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7097U - 一种助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7097U
CN216257097U CN202122036465.0U CN202122036465U CN216257097U CN 216257097 U CN216257097 U CN 216257097U CN 202122036465 U CN202122036465 U CN 202122036465U CN 216257097 U CN216257097 U CN 216257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module
shell
trigger
f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64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千理
李飞飞
马珍
杨哲耀
张文伶
杨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eic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c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c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c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64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7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7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70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606 priority patent/WO202302521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针装置,包括:外壳;内壳,位于外壳内,其包括上部体和下部体,形成有贯穿该上部体和下部体的击发壳体通道,所述下部体的内径大于上部体的内径;击发模块,可在击发壳体通道内移动,用于夹持或放松发射器机构;初始状态,所述击发模块锁止于上部体;解锁击发模块,其带着发射器机构下移,直至发射器机构移动脱离击发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设置内径不同的上部体和下部体,使得击发模块可以处于锁止状态,且从锁止状态到解锁状态的切换动作简单,即击发方式更简单,击发模块和内壳的配合运动更加平稳;通过外壳外部的触发按钮解锁击发模块,解锁操作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助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糖连续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助针装置。
背景技术
CGMS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植入用户皮下组织,植入皮肤内的生物传感器和组织液接触,产生电流信号,并将产生的电流信号传递给固定在皮肤上的固定接收器,固定接收器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值换算成血糖浓度数值。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以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可将其形象地比喻为“血糖电图”,与心电图类似,能获得患者在佩戴期间的血糖波动图,是了解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与患者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作为可视化糖尿病治疗的工具。
CGMS一般由一款可微创植入人体皮下的基于GOx的“针型”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及一套无线或有线的信号检测及传输/记录装置(发射器),以及将检测到的电流信号转换成葡萄糖浓度的处理器(通常置于App或接收器中)组成,通常,还需要一个将传感器植入皮下的助针器。
传感器探头在植入前被套设入半闭针内,在助针器的作用下,植入针的植入操作能够将植入针连同传感器一同植入皮肤下方;并且植入针的撤针操作能够将植入针快速撤出人体皮肤,而使得传感器留置在皮肤下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助针器来快速、稳定地实现植入针的植入操作和撤针操作。
现有的助针器结构相对复杂,出针的稳定性不够,影响传感器探头进入皮下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击发方式更简单,出针稳定性高的助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针装置,包括:
外壳;
内壳,位于外壳内,其包括上部体和下部体,形成有贯穿该上部体和下部体的击发壳体通道,所述下部体的内径大于上部体的内径;
击发模块,可在击发壳体通道内移动,用于夹持或放松发射器机构;
初始状态,所述击发模块锁止于上部体;
解锁击发模块,其带着发射器机构下移,直至发射器机构移动脱离击发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壳设置内径不同的上部体和下部体,使得击发模块可以处于锁止状态,且从锁止状态到解锁状态的切换动作简单,即击发方式更简单,击发模块和内壳的配合运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击发模块形成有弹性卡爪,其用于夹持发射器机构,所述内壳的下部体形成薄壁部,当弹性卡爪下移至薄壁部,其放松对发射器机构的夹持。薄壁部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当弹性卡爪移动至薄壁部时,可以实现自动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击发模块设有触发卡扣,当击发模块锁定时,该触发卡扣卡设在击发壳体通道的开口处;在触发按钮上施加外力,将该触发卡扣推动脱离内壳顶面,解除击发模块的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连接有触发按钮,在触发按钮上施加外力,用于解除击发模块的锁定。通过外壳外部的触发按钮解锁击发模块,解锁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击发模块还包括锁定支架,其包括卡箍和弹夹,所述卡箍可夹持在所述触发按钮,阻止其相对外壳发生移动。锁定支架和触发按钮的设计避免了用户的误触发,提高助针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击发壳体通道内设有击发壳体导向筋,所述击发模块设有导向限位槽,该导向限位槽和击发壳体导向筋限位配合,实现击发模块的平移。击发壳体导向筋和导向限位槽的配合使得整个植针过程更平稳,平移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内壁设有击发壳体导向槽,所述击发模块设有底盘导向槽,该底盘导向槽和击发壳体导向槽限位配合,实现击发模块的平移。击发壳体导向槽和底盘导向槽的配合使得整个植针过程更平稳,平移更稳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形成于内壳的引导针通道,及用于夹持或放松引导针机构的拔针件,该引导针形成供发射器机构的传感器伸入的空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形成于内壳的调节旋钮通道,调节旋钮,可调引导针机构,及用于夹持或放松可调引导针机构的拔针件;所述调节旋钮的部分伸入该调节旋钮通道,所述可调引导针机构与调节旋钮相连,转动该调节旋钮可驱动引导针伸缩。可调引导针机构的设计,在生产中即可调节为不同植入长度的引导针,再与对应的发射器机构配置,可以设置成适合各种皮肤厚度、各类人种的用户使用;节省产线和仪器的投入,可以在生产中随机应变,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可调引导针机构与调节旋钮的配合使用,只用轻旋可调引导针机构或调节旋钮,即可实现引导针的上下移动,易于操作且方便用户根据皮肤测量厚度自行调节引导针的植入长度,减少了客户因扎针过深的不适感。
进一步的,所述拔针件上形成滑脱斜面,所述击发模块设有拔针壳体装夹卡扣,其与滑脱斜面配合,用于在击发模块锁止状态下对拔针件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包括刻度盘,防止其脱离外壳的限位台阶,可与可调引导针机构相连的连接端,及可与调节旋钮连接端的调节旋钮挡块止转配合的调节限位块,所述调节旋钮旋转一周,引导针的长度伸缩2-8mm。通过调节旋钮转动调整引导针的伸缩长度,可以方便、快速地调节引导针的植入深度,配合使得传感器准确植入目标深度,保证后续皮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刻度盘使得引导针的伸缩长度便于直观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壳设置内径不同的上部体和下部体,使得击发模块可以处于锁止状态,且从锁止状态到解锁状态的切换动作简单,即击发方式更简单,击发模块和内壳的配合运动更加平稳;通过外壳外部的触发按钮解锁击发模块,解锁操作更方便;使得整个植针过程更平稳;可调引导针机构的设计,在生产中即可调节为不同植入长度的引导针,再与对应的发射器机构配置,可以设置成适合各种皮肤厚度、各类人种的用户使用;节省产线和仪器的投入,可以在生产中随机应变,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可调引导针机构与调节旋钮的配合使用,只用轻旋可调引导针机构或调节旋钮,即可实现引导针的上下移动,易于操作且方便用户根据皮肤测量厚度自行调节引导针的植入长度,减少了客户因扎针过深的不适感;可以方便、快速地调节引导针的植入深度,配合使得传感器准确植入目标深度,保证后续皮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刻度盘使得引导针的伸缩长度便于直观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和调节旋钮的转动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壳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壳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发按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拔针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拔针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引导针机构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击发模块的立体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击发模块的立体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触发按钮下压解锁击发模块)的内部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击发模块下移)的内部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击发模块解除对发射器机构的限位)的内部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转动调节旋钮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锁定支架解除对触发按钮的锁定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放置到预期植入部位并按下触发按钮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射器机构粘贴在皮肤表面工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助针装置,包括外壳2000、内壳3000、击发模块10000、发射器机构11000、底盖12000、击发弹簧8000、拔针弹簧7000、拔针件6000、引导针机构9000。内壳3000置于外壳2000内,所述外壳内设有外壳连接端2003,所述外壳连接端2003与内壳3000相连,内壳3000包括上部体3009和下部体3010,该下部体3010的内径大于上部体3009的内径,且在内壳3000形成有贯穿该上部体3009和下部体3010的击发壳体通道3003。
击发模块10000的部分位于击发壳体通道3003内,其可以沿着击发壳体通道3003上下平移,用于夹持或放松发射器机构11000。
在初始状态下,击发模块10000锁止在上部体3009,具体是锁止在上部体3009的击发壳体通道3003开口处。
解锁击发模块10000,其可以带着发射器机构11000下移,直到发射器机构11000移动脱离击发模块10000,其可以粘合在人体皮肤上,如图22所示。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击发模块10000形成有弹性卡爪10004,其与发射器机构11000配合连接。在内壳3000的下部体3010形成薄壁部3011,当弹性卡爪10004下移至薄壁部3011时,薄壁部3011 放松了对弹性卡爪10004的夹持,继而放松了对发射器机构11000的夹持。
为了实现击发模块10000的自动击发,在击发模块10000上形成容纳击发弹簧8000的击发弹簧容纳槽10005,击发弹簧8000一端与击发模块10000相抵,另一端与内壳3000相抵,在内壳3000上也形成击发弹簧容纳槽3005。
击发模块10000还设有触发卡扣10007。当击发模块10000锁定时,该触发卡扣10007与内壳3000的击发壳体通道3003接触,具体是触发卡扣10007卡设在击发壳体通道3003的开口处。即未击发时,触发卡扣10007卡住击发壳体通道3003顶面边缘,实现击发模块 10000与内壳3000相互锁死。
为了便于击发模块10000的解锁,外壳2000上连接有触发按钮 2000,具体是连接在外壳2000的触发按钮连接端2002。如图9所示,所述触发按钮4000包括触发面4001、限位台阶4002、触发杆4003 和限位柱4004。所述触发面4001是用户按压面,触发面4001表面有凸粒,方便用户按压和识别触发按钮4000;所述触发面4001、限位台阶4002位于触发按钮连接端2002的两端,所述触发杆4003与击发模块10000抵触连接,通过按压触发面4001使得触发杆4003抵压击发模块10000。
触发卡扣10007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在触发卡扣10007上施加外力,触发杆4003挤压触发卡扣10007离开击发壳体通道3003顶面边缘时,即脱离内壳3000顶面时,解锁击发模块10000的锁定,助针装置实现击发。
为了避免触发旋钮4000随意移动,击发模块10000还包括锁定支架5000,其包括卡箍5001和弹夹5002。所述卡箍5001位于触发面4001下端和触发按钮连接端2002上端,实现对触发按钮4000的锁死,防止用户误触发;所述卡箍5001内侧还可以设置凸块,限位柱4004上还可设置凹槽,卡箍5001凸块与限位柱4004凹槽配合,可以更高效的实现对触发按钮4000的锁死,所述弹夹5002是U型、 V型或其他易于操作的形状,方便用户单手挤压弹夹5002,撑开卡箍5001,实现对触发按钮4000的解锁,此时用户按压触发按钮4000,可以实现对击发模块10000的击发。
为了实现击发模块10000和内壳3000的稳定平移,击发壳体通道3003内设有击发壳体导向筋3006,击发模块10000设有导向限位槽10006,所述导向限位槽10006与击发壳体导向筋3006互相配合,完成对击发模块10000运动的轴向限位,使得植入过程更加平稳。
内壳3000的内壁设有击发壳体导向槽3007,击发模块10000设有底盘导向槽10003,所述底盘导向槽10003与击发壳体导向槽3007 互相配合,完成对击发模块10000运动的轴向限位,击发过程更加平稳。
在内壳3000上还形成引导针通道,该引导针通道内安装有用于夹持或放松引导针机构的拔针件6000,引导针机构包括引导针,其具有可以容纳传感器的空腔。
为了便于引导针穿过,击发模块10000还包括过针通道10008。
上述引导针机构可以是现有产品,也可以是可以调节伸缩长度的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
如图13所述,此时为可以调整引导针的伸缩长度的可调引导针机9000,图2、图3、图6所示,此时内壳3000上还形成调节旋钮通道3002,调节旋钮通道3002上连接有调节旋钮1000,所述拔针件 6000包括导向筋6001、滑脱斜面6002、拔针弹簧容纳槽6003和三爪卡扣6004。所述导向筋6001与拔针壳体导向槽3004配合,拔针件6000可在拔针壳体导向槽3004内上下滑动,实现植针和拔针的平稳进行;所述滑脱斜面6002与击发模块1000接触,具体是在击发模块1000上设置拔针壳体装夹卡扣10001,其与滑脱斜面6002配合,实现未击发状态,对拔针件6000的固定与限位;拔针弹簧容纳槽6003 容纳拔针弹簧7000,拔针弹簧7000在初始状态为蓄力状态;所述三爪卡扣6004与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配合。
所述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包括引导针9001、活动针座9002和固定针座9003,所述引导针9001为不封闭的引导针,引导针9001 上端设有外螺纹,中段为过渡平滑面,下端为植入端,该植入端具有平滑表面并可以容纳传感器,即形成供发射器机构11000的传感器伸入的空腔。固定针座9003外表面具有缺口9004,该缺口9004与拔针件的三爪卡扣6004配合,实现对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的夹持。
转动调节旋钮1000可以驱动引导针9001伸缩。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调节旋钮1000包括刻度盘1001、齿状柱面1002、限位台阶1003、连接端1004、调节限位块1005,所述刻度盘1001上具有标识,旋转调节旋钮1000一周,可以调节引导针9001长度伸缩 2-8mm,优选伸缩4mm,本助针装置调节旋钮初始值是4mm,刻度盘1001的标识范围为4mm-8mm;所述齿状柱面1002可以增大调节旋钮1000与使用者的摩擦力,便于用户使用;所述限位台阶1003与外壳2000相连,所述刻度盘1001与外壳2000相连,限位台阶1003 和刻度盘1001限制调节旋钮1000的轴向运动,防止其脱离外壳2000;所述连接端1004与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相连,可采用摩擦力较大的材料使得连接端1004与可调引导针机构9000必须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可实现旋转;所述调节限位块1005与调节旋钮挡块2004止转配合连接,用于限制调节旋钮1000只可旋转±36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是,根据厚度检测仪检测的皮肤厚度,与初始植入长度比较,用户调节刻度盘1001(顺时针/逆时针→增长/ 减少),调节引导针9001的植入长度;发射器机构11000收到厚度检测仪检测的皮肤厚度后,会自动调节传感器11003的植入长度。
或者,根据厚度检测仪检测的皮肤厚度,与初始植入长度比较,用户调节刻度盘1001(顺时针/逆时针→增长/减少),同时手动操作调节改变传感器11003的植入长度。
如图20所示,用户打开锁定支架和底盖。
如图21所示,用户将助针装置放置在预期植入部位,按压触发按钮4000,助针装置击发。
如图22所示,发射器机构11000粘贴在皮肤表面开始工作,可视窗口显示传感器植入人体皮肤的深度、血糖值、血糖监测曲线、电量、WiFi/蓝牙连接等信息,在传感器调节状态时,也可以显示传感器植入深度数据、电量、WiFi/蓝牙连接信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内壳,位于外壳内,其包括上部体和下部体,形成有贯穿该上部体和下部体的击发壳体通道,所述下部体的内径大于上部体的内径;
击发模块,可在击发壳体通道内移动,用于夹持或放松发射器机构;
初始状态,所述击发模块锁止于上部体;
解锁击发模块,其带着发射器机构下移,直至发射器机构移动脱离击发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模块形成有弹性卡爪,其用于夹持发射器机构,所述内壳的下部体形成薄壁部,当弹性卡爪下移至薄壁部,其放松对发射器机构的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模块设有触发卡扣,当击发模块锁定时,该触发卡扣卡设在击发壳体通道的开口处;在触发按钮上施加外力,将该触发卡扣推动脱离内壳顶面,解除击发模块的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连接有触发按钮,在触发按钮上施加外力,用于解除击发模块的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模块还包括锁定支架,其包括卡箍和弹夹,所述卡箍可夹持在所述触发按钮,阻止其相对外壳发生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击发壳体通道内设有击发壳体导向筋,所述击发模块设有导向限位槽,该导向限位槽和击发壳体导向筋限位配合,实现击发模块的平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内壁设有击发壳体导向槽,所述击发模块设有底盘导向槽,该底盘导向槽和击发壳体导向槽限位配合,实现击发模块的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内壳的引导针通道,及用于夹持或放松引导针机构的拔针件,该引导针形成供发射器机构的传感器伸入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内壳的调节旋钮通道,调节旋钮,可调引导针机构,及用于夹持或放松可调引导针机构的拔针件;所述调节旋钮的部分伸入该调节旋钮通道,所述可调引导针机构与调节旋钮相连,转动该调节旋钮可驱动引导针伸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针件上形成滑脱斜面,所述击发模块设有拔针壳体装夹卡扣,其与滑脱斜面配合,用于在击发模块锁止状态下对拔针件的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包括刻度盘,防止其脱离外壳的限位台阶,可与可调引导针机构相连的连接端,及可与调节旋钮连接端的调节旋钮挡块止转配合的调节限位块,所述调节旋钮旋转一周,引导针的长度伸缩2-8mm。
CN202122036465.0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助针装置 Active CN216257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6465.0U CN216257097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助针装置
PCT/CN2022/114606 WO2023025213A1 (zh) 2021-08-27 2022-08-24 一种助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6465.0U CN216257097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助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7097U true CN216257097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6465.0U Active CN216257097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助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70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5213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助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5213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助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8555B (zh) 一种受体生理参数测量系统
KR102212145B1 (ko) 연속 혈당 측정기용 센서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EP1192899B1 (en) Adjustable endcap for lancing device
EP2061375B1 (en) Body fluid monitoring and sampling devices
US7105006B2 (en) Adjustable lancet device and method
US20080200838A1 (en) Wearable, programmable automated blood testing system
JP3697100B2 (ja) 穿刺具
KR101331732B1 (ko) 체액 샘플의 형성 및 그 분석을 위한 기구 및 시스템
CN216535292U (zh) 分析物水平监测系统
CN216257097U (zh) 一种助针装置
US20230329969A1 (en) Auxiliary applicator for a biosensor
US11291389B2 (en) Sensor insertion device
CN111202531A (zh) 一种家用自动血糖检测采血仪
WO2011152580A1 (ko) 란셋 재사용 방지장치
CN113040761A (zh) 一种吸附旋钮助针器
WO2023092914A1 (zh)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
WO2023025213A1 (zh) 一种助针装置
CN212234457U (zh) 一种家用自动血糖检测采血仪
CN115886804A (zh) 一种植入深度可调式助针装置
CN215687884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KR101050706B1 (ko) 란셋 재사용 방지장치
CN115919300A (zh) 一种分析物水平监测系统
CN215874655U (zh) 一种可调引导针机构
CN112155567B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血糖仪
CN216257098U (zh) 植入深度可调的发射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