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2970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2970U
CN216342970U CN202120539125.7U CN202120539125U CN216342970U CN 216342970 U CN216342970 U CN 216342970U CN 202120539125 U CN202120539125 U CN 202120539125U CN 216342970 U CN216342970 U CN 216342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neck
piece
s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9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键
葛伟
孙松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9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297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091 priority patent/WO20221940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2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2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扇面及与所述扇面连接的支撑杆,其特点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片及与所述连接片一体成型的本体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扇面的部分周向表面相匹配,并与所述扇面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上的连接片与扇面的周向表面相匹配,并通过该连接片将支撑杆与扇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支撑杆与扇面的连接面积,提升支撑杆与扇面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风扇在工作过程中抖动。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能够利用电机驱动扇叶旋转,以促使空气加速流通为用户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现有的风扇大多通过支撑杆支撑风扇头,通常情况下支撑杆与风扇的电机连接,电机带动扇叶转动。现在还有一种扇面风扇,该风扇的电机收纳于扇面内,支撑杆与扇面连接以进行支撑。但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与待支撑的风扇头或扇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导致支撑不稳定,尤其在风扇处于摇头模式时,会造成抖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稳定且不易抖动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扇面及与所述扇面连接的支撑杆,其特点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片及与所述连接片一体成型的本体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扇面的部分周向表面相匹配,并与所述扇面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支撑杆上的连接片与扇面的周向表面相匹配,并通过该连接片将支撑杆与扇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支撑杆与扇面的连接面积,提升支撑杆与扇面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风扇在工作过程中抖动。
较佳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自所述第一连接体一端的端部或第二连接体一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本体部内。
本方案中,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走线槽,通过第一走线槽能够将扇面中的电线引入至本体部内并形成供电电路,以向扇面内的电机进行供电;并且将风扇的走线也能设置于风扇内部,使得整体结构简洁。
较佳地,所述扇面包括格栅组件和颈部组件,所述颈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格栅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格栅组件的下半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颈部组件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连接片与颈部组件固定连接,从而将颈部组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并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颈部组件包括颈部上盖,所述颈部上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格栅组件枢转连接,所述连接片抵接于所述颈部上盖的下表面。
本方案中,颈部上盖的两端分别与格栅组件枢转连接,格栅组件能够相对颈部组件转动,从而调节格栅组件的俯仰角度。
较佳地,所述风扇设有收容于所述格栅组件内的电机及设置于所述格栅组件上的第二走线槽。
较佳地,所述颈部上盖和所述格栅组件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的电源线可沿所述第二走线槽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走线槽进入所述本体部中。
本方案中,电机的电源线通过第二走线槽和第一走线槽进入本体部内,使得风扇的走线都能被布置于风扇的内部,避免电源线外露,降低电源线的磨损。
较佳地,所述风扇设有与所述颈部上盖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接件和/或锁紧件;
所述卡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片边缘的卡槽和设置于所述颈部上盖下表面的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相互配合;
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颈部上盖连接。
本方案中,可以通过卡接件和/或锁紧件将连接片固定于颈部上盖,从而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连接片的中间部分,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在具有一定长度的连接片上,其中间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两侧通过卡槽卡接,使得连接片各处均能与颈部上盖连接,提升整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颈部组件还包括颈部下盖,所述颈部下盖穿过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颈部上盖卡接。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颈部下盖,能够将连接片、电源线等部件包裹于其中,避免部件外露,也能提升风扇整体的美观度。
较佳地,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内的旋转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支撑杆上的连接片与扇面的周向表面相匹配,并通过该连接片将支撑杆与扇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支撑杆与扇面的连接面积,提升支撑杆与扇面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风扇在工作过程中抖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面与支撑杆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后格栅被隐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面与支撑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面与支撑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后格栅和颈部下盖被隐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扇面与支撑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后格栅和颈部下盖被隐藏。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格栅组件与颈部组件之间具有俯仰角度。
附图标记说明:
风扇1
支撑部10
支撑杆100
连接片110
第一连接体111
第二连接体112
第一走线槽113
加强筋114
本体部120
摇头立柱200
可拆立柱300
底座400
扇面20
格栅组件500
前格栅510
后格栅520
第二走线槽530
限位板531
弯折部532
颈部组件600
颈部上盖610
颈部下盖620
通孔611
卡槽710
卡扣720
扇叶30
电机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1,如图1所示,风扇1的上部具有扇面20,扇面20的下部通过支撑部10支撑,支撑部10由若干支撑件依次拼接形成。支撑件可以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支撑杆100、摇头立柱200、可拆立柱300和底座400,其中位于上侧的支撑杆100用于扇面2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扇面20可以包括格栅组件500,格栅组件5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格栅510和后格栅520,前格栅510和后格栅520连接后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风扇1的扇叶30和电机40。其中,电机40的一端收容于扇叶30的轮毂中,电机40的另一端固定于格栅组件500内。从而电机40和扇叶30均收容于格栅组件500内,风扇1的结构紧凑,体积小。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杆100用于与扇面20连接,支撑杆100包括连接片110及与连接片110一体成型的本体部120;连接片110与扇面20的部分周向表面相匹配,并与扇面2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支撑杆100与扇面20的连接面积,提升支撑杆100与扇面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风扇1在工作过程中抖动。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扇面20可以为扁平的圆柱体状,支撑杆100与扇面20下部的周向表面连接,连接片110为圆弧状,以与扇面20的周向表面相匹配,且包裹部分周向表面。相应地,扇面20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为其他形状,连接片110也可以设计为匹配相应的扇面20周向表面的形状。以及,连接片110的长度也可以根据连接的需求进行相应地设计。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片110包括第一连接体111和第二连接体112,第一连接体111和第二连接体112对称设置于本体部120的两侧,第一连接体111和第二连接体112均用于与扇面20总成的周向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当连接片110与扇面20连接时,本体部120的轴线与扇面20竖直方向的对称轴重合,第一连接体111和第二连接体112分别与扇面20的周向表面连接,从而使得受力均衡,提升支撑杆100与扇面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连接体111和第二连接体112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走线槽113,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走线槽113设置于第一连接体111上,并且第一走线槽113自第一连接体111一端的端部延伸至本体部120内。通过第一走线槽113能够配合其他机构将扇面20中的电线引入至本体部120内并形成供电电路,以向扇面20内的电机40进行供电;并且将风扇1的走线也能设置于风扇1内部,使得整体结构简洁。
连接片110的表面设有加强筋114,如图6和图7所示,在连接片110下表面的两端具有加强筋114,以及在连接片110的上表面的中间具有加强筋114,从而提升连接片110的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扇面20还包括颈部组件600,颈部组件600的两端分别与格栅组件500连接,且设置于格栅组件500的下半部;连接片110与颈部组件600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扇面20为扁平的圆柱体状,如图3和图5所示,颈部组件600可以为圆弧状结构,并与扇面20的下半部相匹配。扇面20与颈部组件600的两个连接端的连线与扇面20水平方向处的直径重合。连接片110与颈部组件600的下端连接,颈部组件600的两端又可以沿着水平方向与扇面20连接,从而可以提升支撑杆100对格栅组件500支撑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颈部组件600包括颈部上盖610,颈部上盖610的两端分别与格栅组件500枢转连接,连接片110抵接于颈部上盖610的下表面。如图8所示,格栅组件500能够相对颈部组件600转动,从而调节格栅组件500的俯仰角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风扇1设有收容于格栅组件500内的电机40及设置于格栅组件500上的第二走线槽530。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走线槽530设置于电机40的电源线引出段端的一侧,且沿着电源线引出端延伸至扇面20的边缘处,从而电源线安装于第二走线槽530上时,可以沿着第二走线槽530的走向延伸至扇面20的边缘进而向下延伸进入支撑杆100内。如图5所示,第二走线槽530的宽度自电机40至扇面20的边缘逐渐变大。沿着第二走线槽530的延伸方向,第二走线槽530的两侧均具有限位板531,从而能够将电源线限制并固定于两个限位板531之间。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颈部上盖610和格栅组件500的连接处设有通孔611,电机40的电源线可沿第二走线槽530穿过通孔611,并通过第一走线槽113进入本体部120中。
如图5所示,第二走线槽530在扇面20边缘处的一端弯折形成弯折部532,弯折部532与通孔611相对,使得电机40的电源线自电机40引出后,在第二走线槽530上沿着在扇面20的径向方向延伸,并经第二走线槽530上的弯折部532延伸至扇面20的周向方向上,以通过颈部上盖610的通孔611引出。电源线自颈部上盖610的通孔611引出后,可以绕着颈部上盖610的外表面延伸至颈部上盖610的下方,并通过第一走线槽113进入本体部120内。从而,使得电机40的电源线能够布置在风扇1的内部,避免电源线外露,降低电源线的磨损,也能使风扇1的整体结构更为美观。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风扇1设有与颈部上盖610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卡接件和/或锁紧件;
卡接件包括设置于连接片110边缘的卡槽710和设置于颈部上盖610下表面的卡扣720,卡扣720和卡槽710相互配合;
锁紧件穿过连接片110与颈部上盖610连接。
从而,可以通过卡接件和/或锁紧件将连接片110固定于颈部上盖610,从而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需求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在连接片110均布锁紧件或卡接件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接和锁紧结合的方式。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锁紧件(未示出)穿过连接片110的中间部分,卡槽710设置于连接片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其中,锁紧件可以为螺钉。从而,在具有一定长度的连接片110上,其中间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两侧通过卡槽710卡接,使得连接片110各处均能与颈部上盖610连接,提升整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颈部组件600还包括颈部下盖620,颈部下盖620穿过本体部120并与颈部上盖610卡接。从而,能够将连接片110、电源线等部件包裹于其中,避免部件外露,也能提升风扇1整体的美观度。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风扇1还包括设置于本体部120内的旋转组件(未示出)。旋转组件能够带动支撑杆100相对其下方的摇头立柱200转动,进而支撑杆100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扇面20转动,实现风扇1的摆头出风。
在具体实施时,支撑杆1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与扇面20上对应的结构连接,对扇面20进行支撑。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扇面20可以包括格栅组件500和颈部组件600,支撑杆100可以与上述的颈部组件600连接,以对扇面20起到支撑作用,扇面20的格栅组件500能够相对颈部组件600转动,从而能够调整格栅组件500的俯仰角度。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比如对于不具备俯仰调节功能的风扇1,其扇面20只可以具有格栅组件500,支撑杆100也可以直接与格栅组件500连接,以对扇面20起到支撑作用。
在风扇1处于摆头吹风的模式时,支撑杆100通过连接片110与颈部组件600或直接与格栅组件500连接,增大了连接面积,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避免风扇1抖动,提升使用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扇面及与所述扇面连接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片及与所述连接片一体成型的本体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扇面的部分周向表面相匹配,并与所述扇面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自所述第一连接体一端的端部或第二连接体一端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本体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面包括格栅组件和颈部组件,所述颈部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格栅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格栅组件的下半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颈部组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组件包括颈部上盖,所述颈部上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格栅组件枢转连接,所述连接片抵接于所述颈部上盖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有收容于所述格栅组件内的电机及设置于所述格栅组件上的第二走线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走线槽;所述颈部上盖和所述格栅组件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的电源线可沿所述第二走线槽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走线槽进入所述本体部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有与所述颈部上盖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接件和/或锁紧件;
所述卡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片边缘的卡槽和设置于所述颈部上盖下表面的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相互配合;
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颈部上盖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连接片的中间部分,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组件还包括颈部下盖,所述颈部下盖穿过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颈部上盖卡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内的旋转组件。
CN202120539125.7U 2021-03-15 2021-03-15 风扇 Active CN216342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125.7U CN216342970U (zh) 2021-03-15 2021-03-15 风扇
PCT/CN2022/080091 WO2022194016A1 (zh) 2021-03-15 2022-03-10 一种风扇、电风扇、落地扇的摇头机构、落地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125.7U CN216342970U (zh) 2021-03-15 2021-03-15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2970U true CN21634297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2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9125.7U Active CN216342970U (zh) 2021-03-15 2021-03-15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2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89409A1 (en) Air blower with horizontal air outlet
CN112855589A (zh) 风扇
US20100242527A1 (e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for ships
US5431544A (en) Tiltable fan assembly
CN216342970U (zh) 风扇
CN116231567A (zh) 一种供电线路横担悬吊架
US20100251753A1 (en) Refrigerating container for land, road and rail vehicles
US5373580A (en) Structure of cooler-heater fan
CN217652946U (zh) 一种起始摇头角度可调的风扇
CN213540792U (zh) 用于风扇的稳定型自动摇头机构
CN215170967U (zh) 落地扇
CN217401232U (zh) 一种小型摇头风扇
US11445775B2 (en) Detachable air cooling device for headgear
CN221003199U (zh) 一种内置支架式循环扇
CN216407239U (zh) 一种挂屏风扇
CN221170149U (zh) 转页结构及风扇
CN216617960U (zh) 一种可手动调节俯仰角度的摇头风扇
CN212928280U (zh) 一种能多角度调节的电风扇
CN214424745U (zh) 便携式小风扇的转动装置及便携式小风扇
CN219242255U (zh) 带上下摆风功能的大厦扇
CN215370306U (zh) 智能化空气循环扇
CN212536171U (zh) 循环扇
CN219176594U (zh) 户外扇
CN2423429Y (zh) 具有360度旋转机构的电扇
WO2022194016A1 (zh) 一种风扇、电风扇、落地扇的摇头机构、落地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