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770U - 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770U
CN216203770U CN202122637100.3U CN202122637100U CN216203770U CN 216203770 U CN216203770 U CN 216203770U CN 202122637100 U CN202122637100 U CN 202122637100U CN 216203770 U CN216203770 U CN 216203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channel
outlet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71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栋
李小宁
蒋智群
赵健
李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71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设置有混风出风口;换热处理装置,换热处理装置位于换热器的前侧,换热处理装置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换热处理装置和机壳之间形成送风通道;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空气处理装置与送风通道的下端连通;导风件,导风件围绕换热出风口,导风件与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导风件的内侧设置有导风部,导风部的纵截面与换热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45°。净化后的风与换热后的风混合,使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而且用户靠近混风出风口时不会感觉冷热不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导风件中的风对换热风的阻滞作用越小,可以增强换热风的效果。

Description

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空调器,用户已从最初的关注温度调节发展到更注重舒适健康的体验,传统室内空调器的冷热风直吹用户,虽然较快的改变室内温度,但部分用户存在易感冒或者关节不舒服等不佳的体验。
现有技术中,很多室内空调器都整合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未经换热处理,在冬天存在温度过冷的问题,在夏天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导风件,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与换热器的出风混合,可以解决寒冬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低,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酷暑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高,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低的问题。
但是,在换热后的风或净化后的风换热时,可能因为导风件中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交汇点的不同,用户靠近混风出风口时会感觉冷热不均,而且导风件中的风对换热后的风的阻滞作用较大,影响换热后的风的效果,从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空调器,该室内空调器可以使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而且不会明显感觉冷热不均,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导风件中的风对换热后的风的阻滞作用越小,增强换热后的风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设置有混风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换热处理装置,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和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处理装置的下方,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下端相连通;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处理装置上且围绕所述换热出风口,所述导风件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设置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纵截面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空气处理装置净化后的风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从而使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而且用户靠近混风出风口时不会明显感觉冷热不均,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导风件中的风对换热后的风的阻滞作用越小,可以增强换热后的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α满足关系式:15°≤α≤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外圈、内圈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且共同限定出朝向所述混风出风口开口的导风通道,所述外圈与所述送风通道相连接,所述内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所述导风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圈为截头锥体且横截面积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圈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抵接在所述机壳的后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设置成扩口状,所述外圈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包括:换热风道件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件内,所述换热风道件的前侧设置有所述换热出风口和第一通道部,所述机壳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通道部,所述第一通道部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对接设置,以构成所述送风通道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多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安装支脚,所述换热风道件设置有多个安装柱,多个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支脚后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安装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件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件的表面贴设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室内空调器;
10、机壳;11、混风出风口;12、第二通道部;20、换热处理装置;21、换热出风口;22、送风通道;23、换热风道件;24、风机;25、第一通道部;26、安装柱;30、空气处理装置;40、导风件;41、导风部;42、外圈;43、内圈;44、连接部;45、导风通道;46、翻边;47、通风口;48、安装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该室内空调器1可以为柜式室内空调器1。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包括:机壳10、换热器(图中未标出)、换热处理装置20、空气处理装置30和导风件40。机壳10可以起到遮挡和保护作用,防止室内空调器1内的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换热器可以给室内的空气换热,从而可以实现室内空调器1的制冷和制热功能。换热处理装置20可以对换热后的风进行处理,使换热后的风更好地排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30则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使通入到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而导风件40可以起到导风作用,使空气处理装置30净化后的风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从而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1-图6所示,机壳10的前侧设置有混风出风口11,换热器设置于机壳10内,这样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混风出风口11排到室内,从而降低或升高室内的温度。换热处理装置2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换热处理装置20位于换热器的前侧,这样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经过混风出风口11排到室内之前需要先通过换热处理装置20,换热处理装置2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21,换热后的风可以先通过换热出风口21,而且换热处理装置20和机壳10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22,净化后的风可以通过送风通道22通入到换热处理装置20和机壳10之间,从而方便与从换热处理装置20排出的换热风进行混风,进而可以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4所示,空气处理装置3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空气处理装置30位于换热处理装置20的下方,这样设置更加合理,上方的换热处理装置20可以正常排出换热风,而位于下方的空气处理装置30可以净化风,而且空气处理装置30与送风通道22的下端相连通,这样净化风可以通过送风通道22通入到换热处理装置20和机壳10之间,方便与换热风进行混风。空气处理装置30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也就是说,空气处理装置30可以排出新风,新风为室外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也可以排出净风,净风为室内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当然,空气处理装置30也可以同时排出新风和净风,这样设置更加方便,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处理装置30选择室内空调器1的进风模式。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导风件40设置于换热处理装置20上,这样可以固定导风件40的位置,而且导风件40围绕换热出风口21,换热风可以通过换热出风口21通入至导风件40处,并且通过导风件40排到室内。导风件40与送风通道22的上端相连通,这样空气处理装置30净化后的风可以通过导风件40导向至室内,从而可以与换热后的风进行混风,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3和图5所示,导风件40的内侧设置有导风部41,导风部41主要为换热后的风导风,从而将换热后的风导向室内。导风部41的纵截面与换热出风口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45°,这样设置可以确定导风件40中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交汇范围,导风部41的纵截面与换热出风口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能小于5°,这样导风件40中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交汇范围过大,影响混风效果,而导风部41的纵截面与换热出风口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这样可以保证导风件40中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交汇点位于混风出风口11的前端,从而方便导风件40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件40中的风与换热后的风的交汇点距混风出风口11圆心距离优选为:0-1.5米,在交汇点前侧可感受到混风之后的气流。其中,当交汇点距混风出风口11圆心的距离越小时,用户靠近混风出风口11时不会明显感觉冷热不均,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当交汇点距混风出风口11圆心的距离越大时,导风件40中的风对换热后的风的阻滞作用越小,从而可以增强换热后的风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α满足关系式:15°≤α≤30°。将导风部41的纵截面与换热出风口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进一步地减小,这样换热风的出风角度会更好,从而使换热风与净化后的风的混风效果更好。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导风件40包括:外圈42、内圈43和连接部44,连接部44连接于外圈42和内圈43之间,而且外圈42、内圈43和连接部44共同限定出朝向混风出风口11开口的导风通道45,外圈42与送风通道22相连接,内圈4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导风部41。连接部44连接于外圈42和内圈43之间,这样外圈42、内圈43和连接部44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导风件40的安装和正常工作。而且外圈42、内圈43和连接部44共同限定出朝向混风出风口11开口的导风通道45,空气处理装置30净化后的风可以通入到导风通道45内,然后经过导风通道45的导向排到室内,并且与换热后的风混风。而外圈42与送风通道22相连接,内圈4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导风部41,这样设置更加合理,也便于导风件40、导风部41和送风通道22之间的整体设置。
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内圈43为截头锥体,而且内圈43的横截面积在换热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上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内圈43向换热出风口21的轴向方向倾斜,又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也从换热出风口21排出,这样导风件40中的风才能够与所有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交汇混合,从而使混风的效果更好。
另外,如图5所示,外圈42设置有翻边46,翻边46抵接在机壳10的后表面上。在外圈42上设置有翻边46,并且翻边46抵接在机壳10的后表面上,这样可以固定外圈42的位置,提升外圈42整体设置的稳定性,而且翻边46可以与机壳10之间可以形成相对密封的效果,使换热后的风全部通过换热出风口21处通过,从而提升换热风与净化后的风的换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送风通道22的上端设置成扩口状,外圈42设置有通风口47,通风口47与送风通道22的上端相连通。将送风通道22的上端设置成扩口状,这样送风通道22内净化后的风就会更加方便地进入到导风通道45内,而且风可以从两个相对的方向进入到导风通道45,从而使导风通道45内的风更加均匀。而外圈42设置有通风口47,并且通风口47与送风通道22的上端相连通,这样送风通道22内净化后的风就可以通过通风口47进入到导风通道45内,并且通过导风通道45导向至室内,与换热风进行混风。
此外,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换热处理装置20包括:换热风道件23和风机24,风机24设置于换热风道件23内,换热风道件23的前侧设置有换热出风口21和第一通道部25,机壳10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通道部12,第一通道部25和第二通道部12对接设置,以构成送风通道22的侧壁。换热风道件23主要用于换热后的风通过,而风机24可以转动,从而可以形成吸风的效果,将风机24设置于换热风道件23内,这样风机24可以将换热后的风吸入到换热风道件23内,然后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换热风道件23通向混风出风口11。在换热风道件23的前侧设置有换热出风口21和第一通道部25,而机壳10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通道部12,第一通道部25可以和第二通道部12对接设置,从而可以构成送风通道22的侧壁,这样可以使送风通道22的形成更加简单,而且密封性好。
可选地,如图5所示,导风件40上设置有多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安装支脚48,换热风道件23设置有多个安装柱26,多个紧固件穿过安装支脚48后分别固定在多个安装柱26上。在导风件4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支脚48,而换热风道件23上又设置有多个安装柱26,多个安装支脚48与多个安装柱26一一对应,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多个安装支脚48固定在多个安装柱26上,如此,可以更好地固定导风件40,提升导风件40的安装稳定性。
当然,如图4和图5所示,导风件40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导风件40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便于导风件40的安装,而且导风件40在制造时也会更加简单。导风件40为塑料件,塑料件质量较轻,可以降低室内空调器1的整体重量,而且塑料件价格低廉,可以减少室内空调器1的整体制造成本。
除此之外,导风件40的表面贴设有保温层。在气流经过导风件40的表面时,可能导风件40的表面的温度过低或过高,而暖气流遇冷或冷气流遇热之后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在导风件40的表面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保持导风件40的表面在一定的温度,这样气流经过导风件40的表面时就不会出现凝露现象。保温层可以为海绵等材质,保温层可以通过粘接剂粘贴在导风件40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设置有混风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换热处理装置,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和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处理装置的下方,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下端相连通;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处理装置上且围绕所述换热出风口,所述导风件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设置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的纵截面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α满足关系式:15°≤α≤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外圈、内圈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且共同限定出朝向所述混风出风口开口的导风通道,所述外圈与所述送风通道相连接,所述内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所述导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为截头锥体且横截面积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呈递减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抵接在所述机壳的后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设置成扩口状,所述外圈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包括:换热风道件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件内,所述换热风道件的前侧设置有所述换热出风口和第一通道部,所述机壳的后侧设置有第二通道部,所述第一通道部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对接设置,以构成所述送风通道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多个与紧固件配合的安装支脚,所述换热风道件设置有多个安装柱,多个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支脚后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安装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表面贴设有保温层。
CN202122637100.3U 2021-10-29 2021-10-29 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7100.3U CN2162037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7100.3U CN2162037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770U true CN21620377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7100.3U Active CN21620377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732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131015U (zh) 空调器
CN209263165U (zh) 空调器
CN20844294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203770U (zh) 室内空调器
CN206145929U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001600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819816U (zh) 空调新风管、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366969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0844294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179958U (zh) 一种诱导型低温风口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14657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386898A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620382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203782U (zh) 室内空调器
CN20904259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7049542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203780U (zh) 室内空调器
CN106907943B (zh) 换热器
CN107388380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