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8551U -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8551U
CN216158551U CN202122226600.8U CN202122226600U CN216158551U CN 216158551 U CN216158551 U CN 216158551U CN 202122226600 U CN202122226600 U CN 202122226600U CN 216158551 U CN216158551 U CN 216158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lectrode
female
ma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66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霄晨
王文勇
王维
赵玲
姜海波
周水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66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8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8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8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属于汽车管路连接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母接头、公接头和脱落检测开关;其中,母接头包括母插接管道,与母插接管道连接的基座腔体,以及与基座腔体密封配合的封闭盖体,基座腔体内设有与母插接管道外壁连通的导向通道;公接头包括可与母插接管道插接适配的公插接管道;脱落检测开关包括连接于封闭盖体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抵接导通的金属弹片,夹持金属弹片的定位件,设于定位件与封闭盖体之间的弹性件,与定位件背离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的顶杆,以及套设于顶杆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抵接于导向通道,顶杆沿导向通道滑动设置,且背离封闭盖体的一端伸出基座腔体。

Description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管路连接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曲轴箱通风管路是发动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曲轴箱中窜气通过管路传输到进气系统,再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GB18352-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中明确定义: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管路需要保证完整性,如果不能对其豁免,必须要进行诊断,目的是为了防止废气外泄,污染大气环境。
因此,为了确保管路连接部位脱落或断开时,能够实现在线诊断功能,及时地向发动机控制系统反馈识别信号来进行诊断及维修操作。通常,管路连接结构包括母接头、公接头,以及检测母接头和公接头是否脱落的脱落检测开关,脱落检测开关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金属弹片、弹簧和顶杆,当公接头完全与母接头适配时,公接头使得顶杆向上滑动,顶杆压缩弹簧,并带动金属弹片同时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抵接,从而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当公接头从母接头中脱离时,弹簧的反作用力使顶杆向下滑动,并带动金属弹片远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从而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断开,如此可以实现管路脱落检测功能。
此外,传统的脱落检测开关中,定位块用于夹持金属弹片,定位块还与覆盖整个空腔范围的橡胶膜片连接,用来隔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顶杆带动定位块、金属弹片及橡胶膜片可以同步移动,但是,顶杆的导向性和移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脱落检测开关中,定位块用于夹持金属弹片,定位块还与覆盖整个空腔范围的橡胶膜片连接,用来隔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顶杆带动定位块、金属弹片及橡胶膜片可以同步移动,但是,顶杆的导向性和移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包括母接头、公接头和脱落检测开关;
其中,所述母接头包括母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连接的基座腔体,以及与所述基座腔体密封配合的封闭盖体,所述基座腔体和所述封闭盖体共同形成容置所述脱落检测开关的容纳腔,所述基座腔体内设有与所述母插接管道外壁连通的导向通道;
所述公接头包括可与所述母插接管道插接适配的公插接管道;
所述脱落检测开关包括连接于所述封闭盖体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可抵接导通的金属弹片,夹持所述金属弹片的定位件,设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封闭盖体之间的弹性件,与所述定位件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的顶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顶杆的第一密封圈;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导向通道,所述顶杆沿所述导向通道滑动设置,且背离所述封闭盖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基座腔体;
当所述公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完全适配时,所述公插接管道推动所述顶杆及所述定位件向靠近所述封闭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均抵接导通,所述脱落检测开关为闭合状态;
当所述公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脱离适配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定位件及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封闭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金属弹片至少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其中之一分离,所述脱落检测开关为断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杆的周向轮廓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变径设置的定位柱,以及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抵接于所述顶杆的固定环,其中,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封闭盖体和所述定位柱之间,所述金属弹片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被夹持于所述定位柱轴肩与所述固定环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另一端自由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闭盖体设有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金属弹片配合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插接管道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中配合有与所述公插接管道内壁密封插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公插接管道内壁可插接于所述母插接管道外壁,所述母接头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腔体连接且绕所述母插接管道设置的收容腔体,所述收容腔体开设有贯穿其壁厚方向的贯通卡槽,所述贯通卡槽中可拆卸地设有用以顶紧所述公插接管道的弹性挡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公插接管道邻近其插接端部的周向轮廓设有与所述顶杆可抵接配合的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与所述弹性挡臂在插接方向上可抵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容腔体的外壁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弹性挡臂的形状为U形,所述弹性挡臂的开口两端具有可配合在所述固定卡槽中的折弯卡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容腔体的外壁设有关于所述贯通卡槽对称设置的两组限位挡块,所述弹性挡臂在所述收容腔体以外的部分限位于两组所述限位挡块所形成的限位空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接头还包括与所述母插接管道配合的加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母插接管道内的散热管,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散热管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金属弹片利用定位件夹持,顶杆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金属弹片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抵接或分离,在顶杆的周向轮廓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导向通道密封接触,可以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密封隔离,由于顶杆在导向通道内移动,实现了顶杆的移动导向性,同时由于第一密封圈体积和重量较小,便于顶杆的有效移动,防止造成对顶杆移动距离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母接头与公接头的分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母接头与公接头在脱离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母接头与公接头在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封闭盖体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金属弹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位件与金属弹片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100、母接头 110、母插接管道 111、第二密封圈
120、基座腔体 121、导向通道 122、第三卡槽
123、第三密封圈 124、第一密封筋 130、封闭盖体
131、限位件 132、限位槽 133、第二密封筋
140、收容腔体 141、贯通卡槽 142、固定卡槽
143、限位挡块 150、弹性挡臂 151、折弯卡条
152、拆卸段 160、加热组件 170、散热管
200、公接头 210、公插接管道 211、锥形凸台
300、脱落检测开关 310、第一电极 320、第二电极
330、金属弹片 340、定位件 341、定位柱
342、固定环 350、弹性件 360、顶杆
361、第一卡槽 370、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和/或”指的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1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1,包括母接头100、公接头200和脱落检测开关300;其中,母接头100包括母插接管道110,与母插接管道110连接的基座腔体120,以及与基座腔体120密封配合的封闭盖体130,基座腔体120和封闭盖体130共同形成容置脱落检测开关300的容纳腔,基座腔体120内设有与母插接管道110外壁连通的导向通道121;公接头200包括可与母插接管道110插接适配的公插接管道210;脱落检测开关300包括连接于封闭盖体130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可抵接导通的金属弹片330,夹持金属弹片330的定位件340,设于定位件340与封闭盖体130之间的弹性件350,与定位件340背离弹性件350的一端抵接的顶杆360,以及套设于顶杆360的第一密封圈370;其中,第一密封圈370抵接于导向通道121,顶杆360沿导向通道121滑动设置,且背离封闭盖体130的一端伸出所基座腔体120。
当公插接管道210与母插接管道110完全适配时,公插接管道210推动顶杆360及定位件340向靠近封闭盖体130的方向移动,弹性件350被压缩,金属弹片330与第一电极310、第二电极320均抵接导通,脱落检测开关300为闭合状态;当公插接管道210与母插接管道110脱离适配时,弹性件350使定位件340及顶杆360向远离封闭盖体130的方向移动,金属弹片330至少与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其中之一分离,脱落检测开关300为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的放置姿态为例,对顶杆360的运动方向进行描述,即上或下只是指向性词,并不限定其实际运动方向,当改变放置姿态时,其实质位置关系并不发生改变。
具体而言,封闭盖体130和基座腔体120共同形成有容置脱落检测开关300的容纳腔,封闭盖体130通过卡扣、螺钉等可拆卸方式,或焊接等不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基座腔体120。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固定在封闭盖体130中,并与外界检测电路连接,例如车辆控制器等。弹性件350一般为弹簧、弹性柱或弹性块等。对于定位件340、顶杆360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在实际应用中,顶杆360抵接公插接管道210的底部设为球面或弧面,同样地,公插接管道210的邻近插接端口的外壁设为弧面,以实现更好的适配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当公插接管道210插入母插接管道110内时,在母插接管道110上开设有对应顶杆360的开口,以实现对顶杆360的推动作用;当公插接管道210插入母插接管道110外时,则可以直接实现对顶杆360的推动作用。
导向通道121设于容纳腔内,形成对顶杆360在上下滑动过程中的引导限位,提高了顶杆360的导向性,并且,第一密封圈370套设于顶杆360,且与导向通道121内壁接触,使得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被密封隔离在容纳腔内。导向通道121的形状与顶杆360的形状匹配,例如,顶杆360为圆柱形,则导向通道121也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1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1,金属弹片330利用定位件340夹持,顶杆36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金属弹片330与第一电极310、第二电极320抵接或分离,在顶杆360的周向轮廓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70,第一密封圈370与导向通道121密封接触,可以实现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20的密封隔离,由于顶杆360在导向通道121内移动,实现了顶杆360的移动导向性,同时由于第一密封圈370体积和重量较小,便于顶杆360的有效移动,防止造成对顶杆360移动距离的干扰。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顶杆360的周向轮廓开设有第一卡槽361,第一密封圈370设于第一卡槽361内。具体而言,顶杆360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导向通道121内的部分周向轮廓开设有第一卡槽361,第一卡槽361呈工字型,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密封圈370始终处于导向通道121内,实现密封隔离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槽361可以与第一密封圈370完全匹配,使得顶杆360在滑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密封圈370同步滑动,或者,在滑动方向上,第一卡槽361的长度大于第一密封圈370的长度,在导向通道121内壁设置凹槽,使得第一密封圈370同时限位于凹槽内,顶杆360及其第一卡槽361可相对于第一密封圈370滑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件340包括变径设置的定位柱341,以及套设于定位柱341且抵接于顶杆360的固定环342,其中,弹性件350限位于封闭盖体130和定位柱341之间,金属弹片330套设于定位柱341且被夹持于定位柱341轴肩与固定环342之间。具体而言,定位柱341包括第一小径柱体,与第一小径柱体连接的轴肩,以及与轴肩连接的第二小径柱体,第一小径柱体及轴肩形成对弹性件350的限位。金属弹片330的中部设有通孔,第二小径柱体穿设在该通孔中,通过轴肩及固定环342形成对金属弹片330的夹紧作用。
固定环342与定位柱341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并通过无连接关系的抵接或有连接关系的抵接位于顶杆360的上方。此外,在封闭盖体130上开设有限位槽132,弹性件350限位于限位槽132和定位柱341之间,防止弹性件350发生偏转。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金属弹片330一端固定于第一电极310,另一端自由设置。金属弹片330一端与第一电极3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极320可抵接导通,可以防止金属弹片330发生转动,也可以保证金属弹片330实现抵接导通的可靠性,其中一端可抵接导通的方式比两端均需抵接导通的方式,可靠性和准确性更高。
基于金属弹片330的固定方式,请参阅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封闭盖体130设有在第一电极310与金属弹片330的固定处的限位件131,限位件131与金属弹片330配合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金属弹片330发生转动或错位现象,确保金属弹片330的另一端触点在第二电极320触点的正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131可以是限位柱,具体是圆柱、棱柱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对应地,金属弹片33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同形状的闭环槽或开环槽,实现准确定位。另外,金属弹片330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极310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母插接管道110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中配合有与公插接管道210内壁密封插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111。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母插接管道110和公插接管道210的密封性,在母插接管道110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在第二卡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111,实现公插接管道210内壁在插入母插接管道110外壁时的密封性。
请参阅1、图3和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座腔体120在靠近封闭盖体130的开口端周向轮廓开设有第三卡槽122,第三卡槽122中配合有与封闭盖体130密封设置的第三密封圈123。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密封圈123设于第三卡槽122中,能够保证封闭盖体130与基座腔体120之间的密封性,保证检测电路不侵入水汽杂尘等。另外,在第三卡槽122中可以设有第一密封筋124,和/或,在封闭盖体130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密封筋133,用于辅助密封。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圈370、第二密封圈111和第三密封圈123均可以为橡胶圈。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公插接管道210内壁可插接于母插接管道110外壁,母接头100还包括与基座腔体120连接且绕母插接管道110设置的收容腔体140,收容腔体140开设有贯穿其壁厚方向的贯通卡槽141,贯通卡槽141中可拆卸地设有用以顶紧公插接管道210的弹性挡臂150。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可以在母插接管道110外壁设置第三密封圈123。
具体而言,公插接管道210与母插接管道110的插接位置处于收容腔体140内,以减少外界环境干扰。收容腔体140与基座腔体120可以是一体式设置,也可以是分体设置,共同绕设于母插接管道110的周向。在收容腔体140的壁厚方向开设有贯通卡槽141,贯通卡槽141可以是弧形的,可以是间断设置的几个,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的一个。弹性挡臂150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可以调整形状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公插接管道210,能够经由贯通卡槽141卡紧在公插接管道210外壁,保证公插接管道210的插接可靠性。除非在外力作用下,拆下弹性挡臂150才可以拔出公插接管道210,确保了公插接管道210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弹性挡臂150,请参阅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公插接管道210邻近其插接端部的周向轮廓设有与顶杆360可抵接配合的锥形凸台211,锥形凸台211与弹性挡臂150在插接方向上可抵接配合。本实施方式中,锥形凸台211便于与顶杆360抵接配合,使得向上或向下的运动为均匀渐变的,提高稳定性。同时,锥形凸台211和弹性挡臂150形成抵接关系,防止公插接管道210的脱离。
基于上述弹性挡臂150,请参阅图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容腔体140的外壁开设有固定卡槽142,弹性挡臂150的形状为U形,弹性挡臂150的开口两端具有可配合在固定卡槽142中的折弯卡条151。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挡臂150为U形挡圈,通过张开两端可以卡在公插接管道210外壁。折弯卡条151由弹性挡臂150一体形成,其折弯方向与插接方向大致相同,能够限位在固定卡槽142中,防止弹性挡臂150在拆卸过程中脱落。
基于上述收容腔体140,请参阅图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容腔体140的外壁设有关于贯通卡槽141对称设置的两组限位挡块143,弹性挡臂150在收容腔体140以外的部分限位于两组限位挡块143所形成的限位空间内。具体而言,每组限位挡块14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两组限位挡块143可以形成限位空间,防止弹性挡臂150在插接方向上偏转,减少脱落现象。弹性挡臂150在收容腔体140以外的部分可以定义为拆卸段152,通过该拆卸段152便于弹性挡臂150的安装拆卸操作。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母接头100还包括与母插接管道110配合的加热组件160,以及设于母插接管道110内的散热管170,加热组件160与散热管170连通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60具有加热功能,其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管170以热辐射的方式传输给母插接管道110和公插接管道210中的介质,实现加热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止管道内结冰而堵塞管道。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接头、公接头和脱落检测开关;其中,
所述母接头包括母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连接的基座腔体,以及与所述基座腔体密封配合的封闭盖体,所述基座腔体和所述封闭盖体共同形成容置所述脱落检测开关的容纳腔,所述基座腔体内设有与所述母插接管道外壁连通的导向通道;
所述公接头包括可与所述母插接管道插接适配的公插接管道;
所述脱落检测开关包括连接于所述封闭盖体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可抵接导通的金属弹片,夹持所述金属弹片的定位件,设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封闭盖体之间的弹性件,与所述定位件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的顶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顶杆的第一密封圈;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导向通道,所述顶杆沿所述导向通道滑动设置,且背离所述封闭盖体的一端伸出所述基座腔体;
当所述公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完全适配时,所述公插接管道推动所述顶杆及所述定位件向靠近所述封闭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均抵接导通,所述脱落检测开关为闭合状态;
当所述公插接管道与所述母插接管道脱离适配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定位件及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封闭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金属弹片至少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其中之一分离,所述脱落检测开关为断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周向轮廓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变径设置的定位柱,以及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抵接于所述顶杆的固定环,其中,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封闭盖体和所述定位柱之间,所述金属弹片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被夹持于所述定位柱轴肩与所述固定环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另一端自由设置;所述封闭盖体设有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金属弹片的固定处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金属弹片配合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接管道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中配合有与所述公插接管道内壁密封插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接管道内壁可插接于所述母插接管道外壁,所述母接头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腔体连接且绕所述母插接管道设置的收容腔体,所述收容腔体开设有贯穿其壁厚方向的贯通卡槽,所述贯通卡槽中可拆卸地设有用以顶紧所述公插接管道的弹性挡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接管道邻近其插接端部的周向轮廓设有与所述顶杆可抵接配合的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与所述弹性挡臂在插接方向上可抵接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体的外壁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弹性挡臂的形状为U形,所述弹性挡臂的开口两端具有可配合在所述固定卡槽中的折弯卡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体的外壁设有关于所述贯通卡槽对称设置的两组限位挡块,所述弹性挡臂在所述收容腔体以外的部分限位于两组所述限位挡块所形成的限位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还包括与所述母插接管道配合的加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母插接管道内的散热管,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散热管连通设置。
CN202122226600.8U 2021-09-14 2021-09-14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Active CN216158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6600.8U CN216158551U (zh) 2021-09-14 2021-09-14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6600.8U CN216158551U (zh) 2021-09-14 2021-09-14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8551U true CN21615855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9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6600.8U Active CN216158551U (zh) 2021-09-14 2021-09-14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8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9722B2 (en) Fluid connector with full insertion assurance cap disconnect tool
US9777608B2 (en) Blow-by device
EP1649890A4 (en) CONNECTOR SYSTEM FOR MEDICAL USE
US9080705B2 (en) Connector
CN106247055A (zh) 用于汽车流体输送管路的快速连接系统
WO1998049516B1 (en) Seal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y thereof
CN216158551U (zh)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CN216158550U (zh) 管路脱落检测接头结构
US5942691A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ducer assembly
CN107221772B (zh) 一种具有电路开关功能的导通气体接头结构
WO2023185508A1 (zh) 转接头、测试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031999U (zh) 样品管气密压接系统
JPH11135196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211693928U (zh) 一种通风管接头及曲轴箱
CN210069207U (zh) 一种具有诊断识别管路连接情况的快插接头
CN209213270U (zh) 快速连接器、滑动锁及套接部件
CN207946175U (zh) 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
KR101979485B1 (ko) 연료 이송 장치
US20040121637A1 (en) Socket connecting system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CN109973737A (zh) 一种具有诊断识别管路连接情况的快插接头
CN213923109U (zh) 一种缓冲吸盘杆
CN113203605B (zh) 一种不透光烟度计及其上的采样器
CN111174009A (zh) 一种通风管接头及曲轴箱
JP3095178B2 (ja) 配管用コネクタ
US3844530A (en) Valve fitting with valve actuating sealing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