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9505U -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9505U
CN216319505U CN202120402497.5U CN202120402497U CN216319505U CN 216319505 U CN216319505 U CN 216319505U CN 202120402497 U CN202120402497 U CN 202120402497U CN 216319505 U CN216319505 U CN 216319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ressure
detection
nursing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24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
周德化
梁志勇
王文权
周文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24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9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9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9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其中,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控制系统、弹性检测系统、及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准确有效的弹性检测。

Description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护理设备是一种可以提供护理功能,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的设备,在医疗、生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容仪或按摩仪等。护理对象可以是指人体的皮肤,如面部皮肤、颈部皮肤、手部皮肤等,或者人体的特征部位,如脚部、腿部,肩颈部等。
其中,用于对皮肤进行护理的设备,可以实现美肤功能,例如增强皮肤弹性等。然而,目前的护理设备对不同使用者的护理效果是存在差异的,而用户只能自身体会皮肤弹性是否有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实现了准确有效的弹性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
所述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控制系统基于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计算所述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其中,每一组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与所述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
其中,所述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控制系统基于施加在至少一个电极集上的压力参数值计算所述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并基于所述弹性值,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性检测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以及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
其中,所述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控制系统基于施加在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及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参数值计算所述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并基于所述弹性值,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且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所述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控制系统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所述护理对象的弹性值。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准确有效的弹性检测。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方案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方案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d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e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弹性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弹性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弹性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d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弹性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变检测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电流护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升压斩波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压反馈模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流放大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反馈放大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压放大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压输出模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主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后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右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d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左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e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立体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f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俯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g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仰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剖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局部爆炸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c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局部爆炸图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d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局部拆解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e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第二机体剖视图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f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第二机体剖视图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杠杆原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目前可以对皮肤进行护理的护理设备,可以实现美肤功能,比如增加皮肤弹性,然而由于目前的护理设备对不同使用者的护理效果是存在差异的,而用户只能自身体会皮肤弹性是否有改善。
据此,发明人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护理对象的弹性检测,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不仅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还是实现弹性检测,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准确获知护理对象的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护理设备是指一种可以提供护理功能,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的设备,例如美容仪、按摩仪、美眼仪、美瞳仪、画眉仪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护理对象可以具体是指人体的皮肤,如面部皮肤、颈部皮肤、手部皮肤等,或者人体的特征部位,如脚部、腿部,肩颈部等,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存在弹性检测需求的对象。
以美容仪为例,美容仪是一种可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进行调节改善身体和面部的机器,其对应的护理对象可以是指人体的皮肤,比如眼部皮肤、面部皮肤等。美容仪可以与皮肤接触,在皮肤上进行护理活动,例如可以实现美容、护理、清洁,除皱,紧致肌肤,淡化细纹、眼圈和黑眼袋,辅助护肤品导入等多种功能;皮肤弹性是一种衡量美容仪护理效果的状态参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即可以实现准确有效的皮肤弹性检测。
当然,本申请提供的护理设备不局限仅用于进行弹性检测,还可以实现其它多种功能,在下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会详细进行介绍。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理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控制系统101,与该控制系统101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102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103。其中,至少一个检测系统103可以用于检测护理对象,该检测系统103与控制系统101连接,可以接收控制系统101的相应控制指令来检测护理对象。至少一个护理系统102可以用于对该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该护理系统102与控制系统101连接,可以接收控制系统101的相应控制指令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控制系统101可以利用该至少一个检测系统103检测护理对象,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102运行。
该护理设备可以是利用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提供护理功能,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美容仪或按摩仪。以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该护理对象可以是用户皮肤,美容仪可以在用户皮肤上进行护理活动。以该护理设备是按摩仪为例,该护理对象可以是用户的特征部位,如肩颈、四肢等。在下面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以护理设备为美容仪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该护理设备中包含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并基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进行护理活动。可选地,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可以包括微电流护理系统、振动护理系统、光学护理系统、射频护理系统以及冷/热敷护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光学护理系统可以利用红光、绿光、蓝光等特殊波长光对护理对象,即用户皮肤进行照射以进行护理;微电流护理系统可以利用微电流刺激用户皮肤以进行护理;振动护理系统可以利用振动电机振动,按摩用户皮肤以进行护理;射频护理系统可以利用射频技术进行护理;冷/热敷护理系统可以利用冷敷/热敷进行护理等。
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运行。其中,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简称MC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可选地,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护理设备中包含的检测系统可以包括水分检测系统、弹性检测系统、油分检测系统以及白皙度检测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水分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皮肤水分;弹性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皮肤弹性;油分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皮肤油分;白皙度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皮肤白皙度等。
可选地,控制系统可以基于检测启动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以检测护理对象。该检测启动指令可以由用户触发,则控制系统可以基于用户触发的检测启动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以检测护理对象。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控制系统可以基于用户触发的水分检测启动指令,控制水分检测系统运行以检测用户皮肤的水分值。其中,该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的时间不受限制,例如完成一次水分检测可以是三秒钟。
为了确保护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检测启动指令,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操作规范。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护理对象是用户的面部皮肤为例,用户需要正确放置美容仪的位置以使美容仪与面部皮肤正确接触,进行皮肤检测及护理。此时,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包括美容仪使用方法、使用步骤等操作规范的提示信息,如请将美容仪放置在左侧脸部等。其中,控制系统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以语音播报形式输出,或者以图文、动画、视频等显示形式输出,还可以是以振动提醒形式输出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利用上述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可以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即可以包括水分参数值、弹性参数值、油分参数值以及白皙度参数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利用状态参数值来表示状态类型,如水分、弹性、油分、或白皙度等,状态参数值可以即为状态值,如水分值、弹性值等,当然,也可以是可以代表状态类型的其它参量值来表示,如压力值、电流值或者电压值等。其中,一个检测系统可以检测一种状态类型,获得对应的状态参数值。例如,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用户皮肤,可以获得水分参数值。又例如,利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用户皮肤,可以获得弹性参数值等。在实际应用中,该检测系统及状态参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置,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控制系统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后,即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来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具体控制方式下文实施例中会详细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中的护理设备,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实现对护理对象的检测,从而可以基于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实现了针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目的,从而可以大大提升护理效果,实现有效护理。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与图1所示护理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101连接,用于与控制端104建立连接的通信系统105。控制系统101可以通过通信系统105接收控制端104响应于用户相关操作而发送的相应指令等。该控制端可以是与护理设备连接的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端。其中,客户端可以配置在用户设备中,用户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计算机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用户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服务端可以是云服务器等。其中,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蓝牙组件或者wifi组件等,以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等方式与控制端连接,连接建立方式与传统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涉及控制端的相关操作在下文相应实施例中会详细进行介绍。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101连接的交互系统106。控制系统101可以通过交互系统106感应用户相关操作而生成相应指令。该交互系统是指可以供用户进行交互的系统,可以输入/输出相关信息等。例如该交互系统可以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按键,如确定按钮、拒绝按钮、数字按钮、返回按钮等虚拟按键或者开机按钮等实体按键,以供用户触碰该至少一个控制按键来触发不同的控制指令,此外控制面板还可以包括显示区域,用以显示相应内容等。作为其它实施方式,交互系统可以是集成操作控制和显示功能的触摸显示屏。该交互系统还可以包括音频采集组件,以采集用户发出的语音,通过语音识别等方式识别用户操作等。此外,该交互系统还可以包括音频播放组件,用以输出相应内容等。
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后,还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第一检测结果可以即包括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当然,控制系统也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与对应标准值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差异信息、和/或状态评分等。其中,状态评分可以具体是控制系统根据差异信息,结合预置的分数列表拟合得到。其中,第一结果提示信息可以提示用户该第一检测结果,该第一结果提示信息可以以显示内容形式和/或语音播报形式将第一检测结果通过交互系统反馈给用户,当然也可以发送至控制端,由控制端输出给用户查看,以使用户明确自身的皮肤状态类型。
可选地,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历史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历史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结果提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检测结果可以是结合某个状态类型的状态参数值及历史状态参数值,所确定的状态趋势信息,如升高或者降低等,例如皮肤弹性增强或减弱、皮肤水分降低或者升高等,该第二结果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该第二检测结果,其可以显示内容形式和/或语音播报形式将第一检测结果通过交互系统反馈给用户,当然也可以发送至控制端,由控制端输出给用户查看等。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输出护理建议至控制端或交互系统,以供用户查看。其中,该护理建议可以由控制系统基于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确定。
其中,控制系统基于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基于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是: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护理参数值;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护理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其中,不同护理系统可以对应不同的护理参数类型。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对于该护理设备中的微电流护理系统,护理参数类型可以包括微电流强度等;对于该护理设备中的振动护理系统,护理参数类型可以包括振动频率等;对于该护理设备中的光学护理系统,护理参数类型可以包括光的作用时间或作用强度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状态参数值,确定对应的护理参数类型的护理参数值。
控制系统可以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分别对应的护理参数值,控制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如,若微电流护理系统对应的护理参数值为微电流强度一级,则控制系统按照一级微电流强度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具体可以是向微电流护理系统发送包含“微电流强度一级”的控制指令,使微电流护理系统作用在用户皮肤上的微电流强度为一级。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微电流护理系统对应的护理参数值为微电流的电流或电压数值,则控制系统按照该电流或电压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具体可以是向微电流护理系统发送包含具体电流或电压数值的控制指令,使微电流护理系统作用在用户皮肤上的微电流最为适配。其中,一个护理参数值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状态参数值进行确定,如微电流强度可以根据用户皮肤的水分值进行确定,或者,微电流强度还可以根据用户皮肤的水分值和皮肤弹性共同确定等。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手动调节,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简易查询表的操作说明,通过物理按键或与护理设备无线连接的智能终端的应用软件的触控操作,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至少一个护理参数值的调节,从而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是: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护理系统;并控制该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护理系统运行。也即结合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可以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自动选择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护理系统来运行,为了描述上的区分,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所确定的护理系统,即可以称之为第一目标护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状态参数值与不同护理系统的对应关系,从而通过查找该对应关系即可以确定选择哪些第一目标护理系统。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理设备还可以支持人工设置护理参数值。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二护理参数值;并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护理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为了便于描述区分,可以将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分别对应的护理参数值称为第一护理参数值,并将控制系统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护理参数称为第二护理参数值,因此,此处描述中的“第一”以及“第二”并不具体其它含义,仅是为了进行描述上的区分。其中,用户触发参数设置指令的实施方式在下述实施例中会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理设备还可以支持人工选择护理系统,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用户触发的第一选择指令,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从而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是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运行,具体地,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分部对应的护理参数值,从而按照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分部对应的护理参数值,控制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运行。其中,第一选择指令可以由针对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用户选择操作而确定。具体地,基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用户可以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进行护理。其中,用户触发的第一选择指令的实施方式在下述实施例中会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护理设备包括的多个护理系统通常具有不同的护理功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按照运行顺序逐一运行。例如,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控制系统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按照光学护理系统、微电流护理系统、振动护理系统的排列顺序控制各自逐一运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同时运行。例如,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控制系统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光学护理系统、微电流护理系统、振动护理系统同时运行。
进一步地,在任一个护理系统运行结束时,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下一个运行的护理系统,输出护理模式提示信息。如在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结束时,可以输出“下一个进行的是振动护理”等提示信息,以使用户明确后续的护理操作。该护理模式提示信息可以通过交互系统以语音播报形式进行输出,或者可以以显示内容形式进行输出等,或者由控制端以语音播报形式或者显示内容形式输出,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护理系统的运行顺序也可以由控制系统结合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进行确定。因此,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是: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运行顺序;按照运行顺序,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逐一运行。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例如可以包括用户皮肤的水分参数值、皮肤弹性参数值等。控制系统可以基于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进行判断,如根据水分参数值以及弹性参数值确定用户皮肤水分较低,而皮肤弹性正常,则可以确定护理系统中微电流护理系统优先于振动护理系统运行;若用户皮肤水分正常,皮肤弹性较低,则可以确定振动护理系统优先于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是:基于用户触发的第二选择指令,确定待切换护理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待切换护理系统运行,具体的可以是基于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待切换护理系统的护理参数值,从而按照待切换护理系统的护理参数值控制其运行。其中,用户可以基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人工选择下一个待运行的护理系统,此时控制系统可以不再按照运行顺序,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逐一运行,而是控制待切换护理系统运行。其中,每一个护理系统运行的时间例如可以是三分钟。用户触发第二选择指令的实施方式在下述实施例中会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护理系统运行之后,其护理效果会体现在护理对象上。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用户了解每一次护理之后的护理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还可以在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结束之后,重新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基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重新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三检测结果;输出第三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三结果提示信息。其中,该第三检测结果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或者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与相应标准值比较得到的差异信息、状态评分等,或者也可以由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及至少一个历史状态参数值确定的趋势信息等,或者可以包括状态参数值、差异信息、状态评分、趋势信息等中的多种数据。
其中,该护理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该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用以供控制系统调用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各项操作,如实现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以及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等。具体地,也即控制系统可以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基于该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当然,控制系统也可以自身存储该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而无需额外配置存储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所获取的相应指令可以是由用户触发的,如前文的检测启动指令、第一选择指令、第二选择指令、参数设置指令等。
由前文描述可知,用户触发的相应指令可以由控制端实现,该控制端可以是与护理设备连接的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端。其中,客户端可以配置在用户设备中,用户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计算机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用户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服务端可以是云服务器等。控制端与通信系统建立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实现连接,连接建立方式与传统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控制端可以包括显示界面,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向控制端发送相应数据,由控制端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该相应数据。该显示界面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相关操作而触发相应指令。
例如,该第一选择指令可以具体是由控制端基于针对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第一用户选择操作而确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用户可以直接在显示界面中输入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则控制端基于用户的输入操作可以确定包含该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的第一选择指令。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显示界面提供的包含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选择提示信息,如列表信息等,从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其中,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可以由控制系统提供至控制端,如控制系统可以将包含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选择提示信息发送至控制端,以供控制端的显示界面向用户展示该选择提示信息,也可以由控制端直接提供。
为了方便用户选择,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并基于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向控制端发送推荐提示信息。该推荐提示信息可以在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例如可以为包括是否选择该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的相应控件。若用户选择是对应的相应控件,则该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即作为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当然,该推荐提示信息也可以是提示用户从该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中进行选择,因此,该第一选择指令即可以是用户从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中执行选择操作而触发的。此外,用户也可以拒绝从该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或者也可以仅从该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中选择部分的第二目标护理系统等,从而控制端可以基于不同的用户选择操作,来生成该第一选择指令。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通信系统接收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选择指令,该控制系统接收到该第一选择指令之后,即可以控制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运行。
又如,该第二选择指令可以由控制端基于针对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第二用户选择操作而确定。其中,用户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中选择待切换护理系统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过程中用户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护理系统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又如,该参数设置指令可以由控制端响应于用户的参数设置操作而生成。具体地,控制系统可以发送包含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不同护理参数值的选择信息至控制端,并在显示界面进行显示。用户可以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不同护理参数值中选择合适的护理参数值,则控制端基于该用户的参数设置操作,可以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二护理参数值的参数设置指令,并通过通信系统发送至控制系统。其中,用户从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多个护理参数值中选择合适的护理参数值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过程中用户选择至少一个目标护理系统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控制系统接收到该参数设置指令,可以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二护理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以护理设备是美容仪为例,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可以是振动护理系统,该振动护理系统对应的多个护理参数值可以包括:振动频率一级、振动频率二级及振动频率三级。若用户选择的护理参数值为振动频率二级,则控制端可以基于用户的参数设置操作,确定包含振动护理系统的振动频率二级的参数设置指令。控制系统根据该参数设置指令,可以控制振动护理系统按照二级振动频率运行。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所获取的相应指令也可以是基于交互系统感应的用户相应操作而生成的,如前文的检测启动指令、第一选择指令、第二选择指令、参数设置指令等。
例如,该第一选择指令可以具体是由交互系统基于针对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用户选择操作而确定。具体地,上述检测启动指令、第一选择指令、第二选择指令、参数设置指令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控制端中相应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响应于交互系统感应获得的用户操作,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以检测护理对象之后,可以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或者可以继续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进行重新检测。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结束后,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提示用户对护理设备的后续操作作出指示。其中,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通过交互系统输出或者发送至控制端由控制端输出等。
可选地,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重测指令,重新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以重新检查护理对象。其中,该重测指令可以由交互系统感应用户选择重新检测的操作而生成。具体地,该第二提示信息例如可以为是否进行重新检测,则交互系统可以感应用户在控制面板中触碰确定按钮的操作,则控制系统基于用户触发的重测指令,可以重新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当然,该重测指令也可以是控制端感应用户重测操作而生成并发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控制系统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之后的第一时间内,未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重测指令,基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该第一时间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定,如可以为五秒钟。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时间内未接收到用户触发的重测指令时,可以认为用户没有进行重新检测的需求,可以直接进行护理,则控制系统可以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控制系统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之后,接收到用户触发的运行指令,基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其中,该运行指令可以由交互系统感应用户拒绝重测的操作进行确定。具体地,第二提示信息为是否进行重新检测,交互系统可以感应用户在控制面板中触碰拒绝按钮的操作,则控制系统基于用户触发的运行指令,不再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进行重新检测,而是基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当然,该运行指令还可以由交互系统感应用户选择运行的操作进行确定。具体地,控制系统响应于交互系统感应获得的用户拒绝重测的操作,可以向交互系统发送第三提示信息,该第三提示信息可以为是否进行护理,则交互系统可以感应用户在控制面板中触碰选择按钮的操作,从而确定运行指令。
如图2中所示,该护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供电系统107。交互系统106感应获得用户开机操作,可以建立供电系统107与控制系统101的供电连接,以触发控制系统101启动。可选地,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检测供电系统的供电电量,基于供电电量输出电量提示信息。此外,如图2中所示,该护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与供电系统107连接的充电系统108。该充电系统用于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外接电源,并向供电系统107充电。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之前,还可以输出配网提示信息;响应于交互系统感应获得的用户配网操作,与网络端建立连接。其中,配网提示信息例如可以为是否进行网络连接,交互系统感应获得的用户配网操作可以是感应用户在控制面板中触碰确定按钮的操作,则控制系统响应于上述用户配网操作,可以进行网络连接,如蓝牙连接等。当然,交互系统还可以感应用户在控制面板中拒绝按钮的操作,则控制系统将不进行配网操作,直接进行后续操作,如控制至少一个检测对护理对象进行检测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及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存在故障,输出故障提示信息。具体地,控制系统输出故障提示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语音播报形式,或者可以是信号灯指示形式等,如,当检测上述各系统正常运行时,信号灯指示为绿色,当检测异常时,对应该故障系统的信号灯可以指示为红色。当然,上述故障检测不限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及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还可以检测供电系统、配网功能是否存在故障,若存在故障,也可以输出对应的故障提示信息,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实际应用中,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设备本体,用以容纳上述控制系统、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至少一个检测系统、供电系统、充电系统、交互系统等全部或者部分元器件。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极组件。其中,该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端设置在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以接触护理对象的多个电极。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可以包括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电极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该电极类护理系统可以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电极作用于护理对象进行护理。其中,电极是一种金属部件,电极类护理系统例如可以是指微电流护理系统,利用任意两个电极可以释放微电流,或者射频护理系统,利用一个或多个电极可以输出射频震荡波等。电极组件中的电极布局方式等会影响护理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其中,每一组电极对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该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设置在护理设备的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以接触护理对象。具体地,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分布在第三电极两侧,并与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不同。
其中,该设备本体可以由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构成,以护理设备为美容仪为例,第二机体可以为美容仪的头部结构,第一机体为美容仪的机身。电极组件可以具体设置在第二机体上,第二机体可以具有操作面,电极组件的电极的第一端设置在护理设备的设备本体内,而第二端具体可以是伸出该操作面以接触护理对象,并在对应护理系统运行时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
为了便于理解,图3a示出了电极组件在一个实际应用中的结构剖视图,图3c示出了电极组件的一种可能的分布示意图,图3a以及图3c中,电极组件包括一组电极对,结合图3a以及图3c可知,该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以及第三电极30。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可以分布在第三电极30的两侧。假设第一电极10的伸出高度为H1,第二电极20的伸出高度为H2,第三电极30的伸出高度为H3。H1和H2与H3可以不同。作为一种可选方式,第一电极10以及第二电极20的伸出高度可以均大于第三电极30的伸出高度,如图3a所示,H1和H2可以均大于H3,保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均可以贴合护理对象,保证护理效果。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为了更好贴合护理对象,特别是护理对象为面部的皮肤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可以形成朝向外围电极(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弯曲的圆弧状,例如,如图3b中所示的H1≥H3≥H2,或者也可以是H2≥H3≥H1。
此外,在电极组件包括多组电极对的情况下,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伸出高度大于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其中,多个第一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的同一侧,且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多个第二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的同一侧,且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以可以更好贴合护理对象。如图3d所示,位于中间位置填充黑色的电极可以表示第三电极,位于第三电极左侧的多个电极例如可以为第一电极,此时,位于第三电极右侧的多个电极可以为第二电极,结合图3d可知,多个第一电极可以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多个第二电极可以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也即该电极组件构成一个凹槽形状,以可以更好的贴合护理对象,保证每个电极都能够充分接触护理对象,以进一步保证护理效果。
可选地,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与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3c所示,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分别与第三电极30之间的距离相等。可选地,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与第三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呈线性排列关系。如图3c所示,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和第三电极30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分别与第三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不同,可以均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形成朝向外围电极弯曲的圆弧状时,第一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且第三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或者,第二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且第三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对应的接触面积。其中,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可以具体即是指其第二端的端面面积。其中,电极组件中的电极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也即第二端的端面可以为弧面或者平面。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与护理对象更好地充分接触,接触端面可以为平面。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形状可以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如图3d中所示,位于中间位置的填充黑色的电极可以表示第三电极,位于第三电极左侧的多个电极为第一电极,位于第三电极右侧的多个电极可以为第二电极,可知,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形状可以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形状可以关于第三电极轴不对称。如图3e所示,位于中间位置的填充黑色的电极可以表示第三电极,位于第三电极左侧的多个电极为第一电极,位于第三电极右侧的多个电极为第二电极。可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形状可以关于第三电极轴不对称。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该电极组件可以包括一组电极对,该护理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可以包括弹性检测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与电极类护理系统共用电极,可以实现对护理对象的弹性检测。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弹性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其中,该压力参数值可以为电压值或压力值,用于表示施加在电极上的压力。控制系统可以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并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可选地,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利用压力检测组件检测施加在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其中,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弹性结构、以及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检测电路。其中,压力检测组件中的弹性结构的第一端可以固定在设备本体中,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并与对应电极的第一端连接。在实际应用中,该弹性结构可以实现为弹性片或者弹簧等。在进行压力检测时,弹性结构可以基于对应电极的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应变检测电路可以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从而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其中,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从而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连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以护理设备包括一组电极对,且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例,弹性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分别施加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用F1表示,将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用F2表示,将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用F3表示。具体地,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利用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各压力参数值。其中,利用压力检测组件检测各压力参数值的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进行压力检测时,护理设备与护理对象可以充分接触,控制系统可以具体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其中,该第一取值范围和第二取值范围可以相同或相近,从而使F1与F2相等,或者使F1与F2的比值接近于1,即比值与1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例如可以是0.05,则F1与F2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5~1.05。其中,第一取值范围可以为A1~A2,第二取值范围可以为B1~B2,若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F1为A时,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F2为B,其中,A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B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此时可以表明施加在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相似,护理设备与护理对象充分接触,此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F3,该F3可以称为第一压力参数值。
基于该第一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可以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其中,根据压力参数值计算弹性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控制系统都可以实现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时,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也位于第二取值范围,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具体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二阈值的过程中,读取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时,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用C表示,第二阈值可以用D表示。C和D可以相等,或者C和D的比值接近于1,即比值与1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也可以为0.05,即C和D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5~1.05。其中,C的数值可以大于第一取值范围中的A2,D可以大于第二取值范围中的B2。在此基础上,控制系统可以检测F1=C以及F2=D的过程中,读取F1位于A1~A2范围内,F2位于B1~B2范围内时,F3的数值。基于该第一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可以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其中,根据压力参数值计算弹性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上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以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中的弹性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如图4a所示,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以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中的弹性结构可以层叠设置位于不同平面上。作为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如图4b所示,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以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中的弹性结构可以线性排列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又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第四压力检测组件。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电极、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电极、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如图4c所示,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及三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及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三个弹性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以分别与一弹性臂的第二端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在进行弹性检测时,弹性臂可以基于对应电极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对应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电极、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连接。如图4d所示,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匚”形结构的弹性结构以及两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以及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两个弹性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以及第三电极分别与一弹性臂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弹性臂可以基于对应电极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可以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上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涉及的应变检测电路可以包括惠斯通电桥电路。在该惠斯通电桥电路中,该至少一个桥臂元件可以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当惠斯通电桥电路中的一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时,另外的三个桥臂元件可以设置为电阻,此时惠斯通电桥电路可以为单桥电路。当惠斯通电桥电路中的两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时,另外的两个桥臂元件可以设置为电阻,此时惠斯通电桥电路可以为半桥电路。当惠斯通电桥电路中的四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时,此时惠斯通电桥电路可以为全桥电路。惠斯通电桥电路中应变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未进行压力检测时,惠斯通电桥电路处于平衡状态,输出电压值为0;当进行压力检测时,弹性结构受到应力作用,应变片会有微弱变形,此时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也即是说,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惠斯通电桥电路不再平衡,此时输出电压值为U。其中,该电压值可以反应应变片的阻值变化,进而可以确定对应的压力参数值。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应变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与惠斯通电桥电路连接的模数转换电路,该模数转换电路可以包括控制芯片U5,三极管Q6、第二十一电阻R1、第二十二电阻R2、第二十三电阻R3、第二十四电阻R4、第二十五电阻R46、第二十六电阻R48、第二十七电阻R50、第二十八电阻R51、第十七电容C27、第十八电容C31、第十九电容C34、第二十电容C38、第二十一电容C39、第二十二电容C44。其中,第二十一电阻R1、第二十二电阻R2、第二十三电阻R3及第二十四电阻R4构成了惠斯通电桥电路。第二十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控制芯片U5的3接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R46的第一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8接脚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48的第一端与第二十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7接脚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50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U5的3接脚连接,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4接脚连接;第二十八电阻R51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4接脚连接;第十七电容C27与第十八电容C31并联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U5的1接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第十九电容C34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U5的3接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二十电容C38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6接脚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39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U5的7接脚连接,第二端与控制芯片U5的8接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44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U5的16接脚连接,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15接脚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控制芯片U5的2接脚连接,发射极与控制芯片U5的1接脚连接,集电极与控制芯片U5的3接脚连接。模数转换电路连接控制系统。模数转换电路可以将惠斯通电桥电路中的输出电压U经过放大、模数转换变化等处理后,输出结果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确定最终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基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对应的不同压力参数值,输出对应的压力提示信息。其中,控制系统输出压力提示信息可以是通过交互系统以语音播报形式输出,如基于不同压力参数值,输出不同类型的声音或基于不同压力参数值,输出不同分贝的声音等。
在又一个实际应用中,该护理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多组电极对,每一组电极对与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以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该护理设备中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可以包括弹性检测系统。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弹性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施加在每一组电极对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该压力参数值可以为电压值或压力值,用于表示施加在电极上的压力。
控制系统可以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针对每一个电极集,在施加在电极对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读取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压力参数值,并基于第二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候选弹性值。并基于至少一个电极集对应的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具体地,可以是对该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进行加权平均或者平均值计算,以获得该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其中,对于每一个电极集,读取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压力参数值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压力参数值的确定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利用压力检测组件检测施加在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连接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检测施加在一组电极对中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第四压力检测组件。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电极、以及至少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此外,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护理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可以包括弹性检测系统,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端设置在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及第三接触件。可选地,该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中的至少两个可以为金属材料,与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连接,即可以实现为电极组件中的电极。在实际应用中,该金属材料可以优选为不锈钢材料。其中,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接触件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弹性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该压力参数值可以为电压值或压力值。控制系统可以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或第二接触件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读取施加在第三接触件上的第三压力参数值,并基于第三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连接第一接触件或第二接触件中的任一个,检测施加在第一接触件或第二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接触件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其中,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连接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可以与第三接触件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第四压力检测组件。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接触件、以及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接触件、以及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连接。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及三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及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三个弹性臂,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和第三接触件可以分别与一弹性臂的第二端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在进行弹性检测时,弹性臂可以基于对应接触件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对应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与第三接触件、以及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任一个连接。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包括“匚”形结构的弹性结构以及两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以及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两个弹性臂,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任一个、以及第三接触件分别与一弹性臂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弹性臂可以基于对应接触件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可以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该护理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可以包括水分检测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可以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可选地,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其中,该电极组件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压力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其中,压力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在护理设备包括弹性检测系统的情况下,该压力检测系统即可以为上文实施例中的弹性检测系统。基于压力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控制系统可以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设定条件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其中,该压力设定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由于电极组件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电极组件可以包括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压力检测系统建立连接。
此时,压力检测系统可以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其中,利用压力检测系统检测压力参数值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面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进行水分检测时,水分参数值会受电极上压力参数值的影响。因此,控制系统可以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均大于第一参数阈值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此时可以表明护理设备与护理对象进行充分接触。进一步地,控制系统可以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均大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停止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并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停止施加压力。其中,第一设定阈值可以大于第一参数阈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电极组件可以包括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可以分布在第三电极两侧,且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压力检测系统建立连接。此时,压力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控制系统可以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当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时,可以表明护理设备与护理对象进行接触,可以进行水分检测,并基于第三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值。当然,控制系统还可以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停止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其中,第二设定阈值可以大于第二参数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水分检测正常进行,控制系统还可以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满足重测条件时,输出重测提示信息。具体地,可以将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小于第二参数阈值设定为重测条件,可以表明护理设备与护理对象并未充分接触,则此时进行水分检测将无法获得准确的水分参数值,因此可以输出重测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调整护理设备,以重新施加压力等。其中,控制系统输出重测提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语音播报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可以设置保护阈值,当用户使用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做护理时,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检测的压力参数值达到阈值,则输出提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语音、图文显示、LED显示的形式等,进行报警和提示,告知用户护理或按压力度太大,应该减轻护理按压力,避免护理时按压力太大损伤皮肤。
由前文描述可知,该护理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可以包括微电流护理系统,用于利用电极组件向护理对象施加微电流。其中,控制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可以包括: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具体地,控制系统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系统可以基于水分参数值,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并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目标电压。其中,不同水分参数值与电压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先设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水分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得到对应电压检测值;该水分参数值可以具体为该电压检测值;控制系统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可以包括:比较该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直至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其中,该参考电压值可以系统预先配置,或者可以由用户设置。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参考电压值,并基于参考电压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电压。其中,该参数设置指令可以由控制端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操作来确定,或者,也可以由交互系统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操作来确定。
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可以提供多个参数设置档位,基于用户的档位选择操作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被选择档位对应的参考电压值。其中,该多个参数设置档位可以为交互系统提供的实体按键,具体部署在设备本体的外壳上供用户操作,也可以为虚拟按键用以在交互系统的控制面板输出该多个参数设置档位,供用户操作。此外,控制系统可以将该多个参数设置档位提供至控制端,以在控制端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
为了实现电压调整,使得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作为又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电流护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电流护理系统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升压控制模块601、电压反馈模块602及电压输出模块603。其中,电压输出模块603与电极组件连接,并与升压控制模块601连接,可以用于获取升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并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电压反馈模块602可以与升压控制模块601连接,用于获取水分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电压检测值,及升压控制模块601的控制电压;并基于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压以及控制系统基于电压检测值确定的电压调整值,获得反馈电压。升压控制模块601可以基于该反馈电压,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处理,获得输出电压。控制系统可以基于电压检测结果,调整向电压反馈模块输出的电压调整值和电流调整值;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与护理设备无线连接,在智能终端上配置有与护理设备相适配的应用程序APP,APP设置有相应的护理模式和护理参数,基于用户的操作或语音指令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护理模式和护理参数。其中,在APP中,设置护理模式和护理参数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形式:点选、无极调节、定值、图文输入、语音输入等,具体不做限制。具体地,用户通过APP输入语音指令,无极调节向电压反馈模块输出的电压调整值和电流调整值,控制系统接收该护理参数,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的微电流强度。在其它一些护理模式或护理参数中,用户也可以在APP中进行无极调节,包括不限于如下多种调节内容:调节振动频率,调节护理时间,调节工作电流或电压,调节护理压力,等等。
在进行微电流护理时,控制系统控制升压控制模块601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处理,获得输出电压,并将输出电压输出至电压输出模块603,以由电压输出模块603将输出电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以进行微电流护理,同时,升压控制模块601还可以将控制电压输出至电压反馈模块602以进行电压调节。控制系统控制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电压检测值,并将电压检测值输出至电压反馈模块602,以由电压反馈模块602对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并基于该比较结果及控制电压确定电压调整值,以获得反馈电压,并输出该反馈电压至升压控制模块601,由升压控制模块601基于该反馈电压,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从而实现电压调整,使得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
可选地,该升压控制模块可以包括升压单元、与升压单元连接的开关控制单元及与开关控制单元连接的输出单元,其中,升压单元用于在开关控制单元控制导通时,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输出单元电压调节开关控制单元驱动电压占空比,当输出单元输出电压增大时,开关控制单元减小开关控制单元驱动电压占空比,从而使输出电压减小;当输出单元输出电压减小时,开关控制单元增大开关控制单元驱动电压占空比,从而使输出电压增大。输出单元用于获得输出电压。此外,该升压控制模块还可以包括滤波单元,用于对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在一个实际应用中,升压控制模块可以实现为boost电路(一种升压斩波电路),用于基于反馈电压,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示出了升压斩波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升压斩波电路可以包括电感L1、肖特基二极管DZ6、第一MOS管Q10、升压电路芯片U3、电解电容EC2、第一电容C17、第二电容C20、第三电容C6、第四电容C18、第五电容C19、第一电阻R35、第二电阻R38、第三电阻R34、第四电阻R36、第五电阻R37。其中,电感L1、肖特基二极管DZ6、第一MOS管Q10及第二电阻R38可以构成升压单元,升压电路芯片U3及第一电阻R35可以构成开关控制单元,第三电阻R34、第四电阻R36及第五电阻R37可以构成输出单元,电解电容EC2、第一电容C17、第二电容C20、第三电容C6、第四电容C18及第五电容C19可以构成滤波单元。具体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系统,用于接收供电系统输出的电池电压AD-BAT-V,第二端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Z6的正极;肖特基二极管DZ6的正极连接第一MOS管Q10的漏极,负极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用于防止输出电压VOUT对地短路;第一MOS管Q10的栅极连接升压电路芯片U3,源极连接第二电阻R38的第一端,漏极连接肖特基二极管DZ6的正极;升压电路芯片U3可以包括使能接口EN,该使能接口EN通过第一电阻R35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接收控制系统输出的使能信号DT-EN;该升压电路芯片U3还可以包括电压输入接口VIN,该电压输入接口VIN可以与供电系统连接;该电压输入接口VIN还可以通过第二电容C20接地;该升压电路芯片U3还可以包括反馈电压输入接口FB,该反馈电压输入接口FB可以与电压反馈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电压反馈模块输出的反馈电压DT-FB;该升压电路芯片U3还可以包括接地接口GND,用于接地;该升压电路芯片U3还可以包括驱动脉冲接口DRV,驱动脉冲接口DRV可以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用于输出驱动脉冲信号;该升压电路芯片U3还可以包括电流检测输入端,电流检测输入端可以与R38以及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用于限制第一电感L1的电流不超过电流阈值;电解电容EC2与第一电容C17并联连接,且电解电容EC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三电容C6、第四电容C18与第五电容C19并联连接,且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Z6的负极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4、第四电阻R36与第五电阻R37串联连接,且第三电阻R34的第一端与肖特基二极管DZ6的负极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36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36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37的第一端连接,且还可以与电压反馈模块连接,用于输出控制电压DT-VB;第五电阻R37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如图8所示,电压反馈模块可以包括电流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以及电压放大电路。其中,电流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以获取控制系统输入的参考电压值、正向输入端连接水分检测系统以获取水分检测系统输入的电压检测值、输出端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反馈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获取升压控制模块的控制电压、输出端连接反馈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跟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反馈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可以接入电阻,用于实现负反馈放大。电压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以获取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调整值、输出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提供反馈电压。
在微电流护理过程中,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水分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电压检测值U1,并将该电压检测值U1输入至电流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以及将参考电压值DAC-CI/O输入至电流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由电流放大电路对该电压检测值U1及参考电压值DAC-CI/O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及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将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输入至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同时,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还接收升压控制模块601中控制电压DT_VB,电压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接收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调整值DAC-VI/O,并基于上述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升压控制模块中控制电压DT_VB以及电压调整值DAC-VI/O确定反馈电压DT_FB,将该反馈电压DT_FB输入至升压控制模块,以由升压控制模块基于该反馈电压DT_FB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处理,获得输出电压。
在上述过程中,当水分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电压检测值U1小于等于参考电压值DAC-CI/O时,表明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的电流值小于参考值,此时,电流放大电路对该电压检测值U1及参考电压值DAC-CI/O进行比较,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为0,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只有控制电压DT_VB,此时,增大电压调整值DAC-VI/O,使得电压放大电路输出的反馈电压DT_FB减小,从而使得升压控制模块中的输出电压VOUT增大,从而使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的电流值增大,进行调节。当电压检测值U1大于参考电压值DAC-CI/O时,表明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的电流值大于参考值,此时,电流放大电路对该电压检测值U1及参考电压值DAC-CI/O进行比较,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不为0,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为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及控制电压DT_VB,此时,减小电压调整值DAC-VI/O,使得电压放大电路输出的反馈电压DT_FB增大,从而使得升压控制模块中的输出电压VOUT减小,从而使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的电流值减小,进行调节。通过上述调节过程,使得电压检测值U1与参考电压值DAC-CI/O达到平衡,使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的电流恒定在设置值。
如图9a所示,示出了电流放大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流放大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放大器U2B,第六电容C4、第七电容C5、第八电容C9,第六电阻R8、第七电阻R14、第八电阻R23。其中,第一放大器U2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八电阻R23,用于获取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检测值U1,该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八电容C9接地;第一放大器U2B的负向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14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控制系统输出的参考电压值DAC-CI/O;第一放大器U2B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出电压值U2。第七电容C5与第六电阻R8并联连接,第七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2B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用于滤波;第六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2B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用于限制该第一放大器U2B的放大倍数。第六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七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如图9b所示,示出了反馈放大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包括跟随器U1B,第九电容C8、第九电阻R12、第十电阻R13、第十一电阻R15。其中,跟随器U1B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12连接升压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升压控制模块中控制电压DT-VB,该正向输入端还可以通过第九电阻R12与第九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容C8的第二端接地;跟随器U1B的负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跟随器U1B的输出端与第十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其中,该跟随器U1B输出的电压值可以与正向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值相同;第十电阻R13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作为第二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该第二端还可以通过第十一电阻R15接地。
如图9c所示,示出了电压放大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包括第二放大器U1A,第十电容C3、第十一电容C2、第十二电容C1,第十二电阻R9、第十三电阻R5、第十四电阻R7、第十五电阻R3。其中,第二放大器U1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9连接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获取电流放大电路的输出值U2,该正向输入端还可以连接第十电阻R13的第二端;第二放大器U1A的负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5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获取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调整值DAC-VI/O;第二放大器U1A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7连接升压控制模块,用于输出反馈电压DT-FB。第二放大器U1A连接电压,该电压可以为3.3V,第十电容C3用于滤波。第十一电容C2与第十五电阻R3并联连接,第十一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1A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用于滤波;第十五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1A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二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用于限制该第二放大器U1A的放大倍数。第十二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流放大电路获取电压检测值时,还可以是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实现。如图10所示,示出了电流检测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第三放大器U2A,第十六电阻R22、第十七电阻R28、第十八电阻R27、第十九电阻R30、第二十电阻R26,第十三电容C15、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2、第十六电容C13、稳压二极管DZ5。其中,第三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22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压检测值Current-Det;第三放大器U2A的负向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30接地;第三放大器U2A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28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输出第二电压检测值Current-S,以由控制系统基于第二电压检测值Current-S进行水分检测;该输出端还可以连接电流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用于输出电压检测值U1。第三放大器U2A连接电压,该电压可以为3.3V,第十五电容C12用于滤波。第十四电容C14与第十八电阻R27并联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2A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用于滤波;第十八电阻R27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2A的负向输入端,第二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用于限制该第三放大器U2A的放大倍数。第十九电阻R30的第一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第十六电容C13、稳压二极管DZ5与第二十电阻R26并联连接,第十六电容C13的第一端与第三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示出了电压输出模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压输出模块可以包括由四个场效应管构成的H桥电路。其中,H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极组件、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获取输出电压、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还用于调整H桥电路的驱动频率,以使得H桥电路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可选地,电压输出模块还可以包括与H桥电路串接的采样电阻Rd。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得到对应电压检测值具体是检测采样电阻对应的电压检测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基于电压检测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值。其中,根据电压检测值及采样电阻可以计算获得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值,基于该电流值和电压输出模块中的输出电压,可以计算获得电压输出模块中的电阻值,其中,该电阻值是护理对象的阻抗与采样电阻的加和值,则可以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阻抗。从而可以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值。
由前文描述可知,护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该设备本体可以容纳各种元器件,如控制系统、护理系统、及检测系统等。该设备本体可以包括外壳,由外壳形成容纳腔,用以容纳各种元器件。
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该设备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2a~图12g示出了一个实际应用中的护理设备的多种视图(其中,图12a为主视图。图12b为后视图,图12c为右视图,图12d为左视图,图12e为立体图,图12f为俯视图,图12g为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a~图12g仅是举例说明护理设备的结构形状,本申请并不仅限定于此。结合图12a~图12g中的至少部分图示可知,护理设备的设备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机体1201及第二机体1202。其中,第一机体1201可以为护理设备的机身,第二机体1202可以为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的头部结构。下面主要以图12a所示的主视图进行介绍,在第二机体1202上可以设置有与护理对象接触的操作面1203。用户使用护理设备,将操作面1203与护理对象接触,例如与皮肤进行接触以实现对皮肤护理目的。该操作面1203可以为近似椭圆形状以能够更好的贴合护理对象。由于不同用户的操作手法和力度等原因,操作面与护理对象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调节才能贴合面部。
为了实现与面部更好贴合,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3a所示的护理设备的剖视图,图13b以及图13c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的护理设备的局部爆炸图、以及图13d示出了护理设备的局部拆解图、图13e和图13f分别所示的第二机体的剖视图,可知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固定在第一机体1201中的旋转组件1204。其中,第二机体1202可以包括套设于旋转组件1204中的伸出端1205。其中,第二机体1202能够通过旋转组件1204相对第一机体1201旋转,可选地,第二机体1202可以相对第一机体120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如图12a所示,第二机体1202可以围绕第一机体1201的轴线,即图12a中的旋转轴X,沿箭头所指方向旋转角度α,在实际应用中,该预设角度范围可以为[0°,20°],也即0°≤α≤20°。
为了实现第二机体可以自动调节至与护理对象贴合,其中,第二机体1202相对第一机体1201旋转的情况下,第二机体1202的操作面1203可以以旋转轴X为支点转动,位于旋转轴X两侧的对称受力点形成等臂杠杆,采用杠杆原理,操作面与护理对象接触时受力,带动第二机体1202相对第一机体1201旋转,实现自动调节直至保持平衡,使得操作面1203能够更好贴合护理对象,从而护理对象受力均衡,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4所示的杠杆原理示意图进行说明,操作面可以是以旋转轴X为轴线的轴对称结构,操作面上位于旋转轴X两侧存在对称受力点F1以及F2,当然,操作面上相对旋转轴对称的对称受力点可以包括多组。受力点F1的力臂为L1,受力点F2的力臂为L2,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也即F1·L1=F2·L2,由于受力点F1和受力点F2相对旋转轴对称,因此力臂L1等于力臂L2。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中,假设受力点F1的力臂为L1*Cosθ,受力点F2的力臂为L2*Cosθ,由于L1=L2,所以旋转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由于F1大于F2,为保持平衡,F1会使第二机体逆时针旋转,直至实现F1=F2,使得第二机体的操作面与护理对象平行贴合;反之,假设F2大于F1,F2使第二机体顺时针旋转,直至F2=F1,使得第二机体的操作面与护理对象平行贴合,实现自动调节。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参见图13a~图13f中的至少部分图示中所示,旋转组件1204可以包括与伸出端1205连接的轴承1206、套设在轴承1206外围的轴套1207、以及套设在轴套1207外围并与第一机体1201固定连接的轴承固定架1208。轴承固定架1208可以通过螺丝与第一机体固定,用以防止轴套1207和轴承1206的径向位移。其中,轴承固定架1208、轴套1207、以及轴承1206可以注塑包胶成一体结构。此外,为了防止旋转组件的轴向位移,该旋转组件还可以包括与伸出端1205连接,用以限制伸出端1205轴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组件。其中,该第二限位组件可以包括轴承防掉环以及卡簧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地,如图13a所示,第二限位组件可以同时包括轴承防掉环1209及卡簧1210,其中,轴承防掉环1209与伸出端1205固定连接,卡簧1210可以设置在伸出端的凹槽内。轴承防掉环1209防止旋转组件的轴向位移,卡簧1210毗邻轴承防掉环1209,防止轴承防掉环1209发生轴向位移。此时,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沿箭头1方向移动时,轴承防掉环、卡簧随之移动直至抵顶轴承时停止移动,可有效防止伸出端发生轴向位移以至于第二机体脱离第一机体。其中,第二机体通过旋转组件相对于第一机体转动时,可以是轴承的内圈、轴承防掉环和卡簧随着第二机体的旋转而旋转,轴承的外圈、轴套和轴承固定架不发生运动。此外,如图13b所示,第二限位组件也可以仅包括卡簧1210,此时,伸出端1205依次套设旋转组件、卡簧,伸入机体。位于凹槽内的卡簧毗邻轴承,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沿箭头方向移动时,卡簧随之移动直至抵顶轴承时停止移动,可有效防止伸出端发生轴向位移以至于第二机体脱离第一机体。
为了保证第二机体可以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机体上的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在第一机体中并与第一限位件互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互相配合以限制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位于预设角度范围内。其中,第一限位组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如图13a~图13f中的至少部分图示所示,第一限位件可以为设置于伸出端1205上的第一限位块1211,具体位于伸出端与第一机体接触的表面;第二限位件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机体1201上的两块限位板1212。第二机体1202相对第一机体1201旋转时,第一限位块1211在两块限位板1212之间转动从而限定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作为另一可选方式,第一限位件可以为设置于伸出端上的第一限位块,具体位于伸出端与第一机体接触的表面;第二限位件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限位槽,具体位于第一机体毗邻伸出端的一侧。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旋转时,第一限位块在第一限位槽内转动从而限定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
作为又一种可选方式,第一机体中可以设置一凹部,第二机体至少部分嵌入该凹部;凹部形状与第二机体的嵌入部分形状相契合,使得第二机体的嵌入部分隐藏在该凹部;第一限位件可以是指设置在第二机体嵌入部分上的第二限位块;该凹部设置有容纳第二限位块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在该第二限位槽内转动从而限定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
为了保证第二机体可以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作为又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限位件上的第三限位块,以及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两块限位板;第三限位块在两块限位板之间转动从而限定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其中,第二限位件包括轴承防掉环,该第三限位块具体设置在轴承防掉环上。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如图13a~图13f中的至少部分图示所示,该第二机体可以包括上盖1213及下盖1214,上盖1213以及下盖1214扣合形成第一腔体,上盖1213上具体设置有操作面1203。
由前文描述可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该至少一个护理系统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电极类护理系统连接的电极组件,该一个或多个电极类护理系统共用该电极组件实现对护理对象的护理。该一个或多个电极类护理系统例如可以包括射频护理系统、微电流护理系统等等。其中,操作面上可以具体设置有配合电极组件中的电极进出的通孔。其中,电极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电极,电极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文实施例以及图3a~图3e中所示。可选地,电极组件中的多个电极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机体能够沿电极排列方向相对第一机体旋转。
可选地,电极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图12a~图12g以及图13a~图13f中以一组电极对为例进行说明,每一组电极对中可以包括第一端位于第二机体1202内,且第二端伸出操作面1203用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一电极10及第二电极20;其中,第一电极10以及第二电极20可以位于同一直线,并分布在旋转轴两侧,关于旋转轴对称。其中,当操作面接触护理对象时,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由于伸出操作面一定高度,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即为受力点。此外,电极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端位于第二机体1202内,且第二端伸出操作面1203用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三电极30;第三电极30位于旋转轴上,并与第一电极10以及第二电极20位于同一直线上。
结合前文描述可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弹性检测系统,每一组电极对及第三电极可以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每一组电极对可以与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以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控制系统可以针对每一个电极集,在施加在每一组电极对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读取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二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候选弹性值;基于至少一个电极集对应的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结合前文描述可知,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使得每个第一电极、每个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均可以连接一个压力检测组件;此外,在电极组件仅包括一组电极对和第三电极的情况下,弹性检测系统可以具体是包括一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分别连接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而又结合前文描述可知,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可以具体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
如图13a~图13f中示出了电极组件包括第三电极以及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连接第四压力检测组件,该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1215。在该弹性结构1215的弹性臂上设置有应变检测电路中的应变片1200。其中,“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可以包括支撑部以及三个弹性臂,该三个弹性臂的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与一个弹性臂的第二端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其中,可选地,电极组件中的电极的第一端可以为中空结构,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外可以设置有导电片等。弹性结构可以与对应电极的第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丝依次穿过导电片、弹性结构、绝缘套至对应电极的中空结构。以图13a~图13f中的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和第三电极30为例,螺丝1216可以依次穿过弹性结构1215、绝缘套1217直至相应电极的中空结构。绝缘套外可以设置有导电片1218。其中,弹性检测系统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位于设备本体内的第一部分元器件可以部署在第一机体内,第二部分元器件部署在第二机体内,具体是部署在由上盖和下盖扣合形成的第一腔体中;其中,该第二部分元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护理系统,以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中的部分器件,该第一部分元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护理系统,以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中的部分器件、以及控制系统、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等。其中,该第二部分元器件例如可以包括前文的电极组件、弹性结构、设置在弹性结构上的应变片,在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光学护理系统和振动护理系统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元器件还可以包括光学护理系统中的灯光组件1300、及振动护理系统中的电机1400等。具体的,可以是在上盖设置电极组件、弹性结构和应变片,以及灯光组件,下盖可以设置有电极、柔性电路板等。其中,光学护理系统的灯光组件可以提供光学护理,如红外、蓝光等,振动护理系统的电机可以带动第二机体振动,以提供按摩功能等。
如图13a~图13f中的至少部分图示所示,第一部分元器件通过穿过伸出端的柔性电路板1219与第二部分元器件电连接。其中,第二部分元器件部署在第一机体的电路板1500上。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旋转时,柔性电路板1219可以发生相应形变,采用柔性电路板进行电连接,相较于传统的电线进行电连接方式,可以节约空间,此外走线工整,也方便装配。该柔性电路板1219穿过伸出端的中空部分连接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具体的:柔性电路板1219与绝缘套两侧的导电片1218焊接,通过导电片、螺丝与电极构成电连接,同时,柔性电路板1219露出的焊盘可以通过电线与电机电连接;此外,柔性电路板1219还与灯光组件1300电连接。其中,位于伸出端的柔性电路板部分可以预置一定的预留量,方便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旋转时,柔性电路板发生一定的形变量。
此外,如图12a中,上盖中可以设置有覆盖操作面的防水包胶1220,防水包胶上设置有配合电极组件中的电极进出的通孔。此外,操作面上可以设置有有透光区1221,光学护理系统的灯光组件1300部署在第二机体内,透过透光区可以照射护理对象。此外,如图12a中所示,第一机体的外壳上还可以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以感应用户相关操作以及显示相关数据等。该控制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域1222以及操控区域1223。显示区域1222可以显示工作状态如电池电量、联网状态、故障、弹性检测、水分检测等指示信息,以及护理模式如红光、振动、微电流等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以图案和/或文字等形式表示,当然该显示区域也可以设置有灯光组件,采用不同颜色灯光来表示不同指示信息等。操控区域1223可以提供相应操作控件等,例如可以实现开关机、模式切换、参数设置等操作。该控制面板可以具体设置在第一机体靠近第二机体一侧的外壳上。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系统可以为有线充电系统,通过充电底座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外接电源,并向供电系统充电。有线充电系统可以包括磁吸组件和充电底座,第一机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机体,第一机体的第二端可以设有磁吸结构,充电底座也设有磁吸结构,从而第一机体的第二端放置于充电底座上时,通过两磁吸结构的吸附固定于充电底座上,充电底座即可以为供电系统充电或供电。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充电系统可以为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系统可以按照无线充电标准来实现。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设备,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
该方法可以包括:
1501: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
1502: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分别对应的第一护理参数值;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分别对应的第一护理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护理系统;控制至少一个第一目标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及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历史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历史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结束之后,重新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基于至少一个检测系统重新检测获得的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生成第三检测效果;输出第三检测效果对应的第三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到控制端发送的第一选择指令,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其中,第一选择指令由控制端基于针对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的护理选择操作而确定;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第二目标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确定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基于至少一个第三目标护理系统向控制端发送推荐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二护理参数值;按照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二护理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其中,参数设置指令为控制端响应于参数设置操作而生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包括:基于检测启动指令,控制至少一个检测系统运行以检测护理对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检测启动指令,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操作规范。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理设备还包括第一端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包括弹性检测系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包括:利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施加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以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包括: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包括: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包括: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二阈值的过程中,读取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时,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微电流护理系统;至少一个检测系统包括水分检测系统;护理设备还包括与微电流护理系统连接的电极组件;利用至少一个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包括: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水分参数值;基于至少一个状态参数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包括:基于水分参数值,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基于水分参数值,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目标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分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得到对应电压检测值;水分参数值具体为电压检测值;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比较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直至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
上述控制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护理设备的相应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如图16所示,示出了一种护理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电极组件1601、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101、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1602、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102;其中,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与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线性排列,且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其中,控制系统利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基于弹性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连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分别包括弹性结构、以及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基于对应电极的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应变检测电路包括惠斯通电桥电路;应变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设备本体中,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并与对应电极的第一端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以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中的弹性结构层叠设置位于不同平面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第四压力检测组件;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第三电极、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及三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及与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三个弹性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与一弹性臂的第二端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其中,弹性臂基于对应电极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对应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匚”形结构的弹性结构以及两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以及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两个弹性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任一个、以及第三电极分别与一弹性臂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其中,弹性臂基于对应电极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应变检测电路为惠斯通电桥电路;应变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臂连接的应变片。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具体检测分别施加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具体是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具体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具体是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二阈值的过程中,读取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时,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基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对应的不同压力参数值,输出对应的压力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基于护理对象的弹性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基于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及历史检测获得历史弹性值,生成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结果提示信息。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分别与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其中,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其中,每一组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线性排列,并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与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控制系统利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每一组电极对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针对每一个电极集,在施加在电极对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读取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二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候选弹性值;基于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基于弹性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连接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用于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弹性检测设备,该弹性检测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以及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其中,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与第三接触件线性排列,并相对第三接触件轴对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接触件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控制系统利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基于弹性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或第二接触件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接触件上的第三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三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中的至少两个为金属材料,作为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的电极。在实际应用中,该金属材料可以优选为不锈钢材料。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基于护理对象弹性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如图17所示,示出了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护理设备中,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线性排列,且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
该方法可以包括:
1701: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1702: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
1703: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弹性值;
1704:基于弹性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包括: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施加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包括: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一阈值,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达到第二阈值的过程中,读取施加在第一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一取值范围内以及施加在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位于第二取值范围内时,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一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护理对象的弹性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及历史检测获得历史弹性值,生成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结果提示信息。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设备中,护理设备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分别与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护理系统;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每一组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所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线性排列,并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与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
该方法可以包括:检测施加在每一组电极对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针对每一个电极集,在施加在电极对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读取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二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二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候选弹性值;基于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基于弹性值,控制至少一个护理系统运行。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设备中,护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以及第一端位于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与第三接触件线性排列,并相对第三接触件轴对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三接触件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
该方法可以包括:检测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及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在施加在第一接触件和/或第二接触件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接触件上的第三压力参数值;基于第三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如图18所示,示出了一种护理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护理设备可以包括控制系统101、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水分检测系统1801和微电流护理系统1802、及与微电流护理系统连接的电极组件1601;微电流护理系统,用于利用电极组件向护理对象施加微电流;控制系统,用于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基于水分参数值,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基于水分参数值,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目标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分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获得对应电压检测值;水分参数值具体为电压检测值;控制系统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比较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直至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参考电压值;基于参考电压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提供多个参数设置档位;控制系统基于参数设置指令,确定设置的参考电压值包括:基于档位选择操作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被选择档位对应的参考电压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微电流护理系统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升压控制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及电压输出模块;电压输出模块与电极组件连接,并与升压控制模块连接,获取升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电压,并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电压反馈模块,与升压控制模块连接,获取水分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电压检测值,及升压控制模块的控制电压值;基于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电压值以及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调整值,获得反馈电压;升压控制模块基于反馈电压,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调节处理获得输出电压;控制系统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向电压反馈模块输出的电压调整值和电流调整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压反馈模块可以包括电流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以及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以获取控制系统输入的参考电压值、正向输入端连接水分检测系统以获取水分检测输入的电压检测值、输出端连接电压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反馈放大电路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获取升压控制模块的控制电压值、输出端连接反馈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用于跟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反馈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可以接入电阻,用于实现负反馈放大。电压放大电路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以获取控制系统输出的电压调整值、输出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提供反馈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向电压反馈模块输出的电压调整值包括:在电压检测值小于参考电压值时,增加电压调整值。在某些实施例中,电压输出模块包括由四个场效应管构成的H桥电路;H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极组件、输入端连接升压控制模块以获取输出电压、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还用于调整H桥电路的驱动频率,以使得H桥电路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升压控制模块可以为升压斩波电路。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可以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包括:基于检测启动指令,向电极组件施加检测电压,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得到对应电压检测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基于电压检测值,计算获得皮肤水分值;基于皮肤水分值,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一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基于皮肤水分值以及历史检测获得的历史皮肤水分值,生成第二检测结果;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对应的第二结果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在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结束,重新向电极组件施加检测电压,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电压重测值;利用电压重测值计算获得皮肤水分;基于利用电压重测值计算获得的皮肤水分,生成第三检测结果;输出第三检测结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包括:与电极组件连接的压力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施加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包括:基于压力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设定条件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具体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压力检测系统具体分别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具体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均大于第一参数阈值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线性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两侧;其中,第三电极具体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压力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压力检测系统具体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具体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时,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护理对象,获得护理对象的水分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用于在电极组件上的压力满足重测条件时,输出重测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与控制端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用于通过通信系统接收控制端响应于用户相关操作而发送的相应指令;通过通信系统向控制端发送相应数据,由控制端显示相应数据。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可以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交互系统。控制系统用于通过交互系统感应用户相关操作而生成相应指令。
在某些实施例中,交互系统包括控制面板;控制系统还用于通过控制面板提供相应控件;通过控制面板显示相应数据。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端设置在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外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电极;控制系统用于在微电流护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将多个电极两两组合,向不同电极组合切换施加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包括:基于皮肤检测启动指令,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如图19所示,示出了一种检测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设备中,护理设备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水分检测系统和微电流护理系统、及与微电流护理系统连接的电极组件;该方法可以包括:
1901: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
1902:基于水分参数值,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水分参数值,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基于水分参数值,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目标电压。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分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电极组件作用于护理对象上的电流,获得对应电压检测值;水分参数值具体为电压检测值;基于水分参数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包括:比较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基于比较结果,调整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的电压,直至电压检测值与参考电压值满足稳定条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利用水分检测系统检测皮肤,获得水分参数值之前,方法还包括:基于用户触发的参数设置指令,确定参考电压值;基于参考电压值,控制微电流护理系统向电极组件施加电压。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可以应用于护理设备中,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其中,每一组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第一端设置在护理设备的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设备本体的操作面外以接触护理对象;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的两侧,并与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不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伸出高度大于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其中,多个第一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的同一侧,且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
多个第二电极分布在第三电极的同一侧,且按照距离第三电极从近及远的顺序,伸出高度逐渐增加。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形状关于第三电极轴对称或者轴不对称。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均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中的电极与护理对象接触的端面为弧面或者平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一组电极对。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伸出高度相同,且分别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相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极的第二端形成为朝向外围电极弯曲的圆弧状。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伸出高度大于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第三电极的伸出高度大于第二电极的伸出高度;第一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三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第三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极与护理对象的接触面积。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理设备包括弹性检测系统;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以使得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第三电极对应的压力参数值用以计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以使得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中至少一个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第一压力参数值;第一压力参数值具体用于计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理对象为皮肤,护理设备还包括水分检测系统;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基于检测电压向皮肤释放电流,以使得水分检测系统在弹性检测系统检测获得的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设定条件时,检测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作用于皮肤上的电流值,电流值用于计算皮肤水分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护理设备包括微电流护理系统;电极组件中的多个电极两两组合得到的电极组合,作为微电流护理系统的输出电极。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身请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设置有该电极组件。
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本身请还提供了一种护理设备,该护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其中,设备本体包括第一机体以及第二机体,第二机体上设置有与护理对象接触的操作面;固定在第一机体中的旋转组件,第二机体具有套设于旋转组件中的伸出端;其中,第二机体能够通过旋转组件相对第一机体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在第二机体旋转的情况下,第二机体的操作面以旋转轴为支点周向转动,位于旋转轴两侧的对称受力点形成等臂杠杆。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及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并与第一限位件互相配合的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限制第二机体的旋转角度位于预设角度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设置于伸出端上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两块限位板;其中,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旋转时,第一限位块在两块限位板之间转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设置于伸出端上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一机体上的第一限位槽;其中,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旋转时,第一限位块在第一限位槽内转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机体设置一凹部,第二机体至少部分嵌入凹部;凹部形状与第一机体的嵌入部分形状相契合;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二机体嵌入部分的第二限位块,凹部设置有容纳第二限位块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在第二限位槽内转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与伸出端连接的轴承、套设在轴承外围的轴套、以及套设在轴套外围并与第一机体固定的轴承固定架。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包括:与伸出端连接,用以限制伸出端轴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组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轴承防掉环或者卡簧。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限位件上的第三限位块,以及设置第一机体上的两块限位板;第三限位块在两块限位板之间转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机体包括上盖及下盖;上盖以及下盖扣合形成第一腔体,上盖设置有操作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护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设备本体内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以及与一个或多个电极类护理系统连接的电极组件;其中,操作面上设置有配合电极组件中的电极进出的通孔。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中包括第一端位于第二机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操作面用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分布在旋转轴两侧,关于旋转轴对称;其中,操作面接触护理对象时,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为受力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端位于第二机体内,且第二端输出操作面用以接触护理对象的第三电极;其中,第三电极位于旋转轴上,并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与设备本体内的弹性检测系统,以及与弹性检测系统连接的控制系统;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与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以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弹性检测系统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控制系统针对每一个电极集,在施加在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参数值满足压力平衡条件时,确定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目标压力参数值,基于目标压力参数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候选弹性;基于至少一个电极集对应的至少一个候选弹性值,计算获得护理对象的弹性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检测施加在第一电极上及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分别包括弹性结构、以及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基于对应电极的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应变检测电路包括惠斯通电桥电路;应变检测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桥臂元件设置为与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片。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一组电极对;弹性检测系统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连接的第四压力检测组件;第四压力检测组件包括“E”形结构的弹性结构及三个应变检测电路,弹性结构包括固定在设备本体内的支撑部及与第一端与支撑部一体连接且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的三个弹性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与一弹性臂的第二端建立连接,一弹性臂连接一应变检测电路;其中,弹性臂基于对应电极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应变检测电路基于对应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设备本体中,第二端处于悬浮状态并与对应电极的第一端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中的电极的第一端为中空结构,套设有绝缘套。弹性结构的第二端与对应电极的第一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丝依次穿过弹性结构的第二端、绝缘套至对应电极的中空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位于设备本体内的第一部分元器件部署在第一机体内,第二部分元器件部署在第二机体内;第一部分元器件通过穿过伸出端的柔性电路板与第二部分元器件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中设置有覆盖操作面的防水包胶,防水包胶上设置有配合电极组件中的电极进出的通孔。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设备本体内的光学护理系统;其中,第二机体的操作面设置有透光区,光学护理系统的发光组件部署在第二机体内,透过透光区照射护理对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设备本体内的振动护理系统;振动护理系统的电机部署在第二机体内,以带动第二机体振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机体的外壳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以感应用户相关操作以及显示相关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护理设备可以实现为美容仪,其中,相应的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护理设备的相应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应用场景一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检测脸部弹性为例来说明。用户王二拥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王二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王二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王二进行模式选择,王二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检测皮肤弹性模式。
美容仪语音提醒王二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脸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触面部皮肤,当王二手握美容仪向脸部皮肤按压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收脸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的三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美容仪微处理器接收到这种参数变化后,与预置的参数对比,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参数变化在预置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范围内时,微处理器读取第三电极反馈的参数,计算获得王二脸部皮肤的弹性参数。
微处理器控制将第三电极此时反馈的参数例如为60.5存储,在显示区域上显示数据60.5,语音播报脸部皮肤弹性数据为60.5,同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王二的手机APP端,此时王二的手机APP内显示本次脸部弹性测试结果为60.5,在王二的手机APP端,实时记录了测试时间和测试结果数据,可通过历史记录的变化曲线,观察脸部皮肤弹性的变化。
王二基于这种脸部皮肤弹性的变化,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调整美食习惯,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等。
应用场景二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检测脸部水分为例来说明。用户张三拥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张三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张三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张三进行模式选择,张三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检测皮肤水分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张三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脸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触面部皮肤,当张三手握美容仪向脸部皮肤按压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收脸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的三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美容仪微处理器接收到这种参数变化后,与预置的参数对比,当第三电极的参数变化在预置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范围内时,微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脸部皮肤构成的电路导通,微处理器获取脸部皮肤电阻的参数,计算获得张三脸部皮肤的水分参数。微处理器控制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阻抗参数例如为23.7存储,在显示区域上显示数据23.7,语音播报脸部皮肤水分数据为23.7,同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张三的手机APP端,此时张三的手机APP内显示本次脸部水分测试结果为23.7,在张三的手机APP端,实时记录了测试时间和测试结果数据,可通过历史记录的变化曲线,观察脸部皮肤水分的变化。张三基于这种脸部皮肤水分的变化,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或化妆品,调整美食习惯,增减饮水量,调整室内干湿度,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等。
应用场景三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的微电流模式护理脸部皮肤为例来说明。用户李四拥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李四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李四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李四进行模式选择,李四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微电流护理模式。
美容仪语音提醒李四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脸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面部皮肤,当李四手握美容仪向脸部皮肤按压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收脸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的两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微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脸部皮肤构成的电路导通,美容仪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向脸部皮肤施加了一定的电压,脸部皮肤有电流通过,对皮肤起到刺激护理、美容养颜的护理作用。
每次施加的微电流护理的时间的为3秒,在一次的护理过程中,除向上述两个电极施加微电流护理外,美容仪还可以向另外的任意两个电极施加微电流护理,与上述两个电极交替,提高护理效果。3秒时间后关闭,语音播报提醒李四移动美容仪,李四在脸部移动美容仪,微处理器接受这种移动带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压力和参数的变化,再次向脸部皮肤施加微电流,依次类推,李四可以在脸部的多个不同区域进行微电流护理。当李四对面部皮肤的护理次数达到预定的上限次数,例如为20次,美容仪提醒李四微电流护理结束,转换到下一个护理模式。在多次微电流护理过程中,美容仪可以向任意两个电极施加微电流护理或两两电极交替进行微电流护理,提高护理效果。若李四在使用微电流模式护理时,若美容仪离开面部时间太长,例如10s,控制器以语音播报等方式告知李四请勿移开设备,继续护理。
美容仪在进行微电流护理模式时,存储器实时记录护理区域、护理时间、次数和微电流的参数,并实时在存储,微处理器控制在显示区域显示上述参数,同时发送给李四的手机APP,手机APP端实时记录了微电流护理的参数。李四基于进行脸部微电流护理模式后,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或化妆品,调整美食习惯,增减饮水量,调整室内干湿度,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等。
应用场景四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的红光模式护理脸部皮肤为例来说明。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的红光护理模式护理脸部皮肤为例来说明。用户陈五拥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陈五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陈五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陈五进行模式选择,陈五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红光护理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陈五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脸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面部皮肤,当陈五手握美容仪向脸部皮肤按压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收脸部皮肤的压力向壳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的两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美容仪微处理器接收到这种参数变化后,控制美容仪头部壳体内的红光LED灯开启,红光透过美容仪操作面的透光区域,射向陈五脸部皮肤,对皮肤起到刺激护理、美容养颜的护理作用。每次红光护理的时间的为6秒,6秒时间后关闭,语音播报提醒陈五移动美容仪,陈五在脸部移动美容仪,微处理器接受这种移动带来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压力和参数的变化,再次开启红光LED灯向脸部皮肤照射护理,依次类推,陈五可以在脸部的多个不同区域进行红光护理。当陈五对面部皮肤的护理次数达到预定的上限次数,例如为20次,美容仪提醒陈五红光护理结束,转换到下一个护理模式。美容仪在进行红光护理模式时,存储器实时记录护理区域、护理时间、次数和红光LED的参数,并实时在存储,微处理器控制在显示区域显示上述参数,同时发送给陈五的手机APP,手机APP端实时记录了红光护理的参数。陈五基于进行脸部红光护理模式后,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或化妆品,调整美食习惯,增减饮水量,调整室内干湿度,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等。
应用场景五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的振动模式护理脸部皮肤为例来说明。用户孙六拥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孙六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孙六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孙六进行模式选择,孙六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振动护理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孙六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脸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面部皮肤,当孙六手握美容仪向脸部皮肤按压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收脸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的两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美容仪微处理器接收到这种参数变化后,控制美容仪头部第一腔体内的振动电机开启,振动电机的冲击波带动美容仪头部振动,这种振动传导给孙六脸部皮肤,对皮肤起到刺激护理、美容养颜的护理作用。孙六在脸部移动美容仪,可以在脸部的多个不同区域进行振动护理。当孙六对面部皮肤的振动护理时间达到预定的上限时间,例如为5分钟,美容仪提醒孙六振动护理结束,转换到下一个护理模式。美容仪在进行振动护理模式时,存储器实时记录护理区域、护理时间、和振动电机的参数,并实时存储,微处理器控制在显示区域显示上述参数,同时发送给孙六的手机APP,手机APP端实时记录了振动护理的参数。孙六基于进行脸部振动护理模式后,可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或化妆品,调整美食习惯,增减饮水量,调整室内干湿度,制定相应的健身计划等。
应用场景六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射频模式护理面部皮肤为例来说明。用户钱八拥有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钱八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钱八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钱八进行模式选择,钱八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了射频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钱八将美容仪的操作面接触面部皮肤,美容仪头部的电极组件中的多个电极接触面部皮肤。钱八手握美容仪向面部皮肤按压,美容仪通过多个电极向面部皮肤输出射频能量,对皮肤起到增强弹性、消除皱纹的护理作用,且护理面积较大,提高了护理效果。在当前面部区域进行射频护理结束后,语音播报提醒钱八移动美容仪,钱八在面部移动美容仪,以在面部的多个不同区域进行射频护理。
应用场景七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进行皮肤检测为例来说明。用户赵九拥有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赵九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赵九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赵九进行模式选择,其中,美容仪可以提供皮肤弹性检测及水分检测等检测模式,以及微电流护理及振动护理、光学护理、射频护理等护理模式。
以赵九选择皮肤弹性检测模式为例,赵九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皮肤弹性检测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赵九将美容仪头部的操作面接触面部皮肤,美容仪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端伸出操作面以接触面部皮肤,操作面是以旋转轴为轴线的轴对称结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对称地分布在旋转轴两侧,作为操作面接触面部皮肤时的对称受力点,形成等臂杠杆。依据杠杆原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根据接收到的面部压力自动调整美容仪头部,使美容仪头部相对美容仪手柄自动旋转,确保头部的操作面与面部贴合。其中,美容仪头部可以通过连接的轴承、套设在轴承外围的轴套以及套设在轴套外围且与美容仪手柄固定的轴承固定架相对手柄旋转。
当钱九手握美容仪向面部皮肤按压时,通过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自适应调整头部保持头部与面部贴合的同时,美容仪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还可以接收面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连接的三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美容仪微处理器根据上述参数变化计算获得钱九面部皮肤的弹性参数。当钱九手握美容仪手柄移动时,美容仪头部可以根据面部轮廓自动旋转至与面部贴合,以继续面部其他范围的检测,提高检测效果。
应用场景八
当护理设备为美容仪时,以下就用户使用美容仪进行皮肤护理为例来说明。用户周十拥有一台与自己手机APP、云端服务器注册、认证和配网的美容仪。周十操控美容仪的控制面板以开机,美容仪开机后,语音提醒周十与手机进行蓝牙配网,配网成功后,美容仪语音提醒周十进行模式选择,其中,美容仪可以提供皮肤弹性检测及水分检测等检测模式,以及微电流护理及振动护理、光学护理、射频护理等护理模式。
以周十选择微电流护理模式为例,周十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的按键选择微电流护理模式。美容仪语音提醒周十将美容仪头部的操作面接触面部皮肤,美容仪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端伸出操作面以接触面部皮肤,操作面是以旋转轴为轴线的轴对称结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对称地分布在旋转轴两侧,作为操作面接触面部皮肤时的对称受力点,形成等臂杠杆。依据杠杆原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根据接收到的面部压力自动调整美容仪头部,使美容仪头部相对美容仪手柄自动旋转,确保头部的操作面与面部贴合。其中,美容仪头部可以通过连接的轴承、套设在轴承外围的轴套以及套设在轴套外围且与美容仪手柄固定的轴承固定架相对手柄旋转。
当周十手握美容仪向面部皮肤按压时,通过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自适应调整头部保持头部与面部贴合的同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还可以接收面部皮肤的压力向第一腔体内运动,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连接的两个应变片接收压力而发生形变,应变片将这种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微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面部皮肤构成的电路导通,美容仪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向面部皮肤施加了一定的电压,脸部皮肤有电流通过,对皮肤起到刺激护理、美容养颜的护理作用。每次施加的微电流护理的时间的为3秒,3秒时间后关闭,语音播报提醒周十移动美容仪,当周十手握美容仪手柄移动时,美容仪头部可以根据面部轮廓自动旋转至与面部贴合,以继续面部其他范围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当然处理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存储组件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的操作。存储组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显示组件可以为电致发光(EL)元件、液晶显示器或具有类似结构的微型显示器、或者视网膜可直接显示或类似的激光扫描式显示器。当然,计算设备必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输入/输出接口、通信组件等。输入/输出接口为处理组件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等。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计算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等。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传统方案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
所述弹性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所述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及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分别包括弹性结构、以及与所述弹性结构连接的应变检测电路;
所述弹性结构基于对应电极的移动而被带动产生弹性形变;
所述应变检测电路基于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发生阻值变化,产生对应的压力参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三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
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分别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能够被护理对象触压并沿施压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建立连接;
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具体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以及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7.一种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及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护理系统包括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类护理系统;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电极对以及第三电极;其中,每一组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其中,每一组电极对与所述第三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集,形成至少一个电极集;
其中,所述弹性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及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一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与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分别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及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一个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连接一组电极对中的第二电极或第三电极,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10.一种弹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弹性检测系统、以及第一端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且第二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外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以及第三接触件;
其中,所述弹性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施加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及所述第三接触件上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值。
CN202120402497.5U 2021-02-23 2021-02-23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Active CN216319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2497.5U CN216319505U (zh) 2021-02-23 2021-02-23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2497.5U CN216319505U (zh) 2021-02-23 2021-02-23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9505U true CN216319505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28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2497.5U Active CN216319505U (zh) 2021-02-23 2021-02-23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9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8307B2 (en) Fingertip mounted microcurrent device for skin
JP2009519738A (ja) 皮膚刺激装置並びに皮膚刺激位置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596374B2 (en) Sinus treatment device with enhanced tip
CN111564192B (zh) 颈部按摩仪的控制方法、颈部按摩仪及服务器
WO2018163361A1 (ja) 携帯端末、香り発生装置、サーバ、香り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80119866A (ko) 피부 관리 장치 및 그 피부 관리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08175685A (zh) 一种按摩仪在线监控方法及系统
JP6445105B2 (ja) 美容システム
CN215426962U (zh) 电极组件及护理设备
CN110559536A (zh) 智能氛围灯、氛围灯模式调整方法及相关组件
KR20180077400A (ko) 햅틱 기반 스마트 마사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3143206A (zh) 护理设备、弹性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10630725U (zh) 一种基于云端的康复训练用鞋垫
CN216319505U (zh) 护理设备及弹性检测设备
CN215426963U (zh) 护理设备及旋转组件
CN113144420B (zh) 护理设备及检测方法
JP2007196013A (ja) 美容機器
CN113144418A (zh) 电极组件及护理设备
CN113144421A (zh) 护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JP4592319B2 (ja) 美容機器
CN218279940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控制系统及美容仪
WO2022179125A1 (zh) 护理设备及旋转组件
JP6199464B2 (ja) 美容システム
CN209790153U (zh) 一种精华能量导入仪
JP2019058699A (ja) 美容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