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1489U -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1489U
CN216201489U CN202122495924.1U CN202122495924U CN216201489U CN 216201489 U CN216201489 U CN 216201489U CN 202122495924 U CN202122495924 U CN 202122495924U CN 216201489 U CN216201489 U CN 216201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water outlet
sleev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59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斯江
谢伟藩
胡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egii Dahui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egii Dahui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egii Dahui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egii Dahui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59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1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1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1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包括进水部、出水部以及网咀套,其中进水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出水部形成第一出水孔以及第二出水孔,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一出水孔并形成第一水路,第二进水孔连通第二出水孔并形成与第一水路互不连通的第二水路;网咀套形成第一导水孔以及第二导水孔,第一导水孔仅连通第一出水孔,第二导水孔仅连通第二出水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以及上述水路接头,水路接头设置于水龙头本体。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可以将两种水路能集成于一个水路接头,使得不同水路可以集成于的一个水龙头,增强了水龙头的集成作用,避免了两个水龙头占用较多的空间。

Description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水龙头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器具之一,而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和需要,往往在同一空间内需设置两个单一功用的水龙头才能满足要求,例如在厨房里设置两个水龙头,一个水龙头用于流出冷水和/或热水,另一水龙头用于流出净化水,导致水龙头占用的空间较大,成本较高。另外相关水龙头产品中,往往采用分水阀等零部件才能隔开两个水路,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路接头,包括进水部、出水部和网咀套,进水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出水部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外圈环绕内圈设置,并与内圈之间围成第二出水孔;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一出水孔,并形成第一水路,第二进水孔连通第二出水孔,并形成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二水路互不连通;网咀套连接于出水部,网咀套形成第一导水孔以及第二导水孔,第一导水孔连通第一出水孔,第二导水孔连通第二出水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水部还包括导通部,导通部连接于内圈与外圈之间,并连接进水部,导通部形成有与第一出水孔对应的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二出水孔对应的第二通道,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一通道,第二进水孔连通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并排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一出水孔的轴线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咀套包括第一套体、第二套体以及多个连接块,第二套体环绕第一套体,第一套体形成第一导水孔,第二套体与第一套体之间形成第二导水孔;每个连接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套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套体,且相邻两个连接块之间形成间隔,第二套体的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连接外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咀套还包括通水件,通水件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水部,每个通水部嵌入一个间隔,通水部开设有通水孔,且每个通水孔贯穿通水件并连通第二导水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路接头还包括起泡器,起泡器设置于第一套体的位于第一导水孔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路接头还包括垫片,垫片设置于第一套体的内壁,并抵接于内圈与起泡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套体设置有内螺纹,外圈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二套体与外圈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路接头还包括挡水件,挡水件连接于外圈并环绕内圈设置,挡水件与外圈形成挡水槽,且挡水件与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连通第二出水孔以及第二导水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路接头还包括用于连接水管的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第一限位片设置于第一进水孔,第二限位片设置于第二进水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以及上述水路接头,水路接头设置于水龙头本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路接头,在进水部形成第一进水孔以及第二进水孔,出水部的内圈形成第一出水孔,外圈环绕内圈并与内圈之间形成第二出水孔,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一出水孔,第二进水孔连通第二出水孔。当第一进水孔与第二进水孔分别连通用作不同功用的水管或同一功用不同温度的水管时,两种水路能集成于一个水路接头,大大增加水路接头的集成性。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水龙头,在设置有上述水路接头的基础上,使得原需分别设置于两个水龙头的不同水路可以集成于的一个水龙头上,增强了水龙头的集成作用,避免了两个水龙头占用较多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接头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接头的进水部和出水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接头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接头的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带剖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接头的通水件的带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家庭中功用区的不断完善,水龙头的单一出水结构或单功用出水结构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部分相关产品中,水龙头仅连接冷水源并仅流出冷水,在冬天等天气寒冷的时候,用户不能直接使用水龙头。再比如一些相关产品中,水龙头通过设置有分水阀或混水阀等零部件,从而达到流出冷水、热水以及冷水与热水混合而形成的温水,但是,用户在使用此种水龙头时只能采用皮肤水龙头出水的方式来估计水温,而水龙头在刚流出水时前期可能会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从而降低用户体验。另外,在大多数家庭中,功用为流出自来水的水龙头和功用为流出饮用水的水龙头分开设置,从而造成空间上的浪费,降低水龙头功用的整体性。基于此,本申请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以改善上述问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路接头10,适于安装于水龙头100,主要包括进水部11、出水部12以及网咀套13,其中进水部11可以用于连接不同的水管,以使不同水管中的水均可流入进水部11,出水部12连接并连通于进水部11与网咀套13之间,使得从不同水管中流入进水部11的水在流经出水部12并最终从网咀套13流出,即从水管中流出的水均可流入水路接头10并再次从水路接头10中流出。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水管中流出的水在水路接头10内流动的过程中不会混合,则从水路接头10中流出的水可根据水管功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增强水龙头100的多功用性。另外,请参阅图2,本实施示例中,进水部11与出水部12可采用一体成型制成,从而形成水路接头10本体。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11与出水部12之间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进水部11可以开设第一进水孔111和第二进水孔112,且第一进水孔111和第二进水孔112可以同向,当然,第一进水孔111的朝向与第二进水孔112的朝向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连通水管,水路接头10还包括用于连接水管的第一限位片17以及第二限位片18,第一限位片17设置于进水部11的位于第一进水孔111的内壁,类似的,第二限位片18设置于进水部11的位于第二进水孔112的内壁。第一限位片17以及第二限位片18可以快速连接水管,并可对水管插入第一进水孔111或第二进水孔112的部分进行限位,以避免水管移位,而造成部分水从第一进水孔111或第二进水孔112的连接水管的一端流出。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11的位于第一进水孔111以及第二进水孔112的内壁可以突出进水部11并形成突出部,水管的端部可以设置与突出部连接配合,从而与第一进水孔111或第二进水孔112连通。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出水部12可以包括内圈121和外圈122,内圈121与外圈122均可以为管状结构,且外圈122可以环绕内圈121设置,内圈121可以形成第一出水孔1211,第一出水孔1211连通第一进水孔111并形成第一水路113,以使第一进水孔111的水流至第一出水孔1211,即由第一进水孔111流入的水在第一水路113中流动;外圈122与内圈121之间可以形成第二出水孔1221,第二出水孔1221连通第二进水孔112并形成第二水路114,以使第二进水孔112的水流至第二出水孔1221,即由第二进水孔112流入的水在第二水路114中流动,且第一水路113与第二水路114互不连通,从而实现了从第一进水孔111流至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与从第二进水孔112流至第二出水孔1221的水不混合,也就是由第一进水孔111流入的水仅能从第一出水孔1211流出,而不能从第二出水孔1221流出,类似的,由第二进水孔112流入的水仅能从第二出水孔1221流出,而不能从第一出水孔1211流出。
第一出水孔1211与第二出水孔1221可以同轴设置,即在外圈122以及内圈121的径向方向上,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与内圈121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均大致相等,以避免第二出水孔1221在出水时,不同径向方向上的出水量以及出水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圈122可以为第一外圈,同时出水部12还可以增设第二外圈,第二外圈环绕第一外圈设置并与第一外圈同轴,第二外圈与第一外圈之间形成第三出水孔,同时进水部11增设第三进水孔,第三进水孔的轴线也可以与第一进水孔111的轴线以及第二进水孔112的轴线平行,且第三进水孔可以位于第二进水孔112的远离第一进水孔111的一侧。进水部11的位于第二进水孔112的内壁穿设于第三出水孔,并至少部分连接第二外圈的位于第三出水孔的内壁,以使第三进水孔连通第三出水孔,从而形成三种互不连通的水路。当然,出水部12还可以设置增设更多的类似与上述第二外圈的出水结构,同时进水部11对应增设如上述第三进水孔的进水结构,从而形成更多的水路,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为了方便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出水孔1211之间以及第二进水孔112与第二出水孔1221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出水部12还包括导通部123,导通部123连接于内圈121与外圈122之间,且导通部123连接进水部11,同时导通部123形成有与第一出水孔1211对应的第一通道1231,以及与第二出水孔1221对应的第二通道1232,第一通道1231与第二通道1232并排设置,并分别位于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相对的两侧,即第一通道1231的轴线与第二通道1232的轴线之间的垂线与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通道1231连通于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出水孔1211之间,使得第一进水孔111、第一通道1231以及第一出水孔1211形成第一水路113,且如图1中C处连续箭头的方向示出第一水路113中水的流向;第二通道1232连通于第二进水孔112以及第二出水孔1221之间,使得第二进水孔112、第二通道1232以及第二出水孔1221形成第二水路114,且如图1中D处连续箭头的方向示出第二水路114中水的流向,且第一水路113以及第二水路114互不连通。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部11的位于第一进水孔111的内壁可以连接内圈121的位于第一出水孔1211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一进水孔111的水仅能流动至第一出水孔1211,进水部11的位于第二进水孔112的内壁连接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二进水孔112的水仅能流动至第二出水孔1221。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当水路接头10在实际使用时,为了尽量保持水从第一出水孔1211流出时的冲刷力,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方向可大致与重力方向保持一致,当然,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方向也可以与重力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例如5°等,在此不做限定。同时第一进水孔111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方向可以倾斜,且第一进水孔111的远离第一出水孔1211的一端可以高于第一进水孔111的靠近第一出水孔1211的一端,例如图3示出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出水孔1211之间的角度C为120°,从而当水在第一进水孔111中流动时,可以使得水从较高的一端流动至较低的一端,从而在重力作用下保证水从第一进水孔111流动至第一出水孔1211的速度,同时也尽量避免了水从第一进水孔111与水管的连接处流出。当然,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出水孔1211之间的角度C还可以为大于90°且小于180°之间的任意角度,使得水在第一进水孔111中流动时,可以从较高的一端流动至较低的一端,以避免水从第一进水孔111的开口处流出。此外,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一出水孔1211之间的角度也可以小于90°,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第一进水孔11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出水孔1211的轴线方向倾斜时,进水部11与出水部12之间也大致倾斜,从而减小水路接头10在第一进水孔11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当然,类似的,第二进水孔111的轴线方向相对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轴向方向也可以倾斜,在此不做赘述。当然,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可以同向设置,即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的轴线方向大致相同,且第一出水孔1211与第二出水孔1221同轴,使得进水部11与出水部12可以大致为对称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路接头10还包括挡水件16,挡水件16可以包括连接部161和挡水部162,其中连接部161连接于外圈122,并在径向上朝向内圈121所在方向凸出于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示例性的,连接部161可以连接于外圈122的远离进水部11的端部,当然,连接部16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出水孔1221内,在此不做限定。挡水部162连接于连接部161并位于外圈122与内圈121之间,且连接部161与挡水部162均环绕内圈121,以在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连接部161以及挡水部162之间形成挡水槽163,同时挡水部162与内圈121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164。当第二进水孔112的水流入至第二出水孔1221中时,部分水可以沿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流动至挡水槽163内并填满挡水槽163,当水继续流动至挡水槽163内时,挡水槽163内的水溢出挡水槽163并流经间隙164。避免因进水部11的位于第二进水孔112的内壁连接于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的一侧,而造成在径向方向上,第二出水孔1221的远离第二进水孔112的一侧出水量小的情况,即避免造成第二出水孔1221出水不均匀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网咀套13可以包括第一套体131、第二套体132以及通水件133,其中第一套体131与第二套体132均可以为管状结构,第一套体131形成第一导水孔1311,第一导水孔1311可以连通第一出水孔1211,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流动至第一导水孔1311并从第一导水孔1311流出;第二套体132环绕并连接第一套体131,且第二套体132与第一套体131之间形成第二导水孔1321,第二导水孔1321可以通过间隙164连通第二出水孔1221,第二出水孔1221的水流动至第二导水孔1321并从第二导水孔1321流出。通水件133大致设置于第一套体131与第二套体132之间,并位于第一套体131与第二套体132的一端,通水件133用于连通第二导水孔1321,以使第二导水孔1321的水经通水件133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网咀套13安装于出水部12,网咀套13可以可拆卸连接于出水部12,具体的,第二套体132的位于第二导水孔1321的内壁可以设置内螺纹1323,且内螺纹1323邻近于第二套体132的远离通水件133的一端,外圈122的远离第二出水孔1221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1323配合的外螺纹1222,第二套体132至少部分套设于外圈122并通过螺纹连接,以实现网咀套13连接于出水部12的目的。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外圈12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以及第二套体132的远离第二导水孔1321的外壁分别设置相配合的螺纹,使得第二套体132可以部分伸入第二出水孔1221内并与外圈122螺纹配合。同时,第二套体132的伸入第二出水孔1221的一端可以形成挡水件16,以避免造成第二出水孔1221出水不均匀的情况。
当然,网咀套13与出水部12之间也可以采用第一套体131连接内圈121的方式,从而使得网咀套13安装于出水部12,在此不做限定。
同时,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避免第二导水孔1321的水从第二套体132与外圈122在螺纹连接处渗出,可以在第二导水孔1321的设置螺纹的端部与外圈122的之间设置垫圈1223,垫圈1223同时抵接于第二套体132以及外圈122。
请再次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套体132的位于第二出水孔1221的内壁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块1322,每个连接块1322的一端连接第二套体132的远离内螺纹1323的一端,即邻近于第二套体132的远离用于连接外圈122的一端,也就是邻近于第二套体132的用于设置通水件133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套体131。多个连接块1322环绕于第一套体131,且相邻两个连接块1322之间形成间隔1324。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套体132与第一套体131之间可以仅通过通水件133连接,即第二套体132环绕第一套体131并间隔设置,且第二套体132与第一套体131均连接于通水件133,此时通水件133不仅具有导水作用,还具有连接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5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水件133环绕第一套体131设置,并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导水孔1321。通水件133设置多个通水孔1331,每个通水孔1331均贯穿通水件133并连通第二导水孔1321,以使第二导水孔1321的水经通水孔1331流出。另外,通水孔1331的形状以及功用可以根据用户习惯以及需求设计,例如第二导水孔1321的水经通水孔1331喷出后可以是喷雾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具体的,通水件133可以包括多个通水部1332、第一连接圈1333、第二连接圈1334以及限位件1335,其中第一连接圈1333以及第二连接圈1334相对设置,通水部13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圈1333的靠近第二连接圈1334的一侧表面,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连接圈1334并突出于第二连接圈1334,且相邻两个通水部1332之间均间隔设置,通水孔1331贯穿第一连接圈1333以及通水部1332。另外,限位件1335可以连接于第二连接圈1334,并朝向第一连接圈1333所在的方向凸出,通水部1332环绕限位件1335并与限位件1335之间间隔设置。
当通水件133连接于第一套体131与第二套体132之间时,第一连接圈1333伸入第二导水孔1321内,第一连接圈1333的连接通水部1332的表面与连接块1322的位于第二导水孔1321的表面平齐。另外,每个通水部1332嵌入一个间隔1324中,即连接块1322与通水部1332交替设置,同时每个通水孔1331均位于两个相邻连接块1322之间。第二连接圈1334的远离第一连接圈1333的表面可以与第二套体132的端面平齐,以保护第二连接圈1334。另外,限位件1335的靠近通水部1332的一侧表面可以贴合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从而在第一套体131的径向方向上对通水件133进行限位。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7,为了对第一通水件133在第一套体131的轴向上进行限位,可以在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设置第一凸台1312,且第一凸台1312朝向远离第二套体132的方向凸出,第一凸台1312可以抵接限位件1335的远离第二连接圈1334的一侧表面,从而实现在第一套体131的轴线方向上对通水件133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水路接头10还可以包括起泡器14,起泡器14设置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即第一套体131套设于起泡器14。具体的,起泡器14包括壳体、第一孔网141以及第二孔网142,壳体中空,第一孔网141以及第二孔网142分别设置于壳体内,且第一孔网141相对于第二孔网142更靠近第一出水孔1211。第一孔网141以及第二孔网142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且第二孔网142的通孔连通第一孔网141的通孔,同时第一孔网141的通孔连通第一出水孔1211,使得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流经第一孔网141的通孔,并最终从第二孔网142的通孔流出。当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流动至第一孔网141以及第二孔网142的通孔时,可以使得水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对水起到发泡效果,提高水的冲刷力,以节约用水。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第一孔网141以及第二孔网142嵌设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使得第一套体131具备对水发泡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7,为了在第一套体131的轴向上对起泡器14进行限位,起泡器14的壳体设置有第二凸台143,且第二凸台143抵接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当水路接头10安装于第一套体131内时,第一凸台1312抵接于第二凸台143,以限制起泡器14朝远离出水部12的方向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因第二套体132连接于外圈122,为了方便安装,将第一套体131与内圈121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二套体132安装于外圈122时,第一套体131与内圈121之间形成干涉。基于此,为了将避免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不会流入第二导水孔1321,以及第二出水孔1221的水不会流入第一导水孔1311,可以在水路接头10中设置垫片15,垫片15设置于第一套体131内并抵接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且垫片15抵接于起泡器14的第一孔网141,同时内圈121的的端部抵接于垫片15,也即是垫片15抵接于内圈121与起泡器14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出水孔1211的水在流动至起泡器14的过程中,因被垫片15挡住而不能从内圈121与第一套体131之间流动至第二导水孔1321,同时因垫片15以及第二凸台143均抵接于第一套体131的位于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使得第二出水孔1221的水不能沿第一导水孔1311的内壁流出。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100,主要包括水龙头本体20以及上述水路接头10,其中水龙头本体20内可以开设水路腔,水路腔可以用于容纳两根水管,同时水路接头10设置于水龙头本体20,且至少进水部11设置于水路腔内,以在水路腔内使得第一进水孔111以及第二进水孔112分别与一根水管连通。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根水管用于连接可提供冷水、温水或热水的自来水源,另一跟水管用于连接达到饮用标准的饮用水源,当用户需要使用自来水时,连接自来水源的水管出自来水并流动至水路接头10,最终从水路接头10流出,当用户需要使用饮用水时,连接饮用水源的水管出饮用水并流动至水路接头10,最终从水路接头10流出,从而使得一个水龙头100可以出不同功用的水,即可以将两种功用水路集成于一个水龙头100。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根水管可以用于连通冷水源以用做冷水管,从而可以通冷水至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的其中一者,另一根水管可以用于连通热水源以用作热水管,从而通热水至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的另一者。其中,热水管可以设置为长度相对较短的管道,相应的,管道内留存的冷水较少,因此,当热水管通热水时,管内留存的冷水的排出时间较短,无需较长时间等待热水,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热水源也可以先将热水加热至预设温度后,再通入热水管中,使得由热水管流入第一进水孔111或第二进水孔112并最终流出的水大致为预设温度的热水,避免用户依靠皮肤接触水来模糊感知水的温度是否合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接头10以及水龙头100,水路接头10的进水部11与出水部12连接,出水部12的内圈121形成第一出水孔1211,外圈122与内圈121之间形成第二出水孔1221,且出水部12的导通部123形成与第一出水孔1211对应的第一通道1231,以及与第二出水孔1221对应的第二通道1232。进水部11形成第一进水孔111与第二进水孔112,其中第一进水孔111连通第一通道1231,并通过第一通道1231连通第一出水孔1211,以形成第一水路113;第二进水孔112连通第二通道1232,并通过第二通道1232连通第二出水孔1221,以形成第二水路114,且第二水路114与第一水路113互不连通。同时网咀套13形成第一导水孔1311与第二导水孔1321,第一导水孔1311仅与第一水路113连通,第二导水孔1321仅与第二水路114连通。上述结构使得不同功用的水或同一功用不同温度的水分别从第一进水孔111以及第二进水孔112流入后,在第一水路113与第二水路114中流动,并最终分别从第一导水孔1311以及第二导水孔1321流出,从而使得两条不同的水路集成于一个水路接头10上,安装有上述水路接头10的水龙头100也集成两种不同的水路而成为多功用水龙头100,增强了水龙头100的集成作用,避免了两个水龙头100占用较多的空间,同时安装或维修方便,节省成本。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部,所述进水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
出水部,所述出水部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设置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外圈环绕所述内圈设置,并与所述内圈之间围成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孔,并形成第一水路,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并形成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二水路互不连通;以及
网咀套,所述网咀套连接于所述出水部,所述网咀套形成第一导水孔以及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还包括导通部,所述导通部连接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并连接所述进水部,所述导通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对应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孔对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并排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轴线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咀套包括第一套体、第二套体以及多个连接块,所述第二套体环绕所述第一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形成所述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二套体与所述第一套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导水孔;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套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体,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间隔,所述第二套体的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咀套还包括通水件,所述通水件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水部,每个所述通水部嵌入一个所述间隔,所述通水部开设有通水孔,且每个所述通水孔贯穿所述通水件并连通所述第二导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接头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导水孔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接头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套体的内壁,并抵接于所述内圈与所述起泡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体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圈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套体与所述外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接头还包括挡水件,所述挡水件连接于所述外圈并环绕所述内圈设置,所述挡水件与所述外圈形成挡水槽,且所述挡水件与所述内圈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以及第二导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接头还包括用于连接水管的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二限位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孔。
10.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龙头本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路接头,所述水路接头设置于水龙头本体。
CN202122495924.1U 2021-10-15 2021-10-15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Active CN216201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5924.1U CN216201489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5924.1U CN216201489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1489U true CN21620148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8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5924.1U Active CN216201489U (zh) 2021-10-15 2021-10-15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1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01489U (zh) 水路接头以及水龙头
CN201858395U (zh) 冷热混水及上下分水集成的水龙头
CN210106676U (zh) 一种龙头
CN203614803U (zh) 淋浴龙头
KR101323625B1 (ko) 토출구 교체기능을 갖는 수전금구
CN216713215U (zh) 一种入墙式面盆龙头
CN213451864U (zh) 浴缸龙头
CN216479069U (zh) 一种双水道面盆龙头
CN111895141B (zh) 方便检修的埋墙式混水分水一体式龙头阀体
CN218480197U (zh) 一种淋浴切换机构
CN217355675U (zh) 淋浴器
CN214620115U (zh) 一种新型内置防电墙结构的即热水龙头加热体
CN218236248U (zh) 一种三出水防烫恒温水龙头
CN210034537U (zh) 一种双通道水龙头
CN220268502U (zh) 一种新型水龙头
CN207728957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恒温阀
CN210050984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电热杯热水器
CN213839673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面盆龙头装置
CN214146746U (zh) 一种四档淋浴阀壳体
CN213871502U (zh) 水管和出水装置
CN220452832U (zh) 一种塑料内芯及水龙头
CN211665864U (zh) 一种带有清洁功能的起泡器
CN213017856U (zh) 方便检修的埋墙式混水分水一体式龙头阀体
CN210770405U (zh) 一种进水管距离可调节的淋浴水龙头
CN2401750Y (zh) 设有防烫装置的冷热水混合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