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9452U -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9452U
CN216169452U CN202122665967.XU CN202122665967U CN216169452U CN 216169452 U CN216169452 U CN 216169452U CN 202122665967 U CN202122665967 U CN 202122665967U CN 216169452 U CN216169452 U CN 216169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ilization
filter
frame
air purification
purif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59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淳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de Technology Cambodia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de Technology Cambodi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de Technology Cambodia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de Technology Cambodi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59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9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9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9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包含框架、外壳组件、进气滤芯、排气滤芯、杀菌模组、控制模组、电池模组以及风扇。框架内围设形成有过滤腔、杀菌腔及输出口,且过滤腔分别连通输出口及杀菌腔,框架围设形成有面罩,面罩及过滤腔通过输出口相连通。外壳组件罩盖框架以闭合杀菌腔及过滤腔,外壳组件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连通杀菌腔,外壳组件开设有外排气口,外排气口连通面罩。杀菌模组设置在杀菌腔内,杀菌模组至少包含一个主动杀菌组件。进气滤芯容置在过滤腔内。排气滤芯设置在面罩与外排气口之间。风扇设置在过滤腔及输出口之间。电池模组设置在框架。控制模组设置在框架且电性连接至少一个主动杀菌组件、风扇及电池模组。

Description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携带式呼吸器或空气清净器只借由滤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然而空气中的病菌仍能够通过滤芯。为增进过滤效果必需使用孔隙较小的滤芯,如此将造成使用者吸气的负担。而且,使用者染病时,呼出的废气也可能含有来自使用者的病毒,其直接排放至环境中恐造成病毒散布。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包含框架、外壳组件、进气滤芯、排气滤芯、杀菌模组、控制模组、电池模组以及风扇。框架内围设形成有过滤腔、杀菌腔及输出口,且过滤腔分别连通输出口及杀菌腔,框架围设形成有面罩,面罩及过滤腔通过输出口相连通。外壳组件罩盖框架以闭合杀菌腔及过滤腔,外壳组件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连通杀菌腔,外壳组件开设有外排气口,外排气口连通面罩。杀菌模组设置在杀菌腔内,杀菌模组至少包含一个主动杀菌组件。进气滤芯容置在过滤腔内。排气滤芯设置在面罩与外排气口之间。风扇设置在过滤腔及输出口之间。电池模组设置在框架。控制模组设置在框架且电性连接至少一个主动杀菌组件、风扇及电池模组。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至少一个主动杀菌组件包含光杀菌组件或高压杀菌组件。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光杀菌组件包含紫外光源以及金属外壳,紫外光源设置在模组电路板以电性连接控制模组,且金属外壳对应紫外光源配置使紫外光源朝向金属外壳内发射紫外光。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电杀菌组件可为高压杀菌组件,高压杀菌组件包含多个电极以及一个塑料外壳,多个电极电性连接控制模组,且塑料外壳罩盖多个电极。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电杀菌组件可为负离子杀菌组件,负离子杀菌组件包含设置在该杀菌腔内的毛刷,且毛刷电性连接控制模组。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框架设有第一磁吸件,且外壳组件设有与第一磁吸件相互磁吸的第二磁吸件。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面罩贯穿开设有内排气口,内排气口设置有单向阀。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单向阀包含阀瓣,阀瓣的一部分固接面罩,且阀瓣覆盖于内排气口的外侧。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框架与外壳组件之间具有排气道,排气道分别连通内排气口以及外排气口。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风扇与过滤腔之间及风扇与输出口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杀菌模组包含银离子杀菌组件,银离子杀菌组件设置在外壳组件,银离子杀菌组件具有基板,基板具有多个支脚。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面罩上对应外排气口设有夹具,排气滤芯被夹设在夹具中。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杀菌过滤装置除了借由进气滤芯过滤空气之外,更进一步在进气滤芯之前设置前置的杀菌模组。因此吸入的空气能够先被杀菌后再通过进气滤芯过滤。借由风扇主动送风而不会增加使用者呼吸的负担。使用者呼出的废气排出面罩时先经排气滤芯过滤以避免可能夹带于其中的病毒散播至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各立体分解意图。图4及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各立体示意图。图6至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的穿载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携带式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分解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携带式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3及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携带式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分解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框架;
101:过滤腔;
102:输出口;
103:杀菌腔;
110:导流罩;
111:壳件;
112:壳件;
120:面罩;
121:胶圈;
121a:第三磁吸件;
121b:透气孔洞;
122:束带;
123:内进气口;
124:内排气口;
125:单向阀;
126:阀瓣;
127:夹具;
130:第一磁吸件;
200:外壳组件;
201:进气口;
202:排气道;
203:外排气口;
230:第二磁吸件;
310:进气滤芯;
320:排气滤芯;
400:杀菌模组;
410:光杀菌组件;
411:紫外光源;
412:金属外壳;
420:高压杀菌组件;
421:电极;
422:塑料外壳;
430:负离子杀菌组件;
431:毛刷;
432:变压器;
440:银离子杀菌组件;
441:基板;
442:支脚;
500:控制模组;
600:电池模组;
700:风扇;
7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穿载式杀菌呼吸器,其包括框架100、外壳组件200、进气滤芯310、排气滤芯320、杀菌模组400、控制模组500、电池模组600以及风扇700。
参阅图1、3、4、6,框架100较佳地为塑料制成的罩体,其包含导流罩110以及面罩120。于本实施例中,导流罩110是由多个壳件111/112组装闭合构成的中空壳体,导流罩110围设形成有过滤腔101及连通过滤腔101的输出口102。导流罩110组合在面罩120的外侧面使滤腔101通过输出口102连通面罩120。
参阅图10,面罩120用于罩盖使用者的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于本实施例中,面罩120罩盖使用者的口鼻,面罩120的边缘上可以设有至少一条束带122以供束缚使用者的头部。
参阅图1及图5至图6,于本实施例中,面罩120较佳地为塑料制成,面罩120呈弧形罩体,面罩120贯穿开设有连通输出口102的内进气口123以将空气引入面罩120供使用者吸入,面罩120还贯穿开设有内排气口124以将使用者呼出气体排出面罩120,且沿面罩120的边缘设有胶圈121以供密合使用者的面部。胶圈121接触使用者的面部的部分可以开设透气孔洞121b以避免闷热。于本实施例中,内排气口124较佳地设置有单向阀125以避免排出面罩120的气体回流。
具体而言,单向阀125包含阀瓣126,阀瓣126的一部分固接面罩120且阀瓣126覆盖于内排气口124的外侧。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能够将阀瓣126向外推离内排气口124而通过内排气口124排出;当使用者吸气时,阀瓣126则受面罩120内负压驱使向内密合内排气口124。于本实施例中,阀瓣126较佳地为硅胶制成的薄片,且阀瓣126的一侧边缘固接于面罩120,然而本申请并不仅限于此。
参阅图1至图4及图6,外壳组件200较佳地为塑料制的弧形罩体,外壳组件200开设有进气口201以及外排气口203,于本实施例中,外壳组件200左右侧相对侧上分别开设有外排气口203,且外壳组件200的底侧上开设有位于该对外排气口203之间的进气口201。外壳组件200罩盖框架100以与框架100闭合,借此在导流罩110与外壳组件200之间围设形成有连通过滤腔101的杀菌腔103,而且进气口201连通杀菌腔103。外壳组件200与面罩120之间围设形成排气道202,而且面罩120的内排气口124通过排气道202而连通外排气口203。
参阅图2及图3,于本实施例中,框架100上较佳地设有第一磁吸件130,外壳组件200上设有对应吸附件第一磁吸件130的第二磁吸件230,借由第一磁吸件130吸附第二磁吸件230而便于固定及卸下外壳组件200。第一磁吸件130及其对应磁吸的第二磁吸件230可以是一对异极性磁铁,也可以是磁铁与导磁金属片(例如铁、钴、镍)。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30为磁铁且第二磁吸件230为导磁金属片。前述的胶圈121上设置有对应吸附各第一磁吸件130的第三磁吸件121a而便于固定,且便于卸下以清洗胶圈121。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磁吸件121a为导磁金属片,第一磁吸件130贯穿嵌设在框架100上,因此第二磁吸件230及第三磁吸件121a能够分别吸附于第一磁吸件130上露出在框架100的相对两侧。但本申请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磁吸件130为导磁金属片时,配合设置磁铁作为第二磁吸件230及第三磁吸件121a也能够达到前述便于组卸的功效。
参阅图3至图6,杀菌模组400设置在框架100的外侧面且容置在杀菌腔103之内。于本实施例中,杀菌模组至少包含一个主动杀菌组件以及一个被动杀菌组件。控制模组500、电池模组600以及风扇700皆设置在框架100。
具体而言,电池模组600夹设置在导流罩110及面罩120之间且电性连接控制模组500,风扇700设置在导流罩110内且位于过滤腔101及输出口102之间且电性连接控制模组500。风扇700的进气侧连通杀菌腔103,风扇700的出风侧对应输出口102配置以通过输出口102连通面罩120的内进气口123。风扇700的进气侧与导流罩110之间夹设有密封圈710,输出口102与内进气口123之间也夹设有密封圈710,借此达气密之效以避免泄漏耗损风压。主动杀菌组件附设在导流罩110以便于电性连接控制模组500,被动杀菌组件可以设置在外壳组件200内。
于本实施中,进气滤芯310设置在过滤腔101内,且进气滤芯310阻隔在风扇700的进气侧与杀菌腔103之间。排气滤芯320设置在面罩120与该外排气口203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所示排气滤芯320被夹设在面罩120上的夹具127中,而且夹具127对应外排气口203配置而使得排气滤芯320覆盖外排气口203。
参阅图3至图4,杀菌模组400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选择地配置对应的主动杀菌组件或被动杀菌组件。于本实施例中,杀菌模组400包含主动杀菌组件且其主动杀菌组件较佳地包含光杀菌组件410。
参阅图3至图4及图6至图7,光杀菌组件410包含紫外光源411以及金属外壳412。金属外壳412较佳地是以铝片弯折卡接而构成的矩形盒体,紫外光源411电性连接控制模组500,且紫外光源411能够在杀菌腔103内发射紫外光达杀菌之效。较佳地,紫外光源411向金属外壳412内照射紫外光,其金属外壳412能够避免紫外光损害塑料部件。再者,金属外壳412的内壁面上可以涂布有光触媒涂层(未示于图中)。常用的光触媒例如:二氧化钛。光触媒涂层为纳米涂层,借由光触媒催化光与空气中有机物反应以降解空气中病菌及毒物。于本实施例中,紫外光源411较佳地固定设置在框架100上,而且紫外光源411与金属外壳412为可分离,因此自框架100取下金属外壳412清洁时不需拆卸紫外光源411,借此能够避免损伤紫外光源411与控制模组500之间的电路。外壳组件200上也可以对应紫外光源411的位置选择性地贯穿外壳组件200嵌设导光件(未示于图中),当紫外光源411作动时令紫外光能够显露于外壳组件200的外表面。
参阅图6及图9,本申请的穿载式杀菌呼吸器使用时借由风扇700驱动而通过进气口201吸入外界空气至杀菌腔103中。空气在杀菌腔103中经杀菌模组400杀菌消毒后再通过进气滤芯310吸附尘粒以及杀菌残留物而后再经由风扇700通过面罩120的内进气口123引入面罩120内。
本申请的穿载式空气杀菌过滤装置除了借由进气滤芯310过滤空气之外,更进一步在进气滤芯310之前设置前置的杀菌模组400。因此吸入的空气能够先被杀菌后再通过进气滤芯310过滤。借由风扇700主动送风而不会增加使用者呼吸的负担。使用者呼出的废气排出面罩120时先经排气滤芯320过滤以避免可能夹带于其中的病毒散播至环境中。
参阅图3、4、6所示,本申请的穿载式杀菌呼吸器其外壳组件200借由第一磁吸件130吸附第二磁吸件230而便于组卸,故更换进气滤芯310、更换排气滤芯320或清洁杀菌模组400时不需使用额外的工具。
参阅图11至图12,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穿载式杀菌呼吸器,其包括框架100、外壳组件200、进气滤芯310、排气滤芯320、杀菌模组400、控制模组500、电池模组600以及风扇700。本实施例的构造大致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进一步详述如下文。
杀菌模组400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选择地配置对应的主动杀菌组件或被动杀菌组件。于本实施例中,主动杀菌组件较佳地包含两种电杀菌组件,其分别为高压杀菌组件420以及负离子杀菌组件430。
高压杀菌组件420包含多个电极421以及一个塑料外壳422,电极421设置在模组电路板510以电性连接控制模组500,且电极421通过控制模组500通以高电压,借此消除通过进气口201吸入杀菌腔内103的空气中的病菌。塑料外壳422罩盖电极421以引导气流通过电极421。
负离子杀菌组件430包含毛刷431及变压器432,变压器432分别电性连接毛刷431及控制模组500。于本实施例中,毛刷431及变压器432固设在框架100,且毛刷431露出在杀菌腔103内。借由控制模组500控制变压器432产生直流高压电于毛刷431上,当毛刷431接触空器时能够将空气电离而形成负离子,负离子与空气中的有机物反应而将其破坏以达杀菌之效。
参阅图11至图12,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穿载式杀菌呼吸器,其包括框架100、外壳组件200、进气滤芯310、排气滤芯320、杀菌模组400、控制模组500、电池模组600以及风扇700。本实施例的构造大致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进一步详述如下文。
杀菌模组400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选择地配置对应的主动杀菌组件或被动杀菌组件。于本实施例中,主动杀菌组件较佳地包含两种电杀菌组件,其分别为高压杀菌组件420以及负离子杀菌组件430,被动杀菌组件包含银离子杀菌组件440。
参阅图13及图14,银离子杀菌组件440带有银材料,其可以借由混合银材料射出成形或是在表面涂覆有银涂层,当空气通过银离子杀菌组件440时其银涂层所含银离子能够与空气中的有机物反应而将其破坏以达杀菌之效。银离子杀菌组件440设置在外壳组件200内,银离子杀菌组件440包含基板441,基板441附设在外壳组件200的内壁。基板441具有多个支脚442以增加银涂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且进气滤芯310可被银离子杀菌组件440压制固定于框架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他运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框架,所述框架内围设形成有过滤腔、杀菌腔及输出口,且所述过滤腔分别连通所述输出口及所述杀菌腔,所述框架围设形成有面罩,所述面罩及所述过滤腔通过所述输出口相连通;
外壳组件,罩盖所述框架以闭合所述杀菌腔及所述过滤腔,所述外壳组件开设有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杀菌腔,所述外壳组件开设有外排气口,所述外排气口连通所述面罩;
杀菌模组,设置在所述杀菌腔内,所述杀菌模组至少包含一个主动杀菌组件;
进气滤芯,容置在所述过滤腔内;
排气滤芯,设置在所述面罩与所述外排气口之间;
风扇,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及所述输出口之间;
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及
控制模组,设置在所述框架且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主动杀菌组件、所述风扇及所述电池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主动杀菌组件包含光杀菌组件或电杀菌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杀菌组件包含紫外光源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紫外光源设置在模组电路板以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且所述金属外壳对应所述紫外光源配置使所述紫外光源朝向所述金属外壳内发射紫外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杀菌组件为高压杀菌组件,所述高压杀菌组件包含多个电极以及塑料外壳,所述多个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且所述塑料外壳罩盖所述多个电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杀菌组件为负离子杀菌组件,所述负离子杀菌组件包含设置在所述杀菌腔内的毛刷,且所述毛刷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设有第一磁吸件,且所述外壳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相互磁吸的第二磁吸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贯穿开设有内排气口,所述内排气口设置有单向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含阀瓣,所述阀瓣的一部分固接所述面罩,且所述阀瓣覆盖于所述内排气口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外壳组件之间具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分别连通所述内排气口以及所述外排气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与所述过滤腔之间及所述风扇与所述输出口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模组包含银离子杀菌组件,所述银离子杀菌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所述银离子杀菌组件具有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多个支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对应所述外排气口设有夹具,所述排气滤芯被夹设在所述夹具中。
CN202122665967.XU 2021-11-02 2021-11-02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6169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5967.XU CN216169452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5967.XU CN216169452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9452U true CN216169452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5967.XU Active CN216169452U (zh) 2021-11-02 2021-11-02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9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8807B1 (ko) 착용 및 휴대물품 살균장치
CN211268753U (zh) 一种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的电子口罩
US20070240719A1 (en) Portable air-purifying system
CN215270749U (zh) 杀菌防护罩
CN111165940A (zh) 一种基于紫外及光触媒杀菌的口罩
US20220226678A1 (en) Mask
CN113426038A (zh) 防护面具
US20210308407A1 (en) Medical ultraviolet-c remote respirator
CN215024359U (zh) 呼吸装置
CN216169452U (zh) 穿载式空气净化装置
WO2021175179A1 (zh) 杀菌口罩
JP3236829U (ja) ウェアラブル空気浄化装置
WO2021247716A2 (en) Personal ai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or blocking exposure to airborne pathogens
CN212700128U (zh) 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呼吸防护设备
CN111888679A (zh) 消杀装置
CN214679690U (zh) 杀菌呼吸器
TWM625854U (zh) 穿載式空氣淨化裝置
CN216159277U (zh) 携带式空气杀菌过滤装置
CN112870511A (zh) 呼吸装置
CN213373959U (zh) 一种杀菌消毒装置和口罩
CN211798332U (zh) 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防护面罩
CN212327230U (zh) 口罩
CN212212760U (zh) 一种新风超声波雾化医用保健口罩装置
US20220054866A1 (en) Air purification mask
TWM603095U (zh) 攜帶式空氣淨化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