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9966U - 一种新型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9966U
CN216249966U CN202122422338.4U CN202122422338U CN216249966U CN 216249966 U CN216249966 U CN 216249966U CN 202122422338 U CN202122422338 U CN 202122422338U CN 216249966 U CN216249966 U CN 21624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ano
bridge
string
cabinet
musical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23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全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yin Youcheng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yin Youcheng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yin Youcheng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yin Youcheng 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23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9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琴,其包括琴颈、琴箱、琴码、拉弦板和支撑在琴码上的多根琴弦,琴颈与琴箱连接;琴颈远离琴箱的一端为琴头,琴头靠近琴箱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弦枕和指板;琴弦的一端连接在琴头上,另一端与设置在琴箱靠近琴尾处的拉弦板连接;弦枕和琴码支撑在琴弦的下侧;琴码设置有两个,两个琴码分别为高度较高的支撑琴码和高度较低的稳定琴码,支撑琴码和稳定琴码垂直于琴箱设置,稳定琴码位于靠近琴尾的一侧。本申请具有结构稳定、方便安装、便于调节、音质和音色稳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弦乐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琴。
背景技术
弦乐器一般包括琴颈和琴箱,琴颈的一端与琴箱连接,琴颈的另一端安装有琴弦,琴箱上设置有用于拉弦的拉弦板和用于支撑琴弦的琴码;琴弦的另一端通过拉弦板安装在琴箱远离琴颈的一端,琴码垂直安装在琴箱靠近琴弦的面板上,并支撑在琴弦与琴箱面板之间。
演奏者通过拨动琴弦或通过琴弓拉动琴弦,使琴弦产生震动,琴弦通过琴码带动琴箱震动,声波在琴箱内进行反弹后通过琴箱上开设的音孔散发出来,最后进入外界空气中传播至人耳。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明人发现,琴码对琴弦的支撑,再对琴箱进行的传动仅通过琴码的支撑脚,支撑脚与琴箱面板处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仅容易使面板受到的压强较大从而容易破损,还容易造成面板震动不均匀,使音质变得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琴码向琴箱传播震动时更加稳定,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琴,使琴演奏时发出的音质得到提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琴,包括琴颈、琴箱、琴码、拉弦板和支撑在琴码上的多根琴弦,琴颈与琴箱连接;琴颈远离琴箱的一端为琴头,琴头靠近琴箱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弦枕和指板;琴弦的一端连接在琴头上,另一端与设置在琴箱靠近琴尾处的拉弦板连接;弦枕和琴码支撑在琴弦的下侧;琴码设置有两个,两个琴码分别为高度较高的支撑琴码和高度较低的稳定琴码,支撑琴码和稳定琴码垂直于琴箱设置,稳定琴码位于靠近琴尾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琴码,支撑琴码和稳定琴码共同对琴弦进行支撑,分散琴弦通过琴码向琴箱作用的压力,减少琴箱受到的压强,从而使琴箱不易凹陷或损坏;通过稳定琴码的码脚,还可以对琴弦位于支撑琴码靠近琴尾一侧的面板进行共振叠加,从而使乐器的音量增大和音质更为饱满,稳定琴码的顶端支撑拉线绳,从而减少整个拉弦板系统产生的杂音;支撑琴码和稳定琴码共同作用,将琴弦的震动传导至琴箱,从而使琴箱的震动更加均匀,提高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可选的,琴头上穿设有与琴头平面垂直的弦轴和与弦轴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配合的弦钮,琴弦缠绕在弦轴上,琴弦通过弦轴与琴头连接,通过转动弦钮转动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旋钮转动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对琴弦的震动频率进行调整,使琴弦的音高便于校准。
可选的,琴颈设置有与琴箱侧壁连接的柄根,琴颈与琴箱倾斜设置,琴颈靠近琴头的一端向远离指板的方向倾斜;指板沿琴颈向琴箱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的指板可以使演奏者按压琴弦的范围更大,从而使琴演奏时的音域更宽;同时延伸的指板也可以使琴颈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使琴弦得到更稳定的支撑基础。
可选的,支撑琴码远离琴箱的一侧设置有与琴弦适配的琴弦安装槽,琴弦安装槽的数量与琴弦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琴弦安装在琴弦安装槽中,使琴弦不易从支撑琴码上滑落,从而使琴弦得到支撑琴码更加稳定的支撑。
可选的,拉弦板设置有两部分,分别为安装在琴箱的琴尾处的固定拉弦件和设置在支撑琴码与稳定琴码之间的收弦板;固定拉弦件与收弦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通过稳定琴码支撑;收弦板远离连接绳的一侧与琴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收弦板将多根琴弦与连接绳进行连接,将多根琴弦的震动进一步进行统一和稳定;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根琴弦传递到连接绳的振动,从而减少了由于连接弦振动使琴箱产生不必要杂音的情况。
可选的,稳定琴码远离琴箱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绳适配的连接绳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绳安装槽的设置,使连接绳在支撑于稳定琴码上时,受到连接绳安装槽的限制,不易从稳定琴码上滑落,从而使琴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可选的,连接绳位于稳定琴码靠近收弦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卡环的设置,使稳定琴码的上端得到限位,使稳定琴码不易移动,从而提高琴码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的,连接绳上设置有外螺纹,限位卡环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内螺纹,限位卡环与连接绳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动限位卡环,还可以根据稳定琴码的移动位置,调节限位卡环在连接绳上的位置,让稳定琴码在面板上有更多位置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共振,得到更多的音色。
可选的,琴箱包括侧板,琴箱内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琴箱侧板内壁上,支撑机构包括穿出琴箱并与支撑琴码的支撑脚位置对应的受力座,受力座对支撑琴码进行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机构的受力座对琴码进行支撑,使琴码对面板的压力得到分担,从而使面板受到的琴码的压力减小,使面板不易在琴弦对琴码较大压力作用下产生损坏和变形;还可以使琴箱受到来自琴码的更加均匀的震动传导,从而使音色更加稳定、音质更加优质;由于支撑机构的设计可以让面板做的更薄,从而使面板对琴码震动的动能转化可以得到提升,因而琴的音量也会得到提高。
可选的,受力座与琴箱的距离可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受力座在支撑柱上的高度,改变琴码通过受力座对面板的压力,从而改变琴箱产生震动后的音色和音质,使琴箱发出的声音具有更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琴码,减少琴箱受到的压强,从而使琴箱不易凹陷或损坏,还可以减少整个拉线板组件产生的杂音,从而使琴箱的震动更加均匀,提高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2.通过限位卡环的位置设置,让稳定琴码在面板上有更多位置选择,这样就能产生不同的共振,得到更多的音色;
3.通过限位卡环的设置,使稳定琴码的上端得到限位,使稳定琴码不易移动,从而提高琴码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琴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展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琴的琴箱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展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琴的琴箱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琴颈;11、琴头;111、弦轴;112、弦钮;12、弦枕;13、指板;14、柄根;2、琴箱;21、面板;211、音孔;22、侧板;221、安装座;222、侧音孔;2211、限位凹槽;23、尾柱;24、支撑机构;241、支撑梁;2411、限位凸块;242、承重梁;2421、支撑柱;2422、受力座;3、琴码组件;31、支撑琴码;311、琴弦安装槽;312、低音支撑脚;3121、限位槽;313、高音支撑脚;32、稳定琴码;321、连接绳安装槽;4、拉弦板组件;41、固定拉弦件;42、收弦板;43、连接绳;431、限位卡环;5、琴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琴。
参照图1、图2,新型琴包括琴颈1、琴箱2、琴码、拉弦板和支撑在琴码上的多根琴弦5,琴颈1与琴箱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琴弦5设置有三根,三根琴弦5的粗细均不相同,最细的琴弦5为高音琴弦,最粗的琴弦5为低音琴弦5,三根琴弦5按照粗细顺序排放,且相互平行。
琴颈1远离琴箱2的一端为琴头11,琴头11靠近琴箱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弦枕12和指板13;琴弦5的一端连接在琴头11上,另一端与设置在琴箱2靠近琴尾处的拉弦板连接;弦枕12和琴码支撑在琴弦5的下侧;
琴头11上穿设有与琴头11平面垂直的弦轴111和与弦轴111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配合的弦钮112,弦钮112与琴头11垂直且与琴头11轴向转动连接,通过从琴头11背离琴弦5的一侧转动弦钮112,带动弦轴111转动;琴弦5缠绕在弦轴111上,琴弦5通过弦轴111与琴头11连接,通过转动弦钮112带动弦轴111转动,从而调节琴弦5的松紧程度。
琴颈1远离琴头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琴箱2侧壁连接的柄根14,琴颈1与琴箱2倾斜设置,琴颈1靠近琴头11的一端向远离指板13的方向倾斜;指板13沿琴颈1向琴箱2方向延伸,琴弦5与指板13平行且之间留有一段距离。
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撑琴弦5,琴码采用琴码组件3,琴码组件3包括用于支撑琴弦5的支撑琴码31和用于稳定琴弦5支撑的稳定琴码32,支撑琴码31和稳定琴码32垂直于琴箱2设置,稳定琴码32位于靠近琴尾的一侧,稳定琴码32的高度比支撑琴码31低。
支撑琴码31靠近琴箱2的一侧设置为两处支撑脚,分别为与低音琴弦对应的低音支撑脚312和与高音琴弦对应的高音支撑脚313;通过支撑琴码31和弦枕12的支撑,琴弦5与指板13平行且留有一段距离;支撑琴码31远离琴箱2的一侧设置有与琴弦5适配的琴弦安装槽311,琴弦安装槽311的数量与琴弦5对应;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琴弦5设置为三根,琴弦安装槽311的数量也为三个,三根琴弦5分别配合安装在三处琴弦安装槽311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根琴弦5震动的稳定性和音色统一性,拉弦板也采用拉弦板组件4,拉弦板组件4包括安装在琴箱2的琴尾处的固定拉弦件41、设置在支撑琴码31与稳定琴码32之间的收弦板42和用于连接固定拉弦件41和收弦板42的连接绳43;收弦板42远离连接绳43的一侧与琴弦5连接;连接绳43通过稳定琴码32支撑。
参照图1、图3,稳定琴码32远离琴箱2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绳43适配的连接绳安装槽321;连接绳43通过连接绳安装槽321支撑在稳定琴码32上。收弦板42为等腰三角形板状结构,且两侧斜边呈内凹弧形,收弦板42靠近底边的一侧设置有三处与琴弦5对应的安装孔,琴弦5的端部从安装孔穿出后通过螺母或其他限位方式进行固定安装。
固定拉弦件4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绳43的第一连接孔,收弦板42的顶角处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绳43的第二连接孔,连接绳4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通过螺母或其他限位方式进行固定安装。
通过收弦板42和连接绳43,可以将三根琴弦5的震动进一步进行统一和稳定;通过在连接绳43与琴弦5之间安装收弦板42,在一定程度上对琴弦5传递到连接绳43的震动进行了缓冲,减少了连接绳43产生的演奏者不需要的振动,从而减少了由于连接绳43振动而发出的杂音。
稳定琴码32与琴箱2抵接设置,且可以通过调节稳定琴码32的位置,进而调节稳定琴码32与支撑琴码31的距离,改变琴弦5震动的音色和音质。稳定琴码32与琴箱2抵接时,在连接绳43对稳定琴码32作用的向支撑琴码31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容易使稳定琴码32向支撑琴码31方向移动;
为了使稳定琴码32的位置更加稳定,连接绳43位于稳定琴码32靠近收弦板4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环431;连接绳43上设置有外螺纹,限位卡环431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内螺纹,限位卡环431与连接绳43螺纹连接。
通过限位卡环431的设置,使稳定琴码32的上端得到限位,使稳定琴码32不易移动;并且通过拧动限位卡环431,还可以调节限位卡环431在连接绳43上的位置,使限位卡环431能更好的适配稳定琴码32的位置。
参照图4、图5,琴箱2为空心结构,包括面板21、侧板22和底板;面板21和底板形状一致,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1一侧边沿呈圆弧结构,另一侧边沿呈弧形收束结构,使面板21为水滴状的形状,且形状对称;侧板22环绕安装在面板21和底板的边缘,侧板22在安装时通过胶水或者其他粘合剂与面板21和底板固定连接。
面板21上设置有用于发散声音的音孔211,演奏者通过拨动或琴弓的摩擦力使琴弦震动,琴弦的震动通过琴码进而传导至琴箱2,使琴箱2产生震动,琴箱2震动产生的声波在琴箱2内部进行多次的反弹,从音孔211中散发出来,进入外界空气中传播到人耳中。
为了分散支撑琴码31对面板21的压力,琴箱2内设置有支撑机构24,支撑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梁241和承重梁242,支撑梁241竖向设置,且支撑梁241的轴线与面板21和底板的对称中线位于同一平面;承重梁242垂直固定在支撑梁241靠近面板21的一侧,承重梁242与琴码平行,且关于支撑梁241对称;承重梁242的位置与支撑琴码31的位置对应。
为了安装支撑梁241,侧板22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座221,两个安装座221分别与支撑梁241的端部对应,且两个安装座221分别固定在侧板22内壁与琴头和琴尾位置对应处;安装座221开设有与面板21垂直的限位凹槽2211,限位凹槽2211从靠近面板21一侧开设;支撑梁241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凸块2411。
安装时,通过将限位凸块2411从限位凹槽2211靠近面板21一侧插入,通过限位凹槽2211靠近底板一侧的侧壁对限位凸块2411的限位支撑,使支撑梁241的两端支撑安装在安装座221上。
为了使限位凹槽2211与限位凸块2411的配合更加稳定,限位凹槽2211为燕尾槽结构的限位凹槽2211,限位凸块2411的截面与限位凹槽2211的截面适配呈梯形;通过燕尾槽结构的限位凹槽2211对限位凸块2411进行限位卡接,可以使安装座221与支撑梁241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
参照图4,承重梁242与支撑梁241铆接;具体的,承重梁242的下侧设置有安装用的宽度与支撑梁241适配的凹槽,支撑梁241的上侧设置有宽度与承重梁242适配的凹槽;进一步,还可以在铆接处通过胶水进行加固。
通过铆接的结构设置,既可以使支撑梁与承重梁之前的接触面积增大,使支撑梁与承重梁之前的安装更加稳定,且便于用胶水固定;在拼装琴箱时,支撑梁与承重梁之间的铆接结构可以便于找准承重梁的安装位置,从而使承重梁更容易安装到位,提高安装准确性和安装便捷程度。
参照图4、图5,为了支撑支撑琴码31,承重梁242上与支撑琴码31的低音支撑脚312位置对应处垂直固定有支撑柱2421,支撑柱2421的端部穿出面板21;面板21对应开设有用于穿设支撑柱2421的安装孔,支撑柱2421通过安装孔穿出面板21;支撑柱2421的直径小于低音支撑脚312支撑面的尺寸。
支撑柱2421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支撑琴码31的受力座2422,受力座2422为圆盘结构,受力座2422与支撑柱2421垂直,支撑柱2421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受力座2422通过支撑柱2421的外螺纹与支撑柱2421螺纹连接;
优选的,低音支撑脚312的支撑面上设置有与支撑柱2421适配的限位槽3121,通过安装槽将支撑柱插入低音支撑脚312的支撑面,使支撑琴码31不易移动,此时支撑琴码31通过受力座2422的支撑,减少对面板21的压力,从而使面板21在受到支撑琴码31压力震动时不易损坏。
通过转动受力座2422,可以调节受力座2422在支撑柱2421上的高度,从而调节受力座2422对面板21的压力,使琴发出不同的音色。
进一步还可以在受力座2422的外壁上设置防滑纹,使受力座2422外壁的摩擦系数增大,在转动受力座2422时可以更加省力,从而便于调节受力座2422的高度。
参照图3、图4,琴箱2内还设置有音柱,音柱为圆柱结构,音柱的两端分别与面板21和底板抵接,音柱的位置与支撑琴码31支撑在受力座2422上支撑脚的另一侧的支撑脚位置对应。通过音柱进一步提高面板21与底板之间的震动传导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音质稳定性和音量。
参照图1,琴箱2的侧板22靠近演奏者的一侧开设有侧音孔222,侧音孔22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椭圆形孔,通过侧音孔222可以将琴箱2中的声音更好地传导至演奏者,增大演奏时的监听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侧音孔222调整琴箱2内音柱的位置,以及更方便地安装和调节支撑机构。
参照图1、图2,琴箱2下侧还安装有尾柱23,在进行演奏使,既可以通过尾柱23将琴支撑在演奏台上,便于演奏者演奏,还可以通过尾柱23将琴箱2的震动传导至演奏台,使演奏台一并震动,从而扩大音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琴,包括琴颈(1)、琴箱(2)、琴码、拉弦板和支撑在琴码上的多根琴弦(5),琴颈(1)与琴箱(2)连接;琴颈(1)远离琴箱(2)的一端为琴头(11),琴头(11)靠近琴箱(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弦枕(12)和指板(13);琴弦(5)的一端连接在琴头(11)上,另一端与设置在琴箱(2)靠近琴尾处的拉弦板连接;弦枕(12)和琴码支撑在琴弦(5)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码设置有两个,两个琴码分别为高度较高的支撑琴码(31)和高度较低的稳定琴码(32),支撑琴码(31)和稳定琴码(32)垂直于琴箱(2)设置,稳定琴码(32)位于靠近琴尾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头(11)上穿设有与琴头(11)平面垂直的弦轴(111)和与弦轴(111)通过蜗轮蜗杆结构配合的弦钮(112),琴弦(5)缠绕在弦轴(111)上,琴弦(5)通过弦轴(111)与琴头(11)连接,通过转动弦钮(112)转动弦轴(111)调节琴弦(5)的松紧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颈(1)设置有与琴箱(2)侧壁连接的柄根(14),琴颈(1)与琴箱(2)倾斜设置,琴颈(1)靠近琴头(11)的一端向远离指板(13)的方向倾斜;指板(13)沿琴颈(1)向琴箱(2)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琴码(31)远离琴箱(2)的一侧设置有与琴弦(5)适配的琴弦安装槽(311),琴弦安装槽(311)的数量与琴弦(5)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弦板设置有两部分,分别为安装在琴箱(2)的琴尾处的固定拉弦件(41)和设置在支撑琴码(31)与稳定琴码(32)之间的收弦板(42);固定拉弦件(41)与收弦板(42)之间连接有连接绳(43),连接绳(43)通过稳定琴码(32)支撑;收弦板(42)远离连接绳(43)的一侧与琴弦(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琴码(32)远离琴箱(2)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接绳(43)适配的连接绳安装槽(3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43)位于稳定琴码(32)靠近收弦板(4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环(4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43)上设置有外螺纹,限位卡环(431)的内壁上配合设置有内螺纹,限位卡环(431)与连接绳(43)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箱(2)包括侧板(22),琴箱(2)内设置有支撑机构(24),支撑机构(24)安装在琴箱(2)的侧板(22)内壁上,支撑机构(24)包括穿出琴箱(2)并与支撑琴码(31)的支撑脚位置对应的受力座(2422),受力座(2422)对支撑琴码(31)进行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座(2422)与琴箱(2)的距离可调节。
CN202122422338.4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新型琴 Active CN21624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2338.4U CN216249966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新型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2338.4U CN216249966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新型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9966U true CN21624996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2338.4U Active CN216249966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新型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9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4945B2 (en) String instrument
US4632002A (en) Rigidly constructed portable electric double bass
US9978346B2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for generating sound from two sound board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instrument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6613968B1 (en) Guitar bridge and tailpiece
KR101369218B1 (ko) 어뎁터
US3892159A (en) Soundboard-bridge configuration for acoustic guitars
US11094299B2 (en) Locking bridge assembly
JP2020118995A (ja) 楽器の反対側にある二枚のサウンドボードから音を発生させる楽器
JP5296616B2 (ja) 打楽器の音調整装置
CN216249966U (zh) 一种新型琴
JP2007534018A (ja)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ギター用サウンドボード
US6646191B1 (en) Tension top guitar
CN113781983A (zh) 一种新型琴
US20210158787A1 (en) Go Drum
US5355756A (en) Sound-enhanced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US10971118B2 (en) Guitar
CN215954811U (zh) 一种新型琴的琴箱
US20030010180A1 (en) Musical instrument
US20110185877A1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CN113781982A (zh) 一种新型琴的琴箱
CN219435530U (zh) 一种指板高度可调的吉他
CN220543577U (zh) 牵拉转接装置、弦乐器演奏系统及吉他
RU2087947C1 (ru) Классический струнный музыкаль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US20120144972A1 (en) Stringed instrument
US11620969B1 (en) Spring bracing system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