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5631U -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5631U
CN216195631U CN202122161935.6U CN202122161935U CN216195631U CN 216195631 U CN216195631 U CN 216195631U CN 202122161935 U CN202122161935 U CN 202122161935U CN 216195631 U CN216195631 U CN 216195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iston
top seat
rod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19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贺飞
李思慧
张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1619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5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5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56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和顶座均为圆盘形,所述底座和顶座平行,所述顶座的下端中心位置竖向焊接有活塞套,且活塞套的下端开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块,且活塞块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上端,所述活塞杆竖向插设在活塞套的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和顶座的中心位置设置主减震结构,配合边缘等距安装的六组副减震结构,能够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增加整个装置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相较现有的单组减震结构,具有显著的性能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筑建设也随之进步,现有的建筑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设置减震结构,以防止地震等导致建筑晃动的自然灾害或是突发情况,而现有的建筑减震装置减震结构较为单一,在单体承受能力上无法得到提升,并且在后期检修更换时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减震装置减震结构较为单一,在单体承受能力上无法得到提升,并且在后期检修更换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和顶座均为圆盘形,所述底座和顶座平行,所述顶座的下端中心位置竖向焊接有活塞套,且活塞套的下端开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块,且活塞块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上端,所述活塞杆竖向插设在活塞套的下端,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通过锁定机构与底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竖向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套接在活塞套和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的上端与顶座的下端相抵,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六组套杆和活动杆,所述套杆的下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活动槽的下端开口处插设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上端与第二弹簧的端头相抵。
优选的,所述活塞腔的开口处嵌有滚珠,所述活塞杆的表面开设有与滚珠相适配的导槽,所述滚珠在导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插孔,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竖向开设有插孔,且插孔的上端开口内固定安装有螺套,所述活塞杆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螺套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自插孔的开口处插入,所述螺套套接在活塞杆上。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外壁焊接有旋钮,且旋钮为六边形。
优选的,所述套杆和活动杆等距安装在底座和顶座之间,所述活动槽和活动杆均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套杆和活动杆的端头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底座和顶座相对的一侧表面均焊接有限位块,且固定块处于限位块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块和限位块上均开设有活动孔,且活动孔内横向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头套接有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通过在底座和顶座的中心位置设置主减震结构,配合边缘等距安装的六组副减震结构,能够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增加整个装置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相较现有的单组减震结构,具有显著的性能增强,且本装置整体采用可拆卸式结构,在安装时较为方便,且在后期检修更换时,更可以仅针对损坏的部分进行更换,这样就减少了后期检修更换的成本,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座;3、活塞套;4、活塞腔;5、活塞块;6、活塞杆;7、滚珠;8、导槽;9、插孔;10、螺套;11、第一弹簧;12、旋钮;13、套杆;14、活动槽;15、第二弹簧;16、活动杆;17、固定块;18、限位块;19、活动孔;20、螺杆;2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座2,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顶座2,底座1和顶座2均为圆盘形,底座1和顶座2平行,顶座2的下端中心位置竖向焊接有活塞套3,且活塞套3的下端开设有活塞腔4,活塞腔4内滑动连接有活塞块5,且活塞块5固定安装在活塞杆6的上端,活塞杆6竖向插设在活塞套3的下端,活塞杆6的下端通过锁定机构与底座1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底座1和顶座2之间竖向设置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套接在活塞套3和活塞杆6上,第一弹簧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端与顶座2的下端相抵,底座1和顶座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六组套杆13和活动杆16,套杆13的下端开设有活动槽14,活动槽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5,活动槽14的下端开口处插设有活动杆16,且活动杆16的上端与第二弹簧15的端头相抵;
进一步的,活塞腔4的开口处嵌有滚珠7,活塞杆6的表面开设有与滚珠7相适配的导槽8,滚珠7在导槽8内滑动,如图1和和图3,该结构用于避免活塞杆6与活塞腔4的开口内壁摩擦,减少活塞杆6在活塞腔4开口处伸缩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锁定机构包括插孔9,底座1的中心位置竖向开设有插孔9,且插孔9的上端开口内固定安装有螺套10,活塞杆6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螺套10相适配的外螺纹,活塞杆6的下端自插孔9的开口处插入,螺套10套接在活塞杆6上,如图1,该结构用于将底座1和顶座2的中心位置进行连接,使得中心区域的部件能够承上启下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活塞杆6的下端外壁焊接有旋钮12,且旋钮12为六边形,如图1和图2,该结构方便利用工具转动旋钮12进行拆装工作。
进一步的,套杆13和活动杆16等距安装在底座1和顶座2之间,活动槽14和活动杆16均呈倾斜状,如图1和图2,该结构用于增加装置的减震性能,提升装置整体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块17,套杆13和活动杆16的端头均焊接有固定块17,底座1和顶座2相对的一侧表面均焊接有限位块18,且固定块17处于限位块18的中心位置,固定块17和限位块18上均开设有活动孔19,且活动孔19内横向插设有螺杆20,螺杆20的端头套接有螺母21,如图1、图2和图4,该结构用于将套杆13和活动杆16分别与底座1和顶座2进行连接,这样的结构方便拆装,也方便后期检修时对单一的组件进行更换,减少维修成本。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底座1安装在指定位置的平面处,随后将活塞杆6对准插孔9插入,通过转动旋钮12来将活塞杆6带动,使得活塞杆6通过转动与螺套10进行螺纹连接,随后底座1和顶座2即为安装完毕,接着将活动槽14和活动杆16上的固定块17分别插入底座1和顶座2上的限位块18内,并将固定块17和限位块18上的活动孔19对齐,然后将螺杆20贯穿固定块17和限位块18,最后将螺母21套接在螺杆20上拧紧即可,使用时,如发生建筑发生震动,且震动带动顶座2与底座1进行收缩时,顶座2和底座1的间距发生变化,而活塞块5会在活塞腔4内滑动,并且活塞杆6会通过滚珠7和导槽8在活塞腔4的下端开口进行伸入,同时第一弹簧11会被压缩,而套杆13和活动杆16会开始进行伸缩,且会挤压第二弹簧15,通过活塞套3和活塞杆6以及套杆13和活动杆16的活塞运动,配合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5的弹力形变特性能够很好对震动产生的力进行吸收和缓解,从而降低震动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且本装置不但可以平放,也可以横向安装,只需保证底座1和顶座2分别安装在需要减震的两部分上即可以,而本装置采用两种减震结构互相配合,以保证减震效果,同时利用中心支撑和边侧等距倾斜支撑的结构来增加本装置的承载性,利用可拆卸的方式,来便于后期针对单组零件进行更换维修,操作简单方便,减少后期维修成本,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顶座(2),所述底座(1)和顶座(2)均为圆盘形,所述底座(1)和顶座(2)平行,所述顶座(2)的下端中心位置竖向焊接有活塞套(3),且活塞套(3)的下端开设有活塞腔(4),所述活塞腔(4)内滑动连接有活塞块(5),且活塞块(5)固定安装在活塞杆(6)的上端,所述活塞杆(6)竖向插设在活塞套(3)的下端,所述活塞杆(6)的下端通过锁定机构与底座(1)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底座(1)和顶座(2)之间竖向设置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套接在活塞套(3)和活塞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上端与顶座(2)的下端相抵,所述底座(1)和顶座(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六组套杆(13)和活动杆(16),所述套杆(13)的下端开设有活动槽(14),所述活动槽(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活动槽(14)的下端开口处插设有活动杆(16),且活动杆(16)的上端与第二弹簧(15)的端头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腔(4)的开口处嵌有滚珠(7),所述活塞杆(6)的表面开设有与滚珠(7)相适配的导槽(8),所述滚珠(7)在导槽(8)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插孔(9),所述底座(1)的中心位置竖向开设有插孔(9),且插孔(9)的上端开口内固定安装有螺套(10),所述活塞杆(6)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螺套(10)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活塞杆(6)的下端自插孔(9)的开口处插入,所述螺套(10)套接在活塞杆(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6)的下端外壁焊接有旋钮(12),且旋钮(12)为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3)和活动杆(16)等距安装在底座(1)和顶座(2)之间,所述活动槽(14)和活动杆(16)均呈倾斜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块(17),所述套杆(13)和活动杆(16)的端头均焊接有固定块(17),所述底座(1)和顶座(2)相对的一侧表面均焊接有限位块(18),且固定块(17)处于限位块(18)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块(17)和限位块(18)上均开设有活动孔(19),且活动孔(19)内横向插设有螺杆(20),所述螺杆(20)的端头套接有螺母(21)。
CN202122161935.6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95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1935.6U CN21619563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1935.6U CN21619563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5631U true CN21619563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193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19563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5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1414B (zh) 一种安全型建筑减震缓冲装置
CN210797253U (zh)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公路桥梁减震支座
CN11335666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113445802B (zh) 一种建筑抗震缝减震装置的减震耗能方法
CN111877830B (zh) 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
CN216195631U (zh)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N111877582B (zh) 一种建筑抗震缝防碰撞装置
CN110656711B (zh) 防倾覆摩擦摆隔震支座及其装配方法
CN110656712B (zh) 一种防倾覆摩擦摆隔震支座及其装配方法
CN211690861U (zh) 一种新型带有抗震功能的钢结构
CN111119366A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负刚度减震装置
CN214272107U (zh) 一种高安全可调节架空建筑基座
CN211647523U (zh) 一种具备抗拉功能的减震耗能装置
CN211547292U (zh) 一种桥梁抗震结构
CN213476601U (zh) 一种抗拉型弹塑性减震装置
CN213655577U (zh) 一种减震支座
CN210256206U (zh) 一种高性能机器人小臂固定座
CN210099661U (zh) 一种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床用固定装置
CN112609566A (zh) 一种粘滞阻尼球型钢支座
CN213868322U (zh) 一种钢结构大跨度梁球形支座节点
CN219908559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减震缓冲支座
CN218843400U (zh) 一种用于悬挑结构的抗震支座
CN220704821U (zh) 一种抗风摩擦摆支座
CN21342564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新型抗震支架
CN218091396U (zh) 一种可转动的组合隔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