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5678U -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5678U
CN216165678U CN202122394156.0U CN202122394156U CN216165678U CN 216165678 U CN216165678 U CN 216165678U CN 202122394156 U CN202122394156 U CN 202122394156U CN 216165678 U CN216165678 U CN 216165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elt body
mounting groove
connection
flexi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41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丽
谭树民
杨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41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5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5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5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表带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单元组成,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内设有柔性电池,相邻两个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该带体可以对每个连接单元进行拆卸,以便更换电量足的柔性电池,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4G的普及,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功能越来越齐全,相应的功耗也越来越多,对于设备的续航要求则越来越高。为了提升设备使用时长,各种低功耗芯片、方案等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电池厂商也在努力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是限于穿戴设备的体积、以及电池小型化高密度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当前穿戴类电池容量基本维持在100mA/h-400mA/h左右,随着柔性电池的发展,其应用于智能穿戴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以智能手表、手环等腕戴设备为例,柔性电池可内嵌到表带中,实现产品主体的小型化设计,提高产品的续航能力。但是在表带内柔性电池的电量耗尽时,需要对表带内柔性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现有技术柔性电池表带的更换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操作,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该表带由多个独立的连接单元依次连接形成,连接单元内设有柔性电池,可以对每个连接单元进行拆卸,以便更换电量足的柔性电池,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体,包括多个连接单元,多个所述连接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带体,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单元内设有柔性电池,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侧连通的第一开口;
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接部;
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安装槽,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卡接部;
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单元上的所述连接部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连接单元上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卡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极耳,所述凸出结构为电触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未设有柔性电池的所述连接单元内,在所述极耳和所述电触点之间设有导通电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还具有和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侧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活动部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按压所述按压部可使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侧的方向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活动部提供复位力的弹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活动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其内设有主机芯片,还包括上所述的带体,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时,所述柔性电池与所述主机芯片电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单元内的所述柔性电池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主机芯片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带体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单元形成,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内设有柔性电池,当相邻两个连接单元连接时,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以便柔性电池通过导通电路与主机芯片电连接,实现对主机芯片的供电。
每个连接单元相互独立,当某一连接单元内的柔性电池电量耗尽时,只需要将该柔性电池所在的连接单元从整个表带中拆卸下来,再更换上柔性电池电量足的连接单元即可,不影响可穿戴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同时,通过连接单元的拆卸或安装,实现带体长度的调节。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单元从Q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两个连接单元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设备主体;
20-带体;
100-连接单元,110-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0-第二安装槽,130-活动部,131-连接部,132-按压部,140-第一卡接部,141-安装孔,150-第二卡接部,151-凸出结构,160-弹簧,170-连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带体,其应用于手环、手表、脚环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带体20的至少一端与设备主体10电连接。
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可拆卸连接,以便带体20的更换。
设备主体10内设有主机芯片(未图示),带体20内设有柔性电池(未图示),当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连接后,柔性电池与主机芯片电连接,以为主机芯片供电。
本实施例对带体20的自身结构、以及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之间的连接结构均进行了改进,通过带体20内各组成单元的更换便捷性,实现对各柔性电池的独立更换。
具体的,参照1至图4,带体20包括多个连接单元100,多个连接单元100依次连接形成带体20。
本实施例图示中的连接单元100为矩形块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对带体20的外观需求,连接单元100的外廓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异形等。
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可拆卸连接,以便每个连接单元100的独立更换。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00内设有柔性电池,当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连接时,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以便柔性电池通过导通电路与主机芯片电连接,实现对主机芯片的供电。
每个连接单元100相互独立,当某一连接单元100内的柔性电池电量耗尽时,只需要将该柔性电池所在的连接单元100从整个带体20中拆卸下来,再更换上柔性电池电量足的连接单元100即可,不影响腕戴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腕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同时,通过连接单元100的拆卸或安装,实现带体20长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对柔性电池的具体结构、以及柔性电池在连接单元100内的安装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对组成带体20的所有连接单元100而言,可以是所有连接单元100内都设置柔性电池,也可以是部分连接单元100内设置柔性单元,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柔性电池,此时的表带仅具有便于调节长度的功能,不具有为主机芯片供电的功能。
在一部分连接单元100内设置柔性电池、而另一部分连接单元100内不设置柔性电池时,需要缩短调节带体20长度时,将未设置有柔性电池的连接单元100拆卸下来即可,此时不影响带体20内柔性电池的数量,也就不影响腕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对于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的可拆卸连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连接单元100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槽110,第一安装槽110具有与连接单元100的第一侧(记为B1侧)连通的第一开口111和与连接单元100的第二侧(记为B2侧)连通的第二开口112。B1侧和B2侧位于连接单元100的不同侧。
每个第一安装槽110内设有活动部130,活动部130包括连接部131和按压部132,连接部131从第一开口111伸出,按压部132从第二开口112伸出。向第一安装槽110的内侧按压按压部132,可使连接部131朝远离连接单元100的B2侧的方向运动,连接部131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40。
参照图1,连接单元100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安装槽120,每个第二安装槽120内设有第二卡接部150。
当其中一个连接单元100上的连接部131插入相邻的另一个连接单元100上的第二安装槽120内时,第一卡接部140与第二卡接部150卡接,实现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的固定安装。
拆卸连接单元100时,按压按压部132,使第一卡接部140与第二卡接部150脱离,即可将连接部131从第二安装槽120内抽出,完成连接单元100的拆卸。
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之间采用按压式的拆装结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卡接部140为设于连接部131上的安装孔141,第二卡接部150为设于第二安装槽120的内壁上的凸出结构151,凸出结构151卡设于安装孔141内,实现卡接固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卡接部140为设于连接部上的凸出结构,第二卡接部150为设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的凹陷结构,通过凸出结构与凹陷结构之间的卡接,实现卡接固定。
为了实现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连接后的电导通,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1为极耳,凸出结构151为电触点,通过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上的极耳与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实现电路导通。
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内都设有柔性电池时,极耳和电触点分别与柔性电池电连接,当两个连接单元100连接后,极耳与电触点电连接,进而实现两个柔性电池的电连接。
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00中一个设有柔性电池、而另一个不设有柔性电池时,在设有柔性电池的连接单元100内,极耳和电触点均与柔性电池电连接,在不设有柔性电池的的连接单元内,极耳与电触点之间设有导通电路,这样,当两个连接单元100连接后,依然能够实现电路的导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安装槽110内还设有用于向活动部130提供复位力的弹簧160。
安装连接单元100时,按压按压部132,弹簧160受力压缩,将连接部131插入第二安装槽120内,然后松开按压部132,弹簧160回弹使连接部131朝靠近第二卡接部150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卡接部140与第二卡接部150顺利卡接,实现连接单元100的安装。
连接单元100在安装状态下,弹簧160始给予活动部130一个作用力以使第一卡接部140和第二卡接部150始终保持卡接状态,提高连接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两个第一安装槽110之间通过连通通道170连通,弹簧160设于连通通道170内,弹簧16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部130连接,也即两个活动部130共用一个弹簧160,简化内部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单元100内的柔性电池以并联的方式与主机芯片电连接,实现每个柔性电池的独立供电,实现随拆随用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00与设备主体10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具体结构为:设备主体10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单元100上第一安装槽110、活动部130以及弹簧160一样的结构,用于与连接单元100上的第二安装槽120及第二卡接部150固定安装;设备主体10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单元100上第二安装槽120及第二卡接部150一样的结构,用于与连接单元100上的活动部130及第一卡接部140固定安装。
连接单元100与设备主体10连接处的连接部为极耳,第二卡接部150为电触点,保证带体20装配至设备主体10上后实现柔性电池与主机芯片之间的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连接单元,多个所述连接单元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带体,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单元内设有柔性电池,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具有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侧连通的第一开口;
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接部;
所述连接单元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安装槽,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卡接部;
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单元上的所述连接部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连接单元上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为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卡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极耳,所述凸出结构为电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在未设有柔性电池的所述连接单元内,在所述极耳和所述电触点之间设有导通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槽还具有和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侧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活动部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按压所述按压部可使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侧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活动部提供复位力的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活动部连接。
9.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其内设有主机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体,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时,所述柔性电池与所述主机芯片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连接单元内的所述柔性电池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主机芯片电连接。
CN202122394156.0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6165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4156.0U CN2161656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4156.0U CN2161656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5678U true CN21616567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5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4156.0U Active CN21616567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5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6016B (zh) 一种手表天线组件及可更换表带的手表
AU721271B2 (en) Radiotelephone having a combination fasten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5510594U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结合顶端及保护壳
CN104850002A (zh) 一种手表充电组件及可更换表带的手表
CN110928169A (zh) 智能手表
CN111262327A (zh) 可穿戴设备
KR20020033410A (ko) 전기적인 접속 장치, 전기적인 접속 장치를 갖는 전지, 및전지를 갖는 전자 기기
CN216165678U (zh) 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EP37641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210404106U (zh) 穿戴设备
CN113937538A (zh) 一种连接器母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6387763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0895009U (zh) 智能手表
CN212630115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1628014U (zh) 带有智能附件的手表及手表体
CN211786631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0539306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11352333A (zh) 带有智能附件的手表及手表体
CN212754579U (zh) 腕部佩戴设备
CN11116601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09807291U (zh) 一种用于固定表带的充电组件及智能手环
CN213882025U (zh) 一种智能腕带设备
CN111190342A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7565133U (zh) 一种表带和智能手表
CN215958635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Address after: 18/F, Building 2, Shandong Pr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Minghui International), No. 39 Shi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35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5 workshop 1, 3 and 5, Adele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processing base, Weifang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south of Yuqing East Street, east of Gaoxin 2nd Road, Qingdao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