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8467U - 一种移位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8467U
CN216168467U CN202121892097.3U CN202121892097U CN216168467U CN 216168467 U CN216168467 U CN 216168467U CN 202121892097 U CN202121892097 U CN 202121892097U CN 216168467 U CN216168467 U CN 216168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upporting
support
use state
arm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920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式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han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han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han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han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920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8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8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8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位车,包括设有行进轮组件的底座;底端固定在底座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立柱,其中第一方向与行进轮组件配合形成的支撑面呈设定夹角;沿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立柱上,且用于形成容纳被移动者的空间、且用于支撑被移动者手臂的两个扶手臂;用于驱动所述扶手臂相对于立柱动作的升降组件;设于两个扶手臂上,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腿部的绑带;设于扶手臂远离立柱一侧,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背部的靠背组件;连接于立柱上,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臀部的座板组件。此种移位车上车时,无需将人抱起后再放于车上,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车。
背景技术
移位车是一种用于转运失能人员的装置,移位车的运用解决了其无法完成日常生活中自主移动的问题。因此,移位车在对该类人员的医疗护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移位车在设计上仅考虑被移动者上车后短时间停留的使用场景,而对如何便捷的将被移动者移到移位车座位上关注不足。现有的移位车在使用前,需要护理人员先将被移动者抱起再放置于移位车座位上。这样对护理人员身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明显不便于护理人员使用,使用时难免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将被移动者抬上的移位车。具体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位车,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行进轮组件;
立柱,所述立柱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立柱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行进轮组件配合形成的支撑面呈设定夹角,所述设定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90°;
两个扶手臂,所述两个扶手臂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立柱,两个所述扶手臂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形成容纳被移动者空间、且用于支撑被移动者手臂;
用于驱动所述扶手臂相对于所述立柱动作的升降组件;
绑带,所述绑带设于所述两个扶手臂上,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腿部;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设于所述扶手臂远离所述立柱一侧,所述靠背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背部;
座板组件,所述座板组件连接于立柱上,所述座板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臀部。
进一步,所述两个扶手臂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连接架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立柱侧壁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架设有滑块;
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每一个所述扶手臂与所述连接架铰接;当所述扶手臂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扶手臂相对于所述连接架折叠时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扶手臂与所述连接架之间还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当所述扶手臂处于使用状态时锁定所述扶手臂与所述连接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的第一安装部;
设置于所述扶手臂上的第二安装部当所述两个扶手臂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座板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立柱铰接;
当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立柱展开时切换为使用状态,当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立柱折叠时为收起状态;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支撑组件,用于当所述支撑板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持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底面上的支杆;
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立柱铰接点下侧的所述立柱上的锁定槽;
铰接于所述锁定槽上的锁定件;
当所述支撑板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杆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锁定槽内,并通过所述锁定件开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为硬质材料。
进一步,所述座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座板、两个第二座板和支撑杆;
所述第一座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面上;
所述第二座板通过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支撑板侧壁上,当所述第二座板展开至所述第一座板两侧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第二座板收起至所述第一座板上方时处于放置状态;
所述第二座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二座板处于使用状态时,限定所述第二座板与所述第一座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限位部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销,当所述第二座板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销将所述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且垂直于所述立柱的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包括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臂;
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的第二支撑臂;
当所述第二支撑臂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最长,当所述第二支撑臂收起时为放置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缩短;
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还设有固定组件,用于当所述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处一侧的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铰接的合页;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处另一侧的锁扣;
当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可通过锁扣锁定。
进一步,所述靠背组件包括:
两片背板,所述两片背板分别与所述两个扶手臂铰接;
背板锁止件,所述背板锁止件设于所述两片背板之间,用于将所述两片背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丝杠,所述丝杠轴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丝杠底端穿过所述螺母,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轴承,所述轴承外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轴承内侧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
手轮,所述手轮固定于所述丝杠顶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时被移动者坐在床边,先将靠背组件打开,推动移位车使其向被移动者靠近,被移动者面对立柱并被两个扶手臂环绕后,再将靠背组件闭合锁定,使靠背组件可支撑被移动者背部,之后将被移动者两侧大腿通过绑带分别固定于两个扶手臂上,使绑带对被移动者大腿起到支撑作用,拉动移位车使其带动被移动者远离床后,再将座板组件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固定,通过升降组件带动两个扶手臂向下移动,使被移动者落在座板组件上,通过该过程,护理人员无需将被移动者抱起后再放于车上,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位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立柱2与连接架31间设有滑轨21和滑块2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支撑板71上安装有第一座板711和第二座板712 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座板712翻折至第一座板711上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背板6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扶手臂3利用丝杠421升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2、立柱;3、扶手臂;5、绑带;21、滑轨;22、滑块; 31、连接架;310、第一安装部;320、第二安装部;71、支撑板;72、支杆;73、锁定槽;111、第一支撑臂;112、第二支撑臂;113、合页; 114、锁扣;711、第一座板;712、第二座板;713、支撑杆;7130、支撑部;714、限位销;61、背板;610、背板锁止件;41、电动推杆; 421、丝杠;422、螺母;423、轴承;424、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位车,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行进轮组件;
立柱2,所述立柱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立柱2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行进轮组件配合形成的支撑面呈设定夹角,所述设定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90°。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行进轮组件配合形成的支撑面之间的夹角为90°;
两个扶手臂3,所述两个扶手臂3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立柱2,两个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形成容纳被移动者空间、且用于支撑被移动者手臂,优选地,所述两个扶手臂3靠近所述立柱2一侧闭合连接形成扶手框。当两个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两个所述扶手臂3远离所述立柱2一侧位于被移动者后方;
用于驱动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立柱2动作的升降组件;
绑带5,所述绑带5设于所述两个扶手臂3上,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腿部;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设于所述扶手臂3远离所述立柱2一侧,所述靠背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背部;
座板组件,所述座板组件连接于立柱2上,所述座板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臀部。
使用时被移动者坐在床边,先将靠背组件打开,推动移位车使其向被移动者靠近,被移动者面对立柱2并被两个扶手臂3环绕后,再将靠背组件闭合锁定,使靠背组件可支撑被移动者背部,之后将被移动者两侧大腿通过绑带5分别固定于两个扶手臂3上,使绑带5对被移动者大腿起到支撑作用,拉动移位车使其带动被移动者远离床后,再将座板组件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固定,通过升降组件带动两个扶手臂3向下移动,使被移动者落在座板组件上,通过该过程,护理人员无需将被移动者抱起后再放于车上,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其中在所述两个扶手臂3的固定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扶手臂3与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连接架31滑动配合。
所述两个扶手臂3连接在所述连接架31上,所述连接架31与所述立柱2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架31在所述立柱2上滑动,带动着所述两个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立柱2升降,同时完成对被移动者的升降。
其中在所述连接架31与所述立柱2的滑动配合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所示,所述立柱2侧壁设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架31设有滑块22;
所述滑块22与所述滑轨21滑动配合。
所述连接架31通过所述滑块22在所述滑轨21内滑动,所述滑轨21 设于所述立柱2侧壁上,且所述滑轨21沿第一方向延伸,因此所述连接架31仅可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当所述连接架31调整至相应位置时,所述连接架31通过所述滑块22和所述滑轨21与所述立柱2保持相对静止,当移动移位车时,由于惯性对被移动者会有晃动的趋势,但与所述立柱2保持相对静止的所述连接架31可以为被移动者提供必要支撑,初步克服了在移动移位车过程中惯性对被移动者造成的影响,使被移动者保持平衡。
其中在所述两个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的连接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当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连接架31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连接架31折叠时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之间还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锁定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 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先将所述两个扶手臂3沿其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点展开至所述两个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接触,再将所述两个扶手臂3通过所述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连接架31上,保持所述两个扶手臂3保持水平状态,以支撑被移动者的手臂;
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收起状态时,先将所述锁定组件打开,所述两个扶手臂3沿其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点转动,并向所述连接架31靠近,以节约移位车整体的放置空间。
其中在所述锁定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连接架31上的第一安装部310;
设置于所述扶手臂3上的第二安装部320当所述两个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两个扶手臂3沿其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点展开至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接触,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收起状态时,拆卸所述紧固件,将所述两个扶手臂3沿其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点向靠近所述立柱2方向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分开。
其中在所述座板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板组件包括支撑板71,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铰接;
当所述支撑板71相对于所述立柱2展开时切换为使用状态,当所述支撑板71相对于所述立柱2折叠时为收起状态;
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用于当所述支撑板 71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持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铰接,所述移位车在使用前,先将其向所述立柱2的方向进行翻折,以便于移位车向床边的被移动者靠近;
当被移动者的腿部和背部都固定好并将移位车拉出,同时带动被移动者远离床边后,此时需将所述支撑板71翻出至处于使用状态,将所述支撑板71沿其与所述立柱2铰接点转动,然后将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之间的支撑组件固定好,使所述支撑板71能够支撑被移动者臀部。可翻折的所述支撑板71方便了所述移位车靠近被移动者,也可在移位车放置时减少了移位车的占地空间。
其中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71底面上的支杆72;
设于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铰接点下侧的所述立柱2上的锁定槽73;
铰接于所述锁定槽73上的锁定件;
当所述支撑板71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杆72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锁定槽73内,并由所述锁定件锁定。
当所述支撑板71翻开至支撑位置后,将所述支撑板71底面上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71底面的支杆72拉开,并将所述支杆7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立柱2上的所述锁定槽73内,并由所述锁定件锁定。这样所述支杆72可保持在所述锁定槽73内,并向所述支撑板71提供支撑力,使所述支撑板71保持稳定状态,进而承托被移动者臀部。
其中在所述支撑板71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71为硬质材料。
现有技术中,移位车多使用布兜对被移动者臀部进行承托,但当被移动者需要在移位车上停留较长时间时,由于被移动者重力,布兜会对被移动者臀部两侧产生挤压力。所述支撑板71选用硬质材料后,可有效地支撑被移动者臀部,同时不会对被移动者臀部两侧造成挤压,被移动者可在移位车上相对舒适地停留较长时间,有效地增加了移位车的使用场景,同时,使用时所述支撑板71相对于所述立柱位置不变,并对被移动者臀部形成有力支撑,进一步克服了在移动移位车过程中惯性对被移动者造成的影响。
其中在所述座板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中所示,座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座板711、两个第二座板712和支撑杆713;
所述第一座板71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71顶面上;
所述第二座板712通过所述支撑杆713铰接于所述支撑板71侧壁上,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展开至所述第一座板711两侧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第二座板712收起至所述第一座板711上方时处于放置状态;
所述第二座板712与所述支撑板71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限定所述第二座板712 与所述第一座板711的相对位置。
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将所述第二座板712沿其与所述第一座板711铰接点转动至所述第一座板711两侧,同时,由于所述第二座板712与所述支撑板71之间设有的限位组件,使所述支撑杆 713无法继续向下转动,所述支撑杆713的支撑使得所述第二座板712 位于所述第一座板711两侧的位置被限定。通过其与所述第二座板712 铰接处向所述第二座板712提供支撑力,另外由于所述第二座板712又与所述第一座板711铰接,所述第一座板711通过通过其与所述第二座板712铰接处向所述第二座板712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二座板712两侧被支撑,可保持展开位置。此时,所述座板组件与被移动者臀部的接触的面积增大,提升了被移动者使用该移位车时的舒适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座板711和所述两个第二座板712与被移动者臀部接触一面均可采用软质材料,在为被移动者臀部提供必要的支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移位车使用时的舒适性。
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放置状态时,将所述第二座板712沿其与所述第一座板711铰接点转动至所述第一座板711上方,节约了放置空间。
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二座板712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座板711两侧。
其中在所述限位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713上的限位部7130和设于所述支撑板71上的限位销 714,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销714将所述限位部7130抵接。
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撑杆713沿其与所述支撑板71的铰接点转动,当转动至所述支撑杆713上的所述限位部7130 与所述支撑板71上的限位销714抵接时,所述支撑杆713无法再向下转动,所述支撑杆713向下转动地位置被限定。所述限位部7130可以为连接于所述支撑杆713上的单独部件,也可以是与所述支撑杆713一体成型的凸起部分。
其中在所述底座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且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进轮组件的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包括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臂111;
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连接的第二支撑臂112;
当所述第二支撑臂112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最长,当所述第二支撑臂112收起时为放置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缩短;
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之间还设有固定组件,用于当所述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臂112展开,并通过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连接处设置的所述固定组件加以固定,此时所述支撑臂长度达到最大。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为两个,分别平行的设于所述立柱2两侧,当所述支撑臂长度达到最大时,所述移位车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最大,所述移位车在使用时对被移动者的支撑更加稳定;
当移位车处于放置状态时,打开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连接处的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第二支撑臂112收起,这样在放置移位车时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方便所述移位车存放和运输。
其中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连接处一侧的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铰接的合页113;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连接处另一侧的锁扣114;
当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撑臂112与第一支撑臂111可通过锁扣114锁定。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两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臂112长度不等,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底座本体之间形成折叠空间,所述两个合页113对向设置,当移位车处于放置状态时,打开两个所述锁扣11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臂112相向翻折,当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臂112翻折至所述折叠空间内,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臂112也可翻折至所述折叠空间内。
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通过所述合页113铰接,当移位车处于放置状态时,可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臂112的翻折,以节约放置空间;
当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臂112沿所述合页113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共线,再通过锁扣114锁定于该位置。
其中在所述靠背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所述靠背组件包括:
两片背板61,所述两片背板61分别与所述两个扶手臂3铰接;
背板锁止件610,所述背板锁止件610设于所述两片背板61之间,用于将所述两片背板61可拆卸固定连接。
移位车使用前,所述背板锁止件610处于打开状态,同时将所述两片背板61打开,被移动者穿过所述两个扶手臂3进入移位车内。然后再转动所述两片背板61使其边缘互相靠近,将所述背板锁止件610锁止。此时被移动者便可将背部倚靠在所述两片背板61上,所述两片背板61 可对被移动者背部进行有效承托,配合所述绑带5对腿部的支撑和所述两个扶手臂3对手臂的支撑,被移动者可被固定在移位车上,拉出移位车被移动者臀部悬空,再配合所述座椅组件的翻折和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两个扶手臂3的升降,进而便捷的将被移动者臀部放置于移位车上。优选地,所述两片背板61与被移动者接触一侧可采用软质材料,进一步增加被移动者使用移位车时的舒适性。
其中在所述靠背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组件包括背带,所述背带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两个扶手臂3之间。
所述背带在使用过程中打开和闭合的情况与所述两片背板61类似,优选地,背带可沿被移动者背部面上设置多条,可增加所述背带与被移动者背部接触面积,增加被移动者使用移位车时的舒适性。
其中在所述升降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动推杆41,所述电动推杆41固定于所述立柱2上,所述电动推杆41动作方向与所述立柱2轴向平行,所述电动推杆41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架31固定连接。
所述电动推杆41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架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31 上固定有所述扶手臂3。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调节电动推杆41输出端的动作方向、速度和幅度,以带动所述扶手臂3上的被移动者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完成上车动作。通过所述电动推杆41控制,为护理人员的操作提供了便利性。
其中在所述升降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丝杠421,所述丝杠421轴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螺母422,所述螺母422固定于所述立柱2上,所述丝杠421底端穿过所述螺母422,并与所述螺母422螺纹连接;
轴承423,所述轴承423外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架31上,所述轴承423 内侧与所述丝杠421固定连接;
手轮424,所述手轮424固定于所述丝杠421顶端。
所述扶手臂3通过所述丝杠421调节升降的情况与通过所述电动推杆41调节大致相同。但在具体结构上,护理人员在调节所述扶手臂3 的升降时,需要转动所述手轮424,所述手轮424固定于所述丝杠421 顶端,所述丝杠421轴向与所述立柱2的轴向平行,所述手轮424的转动时带动所述丝杠421同时转动。所述丝杠421底端穿过2固定于所述立柱 2上的所述螺母422,并与所述螺母422螺纹连接,所述丝杠421相对于所述螺母422和所述立柱2产生相对位移。由于所述轴承423外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架31上,所述轴承423内侧与所述丝杠421固定连接,因而所述丝杠421会带动所述连接架31在所述立柱2轴向上发生同步位移,以完成对扶手臂3的升降。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移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行进轮组件;
立柱(2),所述立柱(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立柱(2)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行进轮组件配合形成的支撑面呈设定夹角,所述设定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90°;
两个扶手臂(3),所述两个扶手臂(3)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立柱(2),两个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形成容纳被移动者空间、且用于支撑被移动者手臂;
用于驱动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立柱(2)动作的升降组件;
绑带(5),所述绑带(5)设于所述两个扶手臂(3)上,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腿部;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设于所述扶手臂(3)远离所述立柱(2)一侧,所述靠背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背部;
座板组件,所述座板组件连接于立柱(2)上,所述座板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用于支撑被移动者臀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扶手臂(3)与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连接架(31)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2)侧壁设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架(31)设有滑块(22);
所述滑块(22)与所述滑轨(21)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铰接;当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连接架(31)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扶手臂(3)相对于所述连接架(31)折叠时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之间还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当所述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锁定所述扶手臂(3)与所述连接架(31)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连接架(31)上的第一安装部(310);
设置于所述扶手臂(3)上的第二安装部(320)当所述两个扶手臂(3)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安装部(31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20)可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组件包括支撑板(71),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铰接;
当所述支撑板(71)相对于所述立柱(2)展开时切换为使用状态,当所述支撑板(71)相对于所述立柱(2)折叠时为收起状态;
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用于当所述支撑板(71)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持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板(71)底面上的支杆(72);
设于所述支撑板(71)与所述立柱(2)铰接点下侧的所述立柱(2)上的锁定槽(73);
铰接于所述锁定槽(73)上的锁定件;
当所述支撑板(71)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支杆(72)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锁定槽(73)内,并由所述锁定件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组件还包括:
第一座板(711)、两个第二座板(712)和支撑杆(713);
所述第一座板(71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71)顶面上;
所述第二座板(712)通过所述支撑杆(713)铰接于所述支撑板(71)侧壁上,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展开至所述第一座板(711) 两侧时切换至使用状态,当所述第二座板(712)收起至所述第一座板(711)上方时处于放置状态;
所述第二座板(712)与所述支撑板(71)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限定所述第二座板(712)与所述第一座板(711)的相对位置;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713)上的限位部(7130)和设于所述支撑板(71)上的限位销(714),当所述第二座板(712)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限位销(714)将所述限位部(7130)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且两端分别固定有行进轮组件的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包括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臂(111);
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连接的第二支撑臂(112);
当所述第二支撑臂(112)展开时切换至使用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最长,当所述第二支撑臂(112)收起时为放置状态,此状态下所述支撑臂长度缩短;
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之间还设有固定组件,用于当所述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之间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连接处一侧的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铰接的合页(113);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12)连接处另一侧的锁扣(114);
当移位车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支撑臂(112)与第一支撑臂(111)可通过锁扣(114)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包括:
两片背板(61),所述两片背板(61)分别与所述两个扶手臂(3)铰接;
背板锁止件(610),所述背板锁止件(610)设于所述两片背板(61)之间,用于将所述两片背板(61)可拆卸固定连接。
CN202121892097.3U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移位车 Active CN216168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2097.3U CN21616846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移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92097.3U CN21616846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移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8467U true CN21616846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92097.3U Active CN21616846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移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8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77807B1 (en) Multifunctional wheelchair
US3669492A (en) Reclining car seat
TW201600372A (zh) 能翻轉的車用座椅框架組件
JP2000140041A (ja) 移動型リフト
US20210291886A1 (en) Wagon for carrying children
US20210315387A1 (en) Sofa bed
WO2020088552A1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助站躺椅用铁架及其工作方法
CN109481169A (zh) 折叠轮椅
US7305726B2 (en) Wheelchair with integrated transfer board
US20220279932A1 (en) Portable head support
CN216168467U (zh) 一种移位车
KR20180124104A (ko) 다용도 접이식 가구
CN213487952U (zh) 一种折叠沙发床结构
CN212022651U (zh) 一种轨道客车的可折叠行李架
KR102128616B1 (ko) 접이식 테이블을 구비한 휠체어
CN212698294U (zh) 一种腿部支撑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沙发伸展装置
CN211049919U (zh) 一种能够自动和手动调节的移乘设备
CN212973739U (zh) 一种具有转运功能的输液椅
CN205344571U (zh) 带有滑轨方便折叠的星球车座椅
CN108973828B (zh) 一种流动式配镜车
JP4199233B2 (ja) 車椅子
CN107485499B (zh) 一种残疾人自行移动的折叠轮椅
US20210045952A1 (en) Patient transport device and method
CN216777444U (zh) 一种联动式移位装置
CN213940246U (zh) 一种腿部支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