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8871U - 双重防臭地漏 - Google Patents
双重防臭地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38871U CN216238871U CN202120420998.6U CN202120420998U CN216238871U CN 216238871 U CN216238871 U CN 216238871U CN 202120420998 U CN202120420998 U CN 202120420998U CN 216238871 U CN216238871 U CN 216238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ore
- floor drain
- core
- drainage
- soft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防臭地漏,它包括底座(1)、面板(2)、滤网(3),该双重防臭地漏还包括一个第一套防臭装置和一个第二套防臭装置。与已有的地漏相比,本发明具有双重防臭和防反溢效果,并且是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原理工作,不易发生故障,排水量也足够大,维护时也十分简单和方便,可以广泛用于家庭等场所的排水和防臭,保护人们生活和工作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重防臭地漏,尤其是能避免地漏因密封不严实,而使下水道的臭气通过地漏泄入室内现象的一种双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人们所使用的地漏,在使用时容易因各种原因造成地漏密封不严实,而导致下水道中的臭气通过地漏泄入室内,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双重防臭地漏时,能两次避免由于地漏密封不严实,而导致下水道中的臭气通过地漏泄入室内现象,且结构简单,维护也方便的双重防臭地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双重防臭地漏而解决的,该双重防臭地漏包括:一个底座、一个面板、一个滤网,所述面板安装在底座的最上端,所述滤网紧靠着面板的下面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部位,该双重防臭地漏还包括一个第一套防臭装置和一个第二套防臭装置。
所述第一套防臭装置可以由:漏芯、密封球构成,所述漏芯上端和底座底面中心部位的连接孔连接,所述密封球安放在漏芯最上端。
所述第二套防臭装置可以由:排水软袋、悬重体构成,所述排水软袋上端与漏芯下端连接,所述悬重体与排水软袋最下端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在用双重防臭地漏排放完废水后,密封球在自身的重力下,自动在漏芯的最上端将漏芯严密的封好,从而阻止了下水道中的臭气通过地漏泄入室内,同时,排水软袋在最下端的悬重体自身重力作用下,排水软袋的袋子内面自动紧贴在一起,使排水软袋内面处于密封状态,有效的阻止了下水道中臭气进入双重防臭地漏内,由此,双重防臭地漏的双重防臭功能,很好的阻止了下水道中的臭气通过双重防臭地漏泄入室内,有效的保护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空间中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密封球4位于浮起时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示出本发明双重防臭地漏实施方式。底座1的上端有上、下紧挨着的安装面板2的平槽11和安装滤网3的平槽12,底座1底面中心部位有一个连接孔15,连接孔 15上有内螺纹(内螺纹在图中没有画出),底座1底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弧度的底面,底面的周边高,连接孔15处最低,以便密封球4在底面上能自动滚到连接孔15处,面板2上开有足够大的进水口13,面板2安装在平槽11上面,滤网3上面也钻有足够多的排水孔14,滤网3紧贴着面板2的下面安装在平槽12上面。第一套防臭装置由漏芯5、密封球4构成,漏芯5外壁的上端有外螺纹(外螺纹在图中没有画出),漏芯5上端中心的部位向里凹进形成一个内芯,内心的口朝上,内芯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容积,内芯的最低端有一个排水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细孔10,如图6所示,内芯壁上靠近内芯口的适当位置上开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开口足够大的上排水口6,如图6所示,这里说明一下上排水口6下边的位置一定要比密封球4与内芯口接触时,密封球4的最下端的位置高,以便流入内芯的废水在内芯中能存留一定的量的废水,从而使废水在内芯中对密封球4产生的是向上的浮力,而不是向下的吸力,漏芯5的外壁与内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16,间隙16的大小,以能将废水顺利及时的从上排水口6 沿间隙16排到排水软袋7中为宜,漏芯5通过其外壁上端的外螺纹和连接孔15上面的内螺纹,将漏芯5上端与连接孔15连接,或用其它惯用的连接方式将漏芯5的上端与连接孔15连接,并使漏芯5的内芯口边和连接孔15的上边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密封球4是一个体积足够大能浮在水上的球,密封球4安装在漏芯5的内芯口上。第二套防臭装置由排水软袋7、悬重体8构成,排水软袋7是一个由具有防腐性能和一定弹性材料制成的有一定尺寸不透气的软袋子,排水软袋7的上端通过本身弹力和漏芯5的下端连接,或通过其它惯用的连接方式将排水软袋7上端和漏芯5的下端连接,悬重体8可以是有一定重量的一节不锈钢圆柱,或者是一节其它材质的重物,悬重体8用胶水固定在排水软袋7的最下端处,或用其它惯用连接方式将悬重体 8固定在排水软袋7的最下端处,排水软袋7下端紧靠悬重体8最上面的位置处,开有若干相互间隔,开口足够大的下排水口9。
当人们通过面板2上的进水口13和滤网3上的排水孔14,将废水排入底座1内时,由于底座1内的密封球4体积足够大,废水对密封球4产生的向上浮力大于密封球4的自身重量,使密封球4向上浮起,同时流入漏芯5内芯的废水,由于内芯底端的细孔10的排水量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上排水口6的下边比密封球4与内芯口边接触时密封球4的最下端的位置高,使密封球4浮在内芯里的废水中,内芯里的废水对密封球4产生的也是向上的浮力,而不是向下的吸力,于是,密封球4在废水对它产生的这二个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将漏芯5内芯口开通,使废水顺利从上排水口6排到内芯与漏芯5外壁之间的间隙16内,然后,废水又沿着间隙16流到在漏芯5下端的排水软袋7内,这时,由于排入排水软袋7内的废水重量大于悬重体8 对排水软袋7产生的拉力,所以,排水软袋7内的废水能顺利将排水软袋7撑开,将废水从排水软袋7下端的下排水口9排到下水道内。
当人们将废水排完后,由于底座1的底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弧度的底面,底面的四周高,中心部位连接孔15的位置最低,漏芯5内芯口边又与连接孔15的上边处于一个平面上,所以,密封球4在底座 1内凭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自动滚到漏芯5内芯口的上面,密封球4的半径又比漏芯5内芯口的半径大,所以在密封球4与漏芯5内芯口之间形成无间隙接触,形成一个严实的密封圈,将漏芯5内芯口严实密封起来,有效的阻止了下水道中的臭气通过双重防臭地漏泄入室内,另外漏芯5内芯里剩余废水也会从底端处的细孔10漏到下端的排水软袋7内,漏芯5内不会存有废水,同时,排水软袋7在下端的悬重体8依靠自身重力对其产生的向下的拉力作用下,排水软袋7袋子内面紧贴在一起形成无间隙接触,使排水软袋7又具有了密封功能,从而阻止了下水道中臭气进入双重防臭地漏中,使下水道中的臭气无法进入室内,由此,双重防臭地漏就具有了双重防臭的功能。
当下水道内的废水产生反溢时,由于排水软袋7在悬重体8重力的作用下,处于密封状态,从而能有效的阻止下水道中反溢的废水进入双重防臭地漏中,所以双重防臭地漏又具有防反溢功能,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蟑螂等害虫进入室内。
双重防臭地漏不但具有双重防臭和防反溢功能,而且,还是利用浮力和重力的的原理工作,不易发生故障,排水量也足够大,不存留脏物,维护时也十分简单和方便,所以可以广泛用于家庭等场所进行排水和防臭,保护人们生活和工作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Claims (3)
1.一种双重防臭地漏,它包括底座(1)、面板(2)、滤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安装在底座(1)的最上端,所述滤网(3)紧挨着面板(2)的下面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部位,所述底座(1)底面中心部位有一个连接孔(15),底座(1)的底面为有一定弧度的底面,底面的四周高,连接孔(15)的位置最低,该双重防臭地漏还包括一个第一套防臭装置和一个第二套防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防臭装置由漏芯(5)、密封球(4)构成,所述漏芯(5)上端中心的部位向里凹进形成一个内芯,内芯的口朝上,内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容积,内芯的最低端有一个排水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细孔(10),内芯壁上靠近内芯口的适当位置上开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开口足够大的上排水口(6),这里说明一下上排水口(6)下边的位置一定要比密封球(4)与内芯口接触时,密封球(4)最下端的位置高,漏芯(5)的外壁与内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16),所述密封球(4)是一个能够浮在水上的体积足够大的球,漏芯(5)的上端和连接孔(15)连接,密封球(4)安放在内芯口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防臭装置由排水软袋(7)、悬重体(8)构成,所述排水软袋(7)是由具有防腐性能和一定弹性材料制成的有一定尺寸的软袋子,所述悬重体(8)是一节具有一定重量和尺寸的重物,悬重体(8)与排水软袋(7)最下端连接,排水软袋(7)下端与悬重体(8)的上面接触的位置上开有若干相互间隔,开口也足够大的下排水口(9),排水软袋(7)的上端和漏芯(5)的下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20998.6U CN21623887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双重防臭地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20998.6U CN21623887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双重防臭地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38871U true CN216238871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3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20998.6U Active CN21623887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双重防臭地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38871U (zh) |
-
2021
- 2021-02-26 CN CN202120420998.6U patent/CN2162388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372946B2 (ja) | 通気装置 | |
CN107965017A (zh) | 一种具有溢水功能的提拉式下水器 | |
JP3747085B2 (ja) | 排水用通気弁装置 | |
CN216238871U (zh) | 双重防臭地漏 | |
CN109577463B (zh) | 一种二次开启重力封闭式地漏以及封闭式地漏系统 | |
CN205559946U (zh) | 一种双密封浮球阀 | |
CN201043288Y (zh) | 防臭防虫防返水地漏 | |
CN207109936U (zh) | 密闭式可伸缩蓄水容器 | |
CN107326966A (zh) | 密闭式可伸缩蓄水容器 | |
CN113175040A (zh) | 便器溢流装置、便器水箱及便器 | |
CN212001512U (zh) | 多功能环保型地漏 | |
CN106638911A (zh) | 地漏盖和防臭地漏 | |
JPH036693Y2 (zh) | ||
JP3911588B2 (ja) | 吸気弁付き排水トラップ | |
CN218608389U (zh) | 一种负压振动筛的自密封排液结构 | |
CN215406364U (zh) | 便器溢流装置、便器水箱及便器 | |
CN207063070U (zh) | 一种具有可防倒灌及水封不易干涸的存水弯 | |
CN215477223U (zh) | 冷藏集装箱漏水器 | |
CN217949290U (zh) | 二次排水地漏和卫生间排水系统 | |
CN211395904U (zh) | 一种防臭地漏 | |
CN2690463Y (zh) | 一种浮压式防回流隔器 | |
CN212026525U (zh)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
CN219348261U (zh) | 一种取样方便的水质采样器 | |
CN207608963U (zh) | 一种建筑用落水头 | |
CN210066960U (zh) | 一种双层自封式防堵防臭地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