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9124U - 水冷式中央空调 - Google Patents

水冷式中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9124U
CN216219124U CN202122145951.6U CN202122145951U CN216219124U CN 216219124 U CN216219124 U CN 216219124U CN 202122145951 U CN202122145951 U CN 202122145951U CN 216219124 U CN216219124 U CN 216219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eenhouse
air conditioner
absorption
centr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59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峥嵘
刘振邦
樊钊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1459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9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9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9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实现了水冷式中央空调对空气中CO2的储存以及释放。该空调包括CO2吸收系统和CO2排放系统,其中,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CO2吸收系统用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CO2排放系统能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分离温室大棚内的CO2并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CO2水合吸收应用于育种、培苗温室大棚等空气成分调节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器,实现了空气中CO2的吸收、储存以及释放,以及温湿度调节的功能。

Description

水冷式中央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化石燃料消耗导致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对象,越来越极端气候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考验。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为了降低CO2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从源头上减少CO2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CO2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传统空调器通常只具有温、湿度调节功能,无法对温室空气成分进行调整;
(2)、传统的温室空气调节只能通过购买气罐单独进行CO2的储存和释放,不能实现直接利用空调系统实现对CO2进行储存和释放,且运输、储存经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及水冷式中央空调,实现了水冷式中央空调对空气中CO2的储存以及释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包括CO2吸收系统和CO2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所述CO2吸收系统用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所述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所述CO2排放系统能将所述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
进一步地,所述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内CO2吸收系统,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内的CO2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所述CO2释放支路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相连接,所述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室内CO2收集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能通过所述CO2吸收支路流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所述CO2吸收液经过所述室内CO2收集装置时能吸收CO2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包括对CO2气体渗透率低的CO2渗透隔膜、导向装置以及CO2吸收腔,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回风口设置所述CO2渗透隔膜,通过所述CO2渗透隔膜分离出的CO2能通过所述导向装置流向所述CO2吸收腔。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用以压缩所述CO2吸收腔内的CO2,且当所述CO2吸收腔内的气体不处于被压缩状态时,所述CO2吸收腔内的CO2能溢出所述CO2吸收腔。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设置控制流量板,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所述控制流量板的开度能增大回风气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外CO2吸收系统,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外的CO2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包括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所述冷冻水吸收塔连接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通过启动所述增压空气进气泵能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吸收塔内输送温室外空气,以用于实现所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CO2吸收液与CO2混合形成CO2水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连接所述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冷冻水吸收塔之间设置水合物双向渗透膜;当所述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减小所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能使得所述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所述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排水管路和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之间设置流量阀;所述冷冻水吸收塔与所述蒸发器排水管路之间设置流量阀。
进一步地,所述CO2排放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与所述CO2释放支路连接,所述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能通过所述CO2释放支路流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所述CO2水合物经过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能释放CO2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包括风机,经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释放的CO2能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排出所述室内机外。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还包括CO2控制阀,通过控制所述CO2控制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CO2的释放量。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还包括用以检测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相连接,依据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内的CO2或向所述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或仅控制所述温室大棚的温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呈三维阵列分布以用于监控各自对应区域的CO2含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包括CO2吸收系统和CO2排放系统,其中,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CO2吸收系统用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CO2排放系统能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基于CO2水合吸收应用于育种、培苗温室大棚等空气成分调节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器,实现了空气中CO2的吸收、储存以及释放,以及温湿度调节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大棚内空气监测点的空间布置示意图。
图中1-室内机;2-空气监测点;3-育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中央空调机组主要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及主机三部分,冷冻水循环系统主要由冷冻泵、室内风机及冷冻水管道等组成,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供水管路,进入室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的热量,通过冷冻水回水管路回到主机蒸发器,室内风机用于将空气吹过冷冻水管道,降低空气温度,加速室内热交换。主机部分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冷媒(制冷剂)等组成。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控制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或者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大量的CO2吸收液,吸收液可在低温和高压的环境下与CO2气体结合生成水合物,当环境条件相反则CO2大量分离释放,可以在冷冻水中加入添加剂(THF、TBAB),可提高水合物的生成温度、降低形成压力,可促进在空调可供温度下使水合物大量生成,水合物吸收液通过空调冷冻水循环管路循环于各室内机1、回风通道、吸收塔、空调主机蒸发器等。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随冷冻水循环于空调室内外机,实现空调冷冻水CO2循环和温湿度调节的功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分离温室大棚内的CO2并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内。具体的,根据植物呼吸时间曲线以及光合作用曲线数据,实时监控温室大棚空气成分参数,当判断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即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超标时),此时,控制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形成CO2水合物);当需要向温室大棚内提供CO2时,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以利于温室大棚内植物的生长。
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温室大棚内植物的CO2供给量,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CO2吸收液吸收温室大棚外的CO2,以用于释放在温室大棚内。
关于控制CO2吸收液吸收温室大棚外的CO2,具体说明如下:水冷式中央空调包括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连接水冷式中央空调的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向冷冻水吸收塔内输送温室外空气,以实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CO2吸收液与CO2混合形成CO2水合物。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供水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增加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连接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冷冻水通过蒸发器排水管路排向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冷冻水可以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需要吸收温室大棚外气体中的CO2时,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此时可以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减小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的流量,CO2吸收液可在低温(经过蒸发器的冷冻水以及CO2吸收液温度低)和高压的环境下与CO2气体大量生成水合物,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的冷冻水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然后控制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内。
进一步地,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连接储水箱,储水箱与冷冻水吸收塔之间设置水合物双向渗透膜;当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减小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由于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会增大吸收塔内的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通过双向渗透膜流向储水箱,当然,由于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存在分支,部分冷冻水以及CO2水合物会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关闭增压空气进气泵以及通过控制阀体开度降低流向冷冻水吸收塔内的液体流量,减小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此时,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的冷冻水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到储水箱的内CO2水合物不向外渗透时,判断是否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若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再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
关于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具体说明如下,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CO2释放支路,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且启动加热降压释放装置,CO2水合物经过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释放CO2。优选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1包括风机,经加热降压释放装置释放的CO2在风机的驱动下排出室内机1外。
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冻水供水管路进入室内机1进行热交换,带走温室大棚内的热量,通过冷冻水回水管路回到主机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一个支路(CO2释放支路),当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时,打开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启动加热降压释放装置,CO2水合物经过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释放CO2,释放的CO2在室内机1风机的驱动下排向温室大棚内。当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时,关闭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使得冷冻水不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
关于加热降压释放装置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即可。将加热降压释放装置设置在室内机1中,可以通过翅片自然加温或者通过微型加热器对流经的CO2水合物进行加温,且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形成有CO2释放腔,CO2水合物经过加热后释放CO2于CO2释放腔,CO2释放腔内的CO2在室内风机的驱动下流向温室大棚。
关于“分离温室大棚内的CO2并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具体说明如下: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CO2吸收支路,CO2吸收支路经过室内CO2收集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CO2吸收液经过室内CO2收集装置时吸收存储CO2。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冻水供水管路进入室内机1进行热交换,带走温室大棚内的热量,通过冷冻水回水管路回到主机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另一支路(CO2吸收支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打开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CO2吸收支路流经CO2收集装置时吸收CO2;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没有高于预设值时,关闭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不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
关于室内CO2收集装置,具体说明如下: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回风口设置对CO2气体渗透率低的CO2渗透隔膜,通过CO2渗透隔膜分离出的CO2能通过导流装置流向CO2吸收腔,当CO2吸收腔内的气体不处于被压缩状态时,CO2吸收腔内的CO2能溢出CO2吸收腔。即室内CO2收集装置包括CO2渗透隔膜、CO2吸收腔、导流装置以及压缩结构,至于每个部件的具体结构,这里不做过多的陈述,只要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上述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即可。在风机的驱动下,温室大棚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流向室内机1,由于回风口设置CO2渗透隔膜,当渗透膜两边存在压力差时,渗透率高的气体成分以很高的速率透过隔膜,渗透率低的CO2气体则绝大部分在CO2渗透隔膜进气两侧形成残留气流,利用楔形导流装置汇流残留气流,进入CO2吸收腔,从而达到CO2气体分离的目的。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没有高于预设值时,不对CO2吸收腔内的CO2进行加压压缩,当CO2吸收腔内的气体聚集满后,CO2能溢出CO2吸收腔;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利用压缩装置对CO2吸收腔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同时,CO2吸收支路内的低温冷冻水流经CO2吸收腔,CO2气体与CO2吸收液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快速生成水合物,随冷冻水进入冷冻水回水管路,并流回到主机蒸发器,实现了温室内CO2的吸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回风口设置控制流量板,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控制流量板的开度以增大回风气流量。比如,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控制流量板的开度,以便于对温室内CO2的吸收。当然,也可以设置CO2控制阀,控制室内机1CO2的释放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通过传感器监控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依据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或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或仅控制温室大棚的温湿度。具体地,传感器呈三维阵列分布以用于监控对应区域的CO2含量,水冷式中央空调包括多个室内机1,依据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每个室内机1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或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或仅控制温室大棚的温湿度。
温室内增加有与空调主机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连接的、与各室内机1配套的3D模拟空间传感器阵列,实时采集温室各层空间空气成分,数据汇总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参见图2,实时监控空间空气成分参数,根据植物呼吸时间曲线、光合作用曲线数据和温湿度平衡参数,分析空气空间点集数据,抓取空气成分异常点,通过空调控制器程序下达调整命令,控制多个室内机1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具体优选如下:
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打开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关闭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加热降压释放装置不处于工作状态,增压空气进气泵不处于工作状态,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利用压缩装置对CO2吸收腔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同时,CO2吸收支路内的低温冷冻水流经CO2吸收腔,CO2气体与CO2吸收液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快速生成水合物,随冷冻水进入冷冻水回水管路,并流回到主机蒸发器,实现了温室内CO2的吸收。可以增大控制流量板的开度,以便于对温室内CO2的吸收。
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关闭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打开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在压差的作用下,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通过双向渗透膜流向储水箱,当然,由于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存在分支,部分冷冻水以及CO2水合物会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关闭增压空气进气泵以及通过控制阀体开度降低流向冷冻水吸收塔内的液体流量,减小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此时,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的冷冻水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到储水箱的内CO2水合物不向外渗透时,判断是否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若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再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
另外,打开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启动加热降压释放装置,CO2水合物经过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释放CO2,释放的CO2在室内机1风机的驱动下排向温室大棚内。
综合上述,基于CO2水合吸收应用于育种、培苗温室大棚等空气成分调节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器,实现了空气中CO2的吸收、储存以及释放,以及温湿度调节的功能。实现温室大棚内碳循环和外部空气碳吸收,再配合空调的空气温、湿度调节功能,通过传感器空间阵列形成实时反馈环,动态调节温室大棚内CO2含量、温度以及湿度等。
实施例2:
一种实施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包括CO2吸收系统和CO2排放系统,其中,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CO2吸收系统用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CO2排放系统用于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内。
具体的,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内CO2吸收系统,温室内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根据植物呼吸时间曲线以及光合作用曲线数据,实时监控温室大棚空气成分参数,当判断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即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超标时),此时,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工作,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并存储在CO2吸收液内(形成CO2水合物);当需要向温室大棚内提供CO2时,CO2排放系统工作,控制将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以利于温室大棚内植物的生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CO2释放支路与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相连接,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室内CO2收集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CO2吸收液能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CO2吸收液经过室内CO2收集装置时能吸收CO2。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冻水供水管路进入室内机1进行热交换,带走温室大棚内的热量,通过冷冻水回水管路回到主机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另一支路(CO2吸收支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打开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CO2吸收支路流经CO2收集装置时吸收CO2;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没有高于预设值时,关闭CO2吸收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不通过CO2吸收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室内CO2收集装置包括对CO2气体渗透率低的CO2渗透隔膜、导流装置、CO2吸收腔以及压缩装置(每个部件的具体结构,这里不做过多的陈述,只要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上述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即可),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回风口设置CO2渗透隔膜,通过CO2渗透隔膜分离出的CO2能通过导流装置流向CO2吸收腔,且当CO2吸收腔内的气体不处于被压缩状态时,CO2吸收腔内的CO2能溢出CO2吸收腔。在风机的驱动下,温室大棚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流向室内机1,由于回风口设置CO2渗透隔膜,当渗透膜两边存在压力差时,渗透率高的气体成分以很高的速率透过隔膜,渗透率低的CO2气体则绝大部分在CO2渗透隔膜进气两侧形成残留气流,利用楔形导流装置汇流残留气流,进入CO2吸收腔,从而达到CO2气体分离的目的。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没有高于预设值时,不对CO2吸收腔内的CO2进行加压压缩,当CO2吸收腔内的气体聚集满后,CO2能溢出CO2吸收腔;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利用压缩装置对CO2吸收腔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同时,CO2吸收支路内的低温冷冻水流经CO2吸收腔,CO2气体与CO2吸收液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快速生成水合物,随冷冻水进入冷冻水回水管路,并流回到主机蒸发器,实现了温室内CO2的吸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回风口设置控制流量板,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控制流量板的开度以能增大回风气流量,以便于对温室内CO2的吸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外CO2吸收系统,温室外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温室大棚外的CO2。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温室大棚内植物的CO2供给量,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CO2吸收系统实现CO2吸收液吸收温室大棚外的CO2,以用于释放在温室大棚内。
温室外CO2吸收系统包括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连接水冷式中央空调的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向冷冻水吸收塔内输送温室外空气,以实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CO2吸收液与CO2混合形成CO2水合物。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供水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增加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连接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冷冻水通过蒸发器排水管路排向冷冻水吸收塔,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冷冻水可以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需要吸收温室大棚外气体中的CO2时,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此时可以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减小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的流量,CO2吸收液可在低温(经过蒸发器的冷冻水以及CO2吸收液温度低)和高压的环境下与CO2气体大量生成水合物,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的冷冻水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然后控制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内。
进一步地,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连接储水箱,储水箱与冷冻水吸收塔之间设置水合物双向渗透膜;当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减小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以使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能通过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由于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会增大吸收塔内的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通过双向渗透膜流向储水箱,当然,由于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存在分支,部分冷冻水以及CO2水合物会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关闭增压空气进气泵以及通过控制阀体开度降低流向冷冻水吸收塔内的液体流量,减小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此时,冷冻水吸收塔内含有CO2水合物的冷冻水排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到储水箱的内CO2水合物不向外渗透时,判断是否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若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再启动增压空气进气泵、增加蒸发器排水管路流向冷冻水吸收塔的流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CO2排放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与CO2释放支路连接,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能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CO2水合物经过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能释放CO2。优选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1包括风机,经加热降压释放装置释放的CO2在风机的驱动下排出室内机1外。传统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冷冻水供水管路进入室内机1进行热交换,带走温室大棚内的热量,通过冷冻水回水管路回到主机蒸发器;本实用新型在冷冻水供水管路上设置一个支路(CO2释放支路),当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时,打开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使得部分冷冻水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启动加热降压释放装置,CO2水合物经过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释放CO2,释放的CO2在室内机1风机的驱动下排向温室大棚内。当不需要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时,关闭CO2释放支路上的阀体,使得冷冻水不通过CO2释放支路流向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蒸发器)。
关于加热降压释放装置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即可。将加热降压释放装置设置在室内机1中,可以通过翅片自然加温或者通过微型加热器对流经的CO2水合物进行加温,且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形成有CO2释放腔,CO2水合物经过加热后释放CO2于CO2释放腔,CO2释放腔内的CO2在室内风机的驱动下流向温室大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水冷式中央空调还包括用以检测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水冷式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相连接,依据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系统能控制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1吸收温室大棚内的CO2或向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或仅控制温室大棚的温湿度。优选地,传感器呈三维阵列分布以用于监控对应区域的CO2含量。温室内增加有与空调主机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连接的、与各室内机1配套的3D模拟空间传感器阵列,实时采集温室各层空间空气成分,数据汇总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参见图2,实时监控空间空气成分参数,根据植物呼吸时间曲线、光合作用曲线数据和温湿度平衡参数,分析空气空间点集数据,抓取空气成分异常点,通过空调控制器程序下达调整命令,控制多个室内机1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CO2吸收系统和CO2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循环管路中含有CO2吸收液,所述CO2吸收系统用以将空气中的CO2吸收存储在所述CO2吸收液内以形成CO2水合物,所述CO2排放系统能将所述CO2水合物内的CO2排向温室大棚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内CO2吸收系统,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内的CO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所述CO2释放支路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相连接,所述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室内CO2收集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能通过所述CO2吸收支路流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所述CO2吸收液经过所述室内CO2收集装置时能吸收CO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包括对CO2气体渗透率低的CO2渗透隔膜、导向装置以及CO2吸收腔,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回风口设置所述CO2渗透隔膜,通过所述CO2渗透隔膜分离出的CO2能通过所述导向装置流向所述CO2吸收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内CO2吸收系统还包括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用以压缩所述CO2吸收腔内的CO2,且当所述CO2吸收腔内的气体不处于被压缩状态时,所述CO2吸收腔内的CO2能溢出所述CO2吸收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设置控制流量板,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高于预设值时,增大所述控制流量板的开度能增大回风气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CO2吸收系统包括温室外CO2吸收系统,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用以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外的CO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包括增压空气进气泵和冷冻水吸收塔,所述冷冻水吸收塔连接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蒸发器排水管路和冷冻水供水管路,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通过启动所述增压空气进气泵能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吸收塔内输送温室外空气,以用于实现所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CO2吸收液与CO2混合形成CO2水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外CO2吸收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冷冻水吸收塔的排液侧连接所述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冷冻水吸收塔之间设置水合物双向渗透膜;当所述储水箱内CO2水合物的浓度或体积达到预设值时,减小所述冷冻水吸收塔内的压力能使得所述储水箱内的CO2水合物通过所述水合物双向渗透膜流向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蒸发器排水管路和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之间设置流量阀;所述冷冻水吸收塔与所述蒸发器排水管路之间设置流量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排放系统包括CO2释放支路,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冷冻水供水管路与所述CO2释放支路连接,所述CO2释放支路上设置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当检测温室大棚内CO2的含量低于预设值时,所述冷冻水供水管路的部分冷冻水能通过所述CO2释放支路流向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主机,所述CO2水合物经过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后能释放CO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包括风机,经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释放的CO2能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排出所述室内机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降压释放装置还包括CO2控制阀,通过控制所述CO2控制阀的开度以用于控制CO2的释放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还包括用以检测温室大棚内的CO2含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相连接,依据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所述控制系统能控制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的室内机吸收所述温室大棚内的CO2或向所述温室大棚内释放CO2或仅控制所述温室大棚的温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呈三维阵列分布以用于监控各自对应区域的CO2含量。
CN202122145951.6U 2021-09-06 2021-09-06 水冷式中央空调 Active CN216219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5951.6U CN21621912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水冷式中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5951.6U CN21621912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水冷式中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9124U true CN216219124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5951.6U Active CN216219124U (zh) 2021-09-06 2021-09-06 水冷式中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9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4902A (zh) * 2021-09-06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及水冷式中央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4902A (zh) * 2021-09-06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及水冷式中央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7083U (zh) 自动制水蓄水、浇灌花盆
KR101436440B1 (ko) 온실 및 수경재배용 축열식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CN202126039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CN107110525A (zh) 用于微分体液体干燥剂空气调节的方法和系统
CN202757344U (zh) 整体式并联双压缩机船用空调冷热水机组
CN103017269A (zh)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CN110848794A (zh) 一种单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01392969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211041142U (zh) 一种串联式单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216219124U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
CN110925876A (zh) 一种串联式单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11396987A (zh) 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
KR101361682B1 (ko) 태양열 공기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12274092U (zh) 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
CN113924902A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co2循环控制方法及水冷式中央空调
CN106931567A (zh) 一种新型分户式辐射空调机组
CN201311129Y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201377868Y (zh) 一种实现能量回收的溶液空调机组
CN105299952B (zh) 空调净化除湿多功能机组及使用方法
CN106016548A (zh) 利用自然冷源的双冷冷水机组
CN205783496U (zh) 利用自然冷源的双冷冷水机组
CN201575548U (zh) 空调热水器一体机
CN113141934A (zh) 温室储热除湿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07646548A (zh) 一种基于食用菌大棚环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34994A (zh) 单机三级压缩式制取高低温冷冻水的方法及专用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