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3535U -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 Google Patents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3535U
CN216243535U CN202122797136.8U CN202122797136U CN216243535U CN 216243535 U CN216243535 U CN 216243535U CN 202122797136 U CN202122797136 U CN 202122797136U CN 216243535 U CN216243535 U CN 216243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nitrogen
nitrogen tank
partition
accommod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71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范
黄非繁
叶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un Ka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un Ka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un Ka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un Ka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71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3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3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3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液氮罐内胆包括本体、盖体以及握持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每个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冻存盒,且每个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将冻存盒卡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盖体能够卡合连接本体;且本体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握持件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提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凹槽内,且提拉段能够相对本体转动,通过设置握持件可以快速方便地取放液氮罐内胆。且由于本体和盖体由泡沫材质制成,其抗震性好,且冻存盒能卡合固定在本体内,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冻存盒所受碰撞或振动,从而避免试样破裂,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背景技术
对于血袋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试样通常需要储存于低温环境中运输。相关技术中,可以借助于液氮罐进行运输,通过将试样放置于冻存盒中,并将冻存盒置于内胆中,然后将内胆放入液氮罐中,可以实现低温远距离运输。
但是,相关技术中,液氮罐内胆难以从液氮罐中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以方便取出液氮罐内胆。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氮罐内胆,用于液氮罐中,包括:本体,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每个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冻存盒,且每个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将冻存盒卡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部;盖体,盖体上设置有配合部,连接部能够与配合部相卡合,以连接本体和盖体;握持件,本体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握持件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提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凹槽内,且提拉段能够相对本体转动,且本体和盖体均由泡沫材质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本体内部具有总容纳区,总容纳区沿第一方向的顶端具有开口,盖体盖设于开口;总容纳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部,第一分隔部用于将总容纳区分隔为多个第一容纳腔,以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为高度,第一分隔部的高度小于总容纳区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容纳腔正对第一分隔部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将冻存盒抵靠于第一分隔部的表面,且多个第一凸起构成卡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沿第一方向延伸成条状,且第一凸起的高度与总容纳区的高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将第一容纳腔正对第一分隔部的表面分割为多个子面,其中一个子面距离第一分隔部的距离大于其余子面距离第一分隔部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上也设置有凸出于盖体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隔部,每个第二分隔部与一个第一分隔部对应设置,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卡合固定第二分隔部,且安装槽构成连接部,第二分隔部构成配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容纳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一个冻存盒的一部分,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一个冻存盒的另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容纳腔正对第二分隔部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用于将冻存盒抵靠于第二分隔部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高度与本体的高度相同,且盖体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每个第二凹槽的高度与盖体的高度相同,且每个第一凹槽与一个第二凹槽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用于连通本体外部空间与第一容纳腔,通孔用于穿设测温探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穿线孔,第一穿线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本体,且每个第一凹槽中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穿线孔连通的第二穿线孔,第二穿线孔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本体的底端具有位于两个第一穿线孔之间的第三凹槽;握持件还包括连接于提拉段两端的两个安装段,每个安装段背离提拉段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设第二穿线孔、第一穿线孔,并与另一个安装段连接,且安装段的部分容纳于第三凹槽内。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液氮罐,包括:罐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液氮罐内胆,液氮罐内胆容纳于罐体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通过在液氮罐内胆中设置本体、盖体以及握持件,其中,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每个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冻存盒,且每个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将冻存盒卡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盖体能够卡合连接本体;且本体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握持件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提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凹槽内,且提拉段能够相对本体转动,通过设置握持件可以快速方便地取放液氮罐内胆。且由于本体和盖体由泡沫材质制成,其抗震性好,且冻存盒能卡合固定在本体内,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冻存盒所受碰撞或振动,从而避免试样破裂,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氮罐内胆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本体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盖体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本体; 110:第一容纳腔;
111:子面; 120:卡合部;
121:第一凸起; 130:连接部;
131:安装槽; 140:第一凹槽;
150:总容纳区; 151:第一分隔部;
160:通孔; 170:第一穿线孔;
180:第二穿线孔; 190:第三凹槽;
200:盖体; 210:配合部;
220:第二分隔部; 230:第二容纳腔;
231:第二凸起; 240:第二凹槽;
300:握持件; 310:提拉段;
320:安装段; 400:冻存盒。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对于血袋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试样通常需要储存于低温环境中运输。相关技术中,可以借助于液氮罐进行运输,通过将试样等放置于冻存盒中,并将冻存盒置于内胆中,然后将内胆放入液氮罐中,可以实现低温远距离运输。
但是,相关技术中,内胆难以从液氮罐中取出,且内胆由铝制成,其抗震性差,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与液氮罐的罐体以及冻存盒之间发生碰撞,使得冻存盒受到碰撞或振动,进而导致试样破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通过设置握持件,可以方便将液氮罐内胆取出。通过将液氮罐内胆设置为泡沫材质,并将冻存盒卡合固定在液氮罐内胆内部,可以减少冻存盒所受碰撞和振动,保护了试样,降低了其破损的概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液氮罐内胆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图1中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本体的仰视图;图4为图1中盖体的仰视图。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氮罐内胆,用于液氮罐中,液氮罐可以包括罐体,罐体内可以具有空腔,液氮罐内胆可以放置于空腔中,且液氮罐中可以设置有液氮,以使得液氮罐内胆处于低温环境中,方便保存和运输血液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试样。
液氮罐内胆包括:本体100、盖体200以及握持件300。本体100为液氮罐内胆的主要组成部分,本体100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110,每个第一容纳腔110用于容纳冻存盒400,且每个第一容纳腔110内设置有卡合部120,卡合部120用于将冻存盒400卡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110。
其中,本体100可以大致为柱状结构,例如圆柱形、或者棱柱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可以大致呈圆柱状,液氮罐的罐体内部可以具有空腔,本体100的直径可以略小于圆柱形空腔的直径,使得本体100放入圆柱形空腔后,两者之间不易产生晃动,可以减小液氮罐内胆和罐体之间的碰撞。
冻存盒400可以大致为长方体结构,每个第一容纳腔110可以用于放置一个冻存盒400。
可以理解,本体100中的多个容纳腔110可以都用于存放冻存盒400,或者只有多个中的部分用于存放冻存盒400,其余第一容纳腔110可以作为冗余备份。例如,图2中,一共设置有2个第一容纳腔110,其中一个可以存放一个冻存盒400,另一个可以作为备份设置。
另外,第一容纳腔110内设置有卡合部120,以卡合固定冻存盒400。卡合部1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0的截面积可以与冻存盒的截面积大致相同,以方便将冻存盒400卡合在第一容纳腔110内,第一容纳腔110的内表面构成卡合部120。
本体100上还设置有连接部130。盖体200上设置有配合部210,连接部130能够与配合部210相卡合,以连接本体100和盖体200,使得盖体可以盖设于本体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0可以为凸起,配合部210可以为凹槽,使得两者可以相互卡合固定。
握持件300可以连接在本体100上,其可以为手柄、绳索、或背带等结构,本体100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0,两个第一凹槽140可以设置于本体100的外表面上,每个第一凹槽140可以为沿本体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通槽,从而可以方便安装和容纳握持件300,使得本体100的外形可以大致与罐体的空腔匹配。
握持件300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310,提拉段310可以为握持件300的至少部分,该部分可以用于与操作者的手部接触,提拉段3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凹槽140内,且提拉段310能够相对本体100转动,从而方便提拉液氮罐内胆。提拉段310相对本体100的转动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两者可以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等。
且本体100和盖体200均由泡沫材质构成,泡沫材质可以是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泡沫等。泡沫材质整体布满无数互相连通或互不连通的微孔,由其制成的本体100和盖体200可以吸收振动,抗震性好。
当需要从液氮罐中取出试样时,可以打开液氮罐,然后通过提拉握持件300将液氮罐内胆整体从罐体中拉出,接着可以打开盖体200,暴露出内部的冻存盒400,然后取出冻存盒400,并取出位于冻存盒内的试样。
由于提拉段310可以相对本体100转动,使其操作更灵活,通过握持件300可以快速方便地取放液氮罐内胆。同时,由于本体100和盖体200由泡沫材质制成,其抗震性好,且本体100能够大致无晃动地容纳于罐体内,冻存盒400能卡合固定在本体100内,从而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冻存盒400所受碰撞或振动,从而避免试样破裂,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沿第一方向延伸,例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可为第一方向。且本体100内部具有总容纳区150,总容纳区150沿第一方向的顶端具有开口,盖体200盖设于开口;总容纳区150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部151,第一分隔部151用于将总容纳区150分隔为多个第一容纳腔110,以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尺寸为高度,第一分隔部151的高度小于总容纳区150的高度。
其中,第一分隔部151可以为板状、网状结构等,其可以通过常见的固定方式设置在总容纳腔150内。第一分隔部151还可以与本体10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一体。第一分隔部151可以用于分隔总容纳区150,以将总容纳区150分割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可以构成第一容纳腔110。
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一分隔部151,其可以将总容纳腔150分隔为两个第一容纳腔11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隔部151还可以为多个,从而将总容纳腔150分隔为更多的部分,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另外,第一分隔部151的高度可以小于总容纳区150的高度,使得图1中的两个第一容纳腔110在靠近开口的顶部互相连通,进而为取放冻存盒400提供空间。
作为卡合部120的一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容纳腔110正对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21,第一凸起121用于将冻存盒400抵靠于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且多个第一凸起121构成卡合部120。
请参照图2,第一凸起121可以设置在每个第一容纳腔110正对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且第一凸起121的表面与冻存盒400相接触。冻存盒400可以分别抵靠于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与第一凸起121之间,从而实现冻存盒400的固定,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21可以减少冻存盒400与本体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取放冻存盒400的摩擦力。
可以理解,图2中设有两个第一容纳腔110,在其他实施例中,若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部151,部分第一容纳腔110可以由两个第一分隔部151围成,此时,多个第一凸起可以解释为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分隔部151的正对另一个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从而使其将冻存盒400抵靠于另一个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沿第一方向延伸成条状,且第一凸起121的高度与总容纳区的高度相等,从而既可以保证冻存盒400的卡合牢固度,又可以方便加工制造。
继续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起121将第一容纳腔110正对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分割为多个子面111,其中一个子面111距离其正对的第一分隔部151的距离大于其余子面111距离该第一分隔部151的距离。该距离较大的子面111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以方便取放冻存盒400。
例如,第一容纳腔中正对第一分隔部151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起121,两个第一凸起121可以将该表面划分为3个子面111,位于中间位置的子面111与其正对的第一分隔部15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两端的子面111与第一分隔部151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操作者的手部伸入两个第一凸起121之间,以方便取放冻存盒400。
参照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0上也设置有凸出于盖体200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隔部220,每个第二分隔部220与一个第一分隔部151对应设置,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槽131,安装槽用于卡合固定第二分隔部220,且安装槽131构成连接部130,第二分隔部220构成配合部210。
第二分隔部220也可以为板状或者网状结构等,其可以凸出于盖体200,第二分隔部220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分隔部151相同,每个第二分隔部220可以与一个第一分隔部151正对设置,即两者在本体100的底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合。
由于第一分隔部151的高度可以小于总容纳区150的高度,使得第一分隔部151的顶部可以具有一段腔体,第二分隔部220可以设置于该腔体内,且该腔体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两端可以各设置有一个安装槽131,第二分隔部220的两侧可以分别卡合在安装槽131中,实现盖体200和本体100之间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0的高度可以与冻存盒400的高度相同,使得冻存盒400可以整体存放于本体100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00上还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容纳腔11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容纳腔230,第一容纳腔110用于容纳一个冻存盒400的一部分,第二容纳腔230用于容纳一个冻存盒400的另一部分。
可以理解,第一容纳腔110的高度可以小于冻存盒400的高度,当冻存盒400安放于第一容纳腔110,其可以凸出于本体100。
并且,冻存盒400凸出于本体100的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二容纳腔230中,冻存盒400的大部分可以存放于第一容纳腔110中,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230中。第一容纳腔110和一个第二容纳腔230可以共同容纳一个冻存盒400。
由于当盖体200取下后,冻存盒400可以凸出于本体100,取放更方便,且由于冻存盒400和盖体200之间的卡合,盖体200和本体100的连接牢固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容纳腔230正对第二分隔部220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231,第二凸起231用于将冻存盒400抵靠于第二分隔部220的表面。
其中第二凸起231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凸起121相同或相似,可以参考第一凸起121,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二凸起231可以减少冻存盒400与盖体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打开盖体200的摩擦力。
另外,多个第二凸起231可以设置于一个平行于第二分隔部220的表面,即被第二凸起231分割后的表面与第二分隔部220的距离相同,可以简化加工过程。
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0的高度与本体100的高度相同,且盖体200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240,每个第二凹槽240的高度与盖体200的高度相同,且每个第一凹槽140与一个第二凹槽240相连通。
当盖体200连接在本体100后,盖体200和本体100形成一个外形规则的整体,第一凹槽140和一个第二凹槽240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沿第一方向贯穿液氮罐内胆的通槽,握持件300还可以容纳于第二凹槽240中,以方便将液氮罐内胆放入液氮罐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通孔160,每个通孔160用于连通本体100外部空间与第一容纳腔110,通孔160用于穿设测温探头。
可以理解,液氮罐中可以放置测温仪,测温仪可以用于检测冻存盒400的存放环境的温度信息。每个第一容纳腔110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孔160,每个通孔160可以用于设置一个测温探头,以检测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温度信息,进而获得存放环境的温度信息。
例如,每个第一容纳腔11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通孔160,从而设置两个测温仪的温测温探头,通过两个测温仪能够精确获得温度信息。
请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穿线孔170,第一穿线孔170沿第一方向贯穿本体100,且每个第一凹槽140中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穿线孔170连通的第二穿线孔180,第二穿线孔180可以设置于第一凹槽140的槽底。第二穿线孔180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本体100的底端具有位于两个第一穿线孔170之间的第三凹槽190,使得每个第二穿线孔180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穿线孔170与第三凹槽190相连。
握持件300还包括连接于提拉段310两端的两个安装段320,每个安装段320背离提拉段310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设第二穿线孔180、第一穿线孔170,并与另一个安装段320连接,且安装段320的部分容纳于第三凹槽190内。
握持件300可以由尼龙绳等构成,其相对柔软,且存放体积小。以尼龙绳为例,握持件300可以由一个尼龙绳的两端打结构成。设置时可以先将尼龙绳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二穿线孔180,然后向下穿过一个第一穿线孔170,接着可以将尼龙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个第二穿线孔180,然后向下穿过第二个第一穿线孔170,然后将两端打结固定,通过调整尼龙绳的位置,可以使得打结位置位于第三凹槽190中,从而使得本体100的底部可以放置于水平面。
另外,第一穿线孔170、第二穿线孔180的孔径可以大于尼龙绳的直径,从而方便穿设尼龙绳,并方便尼龙绳在第二穿线孔180中转动,使得握持件300可以相对本体100转动。位于本体100外的连接在两个第二穿线孔180之间的握持件300构成提拉段310,位于提拉段310的一端至打结位置的部分握持件300构成一个安装段320。该结构简单,且容易设置握持件3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氮罐,包括:罐体以及液氮罐内胆,液氮罐内胆容纳于罐体中。
罐体可以为金属制成的罐状结构,罐体内可以容纳液氮罐内胆和液氮,从而可以使得液氮罐内胆处于低温环境。
并且,液氮罐内胆的尺寸可以与罐体内部的空腔尺寸相适应,使得液氮罐内胆放入罐体后,两者之间不易产生相对的晃动。
其中液氮罐内胆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氮罐,通过在液氮罐内胆中设置本体、盖体以及握持件,其中,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每个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冻存盒,且每个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用于将冻存盒卡合固定于第一容纳腔;盖体能够卡合连接本体;且本体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握持件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提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凹槽内,且提拉段能够相对本体转动,通过设置握持件可以快速方便地取放液氮罐内胆。且由于本体和盖体由泡沫材质制成,其抗震性好,且冻存盒能卡合固定在本体内,能够减少运输过程中冻存盒所受碰撞或振动,从而避免试样破裂,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使用这些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并且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完全是示例性的,并且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液氮罐内胆,用于液氮罐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冻存盒,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将所述冻存盒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相卡合,以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盖体;
握持件,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握持件包括用于握持的提拉段,所述提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提拉段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转动;
且所述本体和所述盖体均由泡沫材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本体内部具有总容纳区,所述总容纳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顶端具有开口,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
所述总容纳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用于将所述总容纳区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以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高度,所述第一分隔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总容纳区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容纳腔正对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将所述冻存盒抵靠于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构成所述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成条状,且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与所述总容纳区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第一容纳腔正对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表面分割为多个子面,其中一个子面距离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距离大于其余子面距离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也设置有凸出于所述盖体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隔部,每个所述第二分隔部与一个所述第一分隔部对应设置,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分隔部,且所述安装槽构成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分隔部构成所述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容纳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一个所述冻存盒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一个所述冻存盒的另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容纳腔正对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冻存盒抵靠于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与所述本体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与所述盖体的高度相同,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与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本体外部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测温探头。
11.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氮罐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本体,且每个所述第一凹槽中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穿线孔连通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本体的底端具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穿线孔之间的第三凹槽;
所述握持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提拉段两端的两个安装段,每个所述安装段背离所述提拉段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设所述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并与另一个所述安装段连接,且所述安装段的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12.一种液氮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氮罐内胆,所述液氮罐内胆容纳于所述罐体中。
CN202122797136.8U 2021-11-16 2021-11-16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Active CN216243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7136.8U CN216243535U (zh) 2021-11-16 2021-11-16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7136.8U CN216243535U (zh) 2021-11-16 2021-11-16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3535U true CN216243535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7136.8U Active CN216243535U (zh) 2021-11-16 2021-11-16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3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19154A (en)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bracket
US20070294929A1 (en) Containers for carrying firearm accessories and/or supporting firearms
US6549423B1 (en) Medical device having a side loading battery compartment
EP2116799A2 (en) Refrigerator with Cold Storage Unit
US8925778B1 (en) Add-on storing and organizing compartment for motorcycle hard saddlebags
CN216243535U (zh) 液氮罐内胆及液氮罐
JP2007324032A (ja) 電池収納ケース
US9166425B1 (en) Battery charging storage device
US20210080603A1 (en) Wireless seismic acquisition node and method
CN100587454C (zh) 用于样品室、尤其用于低温保藏生物样品的载体
JP3789904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080271361A1 (en) Fishing Tackle Holder
CN215260707U (zh) 冰箱
KR200481737Y1 (ko) 카트리지용 수용 용기
CN216187716U (zh) 核酸保存管运输箱
CN218977858U (zh) 生物冻存盒及包括该生物冻存盒的冻存架和液氮罐
US20120255217A1 (en) Protective storage insert and system for fishing rods
CN219970460U (zh) 存储组件及低温存储设备
CN209739635U (zh) 一种医学检验试剂盒
CN214650349U (zh) 样品箱
CN216581663U (zh) 游戏卡仓
CN216425454U (zh) 血袋存放盒及冷藏包
CN111493063A (zh) 液氮罐
CN216425321U (zh) 血袋存放盒及冷藏包
CN217806009U (zh) 一种储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