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0358U -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0358U
CN216300358U CN202122568654.2U CN202122568654U CN216300358U CN 216300358 U CN216300358 U CN 216300358U CN 202122568654 U CN202122568654 U CN 202122568654U CN 216300358 U CN216300358 U CN 216300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layer
woven fabric
group
non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686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sheng Hygien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Qisheng Hygie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Qisheng Hygien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Qisheng Hygien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686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0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0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0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织造布层间结构的领域,涉及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包括外非织造布层、内非织造布层和弹性丝层,所述弹性丝层设置于所述外非织造布层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之间,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与人体皮肤相接触;所述弹性丝层由多个弹性丝组构成,多个弹性丝组横向间隔地复合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各个所述弹性丝组的弹力互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多组弹性组的弹性丝层,可以解决常见弹性腰围舒适度较差,容易出现松松垮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布层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弹性腰围非织造布层一般由无纺布直接包覆多条橡筋组成,或者由无纺布和弹性膜组合而成。
其中,采用橡筋制备的弹性腰围加工较为复杂,且大部分使用者的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察觉到非织造布层的橡筋,从而会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而且有橡筋制备的弹性腰围不能紧贴人体,当使用者穿着时,容易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
采用弹性膜制备的弹性腰围,弹性膜作为夹层,透气性欠佳,从而会降低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采用具有多组弹性组的弹性丝层,可以解决传统的弹性腰围舒适度较差,容易出现松松垮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包括外非织造布层、内非织造布层和弹性丝层,所述弹性丝层设置于所述外非织造布层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之间,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与人体皮肤相接触;
所述弹性丝层由多个弹性丝组构成,多个弹性丝组横向间隔地复合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各个所述弹性丝组的弹力互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弹性丝层由三个弹性丝组构成,且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弹性组、第二弹性组和第三弹性组;
所述第二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一弹性丝,所述第一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5%-2.7%;
所述第二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二弹性丝,所述第二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9%-3.1%;
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三弹性丝,所述第三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7%-2.9%。
可选的,所述弹性丝层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之间还设有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用于将所述弹性丝层固定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
可选的,所述外非织造布层与内非织造布层通过外复合的方式以形成弹性腰围。
可选的,所述内非织造布层和外非织造布层均为仿棉或无纺布。
可选的,所述弹性丝组的弹性丝为胶丝或橡筋。
可选的,所述固定胶层为热熔胶。
可选的,所述弹性丝组中每相邻两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为1-1.5mm。
可选的,所述弹性丝组的弹性丝的直径为0.6-0.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每个人的臀部是有相似的向外凸起的曲线,因此将弹性丝层设有多组弹性组,各个弹性组的弹力并不相同,使得弹性腰围能与人体臀部和腹部紧密贴合,使得弹性腰围能够适用于大多数使用者的同时,还能够紧贴使用者的皮肤,减少弹性腰围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出现,进而解决了传统的弹性腰围舒适度较差,不够紧贴的问题;
2.臀部从腰部开始向外凸起,然后与大腿相连,是腰和腿的结合部,因此将弹性丝层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三组弹性组,第一弹性组大概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弹性组大概位于人体臀部最丰满处,第三弹性组大概位于人体臀部靠近大腿的部分。根据上述所说的第一弹性组、第二弹性组和第三弹性组与人体相接触的位置,可以对第一弹性组、第二弹性组和第三弹性组的伸长率进行设置,使得第二弹性组的伸长率大于第三弹性组的伸长率,所述第三弹性组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组的伸长率,从而使得使用者穿戴时,可以形成凸起的弹性腰围,贴合人体的臀部曲线;
3.当弹性丝层与外非织造布层相结合时,将弹性丝隐藏在外非织造布和内非织造布之间,此时人体皮肤直接与内非织造布相接触,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与弹性丝相接触,解决了使用者在穿着时能感受到橡筋凸出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者因直接接触橡筋或摩擦而造成过敏、皮肤泛红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中弹性组和弹性丝的示意图;
其中,1、外非织造布层;2、内非织造布层;21、弹性丝层;211、第一弹性丝;212、第二弹性丝;213、第三弹性丝;22、固定胶层;3、弹性丝组;31、第一弹性组;32、第二弹性组;33、第三弹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包括外非织造布层1、内非织造布层2和弹性丝层21,所述弹性丝层21设置于所述外非织造布层1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2之间,所述内非织造布层2与人体皮肤相接触。所述弹性丝层21由多个弹性丝组3构成,多个弹性丝组3横向间隔地复合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2,各个所述弹性丝组3的弹力互不相同。
本方案制备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内非织造布层2和外非织造布层1均为仿棉或无纺布。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具有柔软、透气、防潮、轻薄、无毒无味、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可以提高弹性腰围的舒适度。
弹性丝层21的弹性丝为胶丝或橡筋,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使得弹性腰围可以向外拉伸,而且在较大的拉力作用下不容易断开,从而使得采用胶丝和橡筋作为弹性丝组3构成的弹性丝层113的弹性腰围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使用者,多个弹性丝组横向间隔地设置,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丝出现断裂的情况;即使部分弹性丝断裂,弹性丝组间相互独立、交错,弹性丝层整体结构仍然稳定。
胶丝和橡筋也是常见的弹性材料,工作人员可以挑选出价格低、质量最佳的弹性丝,从而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臀部是有相似的向外凸起的曲线,因此弹性丝层21由多个弹性丝组3构成,各个弹性丝组3的弹力互不相同,以适应人体曲线的变化,使得弹性腰围能与人体臀部和腹部紧密贴合,使得弹性腰围能够适用于大多数使用者的同时,还能够紧贴使用者的皮肤,减少弹性腰围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出现,进而解决了传统的弹性腰围非织造布层的舒适度较差,不够紧贴的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弹性丝层21可以向外拉伸,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均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和透气性,由外非织造布层1、内非织造布层2和弹性丝层21组成的弹性腰围,不仅可以具有两者的优点,还可以将弹性丝层21隐藏在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之间,穿着时使用者接触的是外非织造布层1或内非织造布层2,感觉不到弹性丝层21的存在,内非织造布层2可以直接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从而本申请的弹性腰围非织造布层间结构避免了使用者直接与弹性丝层21相接触,解决了使用者在穿着时能感受到橡筋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者因直接接触橡筋或摩擦而造成皮肤过敏、皮肤泛红等的问题,亲肤性更好。
此外,多个弹性丝组3横向间隔地复合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2,可以使得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跟内复合弹性膜的弹性腰围层间结构相比,本申请的弹性腰围层间结构的透气性更好。
所述弹性丝层21由三个弹性丝组3构成,且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弹性组31、第二弹性组32和第三弹性组33。所述第二弹性组32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的伸长率,所述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组31的弹性丝的伸长率。
值得说明的是,臀部从腰部开始向外凸起,然后与大腿相连,是腰和腿的结合部,因此将弹性丝层2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三组弹性丝组3,第一弹性组31大概位于人体的腰部,第二弹性组32大概位于人体臀部最丰满处,第三弹性组33大概位于人体臀部靠近大腿的部分。
根据上述所说的第一弹性组31、第二弹性组32和第三弹性组33与人体相接触的位置,可以对第一弹性组31、第二弹性组32和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的伸长率进行设置,使得第二弹性组32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的伸长率,所述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组31的弹性丝的伸长率,从而使得使用者穿戴时,可以形成凸起的弹性腰围,贴合人体的臀部曲线。
所述第一弹性组31的弹性丝为第一弹性丝211,所述第一弹性丝211的伸长率为2.5%-2.7%;所述第二弹性组32的弹性丝为第二弹性丝212,所述第二弹性丝212的伸长率为2.9%-3.1%;所述第三弹性组33的弹性丝为第三弹性丝213,所述第三弹性丝213的伸长率为2.7%-2.9%。
由于人体的腰臀比位于0.7-0.86之间,因此第一弹性丝211、第二弹性丝212和第三弹性丝213的伸长率进行限定,使得弹性腰围能够更加贴合人体腰部和臀部的曲线,进一步减少弹性腰围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穿着时可形成弹性腰围上边缘呈两边凹中间凸的效果,而不是现有的两边凸中间凹的形状,更好地贴紧腰围,保护腹部。
值得说明的是,在弹性丝层21与内非织造布层2之间还设有固定胶层22,固定胶层22可以进一步固定弹性丝层21和内非织造布层2,提高弹性丝层21在弹性腰围中的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丝组3中每相邻两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为1-1.5mm。本实施例对各个所述弹性丝组3中每相邻两弹性丝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制,当相邻的两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为1-1.5mm,弹性腰围能够较好的包裹人体的皮肤。当相邻的两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大于1.5mm时,弹性腰围的包裹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松松垮垮的情况出现。当相邻两条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小于1mm时,此时弹性丝之间的间距较小,需要的弹性丝较多,不仅容易提高弹性腰围的生产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降低弹性腰围的透气性,从而降低产品的舒适度。
本方案中对所述弹性丝组3的弹性丝的直径进行限制,使得弹性丝组3的弹性丝的直径为0.6-0.8mm。此时,使用者在穿着弹性腰围时,感受不到弹性丝的存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弹性腰围的舒适度。
所述外非织造布层1层与内非织造布层2通过外复合的方式以形成弹性腰围。外复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粘连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提高外非织造布层1和内非织造布层2的粘连强度,还可以降低弹性腰围的生产成本。其中,外复合的工艺可以是干法复合、湿法复合、热熔复合、涂覆、超声波复合等多种复合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非织造布层、内非织造布层和弹性丝层,所述弹性丝层设置于所述外非织造布层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之间,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与人体皮肤相接触;
所述弹性丝层由多个弹性丝组构成,多个弹性丝组横向间隔地复合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各个所述弹性丝组的弹力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层由三个弹性丝组构成,且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弹性组、第二弹性组和第三弹性组;
所述第二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组的弹性丝的伸长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一弹性丝,所述第一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5%-2.7%;
所述第二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二弹性丝,所述第二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9%-3.1%;
所述第三弹性组的弹性丝为第三弹性丝,所述第三弹性丝的伸长率为2.7%-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层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之间还设有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用于将所述弹性丝层固定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非织造布层与内非织造布层通过外复合的方式以形成弹性腰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非织造布层和外非织造布层均为仿棉或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组的弹性丝为胶丝或橡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层为热熔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组中每相邻两根弹性丝之间的间距为1-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组的弹性丝的直径为0.6-0.8mm。
CN202122568654.2U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Active CN216300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8654.2U CN21630035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8654.2U CN21630035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0358U true CN216300358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68654.2U Active CN21630035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0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8098A (zh) * 2022-11-04 2023-03-07 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及弹性无纺布及纸尿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8098A (zh) * 2022-11-04 2023-03-07 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及弹性无纺布及纸尿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00358U (zh) 一种弹性腰围非织造布的层间结构
CN111631443A (zh) 一种紧身内衣及其生产方法
CN113952118A (zh) 一种紧贴且不反渗的弹性腰围经期裤及其加工方法
CN208148682U (zh) 一种自发热亲肤内衣面料
CN206462428U (zh) 一种侧比部侧推减压的内衣结构
CN219939747U (zh) 一种塑身束腰腰夹
CN217366335U (zh) 一种具有弹性腰围的裤型吸收品
CN109291546A (zh) 一种防滑脱的运动耳罩面料
CN211882241U (zh) 一种内衣
CN215992773U (zh) 一种一片式弹性前裆设计的男内裤
CN219719789U (zh) 一种裤腰和裤装
CN219556351U (zh) 一种弹性好的多层内衣
CN216832565U (zh) 一种舒适亲肤高弹保暖内衣面料
CN219556371U (zh) 裤子
CN219230409U (zh) 一种三段式柔软透气腰围
CN217697093U (zh) 一种弹性内芯的泡泡腰贴
CN215603291U (zh) 一种运动防护儿童裤子
CN212955608U (zh) 一种带扣眼的高弹力松紧带
CN211882244U (zh) 一种耐用型内衣
CN211431121U (zh) 一种耐磨打底裤
CN215921465U (zh) 一种用于制作高光滑度上衣的面料
CN220987673U (zh) 文胸肩带和文胸
CN210184584U (zh) 一种儿童灌肠用安全裤
CN218043804U (zh) 一种舒适型无缝内裤
CN219147431U (zh) 一种亲肤抗菌毛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