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5650U -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5650U
CN216165650U CN202122466822.7U CN202122466822U CN216165650U CN 216165650 U CN216165650 U CN 216165650U CN 202122466822 U CN202122466822 U CN 202122466822U CN 216165650 U CN216165650 U CN 216165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ody
locking
wing plate
self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68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filed Critical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68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5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5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5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包括上下分置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外盖,其特征在于,在外盖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收纳空间上的上锁件,上锁件包括支撑部和能够绕支撑部摆动插入到链牙通道内的爪部;还包括有设置于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能够作用于上锁件上使爪部插入链牙通道内;收纳空间还包括有解锁部,沿纵向看,解锁部和第一弹性体横向左右排列;解锁部能够利用收纳空间提供的空间纵向移动从而具有解锁位置和上锁位置;由于外盖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为上锁件、第一弹性体等内部构件提供了足够的安装、收纳空间,有利于减少它们的外露对所述自锁拉头整体外观的破坏。

Description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自锁机构的拉头,行业内称之为自锁拉头,所述自锁拉头通过自锁机构定位于链带上从而保持稳定的拉链闭合范围。本发明还涉及应用该自锁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曾于2017年10月10日提出实用新型专利 CN201721299705.3,其公开了一种拉头,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连接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柱。其中所述上盖板上并不设置用于穿套拉环的拉鼻,使得拉头整体外观非常简洁、时尚。但是所述拉头存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违背使用意愿地随意滑行而改变拉链闭合范围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增加自锁机构。
本申请人注意到,专利CN97121246.5中公开了一种自锁拉头,所述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所述拉头主体包括有上翼和下翼,在所述上翼上设置有锁定爪插入孔,在所述上翼上固定安装有拱桥状的盖。在所述盖内容纳有锁定叶片弹簧,在所述锁定叶片弹簧上表面上设有一个弹性舌片,而在其一端设有一个弯折的锁定爪,并且所述锁定叶片弹簧可沿纵向在所述上翼上移动,使当所述弹簧向前移动时,所述锁定爪能与所述锁定爪插入孔的前壁接触。所述拉片同时穿套在所述盖和锁定叶片弹簧。当所述拉片被向前和向上拉动时,所述锁定叶片弹簧就被升起,使所述锁定爪从相邻链牙之间的空间内移出,因此所述拉头就能在拉链上滑动,从而将拉链闭合。如果所述拉片被松开,在所述弹性舌片的作用下,所述锁定叶片弹簧的锁定爪再次插入到相邻链牙之间,所述拉头就被锁定在拉链上不能滑动。专利CN97121246.5中公开的为传统自锁机构,必须设置凸出于所述上翼之上的拉鼻,导致所述拉头的上部呈突兀状,拉头也被此规制于老套的外观风格中。
本申请人还注意到,专利CN201010002205.5中提出了一种拉链用的薄拉头,包括拉头体、锁定爪和弹性构件,所述拉头体包括有上片、下片以及连接于它们之间的连接柱,在所述上片与下片之间形成有链牙通道。所述上片包括有第一上片,所述第一上片上设置有用于容置锁定爪的爪容纳槽,所述爪容纳槽向下凹陷到所述连接柱上。所述锁定爪大致呈L形,包括有竖向延伸到所述上翼下方的第一突出件和横向延伸的爪杆部,在所述爪杆部的尾端设置有能够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爪部。所述第一突出件与爪杆部的交汇处通过转动轴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爪容纳槽的侧槽壁之间。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容纳孔,所述弹性构件为压缩弹簧并容置于所述容纳孔上并顶压所述第一突出件。所述上片还包括有纵向滑设于所述第一上片上的第二上片,所述第二上片上设置有下垂延伸到所述第一突出件侧旁的操作件。所述第二上片滑动时,通过所述操作件驱动所述第一突出件压缩所述弹性构件使所述爪部离开所述链牙通道。所述薄拉头虽然可省去拉鼻的设置,使外观整体显得扁平,但是所述操作件突兀地设置于所述薄拉头的前方显得格外碍眼、生硬。而且为了能够稳定安装所述弹性构件,所述连接柱的纵向宽度非常大,导致所述薄拉头显得十分笨挫。
发明内容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自锁机构对拉头的整体外观影响非常大,甚至规制了拉头的外观设计空间,如何减少自锁机构对拉头外观的影响是本发明旨在解决的目的之一。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拉链用自锁拉头,包括上下分置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链牙通道;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外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上的上锁件,所述上锁件包括支撑部和能够绕所述支撑部摆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爪部;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能够作用于所述上锁件上使所述爪部插入所述链牙通道内;还包括有解锁部,沿纵向看,所述解锁部和第一弹性体横向左右排列;所述解锁部能够利用所述收纳空间提供的空间纵向移动从而具有解锁位置和上锁位置,当所述解锁部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部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减少所述爪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当所述解锁部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上锁件失去所述解锁力,所述第一弹性体使所述上锁件的爪部摆动增加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
其中,所述上锁件的主体部分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内,而其爪部可伸出所述收纳空间并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
其中,所述支撑部可以定位于所述第一翼板或所述外盖上。
其中,所述爪部能够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并插入到位于所述链牙通道内的一对前后排列的链牙之间,从而能够将所述拉头定位于特定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可以为弹簧、硅橡胶等具有优良弹性的构造体。其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不仅可以避免被外物碰撞而松脱、损坏等情形,还可以减少外露,也即减少对所述拉头外观的影响。
其中,所述解锁部能够利用所述收纳空间提供的空间纵向移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解锁部可以完全收容到所述收纳空间内;或部分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内,而部分外露于所述收纳空间外接收驱动能,也就是说所述收纳空间成为所述解锁部的纵向移动空间。当所述解锁部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部可以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动力传递件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所述上锁件在解锁力的作用下抵抗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性力向远离所述链牙通道的方向摆动,减少所述爪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同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体形变产生与所述上锁件摆动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当所述解锁部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上锁件失去所述解锁力,并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回弹力作用下反向摆动复位。
其中,沿纵向看,所述解锁部和第一弹性体横向左右排列,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解锁部和第一弹性体的空间布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弹性体的横向侧边空间可以成为所述解锁部的活动空间,它们之间可以采用横向并排的布局方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在先专利CN201010002205.5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第一,由于在所述外盖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这样,在所述第一翼板之上充分利用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延伸幅度的所述外盖、第一翼板构成具有宽幅特征的所述收纳空间,为所述上锁件、第一弹性体等内部构件提供了足够的安装、收纳空间,有利于减少它们的外露对所述自锁拉头整体外观的破坏。
第二,由于沿纵向看,所述第一弹性体和解锁部在横向左右排列,这样,它们之间采用横向并排的布局方式而与所述收纳空间的宽幅特征相适配,提高所述收纳空间的利用率,与将它们采用上下叠置的布局方式对比,还有利于减小所述收纳空间的高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盖能够在所述第一翼板上纵向滑动;所述解锁部设置于所述外盖上并能随之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纵向滑动。这样,通过拉扯所述外盖即可以控制所述解锁部的移动,提高解锁操作的便捷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解锁部与所述外盖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并安装于所述外盖上,又或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解锁部的形状结构是多样的,例如可以为从所述外盖上向下延伸的凸起部或向上凹陷的凹陷部。另外,为了使所述解锁部移动到所述上锁位置,在其中一种应用中可以是通过反向拉扯所述外盖带着所述解锁部反向移动复位,或者是在所述外盖失去拉扯力后,通过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的所述上锁件反向驱动所述解锁部带着所述外盖反向移动复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沿横向看,所述爪部与支撑部纵向前后排列。这样,所述爪部与支撑部之间具有纵向间距,可充分利用所述收纳空间的纵向延伸空间设置合适的间距,使所述爪部相对所述支撑部具有合适的摆动幅度。
所述第一弹性体对所述上锁件的施力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体具有沿纵向前后分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翼板上,所述自由端能够对所述上锁件施加上下方向上的上锁力。这样,所述第一弹性体能够利用所述收纳空间的纵向延伸幅度设置自身纵向长度形成合适的上锁力,并减少占用过多的高度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所述收纳空间的高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凸台,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固定端的固定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凸台相对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所述凸台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位于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中部布置并撑起所述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自由端布置于所述上锁件上的用于承受上锁力的第一受力部的下方,沿横向看,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受力部与爪部之间。这样,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固定端下沉而所述自由端上翘撑起所述第一受力部,使所述爪部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内保持上锁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并纵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固定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而所述自由端布置于所述上锁件上的用于承受上锁力的第一受力部的上方;沿横向看,所述第一受力部、爪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这样在上锁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体的自由端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受力部的上摆幅度而使所述爪部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内保持上锁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片状弹簧或弹性棒。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所述收纳空间的高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上锁件包括横向连杆,一对所述支撑部分置于所述横向连杆左右两端,所述爪部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上,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一对沿横向左右分置的翼板凹坑,所述翼板凹坑的坑口朝上布置,所述支撑部定位于所述翼板凹坑上。这样,便于所述上锁件的安装定位。
所述解锁部可以直接接触驱动所述上锁件,亦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活动杆作为中间动力传递件。鉴于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还设置有能够纵向滑动的活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杆移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体,沿纵向看,所述活动杆与第一弹性体沿横向左右排列;所述解锁部通过所述活动杆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导向机构,所述活动杆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上。这样在未安装上所述外盖的情况下,可利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对所述活动杆进行预定位,安装操作便捷,还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为所述活动杆提供稳定的导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弹性体安装腔,所述弹性体安装腔纵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体被限制于所述弹性体安装腔上并顶压于所述活动杆上。这样在未安装上所述外盖的情况下,可利用所述弹性体安装腔对所述第二弹性体进行预定位,安装操作便捷。其中,所述弹性体安装腔纵向延伸是指所述弹性体安装腔的中心轴线是纵向布置的,这样可以减少过多占用所述收纳空间的高度空间。
所述上锁件与第一弹性体之间可以为分体结构,进一步的亦可以为:所述上锁件、第一弹性体之间采用一体式结构构成弹簧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弹簧片包括基板部与波峰部,所述波峰部包括依次纵向排列的连接于所述基板部上并相对所述基板部倾斜向上延伸的上坡部、平缓部、相对所述平缓部倾斜向下延伸的下坡部,所述爪部连接于所述下坡部上,所述基板部构成所述支撑部,所述平缓部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前舌片,所述前舌片构成所述第一弹性体。
为了固定所述弹簧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竖向插板,在所述竖向插板上有避让过孔,所述弹簧片的基板部插接于所述避让过孔上;在所述基板部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后舌片,所述竖向插板位于所述后舌片与波峰部之间,所述后舌片用于阻止所述弹簧片脱离所述竖向插板。这样便于所述弹簧片的安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还设置有能够纵向滑动的活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杆移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体,所述解锁部通过所述活动杆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活动杆包括有主杆部和支杆部,所述主杆部滑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上,所述支杆部延伸到所述弹簧片下方并能够在所述解锁部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通过顶起所述下坡部减少所述爪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主杆部的前方,在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主杆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另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上。在其中一种应用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可以为凹坑或凸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台适配设置的凹槽,所述外盖通过所述凹槽骑于所述安装台上。这样在所述外盖能够纵向活动的情况下,所述外盖可以利用所述安装台进行导向,优化滑动平稳性。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拉链,包括有链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自锁拉头,所述自锁拉头滑设于所述链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拉链用自锁拉头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自锁拉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自锁拉头100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所述自锁拉头100处于上锁状态;图中省略了所述外盖3,但下面各剖视图按安装有所述外盖3的情况绘制;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外盖3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拉头主体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上锁件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上锁件5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活动杆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所述自锁拉头100a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所述自锁拉头100a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外盖,但下面各剖视图按安装有所述外盖的情况绘制;
图14是图1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所述拉头主体10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所述上锁件5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所述上锁件5a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所述活动杆7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所述自锁拉头100b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所述自锁拉头100b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外盖,但下面各剖视图按安装有所述外盖的情况绘制;
图22是图2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所述拉头主体10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所述活动杆7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所述弹簧片5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拉链(图中未画出),包括有链带和自锁拉头100,所述自锁拉头100滑设于所述链带上。所述自锁拉头100,包括上下分置的第一翼板1和第二翼板2,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链牙通道22;在所述第一翼板1上设置有外盖3,在所述外盖3与第一翼板1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4上的上锁件5,所述上锁件5包括支撑部52和能够绕所述支撑部52摆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爪部51;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内的第一弹性体8,所述第一弹性体8能够作用于所述上锁件5上使所述爪部51插入所述链牙通道22内;还包括有解锁部31,沿纵向看(即沿图3中X轴方向看),所述解锁部31和第一弹性体8横向左右排列;所述解锁部31能够利用所述收纳空间4提供的空间纵向移动从而具有解锁位置和上锁位置,当所述解锁部31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部31向所述上锁件5传递解锁力减少所述爪部51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深度,当所述解锁部31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上锁件5失去所述解锁力,所述第一弹性体8使所述上锁件5的爪部51摆动增加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深度。
下面就必要的每一个具体实施细节结构及其方法详细说明,除了明确说明属于等同或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外,下面披露的各种实施细节方案即使在功能方面没有直接关联或协同关系的情况下,既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合并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所述第一翼板1和第二翼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柱21,所述第一翼板1、第二翼板2与连接柱21共同构成拉头主体10。所述外盖3从所述第一翼板1的一侧横跨到其另一侧,如此在所述外盖3与第一翼板1之间形成有扁平状的收纳空间4。所述外盖3包括盖顶板30和布置于所述盖顶板30左右两侧的盖侧壁32,在所述盖侧壁32上设置有盖板滑块33。所述盖顶板30的内侧前端形成有缺口34。在所述第一翼板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翼板滑槽11,所述翼板滑槽11的前端设置有堵槽壁111,在所述翼板滑槽11的后端设置有尾堵块112。安装时,借助所述缺口34,所述外盖3的盖板滑块33滑入到所述翼板滑槽11内,然后压弯所述尾堵块112封堵所述翼板滑槽11的后端,使所述盖板滑块33限制于所述翼板滑槽11内。这样,所述外盖3能够在所述第一翼板1上纵向滑动,但不能脱离所述拉头主体10。而且所述外盖3骑于所述第一翼板1上。所述盖顶板30的内侧一体成形有所述解锁部31,所述解锁部31为向下伸入到所述收纳空间4中的凸起部并位于所述盖顶板30的后端位置,所述解锁部31能随所述外盖3的纵向滑动而在所述收纳空间4内纵向滑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部31还可以为向上凹陷的凹陷部,此时适当调整下面将要论述到的活动杆的结构,让其部分伸入到所述凹陷部内即可;又或者,所述解锁部31与所述外盖3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并安装于所述外盖3上;又或者,所述解锁部31部分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4内,而部分外露于所述收纳空间4外接收驱动能,此时所述外盖3不能滑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上锁件5包括横向连杆54,一对所述支撑部52分置于所述横向连杆54左右两端,所述爪部51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54上,所述横向连杆54上还设置有第一受力部53、第二受力部55。沿横向看(即沿图3中Y轴方向看),所述爪部51、第一受力部53、第二受力部55位于所述支撑部52的同一侧。在所述第一翼板1上设置有一对沿横向左右分置的翼板凹坑12,所述翼板凹坑12的坑口朝上布置,所述支撑部52定位于所述翼板凹坑12上。所述上锁件5的安装定位非常便捷。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锁件5与第一弹性体8之间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体8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体8为弹性棒,具有沿纵向前后分置的固定端81和自由端82。在所述收纳空间4内还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插接孔13,所述插接孔13设置于所述第一翼板1上,所述第一弹性体8的固定端81插接于所述插接孔13内,通过冲击所述插接孔13尾端外围边使其变形收窄阻止所述第一弹性体8跑出。所述第一弹性体8的自由端82布置于所述上锁件5上的用于承受上锁力的所述第一受力部53的上方。这样所述第一弹性体8的自由端82能够对所述第一受力部53施加向下的上锁力,限制所述第一受力部53的上摆幅度而使所述爪部51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22内保持上锁状态。另外,所述第一弹性体8能够根据所述收纳空间4中的纵向延伸幅度设置自身纵向长度形成合适的上锁力,有利于减小所述收纳空间4的高度。
如图2~图11所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部31可以直接接触驱动所述上锁件5,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具体如下:在所述收纳空间4内还设置有能够纵向滑动的活动杆7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杆7移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体6,沿纵向看,所述活动杆7与第一弹性体8沿横向左右排列,提高所述收纳空间4的利用率。所述解锁部31通过所述活动杆7向所述上锁件5传递解锁力。所述活动杆7与所述解锁部31之间为分体结构,这样,不仅便于所述外盖3的制造,还可以便捷地完成所述活动杆7与上锁件5之间的安装。所述活动杆7包括有主杆部70和设置于所述主杆部70尾部的侧凸块72,所述侧凸块72延伸到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弹性体安装腔15的后方。在所述主杆部70的头部71上设置有前低后高的倾斜工作面710。所述第二受力部55上设置有前低后高的倾斜工作面55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头部71和所述第二受力部55中仅其中一方设置有倾斜工作面)。所述第一翼板1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内的第一导向机构14,所述活动杆7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4上。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4为纵向延伸的隧道,从而不仅能够为所述活动杆7提供滑动导向,还能够限制其上下、左右的位移。所述第一翼板1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内的弹性体安装腔15,所述弹性体安装腔15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14的侧边。所述第二弹性体6被限制于所述弹性体安装腔15上并顶压于所述活动杆7的侧凸块72上。利用所述弹性体安装腔15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体6上下、左右的位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在所述外盖3不承受外部纵向拉扯力的情况下,所述解锁部31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体8的自由端82限制所述第一受力部53的上摆幅度而使所述爪部51穿过所述第一翼板1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22内并插入与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一对前后排列的链牙之间,从而能够将所述自锁拉头100定位于特定位置上,使所述拉链保持稳定的拉链闭合范围。当向所述外盖3施加纵向向前的拉扯力F时,所述外盖3带着所述解锁部31纵向向前滑动,使所述解锁部31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所述解锁部31通过所述活动杆7的倾斜工作面710顶压所述上锁件5的倾斜工作面550传递解锁力,使所述上锁件5的爪部51绕所述支撑部52上摆减少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深度,从而脱离所述链牙通道22内的链牙,此时所述自锁拉头100能够被拉扯向前滑行。同时所述上锁件5的第一受力部53顶压所述第一弹性体8使其形变产生与所述上锁件5摆动方向相反的回弹力,所述活动杆7顶压所述第二弹性体6使其形变产生与所述活动杆7前进方向相反的回弹力。当消除作用于所述外盖3上的所述拉扯力F后,所述活动杆7在所述第二弹性体6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同时反向驱动所述解锁部31、外盖3回复到原始位置。所述上锁件5在所述第一弹性体8回弹力作用下复位,使所述爪部51绕所述支撑部52摆动增加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22内深度而重新插入到的一对前后排列的链牙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CN201010002205.5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由于在所述外盖3与第一翼板1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4,这样,在所述第一翼板1之上充分利用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延伸幅度的所述外盖3、第一翼板1构成具有宽幅特征的所述收纳空间4,为所述上锁件5、第一弹性体8等内部构件提供了足够的安装、收纳空间,有利于减少它们的外露对所述自锁拉头100整体外观的破坏。第二,由于沿纵向看,所述第一弹性体8和解锁部31在横向左右排列,这样,它们之间采用横向并排的布局方式而与所述收纳空间4的宽幅特征相适配,提高所述收纳空间4的利用率,与将它们采用上下叠置的布局方式对比,还有利于减小所述收纳空间4的高度。
实施方式二:
如图12~图19所示,实施方式二中的自锁拉头100a与实施方式一中的自锁拉头100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着重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点,所述自锁拉头100a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相关附图和上文针对所述自锁拉头100的介绍进行理解。
上锁件5a包括横向连杆54a,一对支撑部52a分置于所述横向连杆54a左右两端,第一受力部53a、第二受力部55a、爪部51a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54a上。沿横向看,所述支撑部52a位于所述第一受力部53a与爪部51a之间。在所述第一翼板1a上设置有一对沿横向左右分置的翼板凹坑12a,所述翼板凹坑12a的坑口朝上布置,所述支撑部52a定位于所述翼板凹坑12a上。
第一弹性体8a为片状弹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体8a还可以为弹性棒,例如金属棒)。在所述第一翼板1a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a内的凸台16a。所述第一弹性体8a的固定端81a的固定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翼板1a的高度小于所述凸台16a相对所述第一翼板1a的高度,所述凸台16a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体8a的位于所述固定端81a和自由端82a之间的中部布置并撑起所述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体8a的自由端82a布置于所述第一受力部53a的下方。这样,所述第一弹性体8a的固定端81a下沉而所述自由端82a上翘从下往上撑起所述第一受力部53a,从而能够对所述第一受力部53a施加向上的上锁力,使所述爪部51a插入于所述链牙通道22a内保持上锁状态。另外如图19所示,活动杆7a包括有主杆部70a和设置于所述主杆部70a尾部的侧凸块72a。第二弹性体6a顶压于所述活动杆7a的侧凸块72a上。
实施方式三:
如图20~图26所示,实施方式三中的自锁拉头100b与实施方式一中的自锁拉头100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着重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点,所述自锁拉头100b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相关附图和上文针对所述自锁拉头100的介绍进行理解。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锁件、第一弹性体的结构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不同,上锁件、第一弹性体之间采用一体式结构构成弹簧片5b。所述弹簧片5b包括依次布置的基板部51b、波峰部52b和爪部53b,所述波峰部52b包括有依次纵向排列的连接于所述基板部51b上并相对所述基板部51b倾斜向上延伸的上坡部521b、平缓部522b、相对所述平缓部522b倾斜向下延伸的下坡部523b,所述爪部53b连接于所述下坡部523b上,所述基板部51b固定于所述第一翼板1上并构成支撑部,所述平缓部522b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前舌片54b,所述前舌片54b构成第一弹性体。为了固定所述弹簧片5b,所述第一翼板1b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内的竖向插板17b,在所述竖向插板17b上设置有避让过孔(图23中被所述基板部51b遮挡未予以标记),所述基板部51b插接于所述避让过孔上;在所述基板部51b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后舌片55b,所述竖向插板17b位于所述后舌片55b与波峰部52b之间,所述后舌片55b用于阻止所述弹簧片5b脱离所述竖向插板17b。
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翼板1b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4b内的第二导向机构14b,所述第二导向机构14b包括左右间隔布置并纵向延伸的左弧形凹壁141b和右弧形凹壁142b,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夹腔143b。所述活动杆7b包括有主杆部70b和支杆部71b,所述主杆部70b滑设于所述夹腔143b上,通过所述夹腔143b限制了所述主杆部70b在左右、上下方向上的位移。所述支杆部71b延伸到所述弹簧片5b下方并能够在所述解锁部31b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通过顶起所述下坡部523b减少所述爪部53b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22b内的深度。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第一翼板1b上设置有安装台18b,所述安装台18b设置于所述主杆部70b的前方,在所述安装台18b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主杆部70b的台部凹坑180b,所述台部凹坑180b形成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主杆部70b上设置有开口朝向台部凹坑180b的杆部凹坑701b,所述杆部凹坑701b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体6b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6b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台部凹坑180b上,另一端装于所述杆部凹坑701b上。在所述外盖3b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台18b适配设置的凹槽(图中未画出),所述外盖3b通过所述凹槽骑于所述安装台18b上。

Claims (18)

1.拉链用自锁拉头,包括上下分置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链牙通道;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外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与第一翼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上的上锁件,所述上锁件包括支撑部和能够绕所述支撑部摆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爪部;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能够作用于所述上锁件上使所述爪部插入所述链牙通道内;还包括有解锁部,沿纵向看,所述解锁部和第一弹性体横向左右排列;所述解锁部能够利用所述收纳空间提供的空间纵向移动从而具有解锁位置和上锁位置,当所述解锁部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部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减少所述爪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当所述解锁部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时,所述上锁件失去所述解锁力,所述第一弹性体使所述上锁件的爪部摆动增加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能够在所述第一翼板上纵向滑动;所述解锁部设置于所述外盖上并能随之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纵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沿横向看,所述爪部与支撑部纵向前后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具有沿纵向前后分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翼板上,所述自由端能够对所述上锁件施加上下方向上的上锁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凸台,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固定端的固定位置相对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凸台相对所述第一翼板的高度,所述凸台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位于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的中部布置并撑起所述中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自由端布置于所述上锁件上的用于承受上锁力的第一受力部的下方,沿横向看,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受力部与爪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并纵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固定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而所述自由端布置于所述上锁件上的用于承受上锁力的第一受力部的上方;沿横向看,所述第一受力部、爪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片状弹簧或弹性棒。
8.根据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件包括横向连杆,一对所述支撑部分置于所述横向连杆左右两端,所述爪部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上,在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一对沿横向左右分置的翼板凹坑,所述翼板凹坑的坑口朝上布置,所述支撑部定位于所述翼板凹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还设置有能够纵向滑动的活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杆移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体,沿纵向看,所述活动杆与第一弹性体沿横向左右排列;所述解锁部通过所述活动杆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一导向机构,所述活动杆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弹性体安装腔,所述弹性体安装腔纵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体被限制于所述弹性体安装腔上并顶压于所述活动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件、第一弹性体之间采用一体式结构构成弹簧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包括基板部与波峰部,所述波峰部包括依次纵向排列的连接于所述基板部上并相对所述基板部倾斜向上延伸的上坡部、平缓部、相对所述平缓部倾斜向下延伸的下坡部,所述爪部连接于所述下坡部上,所述基板部构成所述支撑部,所述平缓部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前舌片,所述前舌片构成所述第一弹性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竖向插板,在所述竖向插板上设置有避让过孔,所述弹簧片的基板部插接于所述避让过孔上;在所述基板部上成形有向上翘起的后舌片,所述竖向插板位于所述后舌片与波峰部之间,所述后舌片用于阻止所述弹簧片脱离所述竖向插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还设置有能够纵向滑动的活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活动杆移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体,所述解锁部通过所述活动杆向所述上锁件传递解锁力;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容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活动杆包括有主杆部和支杆部,所述主杆部滑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上,所述支杆部延伸到所述弹簧片下方并能够在所述解锁部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通过顶起所述下坡部减少所述爪部插入到所述链牙通道内的深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主杆部的前方,在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在所述主杆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另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拉链用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台适配设置的凹槽,所述外盖通过所述凹槽骑于所述安装台上。
18.拉链,包括有链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自锁拉头,所述自锁拉头滑设于所述链带上。
CN202122466822.7U 2021-10-13 2021-10-13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Active CN216165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6822.7U CN216165650U (zh) 2021-10-13 2021-10-13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6822.7U CN216165650U (zh) 2021-10-13 2021-10-13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5650U true CN21616565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6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6822.7U Active CN216165650U (zh) 2021-10-13 2021-10-13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5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7707B (zh) 具有自动锁定装置的拉链滑块
US5809622A (en) Auto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20110148171A1 (en) Height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an automobile seat backrest
JPH0721123Y2 (ja)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15225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KR100367253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의 지퍼 견인 장치
KR20110070923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100571563C (zh) 具有自动锁紧装置的拉链拉头
JPWO2012172692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464437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US6163941A (en) Adjustable buckle device
JPH0432971Y2 (zh)
CN216165650U (zh)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JPH0341940Y2 (zh)
CN1251630C (zh) 拉链
KR100243728B1 (ko) 오토록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슬라이더
CN113907493A (zh) 拉链用自锁拉头及拉链
KR880000143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WO2012039039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KR101393919B1 (ko) 후드 힌지 일체형 후드 스테이
JP3925887B2 (ja) 抽斗の閉止装置
CN217391549U (zh) 一种用于滑雪固定器的卡接组件及滑雪固定器
CN103702584B (zh) 拉链用拉头
JP3704509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KR840001585Y1 (ko) 자동 정지장치가 부착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