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5019U -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5019U
CN216285019U CN202120073564.3U CN202120073564U CN216285019U CN 216285019 U CN216285019 U CN 216285019U CN 202120073564 U CN202120073564 U CN 202120073564U CN 216285019 U CN216285019 U CN 216285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late
thin
las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35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渊
陈安琪
李芳寿
李卓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Ruili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Ruili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Ruiling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wan Rui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35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5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5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5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主要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通过搭配非接触式的激光加热器、非接触式的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及非接触式的供气冷却模块,在一恒温腔体内进行薄型均温板热性能参数的量测,例如:薄型均温板两端温度差、热阻等,有别于现有技术是利用加热水浴或铜块进行薄型均温板加热,以及利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薄型均温板的温度量测,故可提高量测结果的精准度及效率。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组件的热性能量测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非接触式的薄型均温板热性能的量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第五代行动通讯(5G)的兴起,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城市与汽车皆朝向智能化自动驾驶等5G新兴应用,将带动5G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对于5G高传输装置设备中的热管理会是一大挑战。
薄型均温板已被视为5G高传输设备的最佳散热方案,其操作原理是利用内部两相蒸发和冷凝的现象,将热量传递到整个均温板平面上。薄型均温板具有低热阻和高温度均匀性的特色,因此非常适合用于高热通量5G通讯设备中的散热组件。
薄型均温板的热性能测试主要着重于两项参数:热阻值(R)以及蒸发段与冷凝段二者间温度差(△T)。所述蒸发段是指激光加热器作用于该段超薄均热板时使得超薄均热板内部液体蒸发为气体,所述冷凝段是指该段超薄均热板遇冷使得超薄均热板内部蒸汽冷凝为液体。在提供一定的热量传输下,可通过所述温度差而获知其热阻值,从而评估薄型均温板的性能,然而,此两项参数均属间接测量,其计算仰赖于蒸发段及冷凝段温度的精确测量。
传统薄型均温板的温度测量大多为接触式量测法,是将薄型均温板的蒸发段插入被加热的恒温液体或铜块中,待薄型均温板温度稳定后,通过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偶、电阻温度传感器(RTD)等)量测恒温液体或铜块与薄型均温板冷凝段二者间的温度差,借以评估薄型均温板的热性能。就前述的量测方法而言,薄型均温板的加热过程受制于铜块的热容量,因同一物体的质量愈大,其热容量愈大,因此铜块的质量大小会影响其热容量,从而使薄型均温板的受热反应产生迟滞现象。
此外,接触式的温度测量其热响应相对较慢,且大多文献指出薄型均温板的温度测量使用热电偶或电阻温度传感器,因涉及传感器的分布与粘接,一部分能量会从这些传感器散失,针对这部分能量是难以估计。对于薄型均温板而言,因其温度梯度变化敏感,因此这部分散失的能量对其影响尤为明显,故无法准确反映出薄型均温板的热性能。鉴于此,为了保证薄型均温板运行时的可靠性及充分发挥其传热性能,实有必要研发一种非接触式量测薄型均温板热性能的量测装置,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主要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搭配激光加热器以及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薄型均温板热性能参数的量测,例如:薄型均温板两端温度差、热阻等,有别于现有技术是利用加热水浴或铜块进行薄型均温板加热,以及利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薄型均温板的温度量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可以准确且快速地量测薄型均温板在特定加热功率下的瞬时温度变化,其响应时间快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可针对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加以固定,避免其在量测过程中发生晃动,故可提高量测结果的精准度,并大幅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包括:恒温腔体、量测辅助治具、加热模块、供气冷却模块以及温度撷取模块。
恒温腔体包括前门、后门以及四面侧壁,四面侧壁为彼此相连通的中空结构,且其底部的侧壁内设置有风扇以及加热器;量测辅助治具以及温度撷取模块是设置于恒温腔体内,且温度撷取模块包括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是设置于恒温腔体外,包括激光加热器以及激光功率传感器,激光加热器是用以提供激光,激光功率传感器是用以侦测激光的加热功率;供气冷却模块包括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进气导管以及出气导管,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是设置于恒温腔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量测辅助治具包括底板、支撑板、乘载板、顶板以及薄型均温板,其中底板、支撑板、乘载板以及顶板,彼此依序排列并通过数个支撑柱相互连接,且薄型均温板是安置在乘载板上。
具体而言,底板上设有分光镜,所述分光镜可使95%的激光穿透,5%的激光反射至激光功率传感器;支撑板设置于底板正上方,支撑板设有通孔,通孔是位于分光镜的正上方;乘载板设置于支撑板上方,乘载板设有第一贯穿部以及出气通道,第一贯穿部通过阻隔板与出气通道相间隔,出气通道与出气导管相连接;顶板设置于乘载板上方,顶板设有第二贯穿部,第二贯穿部是位于第一贯穿部及出气通道的正上方;薄型均温板是安置于乘载板上,其一端设有蒸发段,另一端设有冷凝段,其中,底板、支撑板、乘载板以及顶板四者依序排列并通过数个支撑柱相互连接,且乘载板可沿着支撑柱于顶板与支撑板之间进行垂直移动,进气导管的一端口与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接,另一端口贯穿支撑板而放置在乘载板的出气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加热模块还包括光纤,光纤是用以将激光传输至分光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鼓风机、热交换器、喷嘴流量量测单元以及电阻加热器等加热单元,彼此依序通过气体导管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量测单元以及与所述温度量测单元电性连接的温度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是与加热单元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乘载板还设有数个固定组件,各所述固定组件彼此间隔固定距离设置在第一贯穿部及出气通道的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激光是经由分光镜投射于薄型均温板的蒸发段上,可对蒸发段加热至一预定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进气导管可提供气流,气流是用以冷却薄型均温板的冷凝段。
承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主要是利用激光加热器提供激光热源,经由分光镜将95%的激光投射至薄型均温板的蒸发段,并对其加热至一预定温度,同时通过进气导管提供气流,用以冷却薄型均温板的冷凝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是采用非接触式的加热手段,使薄型均温板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热平衡。此外,本实用新型搭配红外温度传感器来进行薄型均温板的温度量测,其不需要接触到薄型均温板表面,因此能够减小薄型均温板受被测温度场的影响,具有测温精准度高和热惰性小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将其固定在乘载板上,避免在量测过程中发生晃动,而造成量测结果产生误差。
关于本实用新型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此领域的熟习技术人士,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案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及其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热腔体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辅助治具的爆炸图。
图4A及4B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形状的薄型均温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辅助治具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量测辅助治具于实际量测薄型均温板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00、恒温腔体,110、前门,120、后门,130、侧壁,1301、风扇,1302、加热器,200、量测辅助治具,10、底板,101、分光镜,11、支撑板,111、通孔,12、乘载板,121、第一贯穿部,122、出气通道,123、阻隔板,1200、固定组件,13、顶板,131、第二贯穿部,14、挡板,20、支撑柱,30、薄型均温板, 301、蒸发段,302、冷凝段,300、加热模块,310、激光加热器,320、光纤, 330、激光功率传感器,400、供气冷却模块,410、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1、鼓风机,4102、热交换器,4103、喷嘴流量量测单元,4104、加热单位,4105、温度量测单元,4106、温度控制单元,420、进气导管,430、出气导管,500、温度撷取模块,510、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520、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AF、气流,RL、激光。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或“所述”亦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其为单数形式;“包括”和/或“包含”是在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并不排除存在或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的添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的使用,其本身未暗示任何重要性、优先次序、各组件之间的先后次序、或方法所执行的步骤的次序,而仅用作标识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具有不同序数词)的不同组件。
本文中所指的薄型均温板,其结构上具有蒸发段以及冷凝段,当热源传导至蒸发段时,薄型均温板的低真空腔体里面的工作流体,会由液相气化成气相的蒸气,此时蒸气的工作流体因吸收热能而体积迅速膨胀,并往压力低的地方移动(即冷凝段),当蒸气接触到较冷的区域时,会产生凝结的现象,通过凝结过程释放出在蒸发时累积的热,同时再次冷凝变回液体,最后再通过腔体壁的毛细作用回流到蒸发段,此动作将在薄型均温板腔体内重复进行,形成一个循环的散热系统。
本文中所指的热性能,是指一般用来评估薄型均温板是否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的各项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薄型均温板的两端温度差、最大传热量、视热传导系数及热阻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注意的是,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主要是利用非接触式激光加热器以及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薄型均温板的各项热性能参数的量测,诸如薄型均温板两端温度差、启动时间及热阻等,有别于现有技术是利用加热水浴或铜块进行薄型均温板加热,以及利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薄型均温板的温度量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通过固定组件将其固定在乘载板上,避免其在量测过程中发生晃动,而造成量测结果产生误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装置可以准确且快速地量测薄型均温板在特定加热功率下的瞬时温度变化,其响应时间快速,可提高量测结果的精准度,并大幅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
在实际操作前,为确保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的精准度,量测前将进行例行性的校正工作,主要包括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Emissivity)校正以及温度撷取模块的温度量测校正。
首先进行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校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是薄型均温板,将薄型均温板表面均匀地喷上黑色亚光涂料,的后利用分光亮度计量测经黑色亚光涂料处理过的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确认每个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是介于0.95~0.99,且各个薄型均温板所量测出的发射率,其彼此间的误差值不大于2%,俾以确保其发射率的一致性。
接着进行温度撷取模块的温度量测校正,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撷取模块包括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主要是用来量测薄型均温板蒸发段的温度,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主要是用来量测薄型均温板冷凝段的温度,为了确保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正确量测出薄型均温板的温度,因此进行温度量测校正:在已完成发射率校正的薄型均温板其中一侧的两端分别接上热电偶,同时在薄型均温板另一测的两端分别架设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如此一来,可以利用热电偶以及红外温度传感器同步量测薄型均温板的受热温度;接着通过激光加热模块提供一固定功率的激光,对薄型均温板任一侧的中间位置进行加热,经数分钟后,使薄型均温板达到热平衡,纪录热电偶以及红外温度传感器在薄型均温板两端所量测到的受热温度,二者所量测的温度误差值不大于5%。
在完成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校正以及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测校正后,现在请一并参照所附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然而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是薄型均温板的发射率校正或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量测校正,此类校正工作均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的试验前例行性作业,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请求的范围。
现在请一并参照所附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热腔体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辅助治具的爆炸图;图4A及4B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形状的薄型均温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辅助治具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量测辅助治具于实际量测薄型均温板时的侧面剖视图。
首先请参照图1A及1B,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的立体图及平面示意图,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包括:恒温腔体100、量测辅助治具200、加热模块300、供气冷却模块400以及温度撷取模块500。
另请一并参照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温腔体的侧视平面示意图,恒温腔体100是一封闭式腔体,其包括前门110、后门120以及四面侧壁130,分别为顶部侧壁、底部侧壁、右侧壁以及左侧壁。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前门110 以及后门120是设计成可折叠的,具体而言,其是可向外折叠掀开,并安置在恒温腔体100的顶部侧壁130上。此外,各侧壁130为一中空结构,且彼此间相互连通,其底部侧壁130内设置有风扇1301以及加热器1302,通过风扇1301可带动空气在中空侧壁内循环流动。值得注意的是,由风扇1301所产生的流动空气会先经过加热器1302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加热器1302的加热温度是设定在30℃至40℃之间,如此一来,在中空侧壁内的流动空气温度可维持在30℃至40℃之间。
量测辅助治具200以及温度撷取模块500是设置于恒温腔体100内,温度撷取模块500包括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510以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520。加热模块 300是设置于恒温腔体100外,包括激光加热器310以及激光功率传感器330,其中,激光加热器310是用来提供激光,激光功率传感器330是用来侦测激光的加热功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300还包括光纤320,主要是用来传输激光。
供气冷却模块400包括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进气导管420以及出气导管430,其中,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是设置于恒温腔体100外,其包括鼓风机4101、热交换器4102、喷嘴流量量测单元4103以及加热单元4104,彼此依序通过气体导管相互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鼓风机4101所产生的气流会先经过气体导管流至热交换器4102,再流经喷嘴流量量测单元4103,借此控制气流的流速及流量,最终流至加热单元4104,将气流加热至一默认温度。值得注意的是,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亦设有温度量测单元4105以及温度控制单元4106,其中,温度量测单元4105与温度控制单元4106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单元4106与加热单元4104电性连接。具体上,温度量测单元4105是用来侦测进气导管420中气流的温度,并回馈至温度控制单元4106,借此调控加热单元 4104,从而对气流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单元4106的温控是设定在30℃至40℃之间,如此一来,可以确保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所提供的气流温度是维持在30℃至40℃之间,并且通过喷嘴流量量测单元4103持续稳定地提供固定流量的气流。
再请参照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的量测辅助治具的爆炸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量测辅助治具200包括底板10、支撑板11、乘载板12、顶板13以及薄型均温板30,其中底板10、支撑板11、乘载板12、顶板13,四者由下而上依序平行排列并通过数个支撑柱20相互连接,而薄型均温板30是安置在乘载板12 上。
本实施例中的薄型均温板30,又如图4A及4B所示,其可以是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依其热传导方向可区分为蒸发段301以及冷凝段302。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通常是接触热源的位置,借此可将热传导至冷凝段302,通过均温板腔体内作动流体持续地进行液汽两相变化,以及汽体与液体于蒸发段 301及冷凝段302之间汽往液返的对流,使薄型均温板表面呈现快速均温的特性而达到传热的目的。
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底板10上设置有分光镜101,当激光加热器所提供的激光通过光纤传输至分光镜101时,所述分光镜101可使95%的激光穿透,5%的激光反射至激光功率传感器;支撑板11设置于底板10的正上方,其设置有通孔111,通孔111所在位置是位在分光镜101的正上方;乘载板12设置于支撑板11的正上方,其设置有第一贯穿部121以及出气通道122,第一贯穿部 121通过阻隔板123与出气通道122相隔离,第一贯穿部121所在位置是位在通孔 111的正上方,而出气通道122所在位置是位在进气导管420贯穿支撑板11的端口的正上方,且出气通道122的末端是与出气导管相连接;薄型均温板30是安置在乘载板12的上,其中,蒸发段301是对应放置在第一贯穿部121上,冷凝段302是对应放置在出气通道122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贯穿部121的形状可随着蒸发段301的形状加以设计调整,且第一贯穿部121的表面积略小于蒸发段301的表面积,如此一来,乘载板12可以用来乘载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30;顶板13设置有第二贯穿部131,如图5所示,第二贯穿部131的形状可随着薄型均温板30整体形状加以设计调整,且第二贯穿部131的表面积略小于薄型均温板30 整体的表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乘载板12上还设有数个固定组件1200,各个固定组件1200彼此间隔固定距离设置在第一贯穿部121及出气通道122的四周边缘,主要目的是确保薄型均温板30得以稳固地放置在乘载板12上。
再请参照图6,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量测辅助治具于实际量测薄型均温板时的侧面剖视图。具体而言,底板10、支撑板11、乘载板12以及顶板13,四者依序由下而上间隔一适当距离平行排列,并通过数个支撑柱20相互连接,其中,底板10、支撑板11以及顶板13分别与各个支撑柱20相互锁固,而乘载板 12则是可沿着各个支撑柱20于顶板13与支撑板11之间进行上下的垂直移动。
另请一并搭配参照图1B,在实际进行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时,量测辅助治具200是安置在恒温腔体100中,借此确保在量测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所干扰。如前所述,位在恒温腔体100底部侧壁中的风扇1301所产生的流动空气会流经加热器1302进行加热,使得中空侧壁内的流动空气温度维持在30℃至40℃之间,如此一来,可确保在恒温腔体100内的测试环境温度维持在30℃至40℃之间。再者,如图6所示,将薄型均温板30安置在乘载板12上,并确保蒸发段301(图6中虚线椭圆形所示意的区域)是对应放置在第一贯穿部121上,冷凝段302(图6中虚线矩形所示意的区域)是对应放置在出气通道122上。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乘载板12的下方可增设档板14,挡板14亦设有第一贯穿部121。接着,将乘载板12及挡板14朝着顶板13的方向垂直推动,从而使乘载板12、顶板13及挡板14三者紧密贴合,借此将薄型均温板30固定在乘载板12与顶板13之间。
接着,启动激光加热器310,提供一激光作为加热的热源,其中,激光可以是从底板10的通孔111直接投射在分光镜101上,亦可以是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借此将激光传输至分光镜101。本装置所使用的分光镜101可使95%的激光穿透,并投射于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上,同时使5%的激光反射至激光功率传感器 330。如此一来,通过激光功率传感器330所侦测到的功率数值(5%的激光),可推知实际投射在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上的激光加热功率(95%的激光)。
当95%的激光穿透分光镜101后,通过上方的通孔111以及第一贯穿部121,最终投射在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从而对蒸发段301加热至一预定温度。接着,启动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410,通过喷嘴流量量测单元4103以及温度控制单元4106加以调控,从而提供一固定流量及温度的气流AF,气流AF流经进气导管420后吹向薄型均温板30的冷凝段302,从而对冷凝段302进行冷却,最终气流AF将沿着出气通道122,并流经出气导管430而排出至腔体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导管420是贯穿底板10、支撑板11及挡板14,从而使其出气端口放置在乘载板12的出气通道122内,如此一来,通过档板14可将气流AF仅局限在出气通道122中流动,不会四处流散至腔体中,使腔体内的空气对流始终维持在无干扰的自然状态,且第一贯穿部121与出气通道122之间设有阻隔板123,阻隔板123可以防止进气导管420所吹出的气流AF溢流至蒸发段301,从而避免蒸发段301的加热过程受到气流干扰。
另外,如前所述,顶板13设有第二贯穿部131,第二贯穿部131的形状是因应薄型均温板30的整体形状加以调整设计,且第二贯穿部131的表面积略小于薄型均温板30整体的表面积。如此一来,如图5所示,当薄型均温板30被夹在乘载板12与顶板13之间时,顶板13与薄型均温板30二者间实际接触的区域仅局限于薄型均温板30的四周边缘,借此得以防止蒸发段301、冷凝段302和顶板13产生物理上的接触,从而避免薄型均温板30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受到干扰。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薄型均温板30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量测,是通过设置在恒温腔体100内的温度撷取模块500来进行温度侦测。具体而言,在进行温度侦测时,须使用两台红外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510是对齐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520是对齐薄型均温板30 的冷凝段302,从而分别撷取薄型均温板30的蒸发段301在加热期间内随时间变化的对应温度值,以及冷凝段302在冷却期间内随时间变化的对应温度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温度侦测时,必须确保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激光指示光点是投射在第二贯穿部131的区域内,确保其未受到物理屏障的干扰而影响温度量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薄型均温板的物理性损坏:本装置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薄型均温板,并通过特殊设计的顶板及乘载板,可减少薄型均温板与顶板及乘载板的物理接触。此外,本装置的设计可适用于非接触式的加热与量测方法,改善了现有技术利用接触式量测方法而导致薄型均温板受到物理性损坏的缺点。
2.非接触式且快速加热的功能:本装置利用激光加热器,以动态周期性的加热方式,实现不同热流密度下薄型均温板热性能的研究,借此得以更真实地模拟薄型均温板在实际使用上的各种热传导环境。此外,非接触式加热具有短时间内达到热平衡的优点。
3.非接触式且快速量测温度的功能:本装置利用红外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量测,不需要接触到薄型均温板的表面,因此能够减小薄型均温板受被测温度场的影响,具有测温精准度高和热迟滞性小的特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包括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7)

1.一种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恒温腔体,包括前门、后门以及四面侧壁,所述四面侧壁为彼此相连通的中空结构,底部的所述侧壁内设置有风扇以及加热器;
量测辅助治具,设置于所述恒温腔体内;
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恒温腔体外,包括激光加热器以及激光功率传感器,所述激光加热器是用以提供激光,所述激光功率传感器是用以侦测所述激光;
供气冷却模块,包括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进气导管以及出气导管,所述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是设置于所述恒温腔体外;
以及温度撷取模块,设置于所述恒温腔体内,包括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量测辅助治具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分光镜,所述分光镜可使95%的所述激光穿透,5%的所述激光反射至所述激光功率传感器;
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是位于所述分光镜的正上方;
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乘载板可用于盛放超薄均热板,所述乘载板设有第一贯穿部用于穿过出气通道以及出气通道用于排出冷却气体,所述第一贯穿部通过阻隔板与所述出气通道相隔,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出气导管相连接;
设置于所述乘载板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设有第二贯穿部,所述第二贯穿部是位于所述第一贯穿部及所述出气通道的正上方;
以及安置于所述乘载板上的薄型均温板,所述薄型均温板的一端设有蒸发段,另一端设有冷凝段,其中,所述蒸发段是指激光加热器作用于该段超薄均热板时使得超薄均热板内部液体蒸发为气体,所述冷凝段是指该段超薄均热板遇冷使得超薄均热板内部蒸汽冷凝为液体,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板、所述乘载板以及所述顶板依序排列并通过数个支撑柱相互连接,且所述乘载板可沿着各所述支撑柱于所述顶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进行垂直移动,所述进气导管的一端口与所述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接,另一端口贯穿所述支撑板而放置在所述乘载板的所述出气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是用以传输所述激光至所述量测辅助治具底板所述分光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鼓风机、热交换器、喷嘴流量量测单元以及电阻加热器单元,彼此依序通过气体导管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气体流量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量测单元以及与所述温度量测单元电性连接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电阻加热器单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乘载板还设有数个固定组件,各所述固定组件彼此间隔固定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部及所述出气通道的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激光经由所述分光镜投射于所述薄型均温板的所述蒸发段上,可对所述蒸发段加热至一预定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进气导管提供气流,所述气流是用以冷却所述薄型均温板的所述冷凝段。
CN202120073564.3U 2021-01-12 2021-01-12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Active CN216285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3564.3U CN216285019U (zh) 2021-01-12 2021-01-12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3564.3U CN216285019U (zh) 2021-01-12 2021-01-12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5019U true CN216285019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0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3564.3U Active CN216285019U (zh) 2021-01-12 2021-01-12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5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2387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JP4825812B2 (ja) 温度を調整可能なチャック装置を用いた半導体ウエハ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90196325A1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114866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freeze drying protocols using small batches of product
US20090190627A1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KR20070114310A (ko) Ic 소켓의 온도 감지 및 예측
US7632010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7674037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7445378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CN216285019U (zh)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US20090116538A1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CN114755259B (zh) 非接触式薄型均温板热性能量测装置
US7547139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CN219391178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量检测机构
US7527426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20070147470A1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7553072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JP2020505596A5 (zh)
US11808938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test optical element under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
US7547138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7537379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TWM610596U (zh) 非接觸式薄型均溫板熱性能量測裝置
KR20230008504A (ko) 두 물질 표면 사이의 복사열전달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US7537380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US7594749B2 (en) Performance testing apparatus for heat pi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