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1351U -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1351U
CN216191351U CN202122625288.XU CN202122625288U CN216191351U CN 216191351 U CN216191351 U CN 216191351U CN 202122625288 U CN202122625288 U CN 202122625288U CN 216191351 U CN216191351 U CN 216191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entral shaft
biological filler
suspended biological
connect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52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 Yanlong
Li Chenh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6252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1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1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1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悬浮生物填料,该悬浮生物填料包括中心轴和连接壁,所述中心轴的周部间隔绕设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中心轴的径向延伸;所述连接壁沿轴向螺旋绕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外周,所述连接壁在径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的所述连接壁形成至少一个波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心轴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壁的波谷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悬浮生物填料将连接壁在径向的横截面设置波浪形结构,以减少水流对连接壁的冲击。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背景技术
工业化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注重环境保护,污水是破坏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污水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能源、环保、餐饮等各个领域。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各有特点,其中一类设备是利用生物方法进行处理,即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进行降解,这一类设备采用悬浮生物填料放置在净化池中,并向净化池中投入生物菌菌种,生物菌菌种会附着在悬浮生物填料的壁体上不断繁殖增加,直到悬浮生物填料上的孔间或者壁体间隔形成菌膜,菌膜对污水进行过滤。现有的悬浮生物填料的外壁为圆形结构,这一类悬浮生物填料在净化池尤其是曝气池中,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在净化池中上下左右急速漂浮,导致菌膜剥落,也不利于生物菌在悬浮生物填料上的繁殖生长。
因此,亟需一种悬浮生物填料,以减少水流冲击对生物菌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生物填料,将连接壁在径向的横截面设置波浪形结构,以减少水流对连接壁的冲击。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包括:
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周部间隔绕设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所述中心轴的径向延伸;
连接壁,所述连接壁沿轴向螺旋绕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外周,所述连接壁在径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的所述连接壁形成至少一个波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心轴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壁的波谷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壁的波峰外壁与所述中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距离为10mm至12.5mm。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的直径为1mm至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绕设于所述连接板外周的所述连接壁的相邻两段壁体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壁体在轴向上不超出所述中心轴的端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壁体沿径向的厚度为0.2mm至0.8mm。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邻两段壁体之间的间隔为2mm至5mm。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平齐。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为四至十二个,所述连接板等距间隔绕设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为0.2mm至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生物填料,用于提高生物菌形成菌膜的速度,从而提高污水处理速度。本实用新型的悬浮生物填料包括中心轴和连接壁,中心轴的周部间隔绕设有若干个连接板,连接板沿中心轴的径向延伸,连接壁沿轴向螺旋绕设于连接板的外周,连接壁在径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壁形成至少一个波长,连接板远离中心轴的一侧与连接壁的波谷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壁设置为波浪形结构,能够减少水流对连接壁的冲击,避免水流将对生物菌冲走,保证生物菌形成菌膜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的俯视图。
图中:
100、过滤空间;1、中心轴;2、连接板;3、连接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悬浮生物填料和生物菌的菌种投入到净化池之后,生物菌的菌种附着在悬浮生物填料中,为了提高污水的过滤速度,通常在净化池中安装曝气系统,即形成曝气池,但是曝气系统提高污水的流速之后也会导致水流冲击悬浮生物填料的压力增大,悬浮生物填料随着水流上下左右急速沉浮,不利于生物菌在悬浮生物填料的壁体上的繁殖生长,导致无法形成能够过滤污水的菌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生物填料,以减少水流对连接壁3的冲击。该悬浮生物填料包括中心轴1和连接壁3,中心轴1的周部间隔绕设有若干个连接板2,连接板2沿中心轴1的径向延伸;连接壁3沿轴向螺旋绕设于连接板2的外周,连接壁3在径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壁3形成至少一个波长,连接板2远离中心轴1的一侧与连接壁3的波谷连接。
具体的,生物菌主要粘附于悬浮生物填料的内壁上,即中心轴1的外壁、连接板2的外壁以及连接壁3的内壁上,由于连接壁3螺旋绕设于连接板2的外周,因此连接壁3对水流的冲击进行了阻挡,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到中心轴1的外壁、连接板2的外壁以及连接壁3的内壁上,更进一步地,将连接壁3设置为波浪形结构,能够减少水流对连接壁3的冲击,避免水流将对生物菌冲走,保证生物菌形成菌膜的速度。
可选的,中心轴1与连接板2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壁3形成一个波长。相邻的两个连接板2与连接壁3以及中心轴1之间围成过滤空间100,生物菌在过滤空间100中形成菌膜,污水从过滤空间100中流过时,菌膜对污水进行过滤,从而得到净化后的水体。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壁3的波长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两个,或者三个,或者四个。
可选的,连接壁3的波峰外壁与中心轴1的中心轴线之间距离为10mm至12.5mm。
可选的,中心轴1的直径为1mm至3mm。
可选的,绕设于连接板2外周的连接壁3的相邻两段壁体间隔设置,从过滤空间100内流入的水流可以从两段壁体之间流出,方便水体的流动,不易出现水流对悬浮生物填料的冲击现象。
可选的,壁体在轴向上不超出中心轴1的端部,避免操作员在搬运悬浮生物填料的时候,壁体刮伤操作员。
可选的,壁体沿径向的厚度为0.2mm至0.8mm。
可选的,相邻两段壁体之间的间隔为2mm至5mm。
可选的,壁体沿轴向的宽度为2mm至5mm。
可选的,中心轴1的端部与连接板2的端部平齐。
可选的,连接板2设置为四至十二个,连接板2等距间隔绕设于中心轴1的外周。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连接板2设置为八个。当连接板2设置为八个,且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壁3形成一个波长时,该波长为5mm至6mm,能够将水流冲击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将连接板2设置至少四个,能够避免过滤空间100过大,导致不容易形成菌膜,将连接板2设置不多于十二个,能够避免过滤空间100过小,导致过滤空间100被堵塞。
可选的,连接板2的厚度为0.2mm至0.8mm。
可选的,中心轴1的长度设置为20mm至30mm。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轴(1),所述中心轴(1)的周部间隔绕设有若干个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沿所述中心轴(1)的径向延伸;
连接壁(3),所述连接壁(3)沿轴向螺旋绕设于所述连接板(2)的外周,所述连接壁(3)在径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2)之间的所述连接壁(3)形成至少一个波长,所述连接板(2)远离所述中心轴(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壁(3)的波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3)的波峰外壁与所述中心轴(1)的中心轴线之间距离为10mm至1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直径为1mm至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绕设于所述连接板(2)外周的所述连接壁(3)的相邻两段壁体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体在轴向上不超出所述中心轴(1)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体沿径向的厚度为0.2mm至0.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段壁体之间的间隔为2mm至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2)的端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设置为四至十二个,所述连接板(2)等距间隔绕设于所述中心轴(1)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厚度为0.2mm至0.8mm。
CN202122625288.X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Active CN216191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5288.XU CN216191351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5288.XU CN216191351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1351U true CN21619135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5288.XU Active CN216191351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1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7324B (zh) 一种去除总氮的水处理装置
CN101786736A (zh) 旋转管式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5413472A (zh) 一种新型水处理膜组件
CN216191351U (zh)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
WO2022166247A1 (zh) 一种电活性生物载体模块及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装置
CN105800774A (zh) 一种生物膜法填料球
CN105417811A (zh) 一种管式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处理废水方法
CN202924821U (zh) 一种一体式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
CN212024896U (zh) 一种波纹板mbr膜装置
CN205061671U (zh) 一体式微生物载体曝气装置
CN105948233A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15667623U (zh) 一种生活废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2139152U (zh) 一体式三相分离净化器
CN211367339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mbr膜集装箱
CN108328833B (zh) 一种高回收率生活污水净化设备
CN213085585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CN210356714U (zh) 一种浸没柱式膜组件
CN110228834A (zh) 可反冲洗的自流式水处理系统
CN202542940U (zh) 一组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厌氧悬浮生物填料
CN220766780U (zh) 一种用于污泥厌氧消化的双面平板膜及动态膜组件
CN211620061U (zh) 一种应用于玻璃钢污水处理池的生物膜过滤装置
CN206381850U (zh) 一种免清洗mbr膜组件
CN210559656U (zh) 一种悬浮填料水解反应器
CN206069650U (zh) 一种组合式mbr膜生物反应器
CN109574221A (zh) 一种基于动态膜的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装置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3

Address after: Group 3, Hanjia Fanfangtun, Huayuan Village, Xiaochengzi Township, Nong'an County,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200

Patentee after: Feng Yanlo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Li Chenhang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 83, Cuizhu garden,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Chenh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