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0095U -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10095U CN216210095U CN202122339154.1U CN202122339154U CN216210095U CN 216210095 U CN216210095 U CN 216210095U CN 202122339154 U CN202122339154 U CN 202122339154U CN 216210095 U CN216210095 U CN 216210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bution frame
- handle
- groove
- sliding
-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其中,适配器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布的适配器,相邻的两个适配器其中之一具有拼接部,另一具有配合部,拼接部和配合部相对设置且拼接连接,拼接部和配合部紧配合,以限制拼接部和配合部相对移动。光纤配线架包括若干个适配器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具有超高密度光纤布线容量,占空率低,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整体提升到了最高的层次,为行业前沿性用户提供领先的超高密度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使得综合布线行业需求越来越旺盛,并且逐渐以光纤替代铜连接,随着“光进铜退”的步伐加快,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传输、存储和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保证实现对数据提供这些综合服务场所的数据中心的规模发展以满足人们这种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又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容灾能力,既考虑到自身数据对于存储、交换、传输功能的要求,又达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原则,是本行业一直探索的问题。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作为网络基础物理设施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随之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其中,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已成为整个布线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数据中心为大量的应用服务器及存储装置提供了安全和可靠的环境。这些装置安装的主要特点是需要高密度、高可靠性,因此,数据中心必须配备高质量的布线解决方案,以便实现高密度以及便捷的使用和配置。而高密度、模块化的趋势,就要求单位空间内集成的光纤密度越来越高。
单位空间(1U)的超高密度光纤配线架,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整体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为行业前沿性用户提供领先的高密度解决方案。那么在单位空间(1U)内实现带宽可升级的同时,也满足空间密度的在线升级,已然成为当前数据中心运维的发展趋势。
光纤配线架系统用于光通信配线设备中,由配线架、转接模块盒、配线面板等组成。然而,现有的光纤配线架系统中,单位空间(1U)容纳的光纤密度多为24、48、72、96、144芯(DLC)等,通常最高密度不超过144芯(DLC),也已不能满足发展趋势要求。
为了兼容8/12/16/24光缆进线方式,就必须选择192芯且预端接型配线架,然而现有适配器双工LC短耳适配器结构无法实现我们的模块化设计--无法使用模块盒固定,且短耳占用水平方向尺寸,适配器之间空隙较大,浪费较多空间;采用192芯预端接型配线架,决定了适配器必须是4层排布,如此,会导致空间不足等问题。
如何保证单位空间(1U)容纳最高光纤密度192芯(DLC)的同时又操作维护便捷,已然成为行业热点和痛点。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配线架无法容纳最高光纤密度192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超高密度光纤布线容量,即单位空间(1U)容纳行业最高光纤密度192芯、占空率低的光纤配线架以及适用于该光纤配线架的适配器组件,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整体提升到最高的层次,为行业前沿性用户提供领先的超高密度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配器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布的适配器,相邻的两个所述适配器其中之一具有拼接部,另一具有配合部,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设置且拼接连接,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紧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部为沿纵向延伸的滑槽部,所述配合部为朝所述滑槽部延伸的滑凸部,所述滑槽部的槽口朝向所述滑凸部,所述滑凸部自所述滑槽部的入口沿纵向滑入并与所述滑槽部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适配器组件中适配器为LC适配器,若干个适配器组件呈多排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适配器组件沿横向依次排布设置,且沿竖向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适配器组件均紧密贴合的安装在模块盒上,沿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盒之间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沿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盒之间设有理线手柄,且通过所述理线手柄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模块盒两侧均设置有燕尾结构,每个所述理线手柄均在与所述燕尾结构对应处设有燕尾槽结构、弹性止位臂以及止位挡板,所述燕尾结构通过所述弹性止位臂以及所述止位挡板限位于所述燕尾槽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止位臂上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理线手柄在与所述圆柱形凸起对应处设有圆形槽,所述圆柱形凸起配合插入所述圆形槽内以将所述弹性止位臂卡接在所述理线手柄上。
进一步的,每两个并列的所述模块盒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模块盒左侧、中间、右侧的所述理线手柄组成一个模块组件,所述模块组件分层分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箱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前部分别设置有左滑槽、中滑槽以及右滑槽,所述理线手柄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左滑槽或中滑槽或右滑槽的滑道滑动的法兰边,所述法兰边尾部设有手柄阻尼凹槽,所述左滑槽、中滑槽以及右滑槽的滑道内均设有与所述手柄阻尼凹槽相配合的弹性凸起,所述手柄阻尼凹槽与所述弹性凸起配合以形成阻尼功能。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适配器组件由六个双工LC适配器互相拼接组成,所述模块组件分两层、两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适配器组件拼接部与配合部紧配合的设计,使得适配器之间不留空隙,相较于现有适配器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空间,为实现光纤配线架的超高密度光纤布线容量以及最高光纤密度192芯起到关键性作用。
进一步的,模块盒之间通过理线手柄进行固定与组合,理线手柄的燕尾槽、弹性止位臂以及止位挡板的设计对模块盒的固定更为稳固,且容易拆分,相较于传统使用模具一体成型的生产方式,本实用新型这种拆分结构的方式更为节约成本,且容易更换损坏的部件,另外,模块盒与理线手柄的连接方式使得模块盒之间的间隙相较于传统布置也更为缩小,进一步节约空间,降低占空率。
进一步的,模块盒组成的模块组件之间通过左中右滑槽进行安装,更为方便的同时,空间再进一步压缩,且模块组件还与滑槽之间具备阻尼功能,防止模块组件在滑动过程中不小心被大力抽出。
进一步的,每组适配器组件由六个双工适配器互相拼接组成,也即每组适配器可容纳12芯光纤;每个模块盒具备两层适配器组件,也即每个模块盒可容纳24芯光纤;每个模块组件由两个模块盒组成,也即每个模块组件可容纳48芯光纤;最后,模块组件分两层、两列的设置在箱体内,也即最后所形成的光纤配线架可容纳192芯光纤。如此一来,便实现了超高密度的光纤布线容量,即单位空间(1U)容纳行业最高光纤密度192芯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空率低,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整体提升到了最高的层次,为行业前沿性用户提供领先的超高密度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耳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上盖板固定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上盖板安装导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门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滑槽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槽上锁扣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侧理线手柄的弹性止位臂安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理线手柄的弹性止位臂安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右侧理线手柄的弹性止位臂安装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线手柄与模块盒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槽滑道内弹性凸起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线手柄的盖板安装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转动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部理线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理线手柄的端面凹槽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支器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支器固定座与固定座盖板连接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干光缆布线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3所示,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配器组件200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所述适配器组件200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布的适配器4,相邻的两个所述适配器4其中之一具有拼接部,另一具有配合部,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设置且拼接连接,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紧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移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部为沿纵向延伸的滑槽部41,所述配合部为朝所述滑槽部41延伸的滑凸部42,所述滑槽部41的槽口朝向所述滑凸部42,所述滑凸部42自所述滑槽部41的入口沿纵向滑入并与所述滑槽部41紧配合。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每组所述适配器组件200由六个适配器4互相拼接组成,以节省空间。
本优选实施例的适配器组件200通过上述拼接部与配合部紧配合的设计,使得适配器之间不留空隙,相较于现有适配器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空间,为实现光纤配线架的超高密度光纤布线容量以及最高光纤密度192芯起到关键性作用。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架结构示意图(去除前上盖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架包括箱体1、模块盒2、理线手柄3以及适配器4,具体的,所述理线手柄3布置在所述模块盒2的两侧,以形成模块组件100,所述模块组件100分层分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适配器4为LC适配器(双工),所述适配器4之间互相拼接以形成适配器组件200,若干个适配器组件200呈多排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适配器组件200沿横向依次排布设置,且沿竖向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适配器组件200均紧密贴合的安装在模块盒2上,沿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盒2之间通过所述理线手柄卡接配合。通过上述设计,使配线架整体结构紧凑,具有超高密度的光纤布线容量,占空率低,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整体提升到了最高的层次。
如图2所示,为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包括箱体底壳11、设置在所述箱体底壳11上的后上盖板12以及前上盖板13,另外,箱体1两侧固定有安装耳14,箱体1前端设有前门15。
参考图3所示(安装耳部位放大示意图),所述前上盖板13与所述箱体底壳11通过所述安装耳14以及前盖板螺丝13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耳14上还设有安装导向销钉141,当配线架被安装于机柜上时,该安装导向销钉141插入机柜安装孔内,从而对配线架起支撑、导向作用,操作时可以单人单手拧螺丝将配线架与机柜连接固定,也即将所述箱体1固定安装在机柜上。
参考图4所示(后上盖板固定示意图),所述后上盖板12的前端折边121插入所述前上盖板13后端下侧,以防止后上盖板12翘起,所述后上盖板12后端通过后盖板螺丝122与所述箱体底壳11固定,后盖板螺丝122选用松不脱螺丝,通过松不脱螺丝将后上盖板12锁止在箱体底壳11上。
参考图5所示(后上盖板安装导向示意图),所述后上盖板12内侧设有朝向箱体1内侧的后盖板限位销钉123(左右各设有一个),所述箱体底壳11两侧边设有对所述后盖板限位销钉123起导向作用的侧边折边111,所述后盖板限位销钉123与所述侧边折边111相配合以将所述后上盖板12限位于所述箱体底壳11上。
具体在安装时,所述的后上盖板12沿着箱体底壳11的侧边折边111被推入箱体,其内侧面限位销钉123起导向作用,最后,后上盖板12的前端折边121插入所述前上盖板13后端下侧起限制作用,侧边折边111也对后盖板限位销钉123的上下运动起限位作用,最后再用松不脱螺丝将后上盖板12锁止在箱体底壳11上,即完成后上盖板12的安装。
参考图6所示(前门安装示意图),所述箱体1前端设有前门15,所述前门15两端通过金属铰链151与所述箱体底壳11相连,所述前门15与所述金属铰链151相连的一端通过前门螺丝152固定,所述金属铰链151与所述箱体底壳11相连的一端通过铆接固定。
参考图7所示(前门结构示意图),所述前门15上还设有前门凹槽153(图7中a所示),所述前门凹槽153内安装有前门LOGO 154(图7中b所示),前门LOGO 154大小与前门凹槽153一致,安装后示意图如图7中c所示,另外,所述前门15内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前门LOGO154位置相对应的前门内侧锁舌155(如图7中d所示)。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前门LOGO 154在前门凹槽153内与前门匹配粘接,前门LOGO154透明且底面印刷。
参考图8所示(各个滑槽安装示意图,去除了前上盖板),所述箱体1内前部分别设置有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所述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均通过滑道螺丝171与所述箱体底壳11以及前上盖板13固定连接。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滑槽均具备上下两个并列的滑道。
参考图9所示(滑槽上锁扣放大示意图),所述中滑槽17上还设有与所述前门内侧锁舌155相对应的前门锁扣17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操作前门LOGO 154时,用手按压LOGO位置,前门15锁止,再次按压LOGO位置,前门15解除锁止状态而弹开。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组件结构示意图,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块组件100由两个并列的模块盒2、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模块盒2左侧、中间、右侧的理线手柄3组成,其中,每个所述模块盒2两侧均设置有燕尾结构21,每个所述理线手柄3均在与所述燕尾结构21对应处设有燕尾槽结构31,相对应的,两侧的理线手柄3只有面对模块盒2的一侧设有燕尾槽结构31,而中间的理线手柄3则是两侧都设有燕尾槽结构31。
参考图11所示(左侧理线手柄的弹性止位臂安装示意图),所述理线手柄3在与模块盒2相接的侧边上设置有弹性止位臂32,所述弹性止位臂32上设有圆柱形凸起321(参考图11中a),所述理线手柄3在与所述圆柱形凸起321对应处设有圆形槽33(参考图11中b);安装时,将弹性止位臂32从上往下插入,弹性止位臂32与理线手柄3即可通过圆柱形凸起321、圆形槽33过盈连接卡接紧密(参考图11中c)。图11中所示为设置在左侧的理线手柄3安装弹性止位臂32的示意图,如果是设置在中间的理线手柄3,则弹性止位臂32在两侧均安装(如图12所示,过程与左侧相同,不再赘述);如果是在右侧的理线手柄3,则弹性止位臂32安装在另一侧(如图13所示,过程与左侧相同,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对于理线手柄3来说,弹性止位臂32安装结构的基本设计是不变的,只是安装的方向和侧边会改变。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理线手柄3在所述燕尾槽结构31后部设有止位挡板34。
参考图14所示(理线手柄与模块盒安装完成示意图),所述燕尾结构21通过所述弹性止位臂32以及所述止位挡板34限位于所述燕尾槽结构31内,需要对理线手柄与模块盒进行拆卸时,用手按压理线手柄3上的弹性限位臂32部位即可将理线手柄与模块盒拆卸下来。需注意,该图中止位挡板34、燕尾槽结构31被遮挡,并未示出。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模块盒之间通过理线手柄进行固定与组合,理线手柄的燕尾槽、弹性止位臂以及止位挡板的设计对模块盒的固定更为稳固,且容易拆分,相较于传统使用模具一体成型的生产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拆分结构的方式更为节约成本,且容易更换损坏的部件,另外,模块盒与理线手柄的连接方式使得模块盒之间的间隙相较于传统布置也更为缩小,进一步节约空间,降低占空率。
继续参考图1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理线手柄3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左滑槽16或中滑槽17或右滑槽18的滑道滑动的法兰边38,所述法兰边38尾部设有手柄阻尼凹槽381(该设计只在左、右侧的理线手柄3上存在,在中间的理线手柄3上不存在),所述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的滑道内均设有与所述手柄阻尼凹槽381相配合的弹性凸起161(参考图15,滑槽滑道内弹性凸起示意图,图中以左滑槽16示意图为例,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的设置与其同理)。在将理线手柄3与模块盒2组成的模块组件100安装到箱体1内时,通过滑槽滑道即可进行滑入滑出操作。模块组件100被抽出过程中,当被抽出到一定位置时,弹性凸起161与手柄阻尼凹槽381部位相匹配,形成阻尼功能。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从箱体1的前上盖板13前端面处看到理线手柄3上的警示标识,以提醒操作者,防止用力过猛扯断线缆。
参考图16所示(理线手柄的盖板安装示意图,图16中a为理线手柄3示意图,b为盖板35示意图,c为盖板35安装在理线手柄3上后的示意图),所述理线手柄3前部设有盖板35,所述盖板35尾部设有开口型倒扣351,所述理线手柄3上设有与所述开口型倒扣351相配合的过孔36,开口型倒扣351与过孔36配合固定防止盖板35脱落;所述盖板35前部设有半圆形凸点352,所述理线手柄3上设有与所述半圆形凸点352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37,半圆形凸点352与半圆形凹槽37相配合,以防止盖板35随意转动,用手推动盖板35时,塑料制的盖板35弹性变形即可在理线手柄3的穿孔中旋转转动(如图17,盖板转动示意图)。
参考图18所示(前部理线示意图),当需要前部理线时,用手转开盖板35,将跳线400放进去,布线完毕再次用手旋转盖板35与理线手柄3扣合,从而将跳线400束缚。
继续参考图16、图15,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理线手柄3尾端设有理线手柄锁舌39,所述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的滑道内均设有与所述理线手柄锁舌39相对应的理线手柄锁扣162。参考图19所示(理线手柄的端面凹槽示意图),所述理线手柄3首端还设有端面凹槽310,所述端面凹槽310内设有分层标识311以及模块安装泊位标识312,所述的分层标识311和模块安装泊位标识312在理线手柄3前端面的端面凹槽310内与理线手柄匹配粘接,透明且底面印刷;当按压理线手柄3上分层标识311时,理线手柄3尾端的手柄锁舌39与滑道内的理线手柄锁扣162锁止,从而将模块组件100锁止在箱体1内,再次按压分层标识311则解锁弹开模块组件100。(图19中a为理线手柄3示意图,b为分层标识311示意图,c为模块安装泊位标识312示意图,分层标识311以及模块安装泊位标识312均处于端面凹槽310内,图19是为了方便展示将两者单独画出。)
参考图20(分支器组件安装示意图)、以及图21(分支器固定座与固定座盖板连接示意图)所示,所述箱体1内部的后端两侧还设有分支器组件19。所述分支器组件19包括:固定在所述箱体底壳11上的分支器固定座191、以推拉卡接式扣合在所述分支器固定座191上的固定座盖板192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支器固定座191与固定座盖板192之间的主干光缆分支器193,分支器固定座191可以是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底壳11上,固定座盖板192扣合在分支器固定座191上后,可以将光缆分支器193固定,即将光缆分支器193卡入分支器固定座191的槽内,光缆分支器193为分层叠加式,达到主干分支免工具安装的效果。所述分支器固定座191上端两侧设有弧形凸起限位结构1911,所述固定座盖板192两侧设有与所述弧形凸起限位结构1911相对应的弧形凹槽结构1921;固定座盖板192从外侧向内侧推入,固定座盖板192的弧形凹槽结构1921与分支器固定座191上的弧形凸起限位结构1911匹配以防止固定座盖板192脱落,拆卸主干光缆时,用力向外推,塑料盖板弹性变形,即可打开固定座盖板192并取出主干光缆分支器193。
如图22所示,为主干光缆布线示意图(去除了箱体1的后上盖板12以及前上盖板13),所述的主干光缆300的主干部分在箱体1外部布线,主干光缆300的分支部分在箱体1内部弧形弯曲盘绕布线。
参考图1,每个所述模块盒2前端面紧密安装有上下两组所述适配器组件200,每两个模块盒2以及三个理线手柄3构成一个模块组件100,所述模块组件100分两层、两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在上述设计下,总共有4组模块组件100,也即8个模块盒2,也即16组适配器组件200,也即96个适配器,本实施例的适配器为双工适配器,所以可以达到在1U的空间内容纳192芯(96X2)光纤的超高密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具有超高密度的光纤布线容量,即单位空间(1U)容纳行业最高光纤密度192芯(采用双工适配器),占空率低,将综合布线市场光纤配线架密度(采用双工适配器)整体提升到了最高的层次,为行业前沿性用户提供领先的超高密度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密度模块式光纤配线架系统,在保证光纤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配线模块的小型化和超高密度,通用性、互换性强,在单位空间(1U)内实现带宽升级的同时,也满足空间密度的在线升级;既延长了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又降低了用户每U空间的拥有成本,进而让整个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最优化,对用户的投资收益最优化做出更多的贡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密度模块式光纤配线架系统中,配线架的模块组件抽拉顺滑、耐用;前门、模块组件均为按压锁止和弹射式,手感体验佳,操作便捷,功能模块可方便、灵活地从配线架上拆装,人手操控空间充足,无需配备特殊的跳线,节约投资成本,便于配线光缆或连接光缆的安装和维护,也便于机房后期的设备扩容升级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配器组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布的适配器(4),相邻的两个所述适配器(4)其中之一具有拼接部,另一具有配合部,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设置且拼接连接,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紧配合,以限制所述拼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部为沿纵向延伸的滑槽部(41),所述配合部为朝所述滑槽部(41)延伸的滑凸部(42),所述滑槽部(41)的槽口朝向所述滑凸部(42),所述滑凸部(42)自所述滑槽部(41)的入口沿纵向滑入并与所述滑槽部(41)紧配合。
3.一种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组件(2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架,所述适配器组件(200)中适配器(4)为LC适配器,若干个适配器组件(200)呈多排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适配器组件(200)沿横向依次排布设置,且沿竖向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适配器组件(200)均紧密贴合的安装在模块盒(2)上,沿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盒(2)之间卡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沿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盒(2)之间设有理线手柄(3),且通过所述理线手柄(3)卡接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块盒(2)两侧均设置有燕尾结构(21),每个所述理线手柄(3)均在与所述燕尾结构(21)对应处设有燕尾槽结构(31)、弹性止位臂(32)以及止位挡板(34),所述燕尾结构(21)通过所述弹性止位臂(32)以及所述止位挡板(34)限位于所述燕尾槽结构(31)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位臂(32)上设有圆柱形凸起(321),所述理线手柄(3)在与所述圆柱形凸起(321)对应处设有圆形槽(33),所述圆柱形凸起(321)配合插入所述圆形槽(33)内以将所述弹性止位臂(32)卡接在所述理线手柄(3)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并列的所述模块盒(2)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模块盒(2)左侧、中间、右侧的所述理线手柄(3)组成一个模块组件(100),所述模块组件(100)分层分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箱体(1)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前部分别设置有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所述理线手柄(3)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左滑槽(16)或中滑槽(17)或右滑槽(18)的滑道滑动的法兰边(38),所述法兰边(38)尾部设有手柄阻尼凹槽(381),所述左滑槽(16)、中滑槽(17)以及右滑槽(18)的滑道内均设有与所述手柄阻尼凹槽(381)相配合的弹性凸起(161),所述手柄阻尼凹槽(381)与所述弹性凸起(161)配合以形成阻尼功能。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适配器组件(200)由六个双工LC适配器(4)互相拼接组成,所述模块组件(100)分两层、两列且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9154.1U CN21621009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9154.1U CN21621009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10095U true CN216210095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2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39154.1U Active CN216210095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10095U (zh) |
-
2021
- 2021-09-26 CN CN202122339154.1U patent/CN2162100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8516B2 (en) | High density front panel optical interconnect | |
US9599785B2 (en) | Fiber module rack system | |
US20230146432A1 (en) | Slidable telecommunications tray with cable slack management | |
CN107831575B (zh) | 分层式抽拉结构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 |
US9265172B2 (en) | Communications bladed panel systems | |
US20100150518A1 (en) | Optic Fiber Distribution Hub | |
KR20170048241A (ko) | 듀플렉스 및 평행한 멀티-섬유 솔루션 사이의 이행을 위한 광 섬유 솔루션 | |
US10830976B2 (en) | Splicing and termination tray, distribution frame, and 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 |
CN209879093U (zh) | 整体抽拉式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 |
US20220057585A1 (en) | Optical Fiber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0673282A (zh) | 一种超高密度模块式光纤配线架系统 | |
CN216210095U (zh) | 一种适配器组件及光纤配线架 | |
CN210572924U (zh) | 一种设有理线手柄的光纤配线架 | |
CN218122312U (zh) | 预端接模块盒以及光纤配线箱 | |
CN218512885U (zh) | 服务器 | |
CN208239675U (zh) | 分层式抽拉结构及高密度光纤配线箱 | |
CN114063232B (zh) | 具有便捷开合式前面板的配线箱 | |
CN215181088U (zh) | 一种mpo-lc预端接模块盒及1u模块式144芯mpo光纤配线箱 | |
CN212933076U (zh) |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 |
CN210572925U (zh) | 一种设有分支器固定结构的光纤配线架 | |
CN210572923U (zh) | 一种带有可拆卸标识结构的光纤配线架 | |
CN209044127U (zh) | 高密度光纤配线箱单元 | |
CN211603617U (zh) | 新型光纤模块盒 | |
US11953747B2 (en) | Pre-termination module box and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box using same | |
CN216817045U (zh) | 适用于多种光分路器的模块化光缆终端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