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2235U -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2235U
CN216262235U CN202122942967.XU CN202122942967U CN216262235U CN 216262235 U CN216262235 U CN 216262235U CN 202122942967 U CN202122942967 U CN 202122942967U CN 216262235 U CN216262235 U CN 216262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rush
connecting rod
dust removing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29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天祥
林纲
范翔
延昊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29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2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2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2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除尘装置包括: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驱动装置,与连接杆连接,用于驱动毛刷旋转扫刷;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连接杆沿其轴向升降;以及吸尘罩,罩设于毛刷的外周,用于抽吸毛刷扬起的灰尘。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中,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杆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并由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沿轴向升降,从而使毛刷可探入凹槽等空间狭小的进行扫刷,并通过吸尘罩由扬起的灰尘吸除,从而提高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池除尘的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中,需要通过焊接对电池的不同结构件进行固定,例如通过焊接固定电池的电极组件与转接片。然而焊接会产生大量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是细小的金属碎屑,易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等问题,因此需使用高压气体或除尘装置等清除电池内部和外部的杂质。然而现有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清除附着在电池内部或外部的灰尘,影响电池质量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除尘装置,用于解决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清除附着在电池上的灰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包括:
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
驱动装置,与连接杆连接,用于驱动毛刷旋转扫刷;
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连接杆沿其轴向升降;以及
吸尘罩,罩设于毛刷的外周,用于抽吸毛刷扬起的灰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杆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并由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沿轴向升降,从而使毛刷可探入凹槽等空间狭小的进行扫刷,并通过吸尘罩由扬起的灰尘吸除,从而提高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还包括联轴器;驱动装置通过联轴器与连接杆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杆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装置连接,可保证驱动装置与连接杆间动力可靠传递。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毛刷包括:毛刷本体和转轴;
转轴为杆状结构,毛刷本体设置于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台阶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杆的末端设置台阶状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刷包括毛刷本体和转轴,转轴与连接杆的末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因此便于更换毛刷,同时也可确保连接杆与毛刷的动力传递稳定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毛刷还包括连接孔和固定件,连接孔沿连接杆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件穿过连接孔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刷和连接杆末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并通过固定件穿过连接孔固定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而即有利于更换毛刷,同时又可保证毛刷与连接杆可靠连接。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毛刷本体包括第一扫刷部和第二扫刷部,第二扫刷部与第一扫刷部同轴设置,且第二扫刷部相对第一扫刷部外向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扫刷部相对第一扫刷部外向凸起,可更好的扫刷非平整表面,提高毛刷扫刷效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吸尘罩的吸入端同轴套设于连接杆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吸尘罩的吸入端同轴套设于连接杆上,从而使吸尘罩与连接杆集成度更好,占用体积更小,便于吸尘罩的吸入端与毛刷一起探入狭小空间进行吸尘,保证吸尘效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与吸尘罩连接,用于驱动吸尘罩相对毛刷上升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升降装置可驱动吸尘罩相对毛刷上升降,从而可根据吸尘需要调整吸尘罩的吸入端与毛刷的相对位置,提高吸尘罩的吸尘效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
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连接杆贯穿第二安装板且与第二安装板可旋转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且连接杆贯穿第二安装板且与第二安装板可旋转连接,从而可提高驱动装置和连接杆的运转可靠性,使其能够高速且稳定的工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两根以上的稳定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稳定杆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进一步提高驱动装置和连接杆的运转可靠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稳定杆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惰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稳定杆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惰轮,可进削减连接杆旋转产生的震动,使连接杆旋转更加稳定。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电机为毛刷提供旋转驱动力,具有体积小、旋转速度高以及控制方便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包括:
除尘装置,用于清扫电池上附着的杂质,除尘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除尘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杆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并由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沿轴向升降,从而使毛刷可探入电池的转接片的焊印表面等空间狭小的进行扫刷,并通过吸尘罩由扬起的灰尘吸除,从而提高除尘装置对电池的除尘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驱动装置和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连接杆的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连接杆与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除尘装置;
11、驱动装置;
12、毛刷;
121、转轴;1211、第一连接部;1212、通孔一;122、毛刷本体;1221、第一扫刷部;1222、第二扫刷部;
13、吸尘罩;131、第二升降装置;
14、连接杆;141、连接杆的末端;1411、第二连接部;1412、通孔二;
15、联轴器;
112、第一安装板;113、第二安装板;114、稳定杆;115、惰轮;
2、电池
21、壳体;
22、电芯组件;221、极耳;
23、盖板组件;231、盖板;232、电极端子;
24、转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现有的电池加工过程中,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的极耳与转接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与转接片也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焊接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是细小的金属氧化物灰尘,这些金属氧化物灰尘会吸附在电池单体的表面以及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芯组件上,从而可能造成电芯组件短路等风险。为了避免焊接形成的金属氧化物灰尘影响电池单体安全,需要使用除尘装置对焊接后的电池单体内部以及外部进行除尘,除尘后再进行盖板封装以及加注电解液等后续工序。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不佳,单次除尘操作无法完全清除吸附在电芯组件表面以及电池单体表面的灰尘,从而影响电池生产效率。并且,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除尘装置的毛刷是横向设置,毛刷与电池的接触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扫刷面积,但对于电极转接片等非平整结构,毛刷无法触及到非平整结构的凹槽部,从而导致毛刷的除尘效果不佳,灰尘易残留在这些非平整结构表面。
因此本申请对现有的除尘装置进行改进,通过改变毛刷的结构以及运动方式提高毛刷对平整结构的除尘能力。具体的,本申请将毛刷设置于连接杆的末端,使毛刷可随连接杆旋转扫刷,并且通过控制连接杆进行轴向升降,使毛刷和吸尘罩可探入至凹槽等狭小的空间内进行除尘,从而提高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本申请除尘装置可用于电池生产系统,电池生产系统包括焊接装置和除尘装置,焊接装置用于对电池进行焊接,除尘装置用于电池焊接后进行除尘。本申请的除尘装置可适用于任何电池,例如电池模块和电池包,或者可以为一次电池和电池,例如,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等。这种电池适用于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例如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辆、船舶和航天器等,例如,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电池用于为上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且上述电池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接、钎焊、等离子弧焊等等。
本申请的除尘装置应用于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工艺后的除尘工艺,清除焊接后残留在电池表面以及电池内部的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是焊接产生的金属氧化物。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2为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方体方形电池单体为例进行说明。电池单体包括壳体21、电芯组件22、盖板组件23、转接片24以及密封构件。其中,壳体21可由铝、铝合金或镀镍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壳体21具有开口和容置腔,电芯组件22容纳于壳体21的容置腔内。
如图1和2所示,盖板组件23设置于壳体21的开口处,与壳体21形成密闭的容置腔,盖板组件23上设置有防爆阀和注液孔。盖板组件23包括盖板231和设置于盖板231上的两个电极端子232,其中一个电极端子为正极电极端子,另一个电极端子为负极电极端子。盖板231是指盖合于壳体21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盖板231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1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1。可选地,盖板231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盖板231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盖板231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232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232可以用于与电芯组件22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3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盖板231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板23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21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盖板231,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体21是用于配合盖板231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22、电解液(在图中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1和盖板231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21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盖板231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盖板231和壳体21一体化,具体地,盖板231和壳体21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21的内部时,再使盖板231盖合壳体21。壳体21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1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22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1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在盖板组件23与电芯组件22之间设置有转接片24,电芯组件22的极耳221通过转接片24与盖板231上的电极端子232电连接。电芯组件22的极耳221与转接片24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除尘装置的毛刷可探入至壳体21内,对其内部的电芯组件22与转接片24进行扫刷除尘,清除焊接产生的灰尘。电芯组件22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电芯组件22可以为卷绕式结构,即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均为带状结构,并且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两圈以上形成电芯组件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芯组件22也可以为层叠式电芯组件,即电芯组件中具有多片第一极片以及多片第二极片,隔膜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设置。
由第一极片的涂覆区延伸出的部分分别作为极耳221;第一极片的极耳221通过转接片24连接于盖板组件23上的电极端子232,同样地,第二极片的极耳通过另一转接片24连接于盖板组件23上的另一电极端子232(即负电极端子)。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设备,该电池生产设备包括除尘装置1,除尘装置1用于清扫电池2上附着的杂质,除尘装置1为以下任一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
其中,电池生产设备可以用于生产以上任意一种或多种电池2。除尘装置1可用于清除电池2表面和电池2内部的灰尘等杂质,尤其是电池2内部结构焊接后产生的灰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为探入式除尘装置,除尘装置1的毛刷12安装于连接杆14的末端,连接杆14由驱动装置11驱动旋转,并由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沿轴向升降,从而使毛刷12可探入电池2的转接片24的焊印表面等空间狭小的进行扫刷,并通过吸尘罩13由扬起的灰尘吸除,从而提高除尘装置1对电池的除尘效果。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1。除尘装置1包括:毛刷12,安装于连接杆14的末端;驱动装置11,与连接杆14连接,用于驱动毛刷12旋转扫刷;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连接杆14沿其轴向升降;以及吸尘罩13,罩设于毛刷12的外周,用于抽吸毛刷12扬起的灰尘。
其中,毛刷12由驱动装置11驱动旋转,从而对电池2等除尘对象进行扫刷,将附着于除尘对象上的灰尘扬起。毛刷12可以包括聚丙烯、尼龙、PBT丝、棉、猪鬃等不同材质的毛刷。驱动装置11用于为毛刷12旋转扫刷提供动力,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电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动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吸尘罩13靠近毛刷12的一端为吸尘端,吸尘罩13的另一端可通过管道连接于真空泵、真空罐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抽吸吸尘罩13内的空气,从而使吸尘罩13具有吸尘功能。吸尘罩13罩设于毛刷12的外周,因此可将毛刷12扬起的灰尘抽吸走,从而实现除尘的目的。
毛刷12通过连接杆14连接于驱动装置11,从而连接杆14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杆状结构,连接杆14可以由铝、铝合金、铁、钢等金属材料制成,毛刷12设置于连接杆14的末端,连接杆14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11连接,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杆14带动毛刷12旋转。由于连接杆14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使毛刷12能够探入至电池2内的转接片24等一些狭小的空间内进行除尘。
第一升降装置(图3中未示出)用于驱动连接杆14沿其轴向升降,从而使连接杆14以及毛刷12下探至需要除尘的位置。第一升降装置可以包括电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等动力装置,并且动力装置可通过链条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皮带传动等不同传动方式驱动连接杆14沿其轴向升降。第一升降装置可直接与连接杆14连接并驱动其沿轴向升降,或第一升降装置也可以与连接杆14间接连接并驱动其轴向升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可以与驱动装置11连接,第一升降装置带动驱动装置11、毛刷12、以及连接杆14一同升降,从而使毛刷12能够沿连接杆14的轴向向下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毛刷12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141,连接杆14由驱动装置11驱动旋转,并由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沿轴向升降,从而使毛刷12可探入电池2内部等狭小空间,对转接片24等非平整结构的进行扫刷,并通过吸尘罩13由扬起的灰尘吸除,从而提高除尘装置1的除尘效果。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还包括联轴器15;驱动装置11通过联轴器15与连接杆14连接。
其中,联轴器15包括但不仅限于弹性联轴器、膜片联轴器、齿式联轴器、鼓形齿式联轴器、万向联轴器或轴承。连接杆14的顶部与联轴器15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11的转轴与联轴器15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11的旋转动力通过联轴器15传递给连接杆14,再由连接杆14带动毛刷12进行旋转扫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4通过联轴器15与驱动装置11连接,可保证驱动装置11与连接杆14间动力可靠传递。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刷12包括:毛刷本体122和转轴121;转轴121为杆状结构,毛刷本体122设置于转轴121的一端,转轴121的另一端设置有台阶状的第一连接部1211,连接杆14的末端设置台阶状的第二连接部1411,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可拆卸连接。
转轴121的直径可以与连接杆14的直径相等或接近,台阶状的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分别包括L形的连接面,且尺寸相等,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可以相互契合连接,并且使转轴121与连接杆14连接后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可拆卸连接包括: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通过抱环连接、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通过卡接结构连接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毛刷12包括毛刷本体122和转轴121,转轴121与连接杆的末端141通过第一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接部1411可拆卸连接,因此便于更换毛刷12,同时也可确保连接杆14与毛刷12的动力传递稳定性。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4与毛刷12还包括连接孔和固定件,连接孔沿连接杆14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固定件穿过连接孔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
其中,在第一连接部1211上设置有通孔一1212,在第二连接部1411上设置有通孔二1412,当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对接时,通孔一1212和通孔二1412的端部对齐形成连接孔,固定件通过通孔一1212和通孔二1412所形成的连接孔将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连接在一起。其中,固件件可以为螺栓、销钉等能够穿过连接孔并同时与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毛刷12和连接杆的末端141的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设置有连接孔,并通过固定件穿过连接孔固定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411,从而即有利于更换毛刷12,同时又可保证毛刷12与连接杆14可靠连接。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刷本体122包括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第二扫刷部1222与第一扫刷部1221同轴设置,且第二扫刷部1222相对第一扫刷部1221外向凸起。
其中,第一扫刷部1221的直径可与转轴121的直径相等或近似,第一扫刷部1221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二扫刷部1222位于第一扫刷部1221的中部,且第二扫刷部1222具有一定厚度,第二扫刷部1222的直径小于第一扫刷部1221,从而使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形成同轴的阶梯状结构。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也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即由同一块材料经过裁剪等工艺加工形成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刷部1221和第二扫刷部1222也可以是两块材料通过粘接、线缝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扫刷部1222相对第一扫刷部1221外向凸起,可更好的扫刷具有凹坑或凸包的非平整表面,从而提高毛刷12的扫刷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尘罩13的吸入端同轴套设于连接杆14上。
其中,吸尘罩13包括但不仅限于塑料管、橡胶管等柔性管道制成,吸尘罩13的吸入端与连接杆14同轴设置,连接杆14从吸尘罩13的外部插入并位于吸入端的中部,吸尘罩13的吸入端罩设于毛刷12的外周。吸尘罩13的后段(即吸尘罩13除去吸入端的剩余部分)向连接杆14外侧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尘罩13的吸入端同轴套设于连接杆14上,从而使吸尘罩13与连接杆14集成度更好,占用体积更小,便于吸尘罩13的吸入端与毛刷12一起探入狭小空间进行吸尘,保证吸尘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131;第二升降装置131与吸尘罩13连接,用于驱动吸尘罩13相对毛刷12上升降。
第二升降装置131可以包括电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等动力装置,并且动力装置可通过链条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皮带传动等不同传动方式与吸尘罩13连接,用于驱动吸尘罩13的吸入端沿连接杆14的轴向升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升降装置131可驱动吸尘罩13相对毛刷12上升降,从而可根据吸尘需要调整吸尘罩13的吸入端与毛刷12的相对位置,提高吸尘罩13的吸尘效果。可选的,在除尘时,可将吸尘罩13的吸入端与毛刷12一并下探至除尘装置进行除尘作业,并在作业至一定时长后,通第一升降装置驱动毛刷12上升,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131驱动吸尘罩13的吸入端停留在原位进行抽吸,此时,由于毛刷12不在吸尘罩13的吸入端内,因此吸尘罩13的吸尘阻力更小,吸力更大,可更好的吸除吸尘罩13的吸入端附近的灰尘。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1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驱动装置1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2上;第二安装板113与第一安装板112相对设置,连接杆14贯穿第二安装板113且与第二安装板113可旋转连接。
其中,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可以钢板、铝板、铝合金板等具有较高强度的板材制成。驱动装置11可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2上。第二安装板113可以与第一安装板112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113也可以与除尘装置1的基座等其他相对固定的结构连接。连接杆14贯穿第二安装板113,连接杆14可通过轴承等旋转连接件与第二安装板113可旋转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2上,且连接杆14贯穿第二安装板113且与第二安装板113可旋转连接,第二安装板113可有效吸收连接杆14旋转时的震动力,为连接杆14提供侧向支撑力,从而可提高驱动装置11和连接杆14的运转可靠性,使其能够高速且稳定的工作。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之间连接有两根以上的稳定杆114。
稳定杆114可以由金属杆制成,稳定杆114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12固定连接,稳定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13固定连接,通过稳定杆114将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固定在一起。稳定杆114的数量可以有多根,如图3所示,具有四根稳定杆114,四根稳定杆114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的四角。在其他实施例中,稳定杆114也可以是两根,两根稳定杆114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的两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稳定杆114连接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可进一步提高驱动装置11和连接杆14的安装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稳定杆114靠近第二安装板113的一端设有惰轮115。
其中,稳定杆114具有多根,每根稳定杆114上均设置有惰轮115,其中,惰轮115可以但不仅限于可旋转或可滑动的设置于稳定杆114上。由于惰轮115具有一定的重量,惰轮115设置于稳定杆114上可吸收驱动装置11旋转时的振动力,并且可改变稳定杆114、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的共振频率,使其共振频率避开驱动装置11工作时的振动频率。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稳定杆114靠近第二安装板113的一端设有惰轮115,可进削减连接杆14旋转产生的震动,使连接杆14高速旋转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包括电机。
其中,驱动装置11中电机的旋转轴通过联轴器15与连接杆14连接,电机通过联轴器15和连接杆14驱动毛刷12旋转扫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电机为毛刷12提供旋转驱动力,具有体积小、旋转速度高以及控制方便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毛刷,安装于连接杆的末端;
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毛刷旋转扫刷;
第一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沿其轴向升降;以及
吸尘罩,罩设于所述毛刷的外周,用于抽吸所述毛刷扬起的灰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轴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包括:毛刷本体和转轴;
所述转轴为杆状结构,所述毛刷本体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台阶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置台阶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孔和固定件,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连接杆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本体包括第一扫刷部和第二扫刷部,所述第二扫刷部与所述第一扫刷部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扫刷部相对所述第一扫刷部外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的吸入端同轴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与所述吸尘罩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吸尘罩相对所述毛刷上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旋转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两根以上的稳定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有惰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
12.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尘装置,用于清扫电池上附着的杂质,所述除尘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
CN202122942967.XU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Active CN216262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2967.XU CN21626223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2967.XU CN21626223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2235U true CN216262235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2967.XU Active CN21626223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2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9750B1 (ko) 배터리 팩
US731898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317265B1 (ko) 로봇 아암을 포함하는 로봇
US20060068276A1 (en) Collector plate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728436A (zh) 二次电池
KR102548913B1 (ko) 배터리 팩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볼팅 장치
CN210743993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WO2022262351A1 (zh) 清洁设备、电池单体、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加工方法
EP3920257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N216262235U (zh) 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103240713B (zh) 手持电动工具
CN110465512B (zh) 探针清洁装置
CN216398492U (zh) 除尘装置及电池生产系统
WO2024060466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6213983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4589002U (zh) 一种耐高温锂离子电池
CN219704864U (zh) 壳体打开装置
CN215783031U (zh) 一种锂电池原料搅拌装置
CN219497946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57588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827714U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2533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213658U (zh) 一种耐压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CN219717213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9793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