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1797U -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1797U
CN216201797U CN202122421257.2U CN202122421257U CN216201797U CN 216201797 U CN216201797 U CN 216201797U CN 202122421257 U CN202122421257 U CN 202122421257U CN 216201797 U CN216201797 U CN 216201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ody
auxiliary rod
auxiliary
groov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1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剑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yuan Ho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21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1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1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1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收合一体支架,涉及电子产品使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包括两组支撑杆组以及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杆组的连接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主杆体、第一副杆体和第二副杆体;所述第一副杆体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在所述第一副杆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杆体两端分别为支撑端以及顶端;所述第二副杆体一端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副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在所述主杆体与所述第一副杆体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限制所述第一副杆体沿靠近所述支撑端的方向转动;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支架使用、收纳和携带存在一定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使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与之相适配的辅助工具也相应产生,如手机支架、电脑支架等等;现有的电脑支架普遍为一固定支撑底板加上支撑脚的调节的结构,在平置时则将支撑脚收起,而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则将支撑脚放出形成一定的支撑斜面,以此来实现支撑斜面的调整;
然而传统的支架在使用和收纳时仍存在一定不便,如收纳占用体积较大,使用时调节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合一体支架,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支架使用、收纳和携带存在一定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收合一体支架,包括两组支撑杆组以及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杆组的连接杆组;
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主杆体、第一副杆体和第二副杆体;
所述第一副杆体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在所述第一副杆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主杆体两端分别为支撑端以及顶端;
所述第二副杆体一端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副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
在所述主杆体与所述第一副杆体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限制所述第一副杆体沿靠近所述支撑端的方向转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杆组连接两组支撑杆组,在不使用状态时,各组件并拢与一体呈杆状,整体占用体积小,便于携带收纳;在需要使用支架时,通过拨动第一副杆体的一端,即打开第一副杆体,在打开过程中连接第一副杆体与主杆体的第二副杆体也随之打开,由于在第一副杆体于主杆体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在打开第一副杆体时,需克服弹性组件的弹力,弹性组件施加弹力于第一副杆体限制其进一步的打开,而该作用力恰可令第二副杆体稳定支撑于第一副杆体上,从而保证了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主杆体、第一副杆体与第二副杆体之间围成了一呈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提升结构的支撑强度以及稳定性;
另外,弹性组件的弹力作用在支架收拢时也起到助力复位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度。
优选的,在所述主杆体上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副杆体与所述主杆体的枢接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副杆体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两侧形成有凸棱;
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相对内侧壁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凸棱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副杆体通过凸棱与第一凹槽中的限位槽配合,从而令第二副杆体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脱离第一凹槽,即用户在调整第一副杆体的同时带动第二副杆体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提升使用便利性。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沿所述第一副杆体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若干限位孔或挡块;
所述第二副杆体的一端可嵌入所述限位孔内或抵接于所述挡块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副杆体的一端嵌入限位孔内或抵接于挡块上可实现稳定支撑,多个限位孔或多个挡块的设计可实现多个支撑角度的调节,即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嵌入的限位孔或抵接的挡块,从而灵活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副杆体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副杆体可收拢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副杆体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副杆体可收拢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副杆体可收拢与第二凹槽内,第二副杆体可收拢与第一凹槽内,即在支架进行收拢时,各结构可实现高度贴合收拢隐藏,令收拢后的支架结构更加平整,如此更有利于携带,同时整体显得更加美观。
优选的,在所述主杆体靠近支撑端处枢接有抵靠板;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抵靠板可在放置电子产品时起到支撑抵靠作用;本申请的抵靠板与主杆体为枢接状态,故在使用时可将其翻下支撑,在不使用时可将其翻起收拢。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组呈X形,包括两组相互交叉旋转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枢接于其中一支撑杆组的主杆体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另一支撑杆组的主杆体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拉伸两组支撑杆组,连接杆组的两个连杆则会相对转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其中一住主体的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另一主杆体上,如此在调节两个支撑杆组间距的时候,连杆的一端会沿着主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实现拉伸与收缩过程中。
优选的,所述主杆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所述连杆滑动的腰型孔;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腰型孔限制了连杆的滑动轨迹,令其实现定向滑动,从而保证拉伸与收缩调节过程调节的有序性。
优选的,在所述主杆体的支撑端和/或所述第一副杆体远离其与所述主杆体枢接点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滑垫有效增大主杆体和第一副杆体与支撑平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力,从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放置支撑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的支架可实现灵活的收合,在收拢时整体呈杆状,小巧便携;而在使用时,通过巧妙的设计主杆体、第一副杆体、第二副杆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联动调整,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支架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支架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支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支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支撑杆组;11、主杆体;111、第二凹槽;12、第一副杆体;121、第一凹槽;1211、限位孔;13、第二副杆体;131、凸棱;14、抵靠板;141、第三凹槽;20、连接杆组;30、弹性组件;31、紧固螺丝;40、防滑垫;
S1、支撑端;S2、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与之相适配的辅助工具也相应产生,如手机支架、电脑支架等等;现有的电脑支架普遍为一固定支撑底板加上支撑脚的调节的结构,在平置时则将支撑脚收起,而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则将支撑脚放出形成一定的支撑斜面,以此来实现支撑斜面的调整;
然而传统的支架在使用和收纳时仍存在一定不便,如收纳占用体积较大,使用时调节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请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收合一体支架,包括两组支撑杆组10以及连接两组支撑杆组10的连接杆组20;
具体的,支撑杆组10包括主杆体11、第一副杆体12和第二副杆体13;
具体的,第一副杆体12枢接于主杆体11上,在第一副杆体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1;
进一步的,主杆体11两端分别为支撑端以及顶端;
具体的,第二副杆体13一端枢接于主杆体11上,另一端沿第一副杆体12 的长度方向滑动嵌设于第一凹槽121的内侧壁;
具体的,在主杆体11与第一副杆体12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30,弹性组件30限制第一副杆体12沿靠近支撑端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弹性组件30可为扭簧、弹片或其它弹性机构;
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30为扭簧,扭簧一端抵接于第一副杆体12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紧固螺丝31固定于主杆体11上。
在上述方案中,连接杆组20连接两组支撑杆组10,在不使用状态时,各组件并拢与一体呈杆状,整体占用体积小,便于携带收纳;在需要使用支架时,通过拨动第一副杆体12的一端,即打开第一副杆体12,在打开过程中连接第一副杆体12于主杆体11的第二副杆体13也随之打开,由于在第一副杆体12于主杆体11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30,在打开第一副杆体12时,需克服弹性组件30的弹力,弹性组件30施加弹力于第一副杆体12限制其进一步的打开,而该作用力恰可令第二副杆体13稳定支撑于第一副杆体12上,从而保证了整体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主杆体11、第一副杆体12与第二副杆体13之间围成了一呈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提升结构的支撑强度以及稳定性;
另外,弹性组件30的弹力作用在支架收拢时也起到助力复位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使用便利度。
具体的,请参见图5,在主杆体11上形成有第二凹槽111,第二副杆体13 与主杆体11的枢接点设于第二凹槽111内;
具体的,请参见图6,在,第二副杆体13靠近第一凹槽121的一端两侧形成有凸棱131;
进一步的,在第一凹槽121的两相对内侧壁形成有限位槽,凸棱131滑动设于限位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副杆体13通过凸棱131与第一凹槽121中的限位槽配合,从而令第二副杆体13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脱离第一凹槽121,即用户在调整第一副杆体12的同时带动第二副杆体13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提升使用便利性。
具体的,在第一凹槽121内沿第一副杆体1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若干限位孔 1211或挡块;
进一步的,第二副杆体13的一端可嵌入限位孔1211内或抵接于挡块上;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副杆体13的一端嵌入限位孔1211内或抵接于挡块上可实现稳定支撑,多个限位孔1211或多个挡块的设计可实现多个支撑角度的调节,即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嵌入的限位孔1211或抵接的挡块,从而灵活实现支撑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的,上述限位孔1211或挡块的选择是择一选择,即全部都为限位孔 1211设置,或全部都为挡块设置;其中优选有限位孔1211设置,采用限位孔 1211时第二副杆体13在收拢时更加平整,而不会受到挡块的影响。
具体的,请参见图5,第二凹槽11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副杆体12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副杆体12可收拢于所述第二凹槽111内;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21的形状与第二副杆体13的形状适配,第二副杆体 13可收拢于第一凹槽121内;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副杆体12可收拢与第二凹槽111内,第二副杆体13 可收拢与第一凹槽121内,即在支架进行收拢时,各结构可实现高度贴合收拢隐藏,令收拢后的支架结构更加平整,如此更有利于携带,同时整体显得更加美观。
具体的,在主杆体11靠近支撑端处枢接有抵靠板14;
在上述方案中,抵靠板14可在放置电子产品时起到支撑抵靠作用;本申请的抵靠板14与主杆体11为枢接状态,故在使用时可将其翻下支撑,在不使用时可将其翻起收拢;
进一步的,在主杆体11上形成有可容纳抵靠板14的第三凹槽141,抵靠板 14枢接于第三凹槽141内侧壁上;
在上述方案中,第三凹槽141容纳抵靠板14,令抵靠板14在收拢时可收紧第三凹槽141内,从而令支架在完全收合时表面平整无突起,整体更加美观。
具体的,请参见图4-5,连接杆组20呈X形,包括两组相互交叉旋转设置的连杆,连杆一端枢接于其中一支撑杆组10的主杆体11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另一支撑杆组10的主杆体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拉伸两组支撑杆组10,连接杆组20的两个连杆则会相对转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其中一住主体的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另一主杆体 11上,如此在调节两个支撑杆组10间距的时候,连杆的一端会沿着主杆体11 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实现拉伸与收缩过程中。
具体的,主杆体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连杆滑动的腰型孔;
在上述方案中,腰型孔限制了连杆的滑动轨迹,令其实现定向滑动,从而保证拉伸与收缩调节过程调节的有序性。
具体的,在主杆体11的支撑端和/或第一副杆体12远离其与主杆体11枢接点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40;防滑垫40有效增大主杆体11和第一副杆体12与支撑平面之间的相对摩擦力,从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放置支撑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支撑杆组以及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杆组的连接杆组;
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主杆体、第一副杆体和第二副杆体;
所述第一副杆体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在所述第一副杆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主杆体两端分别为支撑端以及顶端;
所述第二副杆体一端枢接于所述主杆体上,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副杆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
在所述主杆体与所述第一副杆体的枢接处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限制所述第一副杆体沿靠近所述支撑端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杆体上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副杆体与所述主杆体的枢接点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副杆体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两侧形成有凸棱;
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相对内侧壁形成有限位槽,所述凸棱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沿所述第一副杆体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若干限位孔或挡块;
所述第二副杆体的一端可嵌入所述限位孔内或抵接于所述挡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副杆体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一副杆体可收拢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副杆体的形状适配,所述第二副杆体可收拢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杆体靠近支撑端处枢接有抵靠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呈X形,包括两组相互交叉旋转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枢接于其中一支撑杆组的主杆体上,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另一支撑杆组的主杆体上且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所述连杆滑动的腰型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合一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杆体的支撑端和/或所述第一副杆体远离其与所述主杆体枢接点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
CN202122421257.2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Active CN216201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1257.2U CN2162017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1257.2U CN2162017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1797U true CN21620179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1257.2U Active CN216201797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1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4411B1 (en) Foldable chair with utility side desk
US20030106979A1 (en) Portable writing board structure
CN210219168U (zh) 一种折叠式支架
KR200397129Y1 (ko) 핸드폰 케이스용 거치대
US11089866B2 (en) Folding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95408B1 (ko) 서랍형 받침대 수납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독서대
CN216201797U (zh) 一种收合一体支架
KR20210024858A (ko) 다용도 독서대
KR200470995Y1 (ko) 모바일기기용 스탠드 어셈블리
KR102215096B1 (ko) 받침판 수납이 가능한 독서대
JP4945172B2 (ja) 移動側部材の引き込み装置
CN209399050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12166022U (zh) 折叠支架
US20120055889A1 (en) Rack Assembly that can be Folded Partially
CN212305408U (zh) 折叠支架
CN107823879B (zh) 一种便携式游戏手持设备
CN216479723U (zh) 一种支架
CN215076317U (zh) 可折叠收纳式桌面支架
CN210696369U (zh) 一种带镜子的收纳盒
CN218635778U (zh) 一种翻转折叠架、置物板
CN212298391U (zh) 一种折叠式支架
CN219813610U (zh) 一种折叠椅子
CN212657464U (zh) 笔记本电脑折叠支架
CN213177497U (zh) 一种笔记本支架
CN219229296U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