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1092U -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1092U
CN216221092U CN202122860418.8U CN202122860418U CN216221092U CN 216221092 U CN216221092 U CN 216221092U CN 202122860418 U CN202122860418 U CN 202122860418U CN 216221092 U CN216221092 U CN 216221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ylindrical surface
tea
lid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04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国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Zhent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Zhent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Zhent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Zhent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04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1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1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1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水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包括基座、茶叶仓以及端盖,茶叶仓包括仓体以及仓盖,仓体包括滤芯以及滤盖,滤盖包括设置第一端面、第一柱面、第一凸缘,滤芯包括第二端面以及第二柱面,仓盖包括压板以及密封套,压板在端盖的作用下挤压密封套使密封套与仓体的滤盖的第一凸缘密闭配合并且密封套与滤盖的第一端面配合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密封套在端盖脱离压板后弹性复位使密封套脱离第一凸缘,第一通孔通过第一凸缘与密封套之间的间隙将滤芯的腔体与外界联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仓盖与仓体的阶段性密闭配合以及平衡气压和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联合作用实现茶叶仓的浸泡以及茶水分离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用器水杯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背景技术
在饮用器皿领域,特别是用于泡茶的杯子,例如商务保温杯,杯子通常具有杯体、容纳于杯体内部的滤筒以及杯盖,滤筒的底面和四周均设置网孔用于泡茶时将茶叶与茶水分离。泡茶时,茶叶放置于滤筒内,开水冲入滤筒直至充满整个杯体,茶叶浸泡适当时间后,通过滤筒的提手将滤筒提出杯体,滤筒内的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设置于滤筒底部和四周的网孔流入杯体,茶叶保留在滤筒内部。由于滤筒和杯盖是分离的,因此在滤筒提出杯体后,需要将滤筒提在空中或者将滤筒放置于特定的地方,例如杯垫或者茶盘,这样难免造成交叉污染,或者造成滤筒内残留的茶水滴落地面或者桌面,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部分杯子厂家推出一种将滤筒安装在杯盖底部的连体杯盖,二者通过螺纹联接方式实现方便安装。泡茶时先将滤筒从杯盖的底部旋下,将适量茶叶装入滤筒,再将滤筒旋紧于杯盖底部,将适量开水倒入杯体,将杯盖旋紧于杯体后倒置杯子,使杯盖朝下,杯底朝上,杯体内的开水通过滤筒四周和底部的网孔进入滤筒内部,进而对茶叶进行浸泡,茶叶浸泡适当时间后,将杯盖旋开,将杯盖倒置在桌面上或者手上,使滤筒朝上,滤筒内的残留的茶水沿滤筒壁滴入杯盖内部,虽然这样的设计解决了茶水滴落地面或者桌面的问题,但滤筒暴露在大气中的问题对于部分泡茶人士而言是不好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以克服上述问题,通过平衡气压以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使茶水分离。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包括与水杯口部螺纹配合的基座、用于容纳茶叶的茶叶仓以及用于开启或者闭合出水口的端盖,茶叶仓包括仓体以及与仓体阶段性密闭配合的仓盖,仓体包括滤芯以及与滤芯可拆卸式密闭联接的滤盖,滤芯与滤盖组成的腔体用于容纳茶叶,滤盖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的第一端面、垂直于第一端面延伸的第一柱面以及垂直于第一柱面且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凸缘,第一柱面位于第一凸缘与第一端面之间,滤芯包括设置有第二通孔的第二端面以及垂直于第二端面且朝滤盖延伸的第二柱面,第二柱面隔绝滤芯内部与外部的气体,仓盖包括压板以及部分密闭套接压板的密封套,压板在端盖的作用下挤压密封套使密封套与仓体的滤盖的第一凸缘密闭配合并且密封套与滤盖的第一端面配合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密封套在端盖脱离压板后弹性复位使密封套脱离第一凸缘,第一通孔通过第一凸缘与密封套之间的间隙将滤芯的腔体与外界联通。
有益效果
1. 由于仓体与仓盖的阶段性密闭配合,茶叶仓的周壁没有开孔,只有顶部和底部开孔,因此,当仓盖密闭仓体时,茶叶仓的顶部处于密闭状态,茶叶仓的底部通过第二通孔与外界联通。当仓盖脱离仓体时,茶叶仓的顶部处于非密闭状态,茶叶仓的顶部与外界联通,茶叶仓的底部通过第二通孔与外界联通。当水杯倒置时,杯盖朝下,杯底朝上,杯体内的开水包裹茶叶仓,杯体内至上而下形成空气层和开水层,开水层包裹茶叶仓,茶叶仓位于开水层的内部,茶叶仓内的空气只能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开水中,最终与空气层汇合,空气撤离茶叶仓后造成茶叶仓内的气压降低,空气汇入空气层后造成空气层气压变大,茶叶仓上方的开水在重力和空气层的气压二者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进入茶叶仓,直至茶叶仓内充满开水。当茶叶仓内充满开水后将水杯正置,杯盖朝上,杯底朝下,由于充满开水的茶叶仓内部没有空气或者仅有少量的空气,即形成茶叶仓内的空气压力远小于杯体内部的空气压力的现象,而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约10米高的水柱,因此,茶叶仓底部的第二通孔上的水的表面张力在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茶叶仓内的开水不会通过第二通孔流出茶叶仓,即茶叶仓内的开水被茶叶仓外的气压限制在茶叶仓内部,为了保持第二通孔不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第二通孔的孔径适合在8毫米以内,由于本申请中滤芯作为过滤茶水和茶叶使用,因此第二通孔的孔径优选1毫米以内,所以第二通孔附近的开水的表面张力没有被破坏,茶叶仓内的开水保持在茶叶仓内并对茶叶进行浸泡。由于杯体和滤芯的材质均为透明玻璃,因此,底部具有滤孔的茶叶仓不仅不漏水还能够悬空兜住开水并浸泡茶叶的现象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开启盖体后,透明茶叶仓内的茶水瞬间通过底部的通孔排出茶叶仓并进入杯体内部,直至茶叶仓内的茶水完全排出。闭合盖体再次倒置水杯后再正置水杯,透明茶叶仓悬空兜住茶水的现象再次出现,开启盖体后,茶水再次瞬间排出,这样的现象可以多次循环,提高人们与水杯之间的互动性。
2. 由于端盖对压板施加压力,使压板挤压密封套,密封套的第四端面与滤盖的第一凸缘紧闭贴合,同时密封套的第四端面覆盖第一凸缘上的第三通孔,因此仓盖与仓体形成有效的密闭联接。
3. 在端盖挤压仓盖时,仓盖的密封套的第五端面抵接滤盖的第一端面,密封套的第四柱面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弹性势能。在端盖撤离仓盖后,发生弹性变形的第四柱面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并使密封套的第四端面脱离滤盖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与第四端面形成间隙,同时第四端面不再覆盖第一凸缘上的第三通孔,杯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三通孔进入由第一凸缘与第四端面构成的间隙中,进而使仓体的顶部与底部的空气联通,仓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空气压力均衡,第二通孔上水的表面张力不足以抵消茶水的重力,仓体内泡好的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仓体底部的第二通孔排出,泡好的茶水从茶叶仓进入到杯体内。
4. 盖体翻转以开启排水口,倾斜水杯,杯体内泡好的茶水通过第三通孔进入到由滤盖的第一凸缘与座体组成的空腔内,再通过出水口流出。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实用新型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的立体剖视图,其中盖体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图1中的滤盖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盖子的立体剖视图,其中盖体处于开启状态;
图4是图2中的滤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盖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图,其中仓盖处于开启状态;
图7是图6中的仓盖的立体图;
图8是图5中的茶叶仓的立体图,其中仓盖处于闭合状态
图9是图7中的仓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6中的仓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滤芯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中的仓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中的盖体的第二联接部与座体的第一联接部配合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其中盖体处于锁定状态;
图14是图1中的端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图1中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中的端盖的立体剖视图;
图17是图1中的的盖体的第三凸台与座体的斜面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图14中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中的盖体的第三凸台正对座体的第一凹坑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图1中的盖体的第三凸台插入座体的第一凹坑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图14中的扭力弹簧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6中的盖体的第二联接部与座体的第一联接部配合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其中盖体处于解锁状态;
图23是图16中的盖体的第二联接部与座体的第一联接部配合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其中盖体处于开启状态;
图24是图14中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中的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4中的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7是图14中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中座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2.第一密封圈; 3.第二密封圈;
4.端盖; 5.茶叶仓; 11.第二凹槽;
12.第一凹槽; 13.第二凸缘; 14.第四凸台;
15.第五柱面; 16.第三螺纹; 41.扭力弹簧;
42.转轴; 43.塑胶件; 44.盖板;
45.密封件; 46.第二磁铁; 47.盖体;
48.座体; 49.第一磁铁; 51.仓盖;
52.仓体; 421.第一端部; 422.第二端部;
423.轴部; 451.第一部; 452.第二部;
471.第八通孔; 472.第三凸台; 473.第二联接部;
474.第六通孔; 475.第二腔体; 476.长圆孔;
477.第四凹槽; 478.第二盲孔; 479.第二凹坑;
470.第三凹坑; 4710.第二凸台; 481.第三凹槽;
482.第一锁定部; 483.第一凹坑; 484.斜面;
485.第一联接部; 486.第六凹槽; 487.第七通孔;
488.第一腔体; 489.第三凸缘; 480.第一盲孔;
4810.第五通孔; 4811.第六柱面; 511.压板;
512.密封套; 521.滤盖; 522.滤芯;
5211.第一端面; 5212.第一通孔; 5213.第一柱面;
5214.第一螺纹; 5215.第一凸缘; 5216.第三通孔;
5217.第五凹槽; 5221.第二端面; 5222.第二通孔;
5223.第二柱面; 5224.第二螺纹; 5111.第三端面;
5112.第三柱面; 5113.第一凸台; 5121.第四端面;
5122.第四柱面; 5123.第五端面; 5124.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所述的“正置”应理解为将物品的顶部朝天空放置,物品的底部朝地面放置。“倒置”应理解为将物品的顶部朝地面放置,物品的底部朝天空放置。本申请中所述的“顶部”应理解为靠近“盖”的端部,“底部”应理解为远离“盖”的端部。
参照图1和图5,本实施例展示了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所述盖子包括基座1、茶叶仓5、端盖4,基座1用于与水杯口部的螺纹配合以将盖子紧固于水杯,茶叶仓5用于容纳适量的茶叶以对茶叶进行浸泡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端盖4用于在适当时候开启或者闭合出水口,当需要浸泡茶叶时,将端盖4闭合;当需要饮用茶水时,将端盖4开启。茶叶仓5的顶部插接于基座1,端盖4插接于基座1,基座1与端盖4夹持茶叶仓5的顶部,为了避免水杯内的水通过基座1、茶叶仓5和端盖4三者之间的间隙溢漏出水杯,茶叶仓5顶部与基座1插接的部位设置第一密封圈2,端盖4与基座1插接的部位设置第二密封圈3。
参照图6和图8,茶叶仓5包括仓体52和仓盖51,茶叶仓5在浸泡茶叶时,仓盖51与仓体52密闭配合,如图8所示;茶叶仓5在过滤茶水时,仓盖51与仓体52脱离,仓盖51与仓体52的顶部形成间隙,仓体52外界的空气通过间隙进入仓体52内,如图6所示。通过仓体52与仓盖51的阶段性密闭配合实现茶叶仓5的浸泡功能和过滤功能。
参照图10和图12,仓体52包括滤芯522和滤盖521,滤芯522和滤盖521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密闭联接,滤盖521旋接于滤芯522的顶部,滤芯522与滤盖521组成的腔体用于容纳茶叶,可拆卸的螺纹联接可方便放置茶叶以及清理茶叶残渣,密闭联接可实现仓体52顶部与外界空气隔离。
参照图2和图4,滤盖521包括第一端面5211、第一柱面5213以及第一凸缘5215,第一端面5211设置多个第一通孔5212,第一柱面5213垂直于第一端面5211延伸,第一凸缘5215垂直于第一柱面5213且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柱面5213位于第一凸缘5215与第一端面5211之间,第一凸缘5215设置多个第三通孔5216,第一柱面5213设置第一螺纹5214,第一螺纹5214与第一柱面5213同轴延伸,第一柱面5213为薄壁结构。
参照图11,滤芯522包括第二端面5221以及第二柱面5223,第二柱面5223垂直于第二端面5221,第二端面5221设置多个第二通孔5222,第二柱面5223隔绝滤芯522内部与外部的气体,第二柱面5223远离第二端面5221的端部设置第二螺纹5224,第二螺纹5224与第二柱面5223同轴延伸,第二螺纹5224与滤盖521的第一螺纹5214配合实现滤芯522与滤盖521的螺纹联接,第二柱面5223为薄壁结构。
参照图7和图9,压板511包括第三端面5111、第三柱面5112以及第一凸台5113,第三柱面5112垂直于第三端面5111,第一凸台5113垂直于第三端面5111且朝远离第三柱面5112方向延伸,第三柱面5112为薄壁结构。仓盖51包括压板511以及密封套512,密封套512部分密闭套接压板511。密封套512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密封套512包括第四端面5121、第四柱面5122、第五端面5123以及第四通孔5124,第四柱面5122垂直于第四端面5121,第五端面5123垂直于第四柱面5122,第四通孔5124贯穿第五端面5123,第四柱面5122位于第四端面5121与第五端面5123之间,第四柱面5122为薄壁结构。压板511和密封套512通过第三柱面5112与第四柱面5122的过盈配合实现密闭套接,第三柱面5112的外表面与第四柱面5122的内表面配合,第三端面5111与第四端面5121抵接。
参照图1,压板511在端盖4的作用下挤压密封套512使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抵接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的同时密封套512的第五端面5123抵接滤盖521的第一端面5211,第四端面5121覆盖第一凸缘5215的第三通孔5216,密封套512的第四柱面5122产生弹性变形,密封套512与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形成密闭配合。
参照图3,密封套512在端盖4脱离压板511后弹性复位使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脱离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第一通孔5212通过第一凸缘5215与密封套512之间的间隙将滤芯522的腔体与外界联通。
参照图14和图16,端盖4包括座体48、盖体47以及转轴42,端盖4插接于基座1,盖体47通过转轴42与座体48转动联接,使得盖体47可以绕着转轴42相对于座体48转动,实现盖体47的开启与闭合。座体48包括第五通孔4810,如图27和图28所示,第五通孔4810用于套接压板511的第一凸台5113,当第一凸台5113插入第五通孔4810后,第一凸台5113在第五通孔4810内轴向滑动,如图1和图3所示。盖体47包括第二凸台4710,第二凸台4710凸出盖体47,如图25所示。第二凸台4710与压板511的第一凸台5113阶段性配合,当盖体47闭合时,第二凸台4710抵接第一凸台5113,当盖体47开启时,第二凸台4710释放第一凸台5113,第一凸台5113在第五通孔4810内轴向滑动。
在盖体47闭合时,盖体47的第二凸台4710插入座体48的第五通孔4810,并挤压第五通孔4810内的第一凸台5113,第一凸台5113带动压板511挤压密封套512,密封套512的第五端面5123抵接滤盖521的第一端面5211,密封套512的第四柱面5122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弹性势能,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与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紧闭贴合,同时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覆盖第一凸缘5215上的第三通孔5216,因此仓盖51与仓体52形成有效的密闭联接。由于茶叶仓5的周壁没有开孔,只有顶部和底部开孔,因此,茶叶仓5的顶部处于密闭状态,而茶叶仓5的底部通过第二通孔5222与外界联通。
将水杯倒置,使杯盖朝下,杯底朝上。杯体内的开水包裹茶叶仓5,杯体内至上而下形成空气层和开水层,开水层包裹茶叶仓5,茶叶仓5位于开水层的内部,茶叶仓5内的空气只能通过第二通孔5222进入到开水中,最终与空气层汇合,空气撤离茶叶仓5后造成茶叶仓5内的气压降低,空气汇入空气层后造成空气层气压变大,茶叶仓5上方的开水在重力和空气层的气压二者共同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5222进入茶叶仓5,直至茶叶仓5内充满开水。在茶叶仓5内充满开水后将水杯正置,杯盖朝上,杯底朝下,由于充满开水的茶叶仓5内部没有空气或者仅有少量的空气,即形成茶叶仓5内的空气压力远小于杯体内部的空气压力的现象,而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约10米高的水柱,因此,茶叶仓5底部的第二通孔5222上的水的表面张力在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茶叶仓5内的开水不会通过第二通孔5222流出茶叶仓5,即茶叶仓5内的开水被茶叶仓5外的气压限制在茶叶仓5内部,为了保持第二通孔5222不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第二通孔5222的孔径适合在8毫米以内,由于本申请中滤芯522作为过滤茶水和茶叶使用,因此第二通孔5222的孔径优选1毫米以内,所以第二通孔5222附近的开水的表面张力没有被破坏,茶叶仓5内的开水保持在茶叶仓5内并对茶叶进行浸泡。
在盖体47开启时,盖体47的第二凸台4710撤离座体48的第五通孔4810,第二凸台4710释放第五通孔4810内的第一凸台5113,密封套512发生弹性变形的第四柱面5122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并使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脱离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第一凸缘5215与第四端面5121形成间隙,同时第四端面5121不再覆盖第一凸缘5215上的第三通孔5216,杯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三通孔5216进入由第一凸缘5215与第四端面5121构成的间隙中,进而使仓体52的顶部与底部的空气联通,仓体52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空气压力均衡,第二通孔5222上水的表面张力不足以抵消茶水的重力,仓体52内泡好的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仓体52底部的第二通孔5222排出,泡好的茶水从茶叶仓5进入到杯体内。
参照图15,基座1包括第五柱面15、第二凸缘13、第一凹槽12、第三凸台472、第二凹槽11以及第三螺纹16,第二凸缘13径向向内设置于第五柱面15,第一凹槽12径向向内设置于第五柱面15,第三凸台472径向向内设置于第五柱面15,第二凹槽11设置于第五柱面15的端面,第一凹槽12位于第二凸缘13与第二凹槽11之间,第三螺纹16设置于远离第二凹槽11的一侧。第五柱面15用于部分包裹座体48,第二凸缘13用于与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配合,第一凸缘5215与第二凸缘13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2以实现滤盖521与基座1之间的密闭联接,第一凹槽12用于卡接座体48,第三凸台472用于限制座体48的转动,第二凹槽11用于接纳第二密封圈3以实现基座1与座体48的密闭联接,第三螺纹16与水杯口部的螺纹配合。
参照图27和图28,座体48还包括第六柱面4811、第三凸缘489以及第三凹槽481,第三凸缘489径向向外设置于第六柱面4811,第六柱面4811用于与基座1的第五柱面15配合,第三凸缘489用于插入基座1的第一凹槽12以限制基座1与座体48之间的轴向移动,第三凹槽481与基座1的第三凸台472配合以限制基座1与座体48之间的转动。基座1与座体48通过第三凸缘489与第一凹槽12的配合实现轴向卡接,通过第三凹槽481与第三凸缘489的配合实现相对静止联接。
参照图16,座体48设置第一锁定部482以及在第一锁定部482的相对侧设置与盖体47联接的第一联接部485,盖体47设置与第一锁定部482阶段性配合的第二锁定部以及在第二锁定部的相对侧设置与第一联接部485转动联接的第二联接部473,转轴42贯穿第一联接部485和第二联接部473。当盖体47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锁定部482和第二锁定部的配合实现盖体47闭合状态的锁定。当盖体47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锁定部482和第二锁定部脱离处于非配合状态,通过第一联接部485和第二联接部473的转动联接实现第一锁定部482与第二锁定部的阶段性配合。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设置长圆孔476,长圆孔476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转轴42的外径使得盖体47可以沿着长圆孔476的长度方向移动,长圆孔476的轴向沿转轴42的轴向方向设置,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与转轴42的固定联接,因此在转轴42与长圆孔476的配合下,沿长圆孔476的长度方向往复推动盖体47可使盖体47相对于座体48具有一定程度的位移量,即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与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之间形成转动联接的同时还形成移动联接。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设置与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配合的第三凸台472,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设置与盖体47的第三凸台472配合的斜面484,斜面484设置第一凹坑483,第三凸台472沿斜面484滑动并进入第一凹坑483。当盖体47与座体48相对滑动时,第三凸台472或者脱离第一凹坑483或者进入第一凹坑483,即第一凹坑483阶段性接纳第三凸台472。在盖体47闭合的过程中,第三凸台472接触斜面484并沿着斜面484朝向第一凹坑483滑动;在盖体47开启的过程中,第三凸台472脱离第一凹坑483后不接触斜面484,即凸台与斜面484之间形成阶段性滑动配合。
参照图14,盖体47还设置扭力弹簧41,转轴42轴向贯穿扭力弹簧41。扭力弹簧41包括第一端部421、第二端部42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421和第二端部422之间的轴部423,第一端部421和第二端部422垂直于轴部423,如图21所示。
参照图27,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设置部分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一腔体488,第一腔体488具有与扭力弹簧41的第一端部421和轴部423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第一腔体488还设置第六凹槽486,第一腔体488接纳扭力弹簧41的轴部423,第六凹槽486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一端部421,第一联接部485还设置第七通孔487,第七通孔487的孔径略小于转轴42的外径以实现转轴42与第七通孔487的过盈配合,进而实现转轴42与座体48的固定联接。
参照图26,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设置部分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二腔体475,第二腔体475具有与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和轴部423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第二腔体475还设置第四凹槽477,第二腔体475接纳扭力弹簧41的轴部423,第四凹槽477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长圆孔476位于第二腔体475的端部并贯穿第二联接部473。
由于扭力弹簧41的第一端部421嵌入座体48的第一腔体488的第六凹槽486,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嵌入盖体47的第二腔体475的第四凹槽477,盖体47通过长圆孔476与转轴42滑动配合并相对于转轴42的径向方向移动,因此,在盖体47相对座体48的转动过程中,扭力弹簧41的第一端部421相对于座体48固定不动,而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在盖体47的带动下使扭力弹簧41储能,或者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带动盖体47转动进而实现扭力弹簧41的弹性势能的释放。
为了避免扭力弹簧41带动盖体47过快转动,在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和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设置缓冲结构以降低盖体47的转动速度。参照图25,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还设置第六通孔474,第六通孔474与长圆孔476联通,第六通孔474用于接纳塑胶件43,第六通孔474与塑胶件43过盈配合,塑胶件43抵接位于长圆孔476内的转轴42,并与转轴42的柱面滑动配合,塑胶件43为柱状结构,塑胶件43的与转轴42配合的端部设置锥面,锥面与转轴42的柱面接触以增大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盖体47转动时的阻力,如图13、图22和图23所示。由于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嵌入了塑胶件43,塑胶件43与转轴42滑动配合,因此在盖体47带动塑胶件43转动的同时,塑胶件43贴合转轴42滑动起到缓冲转动的作用,避免因盖体47上的热水在杯盖快速转动时甩出杯盖造成烫伤的危险。
由于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与转轴42固定联接,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与转轴42同时有转动联接和移动联接,因此,盖体47的长圆孔476可同时相对于转轴42的径向方向移动或者绕着转轴42转动。通过单手握住杯体,大拇指推动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使盖体47相对于座体48滑动,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脱离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第一凹坑483,实现盖体47与座体48的解锁。由于扭力弹簧41的作用,使得在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脱离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第一凹坑483时,盖体47绕转轴42转动实现盖体47的自动开启,如图3和图23所示。
参照图28,座体48设置第一盲孔480,第一盲孔480由座体48迎接杯子的一侧向盖体47侧设置,盖体47设置第二盲孔478,第二盲孔478由远离座体48侧向靠近座体48侧设置,如图24所示。第一盲孔480容纳第一磁铁49,第一磁铁49与第一盲孔480过盈配合。第二盲孔478容纳第二磁铁46,第二磁铁46与第二盲孔478过盈配合,在盖体47闭合时第一磁铁49与第二磁铁46磁极相对且磁性相反,在盖体47的第三凸台472尚未插入座体48的第一凹坑483时,第一磁铁49与第二磁铁46不同轴,当盖体47的第三凸台472完全插入座体48的第一凹坑483时,第一磁铁49与第二磁铁46同轴。
由于设置了第一磁铁49和第二磁铁46,并使第一磁铁49和第二磁铁46的磁极相反以及磁极相对,当盖体47被下压的过程中,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与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斜面484接触,并沿着斜面484滑动,如图17所示。当盖体47抵接座体48,盖体47的第三凸台472正对座体48的第一凹坑483,如图19所示。此时,第一磁铁49和第二磁铁46磁极相对并磁性相反,第一磁铁49与第二磁铁46部分错位,第二磁铁46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盖体47滑动直至第二磁铁46与第一磁铁49同轴,如图1所示。盖体47在移动的过程中,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插入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斜面484的第一凹坑483中,此时,盖体47处于锁定状态,如图16和图20所示。
参照图3,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设置出水口,当盖体47处于开启状态时,出水口用于将杯子内的液体排出。参照图20,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设置密封件45以及盖板44,密封件45包括第一部451和第二部452,第一部451贯穿第二锁定部并在盖子关闭时抵接出水口,第二部452设置于盖体47与盖板44之间,盖体47与盖板44夹持第二部452。参照图18,第一部451在厚度方向上凸出第二部452,第二部452的边缘凸出第一部451,盖体47与盖板44夹持第二部452凸出第一部451的边缘,盖板44与盖体47固定联接,作为示例性实施例,盖板44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联接于盖体47上,为了使盖板44与盖体47的上表面齐平,在盖体47接纳盖板44的一侧设置第二凹坑479,第二凹坑479具有与盖板44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第二凹坑479的深度略大于盖板44的厚度。盖板44还在第二凹坑479接纳密封件45的一侧设置第三凹坑470,第三凹坑470具有与密封件45的第二部452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第三凹坑470的深度略大于第二部452边缘的厚度。盖板44还在第三凹坑470接纳密封件45的一侧设置第八通孔471,第八通孔471具有与第一密封件45的第一部451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第八通孔471接纳密封件45的第一部451。
参照图1和图2,盖体47具有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当盖体47处于开启状态时,杯子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出水口排出,当盖体47处于闭合状态时,杯子内的液体被密闭在杯子内。
参照图16,端盖4包括盖板44、密封件45、第二磁铁46、盖体47、扭力弹簧41、转轴42、塑胶件43、座体48以及第一磁铁49,盖板44与座体48夹持密封件45以及第二磁铁46,转轴42贯穿扭力弹簧41并与座体48紧固联接,扭力弹簧41与转轴42容纳于由盖体47和座体48组成的腔体内,扭力弹簧41的两端分别嵌入座体48和盖体47实现盖体47与座体48之间的扭力传递,塑胶件43嵌入座体48并与转轴42滑动配合以缓冲盖体47的转动速度。
盖体47的开启过程如下,手掌的虎口卡住盖子,食指位于盖体47与座体48的联接处,大拇指位于座体48与盖体47的锁定部,食指推动盖体47的第二联接处,使盖体47向大拇指方向移动,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脱离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第一凹坑483,如图19所示。盖体47在扭力弹簧41的作用下绕转轴42转动,实现盖体47的开启,如图3所示。由于盖体47带着塑胶件43同时转动,塑胶件43沿着转轴42的表面滑动增加了盖体47转动的阻力,从而实现盖体47的缓慢开启,以避免盖体47上的液体被甩出的现象的发生。盖体47开启后,茶叶仓5的仓盖51脱离仓体52,茶叶仓5的顶部处于非密闭状态,茶叶仓5的顶部与外界联通,倾斜水杯,杯体内泡好的茶水通过滤盖521的第三通孔5216进入到由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与座体48组成的空腔内,再通过出水口流出,如图3所示。
盖体47处于开启状态时,为了避免人们从出水口看到滤盖521的第三通孔5216,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上的多个第三通孔5216分布于出水口在第一凸缘5215上的投影区域之外,第一凸缘5215还设置第五凹槽5217,第五凹槽5217与基座1的第四凸台14配合,第四凸台14卡入第五凹槽5217以限制滤盖521相对于基座1的转动,从而使得滤盖521上的第三通孔5216位于出水口在第一凸缘5215上的投影区域之外。
盖体47的闭合过程如下,手掌的虎口卡住盖子,食指位于盖体47与座体48的联接处,大拇指位于座体48与盖体47的锁定部,抬起食指带动盖体47往大拇指的方向转动,当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的第三凸台472与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的斜面484接触时,食指扣压盖体47,第三凸台472沿斜面484滑动,如图17所示,当盖体47的密封件45与座体48的出水口抵接时,第三凸台472正对第一凹坑483,座体48的第一磁铁49与盖体47的第二磁铁46磁极相对,部分重叠,在磁力的吸引下,第二磁铁46带动盖体47滑动直到第二磁铁46与第一磁铁49同轴,此时,盖体47的凸台插入座体48的第一凹坑483,实现盖体47闭合状态的锁定,如图20所示。

Claims (10)

1.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包括与水杯口部螺纹配合的基座(1)、用于容纳茶叶的茶叶仓(5)以及用于开启或者闭合出水口的端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仓(5)包括仓体(52)以及与仓体(52)阶段性密闭配合的仓盖(51),仓体(52)包括滤芯(522)以及与滤芯(522)可拆卸式密闭联接的滤盖(521),滤芯(522)与滤盖(521)组成的腔体用于容纳茶叶,滤盖(521)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5212)的第一端面(5211)、垂直于第一端面(5211)延伸的第一柱面(5213)以及垂直于第一柱面(5213)且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凸缘(5215),第一柱面(5213)位于第一凸缘(5215)与第一端面(5211)之间,滤芯(522)包括设置有第二通孔(5222)的第二端面(5221)以及垂直于第二端面(5221)且朝滤盖(521)延伸的第二柱面(5223),第二柱面(5223)隔绝滤芯(522)内部与外部的气体,仓盖(51)包括压板(511)以及部分密闭套接压板(511)的密封套(512),压板(511)在端盖(4)的作用下挤压密封套(512)使密封套(512)与仓体(52)的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密闭配合并且密封套(512)与滤盖(521)的第一端面(5211)配合部分发生弹性变形,密封套(512)在端盖(4)脱离压板(511)后弹性复位使密封套(512)脱离第一凸缘(5215),第一通孔(5212)通过第一凸缘(5215)与密封套(512)之间的间隙将滤芯(522)的腔体与外界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盖(5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柱面(5213)且与第一柱面(5213)同轴延伸的第一螺纹(5214),所述滤芯(522)还包括与第一螺纹(5214)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螺纹(5224),第二螺纹(5224)设置于第二柱面(5223)上远离第二端面(5221)的一端,第二螺纹(5224)与第二柱面(5223)同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盖(521)还包括贯穿第一凸缘(5215)的第三通孔(5216),所述压板(511)包括第三端面(5111)、垂直于第三端面(5111)延伸的第三柱面(5112)以及垂直于第三端面(5111)朝远离第三柱面(5112)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台(5113),所述密封套(512)包括第四端面(5121)、垂直于第四端面(5121)延伸的第四柱面(5122)、垂直于第四柱面(5122)的第五端面(5123)、贯穿第五端面(5123)的第四通孔(5124),第四柱面(5122)位于第四端面(5121)与第五端面(5123)之间,压板(511)和密封套(512)通过第三柱面(5112)与第四柱面(5122)的配合实现套接,第三柱面(5112)的外表面与第四柱面(5122)的内表面配合,第三端面(5111)与第四端面(5121)抵接,第五端面(5123)抵接滤盖(521)的第一端面(5211),密封套(512)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密封套(512)的第四端面(5121)与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阶段性配合,当第四端面(5121)与第一凸缘(5215)配合时,第四端面(5121)覆盖第一凸缘(5215)的第三通孔(5216),密封套(512)的第四柱面(5122)产生弹性变形,第一柱面(5213)、第二柱面(5223)、第三柱面(5112)以及第四柱面(5122)均为薄壁结构,端盖(4)包括插接于基座(1)的座体(48)、与座体(48)转动联接的盖体(47)以及联接座体(48)与盖体(47)的转轴(42),座体(48)包括套接压板(511)的第一凸台(5113)的第五通孔(4810),第一凸台(5113)插入第五通孔(4810),第一凸台(5113)与第五通孔(4810)滑动配合,盖体(47)包括凸出座体(48)的第二凸台(4710),第二凸台(4710)与压板(511)的第一凸台(5113)阶段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与所述座体(48)通过卡扣轴向联接,座体(48)部分插接于基座(1),基座(1)包括部分包裹座体(48)的第五柱面(15),第五柱面(15)径向向内设置第二凸缘(13),第二凸缘(13)用于与滤盖(521)的第一凸缘(5215)配合,第一凸缘(5215)与第二凸缘(13)之间设置用于密闭联接的第一密封圈(2),第五柱面(15)还设置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用于卡接座体(48),第五柱面(15)还设置径向向内的第三凸台(472),第三凸台(472)用于限制座体(48)的转动,第五柱面(15)的端面设置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用于接纳第二密封圈(3)实现基座(1)与座体(48)的密闭联接,第五柱面(15)还设置与水杯口部的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16),座体(48)包括与基座(1)的第五柱面(15)配合的第六柱面(4811),第六柱面(4811)设置径向向外的第三凸缘(489),第三凸缘(489)用于插入基座(1)的第一凹槽(12)以限制基座(1)与座体(48)之间的轴向移动,第六柱面(4811)还设置第三凹槽(481),第三凹槽(481)与基座(1)的第三凸台(472)配合以限制基座(1)与座体(48)之间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8)还包括第一锁定部(482)以及与盖体(47)联接的第一联接部(485),盖体(47)还包括与第一锁定部(482)阶段性配合的第二锁定部、与第一联接部(485)转动联接的第二联接部(473)以及容纳于第一锁定部(482)与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扭力弹簧(41),转轴(42)贯穿第一联接部(485)、第二联接部(473)以及扭力弹簧(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与转轴(42)固定联接,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设置部分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一腔体(488),第一腔体(488)具有与扭力弹簧(41)的第一端部(421)和轴部(423)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与座体(48)的第一联接部(485)之间还设置移动联接,第二联接部(473)设置长圆孔(476)以及部分接纳扭力弹簧(41)的第二腔体(475),长圆孔(476)的长度方向沿盖体(47)的移动方向设置,长圆孔(476)的轴向沿转轴(42)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二腔体(475)具有与扭力弹簧(41)的第二端部(422)和轴部(423)的外形相适应的形状,长圆孔(476)与转轴(42)滑动配合并相对于转轴(42)的径向方向移动,转轴(42)轴向贯穿扭力弹簧(41),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设置与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配合的第三凸台(472),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设置与盖体(47)的第三凸台(472)阶段性滑动配合的斜面(484),斜面(484)设置第一凹坑(483),第一凹坑(483)阶段性接纳第三凸台(4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8)的第一锁定部(482)设置出水口,所述盖体(47)的第二锁定部设置密封件(45)以及盖板(44),密封件(45)包括第一部(451)和第二部(452),第一部(451)贯穿第二锁定部并在盖子关闭时抵接出水口,第二部(452)设置于盖体(47)与盖板(44)之间,盖体(47)与盖板(44)夹持第二部(45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7)还包括塑胶件(43),塑胶件(43)嵌入盖体(47)的第二联接部(473)且与转轴(42)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8)还包括第一磁铁(49),第一磁铁(49)嵌入座体(48),所述盖体(47)还包括第二磁铁(46),第二磁铁(46)嵌入盖体(47),在盖体(47)闭合时第一磁铁(49)与第二磁铁(46)磁极相对且磁性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49)和第二磁铁(46)在盖体(47)闭合时同轴设置。
CN202122860418.8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Active CN216221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0418.8U CN216221092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0418.8U CN216221092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1092U true CN21622109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7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0418.8U Active CN216221092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10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6988A1 (zh) * 2021-11-22 2023-04-13 泉州睿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茶叶仓、盖子以及水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6988A1 (zh) * 2021-11-22 2023-04-13 泉州睿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茶叶仓、盖子以及水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1492B1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interchangeable attachments
US8459468B2 (en) Vacuum mug separable cap
US7958816B2 (en) Multi-function beverage brewer and cup
US20120225176A1 (en) Device for timing and automatically steeping tea
WO2006117321A3 (en) Filter holder particularly for espresso coffee machines
CN105962774B (zh) 一体式饮料浸泡器盖子
CN216221092U (zh) 一种茶水分离水杯用的盖子
US20130239821A1 (en) Container with Removable Bottom Tea Infuser
US20220053965A1 (en) Manual pressure type coffee maker
CN114098394B (zh) 一种茶叶仓、盖子以及水杯
CN113853141A (zh) 一种磁控式水杯
CN210354205U (zh) 一种泡茶杯
EP3733027A1 (en) Integrated brewing and drinking utensil
CN212261064U (zh) 一种茶仓分离式水杯
CN118159173A (zh) 茶叶仓、盖子以及水杯
CN216916957U (zh) 容器盖和容器
CN113287923B (zh) 磁控式杯盖及水杯
CN210520688U (zh) 一种杯盖组件及包括其的水杯
CN111802885A (zh) 一种茶仓分离式水杯
CN212117787U (zh) 一种竹节状陶瓷茶具套件
KR200489383Y1 (ko) 찻잎 거름망이 구비된 분리형 음료용기
CN110537815A (zh) 一种水杯
US20190038065A1 (en) Press beverage brewers and related brewing methods
CN212346115U (zh) 一种水杯
CN219183360U (zh) 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