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682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6824U
CN216166824U CN202121507297.2U CN202121507297U CN216166824U CN 216166824 U CN216166824 U CN 216166824U CN 202121507297 U CN202121507297 U CN 202121507297U CN 216166824 U CN216166824 U CN 216166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ver
disposed
cooking applianc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72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家建
谢仙福
钟辰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72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6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6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6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盖体、电联接件和红外加热组件;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在盖体和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包括面盖组件和可拆卸地连接至面盖组件的可拆盖组件;电联接件设置于面盖组件;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可拆盖组件,当可拆盖组件连接至面盖组件时,红外加热组件与电联接件电联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由于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可拆盖组件,因此能够随着可拆盖组件一起从面盖组件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和更换,以能够节约成本,并且红外加热组件能够与电联接件电联接而实现电力传输,使得红外加热组件能够通电。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类型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的盖体中设置有红外加热组件。在烹饪过程中,红外加热组件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以用于提高加热效率,并且激发食物的香气。但是这种类型的烹饪器具,红外加热组件固定在盖体中而不便于拆卸,因此造成维修或者更换较为麻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包括面盖组件和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的可拆盖组件;
电联接件,所述电联接件设置于所述面盖组件;以及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可拆盖组件,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联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由于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可拆盖组件,因此能够随着可拆盖组件一起从面盖组件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和更换,以能够节约成本,并且红外加热组件能够与电联接件电联接而实现电力传输,使得红外加热组件能够通电。
可选地,所述可拆盖组件包括可拆盖,所述可拆盖设置有朝向所述面盖组件凸出的安装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并且包括两个引脚,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两个引脚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联接。
根据本方案,安装部朝向面盖组件凸出,以避免安装部朝向烹饪空间凸出,使得烹饪空间具有足够大的体积,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可拆盖,以能够随着可拆盖一起从面盖组件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和更换,并且红外加热组件的两个引脚能够与电联接件电连接,使得红外加热组件能够通电。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开口朝下开放的安装槽,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红外管,所述两个引脚设置在所述红外管的两端,所述红外管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两个引脚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外部。
根据本方案,安装槽的开口朝向烹饪空间开放,红外管设置在安装槽中,以便于对红外管进行定位和固定,并且使得红外管辐射的红外线能够直接到达食物的表面,以能够提高加热效率,两个引脚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安装槽的外部,以便于引脚与电联接件电联接。
可选地,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置有开口朝上开放的容纳槽和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电联接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引脚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接触所述电联接件。
根据本方案,容纳槽的开口朝上开放,以避免电联接件从容纳槽的底部退出,通孔能够起到避让的作用,使得引脚能够穿过通孔进入到容纳槽中而与电联接件电联接。
可选地,所述电联接件包括两个电极,所述面盖组件对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容纳部,所述两个电极分别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容纳槽。
根据本方案,以便于实现将红外加热组件经由两个电极通电。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压板和两个复位件,所述压板压靠至所述容纳部,并且将所述电极限位在所述容纳槽中,两个所述复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容纳部中的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复位件分别抵靠所述压板和所述电极,并且能够对电极施加远离所述压板的弹性力。
根据本方案,压板能够将电级限位在容纳槽中,以实现电极的固定,复位件能够对电极施加远离压板的弹性力,使得电极可移动地设置在容纳槽中,并且能够将压板压靠至引脚,使得电极与引脚之间的连接较为牢靠,使得红外加热组件和电极之间顺利导电。
可选地,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分别卡接至所述压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构造为倒L形并且朝向彼此弯折。
根据本方案,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分别卡接至压板,以将压板固定至面盖组件。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覆盖在安装部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所述保护盖设置有两个引脚孔,所述两个引脚分别延伸穿过所述两个引脚孔。
根据本方案,保护盖一方面能够保护红外加热组件,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面盖组件的温度较高。
可选地,所述电联接件包括射频发射板,所述射频发射板设置于所述可拆盖,所述两个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射频发射板,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射频接收板,所述射频接收板设置于所述面盖组件,并且能够无线地电联接至所述射频发射板。
根据本方案,红外加热组件能够无线地电联接至电联接件,以在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电力传输,并且便于设置红外加热组件的位置,并且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覆盖在安装部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所述射频发射板设置在所述保护盖的内侧。
根据本方案,保护盖一方面能够保护红外加热组件,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面盖组件的温度较高。
可选地,所述面盖组件包括面盖和设置在所述面盖的下方的内衬,所述可拆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内衬,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内衬,并且/或者
所述可拆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和锅口密封圈,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压扣,所述固定座对应地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压扣延伸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且压靠至所述固定座,使得所述锅口密封圈被夹持在所述可拆盖和所述固定座之间。
根据本方案,容纳部设置于内衬,因此面盖能够覆盖在容纳部的外侧以及压板的外侧,不仅起到保护电联接件的作用,而且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较为美观;通过设置压扣,能够将可拆盖连接至固定座,以便于固定锅口密封圈,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锅口密封圈能够接触内锅的锅口,以在盖体和内锅之间形成密封的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局部结构;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可拆盖组件、红外加热组件和保护盖;
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可拆盖组件和红外加热组件;
图4为图2中的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盖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面盖和内衬;
图6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盖体的局部结构;
图7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盖体的局部结构;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煲体 111:内锅
120/220:盖体 130/230:面盖组件
131/231:面盖 132/232:内衬
133:容纳部 134:容纳槽
135:通孔 136:第一卡接部
137:第二卡接部 140/240:可拆盖组件
141/241:可拆盖 142/242:固定座
143/243:锅口密封圈 144/244:安装部
145:安装槽 146/246:压扣
147/247:避让孔 148:连通孔
150/250:电联接件 151:电极
252:射频发射板 160/260:红外加热组件
161/261:红外管 162/262:引脚
171:压板 172:复位件
173/273:保护盖 174:引脚孔
275:射频接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主要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盖体120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110的上方,例如盖体120可以通过枢转轴(未示出)可枢转地连接至煲体110。煲体110中设置有内锅111,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在盖体120和内锅111之间可以形成烹饪空间。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锅111可以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1的清洗,也可构造为固定于煲体110内而无法从煲体110内取出。内锅11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
此外,煲体110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内锅111下方,以对内锅1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方向性术语“上”、“下”、“外”和“内”是以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的状态下而言的。
盖体120主要包括面盖组件130和可拆卸地连接至面盖组件130的可拆盖组件140。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面盖组件130包括面盖131和设置在面盖131的下方的内衬132,可拆盖组件140可拆卸地连接至内衬132。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电联接件150和红外加热组件160。电联接件150设置于面盖组件130,具体地设置于内衬132。可以理解,根据需要,电联接件150还可以设置于面盖131,或者同时设置在面盖131和内衬132两者。红外加热组件160设置于可拆盖组件140,当可拆盖组件140连接至面盖组件130时,红外加热组件160与电联接件150电联接而能够通电。因此,红外加热组件160能够随着可拆盖组件140一起从面盖组件130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和更换,以能够节约成本,并且红外加热组件160能够与电联接件150电联接,使得红外加热组件160和电联接件150之间能够实现电力传输。
如图1至图4所示,可拆盖组件140包括可拆盖141、固定座142和锅口密封圈143。可拆盖141大致构造为圆形,并且可拆盖141的外周边缘设置有多个压扣146(参见图4)。该多个压扣146间隔设置,并且均构造为向下延伸的片状结构。固定座142大致构造为圆环形,并且固定座142对应地设置有多个避让孔147,避让孔147的位置与压扣146的位置相对应。压扣146从固定座142的顶部延伸穿过避让孔147,并且能够压靠至固定座142的底部,使得可拆盖141固定至固定座142,并且锅口密封圈143被夹持在可拆盖141和固定座142之间。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可拆盖141设置有朝向面盖组件130凸出的安装部144,安装部144设置有开口朝下开放的安装槽145和设置在安装槽145的侧部并且与安装槽145连通的两个连通孔148。连通孔148构造为圆形通孔。
红外加热组件160设置于安装部144的安装槽145。红外加热组件160包括红外管161和两个引脚162。红外管161的纵向截面为圆形,并且红外管161整体大致构造为圆弧形。连通孔148的直径与红外管161的直径相对应。两个引脚162设置在红外管161的两端。
具体地,红外管161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安装槽145中,并且红外管161的两端对应地设置在两个连通孔148处,使得两个引脚16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安装槽145的外部。当可拆盖组件140连接至面盖组件130时,两个引脚162与电联接件150电联接,使得红外加热组件160能够通电。由于红外管161直接暴露在烹饪空间中,因此红外管161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能够直接到达食物表面,以提高加热效率。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有覆盖(未示出),该覆盖设置在安装部144的底部,并且能够覆盖安装槽145的开口,即将红外管161封闭在安装槽145中,以此便于清洗可拆盖组件140。
如图1和图7所示,面盖组件130设置有容纳部133,容纳部133设置有容纳槽134和与容纳槽134连通的通孔135。容纳槽134构造为开口朝上开放的圆形凹槽,通孔135设置在容纳槽134的底部,并且可以构造为圆形通孔135。电联接件150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槽134,当可拆盖组件140连接至面盖组件130时,引脚162延伸穿过通孔135,并且接触电联接件150,使得红外加热组件160与电联接件150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联接件150包括两个电极151,两个电极151间隔开设置。内衬132对应地设置有两个间隔开设置的容纳部133,两个电极151分别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容纳部133的容纳槽134。当可拆盖组件140连接至面盖组件130时,两个引脚162分别延伸穿过各自对应的通孔135并且接触电极151,使得红外加热组件160与电极151电连接。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两个压板171和两个复位件172。两个压板171分别设在两个容纳部133的顶部,并且分别压靠至对应的容纳部133,以将电极151限位在对应的容纳槽134中。两个复位件172分别设置在两个容纳部133的容纳槽134中,复位件172的两端分别抵靠压板171和电极151,并且能够对电极151施加远离压板171的力,即对电极151施加向下的力,使得电极151的下表面接触至引脚162的顶端。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可以仅设置一个压板171,该压板171设置在两个容纳部133的顶部,并且能够压靠至两个容纳部133,以将两个电极151限位在对应的容纳槽134中。
如图1所示,内衬132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37,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37设置在容纳部133的两侧。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能够分别卡接至压板171,以将压板171固定至内衬132。具体地,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37均构造为倒L形并且朝向彼此弯折。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保护盖173,保护盖173覆盖在安装部144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141,以能够保护红外加热组件160,并且将红外加热组件160与内衬132隔开,避免内衬132的温度较高。保护盖173设置有两个引脚孔174,两个引脚孔174设置在保护盖173的顶部。红外加热组件160的两个引脚162分别延伸穿过两个引脚孔174,以部分地位于保护盖173的外部。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8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其中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似的附图标记。为了简化起见,在此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电联接件250包括射频发射板252,射频发射板252设置于可拆盖241,例如可以设置在安装部244的顶部。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射频发射板252还可以设置在可拆盖241的其他位置处。红外加热组件260的两个引脚262分别连接至射频发射板252。
烹饪器具还包括射频接收板275,射频接收板275设置于面盖组件230,并且能够并无线地电联接至射频发射板252,使得红外加热组件260和电联接件250之间能够实现电力传输。射频接收板275可以设置在面盖231和内衬232之间,并且可以连接至内衬232。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射频接收板275还可以连接至面盖231,或者连接至面盖231和内衬232两者。
盖体还包括保护盖273,保护盖273覆盖在安装部244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241。在本实施方式中,射频发射板252设置在保护盖273的内侧,即设置在保护盖273和安装部244之间,因此引脚262不需要伸出保护盖27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由于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可拆盖组件,因此能够随着可拆盖组件一起从面盖组件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和更换,以能够节约成本,并且红外加热组件能够与电联接件电联接而实现电力传输,使得红外加热组件能够通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10),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111);
盖体(120/220),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所述盖体包括面盖组件(130/230)和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的可拆盖组件(140/240),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在所述可拆盖组件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电联接件(150/250),所述电联接件设置于所述面盖组件;以及
红外加热组件(160/260),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可拆盖组件,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盖组件包括可拆盖(141/241),所述可拆盖设置有朝向所述面盖组件凸出的安装部(144/244),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并且包括两个引脚(162/262),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两个引脚与所述电联接件电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开口朝下开放的安装槽(145),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红外管(161/261),所述两个引脚设置在所述红外管的两端,所述红外管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两个引脚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容纳部(133),所述容纳部设置有开口朝上开放的容纳槽(134)和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135),所述电联接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当所述可拆盖组件连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时,所述引脚延伸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接触所述电联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联接件包括两个电极(151),所述面盖组件对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容纳部,所述两个电极分别沿竖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压板(171)和两个复位件(172),所述压板压靠至所述容纳部,并且将所述电极限位在所述容纳槽中,两个所述复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容纳部中的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复位件分别抵靠所述压板和所述电极,并且能够对电极施加远离所述压板的弹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36)和第二卡接部(137),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分别卡接至所述压板,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构造为倒L形并且朝向彼此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保护盖(173),所述保护盖覆盖在安装部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所述保护盖设置有两个引脚孔(174),所述两个引脚分别延伸穿过所述两个引脚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联接件包括射频发射板(252),所述射频发射板设置于所述可拆盖,所述两个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射频发射板,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射频接收板(275),所述射频接收板设置于所述面盖组件,并且能够无线地电联接至所述射频发射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保护盖(273),所述保护盖覆盖在安装部的外侧并且连接至可拆盖,所述射频发射板设置在所述保护盖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组件包括面盖(131/231)和设置在所述面盖的下方的内衬(132/232),所述可拆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内衬,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内衬,并且/或者
所述可拆盖组件还包括固定座(142/242)和锅口密封圈(143/243),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压扣(146/246),所述固定座对应地设置有避让孔(147/247),所述压扣延伸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且压靠至所述固定座,使得所述锅口密封圈被夹持在所述可拆盖和所述固定座之间。
CN202121507297.2U 2021-07-02 2021-07-02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166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7297.2U CN216166824U (zh) 2021-07-02 2021-07-0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7297.2U CN216166824U (zh) 2021-07-02 2021-07-0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6824U true CN216166824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7297.2U Active CN216166824U (zh) 2021-07-02 2021-07-0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6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66824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4590U (zh) 烹饪器具
CN215738351U (zh) 烹饪器具
CN211507743U (zh) 烹饪器具
CN216750411U (zh) 电源插头和烹饪器具
CN21665206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20546165U (zh) 烹饪器具
CN215820562U (zh) 烹饪器具
CN211093300U (zh) 烹饪器具
CN214855953U (zh) 烹饪器具
CN209315525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162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697279U (zh) 一种多功能的早餐机
CN213371461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1961718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631438U (zh) 可拆式保温碗
CN218074485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889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932712U (zh) 烹饪器具
CN219514245U (zh) 一种用于微波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16569593U (zh) 烹饪器具
CN220344176U (zh) 一种嵌入式多功能厨用烹饪器具
CN209074302U (zh) 面板组件、机座组件及料理机
CN217185717U (zh)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735249U (zh) 容纳组件和家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