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8453U -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8453U
CN216258453U CN202121503895.2U CN202121503895U CN216258453U CN 216258453 U CN216258453 U CN 216258453U CN 202121503895 U CN202121503895 U CN 202121503895U CN 216258453 U CN216258453 U CN 21625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utum
heat dissipation
shell
sputum excre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38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松
高超
唐克锋
张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38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中,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包括外壳、振动排痰组件以及至少两散热器,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腔;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其中两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高排痰机内部的散热效率,提高信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排痰机可以对不易自主咳痰排出的病人进行辅助排痰,以代替传统的人工胸部叩击、震颤、定向挤推进行的体位引流,可将长期滞留于肺部或较深层积液经多方位震动、挤压并定向引液,使痰液排出体外。但现有的排痰机的内部散热效果不甚理想,内部电子元件或是电子线路长期在高温下工作,极易造成损坏,影响排痰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旨在提高排痰机内部的散热效率,提高信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腔;
振动排痰组件,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以及
至少两散热器,其中两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散热器包括顶部散热器和底部散热器,所述顶部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空间,所述底部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散热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顶部散热器均设于安装腔的顶部空间并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外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和
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主体相对的两侧壁,且所述支撑壳体与所述壳主体的至少部分底壁抵接,所述支撑壳体背离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一侧设有把手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壳体还包括两连接板和抵接板,两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把手部与至少一所述连接板连接,两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主体相对的两侧壁连接,以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抵接板的相对两侧折弯连接;
和/或,两所述连接板相对且平行设置。
和/或,两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抵接板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痰设备包括电控组件,所述外壳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壳主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主体可拆卸连接,并罩盖所述安装口,以使所述电控组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口以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安装口的表面的中部区域;
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喇叭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喇叭模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喇叭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的安装腔内的振动排痰组件,该振动排痰组件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同时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还包括至少两散热器,其中两散热器设于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振动排痰组件进行散热。如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因振动排痰组件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大量热量,并及时散出,同时两个散热器的设置也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保证了振动排痰组件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支撑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部分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散热器和壳主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另一视角的散热器和壳主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外壳的支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外壳的支撑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另一视角的支撑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安装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的安装板和电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440308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100。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100包括外壳10、振动排痰组件20以及至少两散热器30,所述外壳10内设有安装腔10A;所述振动排痰组件20设于所述外壳10的安装腔10A内,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其中两所述散热器30设于所述外壳10的安装腔10A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所述振动排痰组件20进行散热。
其中,排痰设备主要是用于不便于自主排痰的患者,该排痰设备的振动排痰组件20与排痰背心连接,由排痰设备的输出端输出的振动气流与排痰背心的输入端连通,如此在患者穿上排痰背心后,可以通过振动排痰组件20对排痰背心输入振动气流,从而使得排痰背心内部也充满振动气流,通过气流反复进出产生的膨胀-收缩周期运动对患者胸腔进行挤压扣拍,使患者肺部的痰液顺利排出,待痰液排出到口部咽部后,在进行气流振动排痰后,需要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吸痰器为电动吸痰器,其连接外部电源,内部有可以产生负压气流的部件,从而通过负压气流的吸力将患者口中的痰液吸出。而该散热器30可以为风冷散热器30或者热管散热器30,风冷散热器30为散热片上面镶嵌一个风扇的那种散热方式,种类最多适应多种应用场景。而热管散热器30是利用热体相变吸热的原理进行传递的散热原件。热管结果分为传导段,绝热段和冷凝段。热体在通过吸收热传导形成热气体,通过绝热段释放出热量,从中循环工作,是一个非常静音的散热原理。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100包括外壳10和设于外壳10的安装腔10A内的振动排痰组件20,该振动排痰组件20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同时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100还包括至少两散热器30,其中两散热器30设于外壳10的安装腔10A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振动排痰组件20进行散热。如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因振动排痰组件20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大量热量,并及时散出,同时两个散热器30的设置也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保证了振动排痰组件20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所述至少两散热器30包括顶部散热器31和底部散热器32,所述顶部散热器31设于所述安装腔10A的顶部空间,所述底部散热器32设于所述安装腔10A的底部空间。其中,通过分别设置顶部散热器31和底部散热器32以位于安装腔10A内不同的位置,以在安装腔10A内形成不同流向的散热气流,如此以对安装腔10A内的顶部和底部同时进行散热,且不同流向散热气流可以提高安装腔10A内的空气流动,进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以保证了振动排痰组件20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散热器31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顶部散热器31均设于安装腔10A的顶部空间并相对设置。其中,该外壳10内设有两支撑柱113,通过设置两个顶部散热器31分别可拆卸连接于两支撑柱113并相对设置,如此可以对振动排痰组件20的相对两侧同时输出散热气流,进而以进一步提高对振动排痰组件20的散热效率,以保证振动排痰组件20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散热器30与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间隙4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外壳10的内壁面与散热器30间隙设置,从而为散热器30提供了散热间隙40,以使散热气流可以在散热间隙40进行流通,以保证散热器30的正常散热工作,进而保证振动排痰组件20能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散热器3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3,所述外壳10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33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11,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33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11,以将所述散热器30固定于所述外壳10。其中,第一连接孔33和第二连接孔111可以螺纹孔,而连接件则可以是螺钉,利用螺钉将散热器30与外壳10相固定,该固定方式安装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易于进行拆卸,方便后续进行维护保养。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销钉连接、铆钉连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将散热器30与外壳10相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至图8,所述外壳10包括壳主体11和支撑壳体12,所述壳主体11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10A,所述支撑壳体12连接于所述壳主体11相对的两侧壁,且所述支撑壳体12与所述壳主体11的至少部分底壁114抵接,所述支撑壳体12背离所述壳主体11的底壁114的一侧设有把手部121。其中,该壳主体11和支撑壳体12的材质均可以为合金或者不锈钢钣金等,即可以提供较好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又能保证其使用寿命。如此通过设置支撑壳体12以对壳主体11的底部进行支撑,同时由于支撑壳体12连接于壳主体11相对的两侧壁,从而将壳主体11底部的承载力分担至两侧壁处,进而以提高排痰设备底部的支撑,提高搬移时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壳体12背离壳主体11的底壁114的一侧设有把手部121,进而用户可以直接提持把手部121便可以对排痰设备进行搬移,搬移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使用排痰设备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体12还包括两连接板122和抵接板123,两所述连接板122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123的相对两侧,所述把手部121与至少一所述连接板122连接,两所述连接板122与所述壳主体11相对的两侧壁连接,以使所述抵接板123与所述壳主体11的底壁114抵接。其中,连接板122和抵接板123呈板体结构,如此以避免增大排痰设备整体的体积,两连接板122分别与所述壳主体11相对的两侧壁连接,以使壳主体11左右两侧的受力平衡,而两连接板122与壳主体11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以便于提高连接和拆卸的效率。而为了提高把手部121连接的稳定性,以保证用户提持把手部121的稳定性,从而将把手部121的相对两侧可以分别与两连接板122连接,进而可以分别通过两连接板122进行分担受力,以保证支撑壳体12的使用寿命。而抵接板123可以完全覆盖壳主体11的底壁114,而对壳主体11的底部整体进行支撑,以保证支撑壳体12支撑壳主体1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121包括握持杆1211和两固定螺钉1212,两所述连接板122均开设有穿设通孔1222,所述握持杆121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穿设通孔1222内,一所述固定螺钉1212穿过一所述穿设通孔1222与所述握持杆1211的一端连接固定,另一所述固定螺钉1212穿过另一所述穿设通孔1222与所述握持杆121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其中,两连接板122均开设有穿设通孔1222,而该握持杆1211的两端分别穿设固定于两穿设通孔1222内以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再通过两固定螺钉1212分别穿过两穿设通孔1222以对握持杆1211的两端进行固定,如此该连接方式较为方便,便于后期的维修拆卸,此外,该握持杆1211可由为圆杆设置,以便于用户进行握持。
更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板122分别与所述抵接板123的相对两侧折弯连接;其中,通过两连接板122分别与抵接板123的相对两侧折弯连接,从而以使两连接板122与抵接板123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设置,进而以当支撑壳体12连接于壳主体11,圆滑过渡设置的内壁面可以较好地贴合壳主体11,同时圆滑过渡设置的外壁面可以避免对用户造成割伤的危险性,提高排痰设备的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两所述连接板122相对且平行设置。其中,两连接板122相对且平行设置,不仅便于前期加工,同时便于组装时进行定位,且壳主体11的相对两侧壁也可以平行设置,如此可以增大两连接板122与壳主体11的相对两侧壁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两所述连接板122和所述抵接板123为一体结构。其中,两连接板122和抵接板123可以为一体结构,如此即省去了前期的组装过程,同时还保证了支撑壳体12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参照图6和图7,两所述连接板122开设有至少一散热通孔1221,所述散热通孔1221连通所述壳主体11的内部。具体而言,该散热孔贯穿连接板122的相对两表面,将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如此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可由该散热通孔1221与外部环境进行换热,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振动排痰组件20和雾化组件等电子元件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由该散热通孔1221排向外部,保证了排痰设备内的振动排痰组件20和雾化组件始终能在较为正常的温度下工作,避免了其中连接线、电子元件或是振动排痰组件20和雾化组件的损坏,从而延长了排痰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通孔1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通孔1221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多个散热通孔1221可以形成过滤结构,散热通孔1221的数量越多,散热通孔1221的尺寸越小,因此可以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内,保证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电子元件的清洁。而散热通孔1221的形状为腰形孔,通过设置腰形孔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支撑壳体12的制造也较为方便。当然散热通孔1221的形成也可以是规则的圆形、方形或是多边形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述排痰设备包括电控组件50,所述外壳10还包括安装板13,所述壳主体11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10A的安装口112,所述电控组件5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与所述壳主体11可拆卸连接,并罩盖所述安装口112,以使所述电控组件50可穿过所述安装口112以位于所述安装腔10A内。其中,该电控组件50可以通过电连接线与振动排痰组件20和雾化组件等进行电性连接,如此以在前期安装时可以先将电控组件50安装于安装板13,之后再将安装板13连接于组装外壳10便可以使电控组件50容置于组装外壳10的安装腔10A内,而在后期维修时,通过拆卸安装板13便可以同步将电控组件50从安装腔10A内带出到外界,以便于后期的维修,进而不仅能降低排痰设备的前期装配难度,同时提高后期对排痰设备的电控组件50的拆卸维修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而该安装口112的开口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规则形状,即以便于前期加工,同时也便于后期用户可以通过该安装口112对安装腔10A内部的电器件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组件50位于所述安装板13朝向所述安装口112的表面的中部区域;其中,该电控组件50位于安装板13朝向安装口112的表面的中部区域,如此以使得操作人员在安装或者拆卸安装板13时,不容易触碰到电控组件50,保证电控组件50安装于安装板13的稳定性,同时电控组件50位于安装板13较为居中的位置也使得安装板13整体受力平衡,以保证操作人员拆卸安装板13时的稳定性,保证拆卸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3朝向所述安装口112的表面呈平面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电控组件50安装于安装板13的稳定性,从而通过将安装板13朝向安装口112的表面呈平面设置,即该安装板13可以呈平板进行设置,不仅便于加工,同时电控组件50可以完全贴合于安装板13朝向安装口112的表面,进而增大电控组件50与安装板13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电控组件50安装于安装板13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50包括接口模块51、电源模块52以及喇叭模块53,所述接口模块51、电源模块52以及喇叭模块53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3,所述接口模块51和所述喇叭模块53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52电性连接。其中,该电源模块52主要为接口模块51和喇叭模块53以及等位于安装腔10A内的电器件进行供电,从而以使得排痰设备可以不用外接电源线也可以进行正常使用,以提稿排痰设备使用的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电源模块52可以是质量较轻且可以随时充放电为锂电池,当然电源模块52也可以为是能反复充电、放电的铅蓄电池等。而该接口模块51可以与外部数据线进行电性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当然电源模块52还可以通过该接口模块51与外界电源进行电性连接以进行充电,而该喇叭模块53可以用于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医护人员该病人使用的排痰设备的实时情况,以提高排痰设备的使用性。而该接口模块51、电源模块52以及喇叭模块53间隔设置于安装板13,如此以便于操作人员可以快捷清晰地找到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以便于前期安装和后期维修,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安装时相互之间会造成干涉的情况。而该接口模块51、电源模块52以及喇叭模块53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板13,以便于后期维修进行拆卸。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腔;
振动排痰组件,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振动气流;以及
至少两散热器,其中两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安装腔内,以用于输出散热气流对所述振动排痰组件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散热器包括顶部散热器和底部散热器,所述顶部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空间,所述底部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散热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顶部散热器均设于安装腔的顶部空间并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外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和
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主体相对的两侧壁,且所述支撑壳体与所述壳主体的至少部分底壁抵接,所述支撑壳体背离所述壳主体的底壁的一侧设有把手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还包括两连接板和抵接板,两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把手部与至少一所述连接板连接,两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主体相对的两侧壁连接,以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壳主体的底壁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抵接板的相对两侧折弯连接;
和/或,两所述连接板相对且平行设置;
和/或,两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抵接板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设备包括电控组件,所述外壳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壳主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主体可拆卸连接,并罩盖所述安装口,以使所述电控组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口以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安装口的表面的中部区域;
和/或,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喇叭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喇叭模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喇叭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CN202121503895.2U 2021-07-01 2021-07-01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Active CN21625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895.2U CN216258453U (zh) 2021-07-01 2021-07-01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3895.2U CN216258453U (zh) 2021-07-01 2021-07-01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8453U true CN216258453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3895.2U Active CN216258453U (zh) 2021-07-01 2021-07-01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8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099158A5 (zh)
CN105592977A (zh) 用于数控机床的控制台
CN216258453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排痰设备
CN215292949U (zh) 一种降温效果良好的挂脖风扇
CN213782696U (zh) 配电柜用降温装置
JPH06318124A (ja) 電子装置
CN211827143U (zh) 一种面向云制造应用的数据处理设备
CN215188051U (zh) 散热模组、电子设备及储能设备
CN215809178U (zh) 一种空调控制器外壳散热结构
CN217720247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散热装置及激光器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215819287U (zh) 一种风冷式电磁屏蔽电源
CN215499908U (zh) 组装外壳和排痰设备
CN211908641U (zh) 一种变频器
CN21290175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07517829U (zh)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
CN21137859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五金电源外壳
CN212677585U (zh) 散热型井场采集器及其散热装置
CN217933170U (zh) 移动硬盘
CN214959247U (zh) 一种简易变频器
CN217936351U (zh) 一种微波消融设备
CN215987251U (zh) 一种鼠标、鼠标套装及电脑
CN218918062U (zh) 高效散热模组及笔记本电脑
CN209879400U (zh) 服务器装置及网络设备
CN21522288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风力发电机用的风机变频器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1302, Shenzhe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 No.20, Gaoxin South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1302, Shenzhe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 No.20, Gaoxin South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AMBULANC (SHENZHEN) 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101, Evergrande Fashion Huigu Building, Fulong Road, Shanghengla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A1302, Shenzhe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 No.20, Gaoxin South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ecurity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