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0180U -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0180U
CN216350180U CN202122857583.8U CN202122857583U CN216350180U CN 216350180 U CN216350180 U CN 216350180U CN 202122857583 U CN202122857583 U CN 202122857583U CN 216350180 U CN216350180 U CN 216350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ipeline
wake
flow
section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75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全明
师海
李振涛
段志杰
张红
王翔南
于玉贞
吕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ST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8575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0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0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0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包括搅拌装置、泵送排放装置、沉积模型槽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且搅拌装置、泵送排放装置、沉积模型槽通过试验管线依次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通过试验管线分别与搅拌装置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采用大尺寸的模型槽,解决了目前研究者针对尾矿沉积所采用的模型槽尺寸都较小,在这种小规模模型槽中,若按照相似比将放矿流量和颗粒粒径缩小,则难以满足冲淤相似条件;若不考虑相似比,按照原型试验的流量和颗粒粒径进行试验,侧壁的干扰效应很大,造成模型试验的边界条件不明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流槽试验在水力学、泥沙动力学以及地质沉积构造学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开展了针对泥沙运动规律、游荡型河流演变、冲积扇生长规律以及大型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对于流槽试验的适用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Southard等(Southard,Boguchwal et al.2010)认为松散沉积物受水流冲刷运移的过程可以利用Reynolds-Froude流槽模型成功地模拟。部分学者认为在大规模原型试验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可以单纯根据流槽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来研究其内在原理,不建立流槽试验与原型之间定量化的关系(Küpper 1991)。近年来,随着流槽试验的规模扩大以及量测技术的发展,在大尺度模型槽内采用高精度、数字化的全域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泥沙运动和沉积学的定量化研究;
流槽试验在尾矿沉积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采用流槽沉积与土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Ferreira针对巴西Porto Primavera坝采用的试验流槽长11m,配备匀速喂料系统,沉积结束后取水平向和竖直向的非扰动样测含水率、密度、渗透性并研究沉积物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Ferreira,1980)。Blight为研究南非尾矿库干滩坡面形态所采用的流槽宽0.5m,长2.0m(Blight,1985)。Boldt指出无法通过0.6m宽、12m长的流槽试验建立尾矿沉积条件与干滩特征的定量化关系,因为流槽的边界会限制浆体的流动从而影响试验结果(Boldt,1988)。Küpper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开发了沉积试验流槽,该流槽采用匀速配料系统,长6.1m,宽0.6m,入口处矿浆均匀排放并保持矿浆流速方向与侧壁平行,以满足槽内浆体一维流动特征(Küpper,1991)。Cavalcante研发了HDST一维水力沉积设备,并结合试验数据与数值模型结果对干滩坡度进行预测分析(Cavalcante,2013)。Pirouz等采用10.0×1.0×0.5m的流槽研究了膏体尾矿的沉积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m宽的水槽为膏体尾矿的流动提供了足够的侧向自由度(Pirouz,Kavianpour et al.2005)。尹光志(Yin,2011;尹光志,2010)在用混凝土搭建的3.0×7.0×1.0m的池子内,对实际尾矿库的堆坝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分析了不同放矿条件下堆积体内颗粒以及浸润线的分布特征;
目前研究者针对尾矿沉积所采用的模型槽尺寸都较小,在这种小规模模型槽中,若按照相似比将放矿流量和颗粒粒径缩小,则难以满足冲淤相似条件;若不考虑相似比,按照原型试验的流量和颗粒粒径进行试验,侧壁的干扰效应很大,造成模型试验的边界条件不明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研究者针对尾矿沉积所采用的模型槽尺寸都较小,在这种小规模模型槽中,若按照相似比将放矿流量和颗粒粒径缩小,则难以满足冲淤相似条件;若不考虑相似比,按照原型试验的流量和颗粒粒径进行试验,侧壁的干扰效应很大,造成模型试验的边界条件不明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包括搅拌装置、泵送排放装置、沉积模型槽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且搅拌装置、泵送排放装置、沉积模型槽通过试验管线依次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通过试验管线分别与搅拌装置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采用大尺寸的模型槽。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和储料池,所述搅拌筒的出料口和储料池的进料口之间连通有输料管一,所述输料管上设有流量阀一,所述搅拌筒和储料池内部均设有搅拌器,且搅拌筒中设有浓度计。
优选的,所述试验管线包括输料管一、输料管二和进料管,所述输料管二和进料管连通,且二者的连通处连通有放矿管,所述输料管二与所述储料池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储料池的进料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泵送排放装置包括在输料管二上沿矿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蠕动喂料泵、流量阀二和流量计,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流量阀三。
优选的,所述沉积模型槽左侧的矿浆入口端上部与所述放矿管连接,且靠近矿浆入口端的一侧连接有排水过滤板,所述沉积模型槽的矿浆入口端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排水阀门,且排水阀门与沉积模型槽连通,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右侧排水出口端设有尾流挡板。
优选的,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底端为钢板一,所述钢板一的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人行道木板,所述钢板一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沉积模型槽,所述钢板一的下端设有若干槽钢支架,槽钢主梁和槽钢横梁,且若干槽钢支架沿钢板一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钢板一的下端前后两侧,且若干槽钢支架沿钢板一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支架呈上下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主梁沿钢板一的前后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同侧的所述若干槽钢支架通过所述槽钢主梁连接,所述槽钢主梁呈左右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横梁沿钢板一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前后方向的所述若干槽钢横梁通过所述槽钢横梁连接,所述槽钢横梁呈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若干槽钢,且若干槽钢沿沉积模型槽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与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钢板一固定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前端为钢板二,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后端为有机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试验管线还包括放矿管、回流循环管道一和回流循环管道二,所述尾流回流循环装置包括尾流收集槽,所述尾流收集槽与所述沉积模型槽的右侧排水出口端对应设置,用于接收沉积模型槽排出的尾流,所述尾流收集槽和回流循环管道一的入料端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一和流量阀四,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的入料端与所述排水阀门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二和流量阀五。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筒的上端,且电机固定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搅拌筒的上端进入搅拌筒内部,所述电机轴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搅拌扇,所述电机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铰座,所述固定块的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且滑动块与电机轴滑动连接,所述支铰座与支铰块转动连接,所述支铰块与刮刀转动连接,且支铰块远离支铰座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滑动块转动连接。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积模型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沉积模型槽与放矿管、尾流收集槽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装置;101、搅拌筒;102、流量阀一;103、输料管一;104、储料池;105、搅拌器;2、泵送排放装置;201、输料管二;202、蠕动喂料泵;203、流量阀二;204、流量计;205、进料管;206、流量阀三;207、放矿管;3、沉积模型槽;301、钢板一;302、槽钢支架;303、槽钢主梁;304、槽钢横梁;305、槽钢;306、加强板;307、排水过滤板;308、钢板二;309、有机玻璃板;310、人行道木板;311、矿浆入口端;312、排水阀门;313、排水出口端;314、尾流挡板;4、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01、尾流收集槽;402、回流循环管道一;403、流量阀四;404、尾流泵一;405、回流循环管道二;406、尾流泵二;407、流量阀五;5、电机;501、电机轴;502、搅拌扇;503、滑动块;504、固定块;505、弹簧;506、支铰座;507、支铰块;508、刮刀;509、导向槽;510、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包括搅拌装置1、泵送排放装置2、沉积模型槽3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且搅拌装置1、泵送排放装置2、沉积模型槽3通过试验管线依次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通过试验管线分别与搅拌装置1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采用大尺寸的模型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搅拌装置1、泵送排放装置2、沉积模型槽3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可以对放矿的矿浆浓度、排矿流量、放矿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库底排水条件等进行模拟,从而研究现场各种工况影响下的尾矿沉积规律,在搅拌装置1中将取回的全尾矿干料与水混合并调配至各工况下对应的放矿浓度,经泵送排放装置2排放至沉积模型槽3,每次试验前采用量筒法多次测量以校核放矿流量直到满足要求,矿浆在沉积模型槽3内发生三维流动并沉积,形成干滩面,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中设置尾流泵,可以将尾流打入搅拌装置1中,方便下一次试验使用,沉积模型槽3采用大尺寸的模型槽,长度方向可以满足颗粒的分选沉积以及干滩形成,宽度方向为矿浆流动提供了足够的侧向运动空间,解决了目前研究者针对尾矿沉积所采用的模型槽尺寸都较小,在这种小规模模型槽中,若按照相似比将放矿流量和颗粒粒径缩小,则难以满足冲淤相似条件;若不考虑相似比,按照原型试验的流量和颗粒粒径进行试验,侧壁的干扰效应很大,造成模型试验的边界条件不明确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搅拌装置1包括搅拌筒101和储料池104,所述搅拌筒101的出料口和储料池104的进料口之间连通有输料管一103,所述输料管103上设有流量阀一102,所述搅拌筒101和储料池104内部均设有搅拌器105,且搅拌筒101中设有浓度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搅拌装置1包括2m3的搅拌筒101、1m3的储料池104,试验前将全尾矿料和水按照一定的配比倒入搅拌筒101中,通过搅拌筒101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全尾矿浆,搅拌筒101中设置的浓度计用来监测搅拌筒101配制的全尾矿浆的浓度,然后注入储料池104中存储,储料池104内也配备搅拌器105,放矿时需启动该搅拌器105,防止尾矿浆中的颗粒在储料池104内沉积造成放矿过程中矿浆浓度变化。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试验管线包括输料管一103、输料管二201和进料管205,所述输料管二201和进料管205连通,且二者的连通处连通有放矿管207,所述输料管二201与所述储料池104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205与所述储料池104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泵送排放装置2包括在输料管二201上沿矿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蠕动喂料泵202、流量阀二203和流量计204,所述进料管205上设有流量阀三20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泵送排放装置2主要包括两个功率为75kW的蠕动喂料泵202,以及用于控制放矿速率的流量阀二203和流量阀三206,通过设置流量计204可以监测泵送排放装置2排放的矿流量,泵送排放装置2可以实现放矿流量0-50L/s的变化,其整体排放性能可以达到实际尾矿库排放水平,并通过泵送排放装置2排放至沉积模型槽3内,排放的单宽流量可以通过流量阀控制。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沉积模型槽3左侧的矿浆入口端311上部与所述放矿管207连接,且靠近矿浆入口端311的一侧连接有排水过滤板307,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矿浆入口端311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排水阀门312,且排水阀门312与沉积模型槽3连通,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右侧排水出口端313设有尾流挡板314;
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底端为钢板一301,所述钢板一301的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人行道木板310,所述钢板一301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沉积模型槽3,所述钢板一301的下端设有若干槽钢支架302,槽钢主梁303和槽钢横梁304,且若干槽钢支架302沿钢板一301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钢板一301的下端前后两侧,且若干槽钢支架302沿钢板一301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支架302呈上下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主梁303沿钢板一301的前后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同侧的所述若干槽钢支架302通过所述槽钢主梁303连接,所述槽钢主梁303呈左右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横梁304沿钢板一301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前后方向的所述若干槽钢横梁304通过所述槽钢横梁304连接,所述槽钢横梁304呈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若干槽钢305,且若干槽钢305沿沉积模型槽3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305与加强板30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06与所述钢板一301固定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前端为钢板二308,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后端为有机玻璃板309;
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底端和侧端各连接部位均进行防渗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沉积模型槽3尺寸为长20m,宽2m,高1m,长度方向可以满足颗粒的分选沉积以及干滩形成,宽度方向为矿浆流动提供了足够的侧向运动空间,沉积模型槽3的底板根据工况需要,可设置一定的基底坡度,也可通过在槽底垫砂实现,后端采用有机玻璃309,便于观察尾矿砂的淤积情况,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底端和侧端各连接部位均进行防渗处理,保证水槽的密闭性,矿浆入口端311安装排水过滤板307,排水过滤板307上打设一定尺寸的小孔,每次试验前都在排水过滤板307上铺设一层土工布,排水阀门312和排水过滤板307可以模拟实际尾矿库中各子坝的渗透排水条件,如试验时减小排水阀门312的开度,亦可模拟尾矿库排水条件较差的工况,在沉积模型槽3的前后侧铺设人行道,道宽0.5m,方便放矿过程中的观察和测量,通过设置若干槽钢支架302,槽钢主梁303和槽钢横梁304构成沉积模型槽3的基座,可以提高沉积模型槽3的支撑稳固性,通过设置槽钢305和加强板306,进一步提高了沉积模型槽3的稳固性,避免沉积模型槽3尺寸过大导致无法承载矿浆,影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的使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试验管线还包括放矿管207、回流循环管道一402和回流循环管道二405,所述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包括尾流收集槽401,所述尾流收集槽401与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右侧排水出口端313对应设置,用于接收沉积模型槽3排出的尾流,所述尾流收集槽401和回流循环管道一402的入料端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402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10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402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一404和流量阀四403,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的入料端与所述排水阀门312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10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二406和流量阀五40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尾流收集槽401为接水槽,与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右侧排水出口端313对应设置,并在该尾流收集槽401中设置回流循环管道一402,回流循环管道一402上设置尾流泵一404,回流循环管道二405的入料端与所述排水阀门312连通,回流循环管道二405上设置尾流泵二406,尾流泵一404和尾流泵二406可以将尾流传入前端的搅拌筒101中,方便下一次试验使用,流量阀四403和流量阀五407分别用于控制回流循环管道一402和回流循环管道二405中尾流的流量。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搅拌器105包括电机5,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搅拌筒101的上端,且电机5固定连接有电机轴501,所述电机轴501贯穿所述搅拌筒101的上端进入搅拌筒101内部,所述电机轴50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搅拌扇502,所述电机轴5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04,所述固定块504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铰座506,所述固定块504的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505,所述弹簧505与滑动块503固定连接,且滑动块503与电机轴501滑动连接,所述支铰座506与支铰块507转动连接,所述支铰块507与刮刀508转动连接,且支铰块507远离支铰座506的一侧设有导向槽509,所述导向槽509与导向块510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510与所述滑动块503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搅拌器105工作时,电机5工作,带动电机轴501转动,电机轴501带动搅拌扇502工作,实现了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全尾矿浆的目的,且电机轴501带动固定块504转动,固定块504带动支铰块507转动,支铰块507带动刮刀508转动,刮刀508对沾附在搅拌筒101的侧壁的矿尾干料进行刮除,防止矿尾干料沾附在搅拌筒101的侧壁,从而影响配制的全尾矿浆的浓度,一侧支铰块507转动时,通过导向块510与导向槽509的滑动配合可带动可带动滑动块503沿着电机轴501上下移动,使得另一侧的支铰块507同步转动,避免了左右两侧的支铰块507转动交底不同,导致左右两侧刮刀508的转动半径不同,提高了电机轴501转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弹簧505,使得滑动块503的滑动具有缓冲效果,从而使得支铰块507的转动具有缓冲效果,使得刮刀508转动过程与搅拌筒101的侧壁进行贴附,提高刮刀508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Claims (9)

1.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装置(1)、泵送排放装置(2)、沉积模型槽(3)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且搅拌装置(1)、泵送排放装置(2)、沉积模型槽(3)通过试验管线依次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和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通过试验管线分别与搅拌装置(1)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采用大尺寸的模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包括搅拌筒(101)和储料池(104),所述搅拌筒(101)的出料口和储料池(104)的进料口之间连通有输料管一(103),所述输料管一(103)上设有流量阀一(102),所述搅拌筒(101)和储料池(104)内部均设有搅拌器(105),且搅拌筒(101)中设有浓度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管线包括输料管一(103)、输料管二(201)和进料管(205),所述输料管二(201)和进料管(205)连通,且二者的连通处连通有放矿管(207),所述输料管二(201)与所述储料池(104)的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205)与所述储料池(104)的进料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排放装置(2)包括在输料管二(201)上沿矿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蠕动喂料泵(202)、流量阀二(203)和流量计(204),所述进料管(205)上设有流量阀三(20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模型槽(3)左侧的矿浆入口端(311)上部与所述放矿管(207)连接,且靠近矿浆入口端(311)的一侧连接有排水过滤板(307),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矿浆入口端(311)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排水阀门(312),且排水阀门(312)与沉积模型槽(3)连通,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右侧排水出口端(313)设有尾流挡板(3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底端为钢板一(301),所述钢板一(301)的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人行道木板(310),所述钢板一(301)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沉积模型槽(3),所述钢板一(301)的下端设有若干槽钢支架(302),槽钢主梁(303)和槽钢横梁(304),且若干槽钢支架(302)沿钢板一(301)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钢板一(301)的下端前后两侧,且若干槽钢支架(302)沿钢板一(301)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支架(302)呈上下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主梁(303)沿钢板一(301)的前后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同侧的所述若干槽钢支架(302)通过所述槽钢主梁(303)连接,所述槽钢主梁(303)呈左右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若干槽钢横梁(304)沿钢板一(301)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前后方向的所述若干槽钢横梁(304)通过所述槽钢横梁(304)连接,所述槽钢横梁(304)呈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前后两端对称设有若干槽钢(305),且若干槽钢(305)沿沉积模型槽(3)的左右水平方向间隔均布设置,所述槽钢(305)与加强板(30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306)与所述钢板一(301)固定连接,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前端为钢板二(308),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后端为有机玻璃板(30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管线还包括放矿管(207)、回流循环管道一(402)和回流循环管道二(405),所述尾流回流循环装置(4)包括尾流收集槽(401),所述尾流收集槽(401)与所述沉积模型槽(3)的右侧排水出口端(313)对应设置,用于接收沉积模型槽(3)排出的尾流,所述尾流收集槽(401)和回流循环管道一(402)的入料端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402)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10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一(402)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一(404)和流量阀四(403),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的入料端与所述排水阀门(312)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筒(101)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回流循环管道二(405)上沿尾流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尾流泵二(406)和流量阀五(407)。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05)包括电机(5),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搅拌筒(101)的上端,且电机(5)固定连接有电机轴(501),所述电机轴(501)贯穿所述搅拌筒(101)的上端进入搅拌筒(101)内部,所述电机轴(50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搅拌扇(502),所述电机轴(5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04),所述固定块(504)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支铰座(506),所述固定块(504)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弹簧(505),所述弹簧(505)与滑动块(503)固定连接,且滑动块(503)与电机轴(501)滑动连接,所述支铰座(506)与支铰块(507)转动连接,所述支铰块(507)与刮刀(508)转动连接,且支铰块(507)远离支铰座(506)的一侧设有导向槽(509),所述导向槽(509)与导向块(510)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510)与所述滑动块(503)转动连接。
CN202122857583.8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Active CN216350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7583.8U CN216350180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7583.8U CN216350180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0180U true CN21635018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2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7583.8U Active CN216350180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01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2299A (zh) * 2021-11-22 2022-03-0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2299A (zh) * 2021-11-22 2022-03-0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系统
CN114112299B (zh) * 2021-11-22 2024-01-3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56578B2 (en) Tailings Dewatering and Methods for Flocculant Selection
CN102596350B (zh) 对油砂熟化细尾矿进行干燥的方法
CN106644385B (zh) 一种地表水与地下水潜流交换自循环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6350180U (zh)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成套装置
CN106592507B (zh) 一种室内模拟现场砂土吹填建筑装置及吹填方法
Chaudhuri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quilibrium scour volume around circular cylinders in clay–sand mixed cohesive beds, at near threshold velocity of sand–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CN106248905B (zh) 一种监测洪水过程底泥中污染物释放的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CN101353951A (zh) 桩底清孔系统及桩底清孔的工艺
CN107192651A (zh) 一种尾矿坝淤堵现象模拟装置
CN212985201U (zh) 一种支撑剂充填层煤粉运移沉积可视化模拟装置
CN108287055B (zh) 一种可调式潮波实验水槽装置
CN114112299B (zh) 一种尾矿沉积试验系统
CN2921811Y (zh) 径流动力学参数试验台
CN207610962U (zh) 一种多功能沉积模拟实验水槽装置
CN111347560B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搅拌装置
CN106226498B (zh) 一种薄层均匀水沙模拟装置
CN209478553U (zh) 一种泥浆水调配装置及高浓度泥浆水回用系统
CN206362525U (zh) 循环水槽—实验土杯跨尺度耦合的上覆水—床沙间污染物输运实验系统
CN214703152U (zh) 一种智能化的蜂巢约束系统抗冲刷性测定的试验模型
CN212334986U (zh) 一种填海固化土组合物生产参数模型试验设备
CN113914257A (zh) 水流冲刷生态河堤室内模型试验平台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05843704U (zh) 一种模拟湖滨带水位水质变化的试验装置
CN206990402U (zh) 一种尾矿坝淤堵现象模拟装置
CN108572056B (zh) 一种用于复杂条件下河湖水沙互馈实验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6448233U (zh) 一种室内模拟现场砂土吹填建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