内底连接,另一端与锁紧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两侧均设有与锁紧杆对应的锁紧槽,第一弹性件能够推动锁紧杆插入至锁紧孔内,所述锁紧杆位于流道内的端部还设有斜面,且斜面流道的尾部方向。
在利用连接件在对杆体或钻头进行连接时,将第一连接杆插入至杆体或者钻头的流道内时,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作用于位于流道内的锁紧杆的斜面,迫使锁紧杆朝着盲孔方向回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而当第一连接杆上的锁紧槽移动至锁紧杆处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将锁紧杆推入至锁紧槽内,实现了杆体与杆体或杆体与钻头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和钻头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上设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与锁紧杆连接。
而当需要拆卸时,利用设置在杆体和钻头外壁上的拉环,施工人员只需用手将位于凹槽内的拉环扣起并朝外拉动,在钢丝绳的作用下,能够拉动锁紧杆缩从锁紧槽内移出,从而实现了快速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前端端面上还均设有定位杆;所述杆体的尾端和钻头的尾端均设有与定位杆对应的定位孔,当两根杆体拼接在一起时,一根杆体上的定位杆能够插入至另外一根杆体的定位孔内。
由于凿岩机在工作时驱动钻杆转动,为了保证钻杆与钻头能够同步跟着转动,故还设置有定位杆和定位孔,利用设置的定位杆能够保证杆体和钻头能够同步转动,同时,利用设置的定位杆能够确保在拼接杆体时,第一连接管上的锁紧槽能够有效与锁紧杆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钻头的流道内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排出孔;固定板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另一端还设有封堵头,所述封堵头上设有与第二连接管匹配的封堵槽。
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对本装置进行调试,从而保证通入的气体和水能够将岩屑排出,而在调试的过程中,为了岩屑通过钻头端部的通孔进入至杆体内,造成堵塞,故在钻头的流道内还设置有封堵头,封堵头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推动封堵头对插入至钻头流道内的第二连接管端部进行封堵,避免通过通孔回流至钻头内部的岩屑继续回流至杆体内,而随着凿岩机的不断调试,随着通入的气体和水的压力逐渐增大,推动封堵头压缩第二弹性件,使得从第二连接管流出的气水混合物能够通过固定板上的排出孔,最后通过钻头端部的通孔作用于围岩,实现对岩屑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的进水管和进气管能够同时向凿岩机内通入气体和水,使其混合之后依次通过钻杆和钻头作用于围岩,从而将钻孔时产生的岩屑使其沿着钻杆与围岩内孔壁间的环行空间向外排渣,并且利用钻头上的球齿和排屑槽能够使提高对围岩的钻孔效果,保证钻孔过程产生的岩渣在风和水的混合作用下有效排出;
2、本实用新型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岩屑在水雾的作用下能够较为轻松的排出来,较风排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凿岩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较水出渣,能极大地节省用水量,整个排渣过程至少节约三分之二的水,且水雾排渣不易使孔内聚集大量的水,降低了由于水聚集在孔内从而造成软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塌孔的可能,同时水雾出渣能够较好使得钻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延长钻杆和钻头的使用寿命,具有经济实惠的优点,且该方法实际操作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钻杆采用拼接的方式,不仅方便作业人员户外搬运,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钻取需求,来改变钻杆的长度,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头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钻杆与钻头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围岩,2-钻头,3-钻杆,4-钎尾,5-凿岩机,6-进水管,7-电磁水阀,8-电磁风阀,9- 进风管,10-杆体,11-第一连接管,12-定位孔,13-钢丝绳,14-锁紧杆,15-第二连接管,16- 第二弹性件,17-固定板,18-封堵头,19-拉环,20-第一弹性件,21-排屑槽,22-球齿,23- 通孔,24-锥面,25-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凿岩机5,所述凿岩机5的钎尾4上设有钻杆3,钻杆3一端通过螺纹与钎尾4连接,另一端设有钻头2,所述凿岩机5上设有进水管6和进风管9,所述钻头2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23,所述通孔23依次贯穿钻头2、钻杆3以及钎尾4,且分别与进水管6和进风管9连通;所述钻头2上设有锥面24,所述钻头2的端面和锥面24 上均设有若干球齿22,所述锥面24上还设有若干轴向分布的排屑槽21。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凿岩机在进行隧道钻孔时,传统采用单一风排渣或水排渣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单一风排渣在凿岩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灰尘,使得施工环境变得异常恶劣,极大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且风排渣对钻杆的降温效果较差,导致钻杆因高温变形而出现卡钻的现象。单一水排渣,会使孔内聚集大量的水,大量的水聚集在孔内会造成软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而出现塌孔现象,极大的影响成孔速度以及成孔质量,且水出渣会造成大量的水浪费,为此,本技术方案在凿岩机5上设置有进水管6和进风管9,进水管6与外界水泵连接,进风管9与外界的气泵连接,工作时,利用设置的进水管6和进风管9能够向凿岩机5内同时输送水和风,水和风进入至凿岩机5混合在一起形成水雾,并依次通过钎尾4、钻杆3以及钻头2,最终从钻头2端面上的通孔23喷出,作用于钻头2钻孔过程产生的碎渣,迫使碎渣能够沿着钻杆与围岩1内孔壁间的环形空间向外排渣,并且相比传统的风排渣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凿岩过程中产生灰尘,而相比传统的水出渣的方式,能够节约三分之二的水,极大地节省用水量,且采用本技术方案进行排渣的方式不易使孔内聚集大量的水,降低了由于水聚集在孔内从而造成软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塌孔的可能;同时采用水雾出渣够较好使得钻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延长钻杆和钻头的使用寿命,具有经济实惠的优点,且该方法实际操作简单方便。
本技术方案为了提高钻凿岩机5能够有效对围岩1进行钻孔施工,故在钻头2上设置有锥面24,使得钻头2的外壁能够有效对围岩1进行切削,由于凿岩机5在对围岩1进行钻孔时,经常会有冲击和回转等操作,故在钻头的端部和锥面24上均设置有球齿22,利用设置的球齿22能够抵抗巨大的冲击力与回转力,提高钻头的使用强度和寿命;同时,在钻头2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与进风管9和进水管6连通的通孔23,使得凿岩机5在对围岩1进行钻孔时,从进风管9和进水管6进入至凿岩机5内并混合后的水和风从钻头2的端部作用于围岩 1内,对钻头2转孔时产生的岩屑产生轴向方向的作用力,迫使岩屑能够易于从钻杆3与围岩1内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向外排渣,保证岩渣能够有效排出,而为了进一步保证产生的岩屑能够有效被水雾排出,故还在钻头2的锥面上设置有若干排屑槽21,钻头2在对围岩1进行切削时,利用设置的排屑槽21一方面能够有效将钻头2切削产生的岩渣朝钻杆3方向排,另一方面使得使得钻头2端部吹出的水雾能够从排屑槽21作用于钻杆3处的岩渣,使其能够有效排出围岩1外。
所述进水管6上还设有电磁水阀7;所述进风管9上还设有电磁风阀8。
设置电磁水阀7和电磁风阀8均为现有技术,电磁水阀7和电磁风阀8内均设置有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作业人员可以根据孔的深度、凿岩速度已经围岩力学性质远程控制电磁水阀7和电磁风阀8来调节风水的进入量,保证能够顺利将钻孔产生的岩屑排出,并利用设置的电磁水阀7,能够防止水量过大而导致孔壁围岩有大量水入侵,而导致围岩性质发生改变,出现塌孔现象。
所述通孔23数量为三个,通孔23沿着钻头2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钻头2的端部,且通孔23的直径为5mm。
设置的通孔23均匀地分布在钻头2的端部,使得从钻头2端部吹出的混合后的水和气能够均匀地作用在钻孔方向的围岩上,最后反流至外界的过程中,能够将钻杆3与围岩1内孔壁间的环行空间向外排渣;同时为了保证水和气混合后能够以较高的压力槽钻头2端部的通孔23排出,故要求通孔23的直径为5mm。
所述钻杆3包括若干杆体10,所述杆体10和钻头2上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将杆体10沿钻头2的轴线依次拼接在钻头2的尾部;所述杆体10能够与钎尾4螺纹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钻杆通常都是整体式,其钻杆的长度为固定的,因此,作业人员在户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携带不同规格的钻杆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给施工人员户外周转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本技术方案为了方便户外搬运,故将钻杆3设计成拼接式的结构,一方面便于施工人员户外携带,另一面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来调节钻杆3的长度,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在拼接的过程中,利用设置的连接件能够将杆体10依次组装,然后再利用连接件能够与钻头2的尾部连接,实现钻杆3与钻头2之间的快速连接,而钎尾 4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最尾端的杆体10连接,使得钎尾4与钻杆3之间的快速连接。
所述杆体10和钻头2内均设有流道,钻头2内的流道与通孔23连通,所述杆体10的前端还设有外径与流道内径相同的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前端伸出于杆体10端部外,第一连接管11的尾端位于流道内。
而为了保证从凿岩机5内通入的水和气能够顺利从钻杆3处流动至钻头2的通孔23处,故在杆体10和钻头2内部均设有流道,当杆体10与钻头2拼接在一起时,各个杆体10与钻头2内的流道均为连通状态,使得从钎尾4流出混合在一起的风和气能够依次通过各个杆体10内的流道,最后进入至钻头2内的流道后,从钻头2端部的通孔23排出。
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前端上还设有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外径与第一连接管11的内径一致,当两根杆体10拼接在一起时,第二连接管15能够插入至另一根第一连接管11的尾端内。
为了保证杆体10和钻头2内的流道能够紧密连接,故设置了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5,当对杆体10进行拼接时,将一根杆体10前端处的第一连接管10插入至另一根杆体 10尾部的流道内,并使得第一连接管10上的第二连接管15插入至另一根杆体10流道内的第一连接管10内,在第二连接管15的作用下,保证两根杆体10能够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在第二连接管15外壁上设置密封圈,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管11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时的气密性。
所述杆体10和钻头2的流道内壁两侧均设有盲孔,所述连接件位于盲孔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件20和锁紧杆14,所述第一弹性件20一端与盲孔内底连接,另一端与锁紧杆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与锁紧杆14对应的锁紧槽,第一弹性件20 能够推动锁紧杆14插入至锁紧孔内,所述锁紧杆14位于流道内的端部还设有斜面,且斜面流道的尾部方向。
在利用连接件在对杆体10或钻头2进行连接时,将第一连接杆11插入至杆体10或者钻头2的流道内时,第一连接杆10的端部作用于位于流道内的锁紧杆14的斜面,迫使锁紧杆 14朝着盲孔方向回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20,而当第一连接杆10上的锁紧槽移动至锁紧杆 14处时,在第一弹性件20的作用下,重新将锁紧杆14推入至锁紧槽内,实现了杆体10与杆体10或杆体10与钻头2之间的连接。
所述杆体10和钻头2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拉环19,所述拉环19上设有钢丝绳13,且钢丝绳13与锁紧杆14连接。
而当需要拆卸时,利用设置在杆体10和钻头2外壁上的拉环19,施工人员只需用手将位于凹槽内的拉环扣起并朝外拉动,在钢丝绳13的作用下,能够拉动锁紧杆14缩从锁紧槽内移出,从而实现了快速拆卸。
所述杆体10的前端端面上还均设有定位杆25;所述杆体10的尾端和钻头2的尾端均设有与定位杆25对应的定位孔12,当两根杆体10拼接在一起时,一根杆体10上的定位杆25 能够插入至另外一根杆体10的定位孔12内。
由于凿岩机5在工作时驱动钻杆3转动,为了保证钻杆1与钻头2能够同步跟着转动,故还设置有定位杆25和定位孔12,利用设置的定位杆25能够保证杆体10和钻头2能够同步转动,同时,利用设置的定位杆25能够确保在拼接杆体10时,第一连接管11上的锁紧槽能够有效与锁紧杆14处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钻头2的流道内还设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上设有排出孔;固定板17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16,所述第二弹性件16一端与固定板17连接,另一端还设有封堵头18,所述封堵头18上设有与第二连接管15匹配的封堵槽。
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对本装置进行调试,从而保证通入的气体和水能够将岩屑排出,而在调试的过程中,为了岩屑通过钻头2端部的通孔23进入至杆体10内,造成堵塞,故在钻头2的流道内还设置有封堵头18,封堵头18在第二弹性件16的作用下能够推动封堵头10对插入至钻头2流道内的第二连接管15端部进行封堵,避免通过通孔23回流至钻头2内部的岩屑继续回流至杆体10内,而随着凿岩机5的不断调试,随着通入的气体和水的压力逐渐增大,推动封堵头18压缩第二弹性件,使得从第二连接管15流出的气水混合物能够通过固定板17上的排出孔,最后通过钻头2端部的通孔23作用于围岩1,实现对岩屑的排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包括凿岩机(5),所述凿岩机(5)的钎尾(4)上设有钻杆(3),钻杆(3)一端通过螺纹与钎尾(4)连接,另一端设有钻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凿岩机(5)上设有进水管(6)和进风管(9),所述钻头(2)的端面设有若干通孔(23),所述通孔(23)依次贯穿钻头(2)、钻杆(3)以及钎尾(4),且分别与进水管(6)和进风管(9)连通;
所述钻头(2)上设有锥面(24),所述钻头(2)的端面和锥面(24)上均设有若干球齿(22),所述锥面(24)上还设有若干沿钻头(2)轴向分布的排屑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6)上还设有电磁水阀(7);
所述进风管(9)上还设有电磁风阀(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3)数量为三个,通孔(23)沿着钻头(2)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于钻头(2)的端部,且通孔(23)的直径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3)包括若干杆体(10),所述杆体(10)和钻头(2)上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能够将杆体(10)沿钻头(2)的轴线依次拼接在钻头(2)的尾部;
所述杆体(10)能够与钎尾(4)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和钻头(2)内均设有流道,钻头(2)内的流道与通孔(23)连通,所述杆体(10)的前端还设有外径与流道内径相同的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前端伸出于杆体(10)端部外,第一连接管(11)的尾端位于流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前端上还设有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外径与第一连接管(11)的内径一致,当两根杆体(10)拼接在一起时,第二连接管(15)能够插入至另一根第一连接管(11)的尾端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和钻头(2)的流道内壁两侧均设有盲孔,所述连接件位于盲孔内;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件(20)和锁紧杆(14),所述第一弹性件(20)一端与盲孔内底连接,另一端与锁紧杆(14)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11)的外壁两侧均设有与锁紧杆(14)对应的锁紧槽,第一弹性件(20)能够推动锁紧杆(14)插入至锁紧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和钻头(2)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拉环(19),所述拉环(19)上设有钢丝绳(13),且钢丝绳(13)与锁紧杆(1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的前端端面上还均设有定位杆(25);
所述杆体(10)的尾端和钻头(2)的尾端均设有与定位杆(25)对应的定位孔(12),当两根杆体(10)拼接在一起时,一根杆体(10)上的定位杆(25)能够插入至另外一根杆体(10)的定位孔(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2)的流道内还设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上设有排出孔;
固定板(17)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16),所述第二弹性件(16)一端与固定板(17)连接,另一端还设有封堵头(18),所述封堵头(18)上设有与第二连接管(15)匹配的封堵槽。
CN202123235787.4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Active CN216381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787.4U CN216381284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787.4U CN216381284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1284U true CN216381284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3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5787.4U Active CN216381284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1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7604B (zh) 一种钻冲压一体化装置与方法
CN108756757B (zh) 注液式矿用钻头式扩孔器
CN108798540B (zh) 螺旋凸筋削孔卸压内排渣钻杆
CN207761583U (zh) 一种煤层增透用钻头
CN112922531B (zh) 具有反向冲洗功能的防回流式定向钻头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22544U (zh) 一种多棱双通道多级推动排渣钻杆
CN210948505U (zh) 一种分体式大直径空气反循环潜孔锤扩底钻头
CN216381284U (zh) 一种基于软岩隧道施工应用的排渣装置
CN111894477B (zh) 一种突出煤层护孔卸压组合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30913U (zh) 水射流内排渣式钻头
CN112112575B (zh) 一种适用于地面钻孔的碎软煤层密闭取芯钻头
CN110748302B (zh) 一种分体式大直径空气反循环潜孔锤扩底钻头
CN216691077U (zh) 矿用双通道钻杆引流器
CN217976089U (zh) 一种螺旋套管顶进扩孔装置
CN203441365U (zh) 一种水刀
CN210530748U (zh) 一种扩孔套式同心扩孔跟管钻具
CN110939387B (zh) 定向侧钻斜向器
CN112096342B (zh) 一种用于井底降压堵漏的钻井提速工具及方法
CN111219150B (zh) 钻割冲一体化钻头
CN201141282Y (zh) 近水平旋喷钻喷一体施工钻具
CN110748304A (zh) 一种多棱双通道多级推动排渣钻杆及使用方法
CN220726189U (zh) 矿用扩孔钻头
CN213928434U (zh) 本煤层带水力割缝的大孔径瓦斯抽放系统
CN212479077U (zh) 一种气动冲击钻头
LU501647B1 (en) Drilling equipment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 and tunnel bor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