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5779U -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5779U
CN216185779U CN202122238972.2U CN202122238972U CN216185779U CN 216185779 U CN216185779 U CN 216185779U CN 202122238972 U CN202122238972 U CN 202122238972U CN 216185779 U CN216185779 U CN 216185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body
shell
motor
electric double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89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林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alcon Cycle Parts Co ltd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89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5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5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5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包括花鼓本体、电机本体、壳体,所述壳体由两个半罩壳拼接组成,并在半罩壳所构成的壳体内部形成腔体;所述花鼓本体同心设置在壳体所在的中心位置,同时所述花鼓本体与电机本体整体嵌装在壳体的腔体内,在所述花鼓本体固定在电机轴上,一端与壳体连接输出,同时使花鼓本体所在的另一端部向外伸出设置有调速套组件;所述花鼓本体为三挡变速设置。本装置花鼓本体形成三档变速,分别为快档、中档、慢挡,可在不同档位下进行调速,可以适配不同的道路配速骑行需要,且操作较为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通过蓄电池为驱动电机提供给动能,从而使驱动电机带动电动自行车的车轮转动,实现电动自行车的整体驱动。
现在的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后驱飞轮都采用卡式飞轮或旋飞的外变速装置,此外变速装置暴露在外界容易生锈和碰伤,雨水、灰尘、油垢容易沾在此装置上,需经常保养。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外变速器外露问题。成为了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包括花鼓本体、电机本体、壳体,所述壳体由两个半罩壳拼接组成,并在半罩壳所构成的壳体内部形成腔体;
所述花鼓本体同心设置在壳体所在的中心位置,同时所述花鼓本体与电机本体整体嵌装在壳体的腔体内,所述花鼓本体与壳体连接作为输出,一端固定在电机轴上,同时使花鼓本体所在的另一端部向外伸出设置有调速套组件;
所述花鼓本体为三挡变速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所在的内侧为定子、外侧为含导磁环转子结构,同时所述定子与所述花鼓本体共用电机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所在的内侧壁均布设置有含导磁环转子,所述含导磁环转子由磁钢组成,同时通过所述含导磁环转子的转动带动壳体绕着电机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半罩壳所在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环形槽口,将所述电机本体上含导磁环的转子嵌装在环形槽口上,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所在的外壳与花鼓本体所在的外壳相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花鼓本体形成三档变速,分别为快档、中档、慢挡,可在不同档位下进行调速,可以适配不同的道路配速骑行需要,且操作较为便捷。
2、本装置通过壳体整体罩盖在花鼓本体和电机本体所在的外部位置,可以实现花鼓本体在驱动运动时,避免外壁的雨水对花鼓本体和电机本体运作时的内部机械零部件造成不必要的侵蚀,避免其外漏,提高了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包括花鼓本体1、电机本体2、壳体3。花鼓本体由电机轴、行星齿轮组、内齿轮组、棘轮组、花鼓外壳组和链轮驱动组六大组件组成(图中未具体表明),形成三档变速,分别为快档、中档、慢挡。电机本体由定子、冲片、铜线绕组、磁钢、含导磁环转子、壳体等组成,通电后形成电机旋转。电机本体2所在的内侧为定子253,所在的外部设置有含导磁环转子25,含导磁环转子25由磁钢251组成,定子253与花鼓本体1共用电机轴11,同时定子253与电机轴11固定,通过含导磁环转子25的转动绕着电机轴11的转动。根据需要,花鼓本体1与电机本体2的控制方式可组合使用或分开使用。
壳体3由两个半罩壳31拼接组成,并在半罩壳31所构成的壳体3内部形成腔体301。
如图3所示,电机本体2所在的外边沿贴合在半罩壳31的连接处,并整体置于腔体301内,并在电机本体2的中部形成通道,用于花鼓本体1的设置,在花鼓本体1的一端部设置有电机轴11并伸出壳体3向外,同时花鼓本体1转动时,带动与其相连的壳体3转动。花鼓本体1的另一端部向外伸出设置有调速套组件12。
半罩壳31所在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环形槽口302,并使电机本体2的含导磁环转子25嵌装在环形槽口302上,使其固定。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雨水对于花鼓本体1、电机本体2内部的侵蚀,提高花鼓本体1、电机本体2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当要求人力脚踏慢速时,通过电机轴11控制花鼓本体1上的调速套,让棘轮组件内的棘爪与棘齿槽在内齿轮组合件上进行慢速档组合,内齿轮组合件对链轮驱动组合件慢速档输出,实现人力脚踏慢速骑行。
当要求人力脚踏中速时,通过电机轴11控制花鼓本体1上的调速套,让棘轮组件内的棘爪与棘齿槽在内齿轮组合件上进行中速档组合,内齿轮组合件对链轮驱动组合件中速档输出,实现人力脚踏中速骑行。
当要求人力脚踏高速时,通过电机轴11控制花鼓本体1上的调速套,让棘轮组件内的棘爪与棘齿槽在内齿轮组合件上进行高速档组合,内齿轮组合件对链轮驱动组合件高速档输出,实现人力脚踏高速骑行。
当电机本体1为电动直驱模式时,马达直接驱动后轮旋转。
当花鼓本体1与电机本体2组合成为人电双驱模式时,人电同时驱动时后轮旋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包括花鼓本体(1)、电机本体(2)、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由两个半罩壳(31)拼接组成,并在半罩壳(31)所构成的壳体(3)内部形成腔体(301);
所述花鼓本体(1)同心设置在壳体(3)所在的中心位置,同时所述花鼓本体(1)与电机本体(2)整体嵌装在壳体(3)的腔体(301)内,所述花鼓本体(1)与壳体(3)连接作为输出,一端固定在电机轴(11)上,同时使花鼓本体(1)所在的另一端部向外伸出设置有调速套组件(12);
所述花鼓本体(1)为三挡变速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2)所在的内侧为定子(253)、外侧为含导磁环转子(25)结构,同时所述定子(253)与所述花鼓本体(1)共用电机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所在的内侧壁均布设置有含导磁环转子(25),所述含导磁环转子(25)由磁钢(251)组成,同时通过所述含导磁环转子(25)的转动带动壳体(3)绕着电机轴(1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罩壳(31)所在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环形槽口(302),将所述电机本体(2)上含导磁环的转子(25)嵌装在环形槽口(302)上,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2)所在的外壳与花鼓本体(1)所在的外壳相互固定连接。
CN202122238972.2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Active CN216185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8972.2U CN21618577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8972.2U CN21618577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5779U true CN21618577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8972.2U Active CN21618577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5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8118U (zh) 一种行星电机
CN104079116A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
AU2012361425B2 (en) Permanent magnet harmonic motor
CN112072840B (zh) 一种飞轮集成式电动汽车48v机电耦合驱动装置
CN201211839Y (zh) 电动自行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N102946167B (zh) 电动车用行星传动组合电机
WO2012027870A1 (zh) 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
CN206237216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的永磁同步电机安装结构
CN2825348Y (zh) 电动车轮毂
CN216185779U (zh) 一种内变速电动双控马达
CN204190553U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
CN201260107Y (zh) 行星式电动机
CN202565097U (zh) 用于低启动电流电动机的减速机构
CN202978574U (zh) 电动车用行星传动组合电机
CN206755060U (zh) 灯具图案盘传动结构
CN213125762U (zh) 发电轮毂结构
CN202156308U (zh) 电动车传动轴连动发电的装置
CN106224488B (zh) 一种内置电动机的一体化谐波减速机装置
CN105720772B (zh) 一种电动车混合励磁驱动电机
CN1054904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片式驱动发电一体机
CN210469033U (zh) 开关磁阻-盘式双转子电机
CN206442199U (zh) 一种多级机械变挡永磁无铁心轮毂电机
CN103001389A (zh) 电动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TWM607995U (zh) 發電輪轂結構
CN2442938Y (zh) 具有行星齿轮差动机构的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an Lindi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yue

Inventor before: Qian Lind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4, 2nd Floor, Building 3, 3rd Floor, No. 36 Tian'edang Road, Yuexi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4

Patentee after: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FALCON CYCLE-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4 and third floor, building 3, No. 36, tiandang Road, Yuexi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o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