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3901U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3901U
CN216143901U CN202120654967.7U CN202120654967U CN216143901U CN 216143901 U CN216143901 U CN 216143901U CN 202120654967 U CN202120654967 U CN 202120654967U CN 216143901 U CN216143901 U CN 216143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irculating
fan
fresh ai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49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冠恒
黄培韬
林伟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49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3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3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3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新风组件、循环风组件以及风门组件,风门组件包括设置在新风腔和循环风腔之间的隔板,隔板上设置有可启闭的风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腔和循环风腔之间设置隔板,在隔板上设置可启闭的风门,通过控制风门的起闭,以及新风进口、循环风进口、污风进口、新风风机、循环风机以及污风风机的起闭状态来达到不同的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系统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日常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对环境和节能的需求不断增强,住宅以及公共场所建筑都配备有新风机。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通过通风换气装置实现室内外空气换气、内部空气循环等功能。现有的通风换气装置功能较为单一,通风换气的工作效率仅能通过增大风机来提高,且冬季时,新风通道内易发生结冰,工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新风腔和循环风腔之间设置可启闭的风门,增加了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
新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和室内出风口之间连通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设置有新风风机;
循环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循环风进口,所述循环风进口与室内出风口之间连通有循环风通道,所述循环风通道内设置有循环风风机;
风门组件,包括设置在新风通道和循环风通道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可启闭的风门;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至少包括两种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所述风门呈开启状态,所述循环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和风门进入室内;
第二工作模式:所述风门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驱动室内空气通过循环风进口和风门进入室内。
优选的,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有新风腔,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新风腔内,所述新风风机的排风口设置在新风通道内;所述循环风进口连通有循环风腔,所述循环风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循环风腔内,所述循环风风机的排风口设置在循环风通道内,所述隔板设置在新风腔和循环风腔之间。
优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污风组件,所述污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污风进口和污风出口,所述污风进口和污风出口之间设置有污风通道,所述污风出口连通有污风腔,所述污风腔内设置有污风风机,所述污风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污风腔内,所述污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污风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全热交换芯,所述污风通道和新风通道交叉穿设于所述全热交换芯。
优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出风口处的空气处理组件,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净化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新风风机和循环风进口呈闭合状态,所述新风进口和循环风风机呈开启状态。
优选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新风进口、新风风机和循环风进口呈开启状态,循环风机呈闭合状态。
优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所述新风进口呈闭合状态,所述风门、新风风机、循环风进口和循环风风机均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和循环风风机同时驱动室内空气从循环风进口进入,并通过新风通道和循环风通道流向室内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四工作模式:所述循环风进口呈闭合状态,所述风门、新风进口、新风风机和循环风风机均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和循环风风机同时驱动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进入,并通过新风通道和循环风通道流向室内出风口。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上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以及负压装置;所述新风进口通过管道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进风阀;所述循环风进口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处设置有循环风阀;所述室内出风口分设有若干个并分设在不同的房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风腔和循环风腔之间设置隔板,在隔板上设置可启闭的风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风门的起闭,可以通过新风风机实现循环风的循环,可以通过循环风风机实现向室内补充新风,并结合新风进口、循环风进口、污风进口、新风风机、循环风机以及污风风机的起闭状态来达到不同的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系统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图2中B-B剖视图;
图5图2中C-C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二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三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四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第五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风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风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风门组件,11-门体,12-门板,13-驱动组件,14-导槽,15-固定板,16-保温板,17为隔板,18为风门,19为旋转轴,2为新风组件,21为新风进口,22为新风腔,23为新风风机,24为新风通道,3为循环风组件,31为循环风进口,32为循环风腔,33为循环风风机,34为循环风通道,4为壳体,41为室内出风口,5为污风组件,51为污风进口,52为污风腔,53为污风风机,54为污风通道,55为污风出口,6为全热交换芯,7为空气处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风门组件1、新风组件2、循环风组件3和壳体4。
壳体4,壳体4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41。
新风组件2,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新风进口21,新风进口21和室内出风口41之间连通有新风通道24,新风通道24内设置有新风风机23。
循环风组件3,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循环风进口31,循环风进口31与室内出风口41之间连通有循环风通道34,循环风通道34内设置有循环风风机33。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是相互独立的通道,均设置于壳体4内部。
风门组件1,包括设置在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之间的隔板17,隔板17上设置有可启闭的风门18。通过风门18控制新风腔22和循环风腔32是否连通。
在实施例中,新风进口21与室外环境连通,循环风进口31设置在室内环境且该环境的空气较为清洁,比如卧室,客厅等房间。
在实施例中,新风进口21连通有新风腔22,新风风机23的进风口设置在新风腔22内,新风风机23的排风口设置在新风通道24内,通过新风风机23将新风腔22内的空气排入到新风通道24内,从而实现新风通道24内的空气流动。
在实施例中,循环风进口31连通有循环风腔32,循环风风机33的进风口设置在循环风腔32内,循环风风机33的排风口设置在循环风通道34内,通过循环风风机33将循环风腔32内的空气排入到循环风通道34内,从而实现循环风通道34内空气的流动。首先新风腔22和循环风腔32为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提供了安装空间的同时,同时为风道组件的使用以及安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在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污风组件5,污风组件5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污风进口51和污风出口55,污风进口51设置在室内空气污浊的空间内,比如厨房、卫生间等房间,通过污风组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除出去。污风进口51和污风出口55之间设置有污风通道54,污风出口55连通有污风腔52,污风腔52内设置有污风风机53,污风风机53的进风口设置在污风腔52内,污风风机53的出风口与污风出口55连通,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全热交换芯6,污风通道54和新风通道24交叉穿设于全热交换芯6,污风通道54的污浊空气和新风通道24内的新鲜空气在全热交换芯6内发生热交换,在冬天的时候将室内高温气体中的热量传递到新风中,对新风进行第一次加热,从而实现排放污风中的能量回收,节省能源。
在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出风口41处的空气处理组件7,空气处理组件7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净化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空气处理组件的种类,不限于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净化器这三种装置;室外的新鲜空气和或室内的洁净空气在进入到室内前,经过空气处理组件7进行消杀,调温等过程再排入到室内。污风通道54与全热交换芯6接触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空气处理组件7中的换热器中的排水管相连通,排水口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引水管,引水管设置在装置内部的隔板上,用来排放污风通道54中的水。
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以下工作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进口31呈闭合状态,风门18、新风进口21和循环风风机33呈开启状态;循环风风机33驱动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口21、新风腔22、风门18、循环风腔32,在循环风风机33的作用下进入室内;该模式为新风直通模式,直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入到室内,适用于春秋两季室外温度适宜且空气质量好,不需要调节温度,不需要通过全热交换芯6,减少全热交换芯6的使用率,提高全热交换芯6的使用寿命。
第二工作模式:风门18、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进口31呈开启状态,循环风机33呈闭合状态;风门18呈开启状态,新风风机23驱动室内空气通过循环风进口31和风门18进入新风腔22,与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汇合后进入新风道24后进入室内,该模式为全热交换芯融冰模式,适用于冬季;在冬季时,室外空气寒冷,在污风通道54与全热交换芯6接触的地方容易结冰,严重影响全热交换芯6与排污风的工作效率,将系统切换至全热交换芯融冰模式,室内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通过循环风开口31、循环风腔32进入到新风腔22内,此时,新风进口21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状态,当结冰状况较轻时,新风进口21可以是大开或者是全开状态;当结冰状况较重时,新风进口21可以是半开或者是微开状态;当结冰情况严重时,可以将新风进口21完全关闭,保证循环风和污风可以将冰完全融化,同时可以减小污风风机53排风量,加快融冰效率,保证全热交换芯6可以处于无冰状态。污风通道54的霜或者冰融化后的水依次经集水槽、排水口、引水管以及排水管排出污风通道54。
第三工作模式:新风进口21呈闭合状态,风门18、新风风机23、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同时驱动室内空气从循环风进口31进入,并通过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流向室内出风口41,该模式为大风量循环风模式,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两者同时工作,将室内洁净的空气通过循环风进口31通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空气循环的效率,适用于室内快速消杀或者香薰等需要快速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的工作。
第四工作模式:循环风进口31呈闭合状态,风门18、新风进口21、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同时驱动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21进入,并通过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流向室内出风口41,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两者同时工作,将室外洁净的空气通过新风口21通入到室内,提高新风通入效率,适用于新房通风、春秋通风等需要快速更换室内空气的工作,也适用于室内快速复压。
第五工作模式:新风风机23呈闭合状态,风门18、新风进口21、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则循环风风机33可同时驱动室内空气和室外新风进入循环风风道34,室外新风与室内新风在循环风风道34和循环风腔32内混合换热之后,再从室内出风口41引入室内环境中,可以减小对室内出风口41处的温度冲击,或者当循环风风道34内设有换热器时,室外新风与室内新风的混合气体能够减小对换热器的温度冲击,提高节能效果。此种方式可适用于对新风补入量需求较小的情况。
当风门18呈闭合状态,包括单一新风模式、单一循环风模式以及新风和循环风混合模式。
单一新风模式:新风进口21和新风风机23呈开启状态,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呈闭合状态,新风风机23驱动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进口21进入到室内,从而实现向室内通入室外的新鲜空气。
单一循环风模式:新风进口21和新风风机23呈闭合状态,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呈开启状态,通过循环风风机33驱动室内的洁净空气通过循环风进口31进入到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新风和循环风混合模式,新风进口21、新风风机23、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在向室内通入室外的新鲜空气的同时,实现室内空气的内部循环。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上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以及负压装置,可以应用于被动式建筑或者房屋密封性好的建筑;新风进口21通过管道与室外连通,新风进口21处设置有进风阀;循环风进口31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循环风进口31处设置有循环风阀;室内出风口41分设有若干个并分设在不同的房间,污风进口51设置在室内空气污浊的空间内,比如厨房、卫生间等房间,在厨房、卫生间等房间设置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包括抽油烟机、排风机等可以造成室内负压的装置,污风口设置在该区域可以将这些地方的空气排除出去。
当油烟机开启时,造成厨房区域的负压,需要对厨房空间进行复压,选用第四模式,且需要将污风组件关闭,由于油烟机等设置有多个档位,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压。复压模式:污风进口51、循环风进口31、污风风机53呈闭合状态,风门18、新风进口21、新风风机23、循环风风机33呈开启状态,根据负压装置的档位选择新风风机23、循环风风机33的功率;当复压档位较小时,可以仅有新风风机23工作,当复压档位较大时,开启风门18,循环风风机33开启小档位,当复压档位最大时,风门18开启到最大,且新风风机23、循环风风机33可以大功率运转,根据负压装置的档位选择合适的新风风机23以及循环风风机33的档位,用来弥补复压装置造成的负压状态。新风风机23、循环风风机33以及污风风机5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
一种风门组件,用于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循环风腔32、新风腔22以及设置在循环风腔32与新风腔22之间的隔板17;隔板17上设置有可启闭的风门18;在隔板17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或阻隔新风腔22与循环风风腔32的风门组件1;
风门组件1包括门体11,门体11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门体11运动到隔板17的一侧开启风门18;门体11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门体11覆设在风门18上,封闭风门18;门体11从第一状态滑动切换到第二状态。
门体11包括保温板16、门板12以及与门板12连接的驱动部件13;保温板16固定设置在风门18一侧,且与门板12相互配合;
驱动部件13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配合的减速齿轮,推杆,丝杆螺母和安装于推杆上的导套;减速齿轮在驱动电机正转状态下,推杆连接并驱动门板12滑动至第一状态;当减速齿轮在驱动电机反转状态下,推杆连接并驱动门板12滑动至第二状态,推杆与门板12滑动的角度为a,其范围15度>a>0.5度;推杆与隔板17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经减速齿轮减速后,通过丝杆螺母带动推杆进行直线滑动,且通过导套实现推杆的导向,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利用电动机正反转完成推杆动作。
或者驱动部件13包括推杆和与推杆配合的气缸,气缸在第一加压状态下,推杆连接并驱动门板12滑动至第一状态;当气缸在第二加压状态时,推杆连接并驱动门板12滑动至第二状态,推杆与门板12滑动的角度为a,其范围15度>a>0.5度;推杆与隔板17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首先采用气缸的准确度比较高,且采用气缸可以经受比较大的力,而保持覆设减少漏风。且设置该滑动角度a在形成阻挡位置的同时,可以增大垂直于所述门体的受力。
上述两实施例,各有优点,气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工质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
驱动电机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将驱动电机最佳优点,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精确推力控制;但当需要完成直线运动时,需要通过齿形带或丝杆等机械装置进行传动转化,因此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且过载能力较低,必须配套使用减速装置,且减速反应相对气缸较慢。
或者驱动部件13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19和与旋转轴19配合的轴承座和联轴器,旋转轴19在驱动电机正转状态下,旋转轴19连接并驱动门板12旋转至第一状态;当旋转轴19在驱动电机反转状态下,旋转轴19连接并驱动门板12旋转至第二状态,旋转轴19与门板12旋转的角度为a,其范围90度>a>0度;门板12与隔板17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在第一状态时,门体11覆设在隔板17的一侧关闭风门18;门体11包括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时,门体11运动至隔板17成90°夹角,开启风门18;门体11从第一状态旋转切换到第二状态。
更进一步的,因为驱动部件13具有较大的体积,在推杆和缸体的外侧设置,由于其安装位置空间小,使得门板12设计为与缸体形状适配,能最大程度利用腔内空间,且保证门体密封性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具体的将门板12设计为与旋转轴19连接侧平齐,相对侧倾斜设置且与缸体互不限位,且由腔内空间大的一端前些向腔内空间小的一端;当门板12该侧实现与与缸体互不限位后,多余端可将倾斜端去除,且与门板12旋转轴19连接侧平行。
驱动部件13固定安装在隔板17上或固定在设置风腔的底面,设置风腔为新风腔22或循环风风腔32;门体11在滑动方向上还设置有与隔板17相配合的导槽14。
导槽14安装于门体11侧面两端;门板12和保温板16限定于导槽14内,且在导槽14上滑动设置;保温板16包括保温棉及EPDM棉;保温棉固定设置在门板12内,且与门板12和隔板17贴合面粘贴具有回弹性的EPDM棉。
门体11还包括其两相对侧面固定安装的固定板15;两固定板15通过门体11竖向间隔布置;门体11与任一固定板15呈18°-23°的夹角。
驱动部件13为电动驱动;推杆的活动端与门板12固定连接,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5上,且推杆的固定端与固定板15形成让位段。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动推杆具有控制速度快,定位精准,减少漏风的效果;且驱动部件13还可采用电机驱动齿轮的方式,将齿条设置在门体11上,该结构易于实现,且制作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因为驱动部件13具有较大的体积,在推杆和缸体的外侧设置,由于其安装位置空间小,故倾斜设置有让位段,起到让位容置的功能;且与让位段相配合的推杆的活动端形成为导向段。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新风风腔22和循环风风腔32两腔之间直接进行热传导,造成凝露或结冰的情况;通过设置保温板16,在两腔不进行连通的状况,尽量避免两腔传热。
本实施例中,将门板12及风口设置为方形,使其正对新风风机23换热循环风风机33设置,不会改变其风路;保证了两风机的换热效率,实用性强。
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导槽14位于循环风风腔33内,由于新风风腔23内根据季节不同,会根据各个季节导入不同温度的新风,由于新风的特性很容易会对门板12及导槽14产生腐蚀,减少其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节省整体结构空间,需保证两固定板15相互平行,通过具体安装尺寸调整门体与两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以保证配合新风风机23换热循环风风机33等位置。
在又一实施例中,电动推杆安装在一固定板15上,且与远离该固定板15的门板12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为节省安装空间,使电动推杆的杆体通过翻折五金固定件与门板12固定连接,且为保证门板12可完全阻隔风口,使得安装端其固定安装在门板12最远离电动推杆的缸体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导槽14的内接触面上敷设有EPDM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门板12与导槽14的接触面上敷设有EPDM层。
在又一实施例中,门体11与导槽14的接触面上敷设有EPDM层。
更进一步的,新风风机23与门板12的距离为6mm-8mm;新风进口21与门板11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3采用直流电机推杆,其电压为12V,形成为150mm,速度位15mm/s。
风门组件1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门板在门体上开设的风口活动,以调节风量流通的大小;通过保温板与门板之间的紧密配合,保证风门组件的密封性和保温性,使不同风腔内均能实现有效换热,减少产生产生凝露或结冰,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更进一步的,通过进风阀控制新风进口的风量大小,通过循环风阀控制循环风进口的风量大小,以配合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机33的相互间单独工作处理量及需相互配合同时工作的工作处理量;以保证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机33的功率利用率最大化,防止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41);
新风组件(2),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新风进口(21),所述新风进口(21)和室内出风口(41)之间连通有新风通道(24),所述新风通道(24)内设置有新风风机(23);
循环风组件(3),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循环风进口(31),所述循环风进口(31)与室内出风口(41)之间连通有循环风通道(34),所述循环风通道(34)内设置有循环风风机(33);
风门组件(1),包括设置在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之间的隔板(17),所述隔板(17)上设置有可启闭的风门(18);
所述风门(18)呈开启状态,所述循环风风机(33)与所述新风进口(21)和所述风门(18)连通;
所述风门(18)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23)与所述循环风进口(31)和所述风门(1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21)连通有新风腔(22),所述新风风机(23)的进风口设置在新风腔(22)内,所述新风风机(23)的排风口设置在新风通道(24)内;所述循环风进口(31)连通有循环风腔(32),所述循环风风机(33)的进风口设置在循环风腔(32)内,所述循环风风机(33)的排风口设置在循环风通道(34)内,所述隔板(17)设置在新风腔(22)和循环风腔(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污风组件(5),所述污风组件(5)包括设置在壳体(4)上的污风进口(51)和污风出口(55),所述污风进口(51)和污风出口(55)之间设置有污风通道(54),所述污风出口(55)连通有污风腔(52),所述污风腔(52)内设置有污风风机(53),所述污风风机(53)的进风口设置在污风腔(52)内,所述污风风机(53)的出风口与污风出口(5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全热交换芯(6),所述污风通道(54)和新风通道(24)交叉穿设于所述全热交换芯(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内出风口(41)处的空气处理组件(7),所述空气处理组件(7)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净化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进口(31)呈闭合状态,所述新风进口(21)和循环风风机(33)呈开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21)、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进口(31)呈开启状态,循环风风机(33)呈闭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所述新风进口(21)呈闭合状态,所述风门(18)、新风风机(23)、循环风进口(31)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同时与所述循环风进口(31)所述新风通道(24)和循环风通道(34)及室内出风口(4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所述循环风进口(31)呈闭合状态,所述风门(18)、新风进口(21)、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均呈开启状态;所述新风风机(23)和循环风风机(33)同时与所述新风进口(21)所述新风通道(24)和所述循环风通道(34)及室内出风口(41)连通。
10.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以及负压装置;所述新风进口(21)通过管道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进口(21)处设置有进风阀;所述循环风进口(31)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31)处设置有循环风阀;所述室内出风口(41)分设有若干个并分设在不同的房间。
CN202120654967.7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Active CN216143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967.7U CN216143901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967.7U CN216143901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3901U true CN216143901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4967.7U Active CN216143901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3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2204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3739272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6143942U (zh) 一种风门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16143901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CN218820768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
CN112923475A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新风系统
CN208846533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通风采暖系统
CN208606271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7507989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管控节能装置
CN202281313U (zh) 带温度调节风机过滤洁净单元
CN201074928Y (zh) 空气源、太阳能水源热泵空调
CN213332514U (zh) 一种进出水自动换向装置
CN213272935U (zh) 空调
CN114001426A (zh) 一种气流可换向的新风机及换向方法
CN210004553U (zh) 全热交换除霾新风机
CN111322668B (zh) 太阳能建筑一体供热系统
CN210868551U (zh) 数据中心全年供冷的多通道间接蒸发制冷装置
CN216203797U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4100508U (zh) 一种降温效果明显的柜式变电站
CN217119646U (zh) 一种箱泵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17423564U (zh) 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CN213090023U (zh) 一种防冻型新风机
CN217876276U (zh) 一款带新风系统的节能门窗
CN216522010U (zh) Vav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备
CN212585052U (zh) 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