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1878U -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878U
CN216291878U CN202122406051.2U CN202122406051U CN216291878U CN 216291878 U CN216291878 U CN 216291878U CN 202122406051 U CN202122406051 U CN 202122406051U CN 216291878 U CN216291878 U CN 216291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housing
controller
contro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60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先耀
蔡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unicum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unicu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unicum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unicu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60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所述抗干扰控制器包括控制组件、驱动组件、电源组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抗干扰控制器可解决现有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对各种设备的控制及驱动都需要借助控制系统才能得以实现。目前主流的控制系统为二合一控制系统(驱动器、电源一体化,控制器单独设置)和三合一控制系统(控制器、驱动器、电源一体化),相比于二合一控制系统,三合一控制系统的优点是更便于接线和结构设计,缺点是受到的电磁干扰强。
目前,随着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三合一控制系统因其便捷性而越来越多地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相关设备(如空调)上使用。但由于新能源交通工具本身的电磁环境就较为复杂,过多的电磁干扰将影响控制系统的通讯稳定性,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控制器,旨在解决现有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干扰控制器,所述抗干扰控制器包括控制组件、驱动组件、电源组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其中:
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屏蔽电缆,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屏蔽电缆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罩体和隔离板,所述第二外壳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罩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覆盖所述连接通孔,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内,所述隔离板的一侧面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隔离板的另一侧面朝向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或所述顶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朝向所述散热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罩体,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罩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覆盖所述散热组件。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如前述的抗干扰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抗干扰控制器,通过将控制组件设置于第一外壳内,将驱动组件和电源组件设置于第二外壳内,从而将控制组件与驱动组件、电源组件在空间上分隔开,由于驱动组件及电源组件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难以穿透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的侧壁,从而可在不破坏控制器一体性的前提下有效阻隔电磁干扰信号,使得控制组件在不受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得以正常运行,进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抗干扰控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抗干扰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屏蔽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控制组件 42 隔离板
2 驱动组件 51 连接通孔
3 电源组件 52 壳体
4 第一外壳 53 顶盖
5 第二外壳 61 总线端
6 屏蔽电缆 62 分线端
7 散热组件 71 散热片
8 第二罩体 72 散热风扇
41 第一罩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干扰控制器,该抗干扰控制器包括控制组件1、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其中:
控制组件1安装于第一外壳4内,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均安装于第二外壳5内,第一外壳4连接于第二外壳5的外侧壁上,且控制组件1分别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具体可包括控制板以及与控制板配合使用的其余器件,控制板可借助其上的控制电路实现对自动化装置的控制功能;驱动组件2具体可包括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配合使用的其余器件,驱动板可借助其上的驱动电路、驱动芯片等实现对硬件设备的驱动作用;电源组件3具体可包括电芯以及与电芯配合使用的其余器件,电芯的作用在于为控制组件1、驱动组件2以及其余硬件设备供电。控制组件1、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三者通过电连接而得以协同工作,实现针对受控设备的驱动控制功能。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磁干扰源主要来自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强度较大的电磁干扰将扰乱控制组件1的正常运行,使得控制过程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控制组件1、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分设于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内(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均具有可容纳各组件的封闭内腔),使控制组件1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在空间上分隔开,利用第一外壳4、第二外壳5的侧壁有效阻挡了驱动组件2及电源组件3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可避免其大量传输到控制组件1处。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干扰控制器,通过将控制组件1设置于第一外壳4内,将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设置于第二外壳5内,从而将控制组件1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在空间上分隔开,由于驱动组件2及电源组件3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难以穿透第一外壳4、第二外壳5的侧壁,从而可在不破坏控制器一体性的前提下有效阻隔电磁干扰信号,使得控制组件1在不受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得以正常运行,进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屏蔽电缆6,控制组件1通过屏蔽电缆6分别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电连接。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屏蔽电缆6可为一拖二电缆,其中,总线端61与控制组件1相连接,两个分线端62分别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相连接。屏蔽电缆6为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传输线,其具有抑制驱动变频及电磁信号的功能,可有效降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通过电连接传输到控制组件1的电磁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稳定性。其中,屏蔽电缆6的具体屏蔽原理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外壳5包括壳体52和顶盖53,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均安装于壳体52内,顶盖53盖合于壳体52上,第一外壳4连接于壳体52上或顶盖53上。
具体地,顶盖53与壳体52通过铰链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图示性地,壳体52上开设有容置内腔,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均设置于该容置内腔中,顶盖53可通过卡接、铰接等方式与壳体52相连接并覆盖容置内腔,优选为通过铰链连接。如此,只需打开顶盖53就可对壳体52内的驱动组件2及电源组件3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后盖合顶盖53即可,从而更便于控制器的安装、连接及调试。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外壳4包括第一罩体41和隔离板42,第二外壳5上开设有连接通孔51,第一罩体41连接于第二外壳5的外侧壁上且覆盖连接通孔51,控制组件1安装于第一罩体41内,隔离板42的一侧面连接于控制组件1上,隔离板42的另一侧面朝向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图示性地,第一外壳4连接于顶盖53上,连接通孔51开设于顶盖53上,如此,控制组件1可通过穿设于连接通孔51中的导线或电缆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实现电连接。在一个示例性的具体安装过程中,顶盖53处于打开状态,当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在壳体52内安装完毕后,将连接有隔离板42的控制组件1(具体可通过螺柱连接)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进行电连接,然后将隔离板42和控制组件1自下而上地穿过连接通孔51并从顶盖53的上侧面伸出,之后将隔离板42和控制组件1连接于第一罩体41的内侧顶面上(具体可通过螺柱连接)并保证控制组件1位于第一罩体41内侧顶面和隔离板42之间,最后将第一罩体41连接于顶盖53的上侧面(具体可为卡接或螺纹连接)并将顶盖53盖合,此时控制组件1通过隔离板42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分隔开,隔离板42可起到对电磁干扰信号的阻隔作用,通过设置隔离板42及第一罩体41,可在减少控制组件1受到的电磁干扰的同时更便于各组件的安装、连接及调整。其中,隔离板42具体可为铝板。该具体安装方式仅用作说明,不构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各安装步骤。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组件7,散热组件7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和电源组件3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热,需要通过散热组件7进行散热,以避免驱动组件2及电源组件3因过热而停止工作甚至对元器件造成损坏。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散热组件7包括散热片71,散热片71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相连接。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散热组件7还包括散热风扇72,散热风扇72朝向散热片71设置。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片71具体为具有多个凸棱的散热铝板,其通过多个凸棱增大表面积,从而可更快排出由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传递过来的热量;而散热风扇72通过对散热片71进行送风,可降低散热片71表面温度,促进散热片71上的热量排出,起到更好的散热作用。其中,散热片71可为图示性的两个,其可安装于第二外壳5的外侧壁上且分别与驱动组件2、电源组件3的位置相对;散热风扇72亦可为图示性的多个。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罩体8,散热组件7安装于壳体52的外侧壁上,第二罩体8连接于壳体52的外侧壁上且覆盖散热组件7。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罩体8用于对散热组件7进行保护,防止因散热组件7外露而损坏,亦可避免工作人员因触碰到散热片71而烫伤。散热风扇72可安装于第二罩体8的内侧壁上,第二罩体8上可开设正对散热风扇72的风口,以保证散热风扇72的进风及出风。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抗干扰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具体可为用于对交通工具上各设备(如新能源大巴上的空调)进行控制、以使设备上的目标对象(各装置、机构等)按照预设的方式保持一定的量值或改变量值、最终使被控对象趋于预定理想状态的系统。其中,抗干扰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控制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控制器包括控制组件、驱动组件、电源组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其中:
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屏蔽电缆,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屏蔽电缆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罩体和隔离板,所述第二外壳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罩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覆盖所述连接通孔,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内,所述隔离板的一侧面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上,所述隔离板的另一侧面朝向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外壳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或所述顶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通过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朝向所述散热片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罩体,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罩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且覆盖所述散热组件。
10.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干扰控制器。
CN202122406051.2U 2021-09-30 2021-09-30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Active CN216291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051.2U CN2162918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051.2U CN2162918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878U true CN21629187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6051.2U Active CN2162918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846U (ja) コンテナ型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CN209283106U (zh) 电源控制器
CN216291878U (zh) 抗干扰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CN218850159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及供电系统
CN208209321U (zh) 一种带散热器的高功率高压配电盒
CN212034484U (zh) 电动车集成控制器
CN211761660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集合型主控箱
CN209283073U (zh) 电源控制器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220798438U (zh) 一种汽车网关控制器
CN109475066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装置
CN208423695U (zh) 电气盒、空调器
CN212908611U (zh) 一种防尘效果好的电控柜
CN220173090U (zh) 变频器
CN214102128U (zh) 一种重卡多合一控制器
CN218569647U (zh) 一种电力保护自动监测装置
CN215681402U (zh) 一种采用内置插箱罩式ftu馈线自动化装置
CN211240404U (zh) 壳体组件以及功率单元
CN21293642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一体机用电阻电箱
CN212277646U (zh) 不间断电源
CN221203112U (zh) 大载荷机器人控制柜
CN217115236U (zh) 一种具有智能安全防护的配电柜
CN217644050U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219876645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车用转换器
CN218275628U (zh) 一种便于穿接电缆的电气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