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5661U - 防侧偏头枕 - Google Patents

防侧偏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65661U
CN216365661U CN202121667072.3U CN202121667072U CN216365661U CN 216365661 U CN216365661 U CN 216365661U CN 202121667072 U CN202121667072 U CN 202121667072U CN 216365661 U CN216365661 U CN 216365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fixing
pair
arc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70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泽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216670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65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65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65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侧偏头枕,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患者半躺卧或者坐在轮椅上时因头部无支撑导致侧偏的问题。该防侧偏头枕包括:本体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一对支撑部,分别设置于弧形凹槽沿弧长方向的两侧,一对支撑部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容纳人体的头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二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该防侧偏头枕除了可以支撑患者的头部以外,还可以将患者的额头和下颌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头部侧偏,减少危险隐患。

Description

防侧偏头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侧偏头枕。
背景技术
口腔科、整形科或者神经外科等医护人员做手术时需要患者半躺卧并保持头部处于静止状态,或者手术后康复中的患者无论是半躺卧休息还是坐在轮椅上也需要限制头部的偏转,这就需要头枕来固定患者的头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头枕仅能够支撑头部,并不能有效防止头部侧偏,存在危险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偏头枕,该防侧偏头枕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头部侧偏,减少危险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侧偏头枕,包括:本体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一对支撑部,分别设置于弧形凹槽沿弧长方向的两侧,一对支撑部与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容纳人体的头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二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体部包括形成弧形凹槽的弧形凹面;支撑部包括形成容纳空间的第一侧面、与弧形凹面贴合的第二侧面和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三侧面;第一固定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一对支撑部的第三侧面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为带状件,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部的第三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部的第三侧面之间通过粘扣带可活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为带状件,第一固定件包括两段连接带,两段连接带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部的第三侧面固定连接,两段连接带相互对接的一端通过粘扣带可活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体部还包括沿弧形凹面的宽度方向与弧形凹面连接的支撑面;支撑部还包括底面,底面与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连接,且底面与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固定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一对支撑部的底面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件包括子母搭扣和调节部,调节部包括与人体下颌贴合的固定部和设置于固定部两侧的弹性带,其中一侧的弹性带与其中一个支撑部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侧的弹性带与另一个支撑部的底面之间通过子母搭扣可活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与本体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侧偏头枕还包括枕垫,枕垫设置于弧形凹槽的中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枕垫内填充有气体;或者,枕垫内放置有药材或者磁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侧偏头枕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与本体部连接,用于将防侧偏头枕固定至目标物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通过在本体部的弧形凹槽内设置一对支撑部以形成容纳人体头部的容纳空间,还通过与一对支撑部可活动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将患者的额头固定,以及通过与一对支撑部可活动连接的第二固定件将患者的下颌固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头部侧偏,减少危险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部;11、弧形凹槽;111、弧形凹面;12、支撑面;
2、支撑部;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第三侧面;24、底面;
3、第一固定件;31、连接带;32、粘扣带;4、第二固定件;41、子母搭扣;42、调节部;421、固定部;422、弹性带;
5、枕垫;51、气道;6、固定带;61、第一固定带;62、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防侧偏头枕仅能够支撑患者的头部,并不能有效防止头部侧偏,这对于正在做口腔、整形或者神经外科等方面的手术患者或者术后康复的患者来说存在危险隐患。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侧偏头枕,通过固定患者的头部以外,还可以固定患者的额头和下颌,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头部侧偏,减少危险隐患。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侧偏头枕,包括:本体部1、一对支撑部2、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
本体部1设置有弧形凹槽11。本体部1包括第一内芯和套设于第一内芯外侧的第一外套。可选地,第一内芯的材质为高弹海绵或者乳胶,弹性较好,可以缓冲人体的压力,提高舒适度。另外,第一内芯的形状即为本体部1的形状,可以按照人体工学的要求设计与人体头部相贴合的形状,例如弧形凹槽。可选地,第一外套采用天然棉、涤纶、聚酯纤维等亲肤面料,提高亲和力。
一对支撑部2分别设置于弧形凹槽11沿弧长方向的两侧,一对支撑部2与弧形凹槽11之间形成容纳人体的头部的容纳空间。支撑部2包括第二内芯和套设于第二内芯外侧的第二外套。其中,第二内芯的形状即为支撑部2的形状,第二内芯的材质与第一内芯的材质相同,第二外套的材质与第一外套的材质相同。
第一固定件3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2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一固定件3与一对支撑部2可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固定件3的尺寸,以适应于不同头围尺寸的患者。
第二固定件4可活动连接于一对支撑部2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第二固定件4与一对支撑部2可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第二固定件4的尺寸,以适应于不同脸型的患者。
可选地,本体部1的高度尺寸为15cm~20cm,弧形凹槽11的宽度尺寸为15cm~20cm,弧形凹槽11的最大深度尺寸为10cm~11.5cm,本体部1的长度尺寸为30cm~50cm。本体部1的形状、高度、材质等可以起到保护颈椎、改善睡眠舒适度等作用。根据人体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尺寸的防侧偏头枕,不再赘述。
由于人体的头部通过本体部1的弧形凹槽11和一对支撑部2形成的容纳空间支撑,同时人体的额头通过第一固定件3固定,人体的下颌通过第二固定件4固定,通过固定上述三个位置可以有效防止人体的头部侧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通过在本体部1的弧形凹槽11内设置一对支撑部2以形成容纳人体头部的容纳空间,还通过与一对支撑部2可活动连接的第一固定件3将患者的额头固定,以及通过与一对支撑部2可活动连接的第二固定件4将患者的下颌固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头部侧偏,减少危险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体部1包括形成弧形凹槽11的弧形凹面111,支撑部2包括形成容纳空间的第一侧面21、与弧形凹面111贴合的第二侧面22和连接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的第三侧面23。第一固定件3可活动地连接于一对支撑部2的第三侧面23之间。
可选地,支撑部2为三棱柱结构,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分别为三棱柱结构的侧面,且分别呈四边形设置。可选地,第一侧面21与第三侧面23之间呈直角或者钝角设置,第一侧面21与人体的头部贴合,第一固定件3与第三侧面23连接,可以避免躺下时头部压住第一固定件3而无法固定额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为带状件,第一固定件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部2的第三侧面2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部2的第三侧面23之间通过粘扣带32可活动连接。
可选地,粘扣带32包括可相互粘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为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LOOP),第二面为较硬带钩的刺毛(HOOK)。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任一者设置于支撑部2的第三侧面23上,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另一者设置于第一固定件3的另一端,以使粘扣带32位于患者的头部一侧,可以根据患者头围的大小调节粘扣带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相互粘接的位置,患者可以自己调节,也可以由其他人协助调节。
可选地,第一固定件3采用天然棉、涤纶、聚酯纤维等亲肤面料,提高亲和力,防止第一固定件3固定人体的额头时造成压迫感和不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件3为带状件,第一固定件3包括两段连接带31,两段连接带31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部2的第三侧面23固定连接,两段连接带31相互对接的一端通过粘扣带32可活动连接。由于粘扣带32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任一者设置于一段连接带31上,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任一者设置于另一段连接带31上,以使粘扣带32位于患者额头的中部。
可选地,连接带31采用天然棉、涤纶、聚酯纤维等亲肤面料,提高亲和力,防止两段连接带31固定人体的额头时造成压迫感和不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1还包括沿弧形凹面111的宽度方向与弧形凹面111连接的支撑面12。支撑部2还包括底面24,底面24与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分别连接,且底面24与支撑面12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固定件4可活动地连接于一对支撑部2的底面24之间。
由于支撑部2为三棱柱结构,底面24呈三角形设置。底面24与支撑面12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提高防侧偏头枕的美观性。第二固定件4设置于支撑部2的底面24一侧,便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4包括子母搭扣41和调节部42,调节部42包括与人体下颌贴合的固定部421和设置于固定部421两侧的弹性带422,其中一侧的弹性带422与其中一个支撑部2的底面24固定连接,另一侧的弹性带422与另一个支撑部2的底面24之间通过子母搭扣41可活动连接。
弹性带422与子母搭扣41配合使用,可以调节第二固定件4的尺寸,以适应患者的下颌尺寸。可选地,固定部421采用天然棉、涤纶、聚酯纤维等亲肤面料,提高亲和力,防止第二固定件4固定人体的下颌时造成压迫感和不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与本体部1之间可拆卸连接。支撑部2与本体部1之间可以通过拉链或者粘扣带32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或者清洗支撑部2。另外,支撑部2可以设置多条不同尺寸的拉链,或者通过粘扣带32调节支撑部2与本体部1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的尺寸,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头部。例如,支撑部2与本体部1之间的调节范围为12cm~25cm。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侧偏头枕还包括枕垫5,枕垫5设置于弧形凹槽11的中部。枕垫5用于支撑人体的头部,缓冲头部的压力。
在一个示例中,枕垫5内填充有气体。枕垫5内设置有气囊和与气囊连通的开口,通过充气筒或者人工向气囊内充入气体,充气后柔软舒适。对于长期躺卧的患者来说,因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在与病床或者枕头摩擦皮破后感染,容易生褥疮。枕垫5内填充有气体,缓冲患者头部与枕头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起到避免头部生褥疮的效果。
在另一个示例中,枕垫5内放置有药材。药材作为枕垫5的填充材料,可以在人们的长时间睡眠中缓缓发挥药力,起到身体保健甚至治疗疾病的作用。药材可以包括决明子、野菊花、蚕砂或者三者的混合物。其中,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微寒,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另外,决明子质地坚硬,可以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穴位进行按摩,还有助于改善睡眠。野菊花为菊科草本植物,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消肿解毒的功效,能缓解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蚕砂常用于缓解头风、头痛、皮肤瘙痒等病症,用蚕砂作枕垫5的填充物,也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可选地,药材为决明子、野菊花和蚕砂的混合物时,三者的成分比例分别为35%、15%和50%,可以提高枕垫5的透气性,没有弹性也不会塌陷。
在另一个示例中,枕垫5内还可以放置有磁石。磁石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带方形,多具棱角,呈灰黑色或棕褐色,条痕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和磁性,用于缓解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等症状。在炎热的季节,磁石还可以降温,具有避暑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侧偏头枕还包括固定带6,固定带6与本体部1连接,用于将防侧偏头枕固定至目标物体。如图1所示,固定带6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带61和第二固定带62,分别设置有本体部1的两侧,第一固定带61和第二固定带62通过子母搭扣41或者粘扣带32固定至目标物体,该目标物体可以为病床或者轮椅。
可选地,固定带6的总长为150cm~200cm,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病床,同时子母搭扣41或者粘扣带32可以调节固定带6的长度,以将防侧偏头枕固定至不同尺寸的轮椅靠背上。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侧偏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侧偏头枕,其与图1所示的防侧偏头枕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枕垫5的结构不同。
具体来说,防侧偏头枕还包括充气装置(图中未示出),枕垫5与充气装置连通,以向枕垫5内交替充气。如图2所示,枕垫5为矩形结构,枕垫5包括多个气道51,多个气道51分为两组。两组气道51每隔预定时间自动交替充气鼓起、抛气收缩,例如,1、3、5…气道51充气,2、4、6…气道51抛气,然后1、3、5…气道51抛气,2、4、6…气道51充气,如此循环,枕垫5的表面波动起伏,具有通风换气、头部的受压部位来回变换的优点,长期使用能起到防治褥疮的作用。对于初次使用的患者,可以免受褥疮之苦;对于已发生褥疮的患者,可以使其患部的血液循环逐步恢复正常,且空气得到充分流通,伤口也能迅速结疤而愈。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设置有弧形凹槽;
一对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凹槽沿弧长方向的两侧,所述一对支撑部与所述弧形凹槽之间形成容纳人体的头部的容纳空间;
第一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
第二固定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撑部之间,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形成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凹面;
所述支撑部包括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弧形凹面贴合的第二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三侧面;
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带状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三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三侧面之间通过粘扣带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带状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两段连接带,所述两段连接带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三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两段连接带相互对接的一端通过粘扣带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包括沿所述弧形凹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弧形凹面连接的支撑面;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分别连接,且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第二固定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撑部的所述底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子母搭扣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与人体下颌贴合的固定部和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弹性带,其中一侧的所述弹性带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底面固定连接,另一侧的所述弹性带与另一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底面之间通过所述子母搭扣可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枕垫,所述枕垫设置于所述弧形凹槽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垫内填充有气体;或者,所述枕垫内放置有药材或者磁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偏头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用于将所述防侧偏头枕固定至目标物体。
CN202121667072.3U 2021-07-21 2021-07-21 防侧偏头枕 Active CN216365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072.3U CN216365661U (zh) 2021-07-21 2021-07-21 防侧偏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072.3U CN216365661U (zh) 2021-07-21 2021-07-21 防侧偏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65661U true CN216365661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39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7072.3U Active CN216365661U (zh) 2021-07-21 2021-07-21 防侧偏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65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10991A (en) Headrest pillow
JP2004081641A (ja) 整体治療の前後において使用する整体治療用補助具
US11259656B2 (en) Support pillow
US20020184707A1 (en) Body supports and protectors
TW202025948A (zh) 頭頸固定枕具
US7000616B2 (en) Wound care suspension system
CN216365661U (zh) 防侧偏头枕
JP2004089697A (ja) 伏臥位用の枕及び腹部マットレス
CN211835122U (zh) 便携式俯卧位睡垫
US6256804B1 (en) Body supports and protectors
US20030014818A1 (en) Orthopedic body segment support
US20060084902A1 (en) Wound care suspension system
JP2004351217A (ja) 伏臥就寝、休養又は治療用クッション用具
TWM576845U (zh) Head and neck fixed pillow
US20220202214A1 (en) Support pillow
CN207949519U (zh) 一种多功能的颈椎枕
KR200456599Y1 (ko) 척추 받침대
CN219289976U (zh) 一种轴线翻身床
KR200308940Y1 (ko) 경추베개
CN213373453U (zh) 一种全麻仰卧位手术患者头部正位固定及颈椎保护一体垫
CN213851635U (zh) 一种适合佩戴颈托病人用颈椎枕
CN213464618U (zh) 多功能枕
CN219307220U (zh) 医用腰部枕
CN216570609U (zh) 一种便携式颈椎骨折护理颈枕
CN215915393U (zh) 一种用于临床护理的可拆卸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