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4933U -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4933U CN216194933U CN202122301341.0U CN202122301341U CN216194933U CN 216194933 U CN216194933 U CN 216194933U CN 202122301341 U CN202122301341 U CN 202122301341U CN 216194933 U CN216194933 U CN 216194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on
- air shaft
- frame
- shaft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井防护装置。该风井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和支撑结构。防护部包括防护框架和防护板,防护框架能够搭设于风井的洞口外侧,且中部开设有贯通口,防护板固定于防护框架,覆盖该贯通口;支撑结构包括分别固连于防护板的连接部和抵靠部,连接部和所述抵靠部呈角度固定连接,防护框架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抵靠部能够抵靠风井的主架构梁。保证风井洞口防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风井洞口防护装置的可周转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室外风井是建筑中预留的通道,主要用于通风或者防水,危急时刻也可用于逃生与消防。有些建筑有通风功能要求,或是建筑体积较大、密封性高,比如大建筑内部或地下室,就应该设通风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依照施工图纸设计室外风井,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预留室外的风井洞口,但此时风井洞口防护门还未搭建安装,洞口裸露,施工环境中的废物或垃圾可能掉入风井,甚至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失足掉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一种临时的风井防护装置用来规避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能够运用于施工过程中风井防护的防护装置有启闭式防护门,该启闭式防护门的门框固定安装在风井周围的混凝土结构上,且安装有升降机构,门扇水平地覆盖在风井洞口上,通过升降机构支撑于该门框上,利用升降机构实现门扇的上下启闭。但这种防护门需要通过锚固件固定连接在混凝土结构上,无法周转,不适用于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风井洞口的临时防护。现有技术用于风井防护的防护结构还包括下挂式风井防护平台,该防护平台两端采用“Z”型钩挂结构挂在风井洞口两端的混凝土结构梁上。这种防护平台虽然方便拆卸且可周转,但只能适用于风井本体相对的两个混凝土结构梁高度相差不大的风井,若风井依墙体而建,则风井本体相对的两个混凝土结构梁高度相差悬殊,该防护平台的两个“Z”型钩挂结构就无法挂装,则该防护平台不可用于此情况下的风井洞口防护。
因此,亟需一种风井防护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井防护装置,能够实现风井洞口防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风井洞口防护装置的可周转作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和支撑结构,该防护部包括防护框架和防护板,该防护框架能够搭设于风井的洞口外侧,防护框架中部开设有贯通口,防护板固定于该防护框架,并覆盖该贯通口;支撑结构包括分别固连于防护板的连接部和抵靠部,连接部和抵靠部呈角度固定连接,防护框架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抵靠部能够抵靠风井的主架构梁。
可选地,抵靠部的一端垂直固连于防护板,另一端固连于连接部的一端,该连接部的另一端固连于防护板。
可选地,支撑结构为多个,多个该支撑结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可选地,支撑结构为两个,当防护框架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两个支撑结构能够分别抵靠风井的两个侧架构梁。
可选地,防护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部和两个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杆部,两个第二杆部夹设于两个第一杆部之间,且与两个第一杆部围设形成贯通口。
可选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横截面为矩形。
可选地,防护板包括多个第三杆部和一个第四杆部,多个第三杆部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搭设于两个第二杆部上,第四杆部杆身固连于多个第三杆部,且第四杆部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第一杆部。
可选地,第一杆部的一个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当防护框架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防滑结构抵靠风井的墙体。
可选地,防护部还包括加强筋,该加强筋安装于防护板的一侧,且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第一杆部。
可选地,防护部还包括防护网,该防护网挂装于防护框架,并覆盖贯通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框架、防护板以及支撑结构,防护框架适配风井洞口尺寸焊接而成,长度略大于风井井口长度,防护板固定在防护框架上,设置在将风井洞口上,防止施工环境中的废物或垃圾掉入风井,也避免施工人员失足掉落,规避安全隐患。支撑结构安装在防护板上,该支撑结构的抵靠部和连接部与该防护板固定连接,抵靠部抵靠于风井架构梁,支撑结构和防护板超出风井洞口长度的部分为搭接部,支撑结构利用了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并与搭接部配合,实现了风井洞口防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与风井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与风井的左视图。
图中:
100、防护部;110、防护框架;111、第一杆部;112、第二杆部;120、防护板;121、第三杆部;122、第四杆部;130、防护网;
200、支撑结构;210、连接部;220、抵靠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与风井的安装示意图。参照图1,该风井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部100和支撑结构200,支撑结构200固连于防护部100。
具体地,防护部100包括防护框架110和防护板120,防护框架110的形状和尺寸根据施工现场风井的实际尺寸确定,该防护框架110中部开设有贯通口,尺寸略大于所要防护的风井井口尺寸,以便能够搭设于风井的洞口外侧。该防护框架1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部111和两个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杆部112,两个第二杆部112夹设于两个第一杆部111之间,每个第一杆部与每个第二杆部的连接位置均采用焊接的手段加以固定。两个第二杆部112与两个第一杆部111围设形成矩形的贯通口。如风井洞口尺寸为1200mm×750mm,则该防护框架110的尺寸确定为850mm×1160mm,其中第一杆部111长度为1160mm,第二杆部112的长度为850mm。
再为具体地,第一杆部111和第二杆部11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该矩形横截尺寸为20mm×40mm。定义当围成风井的四个架构梁中平行于第一杆部111的为主架构梁,平行于第二杆部112的为侧架构梁。四个架构梁高度均相同或相差不大时,利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杆部组成防护框架110,能够使该防护框架110搭设于风井洞口时,两个第二杆部112与风井的两个侧架构梁以及两个第一杆部111与风井的主架构梁的抵靠更加稳定。当风井依墙体开设,即围成风井的两个主架构梁中的一个高度远大于其余三个,如图2所示,此时靠近墙壁的第一杆部111与墙体壁面的接触面为矩形且平行于该墙体壁面,矩形的接触面能够提供最大的接触面积,使防护框架110紧密贴合墙体壁面。
更为具体地,当风井依墙壁开设时,第一杆部111接触墙体壁面的矩形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护框架110搭设于风井洞口的外侧时,防滑结构抵靠风井的墙体。该防滑结构可以是尺寸与第一杆部111侧面相同的橡胶防滑垫,也可以直接选择表面带有螺纹结构或波纹结构等凹凸结构的钢材作为第一杆部111。防滑结构增大了第一杆部111与墙体壁面之间的摩擦,使防护框架110在风井洞口上的搭设更加稳固。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井防护装置与风井的左视图。参照图1和图3,该风井防护装置的防护板120固定于防护框架110,并完全覆盖防护框架110上的贯通口。该防护板120可以为尺寸略大于防护框架110的贯通口的钢板,能够保证该防护板120能够搭设并焊接在防护框架110上。且该钢板上设置有凹凸结构,起到防滑作用,能够防止施工人员误踏该防护板120时失足滑到的危险发生。
除采用一整块钢板外,防护板120还可以采用多个杆部以相同间隔焊接而成。如图1所示,该防护板120包括多个第三杆部121和一个第四杆部122,多个第三杆部12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搭设于两个第二杆部112上表面,并焊接固定。多个第三杆部121可以垂直于第二杆部112焊接,也可以与第二杆部112呈一定角度。一个或多个第四杆部122垂直于第一杆部111,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个第一杆部111的下表面,并焊接固定。该第四杆部122杆身位于多个第三杆部121的下方,并在与每个第三杆部121接触的位置焊接固定。多个第三杆部121与一个或多个第四杆部122焊接形成网片结构。网状防护板能够在防护风井洞口以防杂物掉落且保护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保证了风井的原有功能,不堵塞通风口,使风井通风的功能不受影响。
具体地,采用螺纹钢作为第三杆部121和第四杆部122,如采用施工现场废旧材料C8钢筋作为第三杆部121和第四杆部122,相邻第三杆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均为50mm。在防滑的同时有足够的强度。
再为具体地,防护部100还包括加强筋,该加强筋为多个,安装于防护板120的下侧,第三杆部121与第一杆部111结合的位置会形成直角,该加强筋是有一定厚度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安装时将该加强筋的直角嵌入第一杆部111与第三杆部121之间的直角中,且两个直角边所在的侧面分别固连于第一杆部111的内侧面和第三杆部121的下侧面。
更为具体地,防护部100还包括防护网130,防护网130四周有用于挂装并固定的连接绳,将该连接绳挂装于对应的第一杆部111和第二杆部112,并结绳固定,该防护网130被牢靠地挂装于防护框架110下侧,并覆盖防护框架110的贯通口。防护网130网状结构间隙小于防护板120的网片结构间隙,尺寸小于防护板120间隙的杂物穿过防护板120后能够被该防护网130二次拦截。且该防护网130能够在防护板120意外失效后,如某个第三杆部121或第四杆部122断裂、松脱时起到二次防护的作用。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支撑结构200包括分别固连于防护板120的连接部210和抵靠部220。连接部210和抵靠部220呈角度固定连接,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抵靠部220能够抵靠风井的一个主架构梁。
具体地,抵靠部220的一端垂直固连于防护板120,另一端固连于连接部210的一端,该连接部210的另一端固连于防护板120,则抵靠部220和连接部210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防护板120。且抵靠部220作为一个直角边、连接部210作为斜边以及抵靠部220和连接部210与防护板120固定端之间的部分作为另一个直角边,三共同形成直角三角形的结构。该支撑架构200可以为一个或者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实现支撑结构200对防护部100的稳定支撑。
再为具体地,抵靠部220固定位置与第一杆部111留有一段距离,当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抵靠部220的外侧贴合风井的一个主架构梁,此时抵靠部220所在位置与第一杆部111之间预留的部分防护板120能够搭设在同一风井架构梁上。通过这一部分搭设在风井架构梁上的防护板120和支撑结构200共同作用,使该风井防护装置与风井洞口的结合更为牢固。
更为具体地,支撑结构200为两个,分别安装在防护板120上靠近两个第二杆部112的位置,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洞口的外侧时,两个支撑结构200的抵靠部220能够分别抵靠风井的两个侧架构梁,同时抵靠部220能够抵靠风井的一个主架构梁。能够加强该风井防护装置的支撑固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部(100),所述防护部(100)包括防护框架(110)和防护板(120),所述防护框架(110)能够搭设于风井的洞口外侧,所述防护框架(110)中部开设有贯通口,所述防护板(120)固定于所述防护框架(110),覆盖所述贯通口;
支撑结构(200),所述支撑结构(200)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防护板(120)的连接部(210)和抵靠部(220),所述连接部(210)和所述抵靠部(220)呈角度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所述洞口的外侧时,所述抵靠部(220)能够抵靠所述风井的主架构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220)的一端垂直固连于所述防护板(120),另一端固连于所述连接部(210)的一端,所述连接部(210)的另一端固连于所述防护板(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0)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00)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0)为两个,所述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所述洞口的外侧时,两个所述支撑结构(200)能够分别抵靠所述风井的两个侧架构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11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部(111)和两个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杆部(112),两个所述第二杆部(112)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杆部(111)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一杆部(111)围设形成所述贯通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111)和所述第二杆部(112)的横截面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20)包括多个第三杆部(121)和一个第四杆部(122),多个所述第三杆部(12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搭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杆部(112)上,所述第四杆部(122)杆身固连于多个所述第三杆部(121),所述第四杆部(122)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所述第一杆部(11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111)的一个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护框架(110)搭设于所述洞口的外侧时,所述防滑结构抵靠所述风井的墙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100)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于所述防护板(120)的一侧,且两端分别固连于两个所述第一杆部(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井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100)还包括防护网(130),所述防护网(130)挂装于所述防护框架(110),覆盖所述贯通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1341.0U CN21619493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1341.0U CN21619493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4933U true CN216194933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2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01341.0U Active CN216194933U (zh) | 2021-09-23 | 2021-09-23 |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4933U (zh) |
-
2021
- 2021-09-23 CN CN202122301341.0U patent/CN2161949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72800B1 (en) | Protection device for roof and floor openings | |
CN217652419U (zh) | 一种悬挑结构外侧玻璃幕墙防护拆除体系 | |
CN216194933U (zh) | 一种风井防护装置 | |
KR20110014341A (ko) | 안전펜스가 설치된 타워크레인 지지장치 | |
AU2006100471A4 (en) | Guard Panel | |
KR100944458B1 (ko) | 건축공사용 케이지의 이탈방지 장치 | |
CN216157235U (zh) | 一种楼梯间洞口防护装置 | |
US8104574B1 (en) | Temporary noise control curtain wall system | |
EP1854940A1 (en) | Scaffolding | |
CN214462815U (zh) | 一种楼房施工用安全通道 | |
CN211714639U (zh) | 一种架设在建筑外围的钢板网 | |
CN104746863A (zh) | 一种混凝土烟囱拆除施工平台 | |
CN209994020U (zh) | 一种盖板固定牢固的桥架 | |
CN212317455U (zh) | 一种施工电梯防护装置 | |
NZ336959A (en) | Scaffolding | |
CN22062117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临边防护装置 | |
CN219343732U (zh) | 一种板材安装结构 | |
CN221524180U (zh) | 翻盖平台 | |
CN204703544U (zh) | 一种安全实用的高层电梯井施工防护系统 | |
CN221703594U (zh) | 人防门吊装检修用活动吊钩装置 | |
CN211619804U (zh) | 一种组装式塔吊附墙安拆平台 | |
CN218970714U (zh) | 水平洞口防护装置 | |
CN216866068U (zh) | 一种水平洞口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8092176U (zh) | 一种新型空间大跨度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 |
JP7133444B2 (ja) | メッシュ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