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9059U -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9059U CN216199059U CN202122573462.0U CN202122573462U CN216199059U CN 216199059 U CN216199059 U CN 216199059U CN 202122573462 U CN202122573462 U CN 202122573462U CN 216199059 U CN216199059 U CN 2161990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outlet
- water inlet
- shell
- water
- outle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包括排污组件、电池组件和控制器,排污组件包括蜗壳底座,蜗壳底座内部设有第一涡轮腔体和第二涡轮腔体;蜗壳底座上端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上端设有交流排污泵组,第二进水口上端设有直流排污泵组,交流排污泵组与第一进水口之间、直流排污泵组与第二进水口之间均设有格栅;第一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汇总于一总出水管,总出水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电池组件电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有效提升了排污水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泵属于离心杂质泵的一种,具有多种形式:如潜水式和干式二种,最常用的潜水式为QW型潜水污水泵,最常见的干式污水泵如W型卧式污水泵和WL型立式污水泵二种。污水泵主要用于输送城市污水,粪便或液体中含有纤维。纸屑等固体颗粒的介质,通常被输送介质的温度不大于80℃。目前,现有的污水泵在排污水时,通常只有单个泵组,导致排污水效率不高,同时现有的污水泵一般由交流供电,在停电时无法启动排污水,严重影响了排污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用于有效提升排污水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包括排污组件、电池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蜗壳底座,所述蜗壳底座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涡轮腔体和第二涡轮腔体;
所述蜗壳底座上端盖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分别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所述第一涡轮腔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涡轮腔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交流排污泵组,所述第二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直流排污泵组,所述交流排污泵组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所述直流排污泵组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均设有格栅;
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汇总于一总出水管,所述总出水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电池组件、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和所述直流排污泵组。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启动电容、交流电机、第二密封圈、第一进水网罩和第一离心轮叶,所述第一启动电容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交流电机,所述第一进水网罩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外表壁,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机与所述格栅之间,所述第一离心轮叶套接在所述交流电机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离心轮叶位于所述第一涡轮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内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直流电机、第四密封圈、第二进水网罩和第二离心轮叶,所述第二进水网罩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外表壁,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格栅之间,所述第二离心轮叶套接在所述直流电机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离心轮叶位于所述第二涡轮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三上盖,所述第三上盖内嵌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三壳体内部嵌设有电池,所述散热板下端设置有电池控制板,所述散热板上端设置有开关、指示灯、电量表和若干连接座,所述电池、所述开关、所述指示灯、所述电量表和若干所述连接座均电连接所述电池控制板,若干所述连接座还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水通孔,所述第四壳体内部设有竖直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上自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浮球、第一簧片开关、第二簧片开关和第二浮球,所述第一簧片开关和所述第二簧片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侧面固定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固定于所述总出水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端连接有弯管,所述弯管另一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直管,所述直管连接于一正三通的一端,所述正三通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总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交流排污泵组和直流排污泵组,实现了在不停电时可以同时启动交流排污泵组和直流排污泵组同时排污水,极大提升了排污水效率;同时在停电时通过电池组供电给控制器,进而通过控制器驱动直流排污泵组工作,实现了在停电下雨的紧急境况下进行排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蜗壳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交流排污泵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直流排污泵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污组件;11、蜗壳底座;12、第一涡轮腔体;13、第二涡轮腔体;14、密封板;15、格栅;16、第一出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总出水管;19、弯管;110、直管;111、正三通;2、电池组件;21、第三壳体;22、第三上盖;23、散热板;24、电池;25、电池控制板;26、开关;27、指示灯;28、电量表;29、连接座;3、控制器;4、交流排污泵组;41、第一壳体;42、第一上盖;43、第一压片;44、第一电源线;45、第一密封圈;46、第一启动电容;47、交流电机;48、第二密封圈;49、第一进水网罩;410、第一离心轮叶;5、直流排污泵组;51、第二壳体;52、第二上盖;53、第二压片;54、第二电源线;55、第三密封圈;57、直流电机;58、第四密封圈;59、第二进水网罩;510、第二离心轮叶;6、液位传感器;61、第四壳体;63、导杆;64、第一浮球;65、第一簧片开关;66、第二簧片开关;67、第二浮球;68、连接架;69、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包括排污组件1、电池组件2和控制器3,排污组件1包括蜗壳底座11,蜗壳底座11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涡轮腔体12和第二涡轮腔体13;
蜗壳底座11上端盖设有密封板14,密封板14上分别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第一涡轮腔体12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第二涡轮腔体1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
第一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第一进水口的交流排污泵组4,第二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第二进水口的直流排污泵组5,交流排污泵组4与第一进水口之间、直流排污泵组5与第二进水口之间均设有格栅15;
第一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6,第二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7,第一出水管16和第二出水管17汇总于一总出水管18,总出水管18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
控制器3分别电连接液位传感器6、电池组件2、交流排污泵组4和直流排污泵组5。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输入端连接外部的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直流排污泵组5和交流排污泵组4,通过控制器3为直流排污泵组5和交流排污泵组4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交流排污泵组4与第一进水口之间以及在直流排污泵组5与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格栅15,实现了对较大颗粒杂质的有效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第一涡轮腔体12及第二涡轮腔体13内,对第一离心轮叶410和第二离心轮叶510造成伤害。进一步地,格栅15栅格间距为2毫米。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交流排污泵组4和直流排污泵组5,实现了在不停电时可以同时启动交流排污泵组4和直流排污泵组5同时排污水,极大提升了排污水效率;同时在停电时通过电池组件2供电给控制器2,进而通过控制器3驱动直流排污泵组5工作,实现了在停电下雨的紧急境况下进行排污。
优选的,交流排污泵组4包括第一壳体41,第一壳体41上端盖设有第一上盖42,第一壳体41上还设有第一压片43,第一压片43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源线44,第一上盖42与第一壳体4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5,第一壳体41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启动电容46、交流电机47、第二密封圈48、第一进水网罩49和第一离心轮叶410,第一启动电容46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源线44和交流电机47,第一进水网罩49设置在格栅15的外表壁,第二密封圈48设置在交流电机47与格栅15之间,第一离心轮叶410套接在交流电机47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第一离心轮叶410位于第一涡轮腔体12内。通过在格栅15的外表壁设置第一进水网罩49,实现了对大颗粒材质的进一步过滤。通过在第一上盖42和第一壳体4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45,以及在交流电机47和格栅15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48,实现了对第一壳体41内部的有效密封,避免污水进入第一壳体41,造成交流电机47短路。
优选的,交流排污泵组4包括第二壳体51,第二壳体51上端盖设有第二上盖52,第二壳体51上还设有第二压片53,第二压片53内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源线54,第二上盖52与第二壳体51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55,第二壳体51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直流电机57、第四密封圈58、第二进水网罩59和第二离心轮叶510,第二进水网罩59设置在格栅15的外表壁,第四密封圈58设置在直流电机57与格栅15之间,第二离心轮叶510套接在直流电机57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第二离心轮叶510位于第二涡轮腔体13内。通过在格栅15的外表壁设置第二进水网罩59,实现了对大颗粒材质的进一步过滤。通过在第二上盖52和第二壳体51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55,以及在直流电机57和格栅15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58,实现了对第二壳体51内部的有效密封,避免污水进入第二壳体51,造成直流电机57短路。
优选的,电池组件2包括第三壳体21,第三壳体21上端盖设有第三上盖22,第三上盖22内嵌设有散热板23,第三壳体21内部嵌设有电池24,散热板23下端设置有电池控制板25,散热板23上端设置有开关26、指示灯27、电量表28和若干连接座29,电池24、开关26、指示灯27、电量表28和若干连接座29均电连接电池控制板25,若干连接座29还电连接控制器3。
电池控制板25对开关26、指示灯27、电量表28和若干连接座29进行整体控制:电池控制板25通过若干连接座29与控制器3进行连接;同时电池控制板25对电池24的电量进行监控:当电量不足时,对电池24进行充电;当控制器3断电时,表明外部停电,电池组件2为控制器3供电,同时控制器3根据液位传感器6反馈的开关信号驱动直流排污泵组5进行排污水。电量表28用于显示电池24的剩余电量。开关26用于控制电池24的输出通断。指示灯27用于显示电池24的输出状态,当电池24正常输出时指示灯27显示为绿色,当电池24异常输出时指示灯27显示为红色。
优选的,液位传感器6包括第四壳体61,第四壳体6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水通孔,第四壳体61内部设有竖直放置的导杆63,导杆63上自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浮球64、第一簧片开关65、第二簧片开关66和第二浮球67,第一簧片开关65和第二簧片开关66电连接控制器3。外部污水通过若干进水通孔进入第四壳体61内部,使得第四壳体61的液位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第一浮球64和第二浮球67触发第一簧片开关65和第二簧片开关66,并将开关信号发送至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开关信号至少驱动一个电机,实现排污。
优选的,第四壳体61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68,连接架68侧面固定设置有卡箍69,卡箍69固定于总出水管18上。
优选的,第一出水管16上端连接有弯管19,弯管19另一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直管110,直管110连接于一正三通111的一端,正三通111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管17和总出水管18。
工作原理:
排污组件1一般放置在地下室的凹坑内,而电池组件2和控制器3则放置在干燥处,电池组件2和控制器3通过导线连接排污组件1。当地下室的凹坑内积累污水时,污水会从液位传感器6侧壁上的进水通孔进入至第四壳体61内部,当液位传感器6内部的液位高度使得第二浮球67和第一浮球64均能触发第二簧片开关66和第一簧片开关65时,第二簧片开关66和第一簧片开关65生成相应的开关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3,控制器3控制直流电机57和交流电机47同时启动,使得直流排污泵组5和交流排污泵组4同时排污水,并将污水通过第一出水管16和第二出水管17交汇至总出水管18,最后排出。当外部停电时,电池组件2为控制器3供电,使得控制器3能够接收液位传感器6的开关信号,控制器3根据开关信号驱动直流排污泵组5开始运行,进行排污水,实现了在停电的紧急情况下对凹坑的排污,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组件、电池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蜗壳底座,所述蜗壳底座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涡轮腔体和第二涡轮腔体;
所述蜗壳底座上端盖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分别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所述第一涡轮腔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涡轮腔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导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交流排污泵组,所述第二进水口上端设有用于将污水泵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直流排污泵组,所述交流排污泵组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所述直流排污泵组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均设有格栅;
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口上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汇总于一总出水管,所述总出水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电池组件、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和所述直流排污泵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内贯穿设置有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启动电容、交流电机、第二密封圈、第一进水网罩和第一离心轮叶,所述第一启动电容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交流电机,所述第一进水网罩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外表壁,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机与所述格栅之间,所述第一离心轮叶套接在所述交流电机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离心轮叶位于所述第一涡轮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排污泵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内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直流电机、第四密封圈、第二进水网罩和第二离心轮叶,所述第二进水网罩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外表壁,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格栅之间,所述第二离心轮叶套接在所述直流电机竖直朝下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二离心轮叶位于所述第二涡轮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端盖设有第三上盖,所述第三上盖内嵌设有散热板,所述第三壳体内部嵌设有电池,所述散热板下端设置有电池控制板,所述散热板上端设置有开关、指示灯、电量表和若干连接座,所述电池、所述开关、所述指示灯、所述电量表和若干所述连接座均电连接所述电池控制板,若干所述连接座还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水通孔,所述第四壳体内部设有竖直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上自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浮球、第一簧片开关、第二簧片开关和第二浮球,所述第一簧片开关和所述第二簧片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侧面固定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固定于所述总出水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泵排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端连接有弯管,所述弯管另一端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直管,所述直管连接于一正三通的一端,所述正三通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总出水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73462.0U CN216199059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73462.0U CN216199059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9059U true CN216199059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89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73462.0U Active CN216199059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9059U (zh) |
-
2021
- 2021-10-25 CN CN202122573462.0U patent/CN2161990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199059U (zh) | 一种双水泵排污水装置 | |
CN107478578A (zh) | 用于监测城市河水浑浊度的设备 | |
CN212487074U (zh) | 一种防尘防热室外电控箱 | |
CN211151283U (zh) | 一种配电柜防尘散热壳体 | |
CN210625369U (zh) | 一种用于真空感应炉的循环水冷却装置 | |
CN211321227U (zh) | 一种电源箱箱内控温装置 | |
CN210042694U (zh) | 一种风电闭锁装置用防尘散热箱 | |
CN107708348A (zh) | 自动散热换气的壳体 | |
CN207973617U (zh) | 排污除杂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6202484U (zh) | 一种多环境监测的储氢装置 | |
CN215633848U (zh) | 一种罗茨风机的离心风机专用风机 | |
CN215897433U (zh) | 一种具有防尘降温功能的电机罩 | |
CN218339975U (zh) | 一种钛酸锂粉碎用气流粉碎装置入料管用辅助装置 | |
CN218308350U (zh) | 一种锤式粉碎机粉碎舱温度监测装置 | |
CN219742341U (zh) | 一种加热下水箱 | |
CN210694771U (zh) | 一种冷却除尘的电力检测装置降温设备 | |
CN217002196U (zh) | 一种基于多供电模式转换的压缩机 | |
CN221570610U (zh) | 一种秸秆燃烧发电用锅炉引风设备 | |
CN221762141U (zh) | 一种空压机的散热装置 | |
CN211402502U (zh) | 一种居民用电量远程采集装置 | |
CN212717186U (zh) | 一种用于井下排水的自压式加水装置 | |
CN220302256U (zh) | 一种基础平台使用的排风换风系统 | |
CN220726696U (zh) | 一种新型复合柴油制备用循环泵 | |
CN212757690U (zh) | 一种防爆型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19068783U (zh) | 一种电厂循环水监测调节一体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