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787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787U
CN216203787U CN202122438145.8U CN202122438145U CN216203787U CN 216203787 U CN216203787 U CN 216203787U CN 202122438145 U CN202122438145 U CN 202122438145U CN 216203787 U CN216203787 U CN 216203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uxiliary
main
air out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81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木湖
杜亚峰
徐凤森
陈姣
何振健
夏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4381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主风道具有第一主出风口;新风风道,新风风道具有新风出风口;辅助风道,辅助风道与主风道可通断地连通,辅助风道具有辅助出风口;其中,第一主出风口和辅助出风口环绕新风出风口布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容易出现送风温度分层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空调舒适性、健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空调温降/温升模式已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家用空调一般采用空气内循环调节,空调在密闭空间内长时间运行时,灰尘、病菌等污染物无法排出室外,导致室内污染物、CO2浓度增加,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存在引发空调病的风险,因此新风净化空调是目前空调健康化发展的热点方向。
然而,当空调器室内机从室外引进新风,由于室内/室外环境温度温差大,新风口与空调主风口同时送风时容易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特别是冬季制热时,会出现新风在下、热风在上的情形,会出现明显的头热脚冷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人体热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容易出现送风温度分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主风道具有第一主出风口;新风风道,新风风道具有新风出风口;辅助风道,辅助风道与主风道可通断地连通,辅助风道具有辅助出风口;其中,第一主出风口和辅助出风口环绕新风出风口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主出风口和辅助出风口均为一个,第一主出风口和辅助出风口分别位于新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或者第一主出风口为一个,辅助出风口为两个,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各个辅助出风口绕新风出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主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上方;和/或辅助出风口位于新风出风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与主风道相独立地设置;和/或辅助风道与新风风道相独立地设置。
进一步地,蜗壳组件,主风道设置在蜗壳组件内,辅助风道的辅助进风口设置在蜗壳组件的蜗壳壁上。
进一步地,辅助进风口为条形,辅助进风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辅助进风口为多个,多个辅助进风口绕第一主出风口布置。
进一步地,蜗壳组件包括出风部和位于出风部内侧的蜗壳端部,第一主出风口由出风部围成,以使蜗壳端部内的气流经过出风部后流出;辅助进风口设置在蜗壳端部上。
进一步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新风段和第二新风段,第一新风段位于主风道的远离第一主出风口的一侧,第二新风段位于主风道的下方;其中,辅助进风口的一端位于第一主出风口的内侧,辅助进风口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新风段延伸。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辅助风道部件与蜗壳组件连接,辅助风道和辅助出风口均设置在辅助风道部件上。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部件设置在蜗壳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辅助风道和辅助出风口由底座和蜗壳组件围成。
进一步地,辅助风道具有用于与主风道连通的辅助进风口,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辅助挡板,辅助挡板可运动地设置在辅助进风口处,以打开或关闭辅助进风口。
进一步地,辅助挡板可移动地设置;或者辅助挡板可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辅助挡板连接,以驱动辅助挡板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辅助进风口。
进一步地,主风道具有第二主出风口,第二主出风口设置在主风道的顶部,第一主出风口设置在主风道的底部;和/或主风道为多个,各个主风道相互独立地设置;空调室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蜗壳、第二蜗壳以及挡风板,各个主风道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第一风道段设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第二风道段设置在第二蜗壳和挡风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辅助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辅助风道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各风道结构内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辅助风道进风口的结构及控制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辅助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辅助出风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制热运行时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制冷运行时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新风出风口和主出风口的第一个位置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新风出风口和主出风口的第二个位置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各风道结构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蜗壳组件;20’、底座;101’、第一主出风口;100’、主风道;200’、新风风道;201’、新风出风口;
10、蜗壳组件;11、第一蜗壳;12、第二蜗壳;100、主风道;101、第一主出风口;102、第二主出风口;110、出风部;111、蜗壳端部;20、底座;200、新风风道;201、新风出风口;210、第一新风段;220、第二新风段;30、辅助风道部件;31、辅助挡板;300、辅助风道;301、辅助出风口;302、辅助进风口;50、风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9至图11,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蜗壳组件10’,蜗壳组件10’用于围成主风道100’和与主风道100’连通的第一主出风口101’;底座20’,底座20’和蜗壳组件10’围成新风风道200’和与新风风道200’连通的新风出风口201’;其中,新风出风口201’位于第一主出风口101’的下方。由于第一主出风口101’在新风出风口201’的上方,并且,主风量远大于新风风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主出风口101’送热风持续上浮,而新风出风口201’送冷风持续下沉,使得房间出现较大的垂直空气温差。
如图11所示,在设计新风风道或新风出风口时,设计一定的送风角度吹向主流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风与主风道吹出的气流混合,但由于风量差距大,新风流束对于主送风的轴心速度影响小,在空调射流送风前端阻断冷风向上运动,垂直温差仍然较大。在空调新风出风口与主风道出风口相对位置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通过设计“新风辅助混合风道”,增设另一风束使新风与热风充分混合换热,从而降低垂直空气温差。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100,主风道100具有第一主出风口101;新风风道200,新风风道200具有新风出风口201;辅助风道300,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可通断地连通,辅助风道300具有辅助出风口301;其中,第一主出风口101和辅助出风口301环绕新风出风口201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100、新风风道200和辅助风道300,主风道100具有第一主出风口101;新风风道200具有新风出风口201;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可通断地连通,辅助风道300具有辅助出风口301其中,第一主出风口101和辅助出风口301环绕新风出风口201布置。这样,通过辅助风道300将主风道100内的部分气流引至辅助出风口301后排出,使得新风出风口201吹出的新风介于两股源于空调主风道100的气流之间,从而使得空调器在冬季制热送新风时,新风与热风充分混合,避免温度分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新风运行时出现的温度分层而导致的室内舒适性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部件50,风机部件50包括上风机和下风机,主风道100包括用隔板隔开的上风机风道和下风机风道,第一主出风口101包括至少部分用隔板隔开的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其中,第一下出风口位于第二下出风口的上方,第一下出风口与上风机风道连通,第二下出风口与下风机风道连通,并且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主出风口101。
具体地,第一主出风口101和辅助出风口301均为一个,第一主出风口101和辅助出风口301分别位于新风出风口201的相对两侧;或者第一主出风口101为一个,辅助出风口301为两个,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各个辅助出风口301绕新风出风口201设置。
优选地,第一主出风口101位于新风出风口201的上方;和/或辅助出风口301位于新风出风口201的下方。这样,可以从主风道100内引风至新风出风口201的下方,此时辅助风道300的气流温度为主风道100的气流温度,则使得空调新风介于两股源于空调主风道100的气流之间,从而使得空调器在冬季制热送新风时,新风与热风充分混合,避免温度分层,出现头热脚冷的现象。
如图2和图3所示,辅助风道300的热风引自主风道100,即在主风道100内开孔引风,并于空调新风出风口201下方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相独立地设置;和/或辅助风道300与新风风道200相独立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辅助进风口302可与新风风道200相互连通地设置,以使至少部分新风风道200内的气流与辅助风道300内的气流混合后流出,另一部分新风风道200内的气流处新风出风口201流出。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包括:蜗壳组件10,主风道100设置在蜗壳组件10内,辅助风道300的辅助进风口302设置在蜗壳组件10的蜗壳壁上。
具体地,蜗壳组件10包括出风部110和位于出风部110内侧的蜗壳端部111,第一主出风口101由出风部110围成,以使蜗壳端部111内的气流经过出风部110后流出;辅助进风口302设置在蜗壳端部111上。
优选地,如图3所示,辅助风道300及辅助进风口302与新风风道200相互独立地设置,即辅助风道300及辅助进风口302避开新风风道200设置;同时,辅助进风口302为条形,辅助进风口30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主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辅助进风口302对主风道100送风的影响。辅助进风口302为多个,多个辅助进风口302绕第一主出风口101布置。
具体地,辅助进风口302的开口远离辅助出风口301的边缘,为了避免局部应力过大,辅助进风口302的极限位置位于蜗壳端部111的位置。并且,辅助风道300的型线与主风道100的来风方向配合,以减少局部涡流以降低噪声。
如图3所示,新风风道200包括第一新风段210和第二新风段220,第一新风段210位于主风道100的远离第一主出风口101的一侧,第二新风段220位于主风道100的下方;其中,辅助进风口302的一端位于第一主出风口101的内侧,辅助进风口30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新风段210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辅助风道部件30,辅助风道部件30与蜗壳组件10连接,辅助风道300和辅助出风口301均设置在辅助风道部件30上。具体地,辅助风道部件30设置在蜗壳组件10的下方。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20,辅助风道300和辅助出风口301由底座20和蜗壳组件10围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辅助风道300具有用于与主风道100连通的辅助进风口302,优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辅助挡板31,辅助挡板31可运动地设置在辅助进风口302处,以打开或关闭辅助进风口30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辅助挡板31连接,以驱动辅助挡板3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辅助进风口302。并且,通过步进电机还可以控制辅助进风口302的打开的面积的大小,从而实现对辅助风道300的引风量大小的控制。
如图4所示,L0为辅助进风口302的总宽,L1为辅助进风口302的总长,Lx为辅助进风口302实际的宽度;其中,总长L1的方向与第一主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相同,总宽L0的方向垂直于总长L1的方向。
因此,S=Lx*L1为实际辅助进风口302的面积的大小,实际辅助进风口302的面积S的大小由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空调的主风道100对应的风机部件50对应风挡吹出的风量m和流经新风风道200的新风的新风温度Tw决定,它们存在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3295766130000061
a=f(L0,L1,Sz)
Figure BDA0003295766130000062
具体地,k代表实际引风量系数,a表示辅助进风口302全开时的引风量系数,Sz为第一主出风口101的面积,c1至c10为拟合系数。其中,a与L0、L1、Sz有关;实际引风量系数k与Tc,Tw,a有关,拟合k值非线性变化曲线公式,用于实际运行控制。
通过比较Tw和Tc的温差的大小,来控制辅助风道300的引风量的大小,其中,当温差较大时,则增大引风量,温差较小时则减小引风量,即通过增大或减小Lx来增大或减小引风量。
优选地,辅助挡板31可移动地设置;或者辅助挡板31可转动地设置。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出风口301为一个,辅助出风口301设置在新风出风口201的正下方。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辅助出风口301为两个,两个辅助出风口301相对于底座2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以此形成两股射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风道100具有第二主出风口102,第二主出风口102设置在主风道100的顶部,第一主出风口101设置在主风道100的底部;和/或主风道100为多个,各个主风道100相互独立地设置;空调室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蜗壳11、第二蜗壳12以及挡风板,各个主风道100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第一风道段设置在第一蜗壳11和第二蜗壳12之间,第二风道段设置在第二蜗壳12和挡风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请参考图7和图8,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使其同时兼顾室内新风净化效果及房间热舒适性。
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道200处于通风状态时,检测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包括制热运行和制冷运行;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控制空调室内机的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检测流经新风风道200的新风的新风温度Tw、室内环境温度Tn、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以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空调室内机的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或导通状态。
如图8所示,当空调处于制冷运行模式,开启新风功能时,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
如图7所示,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此时检测并判断空调器为单下出风后,检测并记录新风温度Tw、室内环境温度Tn、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送风温差△T=Tc-Tw、空调的主风道100对应的风机部件50的对应风挡吹出的风量m后,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送风温差△T=Tc-Tw;判断送风温差△T与第一预定送风温差△T1之间的大小,以在送风温差△T小于第一预定送风温差△T1时,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
具体地,送风温差△T小于第一预定送风温差△T1时,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即此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此时的新风温度Tw与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之间的温差较小,通过原有的风道结构能够改善新风冷风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则空调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且维持当前状态继续制热运行。
进一步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送风温差△T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送风温差△T1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Tn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之间的大小;在室内环境温度Tn小于第一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时,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否则,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地,在室内环境温度Tn小于第一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时,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使得辅助风道300和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在室内环境温度Tn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时,打开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以开启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使得辅助风道300和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导通状态。
在送风温差△T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送风温差△T1时,新风温度Tw与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之间的温差较大,空调需要解决送风温度分层问题,则需继续判定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n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室内环境温度Tn小于第一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时,则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n低于舒适温度,此时应主要保证室内快速升温,空调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维持当前状态制热运行。
进一步地,当辅助风道300和主风道100处于导通状态时,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送风温差△T=Tc-Tw和空调室内机的运行风挡;根据送风温差△T和运行风挡的大小,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连通的辅助进风口302的开度大小。
其中,空调室内机的运行风挡为主风道100的风机部件50的运行风挡。
在室内环境温度Tn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2时,则当前室内温度高于舒适温度,此时空调打开闭合运动板(辅助挡板31),开启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空调继续根据检测到的送风温差ΔT的大小、风量m的大小,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控制辅助混合结构引风口面积S(即辅助进风口302的实际进风面积S),间接控制引风量m2,使新风与热风充分混合换热,减小温度分层现象。
如图4所示,辅助进风口302的实际进风面积S=Lx*L1
进一步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空调室内机停止制热运行或关闭新风风道200之后,控制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之间处于分隔状态。此时空调关闭辅助挡板31、关闭新风辅助混合功能。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结构及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开启新风,能够根据流经新风风道200的新风的新风温度Tw与空调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的温差大小,有效控制辅助风道300的送风量大小,使新风与空调主风道100的气流充分混合,从而解决空调处于制热运行状态送新风时,温度严重分层造成头热脚冷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室内新风的净化效果及室内人体热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与上出风口单独连通的单上出风状态、主风道与下出风口单独连通的单下出风状态以及主风道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连通的上下出风状态,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控制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上出风状态;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控制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下出风状态。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检测流经新风风道200的新风的新风温度Tw、室内环境温度Tn、空调室内机的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获取送风温差△T=Tc-Tw;判断送风温差△T与第二预定送风温差△T3之间的大小,以在送风温差△T小于第二预定送风温差△T3时,控制空调室内机维持单上出风状态。
具体地,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开启新风功能时,关闭运动闭合板(辅助挡板31),并关闭新风辅助混合送风功能后,检测并判断空调送风模式为是否为单上送风,若为单上送风,则继续检测并记录新风温度Tw、室内环境温度Tn、空调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风量m,计算新风与主送风温度温差ΔT,首先判定送风温差ΔT与预设温差值ΔT3的关系。
在送风温差△T小于第二预定送风温差△T3时,新风温度Tw与空调室内机主风道的送风温度Tc之间的温差较小,则空调维持当前状态制冷运行。
进一步地,在送风温差△T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送风温差△T3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Tn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4之间的大小;当室内环境温度Tn小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4时,控制空调室内机维持单上出风状态;否则,控制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下出风状态或上下出风状态。
具体地,在送风温差△T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送风温差△T3时,即新风温度Tw与空调室内机主风道100的送风温度Tc之间的温差较大,室外引进的新风使得房间底部热负荷不降反升,从而影响人体活动区温降速率,则继续判定当前室内温度值Tn与预设舒适温度值T4的关系。
当室内环境温度Tn小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4时,则当前室内温度已降至舒适温度,此时房间热负荷较低,新风热负荷处于室内冷风回流区,能被快速降至室温,故空调维持单上送风模式制冷运行,保证冷风不吹人;当室内环境温度Tn大于或等于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4时,即当前室内温度仍然较高,此时房间热负荷大,向室内送新风会影响人体活动区温降速率,此时空调调整为单下送风模式或上下送风模式,优先处理人体活动区热负荷,保证人体活动区温降速率。
当检测到房间温度达到预定室内环境温度T4或关闭新风功能时,则空调恢复至单上送风模式,实现制冷无风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控制方法,当空调新风出风口201在第一主出风口101下方时,其能从主风道100内引风至新风出风口201的下方,并且在空调开启新风功能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室外新风温度与空调主风道100送风温度的温差大小、风量大小,控制辅助风道300的打开和关闭及引风量m2的大小,使得空调主风道100吹出的气流与新风风道200吹出的气流充分混合,减小室外新风温度与空调主风道100送风温度的温差,从而解决了空调送风新风时温度严重分层的问题,并且,提高室内新风净化效果及室内人体热舒适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室内机包括主风道100、新风风道200和辅助风道300,主风道100具有第一主出风口101;新风风道200具有新风出风口201;辅助风道300与主风道100可通断地连通,辅助风道300具有辅助出风口301其中,第一主出风口101和辅助出风口301环绕新风出风口201布置。这样,通过辅助风道300将主风道100内的部分气流引至辅助出风口301后排出,使得新风出风口201吹出的新风介于两股源于空调主风道100的气流之间,从而使得空调器在冬季制热送新风时,新风与热风充分混合,避免温度分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新风运行时出现的温度分层而导致的室内舒适性下降的问题。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在空调开启新风功能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室外新风温度与空调主风道100送风温度的温差大小、风量大小,控制辅助风道300的打开和关闭及引风量m2的大小,使得空调主风道100吹出的气流与新风风道200吹出的气流充分混合,减小室外新风温度与空调主风道100送风温度的温差,从而解决了空调送风新风时温度严重分层的问题,并且,提高室内新风净化效果及室内人体热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风道(100),所述主风道(100)具有第一主出风口(101);
新风风道(200),所述新风风道(200)具有新风出风口(201);
辅助风道(300),所述辅助风道(300)与所述主风道(100)可通断地连通,所述辅助风道(300)具有辅助出风口(301);
其中,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和所述辅助出风口(301)环绕所述新风出风口(201)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和所述辅助出风口(301)均为一个,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和所述辅助出风口(301)分别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01)的相对两侧;或者
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为一个,所述辅助出风口(301)为两个,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各个所述辅助出风口(301)绕所述新风出风口(20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01)的上方;和/或
所述辅助出风口(301)位于所述新风出风口(20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风道(300)与所述主风道(100)相独立地设置;和/或
所述辅助风道(300)与所述新风风道(200)相独立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蜗壳组件(10),所述主风道(100)设置在所述蜗壳组件(10)内,所述辅助风道(300)的辅助进风口(302)设置在所述蜗壳组件(10)的蜗壳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进风口(302)为条形,所述辅助进风口(30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
所述辅助进风口(302)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进风口(302)绕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组件(10)包括出风部(110)和位于所述出风部(110)内侧的蜗壳端部(111),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由所述出风部(110)围成,以使所述蜗壳端部(111)内的气流经过所述出风部(110)后流出;所述辅助进风口(302)设置在所述蜗壳端部(1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200)包括第一新风段(210)和第二新风段(220),所述第一新风段(210)位于所述主风道(100)的远离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的一侧,所述第二新风段(220)位于所述主风道(100)的下方;其中,所述辅助进风口(30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的内侧,所述辅助进风口(30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新风段(210)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辅助风道部件(30),所述辅助风道部件(30)与所述蜗壳组件(10)连接,所述辅助风道(300)和所述辅助出风口(301)均设置在所述辅助风道部件(3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部件(30)设置在所述蜗壳组件(10)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20),所述辅助风道(300)和所述辅助出风口(301)由所述底座(20)和所述蜗壳组件(10)围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300)具有用于与所述主风道(100)连通的辅助进风口(302),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辅助挡板(31),所述辅助挡板(31)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辅助进风口(302)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辅助进风口(30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挡板(31)可移动地设置;或者
所述辅助挡板(31)可转动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辅助挡板(31)连接,以驱动所述辅助挡板(3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辅助进风口(302)。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风道(100)具有第二主出风口(102),所述第二主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主风道(100)的顶部,所述第一主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主风道(100)的底部;和/或
所述主风道(100)为多个,各个所述主风道(100)相互独立地设置;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蜗壳(11)、第二蜗壳(12)以及挡风板,各个所述主风道(100)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11)和所述第二蜗壳(12)之间,所述第二风道段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12)和所述挡风板之间。
16.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2438145.8U 2021-10-09 2021-10-0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8145.8U CN216203787U (zh) 2021-10-09 2021-10-0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8145.8U CN216203787U (zh) 2021-10-09 2021-10-0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787U true CN21620378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3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8145.8U Active CN216203787U (zh) 2021-10-09 2021-10-0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739B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14060934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KR20180080415A (ko) 환기장치
CN107461829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2792259U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JP200531553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0907307B1 (ko) 외기 직접 도입형 냉난방 환기유닛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19671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601928U (zh) 一种空调风道结构及室内空调风道系统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20378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8706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22507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238026U (zh) 空调器
CN113803789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控制方法
WO2002061345A1 (fr) Climatiseur d'interieur
CN113606667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091132A (zh) 一种双出风新风空调室内机、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76098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2247117A (ja) 空調機能を有する机
CN20607327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388369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