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7776U -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7776U
CN216317776U CN202121693164.9U CN202121693164U CN216317776U CN 216317776 U CN216317776 U CN 216317776U CN 202121693164 U CN202121693164 U CN 202121693164U CN 216317776 U CN216317776 U CN 216317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ag
sewing mode
band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31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婉婉
崔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6931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7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7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7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包括:挂带、压带、连接带;所述挂带设置在压带的一端,且挂带与压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带设置在压带的另一端,且连接带与压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固定带的一端通过缝合方式与连接带连接,且毛面魔术贴通过缝合方式设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弹力带位于固定带的中间位置,且弹力带与固定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固定在肩膀处、穿戴时无需抬起患者身体、方便穿戴,便于调节、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圆环形的囊袋能有效避免对伤口造成挤压,保护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现有心脏起搏器置入皮下后需要进行缝合,因此要对伤口处进行保护,现有的保护装置多为背心状,患者昏迷时需要将上半身抬起才能进行穿戴,使用非常不便,且无法保护位置不便于调节,难以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包括:挂带、压带、连接带、固定带、弹力带、钩面魔术贴、毛面魔术贴、囊袋、绑带、充气囊;所述挂带设置在压带的一端,且挂带与压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带设置在压带的另一端,且连接带与压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固定带的一端通过缝合方式与连接带连接,且毛面魔术贴通过缝合方式设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弹力带位于固定带的中间位置,且弹力带与固定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钩面魔术贴设置在固定带的端部,且钩面魔术贴与固定带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囊袋通过绑带固定在压带上;所述绑带设置在囊袋的上方,且绑带与囊袋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充气囊设置在囊袋的一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挂带、压带、连接带、固定带、绑带均为布带,且挂带的整体外观呈环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压带的整体外观呈长条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绑带在囊袋上对称设置有两处,且绑带的两端与囊袋通过缝合方式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囊袋为圆环形气囊,且囊袋通过绑带安装在压带上设置为滑动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连接带的整体外观呈Y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弹力带为条形松紧带,且固定带通过弹力带设置为弹性伸缩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所述弹力带通过端部的钩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连接带的毛面魔术贴通过粘合方式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挂带、压带、连接带、固定带、绑带均为布带,且挂带的整体外观呈环形,连接带的整体外观呈Y形,弹力带通过端部的钩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连接带的毛面魔术贴通过粘合方式连接的设置,环形挂带方便穿过手臂套在肩膀处,而弹力带可通过缠绕在肩膀处利用魔术贴进行固定,从而拉紧压带,穿戴时无需抬起患者身体、方便穿戴。
2、本实用新型压带的整体外观呈长条形,绑带在囊袋上对称设置有两处,且绑带的两端与囊袋通过缝合方式固定,囊袋为圆环形气囊,且囊袋通过绑带安装在压带上设置为滑动装置的设置,囊袋通过在压带上滑动实现移动,便于调节保护位置,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而圆环形的囊袋能有效避免对伤口造成挤压,提高保护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固定在肩膀处、穿戴时无需抬起患者身体、方便穿戴,便于调节、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圆环形的囊袋能有效避免对伤口造成挤压,保护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囊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挂带1、压带2、连接带3、固定带4、弹力带5、钩面魔术贴6、毛面魔术贴7、囊袋8、绑带9、充气囊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包括:挂带1、压带2、连接带3、固定带4、弹力带5、钩面魔术贴6、毛面魔术贴7、囊袋8、绑带9、充气囊 10;所述挂带1设置在压带2的一端,且挂带1与压带2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带3设置在压带2的另一端,且连接带3与压带2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固定带4的一端通过缝合方式与连接带3连接,且毛面魔术贴7通过缝合方式设置在连接带3上;所述弹力带5位于固定带4的中间位置,且弹力带5与固定带4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钩面魔术贴6设置在固定带4 的端部,且钩面魔术贴6与固定带4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囊袋8通过绑带9固定在压带2上;所述绑带9设置在囊袋8的上方,且绑带9与囊袋8 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充气囊10设置在囊袋8的一侧。
具体的,挂带1、压带2、连接带3、固定带4、绑带9均为布带,且挂带1的整体外观呈环形。
具体的,压带2的整体外观呈长条形。
具体的,绑带9在囊袋8上对称设置有两处,且绑带9的两端与囊袋8 通过缝合方式固定。
具体的,囊袋8为圆环形气囊,且囊袋8通过绑带9安装在压带2上设置为滑动装置。
具体的,连接带3的整体外观呈Y形。
具体的,弹力带5为条形松紧带,且固定带4通过弹力带5设置为弹性伸缩带。
具体的,弹力带5通过端部的钩面魔术贴6与毛面魔术贴7连接带3的毛面魔术贴7通过粘合方式连接。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时,首先将挂带1套在胳膊上,然后将挂带1向上移动至肩膀处,将压带2置于胸前,拉紧拉带,然后拿住固定带4的端部,拉紧弹力带5,将固定带4端部的钩面魔术贴6与连接带3上的毛面魔术贴7通过粘合方式固定,然后移动囊袋8至伤口处,并将囊袋8的中间对准伤口,防止充气完毕后对伤口造成挤压,利用充气囊10对囊袋8进行充气,囊袋8充气膨胀,对伤口处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该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通过挂带、压带、连接带、固定带、绑带均为布带,且挂带的整体外观呈环形,连接带的整体外观呈Y形,弹力带通过端部的钩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连接带的毛面魔术贴通过粘合方式连接的设置,环形挂带方便穿过手臂套在肩膀处,而弹力带可通过缠绕在肩膀处利用魔术贴进行固定,从而拉紧压带,穿戴时无需抬起患者身体、方便穿戴;通过压带的整体外观呈长条形,绑带在囊袋上对称设置有两处,且绑带的两端与囊袋通过缝合方式固定,囊袋为圆环形气囊,且囊袋通过绑带安装在压带上设置为滑动装置的设置,囊袋通过在压带上滑动实现移动,便于调节保护位置,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而圆环形的囊袋能有效避免对伤口造成挤压,提高保护效果;通过对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固定在肩膀处、穿戴时无需抬起患者身体、方便穿戴,便于调节、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圆环形的囊袋能有效避免对伤口造成挤压,保护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包括:挂带(1)、压带(2)、连接带(3)、固定带(4)、弹力带(5)、钩面魔术贴(6)、毛面魔术贴(7)、囊袋(8)、绑带(9)、充气囊(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1)设置在压带(2)的一端,且挂带(1)与压带(2)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带(3)设置在压带(2)的另一端,且连接带(3)与压带(2)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固定带(4)的一端通过缝合方式与连接带(3)连接,且毛面魔术贴(7)通过缝合方式设置在连接带(3)上;所述弹力带(5)位于固定带(4)的中间位置,且弹力带(5)与固定带(4)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钩面魔术贴(6)设置在固定带(4)的端部,且钩面魔术贴(6)与固定带(4)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囊袋(8)通过绑带(9)固定在压带(2)上;所述绑带(9)设置在囊袋(8)的上方,且绑带(9)与囊袋(8)通过缝合方式连接;所述充气囊(10)设置在囊袋(8)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1)、压带(2)、连接带(3)、固定带(4)、绑带(9)均为布带,且挂带(1)的整体外观呈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2)的整体外观呈长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9)在囊袋(8)上对称设置有两处,且绑带(9)的两端与囊袋(8)通过缝合方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8)为圆环形气囊,且囊袋(8)通过绑带(9)安装在压带(2)上设置为滑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3)的整体外观呈Y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5)为条形松紧带,且固定带(4)通过弹力带(5)设置为弹性伸缩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5)通过端部的钩面魔术贴(6)与毛面魔术贴(7)连接带(3)的毛面魔术贴(7)通过粘合方式连接。
CN202121693164.9U 2021-07-25 2021-07-25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Active CN216317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3164.9U CN216317776U (zh) 2021-07-25 2021-07-25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3164.9U CN216317776U (zh) 2021-07-25 2021-07-25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7776U true CN21631777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3164.9U Active CN216317776U (zh) 2021-07-25 2021-07-25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7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0469U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压迫止血固定带
CN216317776U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保护装置
CN213129696U (zh) 一种起搏器囊袋的加压止血装置
CN217548144U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固定装置
CN215273711U (zh)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216797743U (zh) 一种双肩背心式起搏术后压迫止血装置
CN215607542U (zh) 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
CN215079157U (zh) 一种便于进行捆绑的术后沙包
CN217611718U (zh) 一种胃肠疝外科用术后护理装置
CN213722209U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术后压迫止血用滑沙袋固定装置
CN219645802U (zh) 起搏器术后囊袋加压装置
CN217339545U (zh) 一种用于医用引流袋腰肩穿挂的固定装置
CN213663843U (zh) 一种起搏器术中、术后方便式手术服
CN215994499U (zh) 一种全乳切除术后护理带
CN218551409U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加压服
CN211485172U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防肩外展的固定器
CN219126952U (zh) 护膝
CN211409715U (zh)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专用胸带
CN211633820U (zh) 一种手臂约束带
CN218960830U (zh) 起搏器术后切口压迫装置
CN211835008U (zh) 一种胸外科术后护理带
CN220025347U (zh) 一种乳腺肿瘤术后束缚带
CN213606655U (zh) 一种起搏器伤口加压止血器
CN215131662U (zh) 创口加压固定装置
CN217510709U (zh) 一种心脏永久起搏器囊袋压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