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3060U -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3060U
CN216293060U CN202121738841.4U CN202121738841U CN216293060U CN 216293060 U CN216293060 U CN 216293060U CN 202121738841 U CN202121738841 U CN 202121738841U CN 216293060 U CN216293060 U CN 216293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liquid storage
assembly
cor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88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振龙
张森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88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3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3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3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储液组件和雾化芯,储液组件包括外壳和导气管,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导气管滑动设置于外壳内,导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孔;雾化芯与储液组件可拆卸连接;雾化芯与储液组件未连接时,进液孔位于储液腔外;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时,雾化芯位于导气管内,并抵接导气管移动,使进液孔进入储液腔内以连通储液腔和导气管的内部,并使导气管背离雾化芯的端部突出于外壳的表面。通过上述方式,使得能够在储液腔内还有可雾化液体的情况下更换雾化芯;另外,可以便于用户移除雾化芯,以使得雾化芯的更换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储存可雾化液体的储液组件,储液组件内设有储液腔,并在储液腔内设置有雾化芯,雾化芯能够发热进而将可雾化液体雾化以形成可供使用的雾化小液滴。
当储液腔还有可雾化液体时,如果发现雾化芯损坏或者发热功率降低时,必需将储液腔内的可雾化液体清空,方可更换新的雾化芯,在雾化芯更换完成后,再重新注液。如此,不仅造成可雾化液体的浪费,而且也不易操作,使得雾化芯的更换操作较为复杂。
另一方面,在对雾化芯进行更换时,大部分雾化芯都是从储液组件的底部直接抽出,易在储液腔还有可雾化液体的情况下被小孩或其它人操作不当而将雾化芯从储液腔中抽出,导致储液腔内的可雾化液体向外漏出,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以解决雾化组件的雾化芯更换不便且容易发生可雾化液体泄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储液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和导气管,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孔;以及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未连接时,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储液腔外;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导气管内,并抵接所述导气管移动,使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储液腔内以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导气管的内部,并使所述导气管背离所述雾化芯的端部突出于所述外壳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至少包括沿轴向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内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腔的截面尺寸,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交界处形成台阶,所述雾化芯容置于所述第一段的内腔中,并抵接于所述台阶移动。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发热芯以及电极钉,所述发热芯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并与所述电极钉电连接,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导气管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雾化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要所述导气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电极钉和所述发热芯的外围,并夹设于所述电极钉与所述雾化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通孔沿所述雾化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进气孔连通外界与所述雾化管内部。
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雾化芯的一端,且在所述吸嘴与所述导气管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出气孔,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导气管突出于所述外壳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出气孔内。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封盖所述注液孔,所述吸嘴进一步遮盖所述第二密封塞。
可选地,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导气管穿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储液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塞和底盖,所述第一密封塞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导气管的外侧壁之间,用于封盖所述开口,所述底盖连接于所述外壳,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塞背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底盖对应于所述导气管的位置处设有装配孔,所述雾化芯经所述装配孔插入所述导气管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前文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气管滑动设置于外壳内,并设置能够抵接导气管移动的雾化芯,从而,在初始状态,雾化芯未与储液组件连接,导气管上的进液孔处于储液腔外部,从而导气管的内部与储液腔隔绝,避免可雾化液体自进液孔发生泄漏。在将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时,可以将雾化芯插置于导气管内,雾化芯抵接导气管移动,此时,进液孔逐渐进入储液腔内,储液腔内的可雾化液体进入进液孔与容置于导气管内的雾化芯接触,雾化芯发热以雾化可雾化液体。当需要对雾化芯进行更换时,可以推动导气管突出于外壳的端部,以驱动导气管向靠近雾化芯方向的移动,一方面,设于导气管上的进液孔逐渐移出储液腔,以重新密封储液腔内的可雾化液体,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使得能够在储液腔内还有可雾化液体的情况下更换雾化芯;另一方面,导气管也会抵接雾化芯移动,以使雾化芯部分突出于外壳,从而可以便于用户移除雾化芯,以使得雾化芯的更换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雾化组件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未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将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解除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和雾化组件,主机与雾化组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雾化组件与主机可以采用卡扣、螺纹或者磁吸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雾化组件的更换。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组件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未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连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将雾化芯与储液组件解除连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雾化组件100包括储液组件10和雾化芯20,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 可拆卸连接。储液组件10包括外壳11和导气管12。外壳11内设置有储液腔111;导气管12滑动设置于外壳11内,导气管12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孔121;其中,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未连接时,进液孔121位于储液腔111外;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雾化芯20位于导气管12内,并抵接导气管12移动,使进液孔121进入储液腔111内以连通储液腔111和导气管12的内部,并使导气管12背离雾化芯20的端部突出于外壳11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气管12滑动设置于外壳11内,并设置能够抵接导气管12移动的雾化芯20,从而,在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雾化芯20未与储液组件10连接,导气管12上的进液孔121处于储液腔111 外部,从而导气管12的内部与储液腔111隔绝,避免可雾化液体自进液孔121发生泄漏。如图3和图4所示,在将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可以将雾化芯20插置于导气管12内,雾化芯20抵接导气管12 移动,此时,进液孔121逐渐进入储液腔111内并连通储液腔111和导气管12的内部,储液腔111内的可雾化液体进入进液孔121与容置于导气管12内的雾化芯20接触,雾化芯20发热以雾化可雾化液体。如图4 和图5所示,当需要对雾化芯20进行更换时,可以推动导气管12突出于外壳11的端部,以驱动导气管12向靠近雾化芯20方向移动,一方面,设于导气管12上的进液孔121逐渐移出储液腔111,以重新密封储液腔111内的可雾化液体,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使得能够在储液腔111内还有可雾化液体的情况下更换雾化芯20;另一方面,导气管12 也会抵接雾化芯20移动,以使雾化芯20部分突出于外壳11,从而可以便于用户移除雾化芯20,以使得雾化芯20的更换更加便捷。
具体来说,外壳11可以采用塑胶外壳11,并进一步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形成储液腔111。如此,可以提升外壳11的生产制作效率。或者,外壳11也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合金制成的外壳11,以使得外壳11具有金属光泽。
可选地,可以设置进液孔121为圆形孔,进液孔1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进液孔121可以设置于导气管12沿直径方向的相对两侧,以使得可雾化液体进液均匀。或者,如图1所示,进液孔121还可以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为导气管12的周向,如此,可以增大进液孔121的面积,并且可以降低进液孔121沿导气管12轴向的长度,以便于导气管12进入或者移出储液腔11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11设有与储液腔111连通的开口112,导气管12穿设于开口112内。储液组件10包括第一密封塞13,第一密封塞13设置于外壳11的内侧壁和导气管12的外侧壁之间,用于封盖开口112。
具体来说,开口112可以形成在外壳11朝向主机的一侧,第一密封塞13可采用环形的密封塞,第一密封塞13夹设在导气管12的外侧壁和开口112的内侧壁之间,进而封堵导气管12与外壳11之间的间隙,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未连接时,进液孔 121被第一密封塞13封堵,从而可雾化液体能够被第一密封塞13密封在储液腔111内。在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进液孔121移出第一密封塞13,并进入储液腔111内。
可选地,第一密封塞13可以采用弹性较好的密封硅胶进行制作,并进一步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于外壳11上,以简化第一密封塞13的连接方式,并可以简化外壳11的制作工艺。
可选地,如图1所示,可以在第一密封塞13的外侧壁上突出设置条形的凸起,如此,可以增大第一密封塞13与外壳11的连接强度,提升第一密封塞13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储液组件10还包括底盖14,底盖14 连接于外壳11,并抵接于第一密封塞13背离储液腔111的一侧,底盖 14对应于导气管12的位置处设有装配孔142,雾化芯20经装配孔142 插入导气管12内。底盖14的设置可以用于对第一密封塞13进行限位和定位,提升第一密封塞13与外壳11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设置导气管12至少包括沿轴向连接的第一段122和第二段123,第一段122内腔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段123内腔的截面尺寸,以在第一段122和第二段123的交界处形成台阶,雾化芯20容置于第一段122内,并抵接于台阶移动。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雾化芯20首先进入第一段122内腔中,并沿第一段122的轴线向上移动,由于雾化芯20的外尺寸大于第二段 123内腔的截面尺寸,故而,雾化芯20会抵接于台阶上,当外力继续推动雾化芯20向上移动时,雾化芯20会带动导气管12向上移动,此时导气管12背离雾化芯20的端部逐渐突出于外壳11,如图4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芯20包括雾化管21、发热芯22以及电极钉23,发热芯22设置于雾化管21内,并与电极钉23电连接,雾化管2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211。
其中,通孔211可以供可雾化液体通过以与发热芯22接触,发热芯22一般包括发热电路(比如发热丝/发热网/发热膜层)和导油材料。示例的,发热芯22可以是吸油棉和发热丝缠绕形成的(发热丝可以缠绕在棉芯的外表面;也可以让棉芯形成柱状中空的结构,发热丝缠绕在内表面);也可以是多孔材质的导油材料(比如多孔陶瓷、多孔玻璃、多孔金属等)上设置发热丝或者发热膜层或者发热片。
其中,雾化管21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合金或者其它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制作,发热芯22设置在雾化管21的内部,发热芯22在通电时,能够产生较多的热量,进而加热雾化可雾化液体。
可选地,电极钉2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电极钉23连接于电池的正极,而导电的雾化管21连接于电池的负极,且发热芯22的正负引脚分别电连接于电极钉23和雾化管21,为了避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互接触而发生短接,如图1和图4所示,雾化芯20还可以包括绝缘套 24,绝缘套24套设于电极钉23的外围,用于隔开电极钉23与雾化管 21,避免电极钉23与雾化管21接触而发生短路。
进一步地,夹设于电极钉23和雾化管21之间的绝缘套24还可以将雾化管21与电极钉23密封连接。如此,可以避免可雾化液体进入雾化管21的内部后经由连接于雾化管21上的电极钉23发生泄漏。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电极钉2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电极钉23包括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此时,发热芯22的正负引脚各自电连接一个电极钉23。
其中,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可以是嵌套设置;或者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也可以是左右对半设置,进而围成一个实心的圆柱或者中空的圆环;或者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还可以设置于两个独立的、相互分离的位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相互接触而发生短接,需要在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之间设置绝缘元件,以断开正极电极钉和负极电极钉的电连接。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雾化管21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212,进气孔212与通孔211沿雾化管21 的轴向间隔设置,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进气孔212经雾化管21露出,以连通外界与雾化管21内部。
具体来说,进气孔212设置于雾化管21靠近电极钉23的一侧,即设置于雾化芯20的底部,在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后,通孔211 进入储液腔111内,但是进气孔212却仍然暴露在第一密封塞13的外部,以避免进气孔212被第一密封塞13遮挡住,进而使得外部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孔212进入雾化管21内,进而带走发热芯22雾化所产生的气溶胶,以使得气溶胶流经通过导气管12的内部并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孔212也可以贯穿雾化芯20的底部端面设置,进气孔212与雾化管21内部连通。示例的,进气孔可以贯穿电极钉23 设置,或者由两个电极钉23围合呈中空的圆环,进气孔可以由该圆环的中空通道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气管12的外侧壁和外壳1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0,以用于密封导气管12和外壳11之间的间隙,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
雾化管2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40和第三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40和第三密封圈50沿导气管1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通孔211 的相对两侧。如此,第二密封圈40和第三密封圈50可以在进液孔121 处于储液腔111中时,密封雾化芯20与导气管12之间的间隙,使得可雾化液体仅能通过通孔211进入雾化芯20的内部,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雾化组件100还包括吸嘴60,吸嘴60可拆卸地连接于外壳11背离雾化芯20的一端,且在吸嘴60与导气管1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出气孔62,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导气管 12突出于外壳11的部分容置于出气孔62内。通过在外壳11上套设一个吸嘴60,可以利用吸嘴60对导气管12突出于外壳11的部分进行收纳,进而使得外壳11与用户接触的表面更加平整和光滑。
为了便于在取出雾化芯20时推动导气管12突出于外壳11的部分,故而,需要将吸嘴60与外壳1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吸嘴60和外壳11的连接结构,并提升吸嘴60 的安装效率,可以在外壳11朝向吸嘴60的表面上设置磁性件113,在吸嘴60上与磁性件11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磁吸件61,磁性件113与磁吸件61的相互吸引作用力将吸嘴60与外壳11连接。通过设置能够相互吸引的磁性件113与磁吸件61将吸嘴60与外壳11进行固定,可以极大的提升吸嘴60的拆装效率,进而使得雾化组件100的使用更加便捷。
可选地,为了便于向储液腔111内加注可雾化液体,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还可以在外壳11上设置注液孔114,注液孔114与储液腔111连通,储液组件10 还包括第二密封塞15,第二密封塞15封盖注液孔114。如此,在需要加注可雾化液体时,可以取下第二密封塞15,并利用吸管向储液腔111 内加注可雾化液体,在加注完毕之后,可以利用第二密封塞15重新封堵注液孔114,使得可雾化液体的加注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可以将注液孔114设置于外壳11朝向吸嘴60的表面上,并进一步可以设置吸嘴60遮盖第二密封塞15,以避免第二密封塞15暴露在外被误触发而发生漏液。
可选地,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注液孔114设置于外壳 11的侧壁上,或者可以将注液孔114设置于外壳靠近主机的底部,本申请对注液孔114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气管12滑动设置于外壳11内,并设置能够抵接导气管12移动的雾化芯20,从而,在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雾化芯20未与储液组件10连接,导气管12 上的进液孔121处于储液腔111外部,从而导气管12的内部与储液腔 111隔绝,避免可雾化液体自进液孔121发生泄漏。如图3和图4所示,在将雾化芯20与储液组件10连接时,可以将雾化芯20插置于导气管 12内,雾化芯20抵接导气管12移动,此时,进液孔121逐渐进入储液腔111内并连通储液腔111和导气管12的内部,储液腔111内的可雾化液体进入进液孔121与容置于导气管12内的雾化芯20接触,雾化芯20 发热以雾化可雾化液体。如图4和图5所示,当需要对雾化芯20进行更换时,可以推动导气管12突出于外壳11的端部,以驱动导气管12 向靠近雾化芯20方向移动,一方面,设于导气管12上的进液孔121逐渐移出储液腔111,以重新密封储液腔111内的可雾化液体,避免可雾化液体发生泄漏,使得能够在储液腔111内还有可雾化液体的情况下更换雾化芯20;另一方面,导气管12也会抵接雾化芯20移动,以使雾化芯20部分突出于外壳11,从而可以便于用户移除雾化芯20,以使得雾化芯20的更换更加便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和
导气管,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孔;以及
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未连接时,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储液腔外;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导气管内,并抵接所述导气管移动,使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储液腔内以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导气管的内部,并使所述导气管背离所述雾化芯的端部突出于所述外壳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至少包括沿轴向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内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腔的截面尺寸,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交界处形成台阶,所述雾化芯容置于所述第一段的内腔中,并抵接于所述台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管、发热芯以及电极钉,所述发热芯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并与所述电极钉电连接,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雾化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沿所述导气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电极钉和所述发热芯的外围,并夹设于所述电极钉与所述雾化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通孔沿所述雾化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进气孔连通外界与所述雾化管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雾化芯的一端,且在所述吸嘴与所述导气管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出气孔,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时,所述导气管突出于所述外壳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出气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封盖所述注液孔,所述吸嘴进一步遮盖所述第二密封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导气管穿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储液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塞和底盖,所述第一密封塞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所述导气管的外侧壁之间,用于封盖所述开口,所述底盖连接于所述外壳,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塞背离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底盖对应于所述导气管的位置处设有装配孔,所述雾化芯经所述装配孔插入所述导气管内。
10.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连接。
CN202121738841.4U 2021-07-28 2021-07-28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Active CN216293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841.4U CN216293060U (zh) 2021-07-28 2021-07-28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841.4U CN216293060U (zh) 2021-07-28 2021-07-28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3060U true CN21629306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6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8841.4U Active CN216293060U (zh) 2021-07-28 2021-07-28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3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051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可更换的储液雾化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051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可更换的储液雾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1576B1 (en) Atomiz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EP3560360A1 (en) Cigarette cartridge, atomiz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6065599A1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WO202105643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158016U (zh) 烟弹及其电子烟
US20230131714A1 (en)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er
JP2019118344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タバコ
CN216293060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EP336043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21115379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2956744A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55316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3629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US20220087320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ing device thereof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20274893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0017886U (zh)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CN21698356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148297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189457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4759144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090138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1297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