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8668U -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8668U
CN216308668U CN202122543271.XU CN202122543271U CN216308668U CN 216308668 U CN216308668 U CN 216308668U CN 202122543271 U CN202122543271 U CN 202122543271U CN 216308668 U CN216308668 U CN 216308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hell
tower
flow closed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32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32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8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8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8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包括壳体,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冷却盘管,多组冷却盘管之间依次通过介质连接管首尾连接,壳体在冷却盘管之间设置有冷却填料。冷却水通过最上端的冷却盘管进行一次降温,下落后经过冷却填料降温的冷却水,再给下侧的冷却盘管进行二次降温,依次重复,降温幅度大,出口温度更低;经实验,同等介质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出口温度更低,温差更大,降温效果更佳;在大温差的工况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采用一台能满足降温要求,常规型混流闭式冷却塔就达不到降温要求,且本实用新型与常规的冷却塔占地面积相等,不占用额外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规型混流闭式冷却塔,冷却盘管布置在冷却填料上部或者下部,冷却形式是喷淋水喷洒至冷却盘管上再流至冷却填料上或者先喷洒至填料上再流至冷却盘管上,此类形式的混流闭式冷却塔冷却结构比较单一、温降幅度较小;对于温差大的介质来说,需要分多台冷却塔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实现。此类方式在制造时耗时长,人工费高,成本高,在使用时系统管路连接复杂、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冷却盘管,多组所述冷却盘管之间依次通过介质连接管首尾连接,所述壳体在冷却盘管之间设置有冷却填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盘管和冷却填料之间依次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盘管和冷却填料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位于最上端的冷却盘管设置有进料口,位于最下端的冷却盘管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集水箱,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和集水箱之间通过上水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水管和集水箱之间设置有上水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喷淋管设置有朝向冷却盘管的喷嘴,所述喷嘴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嘴均设置在冷却盘管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壳体的上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进风百叶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收水器,所述收水器与冷却盘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收水器设置在对应冷却盘管靠近风机的一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竖直方向设置多组串联冷却盘管,在冷却盘管之间设置有冷却填料,冷却水通过最上端的冷却盘管进行一次降温,下落后经过冷却填料降温的冷却水,再给下侧的冷却盘管进行二次降温,依次重复,降温幅度大,出口温度更低;经实验,同等介质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出口温度更低,温差更大,降温效果更佳;在大温差的工况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采用一台能满足降温要求,常规型混流闭式冷却塔就达不到降温要求,且本实用新型与常规的冷却塔占地面积相等,不占用额外面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冷却盘管2,多组所述冷却盘管2之间依次通过介质连接管3首尾连接,所述壳体1在冷却盘管2之间设置有冷却填料4。本实施例中,冷却盘管2设置有两组,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三组、四组等,两组冷却盘管2之间设置有一组冷却填料4,两组冷却盘管2,由介质连接管3串联,冷却水通过上端的冷却盘管2进行一次降温,下落后经过冷却填料4降温的冷却水,再给下端的冷却盘管2进行二次降温,降温幅度大,出口温度更低;经实验,同等介质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出口温度更低,温差更大,降温效果更佳;在大温差的工况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塔采用一台能满足降温要求,常规型混流闭式冷却塔就达不到降温要求。
所述冷却盘管2和冷却填料4之间依次交错设置。冷却水给冷却盘管2降温完毕后落到冷却填料4上,冷却填料4对冷却水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水再落入下部的冷却盘管2上降温,依次往复。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盘管2和冷却填料4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竖直设置可以使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依次从上到下对冷却盘管2降温,冷却水的覆盖更加全面。
如图1所示,位于最上端的冷却盘管2设置有进料口5,位于最下端的冷却盘管2设置有出料口6。进料口5设置在冷却盘管2最上端,出料口6设置在冷却盘管2最下端,热冷却介质由进料口5流入冷却盘管2,经多层冷却盘管2冷却后,最后冷的冷却介质由最下端的出料口6流出,完成对冷却介质的冷却,且进料口5设置在上部,出料口6设置在下部,冷却介质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在冷却盘管2内的运动更加流畅。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下方设置有集水箱7,所述壳体1上方设置有喷淋管8,所述喷淋管8和集水箱7之间通过上水管9连接。所述上水管9和集水箱7之间设置有上水泵10。所述喷淋管8设置有朝向冷却盘管2的喷嘴11,所述喷嘴11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嘴11均设置在冷却盘管2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经上水泵10抽入上水管9内,再经喷淋管8通过喷嘴11喷出,对多层冷却盘管2冷却后流回集水箱7内,完成循环。本实施例中,喷嘴11沿喷淋管8长度方向设置有九个,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数量,九个喷嘴11均位于冷却盘管2正上方,使喷出的冷却水完全落到冷却盘管2上,提高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风机12,所述风机12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所述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进风百叶窗13。通过进风百叶窗13进风,两次降温所产生的热量由风机12抽走。
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收水器14,所述收水器14与冷却盘管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收水器14设置在对应冷却盘管2靠近风机12的一侧。从冷却塔内排出的湿热空气中所携带的水分中,有随气流带出的细小水滴,通过收水器14来捕获这部分水分。
当设备运行时,内部系统冷却介质由冷却盘管2的进料口5进入,流经上部冷却盘管2再经介质连接管3流到下部冷却盘管2,再流经下部冷却盘管2由出料口6流出;外部喷淋上水管9下部连接的上水泵10将集水箱7里的冷却水抽送到喷淋管8,经过喷淋管8的喷嘴11,直接喷洒到上部冷却盘管2上对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然后冷却水落到冷却填料4上,冷却填料4给冷却水进行降温,降下温来的冷却水再落到下部的冷却盘管2上,对冷却介质进行再次降温,冷却水再落回集水箱7,通过进风百叶窗13进风,两次降温所产生的热量由风机12抽走,收水器14起到收水及防飘水的作用,如此循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冷却盘管,多组所述冷却盘管之间依次通过介质连接管首尾连接,所述壳体在冷却盘管之间设置有冷却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和冷却填料之间依次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和冷却填料之间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端的冷却盘管设置有进料口,位于最下端的冷却盘管设置有出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集水箱,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和集水箱之间通过上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和集水箱之间设置有上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设置有朝向冷却盘管的喷嘴,所述喷嘴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嘴均设置在冷却盘管的正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壳体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进风百叶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收水器,所述收水器与冷却盘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收水器设置在对应冷却盘管靠近风机的一侧。
CN202122543271.X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Active CN216308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271.XU CN21630866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271.XU CN21630866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8668U true CN216308668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6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3271.XU Active CN216308668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8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2395B (zh) 应用水动风机的闭式负压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3759357B (zh) 电厂用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的冷风/冷水机组
CN108709341A (zh) 一种预冷型喷雾蒸发式冷凝器
CN210663475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06091728B (zh) 具有复合结构的梯级降温冷却水制备冷却塔
CN111878936A (zh) 空调器
CN104132409B (zh) 采用旋转布水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7883486A (zh) 用于干燥炎热地区的板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4697087A (zh) 土建结构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闭式蒸发冷却冷水系统
CN202792709U (zh) 一种喷淋式蒸发器
CN207162746U (zh) 蒸发冷凝式多联机
CN216308668U (zh) 一种高效降温混流闭式冷却塔
CN212538117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105928106B (zh) 毛细管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4596005B (zh) 节水型填料裹管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8489296B (zh) 一种壳管式多次冷却型逆流闭式塔
CN203964233U (zh) 一种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2777709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202392911U (zh) 热管型再循环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2538118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214537466U (zh) 一种干湿复合冷却塔
CN212777708U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208443226U (zh) 一种冷却塔用壳管式二次喷淋冷凝器
CN207350627U (zh) 一种干燥炎热地区用板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15063847U (zh) 一种可实现多级冷却的逆流密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Chaoming

Inventor after: Shen Ji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Chaomi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2166 Cangnan Street, Weicheng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10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00 Wangliu Street office, Weicheng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KAIXIANG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