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2272U -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2272U
CN216162272U CN202122256157.9U CN202122256157U CN216162272U CN 216162272 U CN216162272 U CN 216162272U CN 202122256157 U CN202122256157 U CN 202122256157U CN 216162272 U CN216162272 U CN 216162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plate
heat
cabinet
exchan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61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刘国鹏
李定胜
王廷洋
褚福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engru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61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2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2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2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机柜、内循环通风板和内循环风机;热管换热结构包括:外循环通风板、外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固定支撑板;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内部,且位于入风面一侧;热管换热器包括:支撑隔板和多个热管单体;内循环通风板安装在机柜顶端开口处,机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门和后门,前门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的入风面连接,后门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的出风面连接;内循环风机位于前门一侧。风机均位于低温区,有利于提升其工作寿命;热管换热结构适配充电设备,将充电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得充电设备具有较高的防护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换热和电能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和船舶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充电设备已开始应用于港口、矿区及建筑等恶劣环境使用,同时设备维护越来越趋向无人值守化和免维护化。
目前主流的直通式换热结构并没有把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离,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受到质疑,维护难度过大,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此外,现有的充电设备柜(充电桩柜体)普遍采用直通式的换热结构,通风方向与机柜方向不一致,无法多台设备并排放置,同时柜体通风窗口采用百叶结构,并配合防尘过滤棉以达到防尘防水的效果。在实际情况中,为提高生产和使用维护效率,通风防尘结构设计简易,存在大量缝隙,工作时风机会吸入大量灰尘和水汽,不能满足安全稳定的使用要求。在多尘环境下,内部会积累大量灰尘,降低了绝缘性能,在高湿环境下,产生腐蚀等问题。同时,该通风方案中散热风机位于高温区,该高温区温度普遍高于70℃,高温对风机寿命影响严重,因此,传统的充电设备受换热结构带来的缺陷,严重影响设备运行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给设备维护带来大量工作,对充电设备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充电设备无法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隔离,且散热风机位于高温区,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机柜、内循环通风板和内循环风机;
所述热管换热结构包括:外循环通风板、外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固定支撑板;
所述外循环通风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面和出风面,所述外循环风机安装在所述外循环通风板内部,且位于所述入风面一侧;
所述热管换热器包括:支撑隔板和多个热管单体,所述支撑隔板包括多个开孔,一个所述热管单体安装在一个所述开孔中,所述热管单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热管分部和第二热管分部,所述第一热管分部和所述第二热管分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隔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支撑隔板和所述固定支撑板均位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底部,且所述固定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隔板设置,所述第一热管分部位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内部;
所述机柜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内循环通风板安装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二热管分部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的内部,所述机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门和后门,所述前门的顶端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入风面连接,所述后门的顶端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出风面连接;
所述内循环风机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远离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前门一侧。
可选地,所述热管单体包括:热管芯体和翅片;
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热管芯体的表面,所述热管芯体安装在所述开孔中。
可选地,所述翅片包括螺旋翅片或矩形翅片。
可选地,所述翅片的厚度范围为0.8mm-1.5mm,所述翅片的高度范围为6mm-10mm,所述翅片的节距范围为10mm-15mm。
可选地,所述热管换热结构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贴附于所述入风面和所述出风面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热管换热结构还包括:外循环导向板;
所述外循环导向板位于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外循环导向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循环风机的排布方向相交。
可选地,还包括:功率变换器件,所述功率变换器件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远离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一侧,所述功率变换器件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功率单元。
可选地,还包括:输入输出器件,所述输入输出器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件电连接,所述输入输出器件位于所述后门一侧;
所述输入输出器件包括: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输出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位于所述前门一侧,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输入输出器件隔离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交互器件,所述交互器件与所述控制器件电连接,所述交互器件贴附于所述前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机柜、内循环通风板和内循环风机;热管换热结构包括:外循环通风板、外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固定支撑板,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内部的入风面一侧,位于外循环的低温区,有利于外循环风机的工作寿命;热管换热器包括支撑隔板和多个热管单体,外循环通风板、支撑隔板和固定支撑板,形成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机位于热管换热结构的出风口,为内循环的低温区,有利于提升内循环风机的工作寿命,且方便维护;热管单体的吸热端即第二热管分部与内循环通风板形成内循环风道;热管换热结构适配充电设备,使得充电设备的内循环风道与外循环风道隔离,从而将充电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得充电设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较高的防护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虽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器件结构,驱动方法和制造方法的基本概念,拓展和延伸到其它的结构和附图,毋庸置疑这些都应该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前方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前方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后方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后方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与机柜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单体在支撑隔板上的排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换热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拆除外循环通风板的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基本概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示例性地,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不同视角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与机柜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100、机柜200、内循环通风板300和内循环风机400;热管换热结构100包括:外循环通风板110、外循环风机120、热管换热器130和固定支撑板140;外循环通风板110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面111和出风面112,外循环风机120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110内部,且位于入风面111一侧;热管换热器130包括:支撑隔板131和多个热管单体132,支撑隔板131包括多个开孔,一个热管单体132安装在一个开孔中,热管单体1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热管分部133和第二热管分部134,第一热管分部133和第二热管分部134分别位于支撑隔板131的相对两侧;支撑隔板131和固定支撑板140均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底部,且固定支撑板140围绕支撑隔板131设置,第一热管分部133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内部;机柜200的顶端设置有开口,内循环通风板300安装在开口处,第二热管分部134位于内循环通风板300的内部,机柜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门21和后门22,前门21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入风面111连接,后门22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出风面112连接;内循环风机400位于内循环通风板300远离热管换热结构100的一侧,且位于前门21一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100、机柜200、内循环通风板300和内循环风机400。参考图6至图8,热管换热结构100包括:外循环通风板110、外循环风机120、热管换热器130和固定支撑板140,外循环通风板110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面111和出风面112,入风面111和出风面112均包括多个开口,开口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图形如六边形(参考图6和图7)。外循环风机120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110内部,且位于入风面111一侧,该区域为低温区,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一般低于40℃),可降低对外循环风机120的性能要求,有利于提升外循环风机120的工作寿命。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单体在支撑隔板上的排布示意图,参考图6至图9,热管换热器130包括支撑隔板131和多个热管单体132,支撑隔板131上设置有多个开孔,一个热管单体132安装在一个开孔中,支撑隔板131用于支撑热管单体132,并使热管单体132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布样式,例如热管单体132可以采用错位排布方式(参考图9),间隔排布的热管单体132能够提升气体流动性,提升气体换热效率。其中,热管单体132可以选用重力热管,其材质优选铜或铝合金,内部介质优选纯净水;支撑隔板131可以选用厚度为3mm-5mm的铝合金材质,并根据强度需要四周折弯或增加加强筋。为方便描述,将热管单体132划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热管分部133和第二热管分部134,将热管单体132安装在支撑隔板131上后,第一热管分部133和第二热管分部134分别位于支撑隔板131的相对两侧。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支撑隔板131和固定支撑板140均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开口处,且固定支撑板140围绕支撑隔板131设置,固定支撑板140用于固定热管换热器130。热管换热器130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开口处后,第一热管分部133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内部,第二热管分部134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外部,第二热管分部134作为热管单体132的吸热端,用于吸收热量,第一热管分部133作为热管单体132的放热端,用于释放热量。外循环通风板110、支撑隔板131和固定支撑板140,形成直通式的外循环风道,空气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入风面111进入,经热管换热器130和外循环风机120从出风面112离开。
机柜200用于放置各类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机柜200的顶端设置有开口,用于放置热管换热结构100,机柜200内部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此开口,并借助热管换热结构100实现散热。热管换热结构100与机柜200装配完毕后形成密封结构,使机柜200形成密闭式机柜。具体地,机柜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门21和后门22,前门21和后门22的内侧可设置加强筋以提升前门21和后门22的整体刚度,同时可设置密封泡棉以增加密封结合面的贴合度,减少漏水风险,前门21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入风面111连接,后门22的顶端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出风面112连接,使得充电设备整体的通风方向与机柜200方向前后一致,便于多台充电设备并排放置。此外,参考图6,在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底部四周也可以设置密封泡棉150,密封泡棉150用于填充热管换热结构130与机柜200顶部的间隙,防止漏水,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10,内循环通风板300位于机柜200顶端的开口处,热管单体132的吸热端即第二热管分部134位于内循环通风板300的内部,热管单体132的放热端即第一热管分部133位于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内部,第二热管分部134与内循环通风板300形成内循环风道,用于充电设备内部的热空气循环。此外,参考图10,内循环通风板300靠近后门22的一侧设计为倾斜的开口结构,有利于降低风道流阻,提升散热效果。
内循环风机400位于内循环通风板300远离热管换热结构100的一侧,且位于前门21一侧,即内循环风机400位于热管换热结构100的出风口,该区域为内循环的低温区,相比在内循环的高温区放置风机,其寿命至少延长1倍,有利于提高内循环风机400的工作寿命;由于内循环通风板300位于前门21一侧,即处于开门易维护区域,内循环风机400的运行可靠和维护方便的需求均得到提升。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的换热原理图,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内循环风道将机柜200内部的热空气带到热管换热器130,通过热管单体132的吸热端即第二热管分部134将热量传导至热管单体132的放热端即第一热管分部133,进一步通过外循环风机120带至充电设备外部。前后通风散热的布局,便于多台设备并排放置。
热管换热结构100与机柜200装配后,通过热管换热结构100的固定支撑板140和支撑隔板131将内循环风道与外循环风道隔离,从而使充电设备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将充电设备的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得充电设备的整体防护等级高于IP55,可以适用于工矿和高湿等恶劣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充电设备的维护工作量。此外,前后通风的布局设计便于充电设备多机并排放置,解决了传统左右通风不能并排放置问题。进一步,机柜200前门21和后门22均无百叶和过滤棉,机柜200表面完整,易于生产制造和表面美化,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后续维护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包括:热管换热结构、机柜、内循环通风板和内循环风机;热管换热结构包括:外循环通风板、外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固定支撑板,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通风板内部的入风面一侧,位于外循环的低温区,有利于外循环风机的工作寿命;热管换热器包括支撑隔板和多个热管单体,外循环通风板、支撑隔板和固定支撑板,形成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机位于热管换热结构的出风口,为内循环的低温区,有利于提升内循环风机的工作寿命,且方便维护;热管单体的吸热端即第二热管分部与内循环通风板形成内循环风道;热管换热结构适配充电设备,使得充电设备的内循环风道与外循环风道隔离,从而将充电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得充电设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较高的防护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6和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热管换热结构100还包括:筛网160,筛网贴附于入风面111和出风面112的内侧。
具体地,可以在外循环通风板110的入风面111和出风面112的内侧以焊接等方式设置筛网160,筛网160满足IP30的防护等级即可,以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热管换热结构100的外循环风道,进一步提高热管换热结构100性能。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管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可选地,热管单体132包括:热管芯体11和翅片12;翅片12设置在热管芯体11的表面,热管芯体11安装在开孔中。
示例性地,参考图12,热管单体132包括热管芯体11和翅片12,热管芯体11的内部介质为水,并根据工作温度可以把内部空气设置一定的真空度,翅片12能够增大散热面积,增加紊流现象以提升换热效果。热管芯体11安装在支撑隔板131的开孔中,翅片12位于支撑隔板131的相对两侧(参考图8)。热管换热器130整体可以采用钎焊式或扩散式制造工艺,以使热管芯体11与支撑隔板131完全连接,达到无缝效果。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和图14,可选地,翅片12包括螺旋翅片(图13)或矩形翅片(图14)。在其他实施例中,翅片1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翅片12的厚度范围为0.8mm-1.5mm,翅片12的高度范围为6mm-10mm,翅片12的节距范围为10mm-15mm。
密集排布的翅片12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但空气阻力较大,综合考虑散热性和空气阻力问题,翅片12的尺寸可以具体设计为:厚度范围为0.8mm-1.5mm,高度范围为6mm-10mm,节距范围为10mm-15mm。此外,热管单体132的吸热端和放热端即第二热管分部134和第二热管分部133采用的翅片12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按需求灵活配置。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拆除外循环通风板的热管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可选地,热管换热结构100还包括:外循环导向板170;外循环导向板170位于热管换热结构100的内部,且设置在固定支撑板140的相对两侧,外循环导向板170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外循环风机120的排布方向相交。
热管换热结构100内部设置有外循环导向板170,外循环导向板170位于固定支撑板140的相对两侧,示例性地,参考图15,通过设置外循环导向板170的形状,可以使外循环的入口和出口均形成喇叭口,使空气与热管单体132充分接触,有利于提升换热性能。
参考图2、图4和图1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密闭式充电设备还包括:功率变换器件500,功率变换器件500位于内循环通风板300远离热管换热结构100的一侧,功率变换器件500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功率单元。
功率变换器件500用于电能的转换,是充电设备最主要的发热器件,需要针对性的散热结构。功率变换器件500放置于机柜200的内部,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功率变换器件500总体可以位于机柜200的顶部位置,便于与热管换热结构100形成内循环通道。功率变换器件500包括多个功率单元,多个功率单元紧密排布即采用集中式布置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导轨式结构放置,一方面便于建立内循环风道,具体地,功率变换器件500布局结构所形成的入风口侧和出风口侧,四周放置隔板,并与前门21、后门22和热管换热器130形成内循环风道;另一方面,可提升充电设备的功率密度,降低充电设备体积,便于运输和放置。
参考图4,可选地,密闭式充电设备还包括:输入输出器件600,输入输出器件600与功率变换器件500电连接,输入输出器件600位于后门22一侧;输入输出器件600包括: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输入组件与输出组件间隔设置。
输入输出器件600位于机柜200的内部,用于控制电能的输入和输出,一般由主控器件、保护器件和采样器件组成,彼此通过电缆或导电排等母线实现连接。输入输出器件600按功能可以划分为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二者均为充电设备的主回路,放置于机柜200底部,且位于后门22一侧,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间隔布置,可提升电气设备接线和维护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可以设置输入输出器件600的主要接线区域位于机柜200的中部和下部,以便于生产和维护。
功率变换器件500采用前后通风的布局方式,维护侧在前门21方向,接线侧在后门22方向,与输入输出器件600方向一致,便于线缆排布。输入输出器件600与功率变换器件500的电气连接作为充电设备的一次回路即主回路,布线方便,易于运维,安全性高。
参考图2,可选地,密闭式充电设备还包括:控制器件700,控制器件700位于前门21一侧,控制器件700与输入输出器件600隔离设置。
控制器件700作为充电设备的二次回路,用于对充电设备内其它元器件进行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低压元件、通信元件和交互元件等电器元件,电器元件彼此通过线缆实现连接。控制器件700安装在面板上,控制器件700的电气关系采用上下对齐成列,左右对齐成行的布局方式,行间横向方向放置线槽,底部布置接线端子,便于外部接线。
控制器件700位于机柜200的内部,例如可以放置于机柜200的中部位置,将控制器件700布置于机柜200正面即前门21一侧,便于测试和维护,输入输出器件600布置于后门22一侧,控制器件700与输入输出器件600前后隔离设置,实现了充电设备中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的隔离,可降低维护触电风险,提高运维安全性。
参考图1和图4,可选地,密闭式充电设备还包括:交互器件800,交互器件800与控制器件700电连接,交互器件800贴附于前门21的表面。
交互器件800一般作为充电设备的选配组件,可以为用户提供显示和操作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器件800与控制器件700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对充电设备的控制,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器件800设置电气参数、查询故障信息、进行开关机等操作。交互器件800还可以包括指示灯,以在充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发出警报,以及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4仅示例性示出交互器件800位于前门21的表面,而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交互器件800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式充电设备,换热结构合理,风机工作寿命得到延长,防护等级高,结构层次分明、电气布局合理、大大提升了充电设备内器件的工作环境,充电设备整机具备IP55的防护等级,极大提升了充电设备的可靠性,扩大了应用领域和场景,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换热结构、机柜、内循环通风板和内循环风机;
所述热管换热结构包括:外循环通风板、外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固定支撑板;
所述外循环通风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入风面和出风面,所述外循环风机安装在所述外循环通风板内部,且位于所述入风面一侧;
所述热管换热器包括:支撑隔板和多个热管单体,所述支撑隔板包括多个开孔,一个所述热管单体安装在一个所述开孔中,所述热管单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热管分部和第二热管分部,所述第一热管分部和所述第二热管分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隔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支撑隔板和所述固定支撑板均位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底部,且所述固定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隔板设置,所述第一热管分部位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内部;
所述机柜的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内循环通风板安装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二热管分部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的内部,所述机柜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门和后门,所述前门的顶端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入风面连接,所述后门的顶端与所述外循环通风板的出风面连接;
所述内循环风机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远离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前门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单体包括:热管芯体和翅片;
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热管芯体的表面,所述热管芯体安装在所述开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螺旋翅片或矩形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厚度范围为0.8mm-1.5mm,所述翅片的高度范围为6mm-10mm,所述翅片的节距范围为10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结构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贴附于所述入风面和所述出风面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结构还包括:外循环导向板;
所述外循环导向板位于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外循环导向板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循环风机的排布方向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变换器件,所述功率变换器件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风板远离所述热管换热结构的一侧,所述功率变换器件包括多个紧密排布的功率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输出器件,所述输入输出器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件电连接,所述输入输出器件位于所述后门一侧;
所述输入输出器件包括: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输出组件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位于所述前门一侧,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输入输出器件隔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闭式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互器件,所述交互器件与所述控制器件电连接,所述交互器件贴附于所述前门的表面。
CN202122256157.9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Active CN216162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57.9U CN21616227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57.9U CN21616227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2272U true CN216162272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5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6157.9U Active CN21616227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2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7694B (zh) 一种封闭式充气环网柜散热结构
CN113707988A (zh) 一种储能充放电设备
CN216162272U (zh) 一种密闭式充电设备
CN213044005U (zh) 一种电路系统控制装置
CN112911851A (zh) 一种通风良好的分布式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的户外机箱
CN216159708U (zh) 一种热管换热结构
CN209545000U (zh) 一种抽屉电控柜用高散热抽屉结构
CN216163127U (zh) 一种空空换热结构和充电设备
CN214901176U (zh) 一种嵌入式的网络交换机
CN207834908U (zh) 一种智能开关柜
CN112241196A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6976759U (zh) 一种电热丝与空气阻隔式固体蓄热电锅炉
CN221203104U (zh) 一种用于机架上的热导向装置
CN221447289U (zh) 一种户外型模块化储能一体机
CN111697468B (zh) 一种密闭无尘高效散热动力柜
CN213937146U (zh) 一种输变电工程用高效散热配电柜
CN215716190U (zh) 一种可以降温的阻燃板
CN218386354U (zh) 一种壳体具有通风机构的配电柜
CN212408941U (zh) 一种机房冷却系统
CN218275786U (zh) 一种多重自动散热抽屉柜
CN207560048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CN218974860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冷却降温装置
CN208489831U (zh) 一种光伏用并网箱
CN216673682U (zh) 一种液冷加强迫风冷的功放散热系统
CN214798326U (zh) 电力工程用避雷负荷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