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8244U - 一种反颌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颌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8244U
CN216148244U CN202122210073.1U CN202122210073U CN216148244U CN 216148244 U CN216148244 U CN 216148244U CN 202122210073 U CN202122210073 U CN 202122210073U CN 216148244 U CN216148244 U CN 216148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chamber
appliance
tongue
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00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
刘祎迪
刘家伶
张城浩
姚洋
赵志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ear Medical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2100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8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8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8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颌矫治器,包括上矫治腔室和下矫治腔室,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上部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下部且用于隔挡舌和下牙,在所述上矫治腔室的前侧腔壁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退让腔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反颌矫治器,可提高改正矫治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反颌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矫正反颌的矫治器。
背景技术
“反颌”俗称“地包天”,是牙颌畸形的一种常见类型,具体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足-后缩,下颌骨发育过渡-前凸,造成面中部凹陷,侧貌为新月形,影响美观和功能。
在中国专利CN205612573U中公开了一种口腔反颌矫治器,并具体公开了:其包括外主体构件、内主体构件和连接腹板,所述的外主体构件、内主体构件均为U型结构,且外主体构件通过所述连接腹板与所述内主体构件连接,所述外主体构件的上方连接设置有上凸缘,所述外主体构件的下方连接设置有下凸缘,所述外主体构件的上部在所述连接腹板的上方凸出以便限定上牙弓接收沟槽,所述外主体构件的下部在所述连接腹板的下方凸出以便限定下牙弓接收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主体构件的上部与外主体构件的下部构造成对患者的牙齿产生作用力,所述内主体构件的上部设置有上凸出,所述内主体构件的下部设置有下凸出,通过上凸出和下凸出以便也构造成对患者的牙齿产生作用力,所述外主体构件的外壁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凸起,且所述外主体构件的外壁的前部中间对应患者前牙的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为佩戴患者的上颌6个前牙之和的宽度,以便构造成使患者佩戴矫治器时使6个前牙唇面暴露。
上述专利中存在的问题:上唇对上颌前牙依然会施加向后移动的力量,同时,舌肌力量无法传递到上唇,抵抗其向后的肌肉力量,因而反颌改正效果堪忧。
另外,在中国专利CN108577992A中公开了一种矫正器,并具体公开了:包括U形颌垫、分别设于U形颌垫上、下方的唇屏和舌屏;所述唇屏的下端与U形颌垫的外侧边连接;所述舌屏的上端与U形颌垫的内侧边连接,舌屏的下端向U形颌垫的开口方向延伸。
虽然上述专利中的矫正器为用于Ⅲ类错颌(俗称地包天)颌骨生长改良的矫正器。但是上述专利中的矫正器在矫治过程中显效较为缓慢,并且矫正时需佩戴矫正器的时间过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治效果好的反颌矫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颌矫治器,包括上矫治腔室和下矫治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上部,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下部,用于隔挡舌和下牙,在所述上矫治腔室的前侧腔壁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退让腔室。
其中,在使用时,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上部,位于上牙唇侧、颊侧,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下部,位于下牙舌侧,用于隔挡舌和下牙。采用上述设置方式,通过上矫治腔室隔挡上唇和上牙,避免上唇对上牙造成向后移动的压力,同时通过设置退让腔室,为前牙向前移动提供空间,达到使得上牙向前移动的效果。另外,上述下矫治腔室将舌与下牙隔挡开,进而隔断舌对下牙造成向前移动的力量,打破了下唇和舌之间的力量平衡,使得下牙在下唇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最终达到较好的反颌矫治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矫治腔室包括颌垫和与颌垫上部外沿连接的唇屏。
为进一步提高反颌矫治效果,在所述唇屏的前侧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所述退让腔室。
为进一步提高反颌矫治效果,所述退让腔室为由所述唇屏向前突出的腔壁构成。
为进一步提高佩戴舒适性,所述退让腔室为由所述唇屏上内凹形成的
优选的,所述退让腔室的宽度为能容纳四颗到六颗前侧上牙的宽度,所述退让腔室的厚度为1-4mm。
优选的,所述下矫治腔室包括所述颌垫和与所述颌垫下部内沿连接的舌屏。
为进一步提高佩戴舒适性,所述舌屏包括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在颌垫的中间位置处衔接且设置有裂口。其中,所述裂口是为了给舌系带让出空间,便于舌能自由活动
优选的,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的衔接处上部连接下部设置所述裂口,所述裂口贯穿至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下部。
有益效果:
反颌改正的精髓在于上颌前牙向前移动,下颌前牙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反颌矫治器,在使用时,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上部,位于上牙唇侧、颊侧,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下部,位于下牙舌侧,用于隔挡舌和下牙。通过上矫治腔室隔挡上唇和上牙,避免上唇对上牙造成向后移动的压力,同时通过设置退让腔室,为前牙向前移动提供空间,达到上牙向前移动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加快了矫正速度,缩短佩戴矫治器的时间。另外,下矫治腔室将舌与下牙隔挡开,进而隔断舌对下牙造成向前移动的力量,打破了下唇和舌之间的力量平衡,使得下牙在下唇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并且,舌本来给下牙的向前移动的力量现在作用在矫治器上,即可给矫治器一个向前的力量,该力量最终会通过矫治器的下部舌屏传递到上部的唇屏,阻挡上唇屏内收,最终达到较好的反颌矫治效果。
本质上说,本实用新型的矫治器在两点上具有优势:第一,它是一个肌肉力量传递装置,将舌肌力量传递给上唇屏。第二,它是一个舌肌力量阻挡装置,挡住了本来在下前牙背后(舌侧)的舌肌力量,使其不再给下牙一个向前的力量;它是一个上唇肌力量阻挡装置,挡住了本来在上前牙外侧(唇侧、颊侧)的上唇肌力量,使其不再给上牙一个向后的力量,从机制上改善反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反颌矫治器的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反颌矫治器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反颌矫治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颌矫治器,包括上矫治腔室和下矫治腔室,其中,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上部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下部且用于隔挡舌和下牙。
具体地:包括颌垫1,所述颌垫为平面结构且为沿口腔形状设置的半圆弧形。
在所述颌垫的上面的外沿设置有唇屏2,通过所述唇屏和颌垫构成了所述上矫治腔室20,所述唇屏用于将上牙和上唇阻隔开来。而在所述颌垫的下面的内沿设置有舌屏3,所述舌屏不但沿所述颌垫内沿的形状弯曲,并且还具有朝内的弧度,所述舌屏内侧构成了所述下矫治腔室30,且所述舌屏用于将下牙和舌阻挡开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矫治腔室的前侧腔壁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退让腔室4。所述退让腔室宽度正好为四颗上牙(两颗中切牙和两颗侧切牙)的宽度至六颗上牙(两颗中切牙、两颗侧切牙及两颗尖牙)的宽度,所述退让腔室的厚度大概为1-4mm,可选择但不限于1mm、2mm、3mm或4mm,具体尺寸选择视佩戴者反颌情况而定。所述退让腔室的作用是为了四至六颗上牙提供向前移动的空间,便于更好的改正反颌。
其中,所述退让腔室可为在所述唇屏的前侧设置的向前(朝唇侧) 突出的腔壁,这样一来,所述唇屏的前侧会有凸起41,这样的设置可保证唇屏厚度基本一致。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退让腔室可为在所述唇屏内侧(牙侧)设置的内凹陷构成。这样的设置需要唇屏的前部具有一定的厚度,但是唇屏前侧没有凸起,对于佩戴者来说更加舒适。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舌屏包括左侧舌屏31和右侧舌屏32,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在颌垫的中间位置处(也就是下门牙中间处)衔接且设置有向下开的裂口33。其中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的衔接处上部连接下部设置所述裂口,所述裂口贯穿至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下部,且所述裂口的下部宽度略大于上部宽度。所述裂口是为了给舌系带让出空间,便于舌能自由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矫治器的材质可为医用硬塑料或者医用弹性硅胶。采用硬质材料可避免矫治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影响矫治效果。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尺寸,可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个性化生产。
反颌改正的精髓在于上颌前牙向前移动,下颌前牙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反颌矫治器,在使用时,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上部,位于上牙唇侧、颊侧,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颌平面下部,位于下牙舌侧,用于隔挡舌和下牙。通过上矫治腔室隔挡上唇和上牙,避免上唇对上牙造成向后移动的压力,同时通过设置退让腔室,为前牙向前移动提供空间,达到使得上牙向前移动的效果。另外,下矫治腔室将舌与下牙隔挡开,进而隔断舌对下牙造成向前移动的力量,打破了下唇和舌之间的力量平衡,使得下牙在下唇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并且,舌本来给下牙的向前移动的力量现在作用在矫治器上,即可给矫治器一个向前的力量,该力量最终会通过矫治器的下部舌屏传递到上部的唇屏,阻挡上唇屏内收,最终达到较好的反颌矫治效果。
本质上说,本实用新型的矫治器在两点上具有优势:第一,它是一个肌肉力量传递装置,将舌肌力量传递给上唇屏唇。第二,它是一个舌肌力量阻挡装置,挡住了本来在下前牙背后(舌侧)的舌肌力量,使其不再给下牙一个向前的力量;它是一个上唇肌力量阻挡装置,挡住了本来在上前牙外侧(唇侧、颊侧)的上唇肌力量,使其不再给上牙一个向后的力量,从机制上改善反颌。

Claims (10)

1.一种反颌矫治器,包括上矫治腔室和下矫治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腔室位于上部且用于隔挡上唇和上牙,所述下矫治腔室位于下部且用于隔挡舌和下牙,在所述上矫治腔室的前侧腔壁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退让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矫治腔室包括颌垫和与颌垫上部外沿连接的唇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唇屏的前侧设置有向前突出的所述退让腔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让腔室为由所述唇屏向前突出的腔壁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让腔室为由所述唇屏上内凹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让腔室的宽度为能容纳四至六颗前侧上牙的宽度,所述退让腔室的厚度为1-4mm。
7.如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矫治腔室包括所述颌垫和与所述颌垫下部内沿连接的舌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矫治腔室包括所述颌垫和与所述颌垫下部内沿连接的舌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屏包括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在颌垫的中间位置处衔接且设置有裂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颌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舌屏和右侧舌屏的衔接处上部连接下部设置所述裂口。
CN202122210073.1U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反颌矫治器 Active CN216148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0073.1U CN21614824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反颌矫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0073.1U CN21614824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反颌矫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8244U true CN216148244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0073.1U Active CN216148244U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反颌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8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2485A (en) Orthopedic appliance
CN111281578B (zh) 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牙齿矫治系统
CN21109485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CN210903426U (zh) 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CN211067108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CN112754691B (zh) 一种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1512126U (zh)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
CN107865705B (zh) 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
CN215019356U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矫治器套组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21109485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1750177U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
CN211156365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21115636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5739547U (zh) 牙科矫治系统
CN216148244U (zh) 一种反颌矫治器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WO2021170101A1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以及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0009153U (zh) 一种后牙咬合错位矫正装置
CN216221740U (zh) 一种具有弧面导板的壳状矫治器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220001955U (zh) 用于下颌前导的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19680803U (zh) 牙科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CN220109868U (zh)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8

Address after: 213149 Factory building on the southeast side of the fourth floor of the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No. B1, Medical Incubation Park, No. 9, Changyang Road, West Taihu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LEAR MEDICAL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South Ring Road, Chengdu 6100424,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