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5937U -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5937U
CN216285937U CN202121893586.0U CN202121893586U CN216285937U CN 216285937 U CN216285937 U CN 216285937U CN 202121893586 U CN202121893586 U CN 202121893586U CN 216285937 U CN216285937 U CN 216285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late
light
lens module
abutting portion
macro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35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玉婵
韦怡
陈嘉伟
吴青峻
李响
谭耀成
张海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935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5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5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5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该微距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多个透镜和相位板,镜筒具有抵靠部,抵靠部呈环状以围合形成镜筒的通光孔,多个透镜对应通光孔设置并沿彼此的光轴方向同轴安装于镜筒,相位板与抵靠部的背向多个透镜的一侧相连接,相位板包括透明基底和衍射微结构,衍射微结构形成于透明基底一侧,并用于调制由通光孔穿透至相位板的光线的相位。本申请的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相位板安装在抵靠部背向多个透镜的一侧,从而可以先对透镜进行性能测试,在性能达标的情况下,再组装相位板,且易于分解镜头或相位板产生不良的问题点及生产过程中的不良追溯,以利于提高相位板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

Description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的拍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出现了移动终端配置长焦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甚至满足微距拍摄的图像采集装置。
然而,进行微距拍摄时,随着物体成像高放大倍率的提高,成像时的景深也变得越来越小,而待拍摄物如果出现凹凸不平,就会导致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而且拍照时手抖动的幅度都会超过镜头模组的景深,造成很难抓拍到一张清晰的照片,影响微距拍摄体验。而采取常规结构来加大景深,又会导致结构复杂,不利于封装,且容易造成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解决镜头模组封装复杂且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距镜头模组,包括:
镜筒,具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呈环状以围合形成所述镜筒的通光孔;
多个透镜,对应所述通光孔设置并沿彼此的光轴方向同轴安装于所述镜筒;
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相位板包括透明基底和衍射微结构,所述衍射微结构形成于所述透明基底一侧,并用于调制由所述通光孔穿透至所述相位板的光线的相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底的设有衍射微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抵靠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板通过胶水与所述抵靠部相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当所述相位板安装至所述抵靠部时,所述相位板的周侧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具有溢胶间隙,所述溢胶间隙用于收容从所述相位板和所述抵靠部之间溢出的胶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开设有点胶槽,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接触,并覆盖所述点胶槽的至少部分结构,所述点胶槽用于收容所述胶水,以使得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粘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板呈圆形,所述点胶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相位板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连线与所述通光孔同轴;和/或,所述点胶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接触的部位呈圆环状,具有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的直径与所述内环的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mm,所述外环到所述相位板的周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环绕所述抵靠部周侧的环形结构,所述相位板收容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抵靠部所围合的空间内,且所述相位板厚度小于所述定位部凸出所述抵靠部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抵靠部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大于或等于0.2mm;
或者,所述抵靠部于所述通光孔处至少一侧设有倒角,并于所述通光孔的最小孔径处形成孔径光阑;
或者,所述溢胶间隙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03m至0.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底的设有所述衍射微结构的一侧覆设有环形遮光件,所述环形遮光件具有与所述通光孔同轴设置的透光孔,所述透明基底的对应所述透光孔的区域界定所述衍射微结构的用于调制相位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遮光件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由丝印于所述透明基底的遮光油墨形成。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感光元件以及如上述的微距镜头模组,所述感光元件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相位板和多个所述透镜均位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侧。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的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该微距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多个透镜和相位板,镜筒具有抵靠部,多个透镜和相位板一起抵靠限位于抵靠部,并利用镜筒的内壁对相位板进行安装定位,从而简化整体组装结构,以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又可以利用相位板的衍射微结构来对光线进行相位调制,以加大微距拍摄时的景深,从而改善微距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微距镜头模组的相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图像采集装置的微距镜头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微距镜头模组装配相位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示出的微距镜头模组中,相位板通过胶水与抵靠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微距镜头模组的封装结构中,透镜与镜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对图7示出的微距镜头模组装配好透镜进行点胶时示意图;
图9为图8示出的微距镜头模组,相位板在粘接至抵靠部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示出的微距镜头模组,相位板经胶水与抵靠部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10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00和壳体200,图像采集装置100设置于壳体200,图像采集装置100可用于执行拍摄功能。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装置100能够执行前置摄像头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自拍、视频通话等操作。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装置100能够执行后置摄像头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100进行微距拍摄、视频录制等操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申请以智能手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公开的图像采集装置100,对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10也是适用的。
结合图2所示,图像采集装置100包括微距镜头模组110以及感光元件120。
微距镜头模组110包括镜筒111、透镜112和相位板113。透镜112和相位板113均固定于镜筒111内,需要说明的是,透镜112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2 个以上,例如,图2和图3示出的微距镜头模组110中,镜筒111内设置有4 个透镜1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镜筒111内还可以设置5个或6个透镜112,对于透镜112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透镜112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其中,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镜筒111 内透镜112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只要能够适应相应的拍摄需要即可。以镜筒111 内设置有4个透镜112为例,在物侧至像侧方向上,镜筒111内沿光轴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镜筒111具有抵靠部111a,抵靠部111a呈环状以围合形成镜筒111的通光孔111b。多个透镜112对应通光孔111b设置并沿彼此的光轴方向同轴排布。
相位板113包括透明基底113a和衍射微结构113b。衍射微结构113b形成于透明基底113a一侧,并用于调制由通光孔111b穿透至相位板113的光线的相位,以加大微距拍摄时的景深,从而改善微距拍摄效果。
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的背向多个透镜112的一侧相连接,从而装配操作极为简单,可以先将多个透镜112组装至镜筒111,测量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在确保性能达标的情况下,再组装相位板113,从而可以方便地分解镜头或相位板113产生不良的问题点及生产过程中的不良追溯,减少材料浪费,以降低生产成本。
该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所示,透明基底113a的设有衍射微结构113b的一侧与抵靠部111a相连接,从而使得衍射微结构113b尽可能地靠近抵靠部111a 所形成的通光孔111b,这样在衍射微结构113b调制光线的相位时,通光孔111b 可以发挥孔径光阑的作用,以改善相位调制效果,从而增大微距拍摄时的景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感光元件120沿透镜112的光轴方向设置,且相位板 113和多个透镜112均位于感光元件120的感光侧,以便于外界光线经过相位板 113和多个透镜112后进入感光元件120进行成像。
感光元件120的类型可以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 器件和光敏二极管等。从色彩来划分,光传感器可以是彩色光传感器、单色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和灰度传感器等。微距镜头模组110用于对光线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光线进入感光元件120,以满足感光元件120成像需要。感光元件120可以通过贴片的方式集成于电路板100a,微距镜头模组110与感光元件120之间可以设置滤光片130,从而利用滤光片130滤去对成像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的红外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0a通过柔性线路100b连接有电连接器100c,以利用该电连接器100c便捷地与移动终端10内的主板电性连接。电连接器100c可以是板对板连接器,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相位板113通过胶水110a与抵靠部111a相粘接,从而使得相位板113稳定地固定在镜筒11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相位板113至镜筒111时,可以采取AA(ActiveAlignment,主动对准)的方式来保证相位板113 在镜筒111的安装位置能够尽可能提升微距镜头模组110的成像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镜筒111上设置定位结构来对相位板113 进行定位,例如,结合图4所示,镜筒111具有定位部111c,从而利用定位部 111c来对相位板113的周侧进行定位,以利于提高相位板113在镜筒111的安装便捷性。具体地,定位部111c凸出于抵靠部111a的背向多个透镜112的一侧,当相位板113安装至抵靠部111a时,相位板113的周侧与定位部111c之间具有溢胶间隙111f,溢胶间隙111f用于收容从相位板113和抵靠部111a之间溢出的胶水110a,从而有效防止溢胶,同时,这种流入溢胶间隙111f的胶水110a,也进一步加强了相位板113与镜筒111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5所示,抵靠部111a的背向多个透镜112的一侧开设有点胶槽111d,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相接触,并覆盖点胶槽111d的至少部分结构,继而在点胶槽111d内注入的胶水110a可以粘接相位板113覆盖点胶槽111d的地方,从而使得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相粘接。
进一步地,相位板113呈圆形,点胶槽111d为环形凹槽,相位板113与环形凹槽的中心连线与通光孔111b同轴,通过这种结构设置,不仅可以提升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确保了微距镜头模组110在其视场角范围内的拍摄效果一致性,从而有效改善偏光而成像出现局部明暗不协调的不良。
点胶槽111d的深度F大于或等于0.02mm,比如0.02mm、0.03mm、0.04mm 或0.05mm,从而能够收容足够的胶量,以适应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稳定连接需要,且避免胶量过多造成浪费。胶水110a可以是UV固化胶,从而在利用胶水110a将相位板113与镜筒111相连接后,只需要胶水110a固化便可确保相位板113不容易从镜筒111脱落。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相接触的部位111e 呈圆环状,具有内环和外环,外环的直径与内环的直径的差值I大于或等于 0.1mm,比如0.1mm、0.2mm、0.3mm、0.4mm或0.5mm,其中,外环到相位板 113的周侧面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0.2mm,比如0.1mm、0.2mm、0.3mm、0.4mm 或0.5mm。
定位部111c为环绕抵靠部111a周侧的环形结构,相位板113收容于定位部 111c与抵靠部111a所围合的空间内,且相位板113厚度A小于定位部111c凸出抵靠部111a的高度B,从而避免相位板113凸出定位部111c而容易出现刮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位板113厚度A的取值范围为0.05mm至0.5mm,比如 0.05mm、0.1mm、0.2mm、0.3mm、0.4mm或0.5mm,定位部111c凸出抵靠部 111a的高度B的取值范围为B≥A+0.02mm,这样既能避免相位板113刮伤,同时,也减少定位部111c从抵靠部111a凸出的尺寸,以使得微距镜头模组110 整体尽可能小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抵靠部111a的厚度E的取值范围大于或等于0.2mm,比如0.2mm、0.3mm、0.4mm或0.5mm。
抵靠部111a于通光孔111b处至少一侧设有倒角,并于通光孔111b的最小孔径处C形成孔径光阑,由于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相固定,且衍射微结构 113b所在一侧朝向抵靠部111a,从而发挥相位调制作用的衍射微结构113b到孔径光阑的距离D是确定的,这样,流水化生产的微距镜头模组110的光学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上述实施方式中,倒角的设置可以适应微距镜头模组110的视场角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通光孔111b的尺寸,从而整体外观视觉感较好。而且,如图5 所示,在抵靠部111a的靠近透镜112所在一侧设有倒角时,抵靠部111a设置倒角的位置能够为透镜112腾出装配空间,从而使得微距镜头模组110中的透镜 112沿光轴方向能够装配得更为紧凑,以进一步减少整体体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溢胶间隙111f的宽度G的取值范围为0.03m至0.3mm,比如0.03mm、0.1mm、0.2mm或0.3mm。这样既可以避免溢胶,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减少镜筒111的整体外观尺寸,以利于微距镜头模组110的小型化。
结合图6所示,透明基底113a的设有衍射微结构113b的一侧覆设有环形遮光件,环形遮光件具有与通光孔111b同轴设置的透光孔,透明基底113a的对应透光孔的区域界定衍射微结构113b的用于调制相位的区域J。该实施方式中,环线遮光件的设置,使得相位板113只露出用以进行调整相位的区域J,以提升微距镜头模组110的整体外观美感。
需要说明的是,相位板113包括透明基底113a和衍射微结构113b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基底113a采取毫米级,其上的衍射微结构113b采取微米级,从而确保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能够提供较好的衍射效果,以实现调整光线的相位,从而满足大景深的拍摄需要。例如,结合图5所示,透明基底113a的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0.15mm~1.5mm,比如0.15mm、0.5mm、1.05mm、1.15mm或1.5mm。衍射微结构113b在透明基底113a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d的取值范围为 2μm~20μm,比如2μm、5μm、10μm、15μm或20μm。
透明基底113a为玻璃材质,透明基底113a也可以为树脂材质。透明基底 113a的背向衍射微结构113b的一侧为平面或球面,对于透明基底113a的形态,在此不做限定。
结合图7所示,采取本申请的微距镜头模组110结构,其可以先将多个透镜112依次装配至镜筒111。相邻的透镜112之间可以用遮光环112a来进行挡光,从而避免杂散光进入感光元件120,以提高成像质量。结合图8所示,在完成透镜112的组装后,对透镜112的光学性能测试达标时,则可以在抵靠部111a 的背向透镜112的一侧进行点胶。点胶过程中,可以采取点胶头110b逐渐将胶水110a挤出到合适位置。结合图9所示,将相位板113的具有衍射微结构113b 的一面朝向镜片,并将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的胶水110a相粘接,从而使得相位板113与镜筒111相连接。如图10所示,在相位板113与抵靠部111a相接触的过程中,胶水110a可以被挤压至溢胶间隙111f中,溢胶间隙111f能够为溢胶提供足够的收容空间,从而避免胶水110a溢出至相位板113的背向抵靠部 111a的一侧,有效确保了相位板113的光学性能。
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501、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02、输入单元503、显示单元504、传感器505、音频电路506、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507、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508、以及电源5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0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射频电路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508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等。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02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 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1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508和输入单元 503对存储器502的访问。
输入单元5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503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08,并能接收处理器5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显示单元5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504可包括上述的液晶面板。
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液晶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液晶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虽然在图11中,触敏表面与液晶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液晶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显示屏可以包括输入单元503和显示单元504。
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液晶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液晶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1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06可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08处理后,经射频电路5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移动终端1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 502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506还可能包括耳机座,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移动终端10的通信。
无线保真(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10通过无线保真模块5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1示出了无线保真模块5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1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508是移动终端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1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508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08中。
移动终端1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09。优选的,电源509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509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图11中未示出,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具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呈环状以围合形成所述镜筒的通光孔;
多个透镜,对应所述通光孔设置并沿彼此的光轴方向同轴安装于所述镜筒;
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相位板包括透明基底和衍射微结构,所述衍射微结构形成于所述透明基底一侧,并用于调制由所述通光孔穿透至所述相位板的光线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的设有衍射微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抵靠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板通过胶水与所述抵靠部相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当所述相位板安装至所述抵靠部时,所述相位板的周侧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具有溢胶间隙,所述溢胶间隙用于收容从所述相位板和所述抵靠部之间溢出的胶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的背向所述多个透镜的一侧开设有点胶槽,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接触,并覆盖所述点胶槽的至少部分结构,所述点胶槽用于收容所述胶水,以使得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板呈圆形,所述点胶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相位板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连线与所述通光孔同轴;和/或,所述点胶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0.0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板与所述抵靠部相接触的部位呈圆环状,具有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的直径与所述内环的直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mm,所述外环到所述相位板的周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环绕所述抵靠部周侧的环形结构,所述相位板收容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抵靠部所围合的空间内,且所述相位板厚度小于所述定位部凸出所述抵靠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抵靠部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大于或等于0.2mm;
或者,所述抵靠部于所述通光孔处至少一侧设有倒角,并于所述通光孔的最小孔径处形成孔径光阑;
或者,所述溢胶间隙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0.03m至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的设有所述衍射微结构的一侧覆设有环形遮光件,所述环形遮光件具有与所述通光孔同轴设置的透光孔,所述透明基底的对应所述透光孔的区域界定所述衍射微结构的用于调制相位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遮光件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由丝印于所述透明基底的遮光油墨形成。
12.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微距镜头模组,所述感光元件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设置,且所述相位板和多个所述透镜均位于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侧。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CN202121893586.0U 2021-08-13 2021-08-13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6285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3586.0U CN2162859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3586.0U CN2162859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5937U true CN216285937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3586.0U Active CN2162859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59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1036A (zh) * 2022-05-18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994882A (zh) * 2022-06-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摄像头、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1036A (zh) * 2022-05-18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994882A (zh) * 2022-06-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摄像头、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921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6285937U (zh)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47904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CN110661954A (zh)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661953B (zh)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718580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294A1 (zh)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镜头模组和摄像头镜片
CN111510600A (zh) 透镜结构、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09823798U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和盖板
CN113671618A (zh) 相位板、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WO2022100295A1 (zh)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EP3697077B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CN216052402U (zh) 微距镜头模组、图像采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449094B (zh) 滤光片、摄像头模组、保护盖板和电子设备
CN209787210U (zh) 移动终端和手机中框
CN213661672U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
CN209994405U (zh) 终端设备
CN111885229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屏组件
CN209964102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CN209823799U (zh) 移动终端和手机中框
CN209823797U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和盖板
CN213659142U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及其显示组件
CN209994406U (zh) 终端设备
CN209787211U (zh) 终端设备
CN209964103U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池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