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2896U -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2896U
CN216232896U CN202122668414.XU CN202122668414U CN216232896U CN 216232896 U CN216232896 U CN 216232896U CN 202122668414 U CN202122668414 U CN 202122668414U CN 216232896 U CN216232896 U CN 216232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boat
righting
self
mounting
outboard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84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玉
王刚
姚根双
王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ngt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ngt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ngt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ngt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84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2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2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2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扶正救生船,包括可充放气设置的多个囊体及两个标识部,多个囊体相互连接构成船体,多个囊体包括底部囊体和支撑囊体,底部囊体的上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支撑囊体设于底部囊体的上方,且跨接容纳槽的相对两侧,船体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且船体的重心靠近船体的下表面设置;两个标识部呈相对设置在底部囊体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标识部之间用于限定出安装舷外机的安装位,以对舷外机的安装方向进行对正。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标识部限定出的安装位,能够对舷外机的安装进行准确指示,从而对正舷外机的安装方向,避免由于舷外机安装歪斜而导致船体侧偏。

Description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扶正救生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背景技术
自扶正救生船可以应用在湖泊、海洋等领域的救援活动中。自扶正救生船的船体一般由气囊状结构构成,当无需使用时,可将自扶正救生船放气后,折叠进行收纳;当需要使用时,可将自扶正救生船充气成型。由于自扶正救生船一般会配置有舷外机等动力机构,将燃油的化学能或者电能等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机械传动、螺旋桨等转换为船艇前进的动能。舷外机的安装方位是否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艇的前进状态,然而,由于自扶正救生船一般是在每次使用之前安装舷外机,舷外机的安装质量容易因当前操作人员的能力良莠不齐而不稳定,影响自扶正救生船的前行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扶正救生船,旨在解决传统自扶正救生船因舷外机安装质量不稳定而影响前行状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扶正救生船,包括:
可充放气设置的多个囊体,多个所述囊体相互连接构成船体,多个所述囊体包括底部囊体和支撑囊体,所述底部囊体的上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支撑囊体设于所述底部囊体的上方,且跨接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所述船体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船体的重心靠近所述船体的下表面设置;以及,
两个标识部,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标识部之间用于限定出安装舷外机的安装位,以对所述舷外机的安装方向进行对正。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
两个刻度尺,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刻度尺沿所述底部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刻度尺在相对位置处形成有两个所述标识部;以及,
安装支架,用以供所述舷外机安装,所述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安装凸部,两个所述安装凸部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标识部上。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和/或所述标识部上,以将所述安装凸部限位在所述标识部上。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加强气囊,所述加强气囊平铺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备用气囊,所述备用气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备用气囊包括外气囊以及容设于所述外气囊内的多个气囊单体,多个所述气囊单体彼此独立设置,且多个所述气囊单体依次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之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之间其中之一设有卡凸,其中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扣持固定。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容纳槽处。
可选地,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加强壁,所述加强壁的强度大于所述底部囊体的囊壁强度;
所述加强壁铺设于所述底部囊体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底部囊体和支撑囊体分体设置,使得二者的囊腔彼此独立,不会因为二者其一被划破而导致船体整体失效;底部囊体的容纳槽可用于容纳施救人员、被救人员以及所需救援设备等,确保人员物资安全;船体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有助于减少船体前后移动时的水阻;船体的中心靠近船体的下表面设置,使得船体的重心下移,即使受侧向力也不易被侧翻,具有自扶正效果;支撑囊体的设置,有助于加强的船体的自扶正效果,且能够对容纳槽内的人员物资进行保护;两个标识部限定出的安装位,能够对舷外机的安装进行准确指示,从而对正舷外机的安装方向,避免由于舷外机安装歪斜而导致船体侧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扶正救生船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扶正救生船的侧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自扶正救生船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底部囊体沿左右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备用气囊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气囊单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备用气囊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气囊单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34683440000031
Figure BDA00033346834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自扶正救生船可以应用在湖泊、海洋等领域的救援活动中。自扶正救生船的船体一般由气囊状结构构成,当无需使用时,可将自扶正救生船放气后,折叠进行收纳;当需要使用时,可将自扶正救生船充气成型。由于自扶正救生船一般会配置有舷外机等动力机构,将燃油的化学能或者电能等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机械传动、螺旋桨等转换为船艇前进的动能。舷外机的安装方位是否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艇的前进状态,然而,由于自扶正救生船一般是在每次使用之前安装舷外机,舷外机的安装质量容易因当前操作人员的能力良莠不齐而不稳定,影响自扶正救生船的前行状态。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扶正救生船,请参阅图1至图8,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的具体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前后向指的是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自其船头至其船尾的方向;涉及的左右向指的是与前后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包括可充放气设置的多个囊体110以及两个标识部210,多个所述囊体110相互连接构成船体100,多个所述囊体110包括底部囊体120和支撑囊体130,所述底部囊体120的上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支撑囊体130设于所述底部囊体120的上方,且跨接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所述船体100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船体100的重心靠近所述船体100的下表面设置;两个所述标识部210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120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标识部210之间用于限定出安装舷外机400的安装位,以对所述舷外机400的安装方向进行对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底部囊体120和支撑囊体130分体设置,使得二者的囊腔111彼此独立,不会因为二者其一被划破而导致船体100整体失效;底部囊体120的容纳槽可用于容纳施救人员、被救人员以及所需救援设备等,确保人员物资安全;船体100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有助于减少船体100前后移动时的水阻;船体100的中心靠近船体100的下表面设置,使得船体100的重心下移,即使受侧向力也不易被侧翻,具有自扶正效果;支撑囊体130的设置,有助于加强的船体100的自扶正效果,且能够对容纳槽内的人员物资进行保护;两个标识部210限定出的安装位,能够对舷外机400的安装进行准确指示,从而对正舷外机400的安装方向,避免由于舷外机400安装歪斜而导致船体100侧偏。
具体而言,所述底部囊体120可以设置为包括由至少一个所述囊体110所构成的板状囊体120a和多个筒状囊体120b,多个所述筒状囊体120b分别沿所述板状囊体120a的前后两端、和/或左右两侧延伸,以与所述板状囊体120a共同围合构成所述容纳槽。板状囊体120a和多个筒状囊体120b通过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等方式接合成一体,其中,当板状囊体120a和多个筒状囊体120b分别可拆卸连接时,所述板状囊体120a与所述筒状囊体120b之间的连接处作密封设置。
一般来说,所述板状囊体120a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通孔(附图未标示),所述通孔用于让位以供舷外机400的下段穿过并向下伸出,使得所述舷外机400的螺旋桨等部件能够作用在水体上。
位于所述板状囊体120a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筒状囊体120b的左右两侧分别突出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板状囊体120a的前后两端的两个筒状囊体120b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与支撑囊体130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囊体130可以设置为一个,基于此,该支撑囊体130具有足够的长度,且可弯折呈一定角度后,直接横跨在所述船体100的相对两侧。
当然,所述支撑囊体130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囊体130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后,横跨在所述船体100的相对两侧。此时,两个所述支撑囊体13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二者的连接处可位于所述船体100的重心的正上方,所述支撑囊体130在靠近二者连接处的至少部分囊腔111呈膨大设置,既有助于船体100重心平稳,且能够对容纳槽内的人员和/或物资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囊体130横跨在所述船体100的相对两侧,具体可以是船体100沿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也可以是船体100沿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附图中所示,两个所述支撑囊体130依次连接后,横跨在所述船体100的前后两侧为例,两个所述支撑囊体130大致关于所述船体100的重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有助于自扶正救生船1整体的重心平稳。
所述船体100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具体而言,可以设置所述船体10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自上至下朝逐渐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的导流面,有助于在船体100的行进过程中,减少水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船体100的整个下表面设置为呈弧面状。
所述船体100的重心设置为更靠近船体100的下表面,使得船体100的重心尽可能最低,使得整个所述船体100大致呈“不倒翁”状态,即使受到一定范围内的侧向外力作用,整个所述船体100也能够迅速摆正,从而实现自扶正救生船1的自扶正效果,有助于自扶正救生船1在救援过程中的平衡稳定,提高对容纳槽内人员和/或物资的防护能力。
此外,所述船体100的外表面可凸设形成有挂环114,所述挂环114有助于用户握持对应的囊体110、或者有助于船体100的悬挂,从而有助于船体100的运输收纳。
每一所述囊体110可独立进行充放气,使得每一囊体110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鼓气状态或者瘪气状态。当整个船体100中的大部分的所述囊体110处于瘪气状态时,整个船体100体积减小,更有利于折叠收纳;反之,当整个船体100中的大部分的所述囊体110处于鼓气状态时,整个船体100膨胀且可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够承载所需质量的人员和物资,达到救援目的。
由于所述舷外机400一般安装在所述底部囊体120的容纳槽内,且与底部囊体120保持相对固定,因此,所述标识部210一般设置为显露在所述底部囊体120的上表面。具体而言,两个所述标识部210可以分别设置在位于板状囊体120a位于左右向的相对两侧上的两个筒状囊体120b上,且两个所述标识部210之间的连线方向与船体100的前后向中轴线相垂直。
所述标识部210可与所述底部囊体120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与所述底部囊体120分体设置,其中,当所述标识部210与所述底部囊体120分体设置时,二者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可以是粘接固定、吸附固定、螺接固定、卡扣固定等。
位于所述底部囊体120同一侧上的所述标识部210可以沿前后向间隔布设有多个,从而使得舷外机400在安装时,通过比对不同的所述标识部210,实现前后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
所述安装位形成在两个所述标识部210之间的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舷外机400的主体安装在所述安装位上,且所述舷外机400的两侧具有与标识部210相配合的配合部,通过将配合部与对应侧的标识部210相匹配对位,能够确保舷外机400的安装位置、安装姿态准确,从而保证船体100的前行状态准确规范。
当然,所述标识部210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可以通过特殊符号进行标记,例如特定图案、特定颜色、特定形状等。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两个刻度尺200以及安装支架300,两个所述刻度尺200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120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刻度尺200沿所述底部囊体120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刻度尺200在相对位置处形成有两个所述标识部210;所述安装支架300用以供所述舷外机400安装,所述安装支架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安装凸部310,两个所述安装凸部310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标识部210上。
鉴于上述,位于所述底部囊体120同一侧的所述标识部210可以间隔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标识部210共同构成所述刻度尺200;可以理解,所述刻度尺200上一般具有多个刻度标识,多个所述刻度标识中,至少部分所述刻度标识构成所述标识部210;所述刻度标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但不限于刻度线、数字、字母等。
所述安装支架30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可以具体表现为板状、块状、箱体状或者架体状等;所述安装支架300的主体部分用以支撑在所述容纳槽内,且供舷外机400安装;所述安装支架300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安装凸部310,所述安装凸部310分别朝向所述板状囊体120a的两侧的两个筒状囊体120b延伸,且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筒状囊体120b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安装凸部310可以直接支撑在对应的所述筒状囊体120b上,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筒状囊体120b上。
所述安装支架300及所述安装凸部310的设置,使得同一规格的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可适配不同规格的舷外机400安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300本身可拆卸设置,具体而言,所述安装支架300可以设置为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杆体,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杆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螺接固定、卡扣连接、吸附固定等。
当然,所述安装支架300与所述底部囊体120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分体可拆卸连接,不做详述。
接着,当所述安装支架300与所述底部囊体120之间可拆卸连接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限位结构(附图未标示),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310和/或所述标识部210上,以将所述安装凸部310限位在所述标识部210上。
可以理解,通过操作所述安装支架300相对所述底部囊体120活动,可对应调节所述舷外机400在所述船体100上的安装位置。基于此,所述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在所述安装支架300活动至所需位置时,将所述安装凸部310限位在所述标识部210上,避免所述安装支架300、所述舷外机4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
所述限位结构的具体方案可以有多种,其中例如,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适配的凹陷结构和凸起结构,凹陷结构和凸起结构其中之一设于刻度尺200上邻近标识部210处,其中另一设于安装凸部310上,通过凹陷结构和凸起结构的凹凸配合,可限制安装凸部310相对底部囊体120移动;或者例如,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吸附的磁片和铁片,磁片和铁片其中之一设于刻度尺200上邻近标识部210处,其中另一设于安装凸部310上,通过磁片和铁片的磁性吸附,可限制安装凸部310相对底部囊体120移动。
接着,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加强气囊140,所述加强气囊140平铺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加强气囊140的形状及尺寸可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相适配,且固定在容纳槽的槽底;所述加强气囊14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加容纳槽的槽底部的厚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承载强度和就坐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船体100的整体浮力,从而有助于减小水阻,使得船体100在相对较小的动力下能够跑得更快。
此外,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备用气囊150,所述备用气囊15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所述备用气囊150的可拆卸设置,可以理解,当所述备用气囊150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时,相当于构成上述的加强气囊140,有助于提高船体100的整体浮力以及舒适度;当所述备用气囊150自所述容纳槽拆出时,可构成备用的救生浮板,救生浮板能够对例如无法乘上救生船的部分待救人员进行支撑,延长该部分待救人员的救援时间,等待后一救生船前来。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加强气囊140和/或所述备用气囊150分别可设有至少两个;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气囊140和所述备用气囊150可自下至上依次堆叠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备用气囊150可直接由一整个漂浮板构成,例如由整个板状气囊、泡沫板等构成;或者请参阅图5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备用气囊150包括外气囊151以及容设于所述外气囊151内的多个气囊单体152,多个所述气囊单体152彼此独立设置,且多个所述气囊单体152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气囊151能够对所有的气囊单体152进行收纳和防护;所述外气囊151内同样可填充气体。根据实际需求,例如当前多个待救人员比较集中,需要板面较大的救生浮板时,可将整个备用气囊150抛向设定区域;当前多个待救人员较为分散时,可将多个气囊单体152自所述外气囊151中拆出,并分别抛向每一待救人员。
所述气囊单体152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形状、尺寸等;例如附图4中,所述气囊单体15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椭圆形、而在附图5至图8中,所述气囊单体15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形。
请具体参阅图5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152之间通过魔术贴153可拆卸连接。所述魔术贴153的设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的优点;当多个气囊单体152分别通过魔术贴153相连接固定时,能够更加稳固地容设在外气囊151内,且确保备用气囊150整体结构紧凑而不松散。
请参阅图7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152之间其中之一设有卡凸154,其中另一设有卡槽155,所述卡凸154与所述卡槽155扣持固定。所述卡凸154与所述卡槽155的设置,同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当多个气囊单体152分别通过卡凸154与卡槽155相连接固定时,能够更加稳固地容设在外气囊151内,且确保备用气囊150整体结构紧凑而不松散。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气囊单体152还凸设有座体157,所述座体157上设有所述魔术贴153和/或所述卡凸154、卡槽155。所述座体157能够为待救人员或者施救人员以把持的部位,便于抛投或者握持住。
更进一步地,所述座体157可开设有环部156,所述环部156可以是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为圆孔等。所述环部156的设置,可供人员握持,更易于施救人员抛投或者待救人员抓握。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加强壁113,所述加强壁113的强度大于所述底部囊体120的囊壁强度;所述加强壁113沿所述底部囊体120的环周方向延伸布设。具体而言,所述加强壁113可以设置在底部囊体120的侧壁,例如设置在多个筒状囊体120b的外侧,有助于增加底部囊体120的外侧强度,能够阻挡至少部分外力冲击划破底部囊体120的侧部,该外部冲击来自于自扶正救生船1的旁侧的枝杈、石块等。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壁113铺设于所述底部囊体120的下表面。所述加强壁113可以布设在板状囊体120a和/或筒状囊体120b的下表面,有助于增加底部囊体120的底部强度,能够阻挡至少部分外力冲击划破底部囊体120的底部,该外部冲击来自于自扶正救生船1的下方的石块、湖底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壁113可与所述船体100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与所述船体100分体设置,其中,当所述加强壁113与所述船体100分体设置时,二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为通过粘胶等粘贴固定、通过吸附件等吸附固定、通过磁吸件进行磁性吸附等。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座椅500,所述座椅500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容纳槽处。所述座椅500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座椅500可供施救人员或者待救人员就坐。在具体应用时,座椅500可设置在筒状囊体120b上,预留出足够的容纳槽空间供被救人员和物资容设,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座椅500上施救人员的视野范围,有助于施救人员更加安全且高效地施行救援行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椅500可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座椅500分设在所述船体100的左右两侧,且靠近舷外机600设置,两个所述座椅500用于供两个救援人员就坐,使得在其中任一救援人员离开或者处理救援事务时,另一救援人员仍可继续操作舷外机600,确保自扶正救生船1行进状态正常。
鉴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舷外机600,所述舷外机600沿上下向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船体100。如此设置,使得舷外机600沿上下向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具体而言,所述舷外机600可在自扶正救生船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向上移动,至舷外机1整体收容在船体100内,有助于舷外机600的保护,且便利于折叠收纳;而在在自扶正救生船1处于工作状态时,舷外机600可向下移动至伸出船体100的下表面,以伸入水中,进行驱动;舷外机600伸入水中的距离可调节,从而有助于应对不同深度的水体,避免自扶正救生船1因浅滩而无法行进。
当然,实现舷外机600沿上下向可调节的方案有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丝杠以及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其中,电机驱动连接丝杆或者螺母,所述丝杆和所述螺母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船体100,其中另一设于所述舷外机6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自扶正救生船1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其中,齿轮转动安装于船体100,齿条固定安装于舷外机600,电机驱动连接齿轮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充放气设置的多个囊体,多个所述囊体相互连接构成船体,多个所述囊体包括底部囊体和支撑囊体,所述底部囊体的上端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支撑囊体设于所述底部囊体的上方,且跨接所述容纳槽的相对两侧,所述船体的至少前后两端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船体的重心靠近所述船体的下表面设置;以及,
两个标识部,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标识部之间用于限定出安装舷外机的安装位,以对所述舷外机的安装方向进行对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
两个刻度尺,呈相对设置在所述底部囊体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所述刻度尺沿所述底部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刻度尺在相对位置处形成有两个所述标识部;以及,
安装支架,用以供所述舷外机安装,所述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安装凸部,两个所述安装凸部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两个所述标识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和/或所述标识部上,以将所述安装凸部限位在所述标识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加强气囊,所述加强气囊平铺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备用气囊,所述备用气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气囊包括外气囊以及容设于所述外气囊内的多个气囊单体,多个所述气囊单体彼此独立设置,且多个所述气囊单体依次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之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每两个所述气囊单体之间其中之一设有卡凸,其中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扣持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容纳槽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扶正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扶正救生船还包括加强壁,所述加强壁的强度大于所述底部囊体的囊壁强度;
所述加强壁铺设于所述底部囊体的下表面。
CN202122668414.X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Active CN216232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8414.XU CN216232896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8414.XU CN216232896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2896U true CN21623289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91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8414.XU Active CN216232896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2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21873A (en) Circular watercraft
ES2894473T3 (es) Soporte para tabla de deporte acuático inflable
EP0258008B1 (en) Flotation system for a boa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US3967459A (en) Independent weight system
CN216232896U (zh) 一种自扶正救生船
US5687664A (en) Foldable inflatable rescue pontoon
US4727820A (en) Floating dock
US20020195849A1 (en) Universal floatation child safety seat
CA2052741C (en) Car topable catamaran with collapsible frame and universal tiller/rudder-mast daggerbaord mounting constructions
US20220266959A1 (en) Personal watercraft and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use therewith
US6352460B1 (en) Neutral buoyancy recovery device
CA2546927C (en) Portable self-rescue device for kayakers
CN114074744A (zh) 一种充气式救生船
CA2613077C (en) Kayak ballast system
KR20100118250A (ko) 해상 인명 구조용 보트
US4998494A (en) Device for enhancing the buoyancy of sailboards and the like
US20130130580A1 (en) Hand-held portable and inflatable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GB2113156A (en) Flotation collar for boat hull
CN210882551U (zh) 半刚性充气救生艇
CN211869623U (zh) 多功能储物座椅
US3727251A (en) Boat for use as a lifeboat and for other purposes
CN111204424B (zh) 一种便于稳定的安全救生船
CN216070449U (zh) 一种人员落水拯救梯
WO2001012501A1 (en) Modular water craft
CN216580885U (zh) 一种船底可拆卸的充气橡皮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