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0119U -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0119U
CN216200119U CN202122441200.9U CN202122441200U CN216200119U CN 216200119 U CN216200119 U CN 216200119U CN 202122441200 U CN202122441200 U CN 202122441200U CN 216200119 U CN216200119 U CN 216200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iston rod
oil storage
storage cavity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12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庆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ushit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ushit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ushit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ushit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412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0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0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01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内设置有液压油,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储油腔体、端盖、活塞杆、球体、活塞、固定盖、第一通孔、调节板、外壳体、第一外螺纹、固定螺母和弹簧;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以适用复杂工作情况所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从而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要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进而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对于传统的阻尼器来说,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实现:当受到冲击后能很快衰减的作用,具有类似减震或者减速的效果。在一般的阻尼器中,其阻尼力都是设定好的,且不容易通过自动设置对其进行改变。这种已经设定好的阻尼力的阻尼器用在面对复杂工况的机械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根据复杂的工作情况来调整合适的阻尼力,因此设计一款可调节阻尼的阻尼器是十分必要的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阻尼力都是设定好的,且不容易通过自动设置对其进行改变,面对复杂工况的机械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采用活塞杆带动调节板转动,从而调节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改变时,可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实现对产品阻尼调节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内设置有液压油,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储油腔体、端盖、活塞杆、球体、活塞、固定盖、第一通孔、调节板、外壳体、第一外螺纹、固定螺母和弹簧;储油腔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储油腔体内充满液压油;端盖扣设在储油腔体的开口处;活塞杆的一端穿过端盖,且活塞杆的一端嵌入储油腔体内;球体设置在活塞杆的一端;活塞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至少部分球体嵌入第一凹槽内,活塞绕设在活塞杆的外侧,活塞与活塞杆有间隙,且活塞在储油腔体的内壁滑动;固定盖设置有第二凹槽,至少部分球体嵌入第二凹槽内,且固定盖固定在活塞上;至少两个第一通孔设置在活塞的周向;调节板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调节板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调节板放置在活塞上,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外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储油腔体嵌入外壳体内,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且活塞杆与外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固定螺母套设在活塞杆的另一端,且固定螺母与外壳体相贴合;弹簧嵌入储油腔体内,弹簧的一端与储油腔体相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接;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为弹性体,密封垫套设在活塞的外侧,且密封垫与储油腔体的内壁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刻度盘和指针;刻度盘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且刻度盘位于固定螺母与外壳体之间;指针设置在外壳体上,且指针与刻度盘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支撑板、螺纹孔和调节螺杆;支撑板嵌入储油腔体内,支撑板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螺纹孔设置在储油腔体的底部;调节螺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调节螺杆穿过螺纹孔,且调节螺杆与支撑板相连接;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手轮;手轮套设在调节螺杆的外侧,且手轮位于储油腔体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设置在支撑板上,且限位杆嵌入弹簧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移动槽和移动块;至少两个移动槽设置在储油腔体的外壁上;至少两个移动块设置在外壳体的内壁上,且移动块嵌入移动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转动活塞杆,使活塞杆带动调节板转动,从而调节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由于球体同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因此当转动活塞杆时,球体在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转动,但球体不带动活塞移动,且由于活塞与活塞杆之间有间隙,活塞不与活塞杆发生干涉,且活塞杆也不带动活塞转动;同时,由于外壳体与活塞杆转动连接,因此当此时活塞杆转动时,外壳体与活塞杆发生相对转动;然后,转动固定螺母,使固定螺母与外壳体相贴合,以实现将活塞杆固定在外壳体上,从而活塞杆跟随外壳体同步移动;再后,将外壳体和储油腔体分别与两个的机构相连接;当两个机构发生振动时,外壳体带动活塞杆移动,活塞杆通过球体带动活塞在储油腔体内移动;由于储油腔体内充满液压油,因此液压油对活塞移动进行阻碍,从而减缓活塞移动速度,以减缓外壳体与储油腔体相对移动的速度,进而实现对两个机构的减振作用。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改变时,可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从而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而且,当活塞在储油腔体内移动时,活塞将带动弹簧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实现减缓活塞的移动时,从而实现产品的减振作用。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以适用复杂工作情况所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从而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要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进而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结构示意图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结构示意图的B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储油腔体,11端盖,12活塞杆,13球体,14活塞,15固定盖,16第一通孔,17调节板,18第二通孔,19外壳体,20固定螺母,21弹簧,22密封垫,23刻度盘,24支撑板,25调节螺杆,26手轮,27限位杆,28移动槽,29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实施例1: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内设置有液压油,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储油腔体10、端盖11、活塞杆12、球体13、活塞14、固定盖15、第一通孔16、调节板17、外壳体19、第一外螺纹、固定螺母20和弹簧21;储油腔体10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储油腔体10内充满液压油;端盖11扣设在储油腔体10的开口处;活塞杆12的一端穿过端盖11,且活塞杆12的一端嵌入储油腔体10内;球体13设置在活塞杆12的一端;活塞1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至少部分球体13嵌入第一凹槽内,活塞14绕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活塞14与活塞杆12有间隙,且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的内壁滑动;固定盖15设置有第二凹槽,至少部分球体13嵌入第二凹槽内,且固定盖15固定在活塞14上;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6设置在活塞14的周向;调节板17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18,调节板17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调节板17放置在活塞14上,且第二通孔18与第一通孔16相对;外壳体19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储油腔体10嵌入外壳体19内,活塞杆12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19,且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固定螺母20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固定螺母20套设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且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弹簧21嵌入储油腔体10内,弹簧21的一端与储油腔体10相连接,且弹簧21的另一端与活塞14相连接;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端盖11扣手在储油腔体10的开口处,以实现对储油腔体10进行密封,防止液压油出储油腔体10内流出;其次,通过将活塞杆12一端穿过端盖11,将设置在活塞杆12一端的球体13嵌入活塞14的第一凹槽内,将固定盖15固定在活塞14上,并使球体13嵌入固定盖15的第二凹槽内,以实现球体13同时嵌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以实现活塞14和固定盖15对球体13上下两个移动方向进行限位,进而实现球体13可带动活塞14上下移动;再次,通过将调节板17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并使调节板17上的第二通孔18与活塞14上的第一通孔16相对,以实现转动活塞杆12调节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从而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再次,通过储油腔体10嵌入外壳体19内,以实现储油腔体10与外壳体19可发生相对发动,同时,通过活塞杆12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19,并使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以实现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可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固定螺母20套设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并将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以实现将活塞杆12固定在外壳体19上,从而实现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同步移动;再次,通过将弹簧21嵌入储油腔体10内,将弹簧21的一端与储油腔体10相连接,并将弹簧21的另一端与活塞14相连接,以实现弹簧21对活塞14进行支撑,同时,弹簧21可拉动活塞14进行复位。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转动活塞杆12,使活塞杆12带动调节板17转动,从而调节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由于球体13同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因此当转动活塞杆12时,球体13在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转动,但球体13不带动活塞14移动,且由于活塞14与活塞杆12之间有间隙,活塞14不与活塞杆12发生干涉,且活塞杆12也不带动活塞14转动;同时,由于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转动连接,因此当此时活塞杆12转动时,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发生相对转动;然后,转动固定螺母20,使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以实现将活塞杆12固定在外壳体19上,从而活塞杆12跟随外壳体19同步移动;再后,将外壳体19和储油腔体10分别与两个的机构相连接;当两个机构发生振动时,外壳体19带动活塞杆12移动,活塞杆12通过球体13带动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内移动;由于储油腔体10内充满液压油,因此液压油对活塞14移动进行阻碍,从而减缓活塞14移动速度,以减缓外壳体19与储油腔体10相对移动的速度,进而实现对两个机构的减振作用。当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改变时,可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从而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而且,当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内移动时,活塞14将带动弹簧21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实现减缓活塞14的移动时,从而实现产品的减振作用。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以适用复杂工作情况所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从而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要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进而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
具体地,活塞杆12呈阶梯型;轴承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且轴承嵌入外壳体19内,以实现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将挡圈嵌入外壳体19内,并将挡圈与轴承相贴合,以实现轴承固定在外壳体19;同时,将活塞杆12的轴肩与轴承相贴合,且由于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因此实现当外壳体19移动时,外壳体19将带动活塞杆12移动。
具体地,活塞杆12与端盖11之间设置有密封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密封垫22;密封垫22为弹性体,密封垫22套设在活塞14的外侧,且密封垫22与储油腔体10的内壁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密封垫22套设在活塞14的外侧,并将密封垫22与储油腔体10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对活塞14与储油腔体1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确保液压油经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流动,进而实现转动活塞杆12对产品的阻尼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刻度盘23和指针;刻度盘23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且刻度盘23位于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之间;指针设置在外壳体19上,且指针与刻度盘23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刻度盘23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将指针设置在外壳体19上,并使指针与刻度盘23相对,以实现转动活塞杆12时,刻度盘23与活塞杆12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使用者可清楚的了解到刻度盘23的转动角度,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2: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内设置有液压油,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储油腔体10、端盖11、活塞杆12、球体13、活塞14、固定盖15、第一通孔16、调节板17、外壳体19、第一外螺纹、固定螺母20和弹簧21;储油腔体10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储油腔体10内充满液压油;端盖11扣设在储油腔体10的开口处;活塞杆12的一端穿过端盖11,且活塞杆12的一端嵌入储油腔体10内;球体13设置在活塞杆12的一端;活塞1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至少部分球体13嵌入第一凹槽内,活塞14绕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活塞14与活塞杆12有间隙,且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的内壁滑动;固定盖15设置有第二凹槽,至少部分球体13嵌入第二凹槽内,且固定盖15固定在活塞14上;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6设置在活塞14的周向;调节板17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18,调节板17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调节板17放置在活塞14上,且第二通孔18与第一通孔16相对;外壳体19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储油腔体10嵌入外壳体19内,活塞杆12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19,且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固定螺母20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固定螺母20套设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且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弹簧21嵌入储油腔体10内,弹簧21的一端与储油腔体10相连接,且弹簧21的另一端与活塞14相连接;其中,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端盖11扣手在储油腔体10的开口处,以实现对储油腔体10进行密封,防止液压油出储油腔体10内流出;其次,通过将活塞杆12一端穿过端盖11,将设置在活塞杆12一端的球体13嵌入活塞14的第一凹槽内,将固定盖15固定在活塞14上,并使球体13嵌入固定盖15的第二凹槽内,以实现球体13同时嵌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以实现活塞14和固定盖15对球体13上下两个移动方向进行限位,进而实现球体13可带动活塞14上下移动;再次,通过将调节板17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并使调节板17上的第二通孔18与活塞14上的第一通孔16相对,以实现转动活塞杆12调节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从而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再次,通过储油腔体10嵌入外壳体19内,以实现储油腔体10与外壳体19可发生相对发动,同时,通过活塞杆12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19,并使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以实现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可相对转动;再次,通过将固定螺母20套设在活塞杆12的另一端,并将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以实现将活塞杆12固定在外壳体19上,从而实现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同步移动;再次,通过将弹簧21嵌入储油腔体10内,将弹簧21的一端与储油腔体10相连接,并将弹簧21的另一端与活塞14相连接,以实现弹簧21对活塞14进行支撑,同时,弹簧21可拉动活塞14进行复位。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先转动活塞杆12,使活塞杆12带动调节板17转动,从而调节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由于球体13同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因此当转动活塞杆12时,球体13在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转动,但球体13不带动活塞14移动,且由于活塞14与活塞杆12之间有间隙,活塞14不与活塞杆12发生干涉,且活塞杆12也不带动活塞14转动;同时,由于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转动连接,因此当此时活塞杆12转动时,外壳体19与活塞杆12发生相对转动;然后,转动固定螺母20,使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以实现将活塞杆12固定在外壳体19上,从而活塞杆12跟随外壳体19同步移动;再后,将外壳体19和储油腔体10分别与两个的机构相连接;当两个机构发生振动时,外壳体19带动活塞杆12移动,活塞杆12通过球体13带动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内移动;由于储油腔体10内充满液压油,因此液压油对活塞14移动进行阻碍,从而减缓活塞14移动速度,以减缓外壳体19与储油腔体10相对移动的速度,进而实现对两个机构的减振作用。当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8所连通的流动通道的大小改变时,可调节液压油的流动面积,从而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而且,当活塞14在储油腔体10内移动时,活塞14将带动弹簧21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实现减缓活塞14的移动时,从而实现产品的减振作用。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产品阻尼的调节,以适用复杂工作情况所需要不同阻尼力的机械系统中,从而减小了传统机械中因为需要不同阻尼力而需要更换阻尼器的情况,进而节省了更换不同阻尼器的成本。
具体地,活塞杆12呈阶梯型;轴承套设在活塞杆12的外侧,且轴承嵌入外壳体19内,以实现活塞杆12与外壳体19转动连接;将挡圈嵌入外壳体19内,并将挡圈与轴承相贴合,以实现轴承固定在外壳体19;同时,将活塞杆12的轴肩与轴承相贴合,且由于固定螺母20与外壳体19相贴合,因此实现当外壳体19移动时,外壳体19将带动活塞杆12移动。
具体地,活塞杆12与端盖11之间设置有密封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支撑板24、螺纹孔和调节螺杆25;支撑板24嵌入储油腔体10内,支撑板24与弹簧21的一端相连接;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螺纹孔设置在储油腔体10的底部;调节螺杆2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调节螺杆25穿过螺纹孔,且调节螺杆25与支撑板24相连接;其中,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板24嵌入储油腔体10内,并使支撑板24与弹簧21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支撑板24对弹簧21进行支撑;通过将调节螺杆25穿过螺纹孔,并使调节螺杆25与支撑板24相连接,以实现转动调节螺杆25,使支撑板24压紧弹簧21,从而调节产品的阻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手轮26;手轮26套设在调节螺杆25的外侧,且手轮26位于储油腔体10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手轮26套设在调节螺杆25的外侧,并使手轮26位于储油腔体10的外侧,以实现通过手轮26转动调节螺杆25,从而降低转动调节螺杆25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限位杆27;限位杆27设置在支撑板24上,且限位杆27嵌入弹簧21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限位杆27设置在支撑板24上,并使限位杆27嵌入弹簧21内,以防止弹簧21发生偏移,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移动槽28和移动块29;至少两个移动槽28设置在储油腔体10的外壁上;至少两个移动块29设置在外壳体19的内壁上,且移动块29嵌入移动槽28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移动槽28设置在储油腔体10的外壁上,将至少两个移动块29设置在外壳体19的内壁上,并使移动块29嵌入移动槽28内,以实现移动块29在移动槽28内滑动,从而防止外壳体19与储油腔体10发生相对移动时,外壳体19与储油腔体10发生偏移,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内设置有液压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包括:
储油腔体,所述储油腔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储油腔体内充满所述液压油;
端盖,所述端盖扣设在所述储油腔体的开口处;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端盖,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嵌入所述储油腔体内;
球体,所述球体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
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球体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活塞绕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有间隙,且所述活塞在所述储油腔体的内壁滑动;
固定盖,所述固定盖设置有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球体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所述活塞上;
第一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周向;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调节板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所述调节板放置在所述活塞上,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储油腔体嵌入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
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
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母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外壳体相贴合;
弹簧,所述弹簧嵌入所述储油腔体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储油腔体相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弹性体,所述密封垫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侧,且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储油腔体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且所述刻度盘位于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指针,所述指针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且所述指针与所述刻度盘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嵌入所述储油腔体内,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弹簧的一端相连接;
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储油腔体的底部;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螺纹孔,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手轮,所述手轮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且所述手轮位于所述储油腔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限位杆嵌入所述弹簧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还包括:
移动槽,至少两个所述移动槽设置在所述储油腔体的外壁上;
移动块,至少两个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移动块嵌入所述移动槽内。
CN202122441200.9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200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1200.9U CN216200119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1200.9U CN216200119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0119U true CN21620011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120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200119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0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3117B2 (en) Twin tube damper with remote gas reservoir
JPH07505697A (ja) 表面効果ダンパ
US5376135A (en) Adjustable hydraulic damper
CN113606276B (zh) 圆周阵列螺旋槽活塞防沉降磁流变阻尼器
AU2014271203B2 (en) Shock absorber generator
CN109798317B (zh) 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农业机械用减震装置
US3478846A (en)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CN201636259U (zh) 可调式液压阻尼器
CN216200119U (zh) 一种带有阻尼调节装置的阻尼器
CN115163723B (zh) 一种磁流变可变阻尼减振耗能装置
US4071122A (en)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CN209398658U (zh)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油缸
CN103410901A (zh) 一种弹簧阻尼减振器
CN109519498A (zh) Sma自复位变摩擦阻尼装置
JP6572041B2 (ja) 回転慣性質量ダンパ
US4289218A (en) Mechanical motion-snubbing device
CN203374719U (zh) 弹簧阻尼减振器
EP4310361A1 (en) Damper device
CA2084555A1 (en) Retractable gasket valve having two stiffnesses
JP2006038209A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コントロールモーメントジャイロおよびスライドダンピング機構
CN1358942A (zh) 动平衡器
CN113404801B (zh) 一种基于可伸缩式油囊的阻尼器
CN109050193B (zh) 汽车悬架系统
CN201090649Y (zh) 避震器
CN208364518U (zh) 一种摆动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