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1220U -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220U
CN216291220U CN202122020997.5U CN202122020997U CN216291220U CN 216291220 U CN216291220 U CN 216291220U CN 202122020997 U CN202122020997 U CN 202122020997U CN 216291220 U CN216291220 U CN 216291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piece
display screen
night vision
vision device
mono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09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杰峰
侴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lese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09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涉及夜视仪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包括镜头组件、显示屏、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显示屏与镜头组件电连接,从而通过显示屏对镜头组件获得的图像进行显示。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并列设置,且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均设置在显示屏远离镜头组件的一侧,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均可对同一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如此使用者的双目即可分别通过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清晰观察显示图像,使用方便、观察效果和舒适性好于单目,相较于现有的单筒单目夜视仪成本增加不多。

Description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夜视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背景技术
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绝大部分是以光线作为媒介,通过视觉而引起反应的,这说明光线对于人们观察、了解和分析事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类的视觉具有局限性,为了解决为了扩大人们的视界,就必须利用一些器材,比如:要观看远处的景物,就要借助望远镜;观察暗处的景物,就要利用夜视仪等设备。
夜视仪是一种能够用于夜间视物仪器,目前夜视仪作为夜间作业的必备用具,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夜视仪按其原理来分,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夜视系统是利用不可见光作为光源,比如红外线夜视仪等设备是利红外探照灯发射红外线、捕捉目标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成像,以达到无可见光的条件下也能成像夜视;被动式夜视系统是利用微弱的可见环境光,加以放大增强输出成像以达到可视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微光夜视仪较多采用单目的结构,使用时仅能通过一个眼睛观察显示屏,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不符合人一般使用双眼观察的习惯不舒适,且观察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微光夜视仪使用不适、观察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其包括:
镜头组件;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镜头组件电连接;以及
并列设置的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镜头组件获得的图像,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用于折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设置于预设平面上,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预设平面位于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之间的距离为d,65mm≤d≤70mm。
可选的,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物镜、IR-CUT以及微光传感器;所述微光传感器用于获取透过IR-CUT的光线,所述微光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微光传感器为低照度的CMOS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处理板,所述处理板设置在镜头组件和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处理板分别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镜头组件用于将表征图像信息的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板,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处理板处理后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与所述处理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且所述补光灯的波长为950nm或者940nm。
可选的,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外壳,所述镜头组件、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外壳具有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筒双目夜视仪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包括镜头组件、显示屏、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显示屏于镜头组件电连接,从而通过显示屏对镜头组件获得的图像进行显示。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并列设置,且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均设置在显示屏远离镜头组件的一侧,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均可对同一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如此使用者的双目即可分别通过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观察显示图像,使用方便舒适、观察效果好。同时由于该单筒双目夜视仪仅设置有一个镜头组件和一个显示屏,相较于现有的单筒单目夜视仪成本增加不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的工作流程图。
图标:100-单筒双目夜视仪;110-外壳;111-手持部;120-镜头组件;121-物镜;122-IR-CUT;123-微光传感器;131-显示屏;132-第一目镜;133-第二目镜;134-处理板;140-补光灯;141-聚光镜片;142-IR-le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100的工作流程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包括镜头组件120、显示屏131、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显示屏131于镜头组件120电连接,从而通过显示屏131对镜头组件120获得的图像进行显示。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并列设置,且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均设置在显示屏131远离镜头组件120的一侧,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均可对同一显示屏131发出的光线进行折射,如此使用者的双目即可分别通过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观察显示图像,使用方便舒适、观察效果好。同时由于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仅设置有一个镜头组件120和一个显示屏131,相较于现有的单筒单目夜视仪成本增加不多。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还包括外壳110,镜头组件120、显示屏131、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均安装于外壳110,且外壳110具有手持部111,因此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为手持式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置外壳110的结构,例如将外壳110设置为头盔状且设有系带,如此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为即头戴式单筒双目夜视仪100。
具体地,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均设置在预设平面上,预设平面于显示屏131所在平面平行,且预设平面位于显示屏131远离镜头组件120的一侧。即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至显示屏131的距离相等,同时预设平面、显示屏131和镜头组件120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设置在预设平面处的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沿预设方向的投影均位于显示屏131内。
可选地,显示屏131为LCD显示屏。通过采用显示屏131进行图像显示,能够避免外界强光直接被使用者观察到,进而避免对使用者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根据人体学进行双目瞳距设置以及显示屏131与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支架的距离设置,从而保证单一显示屏13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两个目镜清晰观察显示图像。具体地,预设平面与显示屏13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即第一目镜132与显示屏131之间的距离为70mm,第二目镜133与显示屏131之间的距离为70mm。瞳距为65mm-70mm,即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之间的距离为d,65mm≤d≤70mm。可选地,d=65mm、68mm或70m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均为凸透镜,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之间的距离”,指第一目镜132的主光轴与第二目镜133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
请再次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还包括处理板134(CPU),处理板134设置在镜头组件120和显示屏131之间,且处理板134分别与镜头组件120和显示屏131电连接,镜头组件120用于将表征图像信息的信号传递至处理板134,显示屏131用于显示处理板134处理后的图像信息。通过处理板134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输出显示屏131进行显示,从而保证夜视效果。具体地,沿预设方向,预设平面、显示屏131、处理板134以及镜头组件120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20包括依次设置的物镜121、IR-CUT122(自动切换双滤光片)以及微光传感器123,微光传感器123用于获取透过IR-CUT122的光线,微光传感器123用于与显示屏131电连接。
具体地,IR-CUT122是镜头组件120中内置的一组滤镜,其可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随之自动切换,使图像达到最佳显示效果。微光传感器123通过处理板134与显示屏131电连接。微光传感器123为低照度的CMOS传感器,低照度的CMOS传感器可接收环境中微弱的可见光,通常,低照度的CMOS传感器的单像素尺寸都比较大,像素点的灵敏度较高,增益也比较大,从而可以在微光环境下成像。使用时,外界环境中微弱的可见光依次透过物镜121和IR-CUT122后被微光传感器123接收,微光传感器123并将采集到的表征图像信息的信号传递至处理板134,处理板134处理后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并通过显示屏131进行显示。
可选地,物镜121为可变焦的物镜镜片,如此实现望远镜的功能,而且通过处理板134的电子放大功能,能够通过电子放大功能进一步增强望远功能。因此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既可以在夜间作为夜视仪使用,又可以在白天作为望远镜使用,同时还可以集成拍照或者录像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还包括补光灯140,补光灯140与处理板134电连接,当外界环境处于全黑、低照度CMOS传感器接收可见光不足的情况下时,处理板134控制补光灯140进行补光,从而借助补光灯140实现夜视。补光灯140为红外补光灯,通过补光灯140发出的红外光作为补光光源,由于红外光属于非可见波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夜视效果更好。可选地,补光灯140发出的红外光的波长为950nm或940nm。
可选地,补光灯140与镜头组件120并列设置。补光灯140包括IR-led142(红外发射管)以及聚光镜片141,IR-led142与处理板134电连接,从而通过处理板134控制IR-led142的开闭。聚光镜片141设置在IR-led142的前方,IR-led142发出的红外光线通过聚光镜片141向外发射。同时处理板134控制IR-CUT122双滤光片切换至950nm或940nm的红外线可透过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单筒双目夜视仪100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夜间使用时,外界环境的微弱可见光依次穿过物镜121和IR-CUT122被微光传感器123接收,微光传感器123将表征该接收到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电信号传递至处理板134,经处理板134处理后的图像通过显示屏131进行显示,最终显示在显示屏131上的图像通过第一目镜132和第二目镜133得以人眼观察,以实现夜视的目的。同时在夜间全黑情况下,处理板134控制IR-led142发光,从而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进行光线补偿,满足夜视需求。同时在白天时可以通过改变焦距将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作为望远镜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其通过设置一个镜头组件120和两个目镜实现了单筒双目的目的,使用者在使用时可双眼观察显示图像,使用更加方便舒适,使用体验更佳。同时通过对设置在两个目镜前方的显示屏131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目镜之间的瞳距进行设置,以实现最佳观看效果,同时物镜121设置为可变焦的物镜镜片,使该单筒双目夜视仪100在白天时可实现光学望远镜的功能,同时处理板134的电子放大功能进一步增加了数码望远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组件;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镜头组件电连接;以及
并列设置的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镜头组件获得的图像,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用于折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设置于预设平面上,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平行,且所述预设平面位于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之间的距离为d,65mm≤d≤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物镜、IR-CUT以及微光传感器;所述微光传感器用于获取透过IR-CUT的光线,所述微光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光传感器为低照度的CMOS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处理板,所述处理板设置在镜头组件和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处理板分别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镜头组件用于将表征图像信息的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板,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处理板处理后的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与所述处理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且所述补光灯的波长为950nm或者940n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单筒双目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筒双目夜视仪还包括外壳,所述镜头组件、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目镜和所述第二目镜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外壳具有手持部。
CN202122020997.5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Active CN216291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997.5U CN21629122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997.5U CN21629122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220U true CN216291220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0997.5U Active CN216291220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8579B1 (en) Fusion night vision system
US7786424B2 (en) Electronic day and night vision goggles having dual camera
US7158296B1 (en) Vision system with eye dominance forced to fusion channel
US6301050B1 (en) Image enhancement system for scaled viewing at night or under other vision impaired conditions
US7345277B2 (en) Image intensifier and LWIR fusion/combination system
US7746551B2 (en) Vision system with eye dominance forced to fusion channel
US11126014B2 (en) Eyewear, eyewea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enhancing vision
EP3819694A1 (en) Optical binocular
JP2008518212A (ja) 高耐久性のディジタル微光観察装置
US11206341B2 (en) Fusion night vision system
TW201641989A (zh) 顯示裝置及具有該顯示裝置的可穿戴裝置
JP2003225207A (ja) 視線検出装置
JP5484453B2 (ja) 複数の動作モードの光学機器
KR20160041265A (ko) 웨어러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9191585B2 (en) Modular night-vision system with fused optical sensors
CN216291220U (zh) 一种单筒双目夜视仪
CN108459408B (zh) 一种智能混合现实望远镜
CN115032788B (zh) 头戴装置
US20030090787A1 (en) Optical assembly for viewing at night or under other vision impaired conditions
RU2279110C1 (ru) Очки ночного вид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18848452U (zh) 一种微光夜视装置
CN221101148U (zh) 一种透雾显示的ar智能眼镜
JP2005092224A (ja) 小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CN202735587U (zh) 望远镜
US20240027758A1 (en) Multi-task augmented reality heads up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