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1978U -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1978U
CN216351978U CN202122318233.4U CN202122318233U CN216351978U CN 216351978 U CN216351978 U CN 216351978U CN 202122318233 U CN202122318233 U CN 202122318233U CN 216351978 U CN216351978 U CN 216351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late
temperature control
baffle
plat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82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小勇
曾桂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3182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1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1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1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负极板温控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包括负极板、温控组件、调节组件和软管,所述负极板与使用者皮肤紧贴,所述温控组件设于所述负极板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主体、阻隔板、留空部、进口和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板上设置温控组件,实现了负极板的温度调节,避免负极板烫伤使用者,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有温控装置控制负极板的温度,故而可以采用大功率的射频进行美容,使得减肥效果相较于传统装置来说减肥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负极板温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负极板贴在使用者的皮肤上,负极板能够发出射频,使得使用者皮肤下的脂肪发热燃烧(脂肪的电阻率高,故而在射频的作用下极易发热),负极板在发射射频的过程中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又由于负极板是金属材质制得的,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而在负极板贴在使用者皮肤一段时间后,负极板产生的热量会烫伤使用者,现有的方法是通过减小射频的功率,从而减小负极板的发热量,从而避免负极板烫伤使用者,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射频的功率较小,导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使得皮肤下的脂肪进行发热,且发热后需要不停的移动负极板,避免负极板烫伤实使用者,导致需要有人后续不停的移动负极板,增加了使用复杂程度,体验感受不佳,再者,且由于射频功率较小,脂肪发热效果也不佳,导致减肥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需要多次使用,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解决现有负极板功率不大,减肥效果差,且负极板易发烫对使用者造成烫伤,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包括负极板、温控组件、调节组件和软管,所述负极板与使用者皮肤紧贴,所述温控组件设于所述负极板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
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主体、阻隔板、留空部、进口和出口,所述主体与所述负极板贴合,所述主体中部设有所述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顶部设有所述留空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出口和所述进口分别通过两所述软管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阻隔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连接。
优选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呈交错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为导热材质制得。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内设有电加热丝和储槽,用于实现水体的加热或是制冷。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形状与所述负极板的形状一致,且所述主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负极板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板上设置温控组件,实现了负极板的温度调节,避免负极板烫伤使用者,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有温控装置控制负极板的温度,故而可以采用大功率的射频进行美容,使得减肥效果相较于传统装置来说减肥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板温控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极板的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负极板10、温控组件20、主体21、阻隔板22、留空部23、进口24、出口25、第一挡板26、第二挡板27、调节组件30、软管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包括负极板10、温控组件20、调节组件30和软管40,所述负极板10与使用者皮肤紧贴,所述温控组件20设于所述负极板10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温控组件20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软管40,所述软管40远离所述温控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30连接;
所述温控组件20包括主体21、阻隔板22、留空部23、进口24和出口25,所述主体21与所述负极板10贴合,所述主体21中部设有所述阻隔板22,所述阻隔板22的顶部设有所述留空部23,所述进口24和所述出口25对称设于所述阻隔板22的两侧,且所述出口25和所述进口24分别通过两所述软管40与所述调节组件30连接。
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主要是用于给负极板10降温,包括了负极板 10、温控组件20、调节组件30和软管40,所述负极板10与使用者皮肤紧贴,所述温控组件20设于所述负极板10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温控组件20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软管40,所述软管40远离所述温控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 30连接;
所述温控组件20包括主体21、阻隔板22、留空部23、进口24和出口25,所述主体21与所述负极板10贴合,所述主体21中部设有所述阻隔板22,所述阻隔板22的顶部设有所述留空部23,所述进口24和所述出口25对称设于所述阻隔板22的两侧,且所述出口25和所述进口24分别通过两所述软管40与所述调节组件30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负极板10(形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矩形或是圆形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圆形的负极板10)贴在使用者的皮肤上不动(负极板10上方设有来回移动的射频电极,射频电极发出射频作用于负极板10上),使得使用者皮肤下的脂肪发热燃烧(脂肪的电阻率高,故而在射频的作用下极易发热),负极板10在受到射频的作用后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又由于负极板10是金属材质制得的,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而在负极板10贴在使用者皮肤一段时间后,负极板10产生的热量会烫伤使用者,现有的方法是通过减小射频的功率,从而减小负极板10的发热量,从而避免负极板 10烫伤使用者,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射频的功率较小,导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使得皮肤下的脂肪进行发热,且发热后需要不停的移动射频电极,避免下方的负极板10因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导致需要有人后续不停的移动射频电极,增加了使用复杂程度,体验感受不佳,再者,且由于射频功率较小,脂肪发热效果也不佳,导致减肥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需要多次使用,周期较长,本实用新型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在负极板10的另一侧增加一个控温组件,控温组件底部设有进口24和出口25,进口24和出口25通过软管40与调节组件30连接,当使用者在夏天使用时,通过调节组件30(里面设有储槽,储槽中加入冰块或是冰水,从而使得进入软管40的水体温度偏低,便于后续带走负极板10上的热量)加入冷水进入温控组件20(冷却水从进口24流入并在主体21 中经过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后从留空部23来到阻隔板22的另一侧,再从底部的出口25流出,从而带走第一挡板26、第二挡板27和主体21上的热量,从而降低负极板的温度),从而带走负极板10产生的热量,不会出现负极板10 烫伤使用者的情况,且由于温控组件20带走了负极板10上的热量,从而使得负极板10可以承受更大功率的射频,在大功率射频的作用下,使得使用者皮肤下的脂肪能够更快的进行燃烧分解,且在温控组件20的作用下,又能够调节负极板10的温度,确保负极板10不会烫伤使用者,带给使用者良好的体验;同样的,在冬天使用时,通过调节组件30里面的电加热丝,能够将加入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温水经过软管40进入主体21内,从而使得负极板10能够散发一定的温度,不会使得使用者感到冰冷刺痛。
更进一步的说明,调节组件30也可以是电风扇,此时只需要将进口24和出口25的软管40直接接通水源即可,通过电风扇对主体21不停的吹风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板10上设置温控组件20,实现了负极板10的温度调节,避免负极板10烫伤使用者,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有温控装置控制负极板10的温度,故而可以采用大功率的射频进行美容,使得减肥效果相较于传统装置来说减肥效果更佳。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温控组件20还包括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所述第一挡板26设于所述阻隔板22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板26与所述阻隔板22 连接,所述第二挡板27设于所述阻隔板22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挡板27与所述主体21的内侧壁连接。
更进一步的说明,第一挡板26和所述第二挡板27呈交错状设置于所述主体21内。
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交错设于主体21内均是为了能够增加冷却水的流进路程,冷却水在交错的第一挡板26和第二挡板27间来回流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走主体21从负极板10吸收来的热量,从而起到散热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主体21、所述第一挡板26和所述第二挡板27均为导热材质制得。
采用导热材质制得,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吸收来自负极板10的热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将热量传递给循环的冷却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挡板26和所述第二挡板27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调节组件30内设有电加热丝和储槽,用于实现水体的加热或是制冷。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主体21的形状与所述负极板10的形状一致,且所述主体2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负极板10的直径。
之所以要设置主体21的形状与负极板10的形状一致,是为了使得主体21 能够充分与负极板10接触,尽可能的吸收负极板10的热量,优选的,一般设置为主体21的直径小于或是等于负极板10的直径,能够充分吸收负极板10的热量,若主体21直径大于负极板10的直径,容易造成磕碰,导致主体21漏水或是损坏,导致温控组件20不能很好的对负极板10进行降温。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板、温控组件、调节组件和软管,所述负极板与使用者皮肤紧贴,所述温控组件设于所述负极板远离皮肤的一侧,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温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
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主体、阻隔板、留空部、进口和出口,所述主体与所述负极板贴合,所述主体中部设有所述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顶部设有所述留空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出口和所述进口分别通过两所述软管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阻隔板连接,所述第二挡板设于所述阻隔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呈交错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为导热材质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内设有电加热丝和储槽,用于实现水体的加热或是制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形状与所述负极板的形状一致,且所述主体的直径不大于所述负极板的直径。
CN202122318233.4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Active CN216351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8233.4U CN216351978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8233.4U CN216351978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1978U true CN21635197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8233.4U Active CN216351978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1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01082U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6351978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负极板的温控装置
CN102934950A (zh) 一种改善口感的烤面包机
CN204049266U (zh) 一种半导体饮水机
CN210300516U (zh) 一种制冷制热杯
CN201929251U (zh) 一种具有热能反吸的即热式洗头床
CN216295016U (zh) 一种可调发热深度的美容仪
CN105757772B (zh) 一种快热式高效暖风油汀取暖器
CN210035933U (zh) 一种低功耗高效率制冷制热杯垫
CN105297353B (zh) 一种防干烧的洗衣机加热器
CN211382607U (zh) 一种脚底振动按摩装置
CN209169243U (zh) 汽车用锂电池芯安装外壳
CN210843746U (zh) 一种简易两用敷疗棒
CN209846659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床垫
CN109099742B (zh) 一种翅片式浴室热水与空气强化传热装置
CN201852193U (zh) 智能对流式电暖器
CN211625851U (zh) 一种多功能电器
CN211776182U (zh) 一种泳池机用塑料机箱
CN213662292U (zh) 一种医疗设备用散热装置
CN103844543A (zh) 一种具有搭脚凳及热能反吸功能的洗头床及其制作方法
CN2190208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士炉
CN208211864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两用水杯
CN22035583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216166857U (zh) 一种智能电压力锅保温中层
CN210956901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的电池修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