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2911U - 便携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2911U
CN216342911U CN202122038163.7U CN202122038163U CN216342911U CN 216342911 U CN216342911 U CN 216342911U CN 202122038163 U CN202122038163 U CN 202122038163U CN 216342911 U CN216342911 U CN 216342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table fan
shell
inner cavit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81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jias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jia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jias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jia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81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2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2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2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风扇,所述便携式风扇包括外壳、增压机构和照明装置,外壳包括壳体和夹持部,夹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内腔,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内腔相连通,增压机构安装于壳体,照明装置设于壳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壳体内安装增压机构和照明装置,增压机构将空气吸入后从出风口吹出,以实现吹风的效果;照明装置安装于壳体内,便于户外工作人员在夜间工作时照明使用,进而使得所述便携式风扇在具备吹风功能的基础下,还具有照明功能,功能多样、结构紧凑。再加上壳体上设有夹持部,户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夹持部将便携式风扇夹持到外部物件,便于携带和使用。

Description

便携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
背景技术
夏日炎炎,风扇具有降低人体温度、带来清凉舒适的功能而被广泛使用,由于有叶风扇存在容易划伤人的手指的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繁琐的麻烦,为此,现有设计的风扇大多设计为无叶风扇。
现有的无叶风扇的大多原理为:壳体内部的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气流从进风口被吸入至内腔,然后气流从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效果。
无叶风扇体积虽小,但功能单一,只有吹风功能,且无叶风扇缺少夹持或是挂的配件,非常不利于户外使用,也难以满足在户外工作或是出行的人员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旨在具备吹风功能的基础下,还具有照明功能,功能多样、结构紧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风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内腔相通;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内腔;以及
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于所述内腔并显露于所述内腔。
可选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风道和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相通。
可选地,所述风道包括聚风部和通风部,所述聚风部和所述通风部固定连接,所述聚风部与所述进风口相通,所述通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相通,所述增压组件安装于所述聚风部。
可选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增压叶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增压叶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增压叶轮转动。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边。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面盖和底盖,所述面盖盖合所述底盖形成所述内腔。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面盖。
可选地,所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源和安装板,所述风道、增压组件和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方,所述电源收容于所述内腔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电源给所述增压叶轮和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可选地,所述照明装置位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壳体一侧边。
可选地,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面盖或所述底盖。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风扇包括外壳、增压机构和照明装置,外壳包括壳体和夹持部,夹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内腔,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内腔相连通,增压机构安装于壳体,照明装置设于壳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壳体内安装增压机构和照明装置,增压机构将空气吸入后从出风口吹出,以实现吹风的效果;照明装置安装于壳体内,便于户外工作人员在夜间工作时照明使用,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风扇在具备吹风功能的基础下,还具有照明功能,功能多样、结构紧凑。再加上壳体上设有夹持部,户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夹持部将便携式风扇夹持到外部物件,便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便携式风扇 122 第二夹持部
10 外壳 20 增压机构
11 壳体 21 增压组件
111 面盖 211 驱动装置
112 底盖 212 增压叶轮
113 进风口 22 风道
114 出风口 221 聚风部
115 内腔 222 通风部
116 按键 30 电源
117 充电口 40 安装板
12 夹持部 50 照明装置
121 第一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风扇,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100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100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风扇100,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包括壳体11和夹持部12,所述夹持部12与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壳体11具有进风口113、出风口114和内腔115,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出风口114均与所述内腔115相通;
增压机构20,所述增压机构20安装于所述内腔115;以及
照明装置50,所述照明装置50设于所述内腔115并显露于所述内腔1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壳体11内安装增压机构20和照明装置 50,所述增压机构20将空气吸入后从出风口114吹出,以实现吹风的效果;所述照明装置50安装于壳体11内,便于户外工作人员在夜间工作时照明使用,进而使得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在具备吹风功能的基础下,还具有照明功能,功能多样、结构紧凑。再加上所述壳体11上设有夹持部12,户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夹持部12将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夹持到外部物件,便于携带和使用。
为了将进风口113处的风导引到所述出风口114,所述增压组件21包括风道22和增压组件21,所述增压组件21和所述风道22设于所述内腔115,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出风口114均与所述风道22相通。所述风道22连通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出风口114,风从所述进风口113进入后,然后在所述风道22内通往所述出风口114,最后从所述出风口114吹出。
为了实现所述便携式风扇100的吹风功能,所述增压组件21包括驱动装置211和增压叶轮212,所述驱动装置211与所述增压叶轮212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11驱动所述增压叶轮212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11为电机,所述增压叶轮212由多个叶片围成环形而形成的叶轮,市面上称之为盘管风轮。所述驱动装置211用于驱动所述增压叶轮212转动,所述增压叶轮212在转动时,所述增压叶轮212 中的叶片迫使气体旋转,对气体做功。
所述便携式风扇100的原理为:所述壳体11内部的所述增压叶轮212在转动的过程中,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3被吸入至所述内腔115,然后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14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效果。
因此,所述便携式风扇100为无叶风扇,且所述增压叶轮212安装所述壳体11内,避免了有叶风扇容易划伤人手指的问题,安全系数更高。所述便携式风扇100采用无叶风扇设计,可以吹出持续、平稳的风,且给人带来清凉柔和的吹风体验感。
所述便携式风扇100采用增压叶轮212替代传统的扇叶,气流柔和、没有传统的拍打感、具有舒适的自然风吹风感受,提高了所述便携式风扇100 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所述风道22包括聚风部221和通风部222,所述聚风部221和所述通风部222固定连接,所述聚风部221与所述进风口113相通,所述通风部222与所述出风口114相通,所述增压组件21安装于所述聚风部221。
所述风道22聚风设计,所述聚风部22将进风口113处的风汇聚在一起,模拟航空涡轮喷发原理,从所述出风口114喷射气流,所述便携式风扇100 风力加倍,这样,即使是体积较小的便携式风扇100,也能吹出风力十足的气流。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设置有所述风道22聚风效果增强,从所述出风口114 吹出的风,风力十足。
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3设于所述壳体11上方,所述出风口114设于所述壳体11的一侧边。手拿所述便携式风扇100时,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14 吹出,风从人脸的下方往上吹,或者从人脸斜下方往上吹,可以减少人脸正面突然被吹风吹到的冲击感,提高使用体验感。
为了方便拆卸和安装所述便携式风扇100,所述壳体11包括面盖111和底盖112,所述面盖111盖合所述底盖112形成所述内腔115。所述面盖111 从所述底盖112取下,所述增压叶轮212和所述驱动装置211等均可以从所述内腔115中取出,方便进行下一步的维修或是清洁工作。
其中,所述面盖111与所述底盖112扣合连接,所述面盖111和所述底盖 112均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扣结构。
所述面盖111上可以设置有图案,所述面盖111和所述底盖112边缘处设置圆角结构,以提供圆滑的手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3设于所述面盖111。所述进风口113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面盖111,所述增压叶轮212转动时,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3 进入到所述内腔115并从所述出风口114吹出。
所述面盖111用于保护安装于所述内腔115的电子元件,特别是所述增压叶轮212和所述驱动装置211。需要清洗所述增压叶轮212时,先将所述面盖 111取下,再对所述增压叶轮212进行清洗擦拭。
由于所述便携式风扇100主要是在户外时使用,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还包括电源30和安装板40,所述风道22、增压组件21和所述驱动装置21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0上方,所述电源30收容于所述内腔115且位于所述安装板40下方,所述电源30给所述驱动装置211和所述增压叶轮212供电。在所述内腔115安装电源30,所述电源30给所述增压叶轮212和所述驱动装置 211进行供电,在户外使用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可以一键开启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进行吹风,而不需要担心没有外部电源30,或是因没有带上充电线而无法与外部电源30连接供电的问题。
且所述电源30可以实现外向充电,即所述电源30可以给外部设备进行供电,比如手机,也就是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可以暂时充当充电宝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30为大容量的电池,储电能力强。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设有充电口117,以通过所述充电口117给所述电源30充电,进而使得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具有一次充电,使用一整天的优点。
为了方便户外使用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进行照明,所述照明装置50位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14的所述壳体11一侧边。
为了方便将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夹持到衣服上,所述夹持部12包括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二夹持部122,所述第一夹持部121设于所述面盖111,所述第二夹持部122设于所述底盖112。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21共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121可以用于夹住衣服,所述第二夹持部122用于卡进裤头上或是皮带上。所述第二夹持部121卡进裤头上或是皮带上,再将上衣的边角用所述第一夹持部121 夹持住,以使上衣裹住所述便携式风扇100,所述便携式风扇100的出风口 114对准上衣,进而使得所述出风口114吹出的风给人体背部吹风降温,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
所述便携式风扇100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二夹持部122挂到腰部,不仅在满足清凉的同时、还解放了双手,非常方便使用所述便携式风扇 100。
也可以将所述便携式风扇100挂起来,将挂绳一端捆绑在所述第一夹持部121,挂绳另一端挂于人体颈部或是外部物品中,以将所述便携式风扇100 悬挂起来,无需手提。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风扇100还安装有按键116,所述按键116用于调节所述便携式风扇100的吹风档次和开关所述照明装置50。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具有三挡吹风档,一档睡眠风、二挡自然风、三挡强劲风。所述便携式风扇100具有强劲风力、可快速降温。而且,所述便携式风扇100 通过按压所述按键116来调节吹风档次,且长按所述按键116,可以开启所述照明装置50进行照明。所述照明装置50可以是强光电筒,照明范围广且亮度亮。
所述便携式风扇100整体体积较小,可以手拿、放置于桌面、夹持到衣裤上或者是悬挂于外部物件上,应用场景广泛、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内腔相通;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内腔;以及
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于所述内腔并显露于所述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构包括风道和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和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内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聚风部和通风部,所述聚风部和所述通风部固定连接,所述聚风部与所述进风口相通,所述通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相通,所述增压组件安装于所述聚风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增压叶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增压叶轮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增压叶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盖和底盖,所述面盖盖合所述底盖形成所述内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面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电源和安装板,所述风道、所述增压叶轮和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方,所述电源收容于所述内腔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电源给所述增压叶轮和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位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壳体一侧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面盖或所述底盖。
CN202122038163.7U 2021-08-26 2021-08-26 便携式风扇 Active CN216342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163.7U CN216342911U (zh) 2021-08-26 2021-08-26 便携式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8163.7U CN216342911U (zh) 2021-08-26 2021-08-26 便携式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2911U true CN216342911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8163.7U Active CN216342911U (zh) 2021-08-26 2021-08-26 便携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2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1970A (zh) 手持无叶风扇
CN216342911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125906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风扇
CN211648516U (zh) 挂脖式风扇
CN208250740U (zh) 烘干装置
CN212066605U (zh) 一种三合一迷你手持吸尘器
CN201799027U (zh) 滤尘送风式防尘口罩
CN213116804U (zh) 一种新型悬挂式可升降无叶风扇灯
CN213064021U (zh) 一种手持小风扇
CN108261703A (zh) 一种口罩
CN214092378U (zh) 便携式鼓风风扇
CN211474467U (zh) 一种新型手持风扇
CN214661014U (zh) 一种便携式风扇
CN215595941U (zh) 一种多功能夹挂风扇
CN211048476U (zh) 一种分离式电动口罩
CN212137331U (zh) 内嵌式吹风充电宝
CN217898232U (zh)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CN217898230U (zh)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CN213146837U (zh) 一种高效过滤风机
CN211623764U (zh)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214304454U (zh) 空气过滤挂脖风扇
CN209293267U (zh) 一种吊顶电器用新型面板
CN212803662U (zh) 一种出风全面的冷暖风两用的挂脖风扇
CN2187692Y (zh) 便携式袖珍电风扇
CN109130794A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汽车饰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