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5873U - 光纤线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纤线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5873U
CN216285873U CN202122665936.4U CN202122665936U CN216285873U CN 216285873 U CN216285873 U CN 216285873U CN 202122665936 U CN202122665936 U CN 202122665936U CN 216285873 U CN216285873 U CN 21628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optical fiber
lin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ab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59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59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5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线缆组件,涉及通信线缆技术领域。其中,光纤线缆组件包括: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复合光纤线包括光纤线、透明固定套、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和两个光纤接头;光纤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纤接头紧固连接;透明固定套用于包裹灯带和光纤线并锁紧灯带和光纤线,透明固定套设置有供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电源盒包括电源部和供电部;供电部的第一端与电源部电连接并且供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从而电源部对灯带进行供电,进而灯带照射出预定颜色的光,以提示当前的复合光纤线所在位置,降低了排线或摸线的难度。

Description

光纤线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线缆组件,属于通信线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房中设置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通信设备,不同种类的通信设备通过多根光纤线进行交互,其中,多根光纤线按照一定数量成捆绑炸起来,以避免光纤线散乱。
相关技术中,在每根光纤线上设置标签纸,用于指示当前的光纤线两端分别与何种设备连接,从而设备发生故障时运维人员在成捆的光纤线中可以快速的排线或摸线,进而确定出故障线路或故障设备。
然而,当光纤线上的标签纸丢失以后,提高了排线或摸线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线缆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光纤线上的标签纸丢失以后,提高了排线或摸线的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线缆组件,包括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
所述复合光纤线包括光纤线、透明固定套、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和两个光纤接头;
所述光纤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光纤接头紧固连接;
所述透明固定套用于包裹所述灯带和所述光纤线并锁紧所述灯带和所述光纤线,所述透明固定套设置有供所述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
所述电源盒包括电源部和供电部;
所述供电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并且所述供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带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两个正极触点、两个负极触点和多个灯珠;
所述两个正极触点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源线的两端上;
所述两个负极触点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源线的两端上;
沿所述灯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灯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极触点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和/或,
所述负极触点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和/或,
所述灯珠为LED灯珠。
可选地,所述窗口包括两个第一窗口和两个第二窗口;
所述两个第一窗口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正极触点的上方;
所述两个第二窗口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负极触点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透明固定套为聚乙烯热缩管、聚偏氟乙烯热缩管或铁氟龙聚四氟乙烯热缩管。
可选地,所述电源部包括壳体、控制主板、可充电电池和至少一个控制按钮;
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
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可充电电池均紧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控制按钮内嵌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容纳槽的底壳、盖板、第一卡爪、第一卡块、卡槽和第二卡块;
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底壳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二卡块均设置在容纳槽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一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相对的两端上并与所述盖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所述第一卡块插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底壳抵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部包括两条触点线;
所述两条触点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所述两条触点线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供电接口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点线包括线缆部和金属触棒部;
所述线缆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紧固连接,所述线缆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部的正极端或负极端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磁性相反的磁板和磁套;
所述磁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触棒部上并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紧固连接,所述磁套远离所述线缆部的远端面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的末端面对齐;
所述磁板套设在所述供电接口上并位于所述透明固定套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线缆组件,包括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复合光纤线包括光纤线、透明固定套、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和两个光纤接头;光纤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纤接头紧固连接;透明固定套用于包裹灯带和光纤线并锁紧灯带和光纤线,透明固定套设置有供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电源盒包括电源部和供电部;供电部的第一端与电源部电连接并且供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固定套将光纤线和灯带集成在一起以形成复合光纤线,供电部穿过窗口可与供电接口电连接,从而电源部对灯带进行供电,进而灯带照射出预定颜色的光,以提示当前的复合光纤线所在位置,使得运维人员可快速地找到故障光纤线或与光纤线连接的故障设备;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的设置,降低了排线或摸线的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线缆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固定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点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板与供电接口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复合光纤线;11-光纤线;
12-透明固定套;121-第一窗口;122-第二窗口;
13-灯带;131-第一电源线;132-第二电源线;133-正极触点;134-负极触点;135-灯珠;
14-光纤接头;
20-电源盒;21-电源部;
211-壳体;2111-底壳;2112-盖板;2113-第一卡爪;2114-第一卡块;2115-第二卡块;2116-卡槽;
212-控制主板;213-可充电电池;214-控制按钮;
22-供电部;221-线缆部;222-金属触棒部;
31-磁板;32-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机房中设置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通信设备,不同种类的通信设备通过多根光纤线进行交互,其中,多根光纤线按照一定数量成捆绑炸起来,以避免光纤线散乱。
相关技术中,在每根光纤线上设置标签纸,用于指示当前的光纤线两端分别与何种设备连接,从而设备发生故障时运维人员在成捆的光纤线中可以快速的排线或摸线,进而确定出故障线路或故障设备。
然而,当光纤线上的标签纸丢失以后,提高了排线或摸线的难度。
经过仔细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光纤线成捆绑扎,每捆中的所有光纤线是散乱捆炸,故在丢失标签纸后,需要将具有故障光纤线或连接故障设备的成捆光纤线解开,以找到目标光纤线,排除故障后还需将散开的光纤线绑扎起,从而提高排线或摸线的难度并增加运维人员的作业时间。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光纤线缆组件,可以无需解开光纤线的绑扎即可快速找到目标光纤线,以此降低排线或摸线的难度。具体地,光纤线缆组件包括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复合光纤线包括光纤线、透明固定套、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和两个光纤接头;光纤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纤接头紧固连接;透明固定套用于包裹灯带和光纤线并锁紧灯带和光纤线,透明固定套设置有供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电源盒包括电源部和供电部;供电部的第一端与电源部电连接并且供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
光纤线通过透明固定套与灯带集成在一起,排线或摸线的作业过程中,电源部通过电连接的供电部和供电接口对灯带供电,从而灯带发出预定颜色的光,进而运维人员可在众多光纤线中快速找到发光的光纤线,降低运维人员的作业时间的同时降低排线或摸线的难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线缆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光纤线缆组件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线缆组件,包括复合光纤线10和电源盒20。
复合光纤线10包括光纤线11、透明固定套12、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13和两个光纤接头14。其中,光纤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纤接头14紧固连接;透明固定套12用于包裹灯带13和光纤线11并锁紧灯带13和光纤线11,透明固定套12设置有供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
电源盒20包括电源部21和供电部22。其中,供电部22的第一端与电源部21电连接并且供电部22的第二端用于与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
光纤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光纤接头14紧固连接,以此连接两个通信设备并实现信息的交互。
光纤接头14可以是FC接头、SC接头或ST接头。
光纤线1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结构的光纤线11,例如,光纤线11包括光纤护套和设置在光纤护套内的至少一根光纤。
透明固定套12是由透明材质制成的,确保灯带13产生的光能够被运维人员观察到。
光纤线11和灯带13均设置在透明固定套12内,使得复合光纤线10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光纤线11和灯带13不会分离,确保不同的复合光纤线10都能够正常使用。
窗口的设置,使得供电部22能够与供电接口电连接,从而电源部21对灯带13进行供电。
在排线或摸线的过程中时,首先将供电部22的第二端与供电接口电连接,随后电源部21对灯带13进行供电,以使得灯带13产生光,运维人员通过产生的光可以快速找到发光的复合光纤线10。
需要说明的是,光纤线11的长度可以等于灯带13的长度,使得复合光纤线10的各处均可以产生光,便于观察复合光纤线10的走向。
由于供电部22与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从而供电部22可以与供电接口始终保持电连接,进而灯带13常亮;或者,供电部22可以与供电接口按照预定间隔时间与供电接口电连接,使得灯带13闪烁,其中,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使得供电部22与供电接口按照预定间隔时间电连接。
图2为本实施例的灯带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灯带13包括第一电源线131、第二电源线132、两个正极触点133、两个负极触点134和多个灯珠135。其中,两个正极触点133分别紧固安装在第一电源线131的两端上;两个负极触点134分别紧固安装在第二电源线132的两端上。
沿灯带13的长度方向,多个灯珠135间隔设置并且灯珠135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131和第二电源线132电连接。多个灯珠135通过第一电源线131和第二电源线132并联,使得灯带13的任意一端均可以与供电部22电连接以将灯带13点亮。
第一电源线131和两个正极触点133构成正极供电线路,第二电源线132和两个负极触点134构成负极供电线路,多个灯珠135并联在正极供电线路和负极供电线路间,从而供电部22与灯带13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的正极触点133和负极触点134电连接时,灯珠135可被点亮。其中,灯带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是指第一电源线131的两端或第二电源线132的两端。
任意相邻的两个灯珠135的间隔距离可以是相同的,以确保复合光纤线10的各处都能够有光。
需要说明的是,灯珠135可以发出的光可以是白光、紫光或者其他颜色,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正极触点133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
正极触点133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性较好的金属,例如,铜或者银。
为了使正极触点133与供电部22接触良好,正极触点133的顶端可以伸出窗口,或者,正极触点133的顶面与窗口的顶端对齐,从而供电部22的第二端能够与正极触点133接触以构成电连接。
可选地,负极触点134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
负极触点134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性较好的金属,例如,铜或者银。
与正极触点133相同,为了使负极触点134与供电部22良好,负极触点134的顶端可以伸出窗口,或者,负极触点134的顶面与窗口的顶端对齐,从而供电部22的第二端能够与负极触点134接触以构成电连接。
可选地,灯珠135为LED灯珠135。
图3为本实施例的绝缘固定套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窗口包括两个第一窗口121和两个第二窗口122。其中,两个第一窗口121分别位于两个正极触点133的上方;两个第二窗口122分别位于两个负极触点134的上方,从而正极触点133和负极触点134能够与供电部22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一窗口1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
第二窗口12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
第一窗口121和第二窗口122均可以通过冲压裁剪的工艺制造而成。
第一窗口121的开口尺寸可以大于正极触点133的大小而使得正极触点133位于第一窗口121内。
第二窗口122的开口尺寸可以大于负极触点134的大小而使得负极触点134位于第二窗口122内。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透明固定套12为聚乙烯热缩管、聚偏氟乙烯热缩管或铁氟龙聚四氟乙烯热缩管。
图4为本实施例的电源部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电源部21包括壳体211、控制主板212、可充电电池213和至少一个控制按钮214。其中,壳体211内设有容纳腔。
控制主板212和可充电电池213均紧固安装在容纳腔内,控制主板212与可充电电池213电连接。
控制按钮214内嵌在壳体211的外壁上并与控制主板212电连接;控制主板212与供电部22电连接,从而可以对灯带13进行供电并调节输出功率。
控制主板212分别与可充电电池213、控制按钮214和供电部22电连接,使得控制主板212可以控制可充电电池213的放电电流大小,从而调节电源部21的放电功率,进而对具有不同数量的灯珠135的灯带13进行供电。
控制按钮214的数量根据控制要求而定并且每个控制按钮214所实现的功能也不同,例如,控制电源部21放电的开关、调节放电功率的调高或降低。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控制灯带13切换到不同光照模式的切换按钮,例如,通过控制主板212实现灯带13闪烁或常亮。
可充电电池213和控制主板212均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壳体211紧固连接。
如图4所示,可选地,壳体211包括具有容纳槽的底壳2111、盖板2112、第一卡爪2113、第一卡块2114、卡槽2116和第二卡块2115。其中,盖板2112用于封闭容纳槽并与底壳2111限定出容纳腔。
卡槽2116和第二卡块2115均设置在容纳槽的内壁上。
第一卡爪2113和第一卡块2114分别设置在盖板2112相对的两端上并与盖板2112紧固连接,第一卡爪2113用于与第二卡块2115卡接,第一卡块2114插设于卡槽2116内并与底壳2111抵接。
底壳2111的外形可以为长方体。
容纳槽的横纵截面可以均是矩形。
卡槽2116的横纵截面可以是矩形。
第一卡爪2113和第一卡板紧固安装在盖板2112的底面上,并且第一卡爪2113和第一卡块2114与盖板2112均可以是一体结构,以提升第一卡爪2113和第一卡块2114与盖板2112的连接强度。
第一卡爪2113和第一卡块2114的数量均是至少一个,卡槽2116和第二卡块2115的数量分别根据第一卡块2114和第一卡爪2113的数量而定。
参考图4,第一卡爪2113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的第一端与盖板2112紧固连接,竖直部的第二端与水平部紧固连接,竖直部和水平部限定出于第二卡块2115卡接的卡位缺口。示意性地,竖直部为矩形板,水平部也为矩形板并且水平部垂直于竖直部设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供电部22包括两条触点线。其中,两条触点线的第一端分别与电源部21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两条触点线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供电接口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从而电源部21可对灯带13进行供电而使得灯带13产生光。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壳体211上设置供触点线穿过的通孔,使得触点线的第一端与控制主板212电连接。
图5为本实施例的触点线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示意性地,触点线包括线缆部221和金属触棒部222。其中,线缆部221的第一端与金属触棒部222紧固连接,线缆部221的第二端与电源部21的正极端或负极端电连接。
金属触棒部222可以采用导电性较高的金属制成,例如,金属铜。
金属触棒部222可以是圆柱形,并且为了使金属触棒部222与正极触点133或负极触点134接触良好,金属触棒部222的直径大于正极触点133或负极触点134的直径。
为了避免金属触棒部222对运维人员造成伤害,可以在金属触棒部222上套设有绝缘套,绝缘套仅使得金属触棒部222的末端面裸露。其中,绝缘套可以是PVC绝缘套或PP绝缘套等。
由于正极触点133或负极触点134位于窗口内,可在金属触棒部222的末端面上沿远离金属触棒部222的方向延伸有多个接触凸起。
图6为本实施例的磁板与供电接口配合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还包括磁性相反的磁板31和磁套32。其中,磁套32套设在金属触棒部222上并与金属触棒部222紧固连接,磁套32远离线缆部221的远端面与金属触棒部222的末端面对齐;磁板31套设在供电接口上并位于透明固定套12内。磁板31和磁套32磁吸连接,从而避免运维人员手动保持金属触棒部222与供电接口电连接。
由于透明固定套12为热缩管,使得磁板31可被紧固在供电接口处。
磁板31可以是具有通孔的圆板或多边形板,示意性地,参考图6所示,磁板31为矩形板,正极触点133或负极触点134位于磁板31的通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磁板31的数量等于正极触点133的数量和负极触点134的数量之和。
使用时,磁板31与磁套32磁吸连接,使得金属触棒部222与正极触点133或负极触点134始终保持接触,以降低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光纤线和电源盒;
所述复合光纤线包括光纤线、透明固定套、具有供电接口的灯带和两个光纤接头;
所述光纤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光纤接头紧固连接;
所述透明固定套用于包裹所述灯带和所述光纤线并锁紧所述灯带和所述光纤线,所述透明固定套设置有供所述供电接口裸露的窗口;
所述电源盒包括电源部和供电部;
所述供电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并且所述供电部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供电接口可拆卸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两个正极触点、两个负极触点和多个灯珠;
所述两个正极触点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源线的两端上;
所述两个负极触点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源线的两端上;
沿所述灯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灯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点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和/或,
所述负极触点为金属圆柱或金属棱柱;和/或,
所述灯珠为LED灯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包括两个第一窗口和两个第二窗口;
所述两个第一窗口分别位于所述两个正极触点的上方;
所述两个第二窗口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负极触点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固定套为聚乙烯热缩管、聚偏氟乙烯热缩管或铁氟龙聚四氟乙烯热缩管。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包括壳体、控制主板、可充电电池和至少一个控制按钮;
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
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可充电电池均紧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控制按钮内嵌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容纳槽的底壳、盖板、第一卡爪、第一卡块、卡槽和第二卡块;
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底壳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二卡块均设置在容纳槽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一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相对的两端上并与所述盖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用于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所述第一卡块插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底壳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包括两条触点线;
所述两条触点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部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所述两条触点线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供电接口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线包括线缆部和金属触棒部;
所述线缆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紧固连接,所述线缆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部的正极端或负极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性相反的磁板和磁套;
所述磁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触棒部上并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紧固连接,所述磁套远离所述线缆部的远端面与所述金属触棒部的末端面对齐;
所述磁板套设在所述供电接口上并位于所述透明固定套内。
CN202122665936.4U 2021-11-02 2021-11-02 光纤线缆组件 Active CN21628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5936.4U CN216285873U (zh) 2021-11-02 2021-11-02 光纤线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5936.4U CN216285873U (zh) 2021-11-02 2021-11-02 光纤线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5873U true CN216285873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0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5936.4U Active CN216285873U (zh) 2021-11-02 2021-11-02 光纤线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5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08C (zh) 跨接缆线
US7406231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patch cable
US6743044B2 (en) Cross-connect jumper assembly having tracer lamp
US7740386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cab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RU2475905C2 (ru) Идентифицируемый кабель
US9213151B2 (en) Tracking jumper cable assembly
US582024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 fish tape
KR102333259B1 (ko) 커넥터 구비 광섬유 코드, 커넥터 및 급전 장치
CN216285873U (zh) 光纤线缆组件
JP6628174B2 (ja) 照明器具
JPH0617157U (ja) 稼働中表示付き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6796803B2 (ja) 照明器具
US20040080934A1 (en) Led flashlight with replaceable led
CN202127128U (zh) 充电接口装置
US8373662B2 (en) Illuminating plug and battery charger using the same and mouse using the same
CN210219390U (zh) 无限长低压无压降360°发光挤出灯带
JP2018110062A (ja) 照明器具
JP6830192B2 (ja) 照明器具
CN214580953U (zh) 连接开关及灯具
JP2007178174A (ja) ケーブルの端末確認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外部電源装置
CN214580797U (zh) 应急灯
JP6817576B2 (ja) 照明器具
CN214369380U (zh) 一种低压全彩led漫反射灯条
CN216693317U (zh) 一种led口腔灯
CN218993311U (zh) 免焊灯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