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6525U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干涸地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26525U CN212026525U CN202020055912.XU CN202020055912U CN212026525U CN 212026525 U CN212026525 U CN 212026525U CN 202020055912 U CN202020055912 U CN 202020055912U CN 212026525 U CN212026525 U CN 2120265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ll
- shell
- sealing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防干涸地漏,包括上外壳、螺接于上外壳下端的下外壳以及设于上外壳上端的漏水口,漏水口通过上外壳内部空间与下外壳内部空间相贯通,漏水口内壁设有卡位台阶,卡位台阶上卡有与其相匹配的漏网板,漏网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泄水孔,所述漏网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设有一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外壁与下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存水间隙;所述导流罩下端面与下外壳下侧内壁之间具有通水间隙;所述下外壳中部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部位于导流罩内,排水管下部向下凸出至下外壳外。本实用新型的防干涸地漏能够在利用积存的水对下水道臭气进行阻隔的同时有效避免出现干涸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一种防干涸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传统的地漏都会在排水管道与地漏连接的位置设置一个存水弯,当地漏将地面上的水排光后,一部分水会积存在存水弯内,存水弯内的水则能够对下水道的臭气进行隔离,避免下水道的臭气通过地漏上涌至地面的情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在与空气接触的情况下会自然蒸发,且外界气流会通过地漏进入存水弯,下水道内的臭气同样会通过排水通道进入至存水弯内,无论是外界气流的流动还是下水道臭气的流动皆会加快存水弯内的水的蒸发,导致存水弯内出现干涸的情况,一旦存水弯内干涸,下水道内的臭气将会通过地漏畅通无阻的上涌至地面,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干涸地漏,它能够在利用积存的水对下水道臭气进行阻隔的同时有效避免出现干涸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干涸地漏,包括上外壳、螺接于上外壳下端的下外壳以及设于上外壳上端的漏水口,漏水口通过上外壳内部空间与下外壳内部空间相贯通,漏水口内壁设有卡位台阶,卡位台阶上卡有与其相匹配的漏网板,漏网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设有一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外壁与下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存水间隙;所述导流罩下端面与下外壳下侧内壁之间具有通水间隙;所述下外壳中部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部位于导流罩内,排水管下部向下凸出至下外壳外;所述排水管外壁与导流罩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存水间隙,第二存水间隙通过通水间隙与第一存水间隙相贯通;所述排水管上端外罩有一密封罩,密封罩上侧内壁将排水管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所述密封罩内壁与排水管外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二存水间隙相贯通的第三存水间隙;所述密封罩下端向外延伸出一与导流罩内壁相贴合的浮水板;所述上外壳内设有一位于漏网板与导流罩之间的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中部设有一通水孔;所述支撑柱外套设有一浮水球,浮水球上设有与支撑柱相匹配的滑孔;所述浮水球直径大于通水孔直径,浮水球下部将通水孔堵塞密封。
所述支撑柱上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的挡水罩,挡水罩位于浮水球上方;所述浮水球中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状的浮水管,浮水管下端面与隔水板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浮水管下端管口直径与浮水球直径之和小于挡水罩下端罩口直径。
所述浮水板下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聚压槽。
所述支撑柱上端螺接于漏网板下表面中心;所述支撑柱下端螺接有一导向杆;所述密封罩上设有与导向杆同轴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下端通过导向孔穿入至排水管内并设有一限位板,限位板与密封罩上侧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向杆外壁与导向孔内壁相贴合。
所述排水管上端管口内壁设有一密封台阶;所述密封罩上侧内壁设有一与密封台阶相贴合的密封块,密封块直径小于密封台阶直径;所述密封台阶表面、导向孔内壁皆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
所述导流罩上部呈上窄下宽状,导流罩上部外壁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干涸地漏在排水时,浮水球与浮水板皆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从而打开隔水板上的通水孔以及打开被密封罩上侧内壁覆盖密封的排水管上端管口,此时水流便会依次通过通水孔、第一存水间隙、通水间隙、第二存水间隙、第三存水间隙进入至排水管上端管口内,然后通过排水管下端管口排放至排水管道系统中,最终排放至下水道内,当排水结束后,浮水球与浮水板则会通过自身重力复位,此时浮水球则会将隔水板上的通水孔堵塞密封,当通水孔被堵塞密封时,外界空气便无法通过通水孔与积存在第一存水间隙内的水流发生接触,当浮水板带动密封罩再次将排水管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时,从下水道上涌来的臭气便无法与第三存水间隙的水流发生接触,此刻积存于第一存水间隙、通水间隙、第二存水间隙以及第三存水间隙内的水流相当于被密封在一个密闭空间,有效避免积存的水出现蒸发的情况,起到防干涸的效果,即使有臭气通过密封罩上侧内壁与排水管上端面之间的间隙进入至第三存水间隙内,也会被积存的水阻隔,从而同时起到防干涸与防臭的效果,最大程度上保证地漏的防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干涸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干涸地漏,包括上外壳1、螺接于上外壳1下端的下外壳2以及设于上外壳1上端的漏水口3,漏水口3通过上外壳1内部空间与下外壳2内部空间相贯通,漏水口3内壁设有卡位台阶4,卡位台阶4上卡有与其相匹配的漏网板5,漏网板5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泄水孔6,所述漏网板5下表面中心设有一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下端设有一导流罩8;所述导流罩8外壁与下外壳2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存水间隙9;所述导流罩8下端面与下外壳2下侧内壁之间具有通水间隙10;所述下外壳2中部设有一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上部位于导流罩8内,排水管11下部向下凸出至下外壳2外;所述排水管11外壁与导流罩8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存水间隙12,第二存水间隙12通过通水间隙10与第一存水间隙9相贯通;所述排水管11上端外罩有一密封罩13,密封罩13上侧内壁将排水管11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所述密封罩13内壁与排水管11外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二存水间隙12相贯通的第三存水间隙14;所述密封罩13下端向外延伸出一与导流罩8内壁相贴合的浮水板15;所述上外壳1内设有一位于漏网板5与导流罩8之间的隔水板16;所述隔水板16中部设有一通水孔17;所述支撑柱7外套设有一浮水球18,浮水球18上设有与支撑柱7相匹配的滑孔19;所述浮水球18直径大于通水孔17直径,浮水球18下部将通水孔17堵塞密封。
所述支撑柱7上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的挡水罩20,挡水罩20位于浮水球18上方;所述浮水球18中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状的浮水管21,浮水管21下端面与隔水板16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浮水管21下端管口直径与浮水球18直径之和小于挡水罩20下端罩口直径。
所述浮水板15下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聚压槽22。
所述支撑柱7上端螺接于漏网板5下表面中心;所述支撑柱7下端螺接有一导向杆23;所述密封罩13上设有与导向杆23同轴的导向孔24;所述导向杆23下端通过导向孔24穿入至排水管11内并设有一限位板25,限位板25与密封罩13上侧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向杆23外壁与导向孔24内壁相贴合。
所述排水管11上端管口内壁设有一密封台阶26;所述密封罩13上侧内壁设有一与密封台阶26相贴合的密封块27,密封块27直径小于密封台阶26直径;所述密封台阶26表面、导向孔24内壁皆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槽28;所述密封槽28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29。
所述导流罩8上部呈上窄下宽状,导流罩8上部外壁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地面有水需要排泄时,地面上的水便会漏网板5上的泄水孔6流入至上外壳1内,由于隔水板16上的通水孔17被浮水球18下部堵塞密封,因此进入至上外壳1内的水流则会积存在隔水板16上表面,当隔水板16上表面积存的水达到一定水位时,隔水板16上积存的水则会产生足够的浮力使浮水球上浮,此时浮水球18则会顺着支撑柱7的轨迹向上移动并逐渐离开通水孔17,当通水孔17不再被浮水球18堵塞之后,隔水板16上积存的水便会通过通水孔17向下流动,最终冲击在导流罩8内,并在导流罩8外壁的引导下进入至第一存水间隙9内,随着后续水流的不断进入,第一存水间隙9内的水流则会通过通水间隙10进入至第二存水间隙12内,进入第二存水间隙12的水流则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冲击在浮水板15下表面,另一部分进入至于第二存水间隙12相贯通的第三存水间隙14内。
当水流冲击在浮水板15下表面时,在水流水压以及水流自身的浮力的作用下,浮水板15则会顺着导流罩8内壁轨迹向上移动,当浮水板15上移时,浮水板15则会带动密封罩13向上移动,此时密封罩13上侧内壁不再覆盖密封排水管11上端管口,第三存水间隙14内的水流则会通过排水管11上端管口进入至排水管内,然后通过排水管11下端管口排入至排水管道系统内,最终排入至下水道,当地面上的水都排入至上外壳内后,隔水板16上方积存的水流的最后部分通过通水孔17流入至隔水板16下方时,隔水板16上表面将不再积存水流,失去水的浮力后,浮水球18则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支撑柱7的轨迹下移复位,再次将通水孔17堵塞密封,而流入至隔水板16下方的水流则会继续流入至第一存水间隙9内,直至排水管11将第一存水间隙9的水流的水位排放至与排水管11上端管口齐平的位置,此时第二存水间隙12的水流水位恢复至初始状态,浮水板15复位,当浮水板复位时,密封罩13上侧内壁随之复位,密封罩13上侧内壁再次将排水管11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此刻通水间隙10、第二存水间隙12与第三存水间隙14充满水流,第一存水间隙9低于排水管11上端管口的区域充满水流,这些积存的水流则能够有效阻隔从下水道上涌的臭气,起到防臭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排水时,浮水球18与浮水板15皆会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从而打开隔水板16上的通水孔17以及打开被密封罩13上侧内壁覆盖密封的排水管11上端管口,此时水流便会依次通过通水孔17、第一存水间隙9、通水间隙10、第二存水间隙12、第三存水间隙14进入至排水管11上端管口内,然后通过排水管11下端管口排放至排水管道系统中,最终排放至下水道内,当排水结束后,浮水球18与浮水板15则会通过自身重力复位,此时浮水球18则会将隔水板上的通水孔17堵塞密封,当通水孔17被堵塞密封时,外界空气便无法通过通水孔17与积存在第一存水间隙9内的水流发生接触,当浮水板15带动密封罩13再次将排水管11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时,从下水道上涌来的臭气便无法与第三存水间隙14的水流发生接触,此刻积存于第一存水间隙9、通水间隙10、第二存水间隙12以及第三存水间隙14内的水流相当于被密封在一个密闭空间,有效避免积存的水出现蒸发的情况,起到防干涸的效果,即使有臭气通过密封罩13上侧内壁与排水管11上端面之间的间隙进入至第三存水间隙14内,也会被积存的水阻隔,从而同时起到防干涸与防臭的效果,最大程度上保证地漏的防臭效果。
支撑柱7上部设有呈上窄下宽的挡水罩20,挡水罩20位于浮水球18上方,挡水罩20的存在能够有效避免从泄水孔6流下的水流直接冲击在浮水球18上导致浮水球18上浮的力被抵消的情况,保证浮水球18能够顺畅的向上浮动,从而保证通水孔17的排水效果,浮水球18中部设有呈上窄下宽状的浮水管21,浮水管21下端面与隔水板16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浮水管21下端管口直径与浮水球直径之和小于挡水罩20下端罩口直径,浮水管21的存在能够有效增加浮水球18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浮水球上浮的力。
浮水板15下表面设有呈环形的聚压槽22,当水流汇聚在聚压槽22内时,更利于水流的水压施加于浮水板15上,保证浮水板15上浮效果,从而保证浮水板15具有足够的力带动密封罩上移。
支撑柱7上端螺接于漏网板5下表面中心,支撑柱7下端螺接有导向杆23,密封罩13上设有与导向杆同轴的导向孔24,导向杆23下端通过导向孔24穿入至排水管11内并设有限位板25,限位板25与密封罩13上侧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导向杆23外壁与导向孔24内壁相贴合,导向杆23的存在能够对密封罩13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保证密封罩13移动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出现侧倾卡死的情况。
排水管11上端管口内壁设有密封台阶26,密封罩13上侧内壁设有与密封台阶26相贴合的密封块27,密封块27直径小于密封台阶26直径,密封台阶26与密封块27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罩13上侧内壁对排水管上端管口密封时的密封性,且密封台阶26表面、导向孔24内壁皆设有呈环形的密封槽28,密封槽28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29,密封圈29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密封台阶26与密封块27之间、导向孔24与导向杆23之间的密封性。
导流罩8上部呈上窄下宽状,导流罩8上部外壁为弧面,在导流罩8上部弧面的引导下能够有效提高水流流动的效率,从而提高地漏的排水效率。
Claims (6)
1.一种防干涸地漏,包括上外壳、螺接于上外壳下端的下外壳以及设于上外壳上端的漏水口,漏水口通过上外壳内部空间与下外壳内部空间相贯通,漏水口内壁设有卡位台阶,卡位台阶上卡有与其相匹配的漏网板,漏网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泄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设有一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外壁与下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存水间隙;所述导流罩下端面与下外壳下侧内壁之间具有通水间隙;所述下外壳中部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部位于导流罩内,排水管下部向下凸出至下外壳外;所述排水管外壁与导流罩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存水间隙,第二存水间隙通过通水间隙与第一存水间隙相贯通;所述排水管上端外罩有一密封罩,密封罩上侧内壁将排水管上端管口覆盖密封;所述密封罩内壁与排水管外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二存水间隙相贯通的第三存水间隙;所述密封罩下端向外延伸出一与导流罩内壁相贴合的浮水板;所述上外壳内设有一位于漏网板与导流罩之间的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中部设有一通水孔;所述支撑柱外套设有一浮水球,浮水球上设有与支撑柱相匹配的滑孔;所述浮水球直径大于通水孔直径,浮水球下部将通水孔堵塞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的挡水罩,挡水罩位于浮水球上方;所述浮水球中部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状的浮水管,浮水管下端面与隔水板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浮水管下端管口直径与浮水球直径之和小于挡水罩下端罩口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水板下表面设有一呈环形的聚压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端螺接于漏网板下表面中心;所述支撑柱下端螺接有一导向杆;所述密封罩上设有与导向杆同轴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下端通过导向孔穿入至排水管内并设有一限位板,限位板与密封罩上侧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导向杆外壁与导向孔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干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端管口内壁设有一密封台阶;所述密封罩上侧内壁设有一与密封台阶相贴合的密封块,密封块直径小于密封台阶直径;所述密封台阶表面、导向孔内壁皆设有一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涸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上部呈上窄下宽状,导流罩上部外壁为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55912.XU CN212026525U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55912.XU CN212026525U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26525U true CN212026525U (zh) | 2020-11-27 |
Family
ID=73486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55912.XU Active CN212026525U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26525U (zh) |
-
2020
- 2020-01-10 CN CN202020055912.XU patent/CN2120265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82641A (zh) | 一种负压浮球排水阀 | |
CN202595885U (zh) | 一种新型的地漏装置 | |
CN212026525U (zh) | 一种防干涸地漏 | |
CN210114966U (zh) |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 | |
CN212656358U (zh) | 一种具有防臭功能的地漏 | |
CN201865150U (zh) | 防泄露的双球式真空自动消除装置 | |
CN209924096U (zh) | 一种防臭地漏 | |
CN202466799U (zh) | 排水地漏 | |
CN201043288Y (zh) | 防臭防虫防返水地漏 | |
CN113605515B (zh) | 一种排水通畅且防臭的地漏 | |
CN112854373B (zh) | 一种室外消火栓自动排余水机构 | |
CN208251281U (zh) | 水封组件和排水地漏 | |
CN107386408B (zh) | 浮力开闭水封防臭地漏 | |
CN107905339B (zh) | 防气塞地漏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729529A (zh) | 防倒灌水三道防臭地漏 | |
CN209412958U (zh) | 一种自动封闭的地漏 | |
CN209227727U (zh) | 一种双重防臭防虫地漏装置 | |
CN108797771B (zh) | 双浮力球防返溢地漏 | |
CN207438126U (zh) | 一种可调浮球式疏水阀 | |
CN214994286U (zh) | 一种建筑物的雨水回收排放系统 | |
CN201738437U (zh) | 浮球式地漏 | |
CN201317967Y (zh) | 便捷拆装的双重密封地漏 | |
CN217150567U (zh) | 一种防返味复合型密封地漏 | |
CN111155606A (zh) | 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 | |
CN214994500U (zh) | 一种防干枯的水封地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